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

Normal People,普通人类(台),普通人,常人

主演:黛西·埃德加-琼斯,保罗·麦斯卡,艾略特·撒奥特,莎拉·格林,德斯蒙德·伊斯特伍德,英迪尔·马伦,莉亚·麦克纳玛拉,尼亚姆·林奇,费昂·奥谢,利兹·菲茨吉

类型:电视地区:爱尔兰,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正常人》剧照

正常人 剧照 NO.1正常人 剧照 NO.2正常人 剧照 NO.3正常人 剧照 NO.4正常人 剧照 NO.5正常人 剧照 NO.6正常人 剧照 NO.13正常人 剧照 NO.14正常人 剧照 NO.15正常人 剧照 NO.16正常人 剧照 NO.17正常人 剧照 NO.18正常人 剧照 NO.19正常人 剧照 NO.20

《正常人》剧情介绍

正常人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玛丽安娜与康奈尔在爱尔兰西部小镇最后的学校时光,到两人前往圣三一学院读书的复杂生活展开。黛西·埃德加-琼斯饰演孤独、易受惊吓的玛丽安娜,新人保罗·梅斯卡尔饰演外向、受欢迎的康纳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致命肖像第三天烽火逐金回忆积木小屋明星之恋暗夜第六感2041生活似流水阴影之源诡墓迷灯如我之狼第一季农民宇航员嘻哈梦想大唐女法医皇家圣诞惊喜再会!方舟中之人基因组【实况中】OAD流星蝴蝶剑狼血少年第一季乌鸦魔地空房子最好的女友狄仁杰之恢诡赤目血汗恐怖拉扎老师夜莺两张彩票核爆13秒虔诚的鳏夫绿巨人浩克

《正常人》长篇影评

 1 ) lucky to be alive

用聊天时老王曾经告诉我的话作结吧——蒋方舟说,年轻的时候总是很看不起那种一眼望得头的平庸生活,但踏上社会才发现平庸生活是一件很难的事,要聪明还要努力,才能勉强过上那种所谓的平庸生活又是一些念念叨叨👇🏿记录一下【看完前八集时】我对男主目前的看法是:他的言行举止让我觉得他对女主的爱没有他口口声声说的那么深,他最爱的人是他自己。

但这也无可厚非,人之常情,就是挺惋惜的。

男主私下和女主交谈的时候每回都是含糊其辞,“如果你不想见我我会很难过,我会想你的”之类的 让我感觉他确实不自信,然后有点恍惚,可能他最在意的是自己。

他问女主,你会假装看不见我吗?

我觉得其实是他会假装看不见女主,而事实确实是。

高中时期女主很明确地表示了见了面绝对会和他打招呼,表示了爱他,他却在朋友们欺辱女主时一言不发,舞会上女主被摸胸时也没有出手...大学时期他稍微长大了些,但还是经常伤害女主,没钱付房租要回家的话,也不必说那些话来伤人吧...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吗.. 如果觉得自己不配那之后就不要招惹人家嘛... 各自安好就行 他问女主要裸照,却对女主问自己要表示质疑,说“那个操你的大高个”等等言语,其实表现了他也没有特别尊重女性。

)他确实有在努力改变,比如终于指出朋友把npy裸照给别人看,在公共场合碰了女主... 男主确实比jemmie好,性爱上还有平时相处都是。

jemmie就是在揩油嘛,还搞歧视,无语。

男主妈妈我觉得特别棒,很尊重别人、用心对待,及时指出男主的错误等等。

如果二人是朋友我会觉得很好。

从恋人角度出发,我觉得女主值得更好的,但真的有那样的男孩子吗... 【看完12集时】最喜欢11集,有两个转折。

观看体验就是在经历了两个变态男之后,我觉得男主没那么讨厌了,甚至变好看了... 就男主比较温柔比较尊重女主。

第11集时他也终于打开自己,展现出了男友力。

给女主一个新的家,一份稳定的爱,一个自豪的亲吻。

但还是觉得女主值得更好的。

【about Marianne】我非常喜欢女主,善良坚定美丽聪明。

原生家庭对她的伤害真的很大... 导致她在感情方面再受伤害... ps.从女主出现的第一秒就觉得她好看,仔细看过依旧这么觉得。

本季最喜欢的图 很美很有意境

这个结尾好美

of course性爱是平等的

太不容易了

 2 ) Normal People | “It's not like this with other people.”

看完整部剧,我认为normal people这个剧名翻译成“正常人”或许更为合适。

normal people有那么多,每个人的恋爱感受和思维在产生爱情的过程中都不一样。

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自卑(原生家庭的缺陷、社会地位不够高、金钱带来的自卑感)而产生自己不值得爱情的想法。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正常的。

而这种“我不值得被爱”或“我不配和他/她在一起”的观念也确实影响了Marianne和Connell两人的每一次决定或行动。

我最喜欢他们俩的这段对话。

Marianne:「It's not like this with other people.」Connell:「I like you a lot more than other people.」男主和女主在最后在一起的这一路中,都有过各自的伴侣(py/gf/bf),但是如果真正的仔细看了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伴侣”并没有真正地想过男女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或者说这段感情能不能走向哪里。

例如,Connell和Helen在一起时,他并非不快乐,因为他需要这种外界因素(Helen这种美好的、处于上流阶级的理想女友给他的爱)所带来的肯定。

但是他们在一起时,正因为Helen很完美、很正面、很积极,Connell和这种女孩在一起时没法和她真正表达自己内心负面的情绪或思想。

而他内心很多负面、正面甚至是无聊的想法,他却可以和女主没有负担地表达出来(书里在这方面有过男主的心理描写)。

《Normal People》Sally Rooney

《Normal People》Sally Rooney例如,Marianne和Jamie在一起时,她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哥哥Alan对她的暴力、母亲对哥哥施暴行为的刻忽略与冷漠),对Jamie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女主一方面既厌恶Jamie的暴力,但是又有一种自己也说不上来的享受/依恋/离不开,而且她自身带有一些讨好型人格因素。

甚至女主所谓的“好友”还会劝女主好好珍惜Jamie。

而这些符合女主阶级身份的男友或朋友从没有真正尊重女主,他们不关心甚至也不想去了解女主的内心需求。

而Connell和Marianne两人的相处是非常轻松、舒服和愉快的。

Marianne在爱情里是很难拒绝别人甚至讨好对方的性格,而Connell在很多细节方面给了女主“自己值得被爱”的感受。

比如他俩在第一次接吻时,Marianne说:“你可以现在就把我的衣服脱了”(大意);再比如他们俩在the ghost那里,Marianne也和他说:“你现在可以对我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大意)。

但是Connell都没有做什么。

因为他发自内心地尊重Marianne,并尊重生活里的任何一位女性。

比如,两人第一次带套时,男主很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对Marianne说:“你很漂亮。

我认真的。

”“如果你感到哪里不舒服随时都可以和我说。

”他后来也会经常很郑重其事地赞扬和肯定女主。

再比如在意大利度假那一次,当时女主正在厨房里切菜,而她当时男友Jamie就站在女主身后百无聊赖地喝着啤酒,只有男主上前礼貌地问她需要帮忙吗?

而他并没有觉得这些行为多么值得被赞扬,而是一些非常自然而然的举动,可以看出Connell被母亲Lorriane教导得很好,这些细节也都让Marianne感受到她自己是被尊重的、值得被爱的。

所以她才会说:“It's not like this with other people.”

