一年前看的电影,现在想起来仍然不能平静。
看这个电影,觉得好绝望,也不能忘记主人公的眼神。
一开始辉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下船的时候,眼神干净清澈,有憧憬吧,一直到后来,我觉得自己词不达意,那种眼神,幽深,像是有黑色的无尽的漩涡,会把人吸进去,不再像从前眼里有亮光,总是想,他没有去那里多好。
他一直被欺负,能够感受到人和上天对他的无尽恶意,无论是杂货店的店主一家人,还是一起卖苦力的人,还是一开始改掉他的名字的人,还有老天,唯一的温暖,来自于给他一朵小花的小女孩,却被他从睡梦中掐死,从此他的世界就是黑暗的了。
怎么会这样呢?
简直一点活路都没有了,一直被欺压,失手掐死小女孩之后也想过重新好好开始,当他来到别的地方帮人种菜的时候,我也和他一样充满希望的,大片的,绿色的菜,充满生机和希望,他也很高兴吧,然而一场台风,毁的不止是他的草屋和菜,也是他的希望,他的眼睛里再没有亮光。
一直到最后,警察也要骗他,如果承认所有的案子是他做的,他最后可以回国,最后服刑的时候,他手里拿着一朵雪莲花,雪莲花依旧无暇,只是最后染上了血……他也同那雪莲花一样吧,他是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对错呢?
后期他杀人熬药,是因为他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也是这样为他治病,太穷了,像那个被盖上时代印记的人血馒头,战争和穷困,人吃人,战争伤害的不仅是生命,还带给那个时代的人无法衡量的创伤……看到欺压他的人,有的也穷,有的还是小孩子,是不是人性本恶呢?
我总觉得,虽然他杀了人,犯了错,也是因为世界对他的恶意远远大于善意,以及战争和穷困带给他的创伤,他依旧天真。
看完这个电影,我想以后会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善意,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更希望自己和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人善被人欺,弱国无外交,也不想做一个无知的人,任人欺骗。
不是什么恶的善良人,也不是善的恶人,但会无愧于心,始终坦荡。
“细伟”这个人,或者说这部电影,给观众的触动是无限的 Q:什么是绝望?
细伟是具象化的衍生物黄利辉就像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他到泰国之前的遭遇有多悲惨,对未来美好的就有多渴望。
一朵又一朵的希望之花,被周遭环境和人摧残,被自己的阴影碾碎。
是绝望衍生了细伟,同样也是绝望让细伟毁掉了黄利辉回家的梦。
黄利辉的母亲也在绝望的时候,掏出匕首,用残忍去换孩子的性命。
但真的是残忍吗?
蜂拥而上的人,他们只不过是被生存扼住了喉咙,迫不得已罢了。
无论别人怎么欺负,黄利辉都记得离开前答应母亲的话,他离开杀鸡店后,其实还想着好好努力活下去,他愤懑,恨自己身体虚弱,在恶劣的环境里,让人感觉到更多是他对于自己不强大的自责,直到他亲手杀死了给他带来笑容的小女孩。
亲手抛尸,那一刻起,他就像一个犯错的孩子,一心想着回到那个可以保护自己的母亲身边,回家的信念越发强烈。
“把这药都喝了,病就不犯了”,这句话让黄利辉彻底躲到了细伟背后,而细伟,就像是梦里的母亲那样,想尽一切办法救自己,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回家。
最后被抓捕后的黄利辉,也为了一句“回家”,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客死他乡。
他没有衣锦还乡,也没有名成利就,他背负了几条鲜活的生命,他成了噩梦里那个掏活人心肺的恶魔。
——————————————————————段龙的表演可以说是让人感到了害怕,每一个眼神都感觉他活在了这个角色里,他就是黄利辉,同样也是细伟。
