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说它烂尾并不知道这部为双结局。
在第一结局中,以“完美”结局。
虽然结局很好,但这种结局没什么说的,就是为了迎合普通大众。
在第二结局中,Will Smith听到了来自“上帝“的声音,听到了最后女儿上飞机那句蝴蝶,当然是假的。
于是查看试验体发现她身上也有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就是主角女儿,免疫为问题就很好解释了、一是一种隐喻,试验体与夜魔头”爱情“可发现试验体还算有点人类特征,两种都可以解释了她为什么变好。
并最终于头领达成协议和平共处。
最后幕即三人共同寻找其他人类。
这结局中并没有人类聚集地。
第一结局表面看着挺好,皆大欢喜,人类被拯救。
主角也英雄了一把,适合普通人,商业类。
第二结局就彻底把人类希望给灭了,试验体是假的不说,人类聚集地也没有。
只留下三人去寻找可能不存在的人类聚集地,也算留下希望吧,至少人还活着不是?
但剧情就合理多了,深度好些。
个人也跟喜欢第二结局。
看到我是传奇2消息,真是要拍下部,那应该是依照第二结局来拍了。
感觉会是三人真的找到人类聚集地,但也被毁灭。
是去了再毁还是去时就毁了就不好说了。
期待下一步吧。
Will开着红色名贵跑车出场,在荒凉的纽约街道狂飙,在勉强还能认出是时代广场的地盘追逐小羚羊(还是鹿?
),蔓草中展开拉锯战,最后却还被只狮子抢了戏,Will的熏肉计划泡汤。
纽约的最后一个人,是纽约的国王。
至少在白天。
规律的作息,被迫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天健身,准备狗粮,听几年前的新闻,去实验室做实验,从自己的血液里提取血清,认真做实验记录,外出租DVD,按字母顺序,已经看到G字头,与商店里的假人模特搭话,中午太阳升到最高点到码头用AM广播,寻找其他生还者,给狗洗澡,在闹钟响的时候,拉起门窗,将充满鬼哭狼嚎的夜挡在外面,蜷缩在浴缸里,在黑暗中开始做连续的关于人类与病毒,自己与妻女的梦,死亡,逃生,最后的希望,和希望破灭。
3年前通过空气传染的病毒杀死了世界上90%的人,1%获得了免疫力,剩下的,成为了嗜血的黑暗中的生物。
故事的前一半,是一个自由的人的生活,自给自足,不对,他拥有全纽约的资源,对自己绝对负责。
唯一的伴侣是一只狗。
我相信很多人会以“cool”来评价这种生活。
唱片店里的音乐随便你拿,车子任君挑选,在航母上打高尔夫,在美术馆钓鱼,街上当年被遗弃的车子排成一长列,仿佛专等着人从身上踩过。
编剧自然知道这点,所以Will一出场开最适合耍酷的跑车,后来开的就永远是实用的越野。
故事的后一半,节奏混乱,如果坐在大陆的影院,我一定已在心里暗下结论:这片一定被广电总急关怀过了。
高潮很诡异地到来,或者干脆说:没有高潮。
至于结尾,我仿佛听见Will在呐喊:为了解放全人类!
导演的上一部作品是大名鼎鼎的<康斯坦丁>一部漫画英雄电影因为浓郁的宗教背景 和灰暗黑色的基调显的不同凡响这一次 导演又把这些彻底贯彻到<我是传奇>里面了可惜电影前后的质量差距太大前部分很精彩 有条不紊后部分烂俗充斥CG爆破场面实在是遗憾...电影开场没几秒一个非常显眼的标语就出现了“上帝仍然爱我们”这句揭示了导演通过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几乎所有上帝贯穿始终甚至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ANNA怎么知道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去因为唯一的解释还是“上帝说的”WILL在电影里面有两次自杀一次是因为绝望后一次是因为希望因为他最后还是信了上帝“听到了上帝的计划”是宗教的力量电影的基调在开场前几分钟就定下了荒凉的纽约 WILL对着他的德国牧羊犬自言自语一切都是孤独的而来自黑暗中的恐惧来自梦境深处的痛苦回忆全是绝望的压抑的而在德国牧羊犬SAM死掉后WILL表现出的绝望的孤独感差点淹死我然而电影的结局基调忽然转变 如此唐突生硬就像是来自另一部电影的片段色调都成了暖色调而俗到不行的结局 甚至场景台词俗到烂让整部电影变的不伦不类不知道是不是导演被迫应“圣诞”的景强加的要特别说的是WILL的演技与之前媒体宣传的一样果真很出众仍然要说的是SAM死后他再次回到DVD店那场戏WILL无望的对模特说 HELLO连说了两声后WILL开始抽泣 痛苦的说“求求你 对我说HELLO 求求你”是印象很深的一场戏是WILL的表演让这部戏非常值得一看!!!!最后觉得特效一般 配乐还不错哦
电影后面很差,故事没有书的结局好。
书的结局才是能令人思考。
书的最后其实是分成了新人类和旧人类。
新人类=被感染的人类,有自己的思维,他们做出了解药可以缓解病毒造成的一定负面效果。
旧人类=主角。
影片里那个女的,书里原型其实是新人类的卧底,要探明主角是要做什么,有什么意图。
主角最后被新人类抓住,被当作反抗新世界的顽固派处死。
在知道有第二结局以后去搜来看了下,然后找到了这篇关于第二结局的影评,深感赞同。
看看好像还没人评过第二结局,就搬过来吧。
原帖地址:http://bbs.tiexue.net/post_2640706_1.html?utm_medium=Share&utm_campaign=Share&utm_source=SinaWb《我是传奇》是一部不错的科幻片。
虽然情节有些老套,结局有点狗血,不过导演的功力不凡,加上威尔·史密斯的精彩演出使得这部片子还是很精彩,值得一看。
今天上网,无意中看到了《我是传奇》的第二种结局,看过之后感觉非常震撼。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正式版的结局是博士和女人及小孩被夜魔逼入地下室,夜魔BOSS疯狂冲击隔离玻璃。
博士为了救女人孩子,将可以对抗病毒的血清交给女人后,自己拉响了手雷,和夜魔同归于尽。
女人带着孩子和血清最终来到了人类幸存者的隔离区,全剧终!