《Normal People》Sally Rooney

《Normal People》Sally Rooney所以,男女主角和各自过往的伴侣的交往经历,不能够仅用“不合适”、“不够爱”这么简单的理由去理解和概括。

我们需要看到并去理解他们每一段过往交往经历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感受到这段相处的质量到底如何,以及男女主之间为什么如此契合的原因。

 3 ) Normal People | 爱情的复杂、微妙与甜蜜

看完这部剧之后看了组里的很多讨论,发现一部分观影者会使用“渣”、“苏”、“虐”、“甜”这些标语化词汇来描述这部剧和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更有一些人会站在道德和三观的高度上去审视Marianne和Connell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行动。

这种标签化的思维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忽略了每一个角色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他们是单方面拒绝去理解和思考人物的弧度变化、情节的曲折和动人,这种傲慢的态度更是对作品和创作者的不尊重。

就像我之前在某个讨论帖中曾表达过的一样,部分观影者会认为男女主的这种不够“干净”、“正确”的恋爱模式(a)擅自代表了普通人的爱情(B),但我认为,这部剧想要表达的不是B=a,或者B只有a这一种,而是a也可以成为B的一种。

Normal People那么多,每个人的恋爱感受和思维方式在产生爱情的过程中都有微妙的不一样。

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自卑(原生家庭的缺陷、社会地位不够高、金钱带来的自卑感、身材不够完美)而产生自己不值得爱情的想法。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正常的,我们都可以去爱,也都值得被爱。

我们作为观影者,不能站在上帝视角去评判说「因为男女主角最终要在一起,所以他们曾经和其他人在一起过是男女主角不够道德、三观不正」。

不是这样的,恋爱、成长是一个很复杂多维的过程,也正是和其他人的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这部剧的时间跨度是从高中直至工作,这个时间段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十分茫然和迷惘,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尚且不够清晰和准确,对自己未来方向都感到十分困惑,又怎么可能在每次关键时刻都以一种十分健康和“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爱情、金钱、学习、社会地位呢?

《Normal people》以Connell和Marianne的关系,非常细腻、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年轻一代在亲密关系、爱情、性中微妙的情绪流动和心理环节。

男女主各自人格的成长与彼此关系进或退交织在一起,有冲突、有误解,但他们对待这段关系都是一种不掺杂任何成分的真诚。

剧情主线:高中,Marianne和Connell在私下里交往。

女主Marianne热爱阅读,成绩好,没有朋友,性格是怼天怼地,班上的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嘲笑她“丑陋、平胸、不爱打扮”(书中有说过学校里同学都认为Marianne是全校最丑的女孩)。

她是「你们越不喜欢我怼,我就偏要怼」的性格,表面上非常不在乎,其实内心里是一种讨好型人格。

她对暴力有一种非常复杂和模糊的态度,她是厌恶暴力的,但是与此同时却有一种说不清的依赖/服从/离不开的黏糊的态度。

男主Connell在书中的描述可能更加详细,我简要概括一下→「他安静,成绩好,运动好,高大帅气,脾气温和,从不和人起冲突。

和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女孩Rachel走得很近。

也有过xing经验。

学校里的女老师总是微妙地和他调情。

女生会在背后议论Connell在床上如何地温存(其实有嘲笑他太温吞、xing经验不够熟练的意思),然后说给男生们听,然后男生们又会绘声绘色地描述给Connell听,但是Connell从来没有辩解过。

」Connell朋友很多,但是由于内心对自身家庭不够富裕的自卑感,他需要外界因素(更多的朋友、周围人的称赞)来维持内心的安全感/成就感。

到了大学之后,男女主的身份和环境却互换了。

Marianne由于自己的上层阶级身份而结识了男友和更多的朋友。

她长得漂亮、受欢迎、朋友多、经常参加party;而Connell脱去了高中风云人物的光环,变成Trinity中毫不起眼的一名学生,他和人合租,周末还需要回到sligo打工,没有太多的衣服,只有一双穿了很久的Adidas,对新学的专业不太适应,一开始时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融入这个更高级、更上流的环境。

剧组非常用心,仔细看会发现,上了大学的Marianne的妆容、服装、首饰都非常多且时髦,而Connell的衣服都是简单的纯色T恤或衬衫,鞋子只有一双,背包也是一直背着的一个。

男主和女主在上了大学之后,都有过各自的伴侣(py/gf/bf),但这些所谓的“伴侣”其实都没有真正地明白男女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例如,男主和Helen在一起时,男主并非不快乐,因为他需要这种外界因素(Helen这种美好的、处于上流阶级的理想女友给他的爱)所带来的肯定。

但他们在一起时,正是因为Helen很完美、很正面、很积极,男主没法和她真正表达自己内心负面的情绪或思想。

而他内心很多负面、正面甚至是古怪的想法,他却可以和女主没有负担地表达出来(书里在这方面有过男主的心理描写)。

大意:「和Marianne聊天时,他感觉到在两人之间有一种完完全全的隐私感,他能够和她谈论任何事情,甚至是古怪的事。

大意:「和Marianne在一起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之间的事情是唯一的,甚至是古怪或艰难的事情。

」例如,女主和Jamie在一起时,女主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父亲对母亲的暴力、哥哥Alan对她的暴力、母亲对哥哥施暴行为的刻忽略与冷漠),对Jamie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女主一方面既厌恶Jamie的暴力,但是又有一种自己也说不上来的享受/依恋/离不开,而且她自身带有一些讨好型人格因素。

甚至女主所谓的“好友”Peggy还会劝女主好好珍惜Jamie的“爱”。

我个人很喜欢第8集。

其中的镜头语言、人物对话都富有某种意味,两人在这一集里也解开了他们各自内心的心结。

一是两人在意大利的对话。

二是餐桌冲突。

首先看这一集的开头。

Connell一个人站在维米尔的油画《画室》前认真地看着,镜头给脚上脏兮兮的Adidas球鞋一个特写镜头。

Connell在认真地欣赏油画。

剧里的这幅油画没有特写镜头,油画如下:

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画室》这个开头之后,正片开始。

Connell拿到了奖学金之后来意大利旅游,他和Marianne在意大利一起吃冰淇淋。

Connell在成为他想象中的有钱人之后,发表了一番他对金钱的看法:

Connell感慨,金钱让身边的一切都看起来更真实了,他有了钱才似乎具有某种资格能和Marianne坐在一起吃冰淇淋。

Connell在得到了奖学金之后才有勇气表达自己对金钱的态度。

而Marianne很讶异,在这之前她从来不认为金钱是横亘在他们俩之间的某种阻碍。

她也告诉Connell自己认为他的确值得这一份奖学金,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

Marianne也坦然表达她认为自己的妈妈对Connell妈妈Lorraine不好,如果Connell因此对Marianne有怨言的话也合乎情理。

(书里关于两位妈妈的身份背景更加详细一些。

Lorraine的一个哥哥曾经进过监狱,另一个哥哥曾卷入车祸中几乎差点死了。

Lorraine17岁未婚先孕生下了Connell并将他抚养长大。

另:在书中Connell的外婆仍然健在,并且对Connell的态度十分冷漠,因为外婆认为是Connell的出生影响了自己女儿Lorrain

Marianne对金钱的态度十分坦然。

Marianne针对Connell面对金钱的不适应也给他提出了十分真诚的建议。

你自己最想要争取的什么,其他任何因素都不是真正重要的事。

除了这段对话,接下来是餐桌冲突。

① 在餐桌上,Jamie对Marianne的态度非常差。

一桌子的人当时只有男主注意到了Marianne是非常不舒服的,他一直在看着Marianne,而其他在场的朋友此时觉得Jamie的态度没什么不好,依旧谈笑风生正常吃饭。

(这里注意:女主本身对于暴力是一种厌恶又服从的态度,所以她还是依旧服从Jamie。

这段我没有截图,镜头切换非常快。

)② Jamie非常瞧不起Connell。

当他听到Connell一个人站在维米尔的油画《画室》前面站了一整天更是非常鄙夷。

因为Connell只靠奖学金来到了意大利,所以他只能跟着旅游指南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Jamie却可以在自己的女友Marianne意大利的度假大house里好好享受假期每一天。

