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正的好剧,在于给观众带来深思,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太需要这样有深度有内涵的电视剧了!
弘扬民族大爱,知恩感恩是我们能给予这个时代、给予社会的!
整部剧风景醇美!
朴实的风土人情!
精心打造真!
善!
美!
这是一部真实的故事!
值得一看再看!
不得不说,大草原真的很美!
不知道那里已成为多少人的诗和远方!
回望历史,尽管往事平淡无奇,却总惹人挥泪。
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原生兄妹,一边是孤苦无亲的荒儿野女,相会于那个。
能容天能容下万千生灵的蒙古草原,开启了一段奇妙的传说。
童年光辉的草原情谊,年轻时潇洒无忧的青春旋律,和成年回首萧瑟的毅然慷慨,全剧无不洋溢着一种草原气节,和一类孤蓬缥缈归根的人性。
在这个圈子里,没有善恶,没有美丑,只有记忆中的精神依托和无所不容的气度。
过去不为贫穷所动摇,后来不受财富所蛊惑。
这样的圈子,伴随着悠长的马鸣,引人回味。
一段寻亲的执着与释然,一段徐徐融入新家的奇幻,一对对亦爱亦悔的友情,一次次愿结愿毁的爱情长跑,一场拼搏抗争的青春……一草原,一人生 有者育之善之,终生为母;有者磨之钝之,永生成父。
血缘是连接关系的桥梁,却未必抵得上将心比心的深度,人间万代,情为至要。
广袤蓝天下,没有放不下的忧愁,没有结不成的姻缘,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更没有注不入的真情。
1960年因为自然灾害的缘故,有数千名南方孤儿被送到内蒙古草原收养,包括了鲁莽豪爽的哥哥朝鲁,善良倔强妹妹通嘎拉嘎,以及与他们年龄相仿的软弱顺从的谢若水和心比天高的阿腾花。
不同的收养家庭带来了不同的命运,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同时创造并抚平了草原上一切爱恨纠葛。
最触动我的是谢若水与通嘎之间渺小又伟大的感情,体弱愚孝的谢若水一生能抓住高考的机遇,能解决计划生育国策与牧民税收的难题,能冒死保护养育他的草场,却怎么也攥不住他和通嘎之间的默默滑落的爱情,任由她随着象征通嘎勇敢爱情的羊拐埋入广阔的蒙古草原里。
妹妹通嘎拉嘎的原名是鲁小鱼,随哥哥来到草原前曾一度失声,在年轻善良的蒙古保育员乌兰其其格的照顾下逐渐成长。
通嘎拉嘎在蒙语中寓意清澈纯净,同时也是草原额吉乌兰其其格最令人钦佩的品格。
通嘎继承了母亲真诚善良的品格,却也更加坚韧倔强,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草原蒙医。
她能够忍受同伴阿腾花的嫉妒刁难甚至让出旗医学院的名额,能够像男孩一样承担畜牧的艰苦工作却毫无怨言,却无法接受养父徐世铎因为知青王朝阳的身世背景而阻止两人恋爱,无法接受面对养母满都拉校长时谢若水对恋情的怯懦与谎言,无法接受大学毕业返乡工作的谢若水与自己重拾爱恋后面对养母满都拉的又一次逃离。
通嘎拉嘎有过三段恋情,第一任是上海知青王朝阳。
他博学、善良、充满朝气,更是象征着故乡上海的美好。
在公社民兵连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王朝阳帮助通嘎干活放牧,为她讲述草原山壁上岩画的故事,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彻底打开了通嘎的心扉。
但还是那座山壁,面对父亲国外失踪与母亲心脏病发而亡的双重打击,王朝阳选择了坠崖自尽。
这段爱情悲惨的定格在十七岁,在山壁悬崖上,残酷现实的泥沼中涌出深深的不舍和思念,通嘎却只能无力地接受与挣扎。
