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过着普通的生活,生活中有些喜怒哀乐和伤心难过的事,没有近距离接触过犯罪案例。
更多的时候,我愿意关注那些积极向上的内容,阅读那些让人愉悦的故事,看一些克服困难完成目标,或励志或有趣的视频,让自己有美好的目标,并努力争取达到。
有时候太过关注美好的东西,会忽略生活中的恶与残忍,对遇到的丑陋、冷漠、绝情和袖手旁观会无法理解,觉得超乎自己的想象,觉得他人不可理喻,但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能遇到。
最近看了《余罪》,看了《信号》,再加上自己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越发觉得人性的复杂,每一个人做一件事,都会有他们的习惯性和背后的原因,想要了解这些原因,加深了我对学习心理知识的渴望,心理学能够从很多方面去解读和理解人们日常中的行为和表现。
在早先了解心理知识的时候,已经听说过《犯罪心理》这部美剧,只是一直没有看。
最近从第一季开始看起,这部剧主要是分析犯罪者的心理成因,在犯罪事实出现的时候,他们更关注的不是罪行本身,而是罪犯为什么会犯下这些罪行,有什么心理成因?
一集一个故事,有很多罪犯是连环杀手。
这些杀手,有的人因为从小被家人虐待,长大后成了一样喜欢虐待的暴戾杀手;有的人遇到了不公正待遇,没有人替他出头,只好自己设计连环谋杀;有的人一生卑微,得不到他人的重视,想要通过连环杀手的身份让人们知道和重视;有的人有迷信的宗教信仰,应神的指示去消灭他人;有的人是严重的精神分裂者,分不清现实和幻想;有的人性变态;有的人有爱情妄想症;有的人贪财。
这些不同的理由让他们成为凶狠、残忍的杀手。
剧集展现了作为人的非常复杂的一面,有些人就是身边的朋友、邻居、同事,有时候他们展现出来的和善、友好的一面,任谁也想不到会是残忍的连环杀手。
只是他们早期经历的一些事情,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偏执和伤害,让他们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得非常残忍和冷漠;或者精神分裂严重到无法控制自己。
但并不是所有曾经受过伤害的人,都会变成伤害别人的人,有些人会因此成为阻止类似犯罪的人。
Elle曾经被强奸过,但她努力成为了性侵犯专家,进入了FBI的行为分析科。
在第一季第九集Hotch和罪犯有过以下对话:“当你在那样一个环境长大,一个极度充满辱骂的、暴力的家,有些人长大了成为杀手并不奇怪。
”“有些人?
”“什么?
”“你说有些人长大后变成了杀手。
”“还有些长大后变成了抓杀手的人。
”曾经受到过严重伤害,仍然努力成长为正直、善良、反伤害的人,很难,需要自身有坚强的意志,信念,需要很努力,也需要有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需要越过那些伤害,避免成为真正的受害人,努力,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让别人帮助自己,同时自己帮助自己。
不同的心理因素,不同的努力,经历类似遭遇的人最终成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人本来就有很多面,关键是我们让自己的那些方面占据主要的位置。
有时候需要控制、有时候需要忘记,有时候要更聪明和凶狠,才能和更凶狠的人做斗争。
对这个世界的残忍和痛苦多一些了解,或许会更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也会更加善待我们身边的人,这也是我想看《犯罪心理》的原因。
2016/07/31 16:56 撰写
CM S01E14真是荡气回肠的一集,以至于我难得地回头看了第二遍。
扮演Sarah Jean的女演员演得非常好,着实塑造了一个温婉却又不失坚韧的母亲形象。
为了保护儿子远离性变态父亲虐杀18名少女的污名,她不惜以自己谋杀了儿子为幌子将儿子托养给身家清白的家庭,独自在监狱中关押了15年。
及至BAU小组查明真相,欲还她以清白,Sarah仍然决意赴死以保全儿子的大好前程。
最后的对视戏很有份量,Gideon大叔的真情拥抱尽显铁汉柔情。
这样一个刚正不阿的探员最终也决定雪藏真相,尊重母亲的选择,这才是人性的光辉。
结尾处Sarah微笑着坐上电椅及Gideon那滴英雄泪真让人百感交集。
母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力量!