(有钱人旅游和穷人旅游的区别)

Connell表示自己在欣赏这幅画的过程收获了很多。

Jamie对Connell能够欣赏艺术表示鄙夷和不屑。

而(桌上的另外一个男生)Neil也拿Jamie调侃,其实是调戏Jamie可以靠女友在意大利享受假期。

Neil的话其实就是指Jamie。

而且Jamie不仅瞧不起Connell,还瞧不起旅游时只会到处拍照的亚洲人。

(……)

注意这里还有一个小冲突,Peggy给Jamie倒酒,但是Peggy还没有倒完,Jamie就一把把酒杯抢了过去,当时餐桌上的人都有一瞬间的尴尬,但是Jamie继续大放厥词。

注意,餐桌上Marianne推荐大家可以去威尼斯一起玩,Connell可以去古根海姆博物馆欣赏杜尚的油画。

Marianne在推荐时,Jamie非常不耐烦地“嘁”了一声。

③ 虚伪的上层阶级朋友Peggy。

在上述的餐桌上这些小冲突发生了之后,Marianne和Peggy回厨房拿甜点。

这里很有意思,自称是女主最好朋友的Peggy还在劝Marianne要接受Jamie,原话"he is an asshole ,but he fucking adores you." 这种劝慰人的话是朋友讲得出口的话吗?

这句话也暴露了Marianne在上大学之后交到的这个朋友是很虚伪的,她并不关心Marianne是否开心,因为她自己暗地里还有小心思。

书里有明确描写过Peggy喜欢Jamie,但在剧中没有过明确表达。

④ Marianne和Peggy拿来了草莓,但是Jamie却嫌弃Marianne不知道应该拿上奶油。

Marianne仍旧顺从虽然心中不快但还是服从地回厨房拿,这里Jamie实在不耐烦了,两人都回到了厨房,爆发了争吵。

注意,当争吵声传出时,餐桌上的人都面露尴尬,但当Marianne刚尖叫,只有Connell第一个冲了出去。

Connell听到Marianne的尖叫声之后,第一个冲了进去。

(抱歉,我的截图有点模糊)Jamie大声破骂Marianne(骂她deranged,侮辱性的词汇)。

声音非常大,发现Jamie还打破了酒瓶想要拿碎酒瓶片想要打Marianne。

⑤ Connell对女性的尊重。

Marianne两次切菜,Connell都主动提出过需不需要自己帮忙,而Jamie此时只是站在后面喝啤酒。

还有俩人一起去超市里买食材,Connell也自然而然地帮Marianne拿东西。

Connell对女性的尊重这一点也是Marianne非常欣赏的品质。

Connell很自然地帮Marianne拿东西。

Connell提出想要帮Marianne做晚饭。

Jamie站在Marianne后面边喝啤酒边看着他们。

Connell看到Marianne在切草莓,又询问她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忙。

在这种极端冲突的情况发生之后,Marianne主动提出晚上睡在Connell房间。

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一段俩人同床有异议,我是这样理解的。

桌子上一共5个人:Jamie、Neil、Peggy、Marianne、Connell。

男友Jamie非常暴力,所以马日不和他住一个屋是合理的;Connell的朋友Neil就更不能住一屋了;Peggy的那番劝慰反映了她并不关心Marianne有没有受到伤害,Marianne不想和她住一个屋是合理的,而且Peggy其实是喜欢Jamie。

最后,通过这一晚的详谈,Marianne才向connell透露了自己心里一直纠结的问题,她不想让Connell认为自己是damaged,而此时的Connell也才突然意识到了Marianne一直以来的心结是什么,非常心疼她,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吻了Marianne,想要进一步深入,但两人一番情动之后还是克制住了情欲。

第二天天亮之后,Marianne、Connell还有Jamie那个朋友一起坐火车去威尼斯,Marianne和Connell一起去看了杜尚的那副画《火车上悲伤的男人》。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油画《火车上悲伤的男人》

Connell和Marianne一起欣赏杜尚的油画。

注意这集结尾的镜头运用,一开始拉镜头使被摄主体油画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接着是Connell的侧面,Marianne被虚化。

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Marianne向Connell这一侧转了一下头,但是Connell仍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这幅画(这也和之前朋友说“Connell看画能足足看上一整天”暗自呼应)。

最后是两人一起欣赏油画。

这一集的镜头设计是不是十分用心呢?

😊Marianne或Connell和各自过往的伴侣的交往经历,不能仅用“不合适”、“不够爱”这么简单的理由去理解或概括。

我们需要看到并去思考他们每一段过往交往经历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感受到这段关系的质量到底如何,以及男女主之间为什么如此契合。

Marianne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总认为自己是weird、unloved和damaged,她从未在意或去刻意彰显自己的阶级身份,她欣赏的是身上真正有可贵品质的人,所以综合看来她渴望拥有一个能尊重自己、并给自己安全感的伴侣,她想拥有的是normal life。

但是Connell由于母亲的良好教导,所以性格温和,不爱和其他人起冲突,十分尊重女性。

他内心对于自己不够高级的出身有一种下意识的自卑,所以在Marianne面前,他做不到直接给予Marianne这种安全感,他还需要外界的认可。

此外,这部剧里的构图真的十分舒适,私心贴上我最喜欢的几个镜头。

最后,关于近年来总是有些观影者喜欢站在道德高度上去批判艺术作品的做法,我不禁想到了王小波在书里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廊桥遗梦》上演之前,有几位编辑朋友要我去看,看完给他们写点小文章。

现在电影都演过去了,我还没去看。

这倒不是故作清高,主要是因为围绕着《廊桥遗梦》有种争论,使我觉得很烦,结果连片子都懒得看了。

有些人说,这部小说在宣扬婚外恋,应该批判。

还有人说,这部小说恰恰是否定婚外恋的,所以不该批判。

于是,《廊桥遗梦》就和“婚外恋”焊在一起了。

我要是看了这部电影,也要对婚外恋作一评判,这是我所讨厌的事情。

对于《廊桥遗梦》,我有如下基本判断:第一,这是编出来的故事,不是真的。

第二,就算是真的,也是美国人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

有些同志会说,不管和我们有没有关系,反正这电影我们看了,就要有个道德评判。

这就叫我想起了近二十年前的事:当时巴黎歌剧院来北京演《茶花女》,有些观众说:这个茶花女是个妓女啊!

男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玛格丽特和阿芒,两个凑起来,正好是一对卖淫嫖娼人员!

要是小仲马在世,听了这种评价,一定要气疯。

法国的歌唱家知道了这种评论,也会说:我们到这里演出,真是干了件傻事。

演一场歌剧是很累的,唱来唱去,底下看见了什么?

