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姐妹在大骂这个剧的结局,说像吃了屎一样。
绕了一圈,女主又和在外面差点和女同事要过上一家三口生活的丈夫和好如初,回归家庭,同时他们也没有搬出去,一切都没有改变,观众又成了他们play的一环。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又要骂我娇妻文学了,且慢且慢,容我细细辩驳几句。
我能理解这种情绪,其实我最气愤的是在前几集,当然这也是导演编剧想要的效果,把婚姻里“与公婆同住”“妈宝老公”戏剧性地集中地展示给我看,婚姻的无聊,另一半变成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死猪,固定留给宜玲洗的碗等等,都让人抓狂。
我当时的感受是,你们台湾女性这么能忍的嘛?
要是我的话这个家已经被我砸烂一半了。
然后花了好些篇幅,讲女主在朋友生小孩后,子宫突然和她开始对话,其实你可以理解为女性到了一定年纪,迫于身体激素、社会压力,会产生一股生育的冲动和纠结,就是哪怕再坚定的丁克都会面临来自身体的拷问。
然后顺带讲了下宜玲不想要孩子也来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同时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段是,导演花了很大篇幅讲男主不育这件事,在荧幕上跟大家科普备孕时男性检查的必要性。
我们东亚女性没有爽片,所以这也是我比较爱看美剧几乎不看内地剧的原因,隔着很多文化差异、人种差异,看美剧是完全放松,不需要带入任何人和角色。
等到他们不能生育的问题终于摊牌明朗后,我反而感到放松了,剧里所有人也都放松下来。
作为一个已婚已育人士,来给你分析下,为什么对部分已婚女性来说(包括我在内),这已经是一个爽片了:婆婆勤劳,退休工资高(以前是教师),虽然确实是有点控制狂+洁癖,让人不适,但是你们发现没有,这个婆婆还挺有素质。
在邻居街坊八卦时不会对媳妇进行荡妇羞辱,还说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搬床的时候听到媳妇说自己年轻时在台北一直在搬家,所以超想有个自己的家后,她瞬间就明白为何儿媳妇要折腾着搬出去了。
所以在最后还带回了房产传单,表示她这次终于要松开她的手。
公公虽然不干活、毫无存在感,但是这个毫无存在感就是他最大的优点了,证明他也不爹味,不会随时要来干涉下一辈。
老公虽然确实是妈宝、犹豫不果决,但是他居然从头到尾的注意力都在女主身上,也就是说他和女主之间居然还有爱情。
他们遇到的生孩子问题,也以最后丁克女遇上无精男破解,这是多么美好的组合啊哈哈哈哈。
除此之外,剧里还给女主安排了一个对她念念不忘的大帅哥初恋人物,对她如此深情,出差时都不忘说一句“我们要不要在一起?
”,这简直是我们中年女性的爽剧了好吧!
真的,我们这种普女只能遇上这个剧集的前半部分的各种心塞,而迎不来最后的温馨结局,最后祝各位姐妹都能活出自我,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爽片!
当然,如果我是宜玲的话,果断会选择趁机离了婚,选择那个长得帅一点的初恋谈一谈啊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集蛮尬蛮蠢的,挺过去以后意外地觉得不错。
“亲眼看见孔刘的时候子宫颈都扩张了”这句话绝对是柯姐自己加的。
谢依霖那个角色蛮好玩的,柯姐各种暴躁大骂shit,她好稳定地搭话说“等一下我拉给你”。
怎么还有子宫的诡谲戏啊,平时恐怖片看少了直接毛骨悚然了。
也逗,娱乐业爆改制造业了什么都变得没精打采。
家里不做事的男人们全部化成绿植盆栽这点子蛮妙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得子秘方和餐厅里的床都极好的让人窒息。
恐怖片,恐怖片。
Rain还蛮好猜的,他随口一提自己是中文系毕业的就答案很明了了。
不过这个结局还是挺童话故事的,主要曾学友这样顶着刘以豪这么性感一张脸的白雪公主似的男的根本就像他的蝌蚪一样不存在嘛。
还是当个fairytale来看好了。
老天,居然就是第一千部了,本来说好留给《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来着。
不过想来这是柯姐的剧,还是安慰的。
1.劇本紮實,人物塑造非常真實,細節巧思滿滿:工作,家庭,婚姻,把三個成人世界最突出的元素糅合得很自然。
控制慾滿滿但又很能幹的婆婆、大部分時間像隱身植物人的爹、懦弱老好人不會講話的丈夫、幹練有能力的妻子(突然發現友友和林宜玲就是婆婆老丈人的翻版,如果他們生孩子的話😂)明明這些角色都挺俗套老掉牙,但是這就是現實世界,而且編劇通過各種細緻入微的觀察把這些套路化角色拍的很有意思。
比如直接把爸換成一盆植物,還有婆婆的神神叨叨。
