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

La bête,爱如困兽,The Beast,超时空爱杀(港)

主演:蕾雅·赛杜,乔治·麦凯,古斯拉姬·马兰达,达莎·内克拉索娃,马丁·斯卡利,埃琳娜·勒文松,玛塔·霍斯金斯,朱莉娅·福雷,凯斯特·洛夫莱斯,菲利西安·皮诺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加拿大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3

《野兽》剧照

野兽 剧照 NO.1野兽 剧照 NO.2野兽 剧照 NO.3野兽 剧照 NO.4野兽 剧照 NO.5野兽 剧照 NO.6野兽 剧照 NO.13野兽 剧照 NO.14野兽 剧照 NO.15野兽 剧照 NO.16野兽 剧照 NO.17野兽 剧照 NO.18野兽 剧照 NO.19野兽 剧照 NO.20

《野兽》剧情介绍

《野兽》长篇影评

 1 ) 碎碎念

#电影《野兽》 因为在死亡搁浅里面很爱蕾雅所以还是看了这部电影。

它的剧情有些老套,有一部分特别像是在中国已经拍烂了的三生三世,三生缘分纠缠的爱情纠缠虐恋大戏。

还有一部分在于其中参杂了人类情感如同野兽,强烈的情感和无情的情感都是炸裂的。

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未来世界回到过去消除内心未知的恐惧(尽管我觉得这未知的恐惧并非只有灾难和基因的缺陷还有很多一部分是来自于男性占据在社会优先位置上面的对女性情感的无知)。

但可以看出来女性回到过去依旧是沉迷于各种情感之中,而且因为消灭情感会让她失去活着的意义,消灭情感也会让她觉得自己像赛璐璐木偶人,像那个最畅销的中性表情的赛璐璐。

她依然是挣扎且痛苦的,并且是舍不得放弃的。

而男主就不一样了,在古典时代刚开始他们俩还能讨论着内心的恐惧是什么,后来当灾难真的来临,我总觉得突然降智。

在现代时代的时候,这男主变成了一个普信男,一个反社会人格,把他还是处男的问题都归结到女性身上。

同样也是悲剧收场,第三次在未来世界相遇的时候,女主还在讨论着情感,而男主早就变成了“无情”的情况。

开头和结尾都是女性的尖叫,混合着混乱疯癫,不禁想到了无数个在亲密关系中付出自己情感的女性,她们都因为男性遍体鳞伤。

何尝不也是一种情感暴力的遭遇呢?

另外,跟上次看金发梦露时一样,发现他们现在更喜欢利用多种荧幕尺寸的变化,多种视觉风格的,多种场景风格的蒙太奇。

 2 ) 《野兽》形式大于内容

整体感觉偏实验性质,插叙也好,拍摄方式转变、转场的转变、蒙太奇拼接也好,虽然不符合常规的观影习惯,但是作为艺术表达是可以理解的。

有些不理解的地方在于:1.音乐有必要搞那么一惊一乍么?

没太理解一个想讲述爱情或者宿命的片影片为什么需要这么惊悚的音乐,对剧情也并没有太大推动作用;2.不理解为什么混了好几种语言,感觉对内容或者人物关系也没太大帮助;三世都是悲剧收场:第一世女主婚外情双双淹死第二世男主报社分子打死了女主第三世女主未被净化但男主被净化,即无感情了感觉双方都是被命运裹挟,不得不进入到悲剧的循环中。

可能是我没太看懂,感觉整体形式大于内容。

唯一的小惊喜是片尾出现的二维码,扫了之后真的有彩蛋,不过造化弄人女主没能听到占卜者的忠告。

 3 ) 爱上一只野兽

没看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只看了法国版的《野兽》。

男主一世比一世让女主伤心失望。

第一世,虽说女主已婚,但是男主就是那种若即若离,不离开也不主动越雷池一步,逃跑的时候也一先一后,生怕死一起。

当然最后还是死在一起了。

两个人一起下去,齐心协力,未必不能举起那个门栓。

第二世, 男主说着用尽了一切办法泡妹子,却一言不发举枪就射,把妹子给崩了。

第三世, 妹子带着前两世爱情的记忆主动找到了男主。

男主却早已把自己的情感抹去得一干二净 或者其实,之前也并没有任何感情, 嘴上说着我爱你,不过是没有感情的我爱你。

和说早上好一样稀松平常。

归根结底,爱情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而,投射的对象不过是一只野兽。

很难期待这个野兽也会有相同的感情,用看待、对待爱人的目光和方式看向、对待自己。

 4 ) 可不就是《超时空爱杀》

其实这部电影原名 The Beast,但是不得不说港版中文翻译的太妙了。

从古典背德爱情到现代惊悚再到未来的寓言,生死爱恨可不就是《超时空爱杀》吗。

在剧院大屏幕看蕾雅的美貌真的惊心动魄,还有影片结尾,纠缠几世后最终寻得爱人,却发现对方最终放弃了人类的情感,她声嘶力竭的嘶喊让我整个汗毛直立。

而且现代部分,音乐和声效把惊悚的氛围烘托的很好,懦弱的男人一枪崩灭了所有爱的可能。

其实这个the beast的概念,我也没有完全理解透彻,感觉很像焦虑症患者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所以提到人工智能净化人类情感的时候,我还觉得如果能试试感觉真的很不错,但看到女主在净化过程里一遍遍回到自己的过去是如何爱上对方,如何死去,真的好残酷,这种恐惧已经内化在里几个世界后的自己身上。