卖淫嫖娼人员!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

我总觉得中国的观众应该有点长进——谁知还是没有长进。

小时候,我有一位小伙伴,见了大公鸡踩蛋,就拣起石头狂追不已,我问他干什么,他说要制止鸡耍流氓。

当然,鸡不结婚,搞的全是婚外恋,而且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事,有伤风化;但鸡毕竟是鸡,它们的行为不足以损害我们——我就是这样劝我的小伙伴。

他有另一套说法:虽然它们是鸡,但毕竟是在耍流氓。

这位朋友长着鸟形的脸,鼻涕经常流过河,有点缺心眼——当然,不能因为人家缺心眼,就说他讲的话一定不对。

不知为什么,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也许这纯属巧合。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聪明人的范围之内,道德上的敏感度是高些好,还是低些好。

」最后借用Downton Abbey的老太太的一句话结束全文。

 4 ) 有关康奈尔和玛丽安娜作来作去、分分合合的一些理解和剧名解释。

第一次分手:康奈尔渣男,邀瑞秋当毕业舞会舞伴。

第二次分手:康奈尔穷,没钱付房租;第三次没能在一起,康奈尔渣男,隐瞒正和海伦交往;第四次分手:康奈尔去纽约学习。

玛丽安娜对康奈尔的爱是无条件的,深沉绵远,无论分合远近,都在等他。

康奈尔没有把玛丽安娜当回事,一再伤害和背弃,谁知玛丽安娜却是他性情、灵肉最为契合的天生一对,背弃和伤害她,却令他自己过得不幸福。

表面上,玛丽安娜家庭背景好过康奈尔,应是康奈尔自卑。

康奈尔确实因为钱自卑,也被玛丽安娜那些富二代朋友嘲讽。

但玛丽安娜那不正常的家庭关系,粗暴强权的哥哥和唯男权是从的母亲,玛丽安娜更为自卑、敏感而形成讨好型,甚至自虐人格。

康奈尔的母亲说玛丽安娜frangible(or vulnerable?).两个人的这段关系,反而是康奈尔强势、主导。

玛丽安娜因为自身的严重缺爱而不自信,加上对康奈尔过于喜爱,而卑微之极。

出身低阶层、经济条件差很多的男生,在恋爱中,反而会仗着男性崇拜的社会风气和女生对他的死心踏地的爱而为所欲为。

这也是不少条件好的女生,反成为条件差的男生的PUA(Pick Up Artist)对象。

燕妮之于马可思。

康奈尔发现只有玛丽安娜能舒适地对话,只有和玛丽安娜在一起才能舒适地做回自己,包括做爱,他离不开玛丽安娜,玛丽安娜才是他的人生羁绊,才开始对玛丽安娜展现出男友力,保护的欲望,和尊重的意味。

说到底,也是很自私,出于他自己离不开她,需要她的目的。

玛丽安娜赢得了康奈尔正式、全部、人前人后勇敢的坦承的爱后,也治愈了自己,明白自己人生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自己是一个值得爱的人(尤其自爱),并不需要以捆绑式性爱来自虐、讨好男性,降低自尊,惩罚自己。

所以康奈尔在不在身边,已无关重要。

放康奈尔去纽约,倒不是出于“两情若是长久,岂在朝朝暮暮”的临时异地的期望,而是当下已验证了爱情,我在最美的时候遇上了最美的你,人生已无憾事,当再次披挂向前,你值得更多更好的人生阅历。

完全无私。

玛丽安娜的爱和境界,比康奈尔高不知多少倍。

康奈尔的虚荣、怯懦、自私、自卑……玛丽安娜缺爱、敏感、自卑、自虐……两个人都是正常人中的不正常人,两个人都努力想做正常人,活得很累。

玛丽安娜特别在意康奈尔是否因为她性爱中想受虐的想法而觉得她不正常而暴走;康奈尔因为在圣三一学院格格不入而患抑郁病。

最后,他俩都接受自己和正常人不一样就是正常人,而周围的所谓正常人都有点不正常。

巴勃分享女友裸照以及自杀、经济学女老师想上高中生的学生康奈尔,学校小团体的排挤和霸凌,玛丽安娜的母亲尊男思维,玛丽安娜的草包哥哥,佩奇提出3P,玛丽安娜两任男友以性虐来迎合玛丽安娜以达到得到她的目的,玛丽安娜像印度人的男友整天混在各社团,把社团活动当饭吃,还认为纳粹言论没问题;玛丽安娜的男同学粗暴打断玛丽安娜的正常发言;唯一正常点的那个胖胖的女生乔安娜是女同……这也是为什么剧叫《正常人》(Normal People)。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5 ) 只是存在

这部剧太好哭了,男女主各自成长相互扶持彼此深爱……而且故事好厚重,家庭,社会,友谊,爱情,成长……c一开始是个表面「正常人」。

到故事接近尾声才由他自己解释,他在家乡也感到格格不入。

所以他被m吸引,又被m启迪去读了文学,改变了一生属于是。

没有遇到m我觉得他的人生会走很多很多弯路,因为本质上他不是大多数人,而他自己不一定知道。

是m发掘了他的才华了。

m是什么当代美强惨……指一些豪门美女的自我厌恶。

而她自己讨厌自己吗?

不是的,她的人格其实很完备,坚强智慧的要死,她只是没有在爱中出生罢了。

她和朋友相处没有问题,工作学习都能搞定——一旦追求一些深刻的关系,她就陷入万劫不复了。

她在床上对c说出「我想你打我」的时候,她对自己完全心灰意冷了。

可怕的不是你经历过什么,而是经历变成了永久的经验。

她出生是受压迫的,这是一种命运。

最后说到「done so much goods」我认为他们都是在命运中很无力的人,当然所谓的「normal people」也一样,只是各人的困境不同罢了。

他们真的有能力为彼此的命运做什么吗?

c就算掐着m的哥哥,威胁他再敢虐待m就把他杀了,算是do good 吗?

其实我觉得不算。

但是这个举动背后的含义是。

他们之间除了付出爱情,什么别的也为对方做不了。

c就算威胁了她哥哥,但压迫永恒存在。

这并不是来自于某一个人、甚至不止来源于她的家庭的。

这种压迫是……制度上的,文明上的。

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当中,m这样的人就永远受到压迫。

但是c这个举动,我认为终于彻底完全的开始了拯救m的人生。

因为他对她说了,我不会再让人伤害你。

她终于被爱了,被保护了。

她是值得爱的,而那份爱不是来自某个normal people的like。

是从十二岁就认识她,了解她和爱她的connell。

这份爱是值得信任可以依靠的。

不过无论做什么,大家都太无力了。

c说了一大堆保护宣言,m说了thank u。

太油麦了。

而无力的人,仅仅是给出了“所谓虚幻”的爱情,就让他们能够在命运的泥潭中坚持、挣扎到现在。

爱就像氧气。

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总之真的很爱这部剧

 6 ) 找到一个能说话的人,多难

“我喜欢你”。

舒适的蓝色,和辫在后面的辫子,很美。

玛丽安不喜欢被限制想法和行为,是源于被限制得太多、被影响的太深。

她和普通人不一样,她太敏感。

有原生家庭影响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两个极端,受家境、国情、机缘等影响,玛丽安是直白表达的那一个。

校车上,康奈尔赢球后坐在玛丽安旁,那份情绪,完完全全感受到。

那种渴望,那种喜欢,那种想要,实现了,又伴着距离感和无法言说带来的独属感。

欧美中学生剧集太多了,《普通人》有种魔力,第一集,就喜欢,就知道会四星。

“我只是想和你说话。

”有一个能跟自己说话的人,多难。

玛丽安和康奈尔,从某个层面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彼此,而且很早。

高中时代,大家都没有成熟,都还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情感、如何去照顾对方,于是情感是隐秘的。

康奈尔比玛丽安幸运一点,他有那样一位伟大的妈妈,能够给予他正确的教育,让他明白需要照顾别人的情绪。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到了大学,玛丽安和康奈尔的社交境遇发生了转变。

玛丽安的仰慕者说:“你认为你适合他吗?

