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时代日记
The Andy Warhol Diaries,安迪·沃荷:时代日记(港/台)
导演:安德鲁·罗西
主演:比尔·欧文,Jeffrey Deitch,Jessica Beck,Bob Colacello,Christopher Makos,Vincent Fremont,Glenn Ligon,Donna De Salvo,Benjamin Liu,肯尼·沙佛,Jay Gould,Pat Hackett,周英华,Fab 5 Freddy,大卫·拉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该片由监制瑞恩·墨菲和导演安德鲁·罗西共同打造,共六集,以惊人的信息量描述了安迪·沃霍尔的传奇故事,这些在他去世后出版的日记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窗口,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位艺术家非凡的一生。剧集开篇讲述了他在匹兹堡的童年,追溯了沃霍尔令人难以置信的多彩旅程,他以(既受人推崇又遭痛斥的)艺术家、导演、出版商、电视制片人、..详细 >
去年就开始看这部六集纪录片,今天才着急忙慌地终于看完,是因为后天准备去看一场安迪沃霍尔的展览。安迪的名字早就知道,但对他的了解,其实仅限于在电脑手机上看过他的《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香蕉》《毛泽东》几幅作品。真正开始想进一步了解他,是听了Lou Reed写给安迪沃霍尔的《Hello it's me》。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中一直响着《Hello it's me》的旋律,和Lou Reed的喃喃自语,然而这部电影里,并没有提及Reed和地下丝绒,Reed的镜头只是在安迪的葬礼上出现了两次。看完电影,对安迪沃霍尔以及他那个年代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也更盼望在展览现场看到他的作品真迹。
时代造英雄。“𝐌𝐚𝐜𝐡𝐢𝐧𝐞𝐬 𝐡𝐚𝐯𝐞 𝐥𝐞𝐬𝐬 𝐩𝐫𝐨𝐛𝐥𝐞𝐦𝐬.𝐈'𝐝 𝐥𝐢𝐤𝐞 𝐭𝐨 𝐛𝐞 𝐚 𝐦𝐚𝐜𝐡𝐢𝐧𝐞,𝐰𝐨𝐮𝐥𝐝𝐧'𝐭 𝐲𝐨𝐮?”开头这句话很好概括了安迪沃霍尔,他精准踩在现当代艺术想要粉碎传统的时间点,安迪沃霍尔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他的艺术探索的社会性甚至远超它艺术性。
I’m watching TV, not living a life.
更偏个人传记片,安迪除了是波普文化的奠基人外,最为重要的是他及其敏锐性的洞悉在艺术的精英主义与受众的平民主义之间的平衡点把握,凯期哈林与巴斯奎特的发掘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经典的每人15分钟概念在30年后的自媒体流量时代还在发酵👏
浪漫
God Damn it. 人家Andy都死了这么久把人家私生活挖出来一遍遍说他的隐私,要不要脸啊网飞!不是60年代最好的txl画家,是60年代最好的画家。Basquiat也不是最棒的黑人涂鸦艺术家,是最棒的涂鸦艺术家。这个区别,希望网飞懂,也希望所有人懂。
Warhol是个很压抑的人吧,很多时候我也这样,想成为机器,不想拥有情绪
2019的8月在SF MOMA 看过他的专展。想想看了这部纪录片后去看该多好。
第一集,发现安迪沃霍尔的工厂和drag文化里的familia其实很像
每个人的成名十五分钟?来不来!
unique soul,率真,浪漫,执着
全程都在八卦安迪的感情生活诶“所有像异性恋的男模都是同性恋”记下了 要考的
猫仔队队长总是对艺术家的多彩(私)生活感兴趣
其實是想透過這個記錄影集多了解這個開創普普藝術的重要藝術家,可惜節奏太慢,太多內心旁白弄得有點龐雜,再精簡一點可以更深刻,看完halston再看這部彷彿回到那個不凡年代
Resemble AI读日记太逼真了,影像资料也很多……人过世后,他的日记只好任人摆布,他再也没办法干涉哪些不可以发表了……生前把日记交给助手打印,似乎准备好了要被别人看见,这给日记的可靠程度、私密程度打了折扣,加上助手又以时过境迁的视角重新梳理过去发生的一切,解读其中的因果。至于比较少谈及的艺术,杜尚曾说:任何一个天才艺术家,一生数得上的创造也就四五件,其余不过是投稿交稿,类似商人做买卖……安迪·沃霍尔擅长批发,以量取胜,也一直努力开发下一个热销模式。
那些闪耀的现代艺术大师,以一种平凡人的姿态展现出来。他们也会纠结迷茫嫉妒缺爱,脆弱而有小脾气。熠熠生辉的日子里,也满是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无论他们经历了什么,留下的都是给全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
我这个人没啥好说的,我看起来很害羞,而我也真的很害羞。
Eating and learning. What a life!
内容丰富,手法细腻,后劲绵长的纪录片。
竟然有那么一些时刻被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