可以说是一个人撑起了整个电影的张力,穿插着赵少华老师的点睛片段,让整个故事渗透着悲凉和绝望。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所生活的年代,还有美好的地方。
这里没有战争,没有饥荒,绝望时有路灯照亮,失望时还有明天的阳光。
如果,黄利辉耳边的那朵小黄花可以陪着他入睡,或许细伟就只是异国人嘴里的尘灰。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看过完整版的, 我没想到它的标签是这个,我以为只是一部揭示人性的好电影,做解说的大哥也太难了,需要自己看完还得看仔细喽。
细节现在想起来如果进入情景里面,我一定头皮发麻,让人崩溃。
决定写一点感受的时候,正是深夜,我把灯重新打开了…🤦♀️。
主啊,主耶稣,我愿意好好的传福音,真的只是想撒旦在这世界的权势多退去一点。
如果利辉生活的年代,有一群爱主的弟兄姊妹,他不会这样的,主啊,会有弟兄姊妹们和他聊天,打开他的心结,告诉他,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为他死去的主,为人类的罪恶而死去的主,我们也因着在祂里面得着复活,让他坦然接受自己,胆怯,软弱,和仇恨,都不应该在他身边。
再告诉他所有的不公义罪恶,自有神的审判和惩罚,让他放下仇恨。
弟兄姊妹们是不会允许他一个人生活的,弟兄姊妹们会把他带到他们的家里去住,收留她,给他吃喝,并且尊重他,告诉他主是爱他的,让他心里有阳光,有爱。
让他感受自己是重要的,有主爱的,世界也是有爱的,没有人可以随便伤害身边的人,不要因为母亲的无知,去犯错。
让他知道,这世界的真理,奥秘,不被撒旦诱惑,不要伤害自己的同胞。
主啊,我真的会好好传福音的,我希望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在你面前,就和他们最爱的人一起祷告,和自己有过冲突的人一起向主忏悔,认错,原谅,释怀,直到痛苦流涕,让自己的心里平安,喜乐。
每个人都需要主需要得救,但抛开这一切,不管你是怎样的人,你难过的时候,需要的时候,我会选择和你在一起,至少希望你身边一直有这样的人。
这不只是爱情的样子。
鲁迅的小说《药》里有这样一段情节。
华老栓的儿子得了肺病,为了给儿子治病,愚昧落后的他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
于是,他想方设法,用积攒下来的一包洋钱,买了一个人血馒头喂儿子吃下,以便治愈儿子的肺病。
尽管这是小说里的故事,但在现实中这样的事情确有发生,而且还被改编成了电影《细伟》(又名《食人狂魔》)。
在泰国,许多家庭里都会有这样一个场面,大人们吓唬小孩说:“如果不乖,可是要被细伟吃掉的”。
可见,细伟已经成为邪恶的化身,就像撒旦之于西方一样,细伟的威慑力,在泰国深入人心。
细伟是何许人也?
他是泰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童食人魔,专挑小孩下手,对他们剖心挖肺,然后把心脏等器官烹煮食用。
从1954年到1959年,细伟至少杀害了6名儿童,其中最小的仅有5岁,最大的也不过11岁。
死后,他的尸体被做成了干尸,陈列在泰国大皇宫对面的诗里叻医院医学博物馆,目的是展示非自然死亡的人体构造,以及对犯罪行为展现威慑作用。
细伟的本名叫黄利辉,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源自泰国签证官的不耐烦。
黄利辉在中国广东长大,但因国内战乱不断,家中亲人大都死尽,苦于无出路的他,来到泰国以求安稳生活。
在过关时,签证官对柔软的黄利辉并不待见,三番两次把他的名字写成细伟,即使黄利辉多么愤怒,他都不以为然。
名字的改变,预示着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人间太苦,对他来说,等同于一场炼狱。