2.選角好,演員演技好,但根基還是在台詞寫的很貼地。
除去結尾,前面都拍的很真實又很好笑,最喜歡從女主嘴裏面吐出的各種金句:結婚不是1+1=2,是1+1=1,因為你們要各自妥協忍受,最後從1變成0.5。
還有備孕那段也很喜歡,三姑六婆的神神叨叨和假熱心真八婆,男人隱身女人受罪,簡直就是恐怖故事;還有去醫院檢查身體那段印象也很深刻,檢查,取精,最後發現是無精症丈夫躺床上偷偷流眼淚演的真好(劉以豪太適合狗塑,很適合演委屈巴巴的形象)曾敬驊的那個角色也令我印象深刻,把這中央空調完全暴露出來的那一刻之前我還真是天真的信了,果然人永遠吃這套的。
還有劇裏有很多巧妙的轉場,敘事非常自然流暢。
我看的台劇不多,不知道這是台劇的一種常態還是有在更用心。
3.其實這個結尾也並不是故意要he,很多時候人生就是這樣,有sunny有rain,而且真實世界中絕對不乏比女主還能忍還能包容的女生,因為不是各個(我都不講各個了,10%都沒有吧)男性都像男主這種性格,反而更大男子主義。
很多人就是靠著慣性繼續在一起的。
所以我覺得,結尾之所以令有些人覺得反感(也包括我自己)是因為我們在看電影看劇看書的時候總是抱著在結尾看到某種解決辦法或者是某種能夠畫上句號的期待。
我們把這個也許是真實的一種結果當作是導演給出的一個或許現在來說永遠無法解答的答案——當然不排除有可能導演真是這麽想——但換個角度看,這個結尾或許只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罷了。
就像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個我很喜歡的劇評:作者:曾于里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511735/「也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极端化处理正在塑造观众对婚姻的认知偏差。
当荧屏上的婚姻只剩“渣男”与“恶婆婆”,现实中的普通夫妻关系反而失去讨论空间。
观众在宣泄情绪的同时,也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要么彻底否定婚姻价值,要么将伴侣缺陷视为不可饶恕的“原罪”。
这种创作倾向,与它们所批判的浪漫偶像剧实为硬币两面——都是从单一维度迎合情绪,而非揭示现实与人性的多维。
以此审视,《童话故事下集》倒有可贵之处,没有将婚姻中的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与“坏”,而是试图展现每个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剧中没有完美受害者,没有绝对反派。
」我的觀念是,在我們的社會生產關係沒有發生變革的時候,或許這些問題就是沒有解決辦法的(除非哪天隕石撞地球大家一起死掉)或者只有向內尋找自欺欺人的答案。
近年來的台劇真的很厲害,很多都是原創劇本而非熱門ip改編,切入角度刁鑽但是又不是懸浮的天馬行空。
前幾天才和舍友聊天講到,電視劇本質上還是娛樂性產物,最重要的就是要會講故事,讓觀眾看的津津有味就是勝利,而非要給你說什麼大道理才罷休。
但最近的台劇不僅做到了至少把故事講到八十分,而且也因為足夠真實和日常而引人深思。
它或許並沒有特意做引導,而僅僅只是細膩的描繪就有這樣的效果了。
不得不說台灣人和日本人真的滿像的,非常愛涉足這種被大陸人津津樂道的感情道德灰色地帶,而且那種男女不平等已經以一種很幽微的方式滲入社會中,但反而留出了能和氣討論的土壤。
在逛台灣網路社區的時候也發現,台灣女生柔和很多,大陸女性對愛情婚姻的看法還是非常極端化的(這裏並沒有說誰好誰壞),比較就事論事,某些我一眼看過去就覺得很離譜根本沒有談論必要的話題他們真的會很認真的在分析。
其實這點也有在啓發我,因為現實就是這麽殘酷,某種程度上說我如果不願意去討論這些問題就是一種偷懶和逃避,因為事實上我不可能有任何辦法直接一腳邁進一個男女平等社會壓力為零的世界。
所以我如果想要成長,首先就是要先學會正面並接受這些問題真實存在,找出原因也還不行,而是要不斷付諸行動,嘗試一切能夠能產生改進的辦法。
可能也是先有了這個念頭,所以在看到電視劇的結尾時沒有那麽厭惡和反感吧。
柯佳嬿这里面超漂亮耶两个男主也好帅,身材很好,声音好听,人也不错!
这种只在电视里!
曾敬骅虽然只是配角,但是也掩盖不了光芒,他真的很棒,各种角色都可以演!
男主妈妈这个演员真的很赞!
很喜欢看她的戏,自然。
男主妈妈怀疑拿掉小孩,男主难以启齿的时候,女主把所有责任揽身上,真的为什么所有都是女生来承担。
特别是看到女主被七大姑八大姨各种摆弄的时候,男主也没有说什么做什么,甚至到了搬床到客厅的时候,刚开始看的好气,还好男主后来强硬了勇敢了说出不孕的是他,好 MAN,更帅了呢!
最后强行反转,如何相信做了那么多事,却什么都没有发生。
所以爱情是什么,得不到的?
将就的?
爱情不过互相体谅,互相理解,喜欢你就是你,喜欢你让我就是我!
