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亲近的人越是苛刻,是因为内心的痛苦无处排遣,无处可说。
每一次对外界的暴戾与苛责本身是我们内心世界对自己不满的映射。
Natalie很适合这样的角色,冰雪聪明却作茧自缚,脆弱,单薄,矛盾,冷漠,任何人都是自己的敌人,或是自己将失去的人,所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拼命想回到正轨,却只能让敌意越来越浓。
身边就有这样心防甚重的人,你永远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因为你的赞美会被当做刻意逢迎,你的委婉会被当做暗藏心机,你的直接又会不小心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起初觉得不可理喻,可后来才发觉其实这样的人转身一个人的时候,对自己恐怕更苛刻,更愤恨。
自残也好,伤人也罢,伤害已经成为了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当一个女人通过伤害来表达自我,来呼唤关注,如果有幸,身边正有这样一个人能看得见重重心牢里关着的那个灵魂,而那个灵魂也愿意伸出臂膀来寻求这样一种救赎——这就是电影。
现实里,没有人愿意守着一把锋利的刀刃过活,或许,别人会为那颗心里破碎的疼痛流露出怜悯和爱意,但如果在生活的废墟上长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而是慢慢结痂,慢慢老去,无论在内里对自己怎么喊叫怎么残忍,OK,那最终会是你自己的牢狱。
走出来,就只要承认,只要看见,世界对每个人都是一样不公,我们能依赖的只有彼此扶持彼此救赎。
btw,正太是亮点,小孩子的认真和灵气什么的。
电影《另一个女人》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以第三者身份介入的女人成了一个八岁孩子的继母,不仅每周都要受到其生母的处处刁难,而且还对自己刚出生才三天就夭折的女儿的死耿耿于怀,不仅要应付知识丰富的继子在她看来刁难的要求,而且还因父母的离婚,对其父亲心生怨恨。
特别是从她母亲口中得知要重新和父亲重新开始恋爱时,对其母亲大发雷霆!
然后又在其女儿的公园祝福活动中,怒斥其父亲当年对其母亲的不忠,致使本来温暖的祝福活动不欢而散。
直到告诉了丈夫女儿的死因,这个女主角,艾米丽,以为是自己的粗心导致了女儿的夭折,所以对其难以释怀,同时也使整个故事的矛盾上升到了顶点,然后艾米丽离家出走,直到从其丈夫前妻(职业为医生)那里得知其女儿的死和她无关,然后大哭了一场之后,才重新面对所有的人和事情,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继子威廉姆接受了她这个继母,而其生母也重新开始了另一段婚姻,父女的关系和好,一切都没她想的那么糟!
其实,从一开始,艾米丽就是有负罪感的,作为一个第三者破坏了别人的家庭,还得无时无刻的面对继子威廉姆在她看来对她的刁难,丈夫对自己的埋怨,威廉姆生母的处处为难,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惩罚。
因为自始至终她总是那么的尖刻,言语,行为不一而足,其实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受伤的内心,父亲对母亲的背叛在她看来是不可饶恕的,虽然其父母离婚是她已经二十二岁了,所以当她母亲和她从电影院看完爱情电影后告诉她准备和她父亲重新开始恋爱时,艾米丽才会如此的恼火。
其实他丈夫说的对,艾米丽父亲背叛的是其母亲,每个月1000美元的艳舞女郎费用,其身份是丈夫,而不是父亲,所以最有资格怨恨的是其母亲,而不是她,所以当她母亲选择重新开始的时候,其实她也应该学会原谅。
当她从丈夫前妻那里得知其女儿是正常的夭折而非窒息而死之后,痛快的哭了一场,并迅速的告诉了自己的丈夫不是自己的错。
所以她的泪水其实可以理解为释怀的泪水,甚至有点喜悦的成分。
但其实根本没有人责怪她,不管是不是她的过失,从第三者作为婚姻的介入角色开始,在心理上艾米丽始终处于道德的审判和深深的自责之中,因为她最不能原谅的是父亲因艳舞女郎而对其母亲的背叛,而她自己无意中却成为了另外一个艳舞女郎。
她无法面对她自己,所以一有机会就不断的为自己解释,夭折事件,怒斥父亲事件以及威廉姆拉肚子事件等等。
其实,根本没有人怪她。
她丈夫没有,她父亲没有,她继子没有,甚至连丈夫的前妻都没有!
一直都是他自己在怪自己!
