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为什么在知道这个产品赞助这个剧之前和之后,对它表现的意识观念上有了一定的变化。
也许这就是广告片和电影的差别。
全剧最让我感动的是慧给阿奏写的信。
那种“如果妈妈做不到的话,你一定要告诉妹妹这个世界的样子”的情感真的非常温馨。
但是也非常困惑,需要为了生一个孩子,做到这种地步么?
全剧的结尾,凛问母亲,你和父亲在一起幸福吗的时候。
母亲回答,有三个这么懂事的儿女。
当然。
如果没有遇见你父亲的话就没有你们了。
这个回答令我感到非常熟悉。
妈妈也是这样的。
比起爱情的幸福,似乎他们更注重家庭的幸福。
比起“我想遇见”的幸福,似乎他们更注重“我已拥有”的幸福。
如果不遇见他的话,就没有后来的际遇和生活了。
虽然没有了寂寞,可是却连平凡的幸福也没有了。
全剧在讨论的,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个最简单的男女问题。
凛的大女儿获得了受人艳羡的爱情,却最终败给了戏剧性的生活。
二女儿在自己喜欢的职位上努力,却始终在于社会的大众眼光拔河。
孙女阿奏也是一样的。
他们都不是平凡的女性,他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寻找着“我想遇见”的幸福。
所以,这是在讽刺她们么?
用另外三位女性一脉相承的幸福来讽刺她们么?
不,想到这里就可以了。
因为。。。
这是资生堂赞助的片子。
当然我只把这当成一种规劝。
现世静好,岁月安稳的规劝。
女人,不妨就拥有完整的人生,女人,不妨去平凡安乐的处世。
女人不妨接受这世界最初的给予,女人,不妨去为自己的孩子献出生命。
虽然有时也还是会寂寞,但你会幸福。
只不过最后令我怨念的,果然还是没有恋爱甚至逃婚,最终步入殿堂的凛,果然还是嫁给了一个好男人。
对一个女人而言,什么是幸福呢?
婚姻,孩子,还是事业?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命运,究竟什么才是决定幸福的因素?
《花》是四代人的人生缩写。
7个不同境遇的女人的人生关键片段,在精心安排的影像里娓娓道来。
第一代的母亲, 文江,是日本最传统的女性形象:温柔贤淑,对丈夫言听计从,对孩子关怀备至。
她没有疑惑,也不遗憾,是家庭的温暖怀抱。
第二代的凛,大概是第一代开始向传统挑战的女性。
她们开始有独立的意识,不甘于重复母亲的人生,但是她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第三代的薰,翠还有惠成长于战后,女性的人生路有了更多的选择。
翠比同龄人走得更远,她可能深受新兴的女权主义影响。
对她来讲,男女平等就意味着和男人一样。
她像男人一样穿裤子,像男人一样呵斥甚至动手。
但是,她依旧困惑。
女性的解放难道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男人么?
薰更像文江,温婉如玉,可是时事难料,天堂到地狱仅仅一瞬。
她艰辛的维持着美好的回忆,当下的痛,无法释怀。
影片表达的是具有传统意识的女性如何在新的时代面对失去家庭的困境。
惠最小,有体贴的老公和聪明的女儿。
她如此眷恋人生,因此要把美好的未来留给女儿。
她虽然有传统的家庭观念,但是已经完全有独立的思考和人生抉择。
可以说,她决定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第四代的奏和佳又是进一步的对比。
2009年了,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事业牺牲爱情。
奏没有翠幸运,她走得更远,失去事业的她几乎一无所有。
可能整个新世纪的女性都把反传统当作天经地义的了吧。
但是她们好像是最痛苦也最困惑的。
如果说翠在70年代去工作需要勇气,现在的女性几乎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做家庭主妇。
什么都比奏普通的佳无论做什么都在笑,她不觉得一定要出色才快乐,活着本身就是最快乐的。
她像惠也像文江。
近一百年了,似乎只有这样的女性才能幸福。
但我并不觉得这是男性导演试图给新女性洗脑。