也许所谓对的人,可能不符合理想条件,也不会从早到晚有说不完的话,但是愿意去爱真正的你,不会因为道路崎岖,就轻言放弃,你以为王子来救你,可他救的是全世界!
我是有几点要说啦首先,宜玲因着生育与住宅等问题,前者靠学友的无精症这种相当低概率的命中率来让所有人闭嘴,后者倚仗婆婆的理解,她好歹做出了实际举措,而不是仅限于口头说说。
(是的,我就是在针对学友!
) 当然,也不是说婆婆的定位就必须是胡搅难缠的,可按照人物处境和逻辑来看,如同丧夫的她,把全部重心放在儿子身上,怎么能忍受他的剥离,还是自己主动找的公寓!
编剧,不能在人物成长上面偷懒,更不要强行改变每个人物的性格底色,这看起来别扭。
其次,我看弹幕的时候,好些内容表达自家的老公比剧中的学友还不如,这都要离婚的话,那她早离了千百次,类似于这种发言。
我也不是很理解了 ,明明这个人如此烂,很明显婚姻制度不适配当下的步程,怎么还会踏入,还能忍?!
说到底,恐惧将来成为孤寡空巢老人的,是哪个性别?!
谁在制造恐惧,谁就在恐惧!
还有啊,这部剧表面看像是喜剧,但很多情节呈现出来给我的感觉,让人背后发寒!
譬如导演用盆栽这种滑稽的物事去传递出丈夫的不作为,是吧,初看有些好笑。
屏幕内外的你我都习惯,或者说默认他们--父亲、丈夫是失职的,用所谓的“笨手笨脚”或者更伟大的借口—忙于事业,直至不再对其有任何期待。
让妻子形同寡妇,逼得她们事事全能,让孩子如同单亲,沦为妈宝。
还有自打宜玲决定要个孩子,事情的走向便朝着吊诡奔去。
“娱乐业变成制造业,有工伤,也很正常。
”对自认为是NPC的学友来说,或许是如此。
我看宜玲却越看越难受,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怀孕。
“结婚和生小孩都是一种传染病。
” 没想到有一天,“生小孩”这事会将女性客体化,主动交出自己身体的主宰权,她成了任人拿捏形状的容器,只需“为了孩子好”这话,是再肥腻的肉也得进嘴,再恶心的符水也得一口闷,更不用说把床搬到客厅这种荒诞的事情。
你还得容许他人对你的指指点点,仿佛没能成功受孕/怀女胎,有着天然的罪孽。
这事搁在学友这个男性身上,则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谁都要顾及“他”的颜面,可宜玲,连她自己的感受都可以无视!
双标,向来存在于处处!!
我们谈性色变,但能如此离谱且粗暴地催生,一次次把人工具化,直至完成任务,或是摧毁一切,才能停止荒诞!
我也知道,荒诞会一再上演,不死不休!!
最后,“童话故事下集”有的人把重点搁在“下集”期盼能从影视剧中看到点什么不一样的。
一个不小心,步子迈大了就往爽剧走了。
看了结尾,自然是失望。
把自己不能实现/过上/做到的,寄托在宜玲身上,想要她能替自己过上。
可她也是普通人一个,喜欢看书,了解一些女性主义,意识虽觉醒,却还是个传统的女性,按部就班去结婚,融入主流去过日子的女人。
她在与丈夫、婆婆等人的相处中,极力守住自己的主体性,纵然为了怀孕暂时失去,也依旧在缓步前进。
不管好或坏,日子都是自己在过的。
我们可以活成宜玲,也可以跟那位穿着泳装的阿嫲那样,自由且快乐地过。
无视吧,沿途成为他人的谈资。
或许吧,她就是普通人眼里的大女主吧。
昨天晚上忽然看到上线,于是下载了全集,昨晚看了几集,今天在火车上看完了。
每集都很短,所以看得很快。
刘以豪即使演了个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的妈宝男,还是很帅哈哈。
以下是分析——男主:这个角色编剧写得很讨巧,而且演员演得也很讨巧,所以总体来说我并不是很讨厌。
这个不讨厌的因素是感性的,因为理性分析来看,凡事没有自己主见遇事只想逃避的任何人都很讨厌。
那么讨巧的地方就在于编剧虽然点出了这一点,却又弱化了这一点,并且用了“不知道”来扮无辜(男主知道他母亲和妻子吵架,但自动把这些归结为鸡毛蒜皮的事,或者不重要的事,他可能始终不知道片头那些事情,比如说他呼呼大睡时他母亲进来反复吵到女主,比如说把女主洗过的碗再洗一遍这些事),或者说是编剧在模糊男主的知道与否(因为如果现实一点考虑,枕边人的这些事他一无所知,他还号称“爱”老婆,未免太悬浮)。
具体体现在婆媳矛盾中。
婆媳矛盾对于男主来说,就像是冰山,因为只露出来了七分之一,所以男主知道那里有冰山,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体积之庞大。
但是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他能不知道“冰山理论”吗?