从电影的一开始,艾米丽就在不断的为自己解释,学校众家长的目光,自己的身份等等。
每个人都在试图接受他,比如说八岁的威廉姆,当他们去纽约中央公园的溜冰场溜冰时,威廉姆告诉艾米丽这个溜冰场看起来远比33000平方英尺要大的多,艾米丽询问他是如何知道的,威廉姆告诉是从她送给他的有关纽约中央公园的书中看到的,艾米丽没想到他会看她送给他的东西,当然,也许这个爱学习爱看“探索发现”频道的八岁小家伙是奔着知识而去的,但我想接纳这个继母我猜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
还有他那个左右为难的丈夫,从一开始就想拼粘威廉姆的那张全家福画一样,竭尽全力的维系好前妻,儿子和妻子艾米丽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如果说这里面谁最为难,恐怕是要数他了!
丈夫前妻,曾经《老友记》中的菲比,不再是言语诙谐,搞笑百出的年轻女子,转眼间已成为了尖酸刻薄的中年女性,爱子深切,但也并不是艾米丽表面看到的那样子,其内心还是很善良的,尖刻只不过是因为八岁的威廉姆而已,作为母亲,尤其是一周只能见一次的母亲,我想其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就连中年失足的父亲也是始终在做好一个父亲的工作,即便在女儿眼中这个父亲不合格,不称职,始终毫无怨言。
而最最使我感动的是最后八岁的威廉姆讲的有关《鳄鱼莱尔》的话:“尽管他是一只鳄鱼他们还是爱他,尽管他不总是最好的,或者对小孩没有那么好”这样子安慰自己的继母,到最后三个人都释然一笑,这样聪明的小孩儿,哪里去找?
即便是马上就要参加母亲的再婚典礼,自己希望父母复婚的机会不复存在,还依然能接受这个“鳄鱼”般的继母,实在是惹人喜爱!
最最后的结局是小威廉姆给艾米丽介绍佛教的轮回之说,“也许你某天会看到那个已去世的人,然后心里会说'嘿,我挺喜欢那个人的',但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并且告诉艾米丽,自己会成为一个佛教徒,而且活很久很久,还会留意操心,说不定哪天就会遇到轮回转世的夭折妹妹,并代艾米丽向其问好。
这让我想起杨德昌电影中那个专门拿着相机拍人后脑门的小家伙洋洋,以及在其外婆的追悼会上念的那段话: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
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PS:当然最有意思的应当是开头威廉姆的大便冻硬原理,哈哈!
今天无聊之际,看到这部电影,觉得题目看来就蛮有意思的,在没看故事简介的情况下就看了起来。
电影很平淡,女主角的情绪让人感觉很压抑,自己都有种想要哭出来的冲动。
看了一半多,本以为,大概这个电影将是我看的无数没意思的电影中的一部,然后我听到了那句话,让我突然很受感触。
娜塔丽·波曼饰演的女主角阿西利亚的女儿在出生9天后死亡,阿西利亚给她喂奶的时候睡着了,然后第二天起来,孩子已经走了。
她一直以为是自己睡着了,孩子的脸贴在她的手上,然后窒息而死。
但是后来她丈夫的前妻卡洛琳(是个医生)告诉她,孩子这样窒息而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孩子是自然死。
然后我最喜欢的演员丽莎库卓饰演的卡洛琳说:“你没有杀死你的孩子,反而你是很幸运的在她死的那一刻把她抱在怀里,明白了么?
”这就是让我感触的那句话,人生一直相信的是,自己害死了自己的孩子,结果事实却是,自己在孩子最后的一刻是抱着她的,给她温暖的。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一直相信自己的一些缺点,或者是一些不好的经历久久纠缠自己,你是否试着想过,或许,这并不是你所相信的那样。
或许,你认为的不好恰恰是最坏情况下的最好。
不要抱怨生活,不要为过去纠结,换个角度,换个想法,会让你的人生更加轻松。
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阴影。
忘记不好的过去,改变未来。
没想到娜塔莉.波特曼选择了这样的题材制片,或许和她的心理学背景有关。
这是讲述一个疗伤的过程,治愈自己,才能拥有生活,这种片子,就是要娓娓道来,高潮都是内心戏。
娜塔莉饰演的角色是个高知类的精英女,爱上了律所的已婚律师。
虽然吃着避孕药还是怀上了,男主和她结婚,于是娜塔莉、男主、男孩生活在一起,背后有男主前任的各种攻击。
她要承担照顾男孩的责任,她认同这个角色,尽量做好,但现实总是不遂人意。
她的孩子安全降生,却在第三天死在了她的怀里,医生认定是孩子突然死亡,但她内心不接受,认为是自己打盹儿时不小心憋死了孩子,这样的伤痛无法排解,她内心从未原谅自己。
伤痛从内心流出来,以稍带攻击的方式反射到他人身上去,不一定是她的错,但结果是周围的亲人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一些伤害。
男孩和她相处,从抗拒,到体会到同情到喜欢到相信到帮助到依赖,这条线很清楚。
男孩请自己妇科医生的亲妈帮助后妈确认孩子的死不是她的错。
亲妈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从医学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彻底打通了女主的心结。
所有的悲伤伴随泪水流出来,女主看清了世界,也看清了自己。
与自己和解,发展内心的微笑才能驱走冰冷。
结尾是美好的。
结尾必须美好。
同类题材的片子还有《兔子洞》,那也是一部疗伤剧,告诉我们痛苦在那里,我们要学会和痛苦相处,时间会过去,痛苦会减低,但那颗洞在那里,接纳那颗洞。
心理治愈类的片子拍到这个水平,娜塔莉的功力还是很强的。
只有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并心怀悲悯与善意才有可能把那种层次感表演出来。
男主在这里是配角,有点儿干。
男孩表演很好,我喜欢。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看了这部让我基本上哭着看完的电影,虽然我下载的风行网上说这是部喜剧。
ok 也许指的是结局吧……一部很感人的片子,里面的每一个事情都是现实中有可能会遇到的,婴儿夭折、父母离异、第三者、继母…当这样的问题全部集中在一个女人身上时,如何适应,如何接受,如何承担变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我喜欢这部片子的风格,喜欢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喜欢这部片子里那个可爱的威廉姆以及一个懂得真爱与责任的杰克以及重新接受曾经年少轻狂的爱人的妈妈以及终年浪子回头的爸爸……以及lisa 和每一个剧中人。
他们将每一种人生都细致的描述出来收藏这部电影!