应该说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式结局,绝望过后是希望,黑夜尽头是黎明。
博士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最终给人类留下了希望。
而在第二个结局里,博士发现攻击他们的夜魔BOSS,其实是为了救那个被他抓住做试验的女夜魔而来。
于是博士冒险把女夜魔推了出去,果然发现夜魔BOSS停止了攻击,并对女夜魔有感情反应。
夜魔向博士发出威胁的嘶吼,博士会意,给女夜魔注射了病毒,把她恢复成了夜魔(本来是会痊愈的,第一结局中最后的血清正是从她体内抽取的)。
夜魔BOSS和女夜魔行为亲热,显然是一对情侣(两个丧尸搞少儿不宜,毛骨悚然)。
夜魔BOSS抱着女友离去,放过了博士。
而博士看着墙上贴满的夜魔照片,瘫倒在地。
最后博士驾车带着女人孩子离开了城市。
全剧终。
纵观两个不同的结局,第一结局虽然比较狗血,但很扣题。
完美诠释了一个悲壮的传奇故事,一个孤独男人的奋斗,最后他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人类。
而第二个结局争议很大,赞美的认为这才是完美结局,英雄最终活下来了,感情上好像比较容易令人接受。
反对者认为这个结局简单草率,不如第一结局悲剧加希望,震撼人心。
其实第二结局比第一结局更加震撼,而且第二结局并不是完美结局,相反它是一个黑暗结局。
只不过这段剧情表现的非常阴暗晦涩,不容易看懂。
在第二结局里,夜魔不再是传统意义里只知道杀戮的丧尸,他们也有了感情。
而作为人类的博士,当他看着夜魔抱着女友离开,当他注视着墙上那些因为他做试验而死去的贴满墙的丧尸照片的那一刻,才意识到也许夜魔并不需要他的拯救,也许在这些夜魔看来他才是杀戮者,所以博士才会瘫倒在地。
而在第二结局中,博士离开城市时影片就结束了,第一结局中的人类幸存者隔离区并未出现,博士也没有了那个可以对抗病毒的血清,人类的希望就此断绝了。
这些细节暗示了,人类的时代已经结束,地球的未来也许将属于夜魔。
总的来说,第二结局更符合逻辑,也更符合影片中孤独人类的风格,给人的震撼比第一结局更加深刻。
很佩服好莱坞编剧的功力,同一个故事在两个不同结局里,就体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第一结局是纯粹的商业片模式,而第二结局则有了些深刻反思的感觉。
——————————————————————————————我也这么觉得啊,这样就扣了他们说的原著里的思辨精神了。
对于夜魔们来说人类才是异类。
“我能拯救你们!
