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光

Weekend,周末,爱在周末邂逅时(台),周末靡情,周末,你属于我

主演:汤姆·库伦,克里斯·钮,乔纳森·雷斯,劳拉·弗里曼,洛蕾托·默瑞,乔纳森·赖特,莎拉·彻姆,沃克斯豪尔·杰梅因,乔·多尔蒂,基兰·哈德卡斯托,朱利叶斯·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周末时光》剧照

周末时光 剧照 NO.1周末时光 剧照 NO.2周末时光 剧照 NO.3周末时光 剧照 NO.4周末时光 剧照 NO.5周末时光 剧照 NO.6周末时光 剧照 NO.13周末时光 剧照 NO.14周末时光 剧照 NO.15周末时光 剧照 NO.16周末时光 剧照 NO.17周末时光 剧照 NO.18周末时光 剧照 NO.19周末时光 剧照 NO.20

《周末时光》剧情介绍

周末时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Russel(汤姆·库伦 Tom Cullen 饰)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在人群中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生怕被别人发现他是同性恋。一个周末晚上,参加完朋友聚会的他来到一家Gay Bar寻找一夜情。他遇见了Glen(克里斯·钮 Chris New 饰)。一夜之后,Glen让Russel录下了一段他对性的看法。Glen是个在美术馆工作的艺术家。之后他们又见了几次面,在一起讨论他们的过去,他们的人生,他们对同性恋的看法,Russel也了解到Glen关于同性恋的激进观点。Glen要去美国读书,在告别派对上,他们两人偷偷溜了出来,享受了最后只属于他们两人的时光。第二天,Glen即将离开,Russel得去参加朋友女儿的生日聚会。但在聚会上,Russel又无法停止对Glen的思念,他最终还是决定去找Glen...... 这部英国电影在2011年3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意外制造公司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便士银行天敌蜡笔小新黑岩射手零之使魔FINAL冽之花弗兰克和洛拉国社无双芝加哥法则恐惧回返命运航班第三季MAMAMOO:世界巡回全纪录我的青春路过你的锦年当家大掌柜金装律师第四季恐惧爱,没有明天大开杀戒Office有鬼赏金猎人尝试第二季追光少女村长打工阿加莎与X之死略解风情狼犬丹尼危险的二人-K2-池袋署刑事课神崎黑木冬天没有童话

《周末时光》长篇影评

 1 ) 我想去火星

苦的甜的草莓,棉花软糖,黄油硬糖北极熊 腰果 爵士乐 磷脂酸 巧克力 我的果冻 特别覆盆子 请务必留给我 三杯淡威士忌 嫩樱桃汁 冻柠檬派 我想去火星那里有绿色的河流你香甜的十六岁 在演出后等你我都不记得16岁我是否香甜了,电影里有段词我很有感触,他说我们开始时都是纯白色画布,然后我们用颜料在画布上构图,但是在这之间有个间隔,关于现在的你和你想成为的你,关于这个间隙。

我没看到,至少在我身上我没看到。

其实此类题材电影大概讲的都差不多,但真的从GAY 的角度和直人的角度可能会有差异。

到底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去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种人。

社会吗,道德吗,信仰吗,还是全世界吗。

中国的同性恋其实也没有到夹缝求生存的地步,但我们往往能看到好几个种类,这里的种类只描述承认自己是gay的人群。

其一,藏在直人群中,好朋友知道自己的性向,在Grindr或者Jackd上默默炮之。

他们往往不会和朋友讨论自己的性爱,不会介绍自己的伴侣给他们认识,仿佛想抹去这部分不被接受的行为,只把自己“正常”的一面展现给好友圈。

其二,只要你是人,你就得知道我的性取向,他们直白表露自己的性向,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手段就是Be gay be glamours,他们无所谓旁人接受不接受,只顾自己做自己。

热爱分享性经历,嘴上随时都挂着别人的大屌。

总的来说,都一样,都想要和那个他散个小步,看个小电影,骑个小车,一起在沙发上小小得争论一下,吃个小饭,打个小炮。

有些人麻木了,有些人还不敢涉足。

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同性恋和异性恋的不对等现象,说白了,就是异性恋。

事实上这也没法对等,但我们希冀的,愿望的,和奋斗的也就是这种差异化能尽可能缩小。

人这种奇特的物种最难驾驭,也最容易驾驭。

多想去火星啊,那里有绿的河流,有我爱的人,能在那里和爱的人牵着手走在街上,在餐厅里,在走廊里,在车站上接吻。

做那些想做的,异性恋都做的,而同性恋没法做的事。

 2 ) 好故事好音乐~

片尾插曲不错哦I Wanna Go To Marzhttp://youaintnopicasso.com/mp3/John%20Grant%20-%20I%20Wanna%20Go%20to%20Marz.mp3

 3 ) 如何定义自己?