所以编剧在设定上帮男主无辜化了,所以观众要看下去就不要多想,这里逻辑真的很不行。
同时为了让男主显得无辜,还不惜牺牲女主的人设的完整性。
那么下面来聊聊女主。
女主:女主这个人物其实没立起来,看似清醒犀利,实则就是一个现在流行观点的集合体,是很空的。
当然基本的人物逻辑是有的,可是着笔太少。
比如说,生小孩这件事。
前面有说到女主的家庭,那么让她难受的一段经历,以及还有她的弟弟的事情,让她痛苦的事情,这些事情积累下来让她拒绝生小孩,后面的转变就显得太单薄。
而且是在打脸她开篇金句“你参加葬礼就会想死哦?
”然后为什么说为了男主牺牲了女主人设呢?
是因为即使在女主视角下,我还是会觉得女主的行为太刻意,就是单纯为了推进剧情或者是为了表达一个流行观点而有各种情绪或者状态。
比如说,要搬出去买房这件事。
我在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直接和男主聊聊自己的困扰:你早上打呼睡觉时,我被妈吵醒睡不了,是反复吵醒哦!
我理解妈吃饭的习惯,但是我真的受不了没有葱姜蒜盐,我受不了每天这样吃饭!
我感觉我没有什么隐私空间,具体表现是blablabla如此这般。
以及还有她也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比如说披萨打人那件事,男主就说,你可以直接说啊!
沟通之后还不行,那么再用别的方式也不迟啊。
收餐桌那件事,我理解编剧的意图,但是她太偏爱男主了,所以导致我在这个过程中单纯从剧中来看,即使没有男主最后准备的那个惊喜,我在共情女主的同时,也是能共情男主的。
就很像我妈之前的作风:xx,你去帮我取个快递!
我答应好,然后我就说我一会去,因为我当下手上有正在忙的事。
我妈看叫了我一遍,我没有立即行动,于是又叫一遍(这一遍和上一遍之间相隔可能不到五分钟),然后我说好,等一下去。
反复几次,我妈就很生气,我也很生气,其实站在各自的立场都是说得通的。
现在吵多了,彼此也都互相理解了,现在我妈给我分配任务是——XX,你今天中午十一点之前去给取回来快递。
这样一说,我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同时她也不会这样反复催后歇斯底里。
(当然后面男主收东西非常马虎,这还是得感谢编剧偏爱,要不是周年礼物根本救不回来。
)包括后面男主聊天说,很怕看到老婆不说话的样子,说真的,在剧里我也怕,一被盯着就得立马自我检讨,这换谁谁不怕。
那么我们来梳理一下剧,剧中女主说很多次想到离婚,那么就是有很多难以忍受的时刻,很气愤的时刻。
那么是不是也有过很多次吵架?
平和的沟通没有的话,通过吵架这种爆发式的沟通也没有吗?
男主一无所知——女主毫不沟通。
好的,下面来聊聊全剧。
全剧:可能是因为《不够善良的我们》是不久前看的,也可能是两部剧探讨的方向有点相似,所以在看剧过程中我总会想起《不够善良的我们》。
(这里夸一句,《不够善良的我们》里面的角色塑造在编剧水平上来说,远胜本剧。
)两部剧一起聊,就发现有个很吊轨的地方——都是一番挣扎后发现夫妻双方是真爱。
或者更加露骨一点:妻子发现丈夫是真的爱自己。
然后基于这一点,两人就又happy ending。
那么在婚姻中的这些女性困境,真的就是靠所谓真爱就能解决的吗?
或者是不是可以反推,这些困境的形成,是因为女性觉得自己没有被爱?
这个结论很荒谬,但是剖析这些剧给出的结论,似乎就是这样的引导。
——这里先留个小尾巴吧,之后再详聊。
OK,最后一部分,想聊聊看完剧后我去翻了下豆瓣评论区,聊聊看这些评论的小感受。
感觉还是蛮好的,因为很开心看到很多披着现实主义皮的理想主义者,大家都觉得宜玲应该逃过婚姻的桎梏,去过自己的人生。
大家也都看破了男主虚伪的外表,看到了他无意识的残忍的本质。
同时我也很悲观,我之所以在前面对男主没有什么怒气或者谩骂,除过我蛮喜欢刘以豪这个原因外,是因为我对男性的默认的标准线太低。
最近几年各种家暴、“收留”、强奸等等社会新闻,让我看到男主,甚至是《不够善良的我们》里面贺军翔演的那个阴沉沉的半死不活的男主时,我都是在想,其实这样的男人真的还算不错的了,真的蛮好的,嗯,真的挺好的了。
这还不好吗?
脾气还不错,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好歹还知道做家务。
薪资也不错,没有乱搞男女关系。
嗯,这还不算不错吗?
简直是很好啦!
我很期望某天我能自己反驳这个想法——这种狗男人,妈宝男,就你个傻叉觉得是个好男人!
我期待着这一天。
最开始是刷到夫妻俩去医院检查,男主确诊无精,医生冷幽默的片段。
这个名字刚开始没明白,还想着难道是一个系列,有上集吗?