”——他们本不需要你自作多情的拯救……相反,第一结局里的什么聆听的相比起来就失去了影片开头那些镜头里“神仍爱我们”的残破的海报表现的讽刺感,显得很可笑。
开局一人一狗,等级天赋已加满,装备物资随地捡。
人们喜欢用这样游戏化的描述,来形容这部独具特点的丧尸电影。
除了恐怖元素,电影营造的孤独情绪,让人更加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和开始时三五成群,接着人越打越少的传统丧尸电影不一样,《我是传奇》一上来就是用最低配置,尝试在挑战疯狂的世界末日。
聆听《我是传奇》有声影评,轻点此处推荐指数:★★★★悬疑指数:★★视觉指数:★★★剧情指数:★★★★
今天要跟您分享的,是2007年的经典丧尸电影《我是传奇》。
开局一人一狗,等级天赋已加满,装备物资随地捡。
人们喜欢用这样游戏化的描述,来形容这部独具特点的丧尸电影。
除了恐怖元素,电影营造的孤独情绪,让人更加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和开始时三五成群,接着人越打越少的传统丧尸电影不一样,《我是传奇》一上来就是用最低配置,尝试在挑战疯狂的世界末日。
剧情复盘自命不凡的人类怎么也没想到,人类征服癌症的那一天,竟然也是人类开始走向灭亡的第一天。
伟大的科学家利用病毒消灭了癌细胞,但病毒也反噬了人类。
三年的时间,人类被病毒吞噬殆尽,几乎所有被病毒感染的人都变成了丧失理智和人性,惧怕阳光的夜行生物,或者叫夜魔。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内维尔是仅存的人类之一,也许,他就是最后一个人类。
因为无论他如何寻觅,都再难见到人类的踪迹。
内维尔的身边,除了一条名叫萨曼莎的德国牧羊犬,再无其他。
一人一狗相依为命,在空荡荡的纽约曼哈顿成为了最后的生命挑战者。
他们在白天可以出行自如,但日落之后,则必须躲在全封闭的屋子里,不敢出声。
在黑暗中,到处可能躲藏着动作敏捷,力量巨大,嗜血成性的夜行生物。
紫外线,是内维尔的金钟罩铁布衫,夜魔一旦碰到紫外线,身体就会开始灼烧溃烂,没有紫外线的地方,则都是危险的生命禁区。
内维尔并没有因为末日降临大乱方寸,他严格控制着每一天的日程安排,健身,早餐,安全检查,物资储备,排查据点,他有条不紊地计划着每一分钟,仿佛他根本没有认为自己处于末世。
可以说内维尔从来没有停止过拯救这个世界的幻想,他每天都在研究血清和疫苗,用感染的动物进行实验。
甚至他还会诱捕感染的人类,期待着某一次针剂的注射就能带来奇迹。
终于,在无数次实验之后,一只被感染的老鼠身上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感染生物狂暴的病态,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抑制。
内维尔于是在某个夜行生物的据点设下了陷阱,诱捕了一个被感染的人类,准备进行实验。
与此同时,另一个感染者,却不顾紫外线的灼烧,走出阴影,向内维尔投来了死亡凝视。
内维尔苦思冥想,得出一个结论,感染者的反射神经正在被病毒破坏,最后的求生本命也将在感染者的身上消失殆尽。
鉴于此,实验的进度也必须立即被加快。
只不过,内维尔的一厢情愿并不能带来实验的成功,这一次对人类感染者的血清实验,依然没有得到内维尔想要的结果。
唯一的好消息是,血清并没有彻底杀死被试的对象。
内维尔懊恼不已,但日子还是得继续。
他和萨曼莎驱车再次来到曼哈顿空荡荡的街道。
但这一次,却是内维尔成为了被诱捕的对象,他被一具不应该出现的模特人偶所吸引,踩中了猎人的机关,被绳索高高吊起。
等他苏醒过来,设法从陷阱中逃离,黄昏时分已经来临。
内维尔万万没有想到,是感染者设置了这个刁钻的陷阱,等到最后一丝阳光褪去,感染者释放出猎犬去撕咬内维尔,萨曼莎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以一敌三拼尽全力,但也在战斗中被感染的猎犬咬伤了身体。
费了一番周折,内维尔好不容易找到武器打退敌人,开车带着萨曼莎逃回了根据地。
但是此时的萨曼莎已经被病毒感染入侵,过了没多久的时间,萨曼莎变得暴躁不安,认不清内维尔是敌是友,内维尔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这个伙伴,含着泪亲手送走了这个世界上自己最后一个朋友。
此事过后,内维尔性情大变。
埋葬了萨曼莎,内维尔故意在午夜开着重型吉普找到夜行生物的据点,他开车撞飞了几个感染者,又用轮胎碾压了几个感染者,但感染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其中一个感染者的指挥下,对内维尔的吉普车展开了围攻,几轮攻势之后,将吉普车掀翻在地。
眼看着内维尔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一阵白光照射过来,整个世界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内维尔以为这是天堂的光芒,但其实这只是带有紫外线的探照灯。
等内维尔再次苏醒过来,他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而此时家中除了他自己,还多了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儿。
虽然内维尔每天都会在电台播音寻找幸存者,告诉他们,自己可以提供食物和庇护所。
但真的当幸存者站立在他面前时,他却花了好长的时间才适应了有人类相伴。
三年以来,双腿站立的生物,一直都是猎杀自己的怪物猛兽,突然发现他们在看电视和做早餐,内维尔一时半会儿没有缓过神来,一切仿佛都像在做梦一般。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世界上依然还有未感染的人类的存在。
但是好景不长,感染者竟然顺着内维尔逃亡的轨迹,找到了内维尔的家,他们冲破内维尔设置的重重防线,闯入了内维尔的家里。
内维尔带着女人和孩子躲进了自己的实验室中。
却发现之前进行实验的感染者竟然正在慢慢好转,原来血清是有效的,人类的希望,还没有完全破灭。
但此时,破门而入的感染者也已经闯进了实验室,他们距离内维尔只剩下了最后一道玻璃墙的距离。
内维尔这次终于看清了带头挑事的那个感染者,原来他正是当初冒死走入阳光和自己死亡对视的那一个。
他的目标并不是内维尔,他在玻璃上画了一只蝴蝶,而那个躺在实验室里女感染者的手臂上,正好,也有一只蝴蝶。
孤独感《我是传奇》可能是我看过孤独感最强烈的电影了。
偌大的纽约城里,只有一人一狗相依为命。
在家里,主人公内维尔已经习惯了和狗狗聊天。
狗狗已经是他现在唯一的亲人。
无论狗狗能否听懂内维尔说的话,但狗狗一举一动的所思所想,内维尔却已经了然于心。
在常去的超市,内维尔和一群模特毫不违和地打着招呼,呼喊他们的名字,帮他们想好台词。
模特的身上穿着平日常见的衣服,搭配地不算时尚,但也得体,完全符合内维尔的审美。
毫无疑问这都是他一点一点布置出来的。
每一个模特,内维尔都为他们注入了特定的人设,有八卦消息不断的店员,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家男孩,还有自己一见到就会怦然心动的暗恋对象。
当感染者将一具名叫弗雷德的模特作为诱饵放在大街上的时候,内维尔甚至对弗雷德大声呵斥。
感染者也很清楚,内维尔一定会被这个陷阱诱骗,因为他几乎每天都要跟这个模特say hi say goobye。
最让我感觉到内维尔孤独的,是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在港口播放寻找幸存者的语音,哪怕得不到任何一丁点的回应,他都不愿意相信,自己是最后一个幸存的人类。
广播的内容是——“我叫罗伯特·内维尔,我是一个生活在纽约市的幸存者,我通过所有的AM频道广播,每天中午太阳最高的时候,我都会在南街海港,每天如此。
如果有人活着,任何人还活着,我能提供食物,提供庇护所,我能保护你的安全。
如果有人听见,无论你是谁,请和我联系,一定。
你不是一个人!