凛活到92 岁,从别人嘴里得知她一直很有主见和个性。
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做一个好母亲。
翠和薰的结局也表明了婚姻或者家庭并不一定是唯一的生活目的。
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为自己穿漂亮裙子,烫时髦发型,甚至仅仅是品尝冰激淋的美味。
关键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给与的点点滴滴。
影片也没有对女性地位的进步有任何的否定。
片头凛的家庭里父亲的蛮横专制,惠的丈夫已经会自己泡茶并和妻子商量孩子的教育,佳的老公就连3,4岁的小孩子都搞不定了,而且佳可以对讯问自己有没有再次怀孕的长辈说“这可是性骚扰”,女性的地位毕竟是不同了。
香港翻译此片为《恋恋凡花》。
再平凡的花,都有盛放的时候,即使凋零,也有刹那芳华。
女人奔跑时,会有特殊的脚步和气息。
那个女子穿着洁白的和式结婚礼服,踩着木屐一路奔跑,沿途,满树的樱花摇曳相伴,她虽然气喘吁吁,鬓发却没有一丝凌乱,如果有人恰好经过,大概能听到她裙裾摩擦的美妙声响。
可惜,此时只有她一个人而已,只能独自美丽。
在她此后的人生中,她一定会无数次地回忆起这样的一个片段,因为反感甚至恐惧,她在新婚之日赌气般地逃开了。
还是少女的她,安静而倔强,她的理由非常简单——她不想嫁。
这一点女性意识的觉醒,几乎是这个家族女性史的开端,电影中跳跃起伏的故事,关于她、关于她的女儿们、关于她们的外孙女们。
我试图记下她们的名字,把母女、姐妹、祖孙的关系全部一一道明,好像又没这个必要。
她们是一家人,作为女人的命运没有遗传,而美丽却青出于蓝地完好遗传下来了。
这些美丽的女人啊……美丽于她们而言是无碍的。
这么说有些奇怪,但是,美丽本身更像她们的身外之物,没有炫耀,也没有骄傲,她们只是自然而然地生活着。
所以,她们中的某人,会为了男同事充满性别优越感的奚落而和对方大打出手,完全不会顾及自己是否该忍气吞声恪守女性的淑女形象。
而某人会因为孕育了新的生命,幸福地一直甜笑,甚至敢于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去冒险,她说如果失去了这个孩子她就再也笑不出。
美丽于她们而言也是无助的。
美丽的女子会更幸福?
或许这只是一个传说。
某人穿着旧衣,重温蜜月之旅,一路上她都沉浸在甜蜜之中,间或会有一丝苦涩的深情,直到最后谜底揭开,斯人已逝,只有孤独的她独行。
美丽不是护身符,得到那么短暂,失去那么长久,而她掩得住自己落寞的神情,却拒绝另外的追求。
而某人,曾是早慧的钢琴女童。
已是人到中年,她步履匆忙地赶到音乐会现场。
穿着黑色礼服,走向舞台时,开成低V的后领,像一扇无声的窗,泄露她的优雅和自尊。
这样的她,付出全部青春和努力,却没有办法实现梦想,只是坐在演奏者身边,适时起身,翻动乐谱。
她在寒冷的夜,站在门外吸烟,妹妹早就看出她已孕的事实,她却没有任何情绪地回答,自己被男友甩了,因为她老了。
香烟的一点儿火光,亮了一瞬,旋即暗了——美丽过,又能怎样呢?
最初的女性,在听闻母亲的感慨后,压制自己的恐慌与抗拒,她安然地服从父母的安排,在婚姻中寻找自己的归宿。
这结果自然遭人诟病。
性别的平等、独立的精神,身为女性的自尊怎肯如此屈就?
或者,可以放远目光,看清她的时代,以及她的人生。
没有人要求现时今日的女性,认可她的牺牲和选择。
没有身在那个时代,就无法理解那时的无奈和妥协,以此而论,她的人生,与旁人无关。
甚至,与她的女儿们也无关。
她的女儿们,自然有了新的风尚和追求,这包括新的抗争,新的选择。
但是,作为女性而言,牺牲自我、珍视爱情、寻找独立,在矛盾中诡异地混合。
这些巨大的牺牲有没有价值?
当然有。
生命的延续,把所有的可能放大了。
正如没有人能保证梦想的实现,也没有人能否认,幸福可以传递。
于是,她的外孙女们似乎已经没有妥协的渠道,却有了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孕育新生命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勇敢。
人们总说,爱一个人,即要爱上TA的一切。
可是,什么是一切呢?
如果,没有尊重和理解,那包容和无视,有没有区别?