曾经通嘎心中只装得下两个人,一位是她相依为命的亲哥哥朝鲁,还有一位是愿为自己献出所有疼爱的额吉乌兰。
自此,王朝阳成为了第三位,象征了她对爱情坚定执着的渴望。
第二位,也是羁绊最深的一位,同伴谢若水。
谢若水原名毕若水,和通嘎一起来到草原后体弱多病,被严厉的草原妈妈满都拉校长挽救并收养后改名。
谢若水被悉心培养成了学习最强的“乖孩子”,人如其名,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他为人善良,但却软弱没有主见,出于感恩额吉满都拉的养育之情,从来不敢执意违背她的意见。
受到支边教师养父谢根杨的强烈影响,他对学成后支边的执念很深。
恢复高考后,他和通嘎一起上了旗里的补习班,学习上积极帮助底子较薄的通嘎,生活上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艰苦的学习条件下依然每天为通嘎送去鸡蛋牛奶补充营养。
两个青梅竹马的国家孩子朝夕相处,暗生情愫。
好景不长,满都拉校长在一次看望中发现了这段恋情,若水面对严厉的母亲,面对渴望爱情的通嘎,选择了撒谎、怯懦和对爱情的背叛。
满都拉不依不饶,用王朝阳的死作为最锋利的武器落在最柔软的内心上,又呵斥劝阻的若水,逼迫他在恋爱和上学之间选择。
通嘎为自己认定的感情向满都拉辩驳,她认定和若水的关系,此刻她只想拼命攥住属于自己的爱情。
通嘎和若水脱口而出不同选择后,在爱情和梦想的无奈选择中,面对母亲满都拉的咄咄相逼,若水还是选择了后者。
通嘎强忍住眼泪倔强地狠狠地盯着谢若水,若水颤颤巍巍地将定情信物羊拐交还给通嘎手上,他无法直视通嘎坚定且澄澈的双眼。
他亲自用冰冷冷的不负责任的语句,支支吾吾的将这段还未问世的感情就此抹杀。
是是非非随着羊拐葬入草原,通嘎不得不接受谢若水还未长出翅膀的事实,无法违抗满都拉的决定,无法追逐自己内心的情感,她对谢若水的感情随着手中的纸飞机飘向远方。
谢若水不出意外地考上了大学,他苦闷,悔恨,甚至想去死,但他却一个步子也迈不出去,他想违背母亲的意志却又无法背负忘恩负义的沉重罪名。
草原老翁悠扬的蒙古马头琴声送走了谢若水,整整四年他没有再回到草原来。
或是想继承已故养父扎根边疆的遗志,或是放不下通嘎拉嘎,抑或是想报答母亲满都拉的养育之恩,谢若水毕业后没有选择大城市,去盟里或者浩特里,他瞒着满都拉申请分配回苏木担任乡镇书记。
躺在病床上的满都拉见到若水欣喜之余,感叹儿子长大了却又不忘斥责他人往高处走,事业就应该在城市中。
提到通嘎拉嘎,满都拉叮嘱若水不要去招惹她,谢若水附和道哪有脸面见她,之前所有的错误他会改正,他回来就是孝敬母亲的。
四年的时光,通嘎拉嘎学习医术成为了蒙医,再次在草原上见到谢若水,言谈中表现得平静、冷漠。
谢若水支吾的谈起心病,向通嘎道歉,祈求通嘎的怨恨和责备。
通嘎平静地表示也许谢若水的关心和温暖只是王朝阳的缩影和替代,对他心中没有怨恨。
作为苏木公社书记,谢若水总是寻找各种机会出现在她的视野中,抓住一切机会与她聊天,面对通嘎的无情的拒绝他却有了一股子当年没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事情在解决哥哥朝鲁的心病和向牧民推行计划生育的两件事上有了转机,谢若水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让通嘎拉嘎看到了谢若水身上的闪光点,两人的关系逐渐缓和。
显然,通嘎拉嘎再一次向谢若水敞开了心扉,给予了他第二次机会。
通嘎拉嘎明白她需要什么,她需要一个能扛起责任,带给她温暖的另一半。
谢若水给通嘎拉嘎看他大学的日记,里面充满着对通嘎的思念和喜欢,他发誓会用他的后半生来补偿通嘎。
通嘎拉嘎对谢若水郑重地讲道,她要的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的追求和提亲,是谢若水母亲的接受和认可。