看了开头和英文翻译才明白,童话故事的结尾总是结婚然后幸福生活在一起,但是婚后呢,童话故事的下集呢?
台剧的幽默真是直击心灵,台词也真是“话糙理不糙但这也太糙了”,一见钟情之充血or心动笑死我了。
熟悉的《想见你》的女主,柯佳嬿真是非常耐看,不是第一眼美女,但是越看越喜欢。
男主颜值也还可以。
两个人都是很亲民的长相,让人感觉剧情似乎就是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是那种虚浮的偶像剧。
看到女主发现四周年拼装花束,对说可恶之人也有可爱之处的时候,突然很想哭。
女性承担了那么多有形和隐形地家务,看到“收拾餐桌”真的只是把东西转移,不管地板冰箱水池,我真的无名火往上冲。
设身处地想了一下,看到花束也不会消气。
他获得看拼装过程的快乐,这个过程的结果还会让她感动;但她日复一日的劳动毫无快乐可言,且结果被人习以为常,不会有什么专门的夸赞。
公公、大伯这些人用绿植代替真的太妙了,这就是镜头语言的魅力吧。
中途故意设置了一些迷雾,让观众猜测到底谁才是软件那一边的人——药店医生?
发小同事?
还是看起来最不可能的老公。
很多友友觉得结尾似乎又回到了“童话故事上集”,在强行大团圆是一种烂尾。
但或许没有爽文结局,继续忍受婚姻里细碎的痛苦才是大多数人最真实的生活。
情人节院线惨淡,剧集市场却很繁荣。
Netflix上线了一部台剧——《童话故事下集》
目前已更完了12集,梗姐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
用“黑暗童话”的方式打开婚姻家庭生活,台剧的脑洞是一次比一次大。
婚礼现场,当女主林宜玲(柯佳嬿 饰)作为嘉宾出席时,她吐槽婚姻的种种问题,宛若一个不婚主义者。
然而下一秒,一声“老婆”打破了林宜玲的幻想,把她拉回现实。
原来,这位不婚主义者已经结婚了。
接下来,林宜玲用现实生活告诉观众——婚姻不是童话故事,从小听到大的王子与公主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实际上都是骗小孩的。
那么,这又是一部恐婚剧吗?
不,这部剧只是把现实撕碎了给你看,然后重组起来发现,实际上,如果有一个“神队友”,婚姻并没有那么可怕。
01婚姻的真相很少见到一部婚姻剧写得如此清新脱俗,前半段看得让人恐婚,打破所有善男信女对婚姻的美好幻想。
但有时候又很气愤,觉得女主是一个恋爱脑。
不是说不相信童话吗?
但是她和男主的相遇就是一场很美妙的童话故事。
她和老公相识于一场车祸,一年之后就冲动结婚了。
原本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却偏偏可以做到一见钟情。
那么她的老公曾学友(刘以豪 饰)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除了名字像“张学友”以外,他妈宝,没主见,不会做家务,像个长不大的小孩。
甚至买一大堆数不清的玩具,收拾餐桌可以将Pizza直接放进冰箱,可乐撒了一地也不知道擦。
如果我是女主,我觉得我会崩溃。
但是林宜玲却一次次包容了老公,叫嚣了多次“离婚”,却每次都可以再次为老公的可爱行为上头。
比如她发现原来老公买回了一大堆玩具,是为了给她准备四周年的纪念日礼物。
而让林宜玲冲动结婚的原因,竟然是曾学友可以贴心到记住她说的每一句话,连卫生棉都会买各种“型号”。
可恶之人,总有可爱之处,每当林宜玲想要离婚的时候,总会发现她的老公有让她不舍的地方。
而婚姻最苦恼的就是公婆,和婆婆在一起住要面临私人空间被压缩,连和老公行房都要抓紧一切时间,否则可能婆婆五分钟就要到达战场。
催生也是常有的事情,林宜玲原本恐婚恐育,所以根本不想要生小孩。
婆婆就每周都让她去拜祖宗祠堂,还要用烟薰,以为她不孕。
婚后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让林宜玲无法喘息,《童话故事下集》以一种近乎残忍的幽默感,撕开了传统童话故事中“从此幸福快乐”的糖衣包装,直面婚后生活的琐碎与荒诞。
比如夫妻间的家务分配不均、婆媳关系、婚姻倦怠感等,展现了婚姻生活的复杂与真实,不过好在,林宜玲足够包容,曾学友足够给力。
二人诠释的就是真实的夫妻现状,没有包容,没有互相谅解,就不会有两个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合伙人”。
02灵魂伴侣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承认自己有过精神出轨的男性比例约为45%,而女性约为35%。
《童话故事下集》没有避讳谈及婚内精神出轨的问题,女主因为是做广告工作的,甲方有一个“灵魂之伴”的交友软件,可以匹配到灵魂伴侣。
女主好奇下载了这个软件,就成功匹配到了一位男士。
然而,两个人从来没有提出过见面,却可以畅所欲言地在软件上探讨婚姻和爱情,而且不用担心对方知道了自己太多的秘密。
好奇心驱使下,女主开始好奇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恰巧她认识了楼下药店的帅哥老板,发现对方也在玩这个软件,并且他的聊天对象和自己非常匹配——已婚,经常聊电影和艺术,最近在聊散文。
女主以为这位帅哥弟弟就是自己的灵魂之伴,因此对他颇有滤镜。
弟弟贴心,懂得提供情绪价值,而且善良。
在女主的视角下,他是比自己老公更好的人。
然而后面才发现,原来她从来都不是王子的偏爱。
她的同事张人伟是一个十足的渣男,但和女主是大学同学,并且短暂在一起过。
后面两个人一起出差,发现张人伟始终没有放下女主,并且一直默默陪伴在她的身边,甚至和曾学友成为了朋友。
那么女主的灵魂之伴究竟是谁呢?