”与其说内维尔一次次想要告诉幸存者,你不是一个人。
不如说,内维尔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不是一个人。
内维尔晚上睡的床,是一个浴缸,当夜晚降临,周围都是夜行生物的声音,只有浴缸可以在他的四周形成壁垒,一个人一条狗一把枪蜷缩在一个浴缸里,每一个晚上,浴缸就是内维尔的全世界。
而当失去狗狗以后,浴缸里也就只剩下了内维尔一个人。
狗狗是亮点
我想应该有不少朋友曾经为电影里的狗狗而动容。
作战强,通人性的德国牧羊犬萨曼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主人公内维尔在末世中最后一个伙伴。
他们相依为命,彼此照应。
萨曼莎曾经是内维尔女儿的宠物,但在一家人分别之际,女儿把萨曼莎留给了必须要坚守在疫区的父亲。
女儿并没有太多的心思,只是想让父亲不要那么孤单。
但不料这一次的告别,却成为了父女之间最后的诀别。
当时的萨曼莎还只是临世不久的幼犬,还必须躲藏在主人的臂弯之间。
年岁几乎和内维尔的女儿差不多大。
3年之后,萨曼莎成为了内维尔求生之路上的左膀右臂。
内维尔一定想过,要是女儿还活着,要是她能平安长大,应该也是一名了不起的求生战士吧。
萨曼莎之于内维尔的关系是特别的,他们不仅是默契的战友,更是无法分离的亲人。
当萨曼莎不小心跑进夜魔的据点,内维尔也不顾一切地闯进黑暗之间。
他明知道在黑暗中如果遭遇夜魔他毫无胜算,但他还是那么做了。
因为萨曼莎是他的亲人,他没有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不能让这样的错误再犯。
所以当内维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屋子里呼喊萨曼莎名字但找不到萨曼莎的时候,内维尔,是揪心的,观众,也是揪心的。
相对的,当内维尔踏入夜行生物的陷阱,被高高悬吊在空中。
萨曼莎始终在内维尔的身边守护着他,呼唤着他,一刻也不曾离开。
黄昏临近,被感染的猎犬,龇牙咧嘴,狺狺狂吠,被感染的生物力量和敏捷都会得到加持,萨曼莎却同时要面对三条被感染的猎犬。
这同样是一场没有任何胜算的对决。
萨曼莎自己分明已经怕得要命,但依然为保护主人奋力反击。
我们无一不希望萨曼莎能够在战斗中全身而退,此时进度条只走了三分之二,哪怕剧情需要,萨曼莎必须赴死,我们也侥幸地希望,她能够多留一些时间。
可是萨曼莎还是被咬到了,而且不止一处,身负重伤。
当内维尔把萨曼莎带回实验室,本以为内维尔会用实验未完成的针剂给萨曼莎注射,创造奇迹。
但是,这并没有发生。
内维尔看着萨曼莎一点一点被病毒感染,一点一点不再记得自己。
再一次经历了与至亲的生离死别。
他不得不以一种与残忍的方式与萨曼莎告别。
虽然萨曼莎不是人,但萨曼莎的死却是更加最虐心的情节,甚至比看到内维尔家人飞机失事更加虐心一百倍。
我自己也有养狗,狗狗的忠诚是人类难以想象的。
有时候家里人出门,狗狗为了呼唤主人,可以一刻不停地喊叫。
直到见到家人归来才停止,而此时她的声音已经完全嘶哑了。
对你来说,拥有狗狗,世界增添了一份色彩,对狗狗来说,拥有你,她就拥有了全世界。
三个结局
好多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是传奇》是双结局。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是传奇》其实有三个结局。
其中一个,内维尔将血清交给了女人,让女人和孩子从密道逃走。
而自己留下来,拉响了手雷,与感染者们同归于尽。
女人和孩子最后找到了人类的庇护所,将血清交给了他们。
人类的未来,似乎又拥有了新的希望。
另一个结局,内维尔拔掉实验者身上的输液管,实验者的皮肤再次从光滑变为腐烂。
内维尔抱起实验者,打开玻璃门,把实验者归还给了夜行生物里的带头大哥。
其他夜魔想要对内维尔动武时,带头大哥制止了他们。
最后内维尔和女人还有男孩,就这样安然无恙地离开了实验室。
第一个结局,是公映版,也是大部分观众看到的版本,第二个结局,则是隐藏版。
说实话,这两个结局我觉得都还不够“传奇”。
第一个,伟光正,大无畏的英雄情节,未免有些落入俗套。
第二个,突然大改夜行生物的基础设定,又让人大跌眼镜。
最关键的是,你很难在看到这样的结局之后,能感觉到是“画龙点睛”之笔。
究竟,传奇在哪里呢?