《另一个女人》原名《爱以及其他不可能的诉求》(Love and Other Impossible Pursuits),根据阿耶莱-沃尔德曼(Ayelet Waldman)的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唐-罗斯(Don Roos)曾执导《性的对立面》(The Opposite of Sex) 、《皆大欢喜》(Happy Endings)等影片,同时参演影片的还有斯科特-科恩(Scott Cohen)、丽莎-库卓(Lisa Kudrow)等。
波特曼在片中扮演的女主角艾米丽(Emilia)是一位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生,来到斯科特-科恩扮演的纽约王牌律师杰克(Jack)的公司工作。
艾米丽很快爱上了这位已婚老板,二人最终组件了家庭。
不幸的是,在痛失初生的女儿后,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艾米丽不仅要克服丧女之痛,还要努力协调与继子威廉(William)的关系。
最难过的是,她发现自己最大的敌人,是丽莎-库卓扮演的杰克愤怒嫉妒的前妻卡洛琳(Carolyn)。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27070238.htmlThe Other Woman(另一个女人)2009这部的电影去年我就想看,因为当时觉得Natalie Portman是一个美女。
不过在看多了她的电影后,发现她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漂亮,所以她的电影我看得也不怎么积极了。
今年Natalie Portman夺得了奥斯卡影后,她的电影又火起来了。
借着奥斯卡的东风,制片商也把以前难得一见的非商业电影拿出来再发行一下,本片就是其中一部。
如果Natalie Portman没有得奖,这部电影可能要许久以后才能在网上看到。
影片中,一个女人,失去了孩子,很痛苦。
同时她的家庭还很复杂,有继子,有老公的前妻,还有好色的不忠的爸爸。
这些杂七杂八的因素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女人的生活。
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女人痛苦的生活着,按照影片中角色的讲述,她在伤害每一个人。
可是在经过一番独自的生活后,在影片的结尾,依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与老公和好,与继子更加亲密,连与老公的前妻都没有了战争,一个圆满结局。
整个影片故事给我的感觉琐碎、松散,很多事情的缘由都没交待清楚。
我对于片中角色的各种行为,总是搞不清楚,说白了,我是想知道“为什么”!
这是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总之我是没有看明白。
片中的角色说女主角在伤害每一个人,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至少她没有伤害继子,她努力的在与她相处;她也没有伤害老公,她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她也没有伤害母亲,只不过是发了一次飙而已。
这些情节明明是编剧硬生生的往“伤害”两个字去靠,根本就不合乎情理。
或者说,编导的拍摄方式并没有体现到“伤害”的程度。
其他角色行为,也是奇奇怪怪,比如老公的伤心,老公前妻态度的转变,男孩子对于女主角时近时远的感觉,让我摸不着一点头脑。
这样的故事情节,我都不知道作何评价了,总之这是一部逻辑混乱的电影。
编导讲述的这个故事是美国人总喜欢探讨的——失去孩子之后的痛苦,以及如何走出痛苦。
这样的类型的电影,算这部最近我已经看过三部了,它们分别是《欢迎来到利雷家》《兔子洞》和本片。
美国人对于家庭非常看重,而且也乐于探讨这种失去孩子的痛苦。
可是这样的电影总是一个套路:先讲述如何如何痛苦,再穿插进失去孩子的原因,最后再走出痛苦。
好莱坞里这样的电影都已经模式化了,我已经感觉不到影片所要传达的主题,何况这还是一部逻辑混乱的电影,就更困难了。
本片的演员在表演方面也没有出彩之处,中规中矩的表演。
唯一的亮点,是小男孩的扮演者,很可爱,很纯真。
不过美国有很多这样的天才少年,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惊讶了。
这部电影真的不应该再发行,我也可以错过。
我宁愿错过它,也想看了之后失望。
可惜的是,我没有错过,它已经让我失望。
总之,一部看完就后悔的电影,不看也罢。
序列:0341The.Other.Woman.2009.720p.BluRay.x264.DTS-HDChina2011-05-09
劇中emilia是個善良的女孩,因為愛與孩子進入一個家庭,身為繼母與二任妻子,即使是美國,仍須面對不同的價值觀,種種壓力使得他被視為冷淡,衝突性強,心病,易怒,防人,....最後,姻緣善念拯救了她.再生家庭醫治了原生家庭給她的傷害;繼子取代了失去的女兒,先生的前妻解了心中的秘密,連只存活了三天的女兒都有了意義,一如電影想要傳達的境界,也是佛教的境界,一切都是因緣,結果誰登記成為誰的貴人,是無法解釋也不可得知,因此隨順因緣,心存善念得化惡緣而福慧雙修.