P.S.这一集的最后引用的是Albert Pine那句“为自己做的都会随着死亡而消逝,但为他人和世界所做的将会延续和不朽。
”(What we do for ourselves dies with us, but what we do for others and the world remains and is immortal.)CM妙就妙在剧首和剧尾的名言都用得恰到好处,编剧功力窥一斑而见全豹。
套路是很简单粗暴滴。。。
第一个10分钟演行凶的片段,通常是惊悚配乐,,幽暗,,摇晃,,偷窥者的视角,,尖叫,,喘息,,血腥现场。。。
第二个10分钟,因为剧名叫犯罪心理,几个FBI 开始秀心理学知识,,以及扎实的卷宗功底,,给罪犯做出形象侧写。。
第三个10分钟一般花在抓捕错误的嫌疑人,,或找出线索,,头头在听完下属分析后,势必有句台词,“we miss something”。。
最后10分钟,,英勇的FBI,缉拿真凶,,被解救的人质与家属相拥而泣,,FBI 在旁边欣慰的看着这一切,含笑离去。。
Emily在Elle离开后加入,以一种Hotch不太接受的方式,因为Elle的离开演得勉强,更凸显Emily加入的突兀。
所以这人物一开场就没取得一些观众的认可,包括我。
比起剧中其它女性,她几乎没有眼波流转、温言俏语的时候,我一度觉得她很没有女人味,面目模糊,不喜欢。
但是看到第四季,她已经完全征服了我,我不喜欢给人贴标签,即使这标签是“高贵”二字,但我想不出更能表现这个人物特点的词。
我记忆深刻的几场戏:第二季第十集:Emily一出场,让一贯严谨的Hotch不承认,因为他没有得到官方的通知。
因为工作需要,hotch让emily加入案件讨论,emily显示出自己对阿拉伯语的熟悉,让reid大为惊奇,因为这种时候该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
我想小组里加入个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也不错,美国本身就是个移民国家,派得上用场。
第三季第一、二集:因为geidon的离开,因为有人的地方就难以避免的人事纠纷,让专心工作的hotch也难以躲避。
他的存在挡住了别人升迁的机会,所以他以莫须有的原因接受调查,而emily则被与她家庭有交往的上司要求暗中协助颠覆hotch的领导位置,承诺给她好处,emily以辞职应对,干净利落。
hotch找到他家,一贯穿黑色西服的emily那天穿红色针织上衣,正在做饭,摇滚乐的声音开得很大,与工作时的状态不一样。
两人简短交流,决定不管发生什么,都要留在组里工作,一起飞赴犯罪现场。
能够面对诱惑毫不动摇,而且不以此炫耀,是真正的高尚。
第三季第四集:这次小组面对的两个在收养家庭遭受虐待、成年后选择侵入家庭谋杀全家的罪犯,有个幸存的女孩为取得线索自愿与嫌疑人交谈,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案件告破。
emily对hotch说:我要收养她,与她一起生活。
我有钱、有房子,她很聪明、两、三后就可上大学。
hotch说:这是工作。
我想知道你是否客观?
emily答:我想让你知道我是个普通人。
hotch说:那孩子的亲戚正飞过来带她走。
这一段所展现的emily让人震惊,因为她总是从心底里打动你,猝不及防,难以言说。
第三季第二十集、第四季第一集:面对口花花、在和她搭档时试图调情的当地警察,emily并不在意,一连串对那人准确地侧写震到了他。
那搭档在和emily一起执行任务时差点送命,离开时emily专程去看他,给他全家买了棒球票,对方很感动,emily却紧张、羞涩。
那种对人示好时表现的不自然,让人倍增好感。
第四季第三集:emily和reid被劫持在一个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犯罪的农庄中,因为媒体的泄密,使得他们中的一人FBI探员的身份暴露,就在罪犯用枪指着reid时,emily说:是我,她遭到毒打,也机警地与受害人合作,解救了人质。
因此脱险的reid有些内疚与尴尬,emily对他说:他们对我做的一切不是你的错,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做,谢谢!