好吧,我是在看了好几个gay friendly年度电影榜单后才选择去看这部电影的。

但它绝对不应该只有这么狭窄的受众面。

正如导演在采访中谈到,电影关注的,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如何发掘自己的特质,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义。

两个人因为共同的行进方向而走到了一起、相爱。

不过碰巧他们是同志而已。

这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

只是身为同志,所谓的社会与个人的分歧、个人自我统一性的调和,天然地比一般人要更激烈和艰巨。

我想说,这也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探索的问题。

从模模糊糊地察觉到清楚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而置之不理;然后是经过一段在接受与否定之间的两难最终选择拥抱自己;然后是尝试如何把自己这一私密而迥然的不同恰当地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尝试如何做到忠实于内心又不至在被社会群体生活所被边缘化;其中还包括坚守着一系列自己给自己建立起来的原则大纲,诸如绝不主动撒谎做伪直男,绝不诋毁自己的群体,绝不为了隐藏自己而去伤害到别人,由点到面逐步出柜,对未来定下的不可妥协的一些条款,blah blah blah.老实说,这么一路走来是很累。

我不得不时刻注意保护自己(非暴力的),谨慎观察周围的环境,认真揣摩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想,我性格的塑造和自己走过的这个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思想上对于自我的捍卫非常坚定,但生活中和他人打交道表现出来的我,作风还是相当温和的,几乎没有人认出过我是gay。

时常在提醒自己,其实可以更激进一点。

其实我相当佩服那些很0,表现得很明显的同志。

他们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做出了自己想要的选择,并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随着而来挫折,坚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们比有些看着很man的人要更像男人(当然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对此不评价)。

回到电影。

Russell作为一个生活在直人环境中的安静同志,部分内心的情绪无法得到释放,虽然出柜,他仍然小心翼翼地在 gay & str8 的两个环境中游离,努力地珍惜生活中的宁静和谐,生怕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将其打破。

他是孤儿,成长过程中缺乏关怀,对于这种全依靠自己而经营起来的社会关系更为珍视,也特别在乎这种平常人的幸福。

父母的缺位使得他的出柜可有可无地渺小,就像纸上谈兵一样,没有承受来自社会关系的压力让他的自我认同并不特别清晰,甚至还带有一丝困惑和忌讳,所以才会挂着一脸憔悴的微笑去参加教女的生日派对,落寞和痛苦只留给自己,空虚之时借口去gay bar搭讪,最初和glen亲热时拒绝表现得太gay。

而Glen刚刚相反,他十分张扬于自己的性取向,强调对于自我感受的绝对中心,从不掩饰对于主流社会和同志群体的批判,甚至在酒吧拉着直人挑刺似的宣扬自己的价值观,认为同志的一切主流化的行为都是对于自身的背叛。

他年幼时向父母出柜,但因此而失去了亲情;藏起创伤,社会给他的歧视只是让他更为骄傲地对社会竖起了中指。

但两人核心中的共同在于,他们都在不断尝试着探寻自己生活的意义,如何定义自己,在于社会互动的经验中总结出把自己的性向处于个人特质中的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在互补的借鉴中,他们有了更清晰的定义。

快到末尾了有一段,两人在床上,Russell说自己从来没有父母可以出柜,于是Glen假扮Russell的父亲让Russell向他出柜。

很温情的一个段落,Russell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来自于亲情的认可;Glen曾经没有得到认同而埋下的遗憾,现在也终于得到了释放。