后来我知道,《我是传奇》其实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而电影之所以会有两个结局,会有两个这样的结局,也跟原著有一定的关系。
原著中,主人公内维尔的确光荣了,原著中,夜行生物也的确拥有了人类一样的智慧。
但原著的结局,并不是将电影版的两个结局简单拼接。
看了原著,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为什么“我是传奇”。
接下来,我想把电影和原著不一样的地方稍稍做一些盘点,然后告诉你《我是传奇》第三个结局的样子。
小说中更愿意把感染者称为吸血鬼,因为夜行生物习性和感染方式,甚至他们害怕大蒜害怕十字架的设定,都跟吸血鬼十分相似。
而我们通常称电影是一部丧尸片。
主人公内维尔,在小说中的形象跟威尔史密斯也有很大的差别,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男子。
威尔史密斯的形象硬朗彪悍,看到他拿枪的样子,就不自觉地联想到了他曾经主演过的那些毁天灭地的动作大片,所以看电影时,我其实一点都不担心威尔史密斯的安危,相信他一定能保护好自己。
内维尔曾经见到过没有被感染的狗狗,但没有自己长时间地驯养过狗狗,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在战斗。
小说里,也没有电影中出现的女人和男孩儿,但出现过伪装成人类的女性夜魔。
他们虽然被病毒感染,但他们人类的意识并没有完全被破坏,只不过他们已经不再把自己当成是人类了。
而是将自己与人类,与无意识的感染者,完全区分开来,自称为一种独立的物种。
这个女性夜魔看上去几乎和人类并无二致,但她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刺探情报的卧底间谍,目的就是了解内维尔的真实情况。
最终,内维尔并不像电影里那样生擒了夜行生物,而是被夜行生物生擒,绑上了火刑架。
综合下来,《我是传奇》的电影,充其量只能算是小说的一部同人作品,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甚至某些内核由于情节的变化而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为什么我要说,电影与小说相比,不够传奇。
因为小说中的内维尔,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个人类。
并且电影中诉说内维尔传奇的,是跟他才刚刚认识一天的人类,但小说中展现他传奇的,则是每天都与之战斗的夜行生物。
虽然小说的绝大部分篇幅都没有在描写内维尔有多么多么传奇,但在结尾时突然之间的视角切换,我才终于理解了这个大言不惭的标题——我是传奇。
最后,我摘抄了小说的结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街道上人山人海。
黎明前的时刻,天色灰暗,他们绕来绕去,情绪很激动,嘈杂的人声听起来很像千百万只昆虫同时嗡嗡鸣叫。
他看着外面的人群,左手抓着铁栏杆,手指头已经没有半点血色。
他两眼通红布满血丝。
突然间,有人看到他了。
有那么一刹那,群众突然鼓噪起来,甚至有些人开始大声咆哮。
然而,转眼之间,他们突然安静下来,仿佛有一大张无形的毯子罩在他们头顶上。
他们全都抬起头来看着他,个个脸色苍白。
他也死盯着他们。
接着,他突然想到,此时此地,我才是那个异类。
正常是一种属于群体的概念,多数的标准。
当整个世界只剩下你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不正常的是你。
他看着他们的脸——惊骇,畏惧,战栗,恐慌——那一刹那,他猛然醒悟,原来他们怕他。
在他们眼里,他是某种前所未见的、可怕祸害的源头,甚至比他们经历过的那场瘟疫更可怕。
他是某种神出鬼没的怪物。
每当他们心爱的人死去,全身的血液都干涸了,他们就知道他曾经来过。
他忽然明白他们的感受了,所以,他并不怨恨他们。
他右手紧紧抓住那一小包药丸。
这样一来,一切就可以平静地结束,没有暴力。
这样一来,他们就看不到任何血腥残暴的画面……罗伯特·内维尔看着外面那群地球上的新人类。
他知道自己不属于他们的国度。
他知道,自己就像吸血鬼一样,是邪恶恐惧的象征,是遭天谴的怪物,必须被消灭。
那一刹那,在无比的痛苦中,他忽然觉得很好笑。
他猛咳起来,喉咙哽住了。
他吞下药丸,转身靠在墙壁上。
没多久,那种麻痹死灭的感觉开始蔓延到他的四肢,这时候,他忽然想到,一切又回到原点了。
一种新的恐怖即将从死亡中诞生了。
一种新的传说诞生了,那传说即将成为永恒,永远颠扑不破。
我,已经成为传说了。
聆听《我是传奇》有声影评,轻点此处
一直想看的片子又一直漏看。
昨天租了DVD,完全没有失望。
节奏控制和情节展开的非常好。
虽然片子不长(这种灾难题材要拍长太容易)但是角色很快就完整的表达给了观众。
史密斯的演技挺好。
他近两年拍了很多类似的拯救意味的片子——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自救,7 pounds救人,Hancock就是彻底的超人——这部的角色感觉最真实DVD正片之外,附了几部动画短片第一部是香港的故事,比较差劲。
故事的核心毫无新意。
给任何人“讲一个人类灾难寥寥幸存者的故事”的问题,十之八九都会第一个想到跟短片一样的结局。