另一边,曾学友也被人青睐,单亲母亲的学妹一直非常喜欢他,然而曾学友却突然有一天在学妹家里过夜了。
女主发现后以为老公出轨,但实际上,曾学友喝得醉醺醺地回去找学妹是为了拒绝她。
连张人伟都在说,从来都没有见过一个男人像曾学友那么好,他好得让人讨厌。
所以实际上,说是反童话故事,其实又给观众营造了一种童话的氛围。
最童话的是,那个和女主匹配的灵魂之伴一直都是她老公。
为了了解老婆的想法,曾学友填写的资料都是按照老婆的喜好,就是为了可以匹配成功。
两个人一个叫rain,一个叫sunny,是因为在两个人的印象里,他们相遇那天的天气是不一样的。
而和爱人在一起,就算淋雨,也像晴天。
03荒诞喜剧很喜欢这部剧的风格,原本是生活琐碎,却让这部剧拍得如此荒诞。
可谁说婚姻不荒诞呢?
荒诞与婚姻生活正好适配啊。
比如从没有连贯的人物线,总是突然出现的“公公”,恰说明了男性在婚姻生活里的“工具人”角色。
不是女性把男性当工具,而是很多时候,男性的作用力并不大。
比如生孩子这件事情,男的就是妥妥工具人。
我很喜欢这部剧的台词,总是清晰透彻地揭示出常人看不到的真相。
还有丁克这件事,很多人都认为是女生生育能力的问题,而这部剧也进行了解构,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男性也有无精症。
然而,这确实让我最感动的一个地方,当所有亲戚都以为是女性的问题时,女生主动承担了这个锅,保全了老公的面子。
即便喝下去很难喝的阿胶、中药以及尝试了各种封建迷信的方法,她也没有出卖老公。
最后是老公勇敢承认了以后,家里的亲戚才消停了下来。
而婆媳间也敞开心扉,婆婆理解了媳妇为何一直想要搬出去,因为她受够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回头看看,这部剧真实就在于即便是那么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他们的心也从来没有分散过。
我愿称之为目前为止今年最治愈的台剧,甚至比《我可能不会爱你》更真实,更直击人心。
就像剧里所说的,如果有“神队友”,生个孩子也不错。
那就祝愿大家都能找到人生的“神队友”吧!
一起打怪升级!
【个人观剧实时记录想法,不懂怎么设隐私,不喜勿进👐🏻】25.4.22 我知道我可能有些偏题,但不得不说真会选演员啊——当我看到第三集曾敬骅的帅脸出现(平板看放大的冲击但怎么截图都截不出那种感觉😅),我心里的想法就是如果我有柯佳嬿的气质、笑起来像刘以豪一样的老公、出门就遇到长得像曾敬骅一样的奶狗,我至少在视觉感受上没有白活呀!!!
25.4.27 Sun. 午餐看了。
这几天逃避似的没有连续追下去,因为看这部剧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当夫妻双方分别与其他异性有着单独相处的暧昧的瞬间,我会忍不住按倍速快进,哪怕对方得像马华,我仿佛也在替男女主感到心虚;只有当镜头切回夫妻双方的时候,我才会慢下来看。
这是一种小题大做吗?
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第五集的结尾,女主的旁白说结婚这一纸契约一签就是一辈子,但是真是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人怎么可能只喜欢一个人呢?
第六集的开头,rain说人这一辈子会喜欢很多人,但是却只能爱一个人。
约定或者契约本来就是反人性的,结婚也就像进入赌局,婚约就是赌约,一旦开赌就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比如对方的变心或遇到更喜欢的人……有的人选择了放过这些眨眼的瞬间,目送其离开;也有人就随着这些瞬间而结束。
看这部剧好像一直在提问——哪怕没有实质性的出轨,精神出轨该不该算出轨?