彼此把这种情感投射到对方,终于得以升华为爱情。

电影中有些片段,让人看得心猿意马,脸红不安。

这是一招险棋,所幸的是,整个电影中超赞的摄影、充沛的情感、真实可信的表演、可挖掘的深意,没有让这一切喧宾夺主。

这段时间做了很多反思,有一天还专门在纸上写下“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几个大字,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最后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时间仿佛镜头收缩对焦,原来看着模糊迷茫的世界开始逐渐变得清晰,少了许多迷失和盲从,多了一份自信,我更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需要舍弃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非常绝望地想要找到一个伴侣,好像我的人生历程卡在这个点上,没有这个人,我就无法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于是,心态变得非常浮躁,有时不能静下心来做任何事,用很功利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人际关系,随时随地的自怨自艾……2012快要到来之前,终于开始从这个自我迷失的梦里醒来。

到现在,已经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也能沉住气去做了。

突然觉得有了太多需要去采取的行动,哪里还有那么多时间来编织情绪套住自己?

是啊,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对此我只能等待机遇把握机遇。

而自己掌握了主动权的,是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年轻,没有太多阅历但胜在无限可能的未来,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年轻?

电影最后,Russell在好友的帮助下来到车站送别Glen,Glen收起了过分时如孩子气一般的刻薄,变得柔情无限;Russell有了足够的勇气来表达public affection, 对旁人轻佻的口哨回以凌厉的目光。

这两天的特殊际遇,让那盘录音得到了特殊的处理。

Russell一个人站在公寓的窗边,拿着录音,静静地望着天空。

引用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愁云远在天边,Russell孤独而安好”。

离别是一个感伤的结局,也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谁以为这又是一个happily ever after的soul mate童话?

放在这里实在太务俗了。

重要的是,他们都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更重要的是,我看这部电影,居然没有再陶醉在“啊,我什么时候也能有这么一段故事”的苦情中,而是在思考成长和人生定义的主题。

欣慰地看到自己又起飞了。

故有此一记。

 4 ) 把爱情做成盆景

看到有评价说“周末时光”是“断背山后最感人的同志电影”,我总感到不适。

不是因为这两部电影不好,而是它们完全趋反的风格手法,就像磁石的南北两极,缺少可以将它们并放在一起、做出比较的环境。

断背山是将时间线拉长,Jack和Ennis之间备受阻隔的爱以二十年为维度,从而被赋予了生死契阔、荡气回肠的重量;周末时光却正好相反,将情感波澜完全收窄,压缩到一个微不足道的周末,然后再放大其间的每一次交谈,每一次争斗,每一次上床。

如果说断背山是一株参天乔木,周末时光就像精心剪裁的盆景。

它的枝叶不繁茂,根茎不深广,在一个有限的天地里纵横腾挪,却意外营造出了心动神驰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看,导演Andrew Haigh可以说给同志电影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即:不需要贩卖男色、也不需要大投资、纯靠剧本和对白也能出彩。

对白,是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考虑到全片基本以两人对话撑起,我觉得完全可以直接搬到百老汇成为一部话剧(当然可能要和谐部分XXOO)。

电影的台词如行云流水,却又充满出人意料的新奇——比如Glen说换个环境是想“重画自己”,而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藏起他的铅笔;又比如Russ只准Glen看不准摸自己的腋窝,Glen调侃说你当那儿是博物馆啊;而定格“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来打飞机的段落更堪称神来之笔...电影情节没有什么大起大伏,有点像“爱在黎明破晓前”。

两个主角性格迥异,一个注定高飞自由,一个惯性安静停留,却在48小时里由性到爱的谱写出一曲恋歌。

电影最后在送别的站台,两人情难自已的拥抱接吻惹来旁人的嘘声和口哨。

自始至终一直温柔的Russ突然凶狠的抬起头,眼光就像有鹰隼掠过——让人想起1996年同样英国制造、被评为90年代十大同志电影之首的“美好事物”:当两个小男孩拥抱跳舞,围观的人们同样不友好;而加入跳舞阵容的妈妈,眼神也带着同样的锋芒和锐利。

十五年一轮回,腐国终于又出了一部好同影。

情节:★★★对白:★★★★★导演:★★★★演员:★★★★画面:★★★★综评:★★★★☆——————————————————————————————要保证所有对白都不落窠臼是不可能的,但周末时光完全做到了流畅自然。

对比今天华语电影,99%的对白都是:前言不搭后语、废话连篇、自说自话、无病呻吟...