可无论谢若水如何斡旋,满都拉对通嘎与王朝阳,与自己儿子的恋情总是满口的否定,固执的认为通嘎配不上谢若水。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谢若水总在乌兰家门外学鸟叫唤通嘎拉嘎浓情蜜意。
当年作为定情信物的羊拐有三个,哥哥朝鲁一个,另一个已经埋了,最后一个是通嘎的命,谢若水自责而又鼓起勇气地向通嘎保证会用剩余的生命珍惜,爱护它。
谎言终究要暴露,满都拉毫不留情的斥责了谢若水,刻骨地厌恶通嘎与自己儿子厮混,更厌恶儿子一次又一次欺骗,违背自己的意志。
谢若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又一次陷入了两难的绝境,一方面是和通嘎重新拾起的宝贵爱情,一方面是养育自己的从来不敢忤逆的母亲。
草原不会说谎,长生天不会说谎,他骑马来到了草原上徘徊。
谢若水还是屈从了他的母亲,他来到乌兰的家门口久久驻足却一声未吭地回到了家。
谢若水央求母亲接受通嘎,第一次与她争执自己的未来,面对满都拉以母子关系为要挟,再一次怯懦的接受了她给自己定义的幸福。
是的,草原如此宽广,可他二十多年来却始终逃不出家的牢笼,他从来都只是悻悻接受,连唯一一次争辩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那天晚上谢若水站在通嘎家门口,没有再学鸟叫,通嘎对乌兰坚定地说若水肯定会来找她的,固执等了一夜。
借由工作他选择逃避到远远的牧民家里,他无法直视通嘎拉嘎,无法直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没有说一句话,又一次丢下了通嘎。
乌兰安慰通嘎谢若水尊重自己的养母,只是没有展开翅膀,没有真正长大,通嘎望了望长生天,她已经等不了谢若水了。
亲哥哥朝鲁得知谢若水再一次抛弃了通嘎后,作为一直以来的同伴他一直都是看好写若水的,急匆匆想去找谢若水问清楚。
通嘎拽住哥哥,如果打一顿就能让谢若水有胆识有担当又何尝不可,她得让谢若水记得这辈子欠她,永远记着。
经历了接受,被迫分开,重新接受,默默分开,再次见到谢若水后她无话可说,感情是两个人的意愿,他们两个终究走不到一起。
谢若水心中又何尝不明白,他大半辈子都是为了额吉满都拉而活,他在满都拉的悉心庇护下在草原活了下来,没有参加民兵连,不用放牧,挤奶,捡牛羊粪,他听从满都拉的话勤勤恳恳的学习知识好走出草原以见到更广阔的世界。
他也曾经尝试挑战过额吉满都拉,克服困难留在了养育自己的苏木工作,可是在决定自己一生的婚姻情感大问题上,满都拉仿佛是他面前的一座墙。
墙上满满的都是满都拉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是家庭和草原的重担和责任,他似乎不像是草原上长大的孩子。
对错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因为他又是习惯性的选择了被动的接受,逃避,把想和通嘎说的话又一次藏在心底。
又过了几年,通嘎已经32岁了,遇到了她余生的伴侣,临近嘎查(村)的小伙子毕力格。
毕力格健壮,诚恳,热情澎湃,对草原蒙医通嘎充满溢于言表的倾佩和爱慕。
通嘎已经一个人太久太久了,她承受了太多,她终于又遇到了一个满眼都是自己的男人。
当谢若水在乌兰家撞见毕力格和通嘎在一起亲昵的说笑,本能的表现出局促,甚至一些吃醋和嫉妒。
为了挑清一切,她终于为自己说了一次谎话,未婚夫的称谓狠狠的刺痛了谢若水。
通嘎知道自己的内心还需要时间向毕力格敞开,而毕力格奔腾,雀跃,他知道自己喜欢的就是通嘎,正用草原汉子宽广的胸怀接受她的所有。
多少有些不甘心,谢若水骑着马特意来到毕力格的嘎查,他自顾自地讲述着通嘎和知青王朝阳的撕心裂肺和刻骨铭心,他鬼迷心窍地揣测他们可能都是王朝阳的替代品。