你是否允许自己或伴侣这样子眨眼的瞬间………
晚上吃饭一口气看了三集,就是说每集的时长是真的很短,每一集的实播时间不到半个小时,片尾居然占了7分钟。
还只有12集,不够看🫤
还蛮戏剧的,最想生孩子的人没有生孩子的能力,这种打击对男人来说应该是致命的吧。
当女主替他向他妈妈隐瞒他生不了的事实并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后,记起想自己开口说,他更像自尊心被戳破一样,将自己不争的怒火转移到女主身上,又跟其他的女同事有着奇怪的互动🤡【柯佳嬿:湾湾版樱花树下站谁都美】理所当然的,当看到第九集,突然get到了同事哥跟女主之间相处反而更舒服的氛围。
说真的,他还蛮帅的,如果非要女主借精生子的话,能不能优先考虑一下他……
刘以豪你还是帅回我心目中了,谁看得出来40岁了啊这么会保养。
明天重新拥护你为男主😊
25.4.28 第11集是对剧中所有男人祛魅的过程,即使你觉得这个人再好,但只要是个人,就不要拿完美甚至是无愧来期待他。
25.4.30 好紧凑的最后一集,编剧厉害,一个一个情节都给圆回来了。
最后一集的happy大团圆结局其实又是蛮童话的,曾学友和他们这一家其实已经比现实中大多数🧍♂️好太多了,毕竟到最后他们都有在尊重妻子的意见。
最后一集就是童话啊!
而且最后10分钟给男女主的滤镜好像在拍结婚宣传广告视频。
还是算是值得一看,柯佳嬿我要看你的剧一辈子,刘以豪我将守护你的笑容😭帅哥别再来内🐟接烂剧了,回家吧真的回家吧…明天放假喽✌🏻
有些人說怎麼不是爽劇,怎麼不是狠下心跟看似軟弱和無能的男主離婚。
怎麼就一直看到彆扭的女主角,想離婚與不離婚的念頭之間徘徊。
一開始看見女主感受到的各種委屈和無奈,我嘴裡也是不斷的嚷嚷著:離婚吧!
換著是我的話,我鐵定就是會離婚。
啊,畢竟這麼多的鳥事發生,為什麼還要忍。
說了這麼多次想搬出去的話,總是被男主一句之後我會跟媽說的、之後房價沒有那貴的時候再算打發;進度被錢借出去給舅舅了、媽不舒服要去帶她出看醫生... ... 這些事情給拖下,明明她這麼的渴望搬出去,渴望他能兌現他之前說之後會搬出去的承諾。
好想要離婚啊。
不過看著他在她生氣時騎著機車,穿著單薄的短袖衣服,追著她騎著機車不知道騎了多久,直到她機車終於沒有了電停下。
叫他把身體挪去前面,他卻騎著車往前騎,還問停這裡可以了嗎?
深怕她不滿意,讓人好氣又好笑。
唉,算了,還是不要離吧。
她不斷催促他去收拾好東西,他卻真的收拾好---將全部垃圾收拾到到另外一邊;披薩就像拼樂高一樣硬生生的賽在冰箱有空隙的位置,也不管會冰箱裏面有多髒、地下是不是有可樂。
他腦中的程序就像有設好了,他不懂做多餘的事情,他也不能看見那些指令以外的事情,也不曉得原來自己可以、或是要去做。
她手指還有剛剛割傷的痛、看見這麼炸裂的情境、還有不好好收拾不照顧爸爸的老公在休閒的拼樂高... ... 還忍耐、忍耐個屁啦!
懷著一頓惱火用披薩往在洗澡的老公一頓打就是了。
什麼愛是恆久忍耐啦,忍耐個屁啦!
好想要離婚啊。
不過一頓發洩完,發現原來他一直認真專注的用樂高拼了一束花給她,記住了她經常忘記了的四週年紀念日,還有看著他被披薩打完一頓打完後的可憐兮兮的模樣,是多麼的可愛;多麼的可憐。
唉,還是算了吧,不要離了。
畢竟原來可恨之人,還真的也有可愛之處啊。
他可能做很多難以理解的蠢事情,是會令到你有無限個萌生想離婚的念頭;但他用盡了他的所能、懂得的方式去愛她的方式,去默默的愛著她。
不做作,只有單純的愛。
面對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夠忍心離開和不去愛他?
更何況,人無完人。
女主角她也不是一百分的老婆或是另一半。
她會在趕稿子的時候遺忘了對方的存在;她會在老公支吾不聲不敢對自己母親說出不孕的實情時、替他說話,想著是為對方好其實不然;她總是沒有問老公的意願,總是覺得他也就是沒有所謂。
看到他邋遢的剪指甲的時候會回想剛剛經歷的一段小豔遇的美好,不禁把兩人拿去去比較,甚至嫌棄老公睡覺的鼻鼾聲音打擾了她美好的春夢。
/有人說,他們各種精神出軌,但是像劇中所說,我們一生中會喜歡很多個人,但是只會愛一個人。
在婚姻這個像女主角說的馬拉松賽中,偶爾遇見讓自己心動的人,其實是正常不過的事。
有誰人能夠100%的承諾,有另一半的自己不會對其他任何人有心動的感覺?
因為一個觸碰、一句安慰和感覺好像頻率相對的話... ...讓自己的心牽起波瀾的人,你能保證真的不會出現?
你能夠保證自己不會擁有這種心動的感覺?