这绝不仅仅是一场如泰坦尼克的爱情悲剧,而是增添了一些绝对的暴力和绝望的黑暗。

最后结尾演职员表变成了二维码,全场大笑,发现里面还有关于灵媒的一段小彩蛋。

其实影片里是有种轻轻的幽默的,尤其是男人在一世一世后的退化,以第二世自恋懦弱又偏执暴力的男人形象作为尤其明显的笑点,真的很有种讽刺意味。

看到自己爱的绅士,变成这个模样,还要被他杀死,看自己幻想用爱感化他改变结局失败,要是我就早已放下执念,决定放弃人类情感了。

最后还是想夸蕾雅女神真的好美,我本来还担心她身上的现代气质怎么融入到古典剧情里,但其实根本不需要担心,第一世真的太优雅了。

还有现代戏份里的金色短发,好爱,有点梦回阿黛尔的生活时期。

但演技在电影中的AI时代是表现的最好的,每一个小表情都捕捉到了。

 5 ) 6.21记

在小雨里匆匆赶进美琪大戏院,第一次在戏院看戏,觉得很新鲜。

《野兽》的整体观影感受很愉悦。

首先,感谢蕾老师贡献了如此卓越的演技!

柔情的、癫狂的、痴迷的、如死灰的表情在她脸上流转变化,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我又变成幸福的女人。

“只有在梦里才能与他/她相恋”这句话本来以为是一句平平无奇谶语,但是电影做了很现代化的处理,Louis在第二世(?

)变成一个incel让人觉得太巧妙了,演得太好了,我都恍惚这还是他吗?

和他说法语穿西装举止翩翩判若两人。

此外,我印象中西方偏爱写“重生”(应该是耶稣的缘故),而“轮回”是很东方、很佛教的东西,这部电影说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映后散场我听见人群中调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想笑,但是确实是有种含蓄的奇异体验。

《野兽》本质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很好的揉杂了科幻和恐怖的元素,只是反复质疑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这个点倒是有点吃腻了。

最后蕾老师跪地一怒吼,眼泪顺着流,“你已经接受净化了?!

”听着倒像是“你已经接受招安了?!

”拉扯之间很有张力,又像是话本里的故事。

我在雨里跑回家,像是在蕾老师的眼泪里狂奔。

 6 ) 访谈翻译 | 将来完成时:贝特朗·波尼洛《野兽》访谈

将来完成时贝特朗·波尼洛《野兽》访谈Trois Couleurs 2024年2月刊原标题:Futur Antérieur采访者:Joséphine Leroy受访者:Bertrand Bonello翻译:Mavis校对:脆脆鲨 / Rosetta排版 / 唯唯封面设计 / 脆脆鲨全文约43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跌宕、激进、令人魂牵梦萦——贝特朗·波尼洛(Bertrand Bonello)的作品《野兽》(La Bête)是他迄今为止最大胆的一部电影,由迷人的蕾雅·赛杜(Léa Seydoux)倾情主演。

他带来了一部介于反乌托邦科幻和爱情片之间的作品。

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害怕情感的消亡,而影片的灵感正是来自于此。

我们在导演的公寓里采访了他,了解了这部神秘作品背后的故事。

Joséphine Leroy:您对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 1903 年发表的小说《丛林猛兽》做了大胆的改编。

您的影片中还保留了哪些原著的内容?

Bertrand Bonello:核心论点保留了下来。

即,一个人拒绝爱,因为他确信、他预感一场灾难即将来临,然后他意识到这头即将出现的猛兽不过是他对爱的恐惧,但为时已晚。

(编者注:影片开始于2044年,在人工智能统治下的未来,每个人都被要求摆脱被视为危险的情感。

为此,由蕾雅·赛杜饰演的加布里埃尔必须回顾前世以“净化自己的DNA”。

每一世她都能再见到自己的挚爱路易[Louis])。

在影片开头那场漫长的舞会场景中(编者注:背景设定在1910年),四分之三的对白都出自亨利·詹姆斯,所有核心内容都在这里面。

之后,我就跳出了他的文本框架。

Joséphine Leroy:帕特里克·奇哈改编的《丛林猛兽》在去年八月上映。

您认为这本书在今天有何特别意义?

Bertrand Bonello:亨利·詹姆斯是一位杰出的灵魂雕塑家。

当我想拍一部情节剧时,我想到了这本书,因为书中爱的挫折是如此的美丽而悲惨。

如今,人们总说我们彼此紧密相连,但仍有一种可怕的孤独感弥漫其中。

这是一种类似于自我封闭、自恋、自我中心的感觉。

而爱是自我中心的反面,是自我的毫无保留。

这种感觉与当今时代产生了共鸣。

Joséphine Leroy:在《昏迷》(Coma,2022)中,您也讲述了当代人对情感、触觉和感观消失的恐惧,构想了新冠肺炎时期被隔离在家的少女们的日常生活。

IFOP(法国民意调查所)今年二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18至25岁的年轻人在2022年没有性伴侣。

这让您想到了什么?