 5 ) 我想你要走了

可能未来,也有这么一次相遇,我们借彼此的体味,喘息着耳根,舔着颈侧,混合着未知和惊喜,缠绵如唾液,咬着舌尖,碰着肌肤,享受肉饼干和黑森林,果汁和奶油。

天亮的无言当作昨夜的暗影,就像床单上的咖啡渍,录音机里的卡带,或者你留在我冰箱门上玩笑。

我看着你,又不敢直视你,所以老是低着头,像个做了错事的小孩子。

你自豪又自然,有漂亮的鼻梁,直直的看着我,我仿佛自艾自怜。

几个小时前梦幻般的欢愉,被我收藏于此,这里,亦满足于此,因为这些方格,色调和气味,使我安全;你好似斗士,像窗外阳光的金色,而我只是身体下方的蓝色。

你记录我的声音,以及承载的本质,那么不同吗?

喜欢你,可我说不出口。

你的名字和身体,我会记住它们,像墙上的这些照片,哪怕再也不见。

你走后,我只有望向窗外,看你慢慢回头的痕迹,看那远处青山和烟云。

然后,你消失在这一切的虚构中,没有后来的等我等你,亦没有后来的理解和痛苦。

日子还是得继续,你不过是日日夜夜中偶尔的兴奋,你存在我的厨房里,我们亲昵不吻却缠绵的徘徊;你存在这慵懒的沙发上,我们抚摸彼此又望而却步的嬉闹;你也存在这个房间任何角落,每一次吻你都希望就这样和你死去该多好的自我肯定。

所以,我靠在你身边,紧紧抱着你;所以,你哭了,因为我想你要走了,我爱你,只是我们从来都没说。

 6 ) 寂寞又温情的小清新

时断时续,在周六的午夜看完这部节奏缓慢毫无爆点的电影,实在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我喜欢这种慵懒安静的感觉,让我想起了春风沉醉的夜晚,还有before sunrise,只是这部片没有前者那么苦涩,也没有后者那么甜美。

我觉得它的味道刚刚好,就像是片中这一对早晨必喝的咖啡一样,有苦有甜,关键是,用剧中glen的话来说,很香。

很久没看过这种淡淡的电影了,每个表情,每句话,都是那么的真实,两个各有心事,但都渴望爱的年轻人让我好感动,我喜欢木讷r,一脸大叔相,内心却是个单纯的小正太。

而外向不羁的g,其实内心一样渴望安定的感觉。

欧美的片子总让我觉得外国更开放自由同时也容易迷失,看了weekend才意识到,原来外国的同志们也可以这样平淡认真的生活、谈恋爱,原来同志的感情也可以这么含蓄和真挚。

很开心看了这部片子,它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

 7 ) 水泥花朵

如何让人物一直在说话,而观众看着不腰疼?

这是每一个作者不可避免遇到的难题;尤其是那些不适合通过动作表现冲突的故事里,如何能既避免陈词滥调,又要避免故事人物过于模式化地“特立独行”起来,更是艰难。

早些时候的《日出之前》可谓把对话演绎地精彩至极,而这部新鲜出品的《周末时光》,更是将人物语言与背景、形式、动作,巧妙融合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孤独症背景Russell是一个孤儿,他从小辗转寄宿,长大后成了一个救生员,还是好朋友女儿的教父;Glen16岁出柜,上高中时被室友发现他对着男影星打飞机,然后全校都知道了。

这样的背景设计,被导演好好地保存着。

他们还有发生许多故事,他们都有很多曾经。

但是没有人拿出来彰显说,“See?

这就是我的伤疤!

我的创伤,我的Trauma!

”作者做得好的地方,在于他的拿捏妥当与自信。

一个过往的事件,对人物的塑造和理解很有裨益,却不能滥用、不能过分渲染其“意义”,概念化的表达只会造成干瘪而做作的感觉。

相反,一个揶揄的反讽,可能就可以结构沉重,而还原真实。

譬如在公园那场夜景中,Glen是多么自然地从电影谈到了当年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然后是对那个旧时录像机的回忆,再到他被室友抓住的这个包袱的抖出。

这个事件并不是特别重要,对人物的性格却带有点亮的作用。

而它在故事中的位置,是如此不费力气、自然天成。

又例如,Glen的前男友John背叛他的事实,作者先是通过Glen好友之口,说过Russell听;后又通过Glen阅读Russell的博客,亲口直叙自己前男友John,与眼前这个约会,曾经的性事。

这一刻,一个惊喜爆破了,却并非让人觉得俗套,一切被掩盖地恰到好处,又以最轻巧的方式残忍剥离,爆发出的张力已经让人忘记了这是否是蓄谋为之。

以此,故事语言保持了某一种带有背景意义的“符号”作用,同时行云流水地展开了有营养、张弛有力的戏剧冲突。

二、磁带与博客想象一下,如果两位主演没日没夜坐在一桌两端讲话,纵使言语在有趣,是不是也会产生听者的疲劳?