独身一人远在异国他乡,没有技能,没有名字、没有尊严、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钱。
生活就像泥潭一样,死死的拽住他,不管他同意与否,硬生生的把他拉入深渊。
前来接他的叔叔对其并不上心,随便把他安排在一家作坊杀鸡便扬长而去,可在这里,他的生活并不如意。
吃饭时,老板娘不让他夹菜,只许吃白米饭;工作时,老板的女儿经常挑逗他,一旦反抗,就是一顿毒打。
受不了欺凌的细伟,趁着老板一家人外出,偷了他们的钱,扒上火车跑到了码头干苦力。
然而,命运并没有就此眷顾他。
由于患有哮喘病,以及身体瘦弱,他在码头被周围的工作看不起,时常拿他来开玩笑,甚至殴打。
不仅如此,他们还毁掉了黄利辉用来治病的药,码头老板见他不适合干这份工作,便辞退了他。
接踵而至的打击,于细伟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又找了一份替人耕种的活儿,对未来,他燃起了希望,即使在种菜的过程中会有黄口小儿丢石子。
可黄利辉这一次没有还手,一心一意的打理庄稼,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种的菜,长势喜人。
可是,一场暴风雨过后,田被水淹,菜被风毁,他的病也越来越重。
黄利辉彻底绝望了,他不再期待生活,人性也由之前的善良、纯真变得扭曲、狠毒。
他想起了母亲在家用死刑犯的心脏熬药给他治病的方法。
于是,他有样学样,杀不了成年人就对儿童下手,用小吃、气球等办法引诱小孩上钩,然后取其性命。
细伟把尸体解剖后,用他们的心脏做药引子,在沸火的加热下,熬成一碗药趁热喝下。
作恶多了,终会失手。
黄利辉在一次行凶中,慌忙中把作案工具留在了现场,警方据此找到了他,将其逮捕。
审讯时,泰国警方利用他心底最柔软的感情,即想回家的心理,诱导他承认所有杀害小孩的案件。
在法庭上,黄利辉对其罪行供认不讳。
可细伟被枪决后,还是有小孩失踪且被杀。
迄今为止,关于细伟的判决都存在疑点,许多人怀疑他只是一个替罪羊,是权势为了平息民愤捏造出的谎言。
但六十多年过去,细伟的家人或许早已离世,多少年来,也无人来泰国找他,所以他的案件也就成了悬案。
虽然细伟的故事骇人听闻,也是最大的噱头,但是段奕宏的表演同样不可忽略。
在泰国拍摄《细伟》时,由于入戏太深,经常做噩梦,梦到墙上都是血,导致睡眠不足。
那段时间,只要一到片场,段奕宏就会恍恍惚惚,有时走路也会摔倒,但他自己又不好意思说。
导演看出端倪,询问后才得知,因为身处泰国,导演便为其找了一位法师做法事驱邪,还建议他改名。
于是,段龙成了段奕宏,寓意光明驱走黑暗,成就一番伟业。
段奕宏是体验派的集大成者,对待表演讲究真听、真看、真感觉。
《细伟》中段奕宏将演技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有两段疯魔般的演技,可谓不负“戏妖”的盛名。
一段是工友把他用所有积蓄买来的哮喘药丢进臭水中,另一段失手误杀小女孩的那一幕。
教科书演技之一。
长期的哮喘病令细伟苦不堪言,几乎无力支撑,于是他下定决心用自己身上的所有钱去买药。
虽然只够买一部分,但他已经知足,可刚出药店门就被蹲在地上闲聊的工友夺走,像扔球似的丢来丢去的玩弄他。
兴趣失去后,随手把药扔进了臭水中,细伟见状赶忙跑过去,捡起已被浸湿的延续他生命的药。
这段前后大概二十秒左右的时间内,段奕宏的贡献了细腻的演技,情绪上经历了八种变化。
当他看见药被丢进水里,先是诧异,觉得这些人太过分,然后带着希望拾起视若珍宝的药,颤颤巍巍的打开包装纸。
紧接着,看到药被水全部化掉,绝望一下子袭来,被逼入绝境的他悲痛到连嘶吼都喊不出来,只能让泪水打满脸颊。
最后,无助的双手掩面,试图接受眼前发生的一切,仅仅一瞬的时间,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眼神由伤心变为憎恨并透露出改变现状的决绝。
教科书演技之二。