Coma (2022)Bertrand Bonello:甚至有更广泛的运动主张无性(编者注:无性运动,人们声称自己缺乏甚至没有性欲)。

就年轻人而言,这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一方面是无性,另一方面又是约会软件、过度性行为……同时也存在更大的流动性。

我年轻的时候,人们告诉我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这句话给人梦想,给人渴望,让人向往可能,也向往不可能。

而今天20岁的年轻人,比如我的女儿,却是在“明天会比今天更糟”的观念之中长大的。

那么,这种观念打击了什么?

欲望,有时甚至是性欲。

这让年轻人无法做梦。

伴随他们成长的,是不断攀升的失业率、是恶劣的生态环境、是恐怖主义……他们还撞上了新冠,被告知要“待在家里”,而这正是该出去探索世界的年纪。

但矛盾的是,即使这一代人总是被告知未来会很艰难,他们也许反而没那么自私,也许会朝着正确的方向重新思考这个世界。

这是我唯一的希望,因为我们目前的处境有些危险。

Joséphine Leroy:您在片中重现了艾略特·罗杰(Elliot Rodger)的视频,他是一个自认为受到女性迫害的美国年轻罪犯。

他的故事最让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Elliot RodgerBertrand Bonello:有一段视频的文本是我写的,但是他(编者注:乔治·麦凯扮演的路易)自我介绍的所有内容都与艾略特·罗杰的原话相同(编者注:这位年轻人将自己定义为“incel”,即在互联网上非常活跃的男性主义者,他们宣称自己是“非自愿独身者”,控诉女性对他们的处境负有责任;在2014年的伊斯拉维斯塔杀人案中,他造成六人死亡、十四人受伤,后自杀身亡)。

我自己永远也写不出这样的文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态度。

并不是他的所作所为多么像一个憎恨女性、大开杀戒的怪物,而是他自我呈现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的一部分必须在美国拍摄。

因为这种呈现、这种语言是纯粹的美国的产物。

如果我自己来写这个角色的对白,我会想出更疯狂的东西。

他的文本,有一种让我恐惧的常态感。

那是一种令人惊愕的平淡。

Joséphine Leroy:就在这个“非自愿独身者”准备闯进加布里埃尔所住的房子时,她的电脑被黑客侵入,我们看到了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的电影《垃圾保险杆》(Trash Humpers)中的片段,影片中,纳什维尔游手好闲的居民戴着老人面具,摧毁了他们手边所有的东西。

这些画面有什么意义?

Bertrand Bonello:因为要用作弹出式广告,所以我一直在寻找能在三秒钟内让人感到不安的画面。

哈莫尼·科林有这种天赋——我不知道他怎么能创造出这样的画面。

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

Joséphine Leroy:路易袭击加布里埃尔居住的别墅的过程,部分是通过小型监控摄像头捕捉到的,这使得这起杀女未遂案的暴力程度剧增。

在处理这个场景时,您考虑了哪些伦理问题?

Bertrand Bonello:在故事中,这部分设定在2014年。

如果剧情设定在2018年(编者注:即韦恩斯坦事件和#MeToo运动爆发一年后),我肯定不会这样安排这个情节。

《夜行盛宴》在影院上映时,我因为它描绘暴力和审美化暴力的方式而受到猛烈抨击——这是在影片上线网飞并对年轻人产生巨大影响之前(编者注:Nocturama,讲述年轻人在巴黎放置炸弹的故事。

该片于2016年上映,在2015年1月的袭击事件之后,引发了争议)。

我很难理解这种说法。

如果要拿我的电影来作这种比较的话,那么你也得攻击《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才对(编者注:这部1979年金棕榈奖获奖电影,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指导,将观众带入越南战争的地狱,展现了当时美军的暴行)。

Joséphine Leroy:影片中跨越时代的省略和交织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这基于一个周而复始、永生不朽的概念。

您是如何实现如此流畅的剪辑的?

Bertrand Bonello:主要是剧本太复杂了。

剪辑基本上遵循了剧本,我没有做太多重构。

相反,我从来没有改过这么多版剧本。

最后我大概改了二十五个版本。

这非常费力,用了一大堆按颜色分类的便利贴,想要在其中找到能产生共鸣的元素。

必须有某种近乎数学的东西,但又不能被察觉。

这就像一场游戏,有种趣味性在其中。

我觉得“周而复始”这个主题很不错。

这是尼采的观念。

Joséphine Leroy:在您的电影中,洋娃娃这一意象无处不在。

在《野兽》中,您展现了洋娃娃从蜡到塑料的物质变化过程。

是什么吸引了您?

Bertrand Bonello:我知道我用了很多遍,我得适可而止了!

但我认为它是一个非常电影化的意象。

它有童趣的一面,也有恐怖的一面。

我喜欢这两种不同的特质。

你不知道洋娃娃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

突然之间,画面之外有了很多想象空间。

《野兽》中我最喜欢的场景之一,就是蕾雅·赛杜在茶室里扮演洋娃娃。

我觉得她演得特别好,既非常漂亮,又让人害怕,你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La bête (2023)Joséphine Leroy:在未来的部分,古斯拉姬·马兰达(Guslagie Malanda,出演2022年爱丽丝·迪欧普的作品《圣奥梅尔》)扮演的是一种人工智能性玩偶,是人机交融的幻想的化身。

您是这样构想这个角色的吗?