勇敢、无畏、细腻、贴心。
第四季第八集:顶替JJ的联络员并不适应这个团体,在她找hotch发飙的时候,emily碰巧撞见。
emily特意找她说:作为上一个加入这个队伍的人,我知道所有这些有多难,但是会变得轻松的。
对方反而问emily找她何事,emily只好编了个不怎么样的理由,对方明白了她的心意,诚心道谢。
人的真诚、善良,正派,在emily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却毫不张扬,什么样的男性魅力女性魅力都抵不过人性的这种美。
我愿意给hotch当下属,和emily成同事。
CM才看到第二季,11集是有关连环谋杀妓女的案件。
这一集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真正的凶手,而是那个纤细敏感的Nathan———— 一个心中充满了犯罪欲望,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肮脏思想并为之深深痛苦的少年。
Reid说:“我知道惧怕自己的思想是什么样的感觉。
”对于Nathan而言,明明知道那是错误的、不洁的,理智告诉他压抑和停止,而内心的魔鬼依旧在煽风点火,最后暴风势必会携卷烈焰将他吞没。
他害怕了却并没有退缩,发出了“HELP”的呼救,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驱赶内心的鬼。
可惜最后依旧没有成功,就像Gideon所预言的,他“犯罪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理智和自我示弱,魔鬼就会挥舞着鞭子高唱原罪之歌。
Nathan选择了自杀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锋利的刀刃割破动脉的那一刻,血液汩汩流动的声音终于掩盖了魔鬼的耳语。
可惜他没有如愿,Reid救了他,将他的生命重新带回了痛苦和希望之中。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鬼,懒惰、嫉妒、贪欲是他最常穿的外衣。
一些人听从了他的甜言蜜语,以自己的血肉喂食豢养他,以致最后被他取代;一些人在他刚露面时就将之溺毙在抽水马桶里,只是这种天生的纯洁坚强、刚正不阿实在是太少见;更多的则是像Nathan一样,努力地与之斗争中,只是我们心中的鬼没有Nathan的强大和罪恶。
心中住着鬼并不可怕,让自己成为鬼才是不可饶恕。
一个星期才出一集,我快疯了。
特别是美剧狂其实这部CM有一个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开头和结尾的时候要说名人名言,哈哈。
信息很多有不少新鲜感受http://sfile.ydy.com/bbs/forumdisplay.php?fid=99
Episode 6: L.D.S.K.转载滴出处不详S1E06 :远距离连环杀人案 2 November 2005 Directed by Ernest R. Dickerson Writing credits Jeff Davis (creator) Andrew Wilder 以下转自:http://post.baidu.com/f?kz=107853493案情回顾: 这次的案子发生在Des Plaines(Illinois伊利诺斯州的城市),UNSUB被称作LDSK(Long Distance Serial Killers远距离连环杀手)。
他从很远的距离对目标开枪射击,事后很难被发现。
BAU接手时他已在两星期内作案三起,作案地点分别选在停车场、社区中心和公园——都是公共场合。
一共有六名受害者,第一起案子有一名,第二起案子两名,第三起案子三名,没有发现这六个人有任何联系。
除了第一名受害者,其他人都幸存,因为UNSUB作案的一大标志就是,中枪的位置是非致命的腹部。
BAU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案件,因为没有任何目击者和物证。
而不得不说的是,在接手这个案子前,Reid正为没有通过射击考试被迫交出佩枪而备感沮丧。
BAU首先走访医院。
因为UNSUB使用的子弹是射击后自然破碎的,警方无法在案发后收集到完整的子弹进行弹道对比。
而这三起袭击留下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子弹卡在了其中一位受害者的脊柱里。
BAU希望以这唯一的物证作为此案的突破口。
但院方不同意做这个手术,因为这有可能导致病人的瘫痪。
可很快一个叫Barry Landman的外科医生就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
他非常傲慢无礼,不时打断别人说话,甚至拒绝和任何人握手,但他非常自信地说,对于好的医生这个手术是安全的。
结果他真的亲自操刀取出了这颗子弹,病人也安然无恙。
Garcia对子弹进行弹道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使用这种M16子弹进行远距离射击是需要很高的射击技巧的。
由此BAU推断,UNSUB很可能有参军的经历。
再加上三起枪击都选在了下午2:553:15之间——这是警察的换班时间,是街上的警力戒备最放松的时间,也是作案的黄金时间——BAU推测UNSUB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警察。