画工也很粗糙,女主角迎风站着的时候,头发是一片一片飞起来的,不分丝缕。
很多镜头里女主角的身体比例有很大的问题,景深透视和人体工学(譬如脖子和肩膀的角度)也不正确。
还给女主穿了白色“梦幻风格”的连衣裙——就整体感觉是非专业的中学女生作品。
可能是最短的一个(这么短就更应该下点功夫把画工弄好呀)第二部是美国的故事。
是唯一有配音旁白的。
画风是典型的美式漫画,故事也是典型的少年系美式故事:暴力和黑帮大佬。
感觉创作者有些野心,但是限于篇幅和其他制约,没能完全的展示出来。
留给观众“那又怎么样呢”的感觉,而且是一种比较空虚和不满足的疑问,有别于被悬疑吊起胃口的“下面会怎么样呢”的期待。
但是依然值得赞赏一下,尤其开头给出关于监狱的设定,就很偏很有创意,又很合理第三部取地于偏远的丛林村庄,比香港的故事更差劲,因为都没有把故事说圆。
并不只是因为没有文字旁白注释,而是根本的编剧问题。
也可以说是不知所云最后的故事发生在印度,是讲的最完整的一个。
但是其中有严重的bug和不合逻辑的问题,因为牵涉剧透就不详细说了。
总体也是很平凡的作品。
因为画工没有什么毛病,角色性格也说的过去,所以我评价比香港的故事略好一些,次于美国的故事
如果你没有看过《我是传奇》, 那么仅仅根据剧情的介绍,你会以为这又是一部《生化危机》模式的电影,因为它和大多数惊悚片一样,有着千篇一律的故事结构:一种用来治疗癌症的药物却成为毁灭人类世界的病毒,主人公为了保护一对母子和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抗毒血清而牺牲了自己。
这样的电影看多了,常常会使得我们的审美产生疲劳。
而在看过《我是传奇》以后,也许你又会以为这是一部不错的剧情片,因为威尔•史密斯出色的演技,又或许是因为你已经被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深深的孤独感所包围。
一般来讲,如何符合大众的口味,突出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价值观是一部以利润为目的的商业电影所要追求的目标。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是传奇》却显然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
首先它选择到了微观的个人作为影片的切入点——影片的镜头对准的是一个人而不是整个城市;其次是没有恢弘的战斗场景,整部片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主人公Neville对着他的狗或者他自己说话。
所有的镜头都在叙述着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人,你是孤独的。
从电影开场主人公在城市中的狩猎到电影结束主人公为保护Anna母子而拿起手雷和变异人同归于尽,Neville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改变现状。
“I can still fix this”, Neville反复地说着这同一句话,也许就是因为这句话,使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犹疑。
但是我以为这部影片的亮点却并不在这里,而在于主人公孤独地穿行于城市中,当他自由到可以在战斗机上打高尔夫球,当他在唱片店里对一群无生命的木头模特说话,当他坐在海湾,一遍又一遍地在广播里说,你并不孤独……在那样的环境里,Neville内心的恐惧和无助交织在一起,多少有些苍凉的味道。
对观众来讲,那句“I can still fix this”表面上显示了Neville的自信和坚毅,从另一面来看却正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绝望和面对现实世界的无力。
我喜欢上这样一部电影,也许源自于我喜欢生活中的某些细枝末节,我总觉得电影情节的铺展,有时就应该像是在水中逐渐散开的茶叶,这样你就能看清楚其中细微的某些方面。
比如在《我是传奇》里有Neville给他的狗Sam洗澡的镜头。
Neville对它说“你要多吃蔬菜”,甚至和它讨价还价,俨然是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而当Sam误入变异人的巢穴时他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而毅然决然地闯了进去,对他来讲,Sam是朋友,是亲人,是这个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交流的对象。
所以当Sam死后他萌生出了对变异人,或者说是对这世界最疯狂的报复。
而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绝望的时候才会想到死亡这样一种解决方式,如果不是Anna的出现,或者我们不仅仅是把看《我是传奇》的过程当作消遣的话,剧情到这里也许就可以结束,而不用给Neville再次说出“I can still fix this”的机会。
事实上,我一直在想当一个城市完全陷入死寂以后是什么样子,这里杂草丛生、在许多年的时间里都了无生气。