而如果说话人,一会是人,一会是物,一会说过去,一会说将来,是不是就有意思得多呢?于是,聪明的导演,将话语主角嫁接给了那个黑色的录音机和Russell的博客。

黑色的录音机记录的是Glen的众多炮友对于性的期待,关于“你是谁”和“你想成为什么人”这两者之间的空白——即通过性可以看到的空白。

这个录音机更是Glen的态度宣言:他要求摆脱一成不变如“水泥”的生活,他要过一种艺术的人生,他要求绝对的真实和完全的自我,他需要走向未来,走向“想成为”的那个人。

黑色的录音机不仅仅是Glen特殊性的一个标记,也是他和Russell的爱情见证:Glen不与人分享Russell的录音,可以见得他的私心;最后赠予Russell录音机,是对这一段往事的永远缅怀。

而Russell的博客,讲述的是他的曾经。

Russell谈论的多是一夜炮友,有些有男朋友,有的已经结婚。

Russell问得最多的是“出柜”与否的问题。

这是Russell的个人情感现实——遇不到合适的那个人,也是作为同志、甚至作为人类的情感现实——人们通过Grindr寻找激情、却没人坦诚地面对现实处境、有勇气、有信心去追求自己最真实的自我。

Russell的叙述简洁、带有还原“细节“的真实质感——譬如戒指象征的婚姻问题、Paul Smith须后水暗示的背叛。

这些朴素的文字,通过博客的叙述途径,让整个宏厚的个人情感价值,不用辞藻、不动声色地再现出来。

三、逗留,还是离开?

48小时之内,发生了什么?

是一种惺惺相惜的珍重,还是一种朦胧美好的憧憬?

对于Glen来说,表面上看,他外向、冲动、勇敢,但是他的心却隐藏在深处;而Russell表面上内向、安静、被动,却把心迹都写在了脸上。

第一个早晨,Russell端过去咖啡,也许只是为了挽留这短暂温馨;而第二个早晨,Glen端过去咖啡,却是爱慕交织、依依不舍的复杂情感体现。

Russell三次看着Glen从楼下走开。

第一次,Glen和邻居吵嚷着,Russell内心是愉悦而期待的;而第二次,在Glen告诉了Russell他将要离开之后,Russell看到地是一个永远离开的Glen,此时,离别的伤感基调已经奠定;直到第三次,Glen走了。

Russell看到的是同一个背景,但是却挽留不了他的离开。

这些送别,比任何语言的表现来得更直观、更有力。

正如最后在火车站两个人一开始沉默、Glen走后的伦敦城下,孤独的收音机回放着第一条Glen的声音、旷达的夜幕下,Russell寂寞的背影独自面对缄默。

此时,语言虽已经被动作取代,却显示出其更独特的存在——作为叙述语言在其他场景中的表达意义于此时的完全退场,对比出一种夜深人静、曲终人散的疏离感。

那如雾般美好恬淡的时光,是温暖、而刻骨铭心的。

我们眼看着Glen和Russell相继离开视线,空城中再无人追问此事的惆怅感受缓缓升起。

是的,我们不可以逃离的,是周末过后,周一来临时的怅然若失啊。

 8 ) To be or not to be--浅谈Weekend中的政治性内核

《Weekend》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同性电影之一了。

这里的“同性电影”是指以表现同性情感、探讨同性话题为全篇主要内容的电影,不包括那些更泛泛的仅包含同性角色、情节的电影。

这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作品。

教科书的意义在于,温故而知新,常顾而常新。

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也仅仅觉得影片清新脱俗,并说不出哪里“脱俗”,后来每看一遍理解便加深一层,直至这次我觉得自己是真的“懂了”。

决定性的新体悟源于前不久的一次“争吵”:初中时便赴新加坡读书,如今在LSE读政治学的女性朋友回国参加P大的夏令营,由于她之前在坡上高中要读四年,申请季又拖了一年,我们俩虽同岁,我已经要入大四,她却刚刚结束大一。

坡上四年+伦敦一年政治系的熏陶已经将我的这位攻气十足的小姐姐塑造成了半个左派斗士,饭桌上谈及女权,我来不及张嘴,她已经用连珠炮的辩论式发言告诉我:你懂什么女权,你知道sex/gender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吗?!