但又一个问题使队员们感到迷惑了:这样一来,UNSUB显然是故意瞄准受害者腹部而不是其他致命部位的,他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就在此时,在一家路边咖啡店又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件,共有三名受害者,都还是受到非致命的射击,此案与前一次案发仅相隔48小时。
很显然FBI的到场和媒体的渲染进一步激发了UNSUB的作案欲望。
为了不使犯罪急速升级,JJ不得不对媒体封锁关于此案的所有消息。
而Gideon决定请警方协助实地模拟第三起,就是发生在公园的那起枪击,以便更好的了解UNSUB的作案方式。
就在模拟演习进展到一半的工夫,一家电视台的新闻中透露了凶手很可能是个警察的消息。
这一方面让队员们很头痛,另一方面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嫌疑犯——透露消息给媒体的只可能是一个参加过内部会议的警察。
从那个新闻播报员的嘴里,BAU得到了一个电话号码。
Garcia的追踪结果显示电话主人叫Scott McCarty,现在就在模拟演习的公园里。
而最重要的是,McCarty扮演的角色就是躲在远处汽车里的UNSUB。
他随时可能开枪。
警方立刻叫来了SWAT。
为了不使McCarty感到异常,Hotch挨个电话通知了所有在危险区域里的队员,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SWAT慢慢包围了McCarty所在的汽车,在他们投出烟雾弹后,所有队员迅速躲到了附近的隐蔽物后面。
McCarty从车里慢慢出来,SWAT为他戴上手铐。
就在这时,一颗远处射来的子弹正中其眉心,McCarty当场毙命。
案情再一次陷入僵局。
显然这次瞄准眉心的射击预示着犯罪的升级。
此时Garcia的电话为大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她告诉大家所有的案发现场都是在以医院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的。
而根据经验有一类案犯被称为“英雄式凶手”(hero homicide),他们杀人的目的是为了再次拯救他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UNSUB选择非致命的腹部射击。
而这类案犯的性格特点通常是傲慢无礼,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优秀。
此时大家都想到了曾经和他们接触过的那个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Barry Landman。
在队员们赶去医院的路上,Garcia又提供了关于Landman详细的个人信息。
他曾经参军,做过特种部队医生,上个月刚被降职,原因很可能是恶劣的人际关系。
一切都很符合条件。
但是到了医院见到Landman后,队员们又很快发现了疑点:Landman的汽车是跑车,这和他们的profile不符,跑车是不适合隐蔽在里面做远距离射击的。
更重要的是,Landman的同事为他提供了案发时的不在场证明。
Gideon觉得不是Landman,因为“英雄式凶手”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真实生活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所以要用这种犯罪方式重拾自信,而Landman的事业相当成功。
另一边,Hotch通过向一名医生仔细描述凶手的种种特征已经又得到了一个名字:Hillip Dowd——一个男护士,上过6年军校却因为不合格而被开除,之后假造履历当了9个月警察也被发现而开除了。
这个人的上班时间也符合作案条件。
正当Reid要去向Gideon报告的时候,这个Dowd端着枪出来劫持了Hotch和Reid。
Dowd把他们的手绑在身前并要他们交出枪来,在那样的场合下,Reid有点滑稽的说他没枪因为他没通过射击考试。
继而Hotch说反正你都要杀我了,能不能先让我揍这孩子一顿因为我就是他的射击教练实在烦他很久了。
Dowd对看一个FBI打另一个FBI的场面显然很有兴趣就同意了。
于是,Hotch一脚踢翻Reid,继而对他的肚子一顿猛踢。
但我们都知道,Hotch的脚上绑着另一把枪。
门外,Gideon在为Hotch争取时间,他相信Hotch一定有能力处理这个场面。
而警方一旦开火Hotch和Reid就危险了。
而当地警方显然不信,正当他们倒数54321准备破门而入的时候,Reid准确的一枪击中Dowd的眉心。
队员们终于放心地听到了Hotch的声音:Hold your fire! It’s all clear!(别开火!
都安全了!
) 名言警句: Nietzsche wrote, "The irrationality of a thing is not an argument against its existence, rather, a condition of it."(一件事情的荒谬不在于他没有存在的可能,而在于他存在的条件不可能达到——尼采) Shakespeare wrote, "Nothing is so common as the wish to be remarkable."(没有什么比希望非凡更平凡了——莎士比亚) 经典桥段: 1、Morgan的电话响了。
Morgan: Yeah. Morgan. (喂。
我是Morgan。
) Garcia: Isn't this spooky? ((怪声怪调地)吓人吧?