这时候有一个活着的人,他刚刚又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伙伴,于是他走进唱片店里,和面无表情的模特店员打招呼,对其中一个同样无生命的木头模特说话:如果你是我的朋友,那么今天,我会跟你打招呼,你好,你好……他原先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骤然发生了改变,却又不愿意去承认,就如同他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与孤独。
这时候他对这世界的责任感,对信念的执著都会在孤独的巨大阴影下变得岌岌可危。
而在电影的后半段里,Anna的出现对于我们的主人公来讲是一种对于信念的拯救,她教会Neville“用心聆听”,告诉Neville她是上帝派来的,要他相信他并不孤独。
他不是遗世独立的个体,他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还有意义。
的确,假如你用心聆听,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就像《我是传奇》所要表达的主题,并不仅仅是 “世界只剩你一人”时的孤独感,更多的还是告诉我们怎样摆脱这种孤独。
毕竟人类作为社会的主体生存于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假如你伸出自己的一只手,就总会有另一只手伸过来将它握住。
2009年,有一种病毒肆虐地球。
60亿人中90%的人死了,10%有免疫力的人活下来,但其中只有1200万人还正常,另外5亿多则变成了嗜血的怪物。
在纽约,那个已经变成野兽出没杂草丛生的死城的地方,阴暗的角落里,无数怪物在等待夜晚的降临,只有一个叫罗伯特的男人还可以在阳光中尽情享受着阳光和生命——等等,或许当全世界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就不叫享受生命了吧……每天早上在出门之前会看新闻录像带,装作新的一天又开始的样子。
即使希望很渺茫,他还是有每天例行的做广播:我叫罗伯特,我是纽约城的幸存者,我在所有的AM频道广播,每个阳光高照的中午我都会去南街港口,我希望有人去那儿,任何人,我那儿有食物,有住处,而且绝对安全,如果有人听到我说话,任何人,求你了,告诉我,因为你并不孤独。
罗伯特唯一的伴侣只是一条狗,一条叫sam的狗。
虽然他每天都出去,有的时候追捕羚羊“打猎”,有的时候进音像店“买”唱片,有的时候在码头的飞机机翼上打高尔夫球,有的时候还去玉米地掰玉米,可是他非常孤独。
即使是在给Sam洗澡哼歌的时候,他的脑子里还是那些已经死去的人,那些不复存在的欢愉,那些不忍触及的离别……白天,罗伯特在野外晃着,开着名贵的跑车或者其它什么他喜欢的车,去所有光明的地方,反正整个城市都是他的。
到傍晚的时候,他便回到家里。
不忘记进门之前把台阶上自己的味道洗掉,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也会关闭门窗。
夜里外面会鬼哭狼嚎,他抱着sam睡觉。
当然,上校出身的他即使知道自己是这个城市唯一的幸存者,依然没有忘记每天继续他的寻找解药的实验,他得坚强的活着,找一些寄托和使命。
地下室被改装成实验室,里面的玻璃箱里养着感染了病毒的实验老鼠。
偶尔会有一两只在注射了某个试剂后变得正常,他便把这种试剂用在他抓到的实验人身上。
实验人已经死过很多了,墙上满满的都是他们临死前的照片,谁知道他最后会不会发现那个救命药呢。
恐怕世界上只有自己在做这种徒劳的实验吧,在对着电脑记录实验数据的时候他常常会这样自嘲的想。
2012年的一个下午,罗伯特和sam在外面追一只羚羊的时候闯进了一个黑仓库,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怪物聚居点,在与对方的初次交锋中,他和sam幸运的逃了出来。
罗伯特于是决定做点什么,他设了一个圈套,但逮到的是不是怪物首领,而是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怪物。
当她被抓住的时候,罗伯特看得到怪物首领眼里满满的仇恨和痛苦。
后来,怪物首领设计报复罗伯特。
sam为了保护主人被怪物咬伤。
虽然知道自己救不了它,罗伯特还是把sam带回了家,忍痛在它毒性发作的时候掐死了它。
在sam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抱着它哼歌的场面让人心碎。
后来他把它埋在了玉米地里。
sam死后,罗伯特万念俱灰,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那天晚上,他在外面一直等到天黑,为sam报仇,也为了结自己孤独的一生。
引擎发动,他向怪物们撞去,他要与它们同归于尽。
然而寡不敌众,在怪物首领的指挥下他的车被推翻在地,怪物首领靠近他准备置他于死地。
突然,一束强光射来……罗伯特得救了,救他的是一对母子(or姐弟?
),他们来自马里兰,是听到他的广播来找他的,想和他一起去找隔离区,那个听说在山上的幸存者营地。
但罗伯特认为所谓的营地是不存在的,所有的人都死了。
但是那个女子坚持要去找那个地方。
恰巧那天晚上他们在实验室发现了解药:原来就是罗伯特的血清!