当少女变成老妪,谁会记得她当年拈起一片花瓣的手势,一个伸手的瞬间,她就明了何为美丽、何为归宿。
那么,生生不息的传递中,旁人能不能听动她们微笑之后的浅语——“不要爱我的美丽,那样的爱太仓促。
爱我本身吧,长长久久。
”
李敖曾在媒体上戏谑:“你们那些所谓的现代女性没一个好下场的。
”耳尖的人或许会把他的这番言论影射为他对冤家前妻胡茵梦的恫吓,如不然至少也是他数十载阅尽春色之后的个人观感,言辞犀利却绝非是一句妄语。
小泉德宏的这部2010年的作品用更为温婉细腻的方式把李大师的挞伐之语重新诠释了一遍。
昭和初年,刚进入适婚年纪的阿凛(苍井优饰演)在父亲的安排下即将与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孩成婚。
阿凛自小颇读了些书,有自己的行事主见,她不愿意活得像母亲那样为夫是从,这桩婚事成了她苦闷不悦的愁事,甚而在出嫁那日险些逃婚。
观影者看到她的“遭遇”似乎也随着影片开头日本物哀的情绪,不由自主地都为这个背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枷锁的女孩感到惋惜。
然而,在1930年代的大背景下,日本社会还不能接受女人出外工作独立谋生,对阿凛这样的女孩来说,最好的前途莫过于找个好归宿。
至于,她个人身不由己的哀怨实则是整个时代的悲哀,作为她,并不能改变分毫。
在阿凛穿着新嫁娘的白衣和服往家外一路狂奔后,影片随即过渡到21世纪之初的当代。
阿凛的外孙女奏在东京追逐梦想多年,听闻外婆92岁高龄去世的消息之时,她的钢琴家的事业遭遇了被替代的厄运,情路也颇为坎坷,男友嫌她年老色衰而选择分手,奏此时已有身孕,带着这令人窒息的痛苦奏回到了故乡。
家中虽在办理着阿凛的丧事,但是气氛温暖,一家子表现得其乐融融,对于寿终正寝的阿凛的离去并未有过多的遗憾。
奏唯一的妹妹佳(广末凉子饰演)是个全职主妇,过着幸福的三口之家的甜蜜生活,在佳的身上充满了爱的气息。
因为自身对于是否要留下腹中胎儿正处在犹豫不决的状态,奏经不住关注起佳的孩子,与他的互动也令奏本人心存希冀。
她决定成为单亲妈妈,延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影片中还有几个生活在昭和中叶的关键人物,她们是阿凛的三个女儿。
大女儿熏(竹内结子饰演)与爱人经历了生离死别;二女儿翠是个出版业的女强人,一个大办公室里独独她一个女人,她一出现在镜头里便是一身利落的衣裤打扮,处处显示维护女权架势,大姐失去爱人后的幽闭孤独生活状态,也对她自身目前的单身生活有所触动;小女儿慧是个母爱无边的女人,她和爱人已经育有一女,生活过得十分幸福,而意外怀孕又令这个家庭次面临抉择,慧再次不顾生命的威胁坚持孕育新生命,希望未出世的孩子也能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影片中的那张纸鹤遗言),而他们的女儿即是奏和佳。
故事末尾,少女阿凛亲眼目睹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抱着怀中的幼儿和丈夫一起来到佛门祈福,这令她想起小时候父母也曾带着年幼的她来到此处祈福,幸福的家庭生活的美好愿景顿时点化了她,母亲江对言行木讷的丈夫的一番理解和爱意温存的表白更令阿凛感到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此时那些反传统色彩的挣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更别提,那位素未谋面的男孩在婚礼现场的亮相,“我会好好待你的。
”立马瓦解了那么多不安的心灵。
这部影片的故事跨越了70年之久,分别讲述了这个家族女性在适婚、育龄阶段的成长历程,虽属不同历史时代,但最终无不肯定了延续生命即是女性走向幸福那扇大门的金钥匙。
试问,还有纠结的必要吗?
内容划分为三个世代,描述女性面对婚姻(生儿育女)时的态度。
在不同时空下,我们看到属于那时期社会特有的氛围,或多或少也勾起人们的怀旧感!
本片虽由一线女星群担纲,但不表示风格就属纯商业娱乐导向。
内敛含蓄的描述手法,让人有了沈静心思细细品味的空间;但情绪其实已悄然酝酿,直至尾段渲染力度爆发十足!
本片仅就单一观点作描述,没有太多包袱与压力,就像樱花绽放,我们只要记住她的美丽就好!
