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轻,我们强大
Wir sind jung. Wir sind stark.,骚动年代(台),We Are Young. We Are Strong.
导演:布尔汗·奎巴尼
主演:约纳斯·奈伊,Trang Le Hong,大卫·史崔梭德,乔尔·巴斯曼,莎斯琪亚·罗森道尔,Paul Gäbler,David Schütter,雅各布·比伯,葛赫·斯旺耶·科尔霍夫,乔梅杨,Aaron Le,Lari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越南语年份:2015
简介:东西两德合并后,东部瞬间没落。失去工作的青年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标。随着外籍移民的不断涌入,矛盾日益扩大,仇恨在蔓延。九十年代初期,多个城市爆发了新纳粹主导的排外骚乱活动。本片的背景正是那个时候的罗斯托克。 这部近期的德语高分影片获今年的德国电影奖多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男配角奖。详细 >
2021.04.09 外来移民增多,德国青年人失业,移民融合问题走上风口浪尖,政府虽然表面上有做促进融合政策,但社会不原谅移民,影片以暴力冲突结束,不美化实事。
一边是束手无策的消极等待,另一头则是盲目冲动的激情宣泄。两股力量看似势不两立,实则都困在了历史的责难与前路的缥缈里,同样无所适从。他们从里面和我们对望着,感觉用尽了全力又仿佛有力无处使。历史本是惊人地重复,如果东西交融注定是如此结局。片尾有加分,跟狩猎如出一辙。导演很耐心也很有想法,不过终究还是拖沓了些。
少了些极致探讨/形式满分
那种年轻人的状态捕捉得非常好,加上音乐,真的令人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
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片名,聚焦罗斯托克排外事件,新纳粹与国际歌的混淆聒噪,导演站在中立角度客观铺陈三条线也是三大立场,好处是立眼小格局,镜头做眼穿梭游离于犄角之间,就像一个普通人在旁观者清,坏处是损失掉了人物与节奏,反思有,警钟也有,结局那个镜头让人不安。
镜头运用太精彩了
小哥完全是我的菜。看完整晚都没有忘记他……当然我对于历史故事而言更喜欢电影对青春无知无畏的描写。每个人物都很细腻。
纳粹和新纳粹 德国电影永恒的主题 想起我有个越南裔德籍朋友 二代移民 几乎不会说越南语了 而他身边好些德国白人朋友老是拿她“越南背景”开玩笑 她觉得一点也不好笑很受冒犯 fick dich我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好吗!
无处安放的声明和无处释放的热血。催眠圣器,睡得很香。
这是个纳粹歌与国际歌并存的时代,92之德国,明日之?。。。很多地方。。。镜头都美爆了
那段旋转镜头很酷
7.5/10并没有着力展现孤楼被围困多日的危险处境,而是在爆裂前放了一个多小时紧张干燥的空气----狂热不羁的青春,惶恐不安的难民, 犹疑不定的政客。主角正身处在贤者时间中,怎么马上就燃起来了
片子很棒 音乐很棒 极端民族主义很SB
勉强两分。改编92年德国罗斯托克的反外籍移民骚乱,电影用了三组人物呈现一天内的事件:当地官员,闹事青年,越南移民。男主角是这类影片的典型配置:他爹是当地政府的,他在躁动的朋友们中间主要是个旁观者。剧本非常寡淡,可以说根本没什么事件,不拿本片和《血腥星期天》《巴里布》之类比较,它更像是《怒火青春》的路数:黑白片,散漫的拍摄相关人员的状态,然后试图在片尾突然弄个暴力场面,但这种处理方式有俩缺陷,一是前面堆积的废戏既无法塑造角色,也没对事件有什么深度揭发,就是节奏非常慢的拍年青人的一点感情纠葛,老爸在家里放空不知怎么办好之类的,电影试图呈现的是“事已至此”氛围下人物的状态,但零零碎碎游离于主线外的细节没有任何意义;第二是后面的暴力事件没有尺度,变成彩色的暴乱场面只会用烟雾造点气氛,实际什么事也没发生
德国人的反思一流(那个三代从共产主义者到民主主义者到新纳粹的家族设定😶🌫️🥶)。角度选得真好,容易上头的青年啊!让人不得不多想了很多……
肩並肩唱起國際歌,然後轉身作個新納粹青年,世界就是這個模樣,2015.11.08@金馬-新光
涉及到政治的本子就不谈了…其实剧情挺简单的,甚至到了雨露均沾的点水地步也许东德人在西德人中跟外国人在东德人眼中没什么区别吧…最喜欢海戏和三人在家与采访的这三段配乐
这几年的德国电影给我一种强烈的历史回环感 那些历史的幽灵从未离开这片土地(包括且不仅限于德意志)//青年的愤怒无端且强烈 似乎无所事事又手忙脚乱 所有可见与不可见都能够被消费 观念被声音灌输 逻辑被无理驱逐 邪恶混乱的狂热最终占领了一切//因为我们年轻 所以我们无法强大
登上楼顶俯瞰,暴民就像一丛丛的僵尸,嘶吼,欢腾。歌颂纳粹与GCD的两首歌交杂。从丛林走出(东德GCD),进入广袤的沙滩(自由的民主)。亲情爱情都挡不住群起攻之的激情。少年从街头混混发展到反抗先锋,压抑的暴力之火,恐惧与迷茫并行。
劳动出自由,自由出孤独/不要和有暴力倾向的人一块儿玩/画面真美/Nay擅长演懵逼迷茫青年(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