细伟在码头做搬运工,由于罹患重疾,身形瘦弱,不似其他工友有着蛮牛一般的力气,被耻笑和欺辱成了他的日常。
唯一与他平等相处,不把他当弱小霸凌的人,是码头老板的女儿,她会为细伟倒茶,为他插上摘来的野花。
细伟在电影中仅有的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就是面对这个小女孩的善意与单纯。
下工后,细伟躺在木板上休息,可噩梦却很扰人,一直搅得细伟失魂落魄。
这时,小女孩恰巧过来找他玩,但细伟却以为是噩梦中他要掐死的日本兵,等他醒来后发现小女孩倒在自己身上。
段奕宏先是一怔,觉得小女孩睡熟了,推了几下不见动静,才反应过来自己失手杀了她。
他瞪大眼睛不敢接受这一事实,眼神中充满了惊慌和不知所措,愣了几秒钟后,双手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喊出来。
最后,抱着小女孩的尸体放声痛哭,好似撕心裂肺般,懊恼和怨恨都挂在脸上,有一种为什么死的不是自己的愤懑。
这两段精分似的表演,都是在短时间内让情绪迅速发生变化,且自然松弛,不拖泥带水。
他的演技变化之大,让观者对细伟这个角色,上一秒还在同情落泪,下一秒就会对他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
说一人千面,有些陈词滥调,出神入化又显得过于夸张,但炉火纯青和挥洒自如,绝对恰如其分。
除却演技外,《细伟》最可惜的地方是,导演和制片人关于剪辑的分歧。
最后依据制片人的意见,删掉了段奕宏很多戏份,剪辑成了一部恐怖意味浓重的cult片,还将中文片名改成了《食人狂魔》,以此来博眼球。
至此,《细伟》完全失去了深究人性善恶、探讨世人愚昧和挖掘乱世动荡的深度。
后来,段奕宏在采访中说:“剪辑后我痛哭一场,我觉得剪得乱七八糟,根本不是我之前想象的电影。
”好演员付出了心血却得不到好的结果,这何尝不是一种市场的畸形。
微信公众号,ID:idlemovie微信搜索:闲人电影微博搜索:@Idlemovie
回中国,触动细伟的内心警察骗他认了罪就可以回家了,他在法庭上把所有的罪行都通通认了,无论是不是他杀害的孩子等待他的一定不是回家的船,而是死刑。
没有人给他公平的审判,也没有尊严,他只是警方想找的替罪羊残酷冷漠让细伟麻木了,幼年母亲的“药”让他想到如何为自己治疗真实的结局还有,细伟的原型枪毙后,被制作成了干尸展览
这部片子,我是看了花絮,看了自媒体,朋友同事的描述,才在今天看完,这片子全篇都在讲救赎,人与人之间的感同身受。
凡人看不清大势,只有时间能看到人世间的趋势,段奕宏没看到,被滚滚红尘弄死了,希望世界和平。
一开始以为是翻拍汉尼拔,没想到是取材于真实故事,原来是主角是无辜的,最后坏人被抓到了。
细伟还是细微,见微知著。
段奕宏的演技没话说的好,这片子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考据上,黄利辉的妈妈为儿子取死刑犯心脏做药的时间是民国58年,也就是1969年,那时黄利辉还是小孩子,而黄利辉被判死刑是1959年…这个时间点不对。
看完只能唏噓不已,他到死还是被骗认罪的,没错,他有犯罪,但大多数人都不正视他,欺负他、耻笑他、孤立他、欺骗他,一个人在这么多不友善的环境里,谁能保证心境上不改变呢?
他错就错在:他想活着,但他没考虑到别人也想活着。
这算是当初不曾成名的老段一个对心身都极具挑战的角色,成魔的过程每一次的内心挣扎和痛苦都有着可推敲的落脚点,老段早以让自己的状态已臻化境,但剧本的延伸和后段刻意展示食人狂魔的各种拐童杀童,使得之前被老段带动的情感埋伏,一下子被打得七零八落,成了一道道猎奇的视觉冲击。
令这一路演变的恶魔,成了一个难寻其究的可怜虫,而结尾对他吃人心的呼应仅仅是整个剧本迟来的补救,虽发人深省,却欠缺它本应带来的张力。
昨天把老段的那部《细伟》看完了。
还得感谢部长帮忙下载的=3=虽然有为了宣传增加噱头把这部片子叫做“食人恶魔”之类的,可是说到底这还是一部讨论人性的片子。
这部片子老段的台词真的非常少,他表现人物基本是靠眼神和肢体动作。