) Morgan: Isn't what spooky? (什么东西吓人吧?
) Garcia: That right now you were thinking about me, and out of the blue your phone rings? And it's me. Huh? How's that for a spiritual connection? (继续怪声怪调地。
现在你正在想我,想的郁闷的时候电话就响了,就是我!
啊?
这就是心有灵犀——吓人吧?
) Morgan: Um... do I know you? (呃……你打错了吧?
) Garcia: Why do you hurt me? (立即恢复正常语调。
你干嘛伤我心?
) 2、Reid终于忍不住找Gideon。
Reid: Look at me. Without a gun on my belt, I look like a teacher's assistant. (看看我。
腰上没枪简直像个助教。
) 3、一切都解决之后,Hotch去找Reid。
Hotch: Nice shot. (射的漂亮啊。
) Reid: I was aiming for his leg. (我瞄的是他的脚。
)
最近在看《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和《社会性动物》。
前者是下了很久的美剧,而后者也是买了很久的心理学书。
曾国藩是不读完一本绝不读下一本,而我于读书,却是像看美剧一般当成了消遣。
CM第1季第8集,探员经过心理分析得出罪犯因早期受过家庭暴力而产生施虐行为,于是感慨一句,“当你成长在那样的环境下,极度虐待、极度暴力的家庭,有些人成人后成为杀人犯并不稀奇”。
罪犯反问道:“有些人?
你说有些人会变成杀人犯。
”探员点了点头,很感伤地说:“还有些人成为抓他们的人。
”……故事的结尾,罪犯被带离审讯室,而探员尾随而出后的再次回望,让我为之一震。
接着是CM最喜欢的引经据典的画外音:“The healthy man does not torture others.Generally it is the tortured who turn into torturers.——Carl Jung(荣格: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做为一个心理学的自学者,我是言必称弗洛伊德、荣格,一来只认识这两个,二来弗洛伊德与“文化界”关系不错,因此这两人也是常常在影视作品中常出现的心理分析的代表人物。
然而真的有所谓的童年记忆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吗?
《社会性动物》一书这样说道,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回忆起他们以前没有记忆起的骇人听闻的童年事件,然而大多数关于虐待的记忆也可能被那些治疗师本人在不经意间植入。
假定一位治疗师坚信这样一种理论——恐惧或者某些人格特征(自尊心差、怕黑、担心失控)是曾经遭受性虐待的症状,那么现在有一位带有这类症状的人走进了她的诊所,在治疗的过程中,这位治疗师可能微妙的暗示可能发生过这类事件,接下来,这位治疗师便可能请这位患者尽力回忆这类事情,患者便在不知不觉中构建出一整套完全虚假的记忆。
好吧,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似乎可以得到本来不需要证明的事实,CM像所有美剧一样总是披上一些神秘的外衣来讲故事,而《社会性动物》一书,却不失为一本可以用来消遣的严肃的心理学普及教材。
CM第1季第9集,还是沿用固有套路,发生了案件,一大班探员开始搜集资料研究,对了,他们的正式名称叫FBI行为分析小组,然后聪明的reid博士总会发现一些细枝末节来告诉我们罪犯是个怎样的人,看他的面部不自然抽搐,恩,他应该如何如何。
然而,我们就真的这么容易判断一个人吗?
回到我们的副标题“偏见与误解”。
什么叫偏见,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专用名词来说就是“便捷式判断”。
当我们产生“便捷式判断”时,一是因为没时间进行思考,二是太多的信息量使我们无法处理,三是觉得这个问题不重要,不屑思考。
我想,美剧至少是不需要我们思考这么仔细。
为了讲故事,只能让观众接受这个永远正确的便捷式判断。
然而为了使得大家有兴趣看下去,CM的编剧还是会偶尔让探员们错上一两次来显示所谓的“人非圣贤”。
人非圣贤,总免不了误解。
什么是误解?