想看《花》这部电影很久了,今天终于闲来无事便带着闲散的情绪去看,但是却不由得为之感动,就静静地看完了整部电影。
这是一部讲述不同时代祖孙三代女人各自不同人生经历的日本电影。
这情节和之前看过的《茉莉花》颇有些相似,同样是三代女人的命运纠葛,相比于《茉莉花》那种对残酷的现实与人生遗憾直接的展示,《花》这部电影给我的更多的是温暖与爱的感受。
日本电影总是有着温柔细腻的情感描摹,更多的情绪元素我们自由去感受的。
很多场景深深地打动我。
昭和初年,樱花盛开的季节,崇尚自由的少女凛静静地坐在木窗前,几片樱花的花瓣飘落在书桌上,书本上……而她的目光早已飘向远方。
她不想像母亲那样,永远生活在严厉的父亲的身后,她不想结婚,她急切地渴望自由,却又不知道什么才是幸福。
可当妈妈告诉她自己很幸福,因为有你们这三个孩子,有这个家就很幸福,她有了勇气,明白了平凡而又充满爱的生活就是幸福,这也就又有了接下来的故事,她生下三个女孩儿,薰、翠、慧。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个女孩儿长大成人,薰是一个温婉的女子,只是她很悲伤,因为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她一个去曾经蜜月旅行的地方寻找回忆。
影片总是以一种看似混乱而又富有层次的逻辑在娓娓道来,画面先是那记忆里两人快乐的时光,当暮色退去,她静静地看着海直到深夜,最后这样的镜头被重新播放才知道她只是一个人,只是在追忆。
那些缓慢的镜头拉长了记忆,你会觉得你走进了她的心。
影片的最后,她烫了头发,在街上吃着冰淇淋,我很开心,因为在她心中不再只是伤感,开始有爱的延续。
二女儿翠是个新女性,在她身上有着太多凛的影子,她不服输,作为编辑,坚信男女平等,女性要自强。
这是一时代的典型,讨厌婚姻,多少有些偏执。
然而,渐渐地懂得了女性要变得坚强,不只是外表更重要是内心,她开始穿裙子,开始恋爱结婚,其实不是不喜欢,只是不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三女儿慧是一个拥有幸福小家庭的小女人,有深爱的丈夫,乖巧的女儿奏,只是幸福终究还是太短,为了生下女儿佳,她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因为她觉得应该让这个孩子看到眼前美好的世界,面对死亡,在生下佳的那一刻,她的微笑是那么美,就像“佳”的寓意,美好。
生命总在延续,却也是一种轮回。
奏已经是一个中年的女子,她从小爱好钢琴,追求梦想的她只身在东京闯荡,现实是残酷的,她没有成为钢琴家却只是一个翻琴谱的助理,对于她的描述也运用了想象与现实的双重展示,那种落差感……站在人生的低谷,她变成了单身妈妈,她吸着烟望着远方,那神情很忧伤。
最终还是亲人的力量让她选择勇敢面对,当生命面临同样的危险,一封妈妈写给他们姐妹的信给了她勇气。
最后,在海边有一个穿着蓝色连衣裙带着草帽的女子,像蓝天一样清澈,她的目光温柔的望着远处玩耍的小女孩,生命真是个美好的东西,让你不惜一切也要将她延续。
活的最为简单快乐的要数佳了,她天真浪漫,与儿子启太玩耍时笑的像个孩子,姐姐说羡慕她无论做什么都那么快乐。
佳没有见过妈妈,只是看照片里那个漂亮的女子,但是她心存感恩,她要快乐的将妈妈与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我觉得那是一种含着泪的微笑,因为爱,她健康的成长并学会坚强。
画面里佳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在风中穿行,风掀起她清爽的短发,还喝着孩童般的笑声。
三代女人,六段故事,告诉我们家庭、孩子、理想对于女人的意义,影片的最后,展示了六个女人一生最为幸福的画面,看到了生命延续的美好,或许因为是日本电影,它的确将女性有关幸福的定义缩小了,家庭孩子变成了中心,或许这个时代很多人早已不在认同,但是仔细想来,幸福不正是这简单的生活吗。
我们可以拥有梦想,渴望成功,但是永远不要忘了爱与感恩,她让女性变得坚强,请带着爱与感恩上路,感受别样的人间温情。
读简介时, 我以为又是讲从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如何突破重重束缚获得自由的社会地位,但当我看完时明白, 这是一部讲家族纽带, 家庭成员关系, 感情和温情的电影. 然后, 电影本身制作非常精良, 时代感非常强, 演员,音乐到布景设置, 属于哪个时代, 就可以切实地将观众带入那个时代中去, 剧情流畅, 主体鲜明等废话就更不用说了.