要不是有旁人在,我差点没忍住大声告诉她自己的小秘密,用这个讽刺性的事实把她的雄辩噎回去,话到嘴边自己却又哑然失笑:咱们又不是打辩论来了,吃饭吃饭,煲仔饭要凉了。

我总是觉得自己骨子里其实是个蛮左的人,但生活在一个政治语境早已被完全消解的环境里,并没有什么自我检验的机会,不曾想突然撞上一个对“国情”完全不在意的角色,用她咄咄逼人的“左”,胁迫着我简直对自己“不够左”要产生羞耻了。

这一次赤裸裸的政治观点冲突的经历,让我昨天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突然明白了自己之前一直懵懂的东西。

同性话题,从骨子里就注定是政治性的,关于同性话题的讨论,就是自我政治价值观与社会政治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剥离了政治性的讨论,同性的故事就变成了粉色的泡泡和梦幻的糖水,不过是大家闲极无聊时发明的又一个自我消遣。

即使是近来大家普遍认为最为“去同性化”的佳作《Call me by your name》,其本质也是关于两个男人(男孩)关于人生最核心的价值立场的挣扎,何况Oliver本来就是个哲学学者,remember?

《Weekend》的剧本无疑是巧妙的,结尾的一场离别我觉得可能会是影史上最重要的离别之一;两位主角的表现也异常出色;但在艺术之外,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内核,在于其深邃的“同性政治观”的讨论。

与其说Russel和Glen是两个性格迥异、爱情观迥异的男子,不如说他们是两个政治立场相左的同志:Russel认为俩个男人在大街上手牵手宣告对对方的爱,已经是一种激进的宣言,同志婚姻更是一种莫大的进步;Glen却鄙夷着英国同志群体的妥协,拒绝迎合主流社会的婚姻制度,甚至,当一再背叛他的前男友John在公园被恐同者暴打的时候,他并不感到愤怒,而是恨John的懦弱;Russel在同志酒吧里不合群地独舞,更不愿在其他场合与Glen有过分亲密的举动;Glen在一家普通的酒吧里大声质疑一位中年男人对于同志的歧视和偏见,最后却发现对方的男朋友就站在身后。

政治立场的分别,带来的是两个人关于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的不同选择:Russel做着泳游馆救生员的闲职,日复一日沉默地看着水池中的人影来来去去,深夜在家小心翼翼不敢惊扰了邻居,即使与最亲密的朋友们在一起时也常常有所保留;Glen一心要跑到美国这片“同志先锋圣地”,追求他的现代艺术和更加激进的政治表达,要构建独属于同志的满是精灵和鲜花的“后花园”。

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两个人的身体和情感都越来越近,但内心中那个模糊的远方却注定渐行渐远,远远近近,近近远远,最终在离别的火车站画上了终章。

导演没有那么狠心,将两人完全摆在政治天平的两端,留下一个反转的细节对照,耐人寻味:开头初见时Glen怒骂Russel公寓窗外的挑衅者,Russel慌忙制止,担心恐同者朝他的公寓扔砖头;结尾的火车站二人吻别,一旁的小流氓吹起挑衅的口哨,却是Russel怒目相视,Glen反倒是说了一句“Just ignore them”。

两天一夜的共处,两人的政治价值观竟也淡淡地互相浸染了。

To be or not to be——这句话在同志的世界里代表了另一种意味的拷问。

世上的大多数平凡人其实都可以在价值的选择面前浑浑噩噩、蒙混过关,没什么要紧,没什么大不了。

可是没有几个同志可以选择这种中庸和含混。

左边或右边,这岸或那岸,后退或前进,沉默或呐喊,人类社会似乎只给这个群体留下了两个选项,中间地带被缩减成了一根细细的线,跨过半步,就没有回头的机会。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道原本只是关于“我爱谁”的选择题,往往被扩展到了同志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性政治观竟仿佛成了他们唯一的政治观,拿起,便再也放不下。

