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诹访敦彦
主演:莫托拉·世理奈,西岛秀俊,三浦友和,西田敏行,渡边真起子,山本未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简介:影片讲述少女小春从广岛回到故乡岩手,去往风的电话所在地的一段旅程,是一个关于内心治愈,以及我们忘却的珍贵记忆的故事。详细 >
人啊,活在世上,还是得有个盼头,否则就只剩下了判头。不管情况有多糟,人们总是需要一个心理安慰。
#Berlinale70th 26# 对这部诹访敦彦有些失望,其实日本导演一旦拍上纯粹关于311的电影都像失去了手脚,被桎梏在看不见的东西里。现在想来我完全理解这种巨大的恐慌,如果让我想象该如何拍一部武汉疫情的电影的话,恐怕我是半点都想不出来,因为这种庞大体积的悲恸会压碎人的表达欲。影像的噤声是悲痛体验的二次经历,但我们不得不把痛喊出来。可如何表达这种彻骨的痛呢,风的电话给出的答案仍旧处于摸索状态,但其实已经比很多电影要出色了。
太难看了,女主赶客。
难看至极
关于伤痕的公路片,自我再生的旅途。影片强调事物的可交换性,失去家园的库尔德人,山体滑坡的村庄,311大地震的满目疮痍,事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与ハル共鸣。
里面的人通过死的苦难和生的希望连结,女孩也在旅途中成长,建立起生的意义。吃,记忆,牵挂。
220922 【C】看得也太艰难了。影片主题无外乎是关于对历史记忆的探访,在具体语境下创造出承载其记忆碎片的形象,公路片形式进一步将人物形象及其含义投放向广泛的外部,作为一块缺失的拼图的一部分与他人产生共通的联系。实际观看感受是单调的,影片中的几段故事讲述重复着相同的实践主题的模式,几度稍见起色但还未进入状态便潦草收尾进入下一段落,引入的话题被倾听而不做出言语的决定淡化;带来的问题即是,对情绪的描绘停留在姿态化的形象展示,表演维持着人物这一初始状态而无力作出诠释,带着哭腔呐喊的戏码在闷沉的主基调面前尽显苍白。
我还挺喜欢的?灾后难的不是重建,是人们怎么走出痛失家人的阴影。女主演技刻意了,但是鼻子太好看了加一分好了
立意很高,但拍的极其沉闷。
后3/11电影的死胡同。游魂般女主的奥德赛拍得如同冗长、沉闷而空洞。难以相信是拍《狮子今夜死亡》的诹访敦彦之作。
结构是松散的,但并不妨碍文本的惊人厚度。诹访敦彦几乎在每一个段落里都放入了有趣的观察和思考:先是将广岛的历史与地震的现实并置;然后用纪录片质感呈现在日库尔德人的生存状况,再次形成一种苦难的对偶;紧接着不断在主角身上发现别人的影子,将受灾者联系到一起;最后跃出灾难,回归到生与死的母题之中。演员一个个都好,连没正脸的都能用侧颜让人感动。唯一让人不满的是前后节奏略显拖沓,但中间大段真的非常好看。
世理奈这厌世脸是挺高级的😂
從廣島原子彈到311海嘯,創傷/傷痕記憶之於日本的民族性。全片瀰漫倖存者的思念與罪惡感,甚至嵌入萍水相逢的庫德族的景況。作為公路電影,有些太過遲緩與閒散。情緒表達雖直接集中,但還是有效。風之電話亭的意象動人。
有点闷
创伤和悼亡。311失去亲人后跟姨妈住设定跟铃芽之旅一样。有宰后人群的多个截面,但是拍的太平淡了,感觉没有创伤经历的人很难代入。
披着治愈文艺外皮的公路片
还停留在文本意义上的对311的回望,失魂地寻找。对过去尚未放下,所谓更好地活下去也仅存于话语,试图煽情的坏尝试,并没有提供很好的解决问题思路。
节奏好慢,第一幕第二幕我都爆睡。可是最后女孩到达大槌,情绪爆发的戏真的非常强,全场都是抽泣声。可是,节奏真的太慢了。
#siff23#用流动的空间连接起广岛核爆到福岛核泄漏的时间,又用定格于“3.11”的时间连接起超越日本文化的空间。只是伤痛的成人礼早已在归家时完成,旅行最后的终点,片名的“风的电话”,看着有点画蛇添足。