”情感世界变得愈加混乱,越混乱,才越明晰。

在意大利,玛丽安和康奈尔在田野上骑车、在广场上吃冰激淋、平静地谈论着曾经无法谈及或不会懂得的想法,那一次,真好。

康奈尔一直无法接受高中毕业这件事,觉得进入大学后一切不一样了,其实,他是无法接受成长。

而这一点,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只是康奈尔同样是那么敏感,于是他从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情绪比别人丰富一万倍。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现实刺激,具体来说是物质。

他终于能够淡然地对玛丽安说出这件事,也正是因为拿到奖学金后不用再为钱而担忧,很痛,很现实。

“我离开的时候,以为能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回不去了。

”瑞典的白雪太美了,巧克力蛋糕好甜啊。

最无助时想要拥抱的那个人,不用说,全世界都知道你爱她。

在康奈尔最痛苦的日子,玛丽安一直陪伴他,从睡前,到醒来,他的世界里,全是她。

康奈尔生活得很艰辛,不只是物质,更是内心。

随着年纪的成长,或许,他对于故乡、对于少年时代会更加怀念,对于无法追回的时光,会有一种永远难解的惆怅。

“我习惯了,我整个人生都是孤独的。

”“跟你在一起,我永远都不会感到孤独。

”一个又一个暑假,爱尔兰的夏天,是全世界最美的夏天吗。

玛丽安和康奈尔,又见面了,又可以瞬间回到曾经的岁月,又可以长谈。

只是,越来越发现玛丽安的深刻、与骨子里的悲伤。

但若真的有人可以暂停你的孤独,那么,那个人,可能就是如你一样的人吧。

这世界哪有什么爱情,那是爱,只是爱的程度不同,最爱最爱的那个朋友,才值得长久的纠缠牵绊。

康奈尔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想因为任何原因失去你。

”“不要做这样的承诺。

”玛丽安和同学在一起,同学问:“你说会不会一结婚就50岁了”,玛丽安“我也挺喜欢”,同学“你觉得一年级的我们会讨厌现在自己的样子吗”,玛丽安“现在竟然这样容易满足”。

玛丽安是明白人生的人,而能够明白人生的人,自己一定无数次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然后才能在生活中,为发问者提供如此释然的解答。

康奈尔申请美国,玛丽安问为何没有告诉自己,康奈尔表现出的状态,像个小孩子。

玛丽安是那样理解他,明白他的处境、他的忧虑。

甚至,在最后,又像最初一样,狠狠地推了他一把。

玛丽安知道康奈尔会因为舍不得她而放弃去纽约,自己也的确不会去纽约,她没办法漫无目的的去纽约,她也不是那种在家中相夫教子的人,即便是她去做,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也不是彼此真正想要的。

玛丽安想明白了这一点,于是先说自己在纽约陪康奈尔写作,让康奈尔自己表达出还想去纽约,然后果断地建议他自己去纽约,就像当初建议他学英文一样。

她早早都想到了,一步步帮助康奈尔,去实现,去获得。

康奈尔说一年后回来找她,玛丽安让他不要做这样的承诺。

不承诺,也不会有失望。

如果能实现,反而是一种获得。

玛丽安坚定这一点,是因为她明白人生的无常,一切都在改变。

这么多年,康奈尔,竟还没有明白。

或许,康奈尔真的可以无论在哪里,都愿意和玛丽安永远在一起吧。

只是,人生没办法看到最终结果,玛丽安,也要按照自己能够看到的所有可能性,做出决断。

玛丽安与康奈尔,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么不同,但他们骨子里是同样的敏感与孤独。

如果说人真的是被神分为两半,然后终其一生在这世间寻找另一半,那么玛丽安和康奈尔就是最好的例证。

我们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真正的爱、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共鸣,来自于内心最深处,那是一种同频共振的神奇,只要两个人相遇,就一定能瞬间感受到彼此。

玛丽安与康奈尔纽约见,下季见。

爱尔兰的夏天见。

 7 ) Every Song from the Normal People Soundtrack

Episode 1“Hate Dah” by Super Silly“Dear SJ” by Alex Gough“Neverending Circles” by Chvrches“Warped Window” by Anna MiekeEpisode 2“Did It To Myself” by Orla Gartland“Hide and Seek” by Imogen Heap“Men Behind the Wire” by The Barleycorn“Crazy World” by Aslan“Horn” by Nick Drake“Angeles” by Elliott SmithEpisode 3“Maybe” by SOAK“Hey Now (Arty Remix)” by London Grammar“Gimme Life” by THAN and Victoria Liv“I Never Got Off the Bus” by Tebi Rex“Disco Inferno” by SUPERfreak“Hate Dah” by Super Silly“Havin’ a Party” by Flipside“Only You” by YazooEpisode 4“Atomos XI” by A Winged Victory For the Sullen“Locked In” by The Lock-In“Talk About Nothing (Not Your Dope Remix)” by Cadre Cola“Deep Blue” by Mango x MathMan featuring Lisa Hannigan“You and I” by Caribou“Drop” by Hope Sandoval & The Warm Inventions“Tell Me So” by The Orioles“Highs and Lows” by August Roads“Undertow” by Lisa HanniganEpisode 5“La Lune” by Billie Marten“Dance 4 Sorrow” by Francis Lung“Go Wild” by Friedberg“Nikes” by Frank Ocean“Skate” by Tycho“Make You Feel My Love” by Ane BrunEpisode 6“Too Much” by Carly Rae Jepsen“I’m Happy Without You” by Ann Byers“Smoke” by Gia Margaret“It’s Alright” by delush featuring Strange Boy“I Know” by August Roads“We Played Some Open Chords And Rejoiced, For The Earth Had Circled The Sun Yet Another Year” by A Winged Victory For The SullenEpisode 7“It’s OK With Me” by Broadway Express“Metroma” by The SeiEpisode 8“Dandelion” by Jealous of the Birds“Love Will Tear Us Apart” by Nerina PallotEpisode 9“Rare” by Selena Gomez“Old Bear” by Cloth“Klangfall” by Joep Beving“99 Luft Balloons” by Nena“Groovy Train” by The Farm“Berlin” by RYX“Scene Suspended” by Jon HopkinsEpisode 10“Love Really Hurts Without You” by Billy Ocean“Cannibal Tree” by Yenkee“Good Times” by Ellie Mae Rose“Everything I Am is Yours” by VillagersEpisode 11“Breathe” by Camel Phat & Cristoph featuring Jem Cooke“Strange Weather” by Keren AnnEpisode 12“The Subterranean Heart” by Mount Alaska“No Such Thing” by Yumi and the Weather“Dogwood Blossom” by Fionn Regan“Can’t Move On” by Wild Youth“Sometimes” by Goldmund

 8 ) Intimacy and real

作为一个偏理性的人, 我时不时会怀疑虚构性小说电影电视剧的价值。

可是每当遇到有情感共鸣的电影电视剧, 总是觉得很难得, 很慰藉, 甚至会舍不得分享这样私人的观影体验。

这部剧里有两个情节让我很有共鸣。

一个是男主吐槽他的同学们不读书就在课上瞎掰; 另一个是女主吐槽在Facebook上祭奠的意义。

男主温柔的微笑作为一个正在美国读书的人, 男主的吐槽我真的不能同意更多(男主辩论言论自由那段我也很认同)。

女主的吐槽也深得我心, 为什么大家要那么虚伪, 人在世的时候没有去关爱, 在人死后去一个公共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关爱, 是给谁看呢, 无非是想树立自己的形象。

同理, 我非常厌恶那些没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然后试图用peace and love来平息争论的人, 除了树立自己似乎公平公正的形象, 起不到哪怕调解的作用。

回到剧, 女主吐槽的时候 ,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男主能安心得睡下了, 除了因为女主视频看着他入睡这个行为本身带来的如父母给予孩子般的安全感(私以为这里体现的安全感甚至大过男主帮女主揍哥哥带来的安全感), 还因为男主确信了有一个人能理解他, 有一个人能跟他talk about real thoughts/feelings, 坦白而不害怕judgement。

而这不正是人们希望从亲密关系中获得的嘛, 真实, 以及讨论了真实之后的理解和认可以及最终由此带来的安全感。

而勇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观点的过程本身就是动人的, 更不用提观点中闪耀着的智慧光芒。