Bertrand Bonello:是的,这种现象让人十分恐惧又十分着迷(编者注:“性爱人偶”流行于日本,是一种真人大小的硅胶娃娃,通常被单身男性用来满足他们的幻想)。

影片接近尾声时,在人类情感被抹杀的2044年,古斯拉姬·马兰达饰演的角色——一个洋娃娃,一个机器人——开始做梦,开始对加布里埃尔产生欲望。

她仿佛变得比人类更有人性。

Joséphine Leroy:就像布鲁诺·杜蒙(Bruno Dumont)的《法兰西》(France,2021)一样,您的镜头也在端详蕾雅·赛杜的脸和身体——起初有一定的距离感,甚至是冷漠的,然后逐渐深入。

您是如何通过蕾雅·赛杜来达到这种效果的?

Bertrand Bonello:我影片的两小时二十五分钟都在拍她。

几乎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摄影机都对着她,而且常常是她一个人:2014年,她面对着电脑;2044年,她与人声互动……她被包围了。

在拍摄之前,蕾雅并不太了解这部电影。

我在自己的角落里构思剧本和分镜,然后她来到了片场。

虽然她不喜欢做准备,但她会在当下那一刻全情投入。

有时会有一些东西让她无法想象,而正是这些东西,这些汹涌澎湃的情绪,是极好的、是非理智的,必须捕捉到它们。

我拍的条数不多,所以必须去捕捉一些特别的东西。

Joséphine Leroy:这无疑是您在形式上最具野心的一部影片。

在制作过程中您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Bertrand Bonello:巨大的困难!

贾斯汀(编者注:Justin Taurand,本片的执行制片人)和我一直在努力争取不放弃任何东西。

我们从2020年开始为这部影片融资。

如果我想在今天拍摄这部影片,我做不到。

它成本太高,而且这样的自由度在现在的预算下已不可能实现。

它有一种“恐龙电影”的感觉,是当今制作中的一种失常。

我为影片申请了四次收入预付款(编者注: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每年都会根据申请材料挑选项目,并向其分配资金),但四次都被拒绝了。

他们不再资助这样的电影了。

而且自新冠疫情之后,影院观众人数减少,国家电影中心希望电影更加标准化,发行商也的顾虑更多了。

所以这部影片有点像是一种反抗,我认为这样的作品不会再有了。

Joséphine Leroy:您一直在努力创造感官影像,但与此同时,您似乎也越来越被像素化和碎片化的肉体所吸引。

您如何在影片中调和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

Bertrand Bonello:虚拟并不妨碍感官体验。

数字化的关系也是一种感官关系。

的确,影片中发生在2014年和2044年的场景需要一种混合的影像。

但我认为这并不矛盾。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感官体验,有时更加可怕。

我们被影像所侵袭。

那么在影像的洪流中,什么是电影影像呢?

它不一定是35毫米胶片的影像,它也可以是像素化的影像。

但是,是什么让它成为电影影像,而不是YouTube视频?

我对这种传播方式非常感兴趣。

我从2017年开始创作这部电影。

当时我以为人工智能要十五年后才会到来。

但今年,它已经成为最大的社会议题之一,也是最大的恐惧之一。

OpenAl的创始人之一萨姆·奥尔特曼(编者注:Sam Altman,2015年与埃隆·马斯克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声称自己创造了“原子弹”(编者注:2023年5月,他在美国国会议员听证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是一项“类似于原子弹的巨大的技术进步,但其后果也会不断困扰着我们”)。

各国都在要求制定人工智能宪章(2023年11月,包括法国在内的18个国家签署了人工智能安全协议,编者注),美国还发生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罢工(2023年5月,美国作家协会开始举行剧作家罢工,后来演员工会SAG-AFTRA也加入了罢工行列。

此后,各大电影公司达成了协议。

编者注)……显然,这一切都将改变我们与影像的关系,我们将扪心自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影像。

这是一个令人痴迷的政治、伦理和道德问题。

Joséphine Leroy:在加布里埃尔和路易重逢的场景中,我们听到了罗伊·奥比森(Roy Orbison)的歌曲《常青树》(Evergreen)。

那种情感瞬间让人难以自抑。

您是如何选中这首歌的?

Bertrand Bonello:这首歌的歌词讲述了一段历经岁月洗礼而重生的爱情,我觉得非常适合这部电影。

我很喜欢罗伊·奥比森。

他拥有天使般的嗓音。

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出生在哪里。

也许是在星星上?

Joséphine Leroy:《野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卫·林奇(David Lynch)的世界,在《蓝丝绒》(Blue Velvet,1987)中,他也使用了一首罗伊·奥比森的歌曲,《在梦里》(In Dreams)。

他对您来说是一位重要的电影人吗?

Blue Velvet (1986)Bertrand Bonello:我看过他的很多电影。

他有点像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是一位给你自由的导演。

在处理声音与影像的关系、感官体验、剪辑等方面,他们都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还有那种对现实的扭曲。

比如在《野兽》中,我将鸽子这种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动物变成了恐怖的事物,赋予它神话般的意味。

Joséphine Leroy: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2022年1月在滑雪事故中去世的加斯帕德·尤利尔。

路易一角本来由他饰演。

您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Bertrand Bonello:加斯帕德去世那天,我们决定不取消也不推迟影片的拍摄,也不用法国演员,这样就不会有比较(编者注:乔治·麦凯最终扮演了这个角色)。

在那之后,我唯一的改动就是将1910年的部分改写成了双语版,我认为这非常好——在这场诱惑的游戏中,这创造了一种音乐性。

从别处找到的演员,也将电影带到了别处。

原文链接:https://www.troiscouleurs.fr/article/bertrand-bonello-interview-la-bete-lea-seydoux 全文完 往期推荐长评 | 多元的拟人,单义的人物字幕翻译 - 30 | 让-吕克·戈达尔《我们的音乐》2024戛纳评论 | 萧散的描摹:「转描」为《猫妖小杏》带来了什么?