谢若水没有毕力格对感情的勇敢,暗恋了通嘎六年的毕力格不在乎自己是谁的替代品,即使通嘎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他对通嘎的爱也是纯洁而坚定。
听到这一切,谢若水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肮脏丑恶,他没有资格去爱别人,也配不上通嘎拉嘎。
顺理成章,谢若水只能默默地接受了母亲安排的机关工作的姑娘哈斯,冷暴力最是无情,他和哈斯之间没有感情,说什么也不愿意顺从额吉满都拉和哈斯生下孩子,而这一耽误就是这两个人二十年的青春。
“…自从放弃通嘎的那天起,我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我时时刻刻都在悔恨中度过…”当谢若水鼓起勇气指责草原上最好的马倌朝鲁抛弃爱人的行为时,他不希望朝鲁将来和他一样的悔恨,现在的他只有衷心的祝福。
广阔的草原,留不住悲伤,时间会抹平一切,怨消恨解。
故事结局是美好的,通嘎开上了草原诊所,毕力格得到了最后一块羊拐,而谢若水也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他们之间的羁绊随着爱情的消逝而渐弱,但又随着友情而升华。
谢若水式的悲剧切实的在生活中反反复复发生着,面临非不可抗力,怯懦战胜了勇敢,我们最终没有扛起责任,辜负了最爱的姑娘,抛弃了为之疯狂的爱情,遗憾终生。
今天是2020年2月14日,情人节,看完这部剧后的几天晚上总是辗转反侧,写下这些,想致敬所有将爱情紧紧攥在手中的朋友们,歌颂他们的伟大爱情。
小辉哥MURPHY
我的父亲就是马倌,内蒙古锡林郭勒,给国家放军马。
这个剧我觉的编剧还是可以的,有很多地方挺真实的也反应人性,我在草原长大,纯朴的牧民真的就像剧里那样善良,我爸他们放的军马,马群活动范围比较大,有时候出去找跑丢的马一走就是半个月,吃住都在草原上的老乡家,基本上好多都不认识,老乡奶茶手扒肉都招待,草原上有草原的规矩,不守规矩的人也有,但是以前确实是这样。
所以通噶和乌兰其其格的善良并非有的人不理解的圣母心态。
只能说你来过内蒙古但是你未必能了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
上海三千孤儿的事情是最近几年才宣传的,锡林郭勒也收养了很多,我在锡林郭勒生活了三十多年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听说的,宁才导演有个《静静地艾敏河》可以看看。
我想很多人是今年国庆看到都贵玛老人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才了解这个事情的。
有些人感觉内蒙古地大物博,现在锡盟和乌盟一个旗县只有3-5万人,全锡林郭勒人口加起来也刚过百万,60年前一个旗县根本就没几户人家,所以三千孤儿也不是个小数目,平均到牧民头上可想而知。
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都贵玛老人要收养28名孤儿的原因了。
近几年有好多人来旅游,来看草原,但是真正懂草原的是这些扎根草原的人,草原真正的美是给人赋予的宽广的胸怀之美。
无意中拿着遥控器调到了这部电视剧,居然看进去了!
还挺感人的!
一群孤儿孩子从上海被送到了遥远的草原与牧民结对抚养,善良的牧民真诚的养育着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电视剧剧情接地气儿,牧民淳朴善良,孩子们天真烂漫!
另人忍不住心中感慨一番!
无意中拿着遥控器调到了这部电视剧,居然看进去了!
还挺感人的!