Smart is the new sexy。

在男女主的设定里, 这种基于真实的交流更显得弥足珍贵, 因为rare, 因为周围的人get不了。

现实中可能也是如此吧, 知音难觅。

亲密关系的安全感还来自于彼此的温柔。

男主不光给了女主equally involved sex, 还是个被妈妈教育得很好的会帮女主分担生活琐碎的男孩。

而女主的攻击性在男主这里, 因为认可, 也收起了锋芒。

当然是羡慕这样的关系的。

作为一个真正的普通人, 沉迷于吃喝玩乐的普通生活的我, 陷入了惆怅。

是不是只有成为这样有自己观点的, 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的精英, 才能遇到产生共鸣的人。

聪明爱读书有品位有才华是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the one的前提嘛, 还是只是小说作者的stereotype。

然后我又想到了喜欢的爱在三部曲, 男女主的相识相爱, 那些让他们click的对话, 也是建立在饱读诗书的基础上。

如果现实中确实如此(大抵确实如此吧), 那该多么得稀有和难得。

于是下一步, 是该在有限的年轻时光里, 秉持对这样的亲密关系的可能不切实际的向往, 努力成为一个有自己观点的温柔而聪明的人呢, 还是该学会放下对于这样理想的亲密关系的求索/执念, 学会和另一个普通人相守。

而放下和经营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呢。

而如果有幸遇到了那样温柔聪明的可人, 又如何在剩下的漫长岁月中保持这样步调一致的共鸣呢。

人会变, 人也容易厌倦。

是曾经拥有过就能满足嘛。

还是说对方是谁其实并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经营。

哪怕男女主, 也是改变了沟通方式才进一步提升了关系。

可能更多的普通人会在某个不太年轻的时候遗憾, 然后宽慰自己, 只是运气不好没遇上罢了。

殊不知有可能是年轻时候的自己还不够努力, 不够明确到底亲密关系对自己有多重要, 明确之后又不够坚定, 不够勤奋得去坚持自己的执念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从而遇到那个人。

写完并没有答案。

挺悲观的。

人一生中, 能遇到好的亲密关系并保持真的既要运气, 也要努力。

大概虚构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在营造共鸣的同时, 也确实构建了过于理想的情形吧。

回到现实, 一下子清醒, 果然还是想得太多却做得太少。

Btw, 配乐这版轻柔的Make you feel my love 很合适。

 9 ) 尺度才不是这9.0爆款的最大看点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作者:二丫转载请注明出处眼看今年即将过半,圈内终于出了部全方位都很能打的青春爱情剧——挑大梁的两位高颜值新生代演员,表现出的演技着实惊艳;故事剧情十分深入人心,作为辅料的摄影、美术等艺术展现也相当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这部爆款充斥着很浓郁的爱尔兰底蕴。

它主要拍摄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并由爱尔兰电影公司Element Picture制作(播放平台为BBC Three 和Hulu)。

素有“爱尔兰之光”称号的90后青年女作家萨莉·鲁尼,既是原作作者,也是该剧编剧。

包括执导的伦尼·阿伯拉罕森,也是位曾获奥系提名(《房间》)的爱尔兰导演。

该剧开播不到一周,坊间便满是对它的赞美之词。

不少甚至预测,称其最可能问鼎下一届的金球奖和艾美奖。

截稿日为止,IMDb8.9 豆瓣9.0如此看来,年度爱情剧最佳称号,要被该剧提前预定了——《普通人》Normal People2020.4.26 英国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建议观剧后食用】其实二丫觉得这次的片名译制并不准确。

比起“普通人”,“正常人”更贴合剧作想要表达的反讽意味。

因为剧中的男女主,都是人格上存在一定缺憾的“非正常人”。

该剧所述,正是他们通过彼此的情感,从逃避到正视自我的“不正常”,而后互相治愈、互相成长的过程。

先看女主玛丽安。

黛西·埃德加-琼斯 饰 女主玛丽安以高中生身份出场的玛丽安,是骄傲的、聪明的、尖锐的。

她的家庭条件优越,在校成绩拔尖。

待人接物的态度,更多是随性肆意。

这导致她虽学习好,生得美,却始终不受大部分师生待见。

看不惯就直怼,就算是老师也不惯着玛丽安自恃聪慧过人,倒不是很在乎周围人的奚落。

唯对男主康奈尔另眼相看。

保罗·麦斯卡 饰 男主康奈尔康奈尔更似一个标准校草。

他的成绩不亚于玛丽安,还是校橄榄球队主力。

长得帅,性格也温柔平和,颇受师生喜爱。

校花都会对他投怀送抱表面上看,玛丽安无非是过于个性,康奈尔则是个无懈可击的优等生。

可彼此间的吸引、走进,逐渐暴露出二人在心灵层面的缺陷。

康奈尔成长在一个有爱却贫困的家庭。

母亲的教导有方铸造了他的好性格,但贫困在他的人格上深深烙下了自卑。

玛丽安的自知和自信是他所缺失的。

所以他会被她吸引,对她产生好感。

这也是为什么康奈尔虽喜欢玛丽安,却拒绝公开与她的关系的理由。

表面上是因他害怕“不合群”的玛丽安会摧毁自己的舒适圈。

根本原因则是在面对玛丽安的优秀和富有,他心底始终认为自己不配。

剧中,康奈尔的朋友为讽刺玛丽玛邀请她去舞会,却被她用“你就是配不上我”一句怼回。

玛丽安说出这句话时,镜头却给了康奈尔若有所思的面部特写。

这其实就已揭示了康奈尔在这段感情中的自卑心态。

另一边的玛丽安也一反强硬常态,主动提出愿意与康奈尔进行地下恋情。

甚至几次向他表达“你想对我做什么都可以”。

而这份反常的症结所在,来自于玛丽安的原生家庭。

她虽生而富足,却一直生活在暴力之下。

原作中女主从小便遭受家庭暴力,起初源于父亲,父亲去世后又成为哥哥。

本该保护她的母亲选择漠视,甚至还对她的遭遇抱有一丝默许、纵容的态度。

剧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弱化留白。

但伴随剧情推进,玛丽安的扭曲和阴暗愈加明显。

也侧面说明了暴力对她造成的心灵创伤。

在遇见康奈尔之前,玛丽安的人生是疼痛的、缺爱的。

至亲之人未曾善待于她,她认定自己是可悲的、不值得被爱的。

不知被爱的感觉为何,也让她渴望被爱。

而她钟情于康奈尔,正因为她在他身上首次找到了善良和温柔。

所以当康奈尔当众维护她,并第一次开口说爱她的时候,她会如此动容。

肉体上的契合,精神上的互补。

身心的全方位共鸣,让他们这份感情既难能可贵,又刻骨铭心。

可人性终究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存在。

在能够坦诚待人待己前,总是会先下意识的选择绕弯路。

康奈尔的挺身而出虽感动了玛丽安,却困住了自己。

同学开始以此为谈资打趣、嘲笑。

首次直面自我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他选择逃避,渴望以此重回之前的状态。

对外,康奈尔依旧否认跟玛丽安的关系,并邀请其他女孩参加毕业舞会。

私下,他“云淡风轻”地跟玛丽安解释,希望她能如以前一般接受这个设定。

可此一时,彼一时。

玛丽安拒绝了康奈尔。

更讽刺的是,在他丢掉了玛丽安后,又发现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

康奈尔的朋友们早就知道他们的关系伴随着高中时代的结束,玛丽安和康奈尔的感情,以一个可悲又可笑的姿态草草收场。

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序章过后的开始。

大学时期的再相遇,二人已全然是另一番精神面貌。

只是那些伤痛、遗憾和爱依旧未减。

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纠葛?