 7 ) 再疯批也好过变异

“为爱疯狂”这个主题还得是法国人拍,但即便如此癫如爱河的浪漫之国最近也陷入内耗,在消灭野兽(消灭感性,为情绪稳定宁可失去爱的能力)还是迎接野兽(接受感性,在毁灭里疯批相爱)之间做起了选择。

由此可见,现在这阵憎恶人性,崇拜科技的世界风吹得该有多猛。

故事不难分析,男主在古典时期过于保守,没能和女主比翼双飞,男主在2014年又太过激进,憎恨女性杀死了女主。

女主呢,三生三世里一直等啊等,想等到那个能成长到中间值,不保守也不激进的成熟状态的男主,来和自己相知相遇。

最后到了未来时空,女主等来了那个既不保守也不激进的成熟的男主了吗?

是的,她真的等到了,还欣慰地与男主抱在一起慢舞,但最后才发现男主的成熟不是三生三世的成长带来的,而是他自愿进行手术,改装了重要脑部组织带来的,男主已经变异成了一个内心没有野兽,情感稳定但再无人性的科技怪物。

(影片里无论预言家也好,鸽子也罢一直强调的那个最终的恐惧大Boss就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对科技的恐惧,有的害怕AI统治世界,有的害怕机器人杀死地球人,但随着先进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恐惧它的点也渐渐在变化,似乎人们已经觉察到,AI是不至于杀死人类的,科技也无法统治我们,但是,它们会同化人类啊,它们用自身的优点催眠人类,不断向我们输出:我们是多么的精确、冷静、理性,你们是多么的混乱、迷茫、痛苦。

有一个声音在对我们说:不要再做人了,做人那么艰难,那么痛苦,来吧!

都来变成机器吧,变成机器了,各种折磨、困惑和痛苦就没有了,你会活得无比轻松、无比快乐。

扪心自问,在这种诱惑下你还会坚定地选择做人吗?

我经常假想,如果世界末日,僵尸屠城,做前10个被僵尸吃掉脑袋的受害者是不是更好?

因为这样就不必看到亲人死去、朋友背叛,不必面对为争夺匮乏的资源,尔虞我诈的人性黑暗面,也不必提心吊胆、恐惧担心的过日子,担心自己被抓住吃掉了。

爱恨情仇是野兽,也是为人的根本,换你,你会选择继续做野兽还是做机器呢?

 8 ) 爱,死亡,与机器人

四星半,后劲非常非常大(也有可能只是我反应很慢),这样用极繁主义的剧本和genre-hopping的风格来表述一个极简的主旨 - 爱、恐惧、记忆 - the risk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take if you want to love, 让我感觉非常敬佩,但也十分有野心。

故事在横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做了一个庞大的类比:AI和玩偶、吉普赛女郎和现代通灵师、水中的死亡,还有开头导演指导lea演the beast那场戏的meta场景,看完后细想都觉得起一身鸡皮疙瘩。

像我给四星半的原因是我觉得在这两个半小时里很难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在观影前没有接触过henry james的故事的前提下感到很难跟角色的unrequited love共情,除了最后一个场景,lea的尖叫太好了,瞬间就能感受到那种诡异又痛苦的感觉,做了三生三世才做好了迈出那一步的准备,面前的人却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

整部电影像一部史记,又像一部预言卷轴缓缓铺开,说它在两个半小时说出了全人类最恐惧的事情实在不为过。

(以及lea简直是地球上最美人类,我愿意被她代表)

 9 ) 文青男导演的肤浅社论电影

很少打一星,但真的失望透顶。

三个时空的穿梭衔接非常丝滑,利用一些意象进行转场,绿幕的使用甚至有发掘剖析现实与内心的效果,创意十足。

可是意象太多了,和故事主线近乎是割裂的,你知不知道这些意象的涵义都没差,因为故事主线就是不吸引人。

第一个年代女主是钢琴家,和小王男主跑了以后意外惨死。

这里可以看出女主是缺爱的,她并不满意现在的生活(或者说满意的,但觉得这种贵妇人生活是死板且无趣的)叙事核心就是有钱少妇觉醒爱情追求自由却死亡的惨剧。

第二个年代非常幽默,导演明显要批评数据时代下,现代年轻人对名利的追求,肤浅又自恋的性格特质。

什么整容开趴的模特,有钱仇女的loser,颇有一种看抖音的幽默。

女主角依旧是自卑且缺爱得一塌糊涂,甚至渴望用爱感化陌生人。

蕾老师这种大女主的强势脸明显和人设是不符合的,你看她像是缺爱,追求廉价娱乐,对事业和自我感到迷茫吗?