一群孤儿孩子从上海被送到了遥远的草原与牧民结对抚养,善良的牧民真诚的养育着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电视剧剧情接地气儿,牧民淳朴善良,孩子们天真烂漫!
另人忍不住心中感慨一番!
特殊时期让我看了这部剧,真心好评,原以为是老剧,一看是19年的,难得呀!
这部剧有两个地方被感动到了。
一是图雅难产一尸两命,朝鲁哭成泪人,在医院门口被马主人抓住,歇斯底里的哭一场。
命运就是那么凑巧,朝鲁那次去上海除了修放映机还想去寻根,在火车上他的证明掉到厕所被冲走后发现被人霸位,一气之下把霸位者打了一顿,结果被铁路警察抓住审问,二审问他的小伙子完全不知道国家孩子这个事,以为朝鲁在胡说,好在有个了解事情的警察帮他解释。
可以说这里就是一个伏笔,而图雅又提前发作了,图雅很爱朝鲁,在去医院的路上她心里念叨着朝鲁,望着星空想着朝鲁。
当朝鲁经历了种种不顺赶回医院看图雅的时候,图雅已经不行了!
这里把我看哭了,那个时候因为医疗条件有限,没有产检,也没有好的剖腹产技术,女人生孩子就是鬼门关走一趟,太不容易了!
二是朝鲁阿爸去逝的时候,阿爸说“梦里的草原,羊群进去看不见,风一吹露出了白滚滚的身子。
夏牧场要挨着河,让牛羊有水喝;冬牧场要背着风向着阳”!
多么美好的草原呀!
把这部剧完整的看完了,里面的女人看着没一个正常的。
老公出轨,这个乌兰其居然还能原谅,更夸张的是还要去照顾他。
并且时刻表现出一张圣母脸,仿佛在说你看啊我就是老好人来打我,我也绝不会反抗。
里面的阿藤花自私自利,没有做过一件好事,居然晚年还跟朝鲁搞起了黄昏恋,这是想晚年再找个长期饭票了。
全剧看着正能量,细看下来全是不符合当下女性的价值观。
编剧想表示:出轨可以原谅,自私自利也能过上好日子,善良的人早死。
行了,我们知道了。
先是从主持人大赛中又一次听到了“都贵玛”的名字,而后陪爷爷看电视的时候在中央八台看到了这部剧的第一集,看着看着就流泪了,便决定将这部剧从头到尾看一遍。
故事的大背景是:1960年,中国发生大饥荒,江南地区受灾严重,很多父母无力抚养孩子,把他们送到保育院,一时之间大量孩子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而随着弃婴越来越多,保育院也面临着巨大的救助压力。
周恩来总理得知了这一情况之后,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主席达成共识,把上海的3000多名孤儿送到内蒙古草原交由牧民抚养,而这些来到内蒙古的孩子被亲切称作“国家的孩子” 。
朝鲁、通嘎拉嘎、阿腾花和谢若水同为“国家的孩子”,他们的交情贯穿于这部剧的始终。
同时,乌兰妈妈的无私奉献、哈图大叔雄鹰般的胸怀、徐连长爱妻爱女的默默付出都展现了那个时代下草原人的无私与厚爱。
小忠初到草原时对上海的执念既可赞又可气,可赞的是他没有忘记他的故乡,虽不愿承认父亲已逝,但骨子里的那倔劲儿让他一直努力,可气的是他为了自己的目的,让多人为他的执念买单,宝力根在兔子滩因马失前蹄被马压死,乌兰妈妈、哈图大叔为他寒心,此时的他好比捂不化的冰块。
但好在小鱼喜欢乌兰妈妈,并不是一味听哥哥的话。
小忠改名朝鲁,小鱼改名通嘎拉嘎,兄妹俩一个在哈图大叔家,一个乌兰额吉家,虽身在异处,但心仍旧在一起,兄妹本就吵不散,打不开,而且他们还遇到了很爱他们的额吉和阿爸,这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股暖流般的存在,同时也是感动人心之所在。
剧情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让人生气的地方,但这也是生活最真实的表现,不是吗?