真是越看越揪心,因为他表现的太真实,真实到连观众都会觉得痛苦的压迫感。
当年老段拍这个片子,因为入戏太深,貌似还在片场抱头痛哭来着。
因为这真的是一部让人看后心里纠结的片子。
台词除了几句中文,其他都是泰国话,没字幕,我就猜意思。
后来又去度娘翻了翻介绍。
利辉是中国人,去泰国找活做,他本来对未来还算是充满着憧憬的,走之前还说过要混出个人样把妈妈也接过去的话,可是到了泰国就开始承受命运对他的捉弄。
不管到什么地方,他总是被人欺负,被人嘲弄。
加上他身体又不好,生活就更加艰难。
最后生活把他逼到人格扭曲,他开始杀小孩子,用他们的心熬水来治哮喘。
片中利辉接触到人心的镜头有三个,第一次是他小时候,因为病重,母亲去挖死-刑犯的心脏给他熬水喝,第二次是他当-兵的时候因为胆怯,他的长官挖出日本人的心脏逼他吃下去好增加胆量。
第三次就是在泰国,当他被生活逼到人格扭曲的时候,他开始杀-小孩,用他们的心来熬水喝。
如果说第一次接触人心是因为母爱和一些愚昧,第二次则是因为战争,这两次都不是他主动自愿的,而第三次,则是因为生活的逼迫,让他主动拿起了刀,去杀他以前还算挺喜欢的“小孩”。
(他妈妈那里我突然想起了《鲁迅》的药|||这不是职业病真的)片子中欺负利辉的当然有大人,当他被人围在中间,抢走他的药扔在水中的时候,他痛哭不止,这是来自大人的欺负。
可是片子中更多的表现了一切来自于儿童的欺负。
一开始在杀鸡铺,那家的两个女儿把利辉的衣服染上鸡血,往他身上扔石头。
在他种菜的时候周围住的小孩子们在菜地周围嘲笑捉弄他,晚上他犯病咳嗽的时候在他窗边继续耻笑他。
如果说儿童是代表纯洁的那一派的话,这里面的儿童是不是可以代表整个社会对利辉的态度呢?
或者说,连儿童都这样了,更何况大人们的态度呢?
唯一对利辉好的一个女孩儿还被利辉错手杀-死了,当利辉抱着她的尸体痛哭的时候,大概,他心中那最后一丝温暖也死掉了。
那之后,没人对他笑,没人会送他美丽的花,一切还是那么冷酷冰凉,凉到他只能靠吃人心熬的水取暖。
最后利辉当然还是被捉住了,并且被骗把属于不属于他犯得罪都认了下来。
执行死刑前,警察们在他手里放了三炷香和一朵白莲花。
枪声响起,白莲花也染上了鲜血。
是什么使这个以前软弱的人拿起了刀,是什么使白莲花也染血?
是生活的残酷。
《细伟》它还有一个颇具噱头的名字《食人狂魔》,在我眼里它既不是一部惊悚片也不是恐怖片,它只是在讲述一个在异乡沦落的孤独而绝望的灵魂的故事。
细伟,其实他叫黄利辉,一个在饱受饥荒、战乱的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的少年,移民船靠岸,他瘦弱的身躯混杂在熙攘的人群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他的眼里充满着迷茫、无助还有好奇。
然而迎接他的不是善意的微笑,却是粗暴的辱骂、嘲讽与蔑视,愤怒、委屈的泪水由他眼中滑落,伴随着珠珠血串。
名字,不只是一个符号,还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
细伟,这个强加于利辉身上的名字也预示着他不被人尊重的“新”生活。
希望伴随着噩梦的频频造访而被蹂躏变形,一如那朵在搬运工脚下破碎的小花般脆弱,一如那包得来不易的药在手中化为残渣般低廉,一如田间那片葱绿在狂风中凋零般不堪一击。
利辉是善良的、弱小的、怯懦的,即便他挖取小孩子的内脏熬煮成药,其过程中他的内心是挣扎的,这药与其说是治病不如说是疗心。
利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碗“药”轻啜一口,想必是腥臭之味令他轻轻皱眉,随即又是一小口,他就这样一点点的找寻着母亲的关爱,还有那仅存于心的温暖气息。
残杀的行为自然会被视为魔鬼,可是,我依旧看得到利辉心底的那份清澈与透明。
躺在简陋工棚里望着小女孩湄和那朵黄色小花时所露出的笑容,坐在礁石之上仰望飞舞的风筝时流露出的向往……干净,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形容词。