#SIFF2020#站在废墟吵吵闹闹能怎么办呢?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观众帮你疗伤吗?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人啊,活在世上,还是得有个盼头,否则就只剩下了判头。不管情况有多糟,人们总是需要一个心理安慰。
#Berlinale70th 26# 对这部诹访敦彦有些失望,其实日本导演一旦拍上纯粹关于311的电影都像失去了手脚,被桎梏在看不见的东西里。现在想来我完全理解这种巨大的恐慌,如果让我想象该如何拍一部武汉疫情的电影的话,恐怕我是半点都想不出来,因为这种庞大体积的悲恸会压碎人的表达欲。影像的噤声是悲痛体验的二次经历,但我们不得不把痛喊出来。可如何表达这种彻骨的痛呢,风的电话给出的答案仍旧处于摸索状态,但其实已经比很多电影要出色了。
太难看了,女主赶客。
难看至极
关于伤痕的公路片,自我再生的旅途。影片强调事物的可交换性,失去家园的库尔德人,山体滑坡的村庄,311大地震的满目疮痍,事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与ハル共鸣。
里面的人通过死的苦难和生的希望连结,女孩也在旅途中成长,建立起生的意义。吃,记忆,牵挂。
220922 【C】看得也太艰难了。影片主题无外乎是关于对历史记忆的探访,在具体语境下创造出承载其记忆碎片的形象,公路片形式进一步将人物形象及其含义投放向广泛的外部,作为一块缺失的拼图的一部分与他人产生共通的联系。实际观看感受是单调的,影片中的几段故事讲述重复着相同的实践主题的模式,几度稍见起色但还未进入状态便潦草收尾进入下一段落,引入的话题被倾听而不做出言语的决定淡化;带来的问题即是,对情绪的描绘停留在姿态化的形象展示,表演维持着人物这一初始状态而无力作出诠释,带着哭腔呐喊的戏码在闷沉的主基调面前尽显苍白。
我还挺喜欢的?灾后难的不是重建,是人们怎么走出痛失家人的阴影。女主演技刻意了,但是鼻子太好看了加一分好了
立意很高,但拍的极其沉闷。
后3/11电影的死胡同。游魂般女主的奥德赛拍得如同冗长、沉闷而空洞。难以相信是拍《狮子今夜死亡》的诹访敦彦之作。
结构是松散的,但并不妨碍文本的惊人厚度。诹访敦彦几乎在每一个段落里都放入了有趣的观察和思考:先是将广岛的历史与地震的现实并置;然后用纪录片质感呈现在日库尔德人的生存状况,再次形成一种苦难的对偶;紧接着不断在主角身上发现别人的影子,将受灾者联系到一起;最后跃出灾难,回归到生与死的母题之中。演员一个个都好,连没正脸的都能用侧颜让人感动。唯一让人不满的是前后节奏略显拖沓,但中间大段真的非常好看。
世理奈这厌世脸是挺高级的😂
從廣島原子彈到311海嘯,創傷/傷痕記憶之於日本的民族性。全片瀰漫倖存者的思念與罪惡感,甚至嵌入萍水相逢的庫德族的景況。作為公路電影,有些太過遲緩與閒散。情緒表達雖直接集中,但還是有效。風之電話亭的意象動人。
有点闷
创伤和悼亡。311失去亲人后跟姨妈住设定跟铃芽之旅一样。有宰后人群的多个截面,但是拍的太平淡了,感觉没有创伤经历的人很难代入。
披着治愈文艺外皮的公路片
还停留在文本意义上的对311的回望,失魂地寻找。对过去尚未放下,所谓更好地活下去也仅存于话语,试图煽情的坏尝试,并没有提供很好的解决问题思路。
节奏好慢,第一幕第二幕我都爆睡。可是最后女孩到达大槌,情绪爆发的戏真的非常强,全场都是抽泣声。可是,节奏真的太慢了。
#siff23#用流动的空间连接起广岛核爆到福岛核泄漏的时间,又用定格于“3.11”的时间连接起超越日本文化的空间。只是伤痛的成人礼早已在归家时完成,旅行最后的终点,片名的“风的电话”,看着有点画蛇添足。
#SIFF2020#站在废墟吵吵闹闹能怎么办呢?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观众帮你疗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