可是,正在那时追踪他们的怪物包围了他们的居所……最后,他们三人去了地下,那个最后的守护所。
面对随时都可能撞碎玻璃冲进来把他们三个撕成粉碎的怪物,他必须做一个决策。
他抽了50cc的鲜血,让他们带着血样进防空洞,他在外面拉了炸弹引线……结局的几分钟是母子二人找到组织的镜头,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村落,久违的正常人。
画外音是她对罗伯特的纪念,最后一句话是“This is his legend”,总算扣了题。
以上是大致情节,如有出入,请指出。
谢谢PS只看前半部分是因为后半部分太突兀了。
前半部分的整个调子是黑色的,绝望的。
后面母子的出现是很好的情节,可是演得不好,不像黑暗中的一束激光那么动人心魄。
至于怪物们在罗伯特家里打斗的那一段,更是败笔,还没有前面的两次打斗精彩,比较无味。
PS最后怪物首领撞玻璃的那一段……呃,刚开始放到那儿的时候我笑场了……不过当大家指出那是女怪物的问题时,我似乎懂了……也许,他们虽然变成怪物了,怪物之间也可能是有感情的,怪物首领,或许,就是爱着那个女怪物的……看着自己的女友就在一堵玻璃墙后面,无论怎样,他的心里也不能平静吧……其实变成怪物,抑或表征依然是一个正常人,又有什么区别呢,生存法则说到底都是一样的……人,所谓的正常人,其实,在现实中,又有多少温情可言呢……PS"The people were trying to make this world worse, and that ha' taken a day off, how can I ?
Light up the darkness!"
首先我要说我看的是我是传奇的加长版。
在这个版本里面主角并没有死,而是与安娜和伊森一起去了那片据说中的幸存者乐园。
我喜欢埋伏得很深的悬念,点睛的是结局处对前面铺垫的疑惑的解答。
看了影片的介绍才看的电影,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我认为这不过又是一部美国的灾难大片或者蝙蝠侠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片子。
可看完影片,真是得感叹下幸好没因为自己的主观而错失这部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是有惊喜的。
前面的许多情节都把沦为丧尸的人类的的凶残给展现得淋漓尽致。
罗伯判定这些丧尸没有智商,已彻底化身为兽。
判定的理由是有一个丧尸不顾惧光的体质把自己曝露在阳光之下。
而我也真的信以为真,理所当然的跟着主角的思路认定了这些非人类已经沦为一群疯狂的低智商兽类了。
可是我对于那个成功伤害了罗伯的陷阱一直怀有疑问。
终于结局给出了答案:看似自寻死路的丧尸并非是因为没智商。
却是因为爱情。
多么反转的结局,明明看似沦为兽的凶残的行尸走肉的“东西”竟然会因为爱人被捉走而不顾生死?
这点反是许多正常人类都不能做到的吧?
丧尸首领在结尾处放过了罗伯与安娜,展露的这点仁慈更是让我猛的一吸气,这点仁慈也许正是对应了主角的话:“你们生病了,让我来帮助你们。
”确实,这群看似残暴疯狂的生物其实不过是一群生了重病的可怜人而已。
主角每日的广播总会重复一句话:YOU ARE NOT ALONE。
刚开始我只是觉得这句话是对幸存者和他自己说的。
看到最后那辆驶向远方的车子,我却感觉这句话也许还在对那些丧尸喊着。
因为主角一直坚信他能让一切恢复如初,而对于那群生了病的需要帮助的同伴来说,这句话也许来得更加重要。
这些年这种类型的片子太多了,太多的可以灭了人类的病毒,同样的片子,威尔·史密斯就可以大卖,妮可·基德曼却是惨败。
电影有两个结局,庆幸看的是圆满版...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大家都没死...
大学的时候在学校的教室里放着看的。当时没心情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现在看依旧不知道在讲什么,也许是因为对这类片子没兴趣吧
嗯……真的没什么好看的,看看小狗吧
艾莉丝·布拉加好似女版精灵王子奥兰多……被病毒感染后的人肿么都长一个模样 囧 这电影居然还有前传和2…=口= 消瘦版威尔·史密斯很man...
功过各半,娱乐合格。
其实,人类一直在幻想假如地球上的人类都灭绝后会是啥样的?满世界的都是废弃的水泥精钢丛林,当然最惨的就是剩余下的人类,因为太孤独了!
导演劳伦斯非常善于处理豪华的场面,而且他也很聪明,让史密斯保持了自己的本色,但史密斯也拯救不了《我是传奇》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无论是创意、演技、场景、节奏全部都符合时宜,结尾处那么点人文情怀还让它向剧情片小小靠拢,这不是已经足够了吗?....三星半。
作为丧尸控来说有点儿太不过瘾
看了两个版本的结局,原版结局更伤痛但更充满力量,我喜欢这样的故事,绝望中的光芒,牺牲孕育着新生。
其实只是为了拍前半段,演前半段,卖前半段,看前半段。看过原著的老外也不在乎结局了吧……不过这也真TMD不过瘾。还不如BOB MARLEY的REGGEA来得爽。
看的是第二結局(加長版)。以狗狗SAM的死為分界線,前面還行,后面好爛……
双结局。 威尔史密斯 牺牲的那个是好莱坞的典型结局,他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人类。另外一个版本,他和那个女的还有那个孩子跑了,但我觉得最后他们并没有找到所谓的其他幸存者,人类最终灭亡了。不过无论哪个结局,都改变不了这个片子非常一般的事实。
生化危机么。。还差得远
虽然并不恐怖,但是有will在的电影,总是有一种好看的精神在其中。
有点搞笑的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居然是黑人.貌似第一个也是样~??
丫是不是又觉得自己是奥特曼了
暴力,贪婪,欲望这些不用接触也能传染。能挽救人类可能只剩下信念和希望啦
气氛营造不错,就是BUG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