这剩下的故事,就等着看你们自己探索了。

作为一部纯正的青春疼痛题材影视剧,《普通人》带来的是一种高级、细腻的观感体验。

这一方面源自它对性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于剧中所展现出的唯美影像艺术。

先简单聊聊性这一块。

谈及青春的作品大多都绕不开这一话题,该剧亦不例外。

对比许多作品将其作为必要的目的表达和吸睛手段。

该剧所展现出的床笫之欢情满而不色,借此揭示出的角色关系和人物心理也更为直观。

剧中,男女主分别经历过其他性伴侣。

这些“其他人”承担着一种参照作用——对比下,男女主间的水乳交融来得更为激烈忘情,彼此间的高度契合和渴望被衬托的尤为明显深刻。

这份强烈欲望,不单包含互相给予的肉体上的极大欢愉,更有互相成就的精神完整所带来的满足。

而单就女主来说,性也是展现她内心阴暗面的主要途径之一。

不同于原著,剧作弱化了女主遭受家庭暴力的背景。

反倒是通过她在两性关系中的反常,推出原生家庭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创伤。

剧中为数不多的直白反映女主遭受暴力的画面最初表现在高中时期。

家庭暴力的影像让女主渴望爱,却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她与男主之间,便因此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服从与掌控关系。

两人发生关系的时机、地点,包括进行地下恋情的决定……这些几乎都由男主来主导。

女主更多是服从与配合,言语间也表现出对这种模式的受用。

这种方式也确实让她获得了一直渴求的爱和温暖,进而对这种模式产生了依赖。

女主认为自己被男主“色诱”,默认他在他们之间处在掌控地位所以大学期间,她尝试借由SM在其他伴侣身上找到相似的感觉。

慢慢便衍生出了略为病态的受虐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篇幅的性片段描写,无疑是对两位新生代演员心理和演技上的双重考验。

但二人实现了极高的完成度,CP感十足,情绪也非常饱满、自然。

据悉,导演特地请来《性爱自修室》(2019)中的“亲密关系调解员”,帮助二人做心理建设的同时,还助力他们在演绎中实现“以假乱真”。

他们也曾穿着长裤多次排练,仔细将每一个细节制定好,摄像机也借此找准可信角度,以达到看起来真实的接触。

如此用心考究之下,使得剧中相关桥段不脏不俗,尺度上更见深度,着实要胜于很多同类题材影视作品。

此外,该剧在叙事,摄影及构图等方面的表现也独具特色。

担任其艺术指导的爱琳·奥布莱恩,曾参与过《布鲁克林》(2015)、《闰年》(2010)等电影的美术设计。

在影像画面中构造出十足的青春感和浪漫感,正是她的专长。

《布鲁克林》剧照为配合剧情本身的细腻感,该剧在传统欧美风格的基底上,融入了些许日式小清新的特点。

一些画面的元素、构图和配色,甚至透着几丝日漫的影子。

远处的积雨云很细田守为了最大程度展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该剧穿插使用了多种剪辑和叙事方式。

这里以剧中男女主的一次分手为例。

该剧单就这一事件采用了多(双)角度叙事——它分别从二人的视角再现了当时对话,以此展现在同一客观事实下,不同心境的人的侧重点和解读。

由此再强调出他们人格中的缺憾,以及不够坦诚而给彼此造成的误解和伤害。

男主回忆里,他所陈述的是:我没钱租房子所以要回家过暑假,这期间你要同其他人交往吗?

女主听罢,给了一个颇为无情的答复。

拮据所致的自卑驱使下,男主认为自己这个穷小子在女主心中,还是没什么分量。

所以他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

女主这边全然是另一版本:男主希望分手,并毫不留恋的离开。

女主的记忆里,男主说的是“我们”而不是“你”不值得被爱的心理又占领了高地,她没有置疑,选择接受。

可笑的是,这次对话发生的目的,不过是男主想借宿在女主家度过暑假而已。

二人的缺陷让彼此间缺乏坦诚,进而让他们对互相的语言都做了错误判断,并拒绝进一步沟通。

总的来说,《普通人》确实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质青春向剧集。

它的主题足够深刻、叙事足够走心、演员演技足够惊艳、艺术表达足够漂亮。

比起更宏观的外界因素影响,它更聚焦于自我。

通过解构一段疼痛爱情故事,去触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经历与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如此令人动容。

残缺的他们虽历经一番曲折,却最终实现了一份最为美好的爱情。

彼此的相遇相知,不单是份难得的情谊,更成就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文/二丫

 10 ) 相遇不易,唯你是爱

两人相处时的那种感觉令人为之动容,大多时候让我们感动的不是电影,而是悸动不安的情绪和真实模糊的回忆。

他们都在离开彼此之后选择和新的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拥抱着不同的躯体,体会着相同性质的高潮和快乐,但是对于感情的寄托却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体验过不同的人才能懂得回忆的珍贵,这是世间的常态。

唯有你是我一生不变的坚持,是我三生有幸的相遇,是我永生永世都不会放弃的爱。

EO1-EO3∶两人的相遇、相识、相爱、相知、分离,现实里的边缘人却依旧敢勇敢的去爱,接受彼此的不完美,不张扬、不炫耀、不越界,在彼此身边的欢乐时光烙印在了记忆当中,纵使不可阻挡的意外被泪水淹没,而无处安放的思绪依旧在渴望着那微乎其微的未来,秉烛待旦。

EO4∶“你有什么不值得被喜欢。

”“不知道”曾经自卑的她变得热情洋溢,曾经热情的他变得孤独无依,现实总在逼迫着我们做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不把自己的过往带入现在的生活,用微笑掩盖悲伤,用沉默隔绝思念,试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充满了残酷,而刚来到边缘的我们显得如此渺小,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不能说,暗自神伤。

EO5∶放下过去的不快和成见,和旧的人开始新的故事,一个吻带着微醺的气息,却绝不在晕眩中放纵自我,只待第二日的清醒时分再一次触及彼此的身躯,久违的触感如此真实,高潮到来的那一刻,我们仿若回到了从前,曾经如是。

EO6∶如果为了取悦对方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这段关系所拥有的那份单纯也就在某个瞬间失去了它原本的模样。

无论生活过得多么压抑,能相互陪伴在彼此身边的短暂时光依旧显得如此美好。

岌岌可危的现实,举步维艰的道路,在餐桌上被父母当做炫耀的资本,背地里却是没有人关心的存在,我讨厌这样的家庭和现实,人性的自私一目了然。

不敢太过于表现在外的亲密关系,会因为一些细微的小事而激起彼此之间的强烈占有欲,那些细微的裂缝总是在不经意间蔓延开来,缓慢、持续、刺痛,直到被超过忍耐极限的重力一击敲了个粉碎,如愤怒时摔碎的玻璃杯,只能在粉碎后的那一秒才感到后悔莫及,如无法阻止的离去,连同震耳欲聋的关门声回响在空荡的房间,潸然泪下。

EO7∶分分合合的感情,藕断丝连的距离,你走了,我也走了,再一次的故地重逢,连绵的阴雨牵连出消沉的氛围,陪在身边的人换了又换,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一个眼神的交汇便能知晓,我们从未忘记过彼此的爱。

他嘴角留着鲜血,被酒精麻痹,身无分文,却依旧记得她的电话号码,他们都想要回到从前,但是却隔着一条不能越过的红线,离开很容易,拥抱却很难,无能为力。

EO8∶真正在乎和爱你的是能在任何时刻都能让你冷静下来的人,他不会因为你的冲动而冲动,而是用理智的方式去化解你内心的愤懑,然后给你以温暖的怀抱,感同身受的陪伴,是之为共情。

你在别人眼中是不完美的,但在我的心里你永远都是最好的,我能接受你的所有好与坏,哪怕是不再拥有,笑着告别。

EO9∶性爱里的暴力倾向,可能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他们敢于尝试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事情,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寻自己真正想要的。