那天与半左派斗士的饭桌上,我欲言又止的原因其实是,我不愿轻易把自己划分到左岸或右岸,然后与对岸的她遥遥相望,中间隔着一道再也缝不上的河。

当然,《Weekend》拍摄于2011年,时过境迁,近两年彩虹旗的胜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相信在一个更具弹性的社会和文明里,那道细细的线会越来越宽,可以容纳各个岸边的所有人,在一样的白色阳光下,不必区分赤橙黄绿蓝紫。

 9 ) 一部爱情

 《周末时光》打动了我,不仅仅是因为结尾的缺憾让人无法释怀。

相遇相知,同骑一辆无法载人的自行车,亲昵地抚摸下巴上的胡须,将一件本该悲伤的事变得欢乐,无意识地真情流露,注定的别离,与回忆。

一段感情中最美好的时刻,见证这些本身就已是弥足珍贵。

 Russell温和、善良,Glen激进、自我;Russell总是迁就别人,容易满足,Glen习惯自我保护,不愿妥协;Russell说他喜欢呆在家里,Glen说他周围的人总爱“藏他的铅笔”;Russell害怕让他想要隐藏自己的外面的世界,Glen想要跳出现有的生活圈子重新开始。

他们性格迥异,对生活持有完全不同的态度,不是一路人,但确是不意外地彼此吸引。

 虽然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I love you”,但别离时分,Glen没有料到的无法抑制的眼泪,Russell之前一直躲躲闪闪如今终于敢于给予的吻,不是比千百年来一直被人说说说说烂了说到最后连说的人自己都迷惑自己是出于真情还是假意说出的那句“我爱你”要真太多太多了吗?

  这份爱,也许驱散了他们骨子里的孤独感,也许使他们孤独更甚,但又有谁能拒绝这生命的恩赐?

  "You know what,son?It doesn't matter to me.I love you just the same.And guess what?I couldn't be more proud of you than if you were the first man on the moon." 我会感激生命,让我听到了这些,无论是谁,说给谁听。

 10 ) 与爱相伴的是自我成长

本帖主要是记录电影的一些细节。

1、 三次洗澡Russell第一次洗澡是在一开始去好友家之前,第二次洗澡是去参加Glen的聚会,第三次洗澡是在Glen离开家后准备去好友家。

结合主角的情感轨迹,对比这三个镜头,会发现,第一次洗澡时拍摄到了生殖器,为主角离开好友家后去夜店埋下了伏笔。

去好友家前,第一次洗澡第二次洗澡是特写镜头,洗澡过程也比第一次更细致,突出主角喜欢上了Glen这一内心变化,因此要更仔细地清洗自己的身体,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参加Glen聚会前,第二次洗澡第三次洗澡的机位和第二次一模一样,但镜头不再运动。

没有拍摄到生殖器,代表此时主角对Glen的情感已经脱离了性的意味;特写面部表情的变化,更体现了主角在送别Glen后的不舍、怅然若失。

Glen离开后,第三次洗澡2、 三次离开Glen第一次离开时,Russell在楼上目送他,但没有看太久,Glen也始终没有回头。

第一次离开,Glen没有回头

Russell也很快离开窗前第二次Russell目送的时间更长了,然后Glen也回头了,但没有停下脚步,这体现了两人的关系升温。

第二次离开,Russell等到Glen回头,Glen脚步未曾停下第三次Glen走着走着停下了,驻足回望,不舍之意满满,但这次Russell没有出现在窗前,因为他知道这次多半是永别,不忍心。

第三次离开,Glen驻足回望,Russell不在窗前3、 三次性爱Russell和Glen的三次性爱,第一次完全留白,第二次稍微拍摄了开头就跳到结束,第三次才相对完整。