再次偷梁换柱一下,“行动者——观察着偏差”:行动者倾向于将他们自己的行为归因为情境性因素,而观察着则倾向于将同样的行为归因为行动者稳定的人格素质,比如说因为几顿没吃饭了,我一下吃了三个汉堡,然而在别人看来,我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人。
诚然,偏见与误解是不对,然而正如书中所言,人类认知总是倾向于保守是有其必要性的,例如我们假定某个时间图书馆收到一些与原来的文献编目系统不相符的新书,那么你觉得他会重新编号来适应新的还是让新的来适应旧的呢?
所以,我们的便捷式判断也会很简单的告诉我们,穿西服打领带的人要比穿休闲服的人更有专业精神。
当然,要想消除所谓的误解与偏见,书中还是给了三点建议,一是提防那些试图影响你对情境加以分类或界定的人,二是尽力采取多种途径对某个人或事件加以分类和描述,三是尽力将个人以及重要的事件看做独特的。
很难吧?
每个人都渴望直达心灵,然而谁都忘了这本来就是件困难的事情。
不喜欢画面不喜欢节奏不喜欢情节不喜欢人物设置但却有那么多人给了五星,也正是那么多五星让我找了这片子来看一直忍着看到了一季第五集然后再也没法忍下去如果说《the closer》里的brand也是强势得让人忍不住怀疑那这里的简直让我无法忍受了至少brand还能让我喜欢上她的处事方式和节奏是不是我遗漏了什么
难道是因为男主长得像我爸!= =好喜欢这个人啊!!!
虽然凶手多为“幻想”“精神疾病”之流~不过里面的音乐和TEAM温情,还是挺受用~继续第二季
那个女的为啥退了⋯⋯有内幕么=。=
看了十几年推理,第一次看到观感与期望值相差如此迥异的。我尽力了,看了3次,终于看完了两集。可叹我之前劲劲儿的一气儿下了2季。简直就是代入方程式,得blablabla,还个个煞有介事,看得我脸红。真正的超现实片儿。大众心理可以如此生搬硬套真是愧对人性二字。规律指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喜欢小Ried...
这剧刚开始看的时候绝对没有csi好看,gideon也没有老G魅力大,但是后来几集质量开始上去了,就是每集总得说几句名人名言的有点受不了,感觉有些牵强,跟剧集脱离的远了点,喜欢reid和garcia。
很好看么?欣赏不能。CSI高太多了。心理分析很少,剧情没起伏感,收尾总是有种话没讲完的潦草感。只能随便看两集了。
虽然是套路剧但不流于制式,是可以期待惊喜的剧,比如hotch因为担心“正义女神”被陪审团放走果断将其处决,比如Gideon为了寻求真相努力想还杀人犯清白最终却只是满足了这个母亲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未来的愿望。。。
看了几集,弃了,情节推进跟开了天眼一样,无聊又无趣
看不下去了 稍显老套
第一季看了好几个月,才看完。我喜欢elle,刚开始不喜欢Gideon,看着看着变得挺喜欢的了。
我不知道8.9分怎么评来的,个人觉得一般啊,有点莫名其妙,然后个人英雄主义太重,个人赶脚同为破案的,米有CSI好看啊。
没看完弃了,一集一个案子的设定不喜欢
不知是编剧缘故,还是惯性使然,开头两集普普,感觉越看越有兴趣。第14集很出彩,七人小组每一枚都很待见,Especially Reid!
犯罪心理,是我很喜欢的题材和角度,但这剧拍的实在马虎。案件处理大不如CSI清晰透彻,人物塑造大不如NCIS生动鲜明,演员个个故作姿态,一个顺眼的没有,总之是毫无亮点。为了看那些变态故事强忍了十几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导演太失败,浪费了好题材。
每起案件都是对行为模式的一次剖析,更是对深层人性的探索和理解,而每个角色的性格与选择都是对人格多样性的一次诠释,呈现生命及人性的脆弱与坚韧,理性与情感的交织,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不断塑造与被塑造的微妙关系。
看到第六集完結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一开始觉得很恐怖,也很好看。后面编剧就整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了
为啥我觉得一点也不好玩...还不如Lie to me
怎么说呢 为什么破案全靠猜的? 没有看完~~~~下载的丢掉了 所以就不要看了~
最贱的是最后一集,还好第二季已经出了,很难想象从刚开始第一季就开始追的人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