第三个年代主要是点题和串联功用。

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橘板,和女AI的尴尬且单向的情感交流。

让我本人最不适的是这种神神叨叨的前世今生和科技感结合在一起非常突兀。

有AI又有灵媒,又是恐怖谷又是圣洁的鸽子,你把这些符号怼我面前了,但我并不在意。

人类在AI控制的世界逐渐失去自我成为娃娃一样的人,原本缺爱敏感,性格变扭的贫穷女主成为了无法被改造的天选之女,最后发现“真爱”改造成功入了体制,最终又丧失了得到真爱的机会。

这种故事,放在内地是要被骂死的啊!

野兽到底是什么,我猜测估计就是女生潜意识,或者说从以前开始就会通灵,知道人的存在和本质会逐渐消解,成为社会无面貌的人。

野兽就是AI所创造的无机社会,可是你要说一个一百年前的人,以自己周遭封闭不自由的环境下,感受或共情了这种恐惧,谢谢我接受不了。

 10 ) 野兽|法国版三生三世

其实,说故事是法国版的《三生三世》绝对是抬举了《三生三世》了。

《野兽》里头透露的主题,可不是什么《三生三世》可比的。

故事的时间线还是比较混乱的,不如捋一捋,从第一世开始说起。

女主,嫁了一个有钱人,自己认为是爱的。

可惜,在一次聚会上,女主找来找去,没找到自己的老公,却邂逅了翩翩公子。

在这个大胆的画展上,彼此大概都有点胆大了吧。

此后的日子,俩人也是经常见面。

那种从未有过的情愫,在俩人之间激荡。

这貌似也再俗套不过的桥段,没有太多的惊喜。

然而,古怪的事情来了。

女主貌似有一种看见未来的能力,她预见了巴黎水浸。

说实在的,在《巴黎深渊》里头,被老美黑了还不够,法国人自己黑起来,也真是能黑。

这神叨叨的事儿,女主去请教了神婆。

请注意,其实在三世里头,都有一个神婆的存在。

女主这“预见”的能力,于其说是“预见”,还不如理解为对未来的担忧。

如今,这种担忧,其实已经演变成焦灼。

女主的老公是做娃娃的,这天,女主准备带公子去自家工厂参观。

预见的巴黎水浸,成为真实。

请教了一下度娘,当年巴黎确实被水浸了。

这段历史,一直是法国人心中的梦魇。

估计,在整个故事里头,还有很多关于法国的历史隐约其中,有兴趣的,可以翻查一下。

故事里头的娃娃,也是重要道具,三世里头,也反复出现。

在三世里头,女主大概也是人偶,甚至在这一世,女主还真实模仿过人偶。

或许,我们都是人偶吧。

这一世,到此为止了。

俩人在工厂遭遇火灾,俩人选择游泳逃生,最终没逃得了。

一直纳闷,为什么他们选择了游泳逃生,那个火场看起来也不太猛烈,完全可以选择破窗逃生的呀,再不济,躲在水下,慢慢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或许,他们之间无望的爱情,选择“同日死”,也是一种抗争吧。

第二世。

女主是个模特+演员。

无实物表演,可以学习一下。

这里,提到了“野兽”。

但是,至于什么是“野兽”,故事其实也就是惊鸿一瞥。

导演给女主导的戏,最后在“现实”中成为“真实”。

戏里戏外,就有点分不清楚了。

这里,绝对不是植入广告,如果想看广告,不妨参考文章开始时的“强推”。

看来,植入这种事儿,也是“大势所趋”。

这一世的女主,虽然是个模特+演员,但还是得替有钱人看房子维持生活。

大概也是任人摆布的人偶,特别是在导演导戏时。

女主也有一个“高科技”的娃娃,放在电脑旁边,有事儿没事儿,女主也喜欢摆弄一下。

当然,女主也请教过一个“高科技”的神婆。

每一件事儿,都可以在前世找到对应。

这一世的公子,是个一直找不到女人的死宅。

夜未央,夜深沉,他找不到一个人。

于是,决定尾行女主。

上一世,他们邂逅在舞会。

这一世,他们相遇在舞厅。

不过,此时,他们两个人还没有真正相遇。

彼此,都在为“爱爱”这事儿发愁。

百无聊赖的女主,选择上网。

只是,这奇妙的网络,不仅有神婆,还有莫名其妙的弹窗,很快就占据了整个桌面。

像极了当下的流氓软件。

借此机会,法国人也没对老美客气,狠狠的黑了一把。

他们终于相遇了。

女主是因为地震跑出来。

公子是因为尾行。

在上一世,俩人遇到“自然灾害”时,可没什么好结果。

当天,女主就做了个“梦”,这个“梦”,大概对彼此都好吧。

公子也完结找不到女人的愤怒。

女主也遇见爱情。

可是,等女主睁开眼睛,却发现公子不是公子,而是隔壁老王。

这下,连屏幕外的观众也给吓着了吧。

女主,虽然一直在帮有钱人看房子,但大概自始至终,没有得到房主的信任。

任何风吹草动,都得打电话回来絮叨一番。

从这个层面来说,女主一直都是被“监控”的。

女主能表示的反抗,无非是打破有钱人家的“明代花瓶”而已。

不过,看起来女主打破的花瓶,不是明代的。

应该是地摊货。

如果不是剧组太敷衍,那就是有钱人冤了大头。

这一世,大概是和我等最贴近的一世。

我们能不能被不在场的东西吓到?