满都拉校长的步步安排,谢若水的一再妥协,朝鲁因未上学造成后期目光短浅处事不力,阿腾花不断抓尖冒头,徐连长的歪脑瓜只为了母女俩等都是那个时代乃至当今人性最真实的表现,我们愤怒于剧情的发展不是很符合我们的预期,愤慨于他们的表现让我们失望,但不要忘了时代在发展,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仍在发展,他们的行为是发生于他们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别无选择。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所以遇到无私的奉献时,我们该发扬光大。
武汉加油!
湖北教育!
中国加油!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胡子拉碴的哈图大叔,让我数次泪目,那个套上马杆就威风凌凌的草原雄鹰,为什么在自己的孩子莫名死掉之后,还要坚决领养这个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调皮蛋!
为什么在腿被人打断,朝鲁要替他报仇的时候,选择沉默,最后一醉酩恩仇!
比天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海纳百川的是我们草原的雄鹰!
草原的雄鹰心系草原,草原的孩子心系阿爸和额吉,听不懂的歌词,听不懂的旋律,那个时刻我突然就明白了,这是一曲悠扬肝肠的草原之歌,它生生世世飘荡在草原上,哺育着在那里生长的儿女,感受这大自然的神圣与伟大,人们的恩怨在这里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过往的一片云朵,埋葬在深处的一处枯骨,天人合一的境界,谁又能懂?
写给那些草原上的雄鹰,孩子们的阿爸,哈图大叔!
祝您万寿无疆!
草原千古!
这一颗星生气的是阿藤花,为什么男女主人公一直纵容她,谦让她,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苦,为什么要可怜她,难道谁过得好嘛。
过好自己,自己过得并不好还去可怜别人。
我头一次看电视剧气的无法看下去。
真是他们不是善良,是傻气,就算要体现草原人的淳朴,也不能这么夸张呀。
真心希望能给阿藤花一次疼的教训,让他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让着她,给他一次次机会,帮他做所有事,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总发生在一个只依靠别人,或者剥夺别人的身上
小时候的剧情真不错,大了以后就崩了,4个主角分别与4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你们4个人真不愧为2对)……各种坑人之后,还把又贱又婊的女配和男主强行组成一对。
很好的剧本和历史背景,但是人物三观太有问题了,阿藤花凭什么拿了通噶的名额?!弃剧弃剧
CCTV8播出,在家陪家人看,主演都是《我是特种兵》的演员,影片水平都不差
献礼剧,但是越看越让人失望孩子从小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就决定了一切,朝鲁和通噶兄妹俩已经彻头彻尾变成单纯的牧民了,除了善良简直一无是处,把人善被人欺表现的让人惊心这种价值导向是想表达什么呢朝鲁真的又固执又蠢,看的让人生气
前八集真的很好,小演员真的很不错
剧情挺扎实
尬啊尬
很震撼的一部电视剧,也很震撼曾经60年代确有其事的历史。
疫情期间在央视午间档看的。和爸妈一起。感觉还不错 认识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作为蒙古人看了很懵逼 还是给大家推荐阿敏河
就这电视剧三观,能把人气死,那种自私自利的人,离她远点不好吗?圣母和小人是绝配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感人
太拖,太腻
天天吃饭跟老爸老妈看的,没太多平常生活的细腻,都是些做作的,高大上的对话,离百姓太远了
还原部分历史,阿藤花表现还不错,人物形象塑造挺成功…
故事还行 但是背景设定好多不符合年代
看了一下发现居然还不错,除了马太小以外确实是可以的
真诚而不是标签化的歌功颂德。
只能三星了,不能更多。本来值五星的前半段啊…… 后面看到通嘎拉嘎、阿藤花的情节就作呕! 真是浑身难受。 还有哈图大叔,养的个什么祸害?真是看到朝鲁就觉得不如宝利根。 乌兰的以德报怨…… 不说了,不值
国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