如果事情的结果不尽如人意,那便转身离去,在寒冷的冬季踏入寂静的荒原,瞭望遥远天际那美艳动人的晚霞,深吸一口气,感受当下的安宁,铭记此刻。

EO10∶在她离开之后,他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漩涡里,在他去世过后,他落入了无所适从的境遇中,原本安稳的生活规律被接踵而来的小事所打破,压抑了许久的情绪如寒流般侵袭而来,一边诉说、一边落泪,那种无法形容的悲痛穿透银幕直击内心里的痛楚,但却无法哭泣,只剩麻痹。

但好在他们还能隔着屏幕安慰彼此,说出那句∶我好想你。

EO11∶他亲吻她的手背,他像从前那样温柔的进入她的身体,但却不愿做任何伤害她的行为,他再次温柔的离开她的身体,这一刻他们突然明白,她一直在往前走,而他却一直停留在原地,再深的想念也无法让彼此回到过去,所以他们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往前走,去共同面对这段未知的未来和那份未结果的爱,并肩同行。

EO12∶风波后的平静,是圣诞节的欢乐,分离后的重逢,是命运里的缘分,在新年钟声响起的那一刻再一次的亲吻,终于对你说出那句隐忍了很久的我爱你,再次体会到做爱时的那种美妙感觉,喘息过后躺在彼此的怀里一同放松,没有太多惊喜和颠簸,只有平淡和陪伴,这便是属于我们的爱情。

为了理想他将远赴纽约,为了自己她要留在这里,不知道谁说过他们不会再分开,但到了离别的时候,他们依旧能坦然的面对彼此,哭着诉说,笑着告别。

太多的声音回响在深夜,太多的回忆缭绕在心间,当我们终于成为了那个所谓的正常人,才是脱离幼稚和倔强的那一天,以及那句能让彼此铭记一生的话语∶“你知道我爱你,我永远不会对别人产生这种感觉了。

”泣不成声。

短评∶从第一集哭到最后一集,每一帧画面都是那么的美好,每一句对话都是那么的动人。

能遇见有着共同频率的人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一起聊天、谈心、亲吻、拥抱、牵手、散步、陪伴、甚至于做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开心的、有意义的。

或相互陪伴体验酸甜苦辣,或孤身一人活的自由自在,这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生活吧。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对一个人说出“我爱你”三个字需要多大的勇气,那不是懵懂无知的玩笑,也不是年轻气盛的冲动,而是思考过一切可能的结果之后,依旧义无反顾的去选择承担所有的后果,敢爱就要敢放手,没有什么是天生就会的,所有事都是在经历过后才能真正懂得,如果能笑着告别该有多好,然而现实留给我们最多的却是沉默,一直如此。

直到你的出现,让我找到了历经几世的温暖和感动,让我想要守护着你,我爱你,我会一直爱你。

他淡蓝色的眼眸一直都是如此的深邃,她黝黑的眼眸逐渐积累了岁月的痕迹。

我很喜欢你身上轻柔的香味,你也很喜欢我身上淡淡的烟草味。

抽烟能让我感到短暂的平静,寒冷能麻痹我杂乱的思绪,但唯有你温柔的爱能抚慰我躁动的心,一个亲吻便能夺走我的灵魂。

《正常人》短评

女主长得像Jessie Buckley.实在受不了男主的性格,难道书就这么无聊吗?这都2020年了,电视上还充斥着这些矫情的白人爱情故事,the lord is testing me.gif

6分钟前
  • 水英俊
  • 较差

第一集我以为是一个完美或是美丽的爱情故事,故事发展越来越让我愤怒。男主角不够爱或可以说不爱女主角。She deserves better.女主角是真爱他,但是也真不知道自已值得更好的。还有编剧没有把女主角的家人背影性格和关系的细节交待清楚。所以很混乱一头雾水

7分钟前
  • 阔啦
  • 还行

莫名奇妙的分手,too many fucks!就算是青春,一天空窗期都不能有?女主是有多想依靠fuck来填补自己缺乏安全感和爱,意大利庄园什么操作?。不太能接受。

8分钟前
  • 夏天
  • 较差

女主角挺好看的

11分钟前
  • 熊仔面
  • 还行

和小说给我的感觉差不多。长得跟 anne hathaway eva green dakota johnson 混体的女主说自己不漂亮;圣三一 1%的优等生拥有和美国高中生一样的词汇量;两人除了性吸引力看不出 click 在哪里……是非常时期人们的标准都降低了还是什么?

16分钟前
  • Jin
  • 还行

看完了好久都没评,可能是因为挺喜欢的。叫人记起忘记了好久的爱情的感觉,原来爱情也会这样,那些羞涩、那些纠结、那些不明所以的破坏……我们生冷地记着弗洛伊德说的死的冲动,有时忘了它有着如此美的样子和切肤的痛。好久没看这么认真又漂亮的船戏了。房间里用心的交谈与用心的争吵,好像世界上的其他都不重要,让人怀念的感觉。

19分钟前
  • 河淼
  • 力荐

你是唯一一个认真跟我说话的人,我喜欢你;我在成为球场明星之后坐在你的身旁,一路无语。用第三人称形容你给我的第一个吻,做帮你选择人生的那一个人。我待在这辆车里只会说让自己后悔的话,你在学校里假装与大家一样不喜欢她。你我各有各的卑微,于是会在彼此面前失去自信,乃有这十几集的挣扎;你我各有各的残缺,所以即便都已过尽千帆,也还要继续相爱相杀。

2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感情太细腻了 没法理解 给我感觉就是无病呻吟 两颗星给摄影

24分钟前
  • 🌱
  • 较差

本以为meant to be,其实是meant to be apart的故事。更适合拍成电影吧

29分钟前
  • Redux
  • 还行

我看大家会拿这部对标伦敦生活……感觉受众还是有点区别的……

32分钟前
  • 通话对象已下班
  • 较差

they sure do a lot of pornhubbing to a lame love story

34分钟前
  • 蔡燧
  • 很差

两个人除了在床上哪都不和谐,俊男美女拧巴起来越看越烦人。M敞开心扉说虽然我家是小康家庭,但我哥是个SB,我妈还不闻不问,我有心理阴影,C头也不疼了,打人也有劲了,早干啥了?

37分钟前
  • 世八帅唯一老公
  • 还行

两个敏感、自卑、孤独的人相互救赎的故事。他们由于不会表达带给了对方很多伤害,但他们也在多年的兜兜转转、磨合与成长中学会了如何爱对方,以及更重要的,爱自己。Even in your worst time I can see the best of you. And now you can as well.

40分钟前
  • 缓缓
  • 力荐

一天时间看完了的剧,凌晨四点看第一集的时候:哇,女主好漂亮,是我喜欢的类型😍想给5🌟……看到最后一集:???这剧不应该叫normal people,应该叫abnormal people吧???

45分钟前
  • Mo
  • 还行

看完好似大病一场。marian的孤独,connell的自我厌恶,都好似长在我的身上。走过荆棘,或生或死,总得脱一层皮。

46分钟前
  • 茶咕噜咕噜茶
  • 力荐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5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几处sex挺好看的,男主身材超棒。两个人相互救赎的故事,看到最后各自的成长有点感动。但是剧情节奏怪怪的,男女主之外的人感觉都像是背景板,剧中人物的行事逻辑也一度让我感到困惑。以及,用SM来凸显女主缺爱特质这一点不是很认同

52分钟前
  • TimeTravel
  • 还行

我以为是纯爱来的 没想到是动作片

57分钟前
  • 善良虎
  • 还行

第一眼直接裂了,无法直视女主了,就我觉得她像小罗伯特唐尼吗?

1小时前
  • PatrickStark
  • 很差

从第十集开始就不停地狂哭。Connell真的被教育的很好,除了他之外女主人生中遇见的其他男性都不停地让她受害。遇见这样的男孩子真的太难了。但是故事还得继续作下去,想当普通人真的很难的。

1小时前
  • 红豆♥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