太能了。

完全不需要女主的演技,我们就能被吓到。

要论焦灼,大概没有哪个,能比我们这一代更焦虑的了。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害怕背后的那条鲨鱼,于是拼命的往前跑。

于是,这一天终于到来。

公子想着向人类复仇,首当其冲,就是女主。

公子那被过度精虫冲爆的头脑,决定拿所有金发女郎开刀。

这样的言辞,多多少少有点让人眼熟。

然而,这么个没救的家伙,却又貌似十分人间清醒的预见了人类的未来。

当公子潜入,女主遇见了导演说的“野兽”。

究竟是戏里戏外,完全分不清楚。

我们,大概也是按照剧本在按部就班的傀儡吧。

看得太清楚,大概就越痛苦。

于是,我们大可以想象公主和王子的美好结局。

然而,那一切,大概都只是想象。

现实残酷的真相,瞒也瞒不住。

前两世的故事讲完。

在那两世里,大家只不过普普通通的生活,没有前世的记忆困扰。

等到了距离文艺大年2046不久时,人类的未来已来。

女主被两世的记忆困扰,苦不堪言。

即便是成都这样宜居的城市,打麻将也不能消除女主的苦闷。

不过,在未来,一切皆有了可能。

人工智能大面积开发,已经不需要人类太聪明。

未来的人类,只需要做一些AI不能取代的事儿就行了。

关于未来职场规划,其实当下一些专家也提出了部分建议,AI不能取代的工作岗位可以了解一下。

关于未来,如何解决工作岗位危机这事儿,故事里头一点也没提。

大概人类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没有了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各种情绪病大概是奔袭而来。

女主的情绪病,大概就是其中一种。

为了解决精神空虚(胡思乱想)这个毛病,未来开发了一种技术。

你不是会想么,给你阉割掉不久好了么。

女主受不了这前世的纠葛,决定接受手术。

大部分“前世”的记忆,都是在这场手术中进行的闪回。

这个未来,人类出门都戴着类似口罩的物种,大街上人也相当稀少。

前两世的娃娃,已经进化成人工智能。

这一世,大概也不需要神婆,一切交给了AI。

人类的焦虑,大概也神奇消失了。

女主想要找回人类“史前”的热闹,也得去酒吧。

不过,这样的酒吧,也是人工智能给她安排好的。

酒吧外头的招牌,一直在变。

为什么是1972?

故事里头只是解释是因为音乐。

但这个解释,大概是一种掩饰。

翻看一下法国历史,1972年发生的事儿,可不小。

在酒吧,前世纠葛的公子,再次出现。

在未来,满足感的获取,需要通过“没有激情”。

这对浪漫的法国人而言,绝对是无法忍受的未来吧。

女主的手术并没有成功,0.7%的概率,偏偏就落到了女主的头上。

在未来一切和谐的社会,有一个人,竟然充满了焦虑,这完全的不符合主流。

甚至,连自我意识都不应该拥有。

女主,在经历一次一次的治疗。

物理的,心理的,能用的都用了。

但是,偏偏就还是惦记着DNA里头的那点事儿。

女主自己也在积极治疗的,毕竟,在一个群居的社会,被认定为异类,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但是,女主一次次在酒吧流连,酒吧的招牌却是一直在换。

她每去一次酒吧,大概就会被唤起一段历史。

时间定格在1963。

1963年,法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女主追求的自由人格,能不能得到呢?

在这个酒吧,女主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公子。

然而,当真相浮出水面,女主再次见到了“野兽”。

《野兽》短评

爱是永恒的话题,我们对它恐惧又期望,三生三世也要找寻你,可是你已经不复前世。

5分钟前
  • SpyLiu
  • 还行

三生三世赛博格之梦里梦里见过你,没想到是用绿幕抠图的方式“再现”了《穆赫兰道》,三条时间线既是如梦似幻的机械造梦,又是精神分析的三重自我,到底离不开人与欲望的关系,是19世纪的禁欲,21世纪的纵欲,还是20年后的“自由意志选择”,编导完全用现代电影技术和当下互联网语言构建了角色的精神世界,创意够好,尤其是三个空间里彼此再现的场景,强迫症似的用英语法语重复确认着当下与自我。三个段落拍的水准各异,最好的是当下部分,全透视的房屋宛如在网上裸奔的你我,在外貌焦虑和意识形态极化的影响下,“男主”的自恋式厌女成为一种结果,其实还是对不同时代人精神状况的总结,占卜成为呼应《穆赫兰道》谜之入口的存在。但三条线给了导演足够多的时间去完善和设想关系的可能,过长的时长与过于严谨的对应还是给人一种过满过溢的无趣。