这同样是两人关系进展的体现。

第三次性爱4、 三段日记Glen看了Russell的三段日记。

第一次遇到的是一个出柜后不被父母理解的人,第二次遇到了已婚深柜,第三次则是一个已经有男朋友的人在外乱性。

这也正是少数群体的三种困境,不被爱、不敢爱、不会爱。

电影很巧妙地以Russell和Glen的自我成长来照应了这三点。

受现实压迫的同性群体Glen在床上扮演孤儿Russell的父亲,让Russell真正意义地出柜了,也表达了Glen内心对爱的渴望。

Russell向Glen出柜Russell开始和好友Jamie讨论自己的情感问题,开始敢于在公众场合 (车站) 表达自己的爱意。

原本温和、唯唯诺诺的他在听到旁人的骂声后,立刻扬起了头,露出了一丝凶狠的神情。

听到骂声后扬起头的Russell好强又散漫、声称不找男朋友只约炮的Glen,用几乎极端的方式对抗着生活中的不公。

但在最后的车站前,他在Russell的怀中啜泣,对愤怒的Russell说”ignore them”,并将录音赠予了他。

Glen在Russell的怀中啜泣5、 三次回忆Glen用录音记录自己的每一次性爱,宣称是为了艺术。

Russell则是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私人情感。

最后Glen将录音交付给了Russell,Russell在窗前打开录音,”just start from the beginning when you first saw me”。

录音也好,日记也好,都承载着回忆。

有了回忆后,the weekend may never end。

我会一直记得你。

"Just start from the beginning when you first saw me"

WEEKEND

《周末时光》短评

大段的两人对白构成的视频。靠翻译很难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只能爱莫能助了。

6分钟前
  • wzdsszm
  • 很差

11分钟前
  • 苏有朋老婆
  • 较差

glen话痨导师😂正视what you are 坚持what i am 其实我啥也没听进去😂Russel眼睫毛漂亮到影响我观影了 Jamie出来之后 就把男主忘了

13分钟前
  • 较差

男同性恋

14分钟前
  • 马儿
  • 很差

垃圾 不就约个炮这也能拍成电影?

19分钟前
  • 下雨天
  • 较差

Gay这个词其实有Happy的意思,感觉他们是很High的!

20分钟前
  • 春天里,晒太阳
  • 还行

从14楼的阳台上望着你远去的背景,从站台上送你离开,其实我不想你走。尽管我不会从口中说出要你留下来的话,尽管我们观念差这么多,尽管我们只认识了两天,我送你离去,但其实我不想你走。但其实我更害怕的是你不走我们连这两天也会抹杀掉

25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高楼望去,离开的背影,回头的留恋,细细时光,靡靡之音。

27分钟前
  • 多田
  • 推荐

巨蟹真心出gay多,火花什么的就是爱情的魅力也是悲剧的开始,所谓一眼千年,千年一瞬不过就是这样吧,BTW,文艺片和剧情片还是没得比的~~

31分钟前
  • 瞳°不乖
  • 推荐

对我来说太平淡了,也许生活本就是这般平淡

33分钟前
  • JK
  • 还行

还算不错的一部同志片。虽然剧情发展平淡,时间跨度也只有一个周末而已,但是当吃多了甜品和油腻食品后,来上一杯白开水是再好不过了的。《周末时光》就是这样的一杯白开水。故事简单,重点全放在台词上。大量的使用空镜头给影片盖上了一层淡淡的宁静,手持前后景拍摄加深了临场感。泡上茶静静地看片吧

37分钟前
  • august
  • 还行

我直,这种gay片实在不合我的胃口

41分钟前
  • セツヤ
  • 较差

碎碎念的同志片。

43分钟前
  • 沉默的导航
  • 较差

在感情处理上其实与《爱在黎明破晓前》类似,都是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将感情燃到最高,在双方还没来得及发现彼此的缺点的时候,一切已经戛然而止。而且同样聊了很多,不过更多局限于对感情、同志等看法上。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话痨风可是话题比较单一处理没有想象那么出色。片尾曲好听。

47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为什么一到同志片友邻和豆瓣整体评分就高到不可思议...totally boring的话痨片居然有这么多评论认为可以比肩爱在系列...导演拍Lean On Pete真是拍对了因为他自己写的对话实在太差劲了

48分钟前
  • 周腾他妈
  • 很差

好淡。

53分钟前
  • L I M O
  • 还行

导演拍同性恋电影为何台词里面要搞那么多诸如舔肛门、精液味儿之类的暴露词语?俩同性恋还很享受地吸毒就像吃巧克力一般随意,这是在宣传毒品吗?还是在把同性恋烙上海洛因的标签?

55分钟前
  • 梦游者
  • 较差

and your sweet 16 is waiting for you after the show.

56分钟前
  • 元気一杯咪噶酱
  • 还行

不喜欢钙片

1小时前
  • 豆友67162659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