家,回家,利辉心中再次被点燃微弱而不确定的希望。
法庭上他胆怯的向旁听席回望,渴望获得几许确定的目光,然而,却撞见警长冷冷的眼神,转过头,他的眼中全是孩子般的无助与恐慌,他用极为颤抖的声音喊出的回答激怒了背后的人群,却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枪声、落地的莲花、滴落的鲜血,一个天真而单纯的灵魂就此远去,但愿,你能魂归故里,在母亲的身边安然睡下,不再有恐惧,不再有愤怒。
寄人篱下,人的尊严被剥夺时,道德的底线终将荡然无存,唯有灵魂的日渐麻木。
是人,是魔任人凭说,我只记得阵阵咳嗽声中羸弱的身躯,凄婉悲凉的乐曲声中那思乡的孩子。
初识故事的轮廓时,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药》,看罢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药》描写的是中国民众麻木、愚昧令人痛心疾首的现状。
而这部电影反映的却是因社会整体的漠视与凌辱之下,一个弱小灵魂的消亡。
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还叫段龙,有关这部电影的介绍在网上也是少之又少,这是部被淹没于片海之中的电影,可也正是它给予段奕宏一个充分展现其演技的平台。
《细伟》可以说是老段的独角戏,当利辉出现在镜头中,人物饱满的情绪牵动着你的心。
他的痛苦、愤怒、恐惧、天真、善良、无助……被无限放大展现在你面前,就好像你和他之间只隔着一扇玻璃窗,那么清晰而透明,可你,只能默默望着他,什么也做不了,看着他的渴求化为泪与血洒落在你眼前,滴在那尚未开放的莲花之上。
这部电影如果没有老段的精彩演绎恐怕会显得更为混乱,不太清楚导演究竟是想讲述一个恐怖的凶手的演变史,还是想揭露社会对于人心的蚕食。
因此说,幸而有老段才挽救了一部立意有些涣散的电影片,使之有了更为切肤之痛的内涵。
遗憾的是,没能看到中文字幕版的片子,对故事最后部分的理解有些许的不足,整部片子不能抹杀的是老段精彩的表演。
老段缺少的只一个更加好的剧本,还有一位好导演的赏识,我真心的期望老段能在电影之路大放异彩.
浮夸了、全片太过阴暗、反倒显得不真实、人物较为刻板浅显、导演滥用乱用中国古典乐、是那么的突兀、真心觉得拍烂了。最后、我期待了半天、可惜还是没看到该片女记者被那胡须男的上、唉
段奕宏演得太好了
被逼到绝境。老段演技还是可以的
段奕宏那可怕的演技啊
个人评价:演技:10剧情:7综合:8.3
3星全给段奕宏的表演,影片本身则是非常平庸。1.人间的温暖不只来自亲朋,更重要的该是陌生人的善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话是至理名言。2.混乱的时代大背景及战争后遗症。
段奕宏演的不错
老段说细伟差点让他疯掉
只觉得他命好苦...好惨...那被误杀的小女孩好可怜...但最可怜的还是他...得到的尽是世间恶意...又怎能释放出善呢…
段奕宏演的真好,细伟。
论恐怖不恐怖,人物又没深挖,太敷衍了
逼的,图解
这个名字太龙套了,我看的时候还叫《细伟》。某种程度也是神作,起码段奕宏的表现是配的上的,其他人全是龙套。
老段的戏是真好啊。
听完原案件就来找电影看了。民国56年或者1959年,被段奕宏演绎得都极为绝望,可怜,痛苦
回家
真人真事改编,不得不说演细伟的演员演技确实很好,现在这个真实的食人狂魔被做成了干尸放在了泰国的某个博物馆里面,但不管是现实还是电影这个案子都还是很悬的~
稀烂,除了段奕宏
坑爹的7.4分!中国人在泰国的鲁迅的人血馒头的故事。撇开一切,电影本身制作十分粗糙,段表演用力刻意,其他演员更是路人甲演技,四六不搭。整部电影可以说除了猎奇感和卖惨,男主人公人渣根本用不着解读了好吗!没有更多值得深究的内涵。不值得花时间认真看。
天啊好美好美的感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