7分钟前
  • 贵久
  • 还行

虽然标记了惊悚,但好像没怎么被吓到!2/3的时间都在想我倒要看你还要怎么搞事情。太刻意了喂,而且刻意得很生疏!#bjiff

11分钟前
  • 浪浪
  • 较差

一个集科幻、剧情、惊悚标签的电影居然拍得那么闷,导演真是费心了,浪费我两个半小时

16分钟前
  • 龙西西
  • 很差

三生三世屎里桃花劫。(蕾雅·赛杜是碟醋;这盘饺子,我吃不消)有媒体把片尾二维码解读成揶揄讽刺,反正在场观众最切实的体会是——“方便”。

21分钟前
  • [未注销]
  • 较差

男主的颜值比我的情绪状况还不稳定,低的时候像是aigc制图,五官都扭曲变位,高的时候你又觉得他甚至配得上蕾老师

24分钟前
  • 姐姐
  • 还行

对不起,恕我肤浅,如果我没搞错的话,这就是一个跨越前世今生都不能修成正果的爱情?蕾老师真的很美,非常经得住大近景怼脸拍,完全不拉胯。

26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glitch of the digital age

30分钟前
  • 无可食用
  • 较差

Start with the end的时候差点流泪 另一种机器人之梦 手是虚拟世界中最真的感情表达 占卜是系统bug 你冷静且长青的爱是野兽 227227

33分钟前
  • Grigia
  • 推荐

開場蕾老師站在綠幕前面,面露恐慌拿起刀對著一隻並不存在的兇猛野獸尖叫,接著數字像素如油畫顏料般混淆、扭曲、坍塌(不規則的分子運動),片名出現。複製傳統驚悚片裡女角的「尖叫時刻」,已宣示波尼洛的意圖:人物面對慾望時的情緒/情感(愛與恐懼)如何在截然不同的虛擬的類型及情境建構中被調動持續,電影借用佛教的前世輪迴觀 ,讓男女主跨類型(古典愛情、驚悚、科幻)、跨媒介(古典樂、歌劇、電子設備、廣告、金曲),總是悲劇收場。在三個時間節點搭建的故事背景下,亦可觀察女性和男性形象的嬗變及存在焦慮。但相比蕾老師不因形象變換而改變的對自身感情的堅定,男角被各個時代的情緒力量裹挾,順應天命。回看女主的最後尖叫,對象是不會再為此而感到興奮(或憤怒或冒犯)的男性,就像讓情感萌發交流的舞台崩潰失效,面對無盡虛空的吶喊。

37分钟前
  • Landy
  • 推荐

【B+】三条线的表现风格可各自按图索骥寻找来源,即使进行了更复杂的结构交织,但依然被主题(多次重复的club)牢牢框订。波尼洛擅长的仍是高度概念化与抽象化(夜行盛宴/情迷恋战)而削弱人物和情节表现的电影。也再一次与林奇和卡拉克斯的方法产生了非向性(具体可触的情节情感)。因此在高瞻远瞩又包容各种电影形式的技巧展示中,现代线忍俊不禁的美式自恋是其最可贵的部分。

42分钟前
  • Cardinal
  • 推荐

看不太懂,或许周围的一切都是虚幻,原始的冲动支配我们的社交活动,我们好像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束缚了,试图改变,或适应,或是怎样?一切重新陷入未知

47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讲得不清不楚的故事是很多人写小作文的最好题材。不喜欢这个故事

52分钟前
  • 神秘的二百五
  • 还行

@ImagineCarlton. Chengdu. Evergreen. A la mémoire de Gaspard. Léa Seydoux!

56分钟前
  • 西南北
  • 力荐

1904年,第一世,他不期而至掀起波澜,又遇到了突来的洪水,在水中殉情。2014年,第二世,他闯进了她的房间,在泳池枪杀了她,在水里毙命。2044年,第三世,重逢,但是男主角已经完成了净化过程,不再拥有人类的真情实感,女主角大戚,泪水脱眶而出。“水”象征一种宿命,又是净化记忆的载体。“野兽”指的是男主,每次都会闯进她的世界,并且摧毁她的人生。

57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较差

2# 这是最坏的那一类书写——浮泛/混同/臃肿/生造奇观 借着对the more the merrier的错误认识 竭尽所能地把属于不同符码系统的质料 用所有可能的技巧(分屏-倒放-主观镜头-闪回-变格剪辑)堆叠在同一时空里 这只会造成时空观(不是叙事时间线)的混乱 不仅如此 它还要为之附加劣质的声学效果并试图让声音成为主角:连篇累牍的尖叫-舞池背景音-剧烈的弹窗声 但这一切都过于直白了 在这样一部故作高深的电影里格格不入 眼泪难道是唯一的筹码吗(——蕾雅·赛杜多得不能再多的面部特写)? 只有最表层的机械感才能代表后现代人类的臆症吗?还有更多被抛出 被松散连接 却被省略的问题 最终共同导致电影膨胀得如同巨型拼图 乍一看磅礴浩渺 一拿起来便散落一地 /Cineteca-Margenes

1小时前
  • 林晔
  • 很差

几近完美,只是站在了太多巨人的肩膀上,一时辨认不出波尼洛。尾声倒放、局部特写、屏幕熔化、跳接全景的段落一气呵成,心脏快跳出来了。蕾雅·赛杜的表演比《法兰西》更深不可测。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没才华的导演,又想炫技爱装比。老套的故事包装在诡异、混乱、莫名其妙的视听里。为了装比乱七八糟叠了各种效果、各种元素,想的到他们自己得意地解释的样子,但是全是直接拿来的,所以根本不搭,incel男主的自白vlog那段我真的会永远记得,太土。看完更烦法国导演了~

1小时前
  • 几何公主
  • 较差

Cineville 033 。。。什么东西 我的两个半小时生命。。。。感觉看了一个罗里吧嗦的混乱现代艺术,导演在蕾雅赛杜游泳那段表现她的肉体有些意义不明的男凝?结尾挽回一点点,看得我笑了,原来前面哔哔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个结尾。

1小时前
  • Dracarys
  • 较差

游刃有余的样子-04/06/24 at FilmLinc

1小时前
  • sheepfield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