小泉徳宏的《太阳之歌》就很喜欢。
这次他带领资生堂御用的一班顶级女优轮番上阵,制作了一部“东瀛主旋律”电影,琐事中显真情,平凡里寓伟大,演绎历代日本女性婉约、淡雅、坚韧等操守美德,像一道道“日料”般朴素、精致、用心、清香。
摄影和美术极为出色,营造出不同时代的诸多场景令人回味,苍井优黑白新娘妆尤为惊艳。
爱,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伤害过你的你伤害过的所有一切。
也许有点偏离电影的主题。
但在影片结尾的时候我脑海里的却是这样的想法。
有一个人我爱着,他却活在过去的伤害中。
为什么总是记住别人如何伤害你,不试着去感谢过去你爱过,拥有过。
都过去了,为什么不拥抱一下明天呢?
有同事与婆婆生气,说起照顾宝宝的问题上,随着交谈深入,她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也许是老人家不明白现在上班族的工作压力之大还要照顾病中的孩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但也许同事也可以站在婆婆的角度,那么至少不会那么生气,生气说到底都是自己最难过,别人且不知。
所以在婆婆发飙时,尝试着微笑面对,那么结果也没那么坏。
还是说回我自己,目前我最盼望的是可以牵手一段善缘,结婚生子,好好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
听得多了,明白爱情不是那么单纯的事情,结婚更是。
那么微笑去面对吧,试过才知道啊。
花较绿叶也许有点脆弱,但却美丽也可以很坚强。
关于女人对爱 婚姻 家庭的挣扎 烦恼 纠结 然后是豁然开朗 人生的美丽之处就在于此喜欢爸爸跟女儿的那段对话“或许这些都是注定的吧人与人之间”还有爸爸喊万岁喜歡作家說的“有时 矛盾一点也没关系吧就是在那些个矛盾中 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吧”好多细节镜头 画面没有故意的烘托却让我很感动黑白片的部分 处理的很美優酱一如既往的让人赏心悦目❤
一直都很好。纵然真的只是“宣传日本女性传统美德的片子”。
就镜头好看⋯⋯最近这样片子好多啊;资生堂CM超长篇
资生堂一个面向女性顾客的资方赞助的电影,也难怪拍得这么缝合。打拳么假模假式打两下,旋即又暴露催生催产回归家庭那一套。纠集了六个一线女演员来拍这片,本来按这片本身的成色是毫无必要,但资方使得一切成为可能。
从昭和11年到平成21年,三代女人花开花落的故事。若是你闻过了花香浓,别问我花儿是为谁红。不评价隔壁民族的价值观,人家作为资生堂广告无疑是成功的。古典清新,每一帧都像明信片,剧情就成浮云了。PS 喜欢HK译名恋恋·凡花,以及永远短发永远20岁的广末凉子。
日本近代风光片,没啥剧情。
颇具时代感的资生堂广告片,各位美女姐姐的妆容真精致
女人们和画面好看就够了,就当是看了个加长版的CM吧。只是觉得实在不该把优那部分拍成黑白,在漫天飞舞的樱花里奔跑的新娘,这样的画面没了颜色着实可惜。
苍井优演技真好
广告片-----制作精美 手法和细节颇多趣味 但是难掩内容的俗气平庸
独立。恋爱。结婚。生子。女性与家庭的不变话题。日影一贯的细腻唯美。几个女优的表演可圈可点,尤其竹内结子的戏,相当赞。竹内结子不愧是实力派女优。尾声的那段女儿出嫁,一晃神看到小津的影子了。没办法,这种时代感浓的片子,至今为止抵抗无能。
蒼井優竹内結子広末涼子田中麗奈仲間由紀恵鈴木京香
典型的意识决定形态……
充满日本特色的美好女性,恬静,整洁,优雅。不得不说这几位都很出色。女人无论最终选择如何生活,都不要轻易放弃并被其他因素干扰,勇敢坚定得选择自己的路哦~~~
乱糟糟
竹内结子的笑实在太治愈了!最近泪点好低哦……
フラワーズ女人花。6大女優傾情合演三代人。都不錯各有各的美。蒼井優很閨範淑女。廣末涼子很青春洋溢。蠻喜歡田中麗奈的新時代獨立女性。100min電影居然是資生堂的廣告。暈。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中国电影《茉莉花》,同样是三代女人的传奇,只是变化了国度和文化,而要表达的永远都是女性对家庭的付出,对自我、对爱情的追求。(来自2022,以现在我的视角看,其实拍的更好一点的)
要睡着了
节奏很慢很慢很慢,看的很压抑,其实并没有看懂影片的深层含义。
日影似乎很喜歡德彪西呢!第一次聽到德彪西是在《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後來陸續地在很多電影裏穿插,《花》也不例外啊。PS:看的途中不斷想起宮崎大師的《側耳傾聽》,都是這種暖暖的充滿生活氣息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