鬼咧,我才不相信。
但如果你足夠愛你的另一半,你會像女主一樣去盡力抑壓自己的感情,不時提醒自己家中還是有那個會等著她的另一半。
她會跟Rain聊天,有頻率相對的感覺,但最後也堅決說不會約出來見面。
他在電影院遇見那個藥店老闆,也是點到即止,也在言語中淡淡道出了她對自己婚姻的看法,以及她對她老公的愛。
儘管她之前有經歷有多次心動的感覺。
這才是真正的感情中確實會遇到的事情和考驗。
感情中,就是要不斷的,再試一下下。
「算了,還是不離了。
」
3.5 剧情不太够,人物比较平。婚姻中清醒的沉沦还蛮现实的。“我们是蛮常吵架的啦。每次吵架的时候,我都会想:‘我自己一个人不是比较轻松吗?干嘛要结婚啊?’跟另外一个绑在一起,真的好累哦。可是如果我们一起渡过难关,我又会觉得有点幸福。可能结婚就是这样吧,可能结婚不是完全的幸福,可能只有我们一起努力往前进,想办法更靠近幸福一点而已。”
就写了这么多婆媳矛盾、老公不作为最后又变偶像剧?婆婆一直不尊重隐私、催生,妈宝老公软弱不作为,只需要亲亲男宝在他妈面前坦白自己不孕不育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这剧真的不要太爱男,从宜玲嘴里、宜玲前任嘴里、老公同事嘴里各种夸也改变不了曾学友是个懦弱妈宝男的本质。唯一的亮点是缯敬晔那个角色不是个暖男而是个中央空调的伏笔,不知道编剧是不是想拿这个来衬托曾学友这个妈宝男的好。。。。最后说一句,如果不是为了可加盐我是不会坚持到最后的,柯姐很美,但演技是不是有点同质化了,总觉得柯姐好几个角色身上都有宜玲这个角色的味道。本来看到最后想给一星的,看在柯姐和前面铺垫的还可以的份上多一颗吧。ww真是不管怎么大尺度写来写去骨子里都是那套封建的追男宝思想。
还好最后没生小孩,我不喜欢子宫说话那一段,结局只能说勉强圆上吧……
狗屁的痛感 怎么爱能软弱成这样 反清复明的庸俗感。。
但我没有龟头,所以应该是真的心跳很快……不是,哥们,台剧的对白都这么狠的吗?
没亮点 只是好奇现在是不是流行窝囊废人设 怎么刘以豪这种以前演海王的也开始演废物老公了
这老公和婆婆简直人间极品了,从头到尾只有女主在牺牲,而这又很真实...世界对男人的宽容度还是太高了,这角色如果不是刘以豪演可能会被骂死。另外感慨的是台湾拍这个题材的剧,竟已比不上内地的两性思潮了(《好东西》《出走》等)。
透明自动下棋机器家公有点好笑
那些尬尬的人机五星啥意思?这剧为什么要买豆瓣好评?😹
柯姐真的很适合喜剧!
真的蛮治愈的齁。
看不下去。类似的情节看过太多,累了。
滚啊!男的女的都有病!
和预期差有点大,大到有点像诈骗了。虽然这样的选择也可以,可能经历过风雨后,平平淡淡的爱情也是真,但这部片的意义又在哪,又是一部不痛不痒的小甜剧。以为的清醒人设实际上贯穿始终对医生的幻想,就算最后清醒也很影响观感。男主真的感觉做受更合适,这个人设拍腐剧简直无敌了。总之还是一个童话故事,犀利的讽刺也没有,对婚姻新的理解也没有,虽然笑点还好,但就是感觉浪费题材。
好歹毒,以为是落地现实,没想到是中年现偶。婚女就是这么好哄?还是愿意结婚的女人对男人的接受度本来就这么无下限?男同事虽然低俗下流当街发情意淫过路女孩,可是给我买了双好走的拖鞋帮我拎着高跟鞋还是有点感动哦~老公虽然四体不勤披萨裸体放冰箱上厕所不爱关门,但是他记得结婚纪念日给我拼乐高花束好像还是哄孩子能手哎,快点用用我的子宫给他生个孩子吧~你觉得你是备孕辛苦,人家觉得是娱乐业变成制造业厌烦,最后还要通过海王男本性暴露和单亲妈妈女同事动心衬托出你老公真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好男人…恶。最后一集网友见面更是恶中恶,歹毒地渲染婚姻有很多小确幸~拍出来专门恶心单女的,这不是真正的童话故事下集。
干!真的有够烂!
后半段真扯淡
当代恐怖故事
谁取的这个天才名字…!补:有点切片电视剧了……好好的题材好好的梗浪费了😭😭😭😭😖😖😖😖
还是爱情故事。动不动就让男医生摸头摸手慢镜头微笑,女主花痴,三十的故事了吧,怎么搞得还是偶像剧一样的情节(拿到现实中就是性骚扰了),生活部分确实接地气,爸妈倒是很真实,但对男主男二完全没感觉的我再看不下去一点。尴尬癌给我整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