娜塔莉波特曼的声音戏份很足啊,用声音就表现了一直没有走出丧女的阴霾,用声音就表现了对继子的真诚,即便是看似漫不经心的,无奈的。
小朋友的表现也很好,冷冷的,因为表情不多所以表现的与继母之间的情绪很恰当。
那句“you are my sister's mom , so you are my family”是很委婉的表达了对这个女人的认可。
一直不敢原谅自己的娜塔莉在莉莎面前痛苦时好替她高兴。
PS:莉莎的表演已经完全让我忘了她是老友记里的那个菲比,way much better than her acting in 熟女镇。
推荐。
撇开PORTMAN和她的角色我想说,看完全片我的感触是,真想要一个像威廉一样的孩子对某事物,比如EBAY感兴趣就穷追不舍,絮絮叨叨最喜欢的地方是自然历史博物馆会记得中央公园的溜冰场有3万3千平方英尺把害怕滑冰推责于没有安全帽但即使没有必要,仍然坚持至少学会不依靠护栏站立在冰场才离开督促爸爸煎饼前要洗手,时间还得要持续唱两遍生日快乐那么长即使不乐意,见到继母仍会先伸出手说pleased to meet you不嫌弃旧玩具,玩时还会想到放模型船的池塘应该叫保护水域这样的科学术语忠实于自己的感情即使父母离异、家庭关系复杂,依旧分得清家人在学校里学过宗教,虽只8岁,但相信佛家的轮回说,并决定要成为一个佛教徒一个热爱科学并拥有善良的品格的孩子,真是打动人心
冷冰冰的故事,受伤不是一种权利,让你可以去伤害别人。电影罗列了很多此类题材中都会出现的问题出来,制造矛盾的时候就把人往怀里写,想解决的时候,他们又忽然变得善解人意。有些故事是怀着爱去讲的,有些则是恨。我想这个属于后者。
兔子洞。
结局若不是那么完美也许才更真实。娜塔莉眉间各种戾气欲望。
很好。being or not being, love or not。纵然有那么多的drama,电影还是将它们处理的非常真实。每个人都是理智居多,发疯常常,人生就是这样的。
小三儿转正记
有点流泪
觉得娜塔莉有一张tough face
阴郁版的stepmother,挺没劲得
2011.10.02 @ Home平淡但真实
菲比真的老了。
太聚焦于娜塔莉·波特曼了,以至于a.周围的人物只交代了简单的脸谱化性格而没有充分挖掘 b.镜头跟着娜塔莉走,叙事上不平衡。换个角度看就是娜塔莉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呐~
故事是个不错的故事,但讲得不好。
奔着美女去的。好的演员演绎反面角色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同,唤起人们心里隐藏的小魔鬼。美女演技不够火候啊,小三演得好表面啊,没有深度。
电影平淡平实,细水长流,对感情描写十分细腻,丝丝入扣,坦白真相和真相揭秘两段尤其蕴含张力,结尾继母与继子之间的对话也十分富有哲理。但同比类型近似的《兔子洞》,似乎还差了点什么。btw,这类小三转正的故事,应该不是很讨众人欢心。★★★★
Natalie Portman's Rabbit Hole
人生就是这样,不是让你来学会找出别人的错,而是让你学会接受别人
小三正名记。
因为有Adele的《hometown》,所以多给一星。
为什么09年的电影要放到11年才上映?难道能预测到娜塔莉今年在奥斯卡有强大的气势,而借着她的东风?几个人物都刻画得很不错,不矫揉做作。
总觉得片名和电影不太一致的感觉,其他不想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