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金向怡
主演:陈雅狄,吴天园,高铣莛,田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温州方言年份:2025
简介:摄影师万叶从法国回到阔别多年故乡,昔日恋人阿胜与闺蜜阿北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万叶的到来,让三个人的生活和情感都逐渐微妙了起来。与此同时,万叶偶遇想要前往法国寻梦小镇姑娘小虎,在一座叫“海豚屿”的小岛上,两人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详细 >
现实的不堪与丑陋与浪漫诗意的镜头相互切换!虽然台词中二,演员表演略显生硬,但是镜头与音乐真的很美。另外相互拍个照整的也太挑逗了,还有导演是多么喜欢门与窗啊!
影像是值得票价的,不光拍摄质量,拍摄的进程也记录了一些温州基建的变迁。本来希望这是一个只讲生活状态鲜有价值输出的影片,可掺杂了过多想表达的内容,导演也是这么说的。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作品。
看过~
对这群满脑子“艺术”的家伙真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标准的文青式自恋。
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有很多足够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但导演的表达有余力但太过艰涩,反倒成了杂糅。映后导演的回答很真诚,还是推荐去看的
1.5//温州确实只适合拍摄当下的故事 城市的变化太快 想要找些过去的痕迹都很费劲 叙事的物理空间本身就脆弱不堪且不要提其承载力了//另外想要表现方言特色的话更难 十里不同音 早年的人口流动使得一些老人家的口音都不一定正 年轻人更是稀碎 温州话讲不讲得来都是问题 台词不过肢体和表情也会别扭 简直就像默片演员进入有声片年代 既张不开嘴也动不了手//这七里八乡的杂乱口音 听着实在是太别扭了 很多时候都想不会讲不要硬讲 硬讲不如别讲 台词写得也过于书面 温州方言的口语性被消磨了很多很多//但 一定还是会想拍的 温州多有意思啊 一个同时浓缩了几个时代的小小城市 通达又闭塞 矛盾还平衡//多说句不好听的 穆穆的散装外路子温州话都比这里的口音听起来要正一些
蛮好啊
有点像个论文的交付作业。整体上现实感不够强、诗意又不够重
故事背景在10年左右,是那种仿佛凝固了时光的小城,万叶从巴黎回到故乡,过往一一浮现,显得她有些格格不入。影片氤氲着潮湿的海的味道,最喜欢的几场戏也是和海有关。在夜晚出海想要去海的尽头;在沙滩上小虎把万叶推到海里拿过她的相机给她拍照;她们坠入海里;小虎说“法国有海,只要有海她就不害怕”… 我太偏爱万叶和小虎这两个角色了,略去了其他故事线的讲述,其实电影包含的东西很多,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碎,事后想来又觉得完整,因为人本身就很丰富。另外很喜欢英文片名out of place,犹如女主的心境。
一星给那首L'amour est bleu
电影受现实所限,语言、台词有时略显生硬,它也难逃被剪刀改造的命运。导演在影片中,投入了较多的自我意志、和主观成分。但毕竟,在低成本、严管理的残酷现实中结出果实,我不能总在键盘上挑毛病。电影有诸多亮眼之处,巧妙的角色设定,丰盈的想象力,对时代与人的体察,时而跳出的小幽默,以及,海风的触感、衣着的红黄蓝……可以将许多遗憾掩盖。长片处女作,很有感觉,瑕不掩瑜
厦门双栖展
开始以为是福建,原来是温州,果然是女导演拍的,
好垃圾………………………………受不了了,非常尴尬的演技、走位、台词;讲不清楚的人物关系;莫名其妙的剧情…………………………………看了开头就已经在影院里龇牙咧嘴脚趾抠地了………………………………………为了票价要坚持看下去…………………………………………只能说应该是很粗糙很粗糙很粗糙的学生作品……………………………………
文青非要把自己活的这么拧巴。
完全没看懂,想过来看看到底是讲的什么,住在倒闭的游戏厅,女青年打游戏机,蚊帐里面抠脚。
和温州和法国都没什么关系
村头闲汉、小镇懒汉的赛道终于挤进了女人,她们在马路上吟诗,对陌生人拍照,工作日去爬山,没事还撩个旧情,反正除了劳动致富她们什么都肯做。
拿腔拿调不落地以及外来视角反倒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几个人物压根就没有很好地拧在一起,像是一盘散沙成为了大的地域背景板的点缀,整个故事也没有太看到什么深入的剖析。相比影片品质,更疑惑的地方在于,平遥WIP的最佳就只能选出这种水准的作品吗?
2025年的第一场电影和路演。喜欢小虎这个角色的存在和表达。她像是万叶的过去,或是将来,又像是仍然留存在万叶体内的一部分。而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女性,是千千万万的人,是我,是你,是我们。以及,感谢导演和破圈带来的很好的映后。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现实的不堪与丑陋与浪漫诗意的镜头相互切换!虽然台词中二,演员表演略显生硬,但是镜头与音乐真的很美。另外相互拍个照整的也太挑逗了,还有导演是多么喜欢门与窗啊!
影像是值得票价的,不光拍摄质量,拍摄的进程也记录了一些温州基建的变迁。本来希望这是一个只讲生活状态鲜有价值输出的影片,可掺杂了过多想表达的内容,导演也是这么说的。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作品。
看过~
对这群满脑子“艺术”的家伙真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标准的文青式自恋。
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有很多足够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但导演的表达有余力但太过艰涩,反倒成了杂糅。映后导演的回答很真诚,还是推荐去看的
1.5//温州确实只适合拍摄当下的故事 城市的变化太快 想要找些过去的痕迹都很费劲 叙事的物理空间本身就脆弱不堪且不要提其承载力了//另外想要表现方言特色的话更难 十里不同音 早年的人口流动使得一些老人家的口音都不一定正 年轻人更是稀碎 温州话讲不讲得来都是问题 台词不过肢体和表情也会别扭 简直就像默片演员进入有声片年代 既张不开嘴也动不了手//这七里八乡的杂乱口音 听着实在是太别扭了 很多时候都想不会讲不要硬讲 硬讲不如别讲 台词写得也过于书面 温州方言的口语性被消磨了很多很多//但 一定还是会想拍的 温州多有意思啊 一个同时浓缩了几个时代的小小城市 通达又闭塞 矛盾还平衡//多说句不好听的 穆穆的散装外路子温州话都比这里的口音听起来要正一些
蛮好啊
有点像个论文的交付作业。整体上现实感不够强、诗意又不够重
故事背景在10年左右,是那种仿佛凝固了时光的小城,万叶从巴黎回到故乡,过往一一浮现,显得她有些格格不入。影片氤氲着潮湿的海的味道,最喜欢的几场戏也是和海有关。在夜晚出海想要去海的尽头;在沙滩上小虎把万叶推到海里拿过她的相机给她拍照;她们坠入海里;小虎说“法国有海,只要有海她就不害怕”… 我太偏爱万叶和小虎这两个角色了,略去了其他故事线的讲述,其实电影包含的东西很多,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碎,事后想来又觉得完整,因为人本身就很丰富。另外很喜欢英文片名out of place,犹如女主的心境。
一星给那首L'amour est bleu
电影受现实所限,语言、台词有时略显生硬,它也难逃被剪刀改造的命运。导演在影片中,投入了较多的自我意志、和主观成分。但毕竟,在低成本、严管理的残酷现实中结出果实,我不能总在键盘上挑毛病。电影有诸多亮眼之处,巧妙的角色设定,丰盈的想象力,对时代与人的体察,时而跳出的小幽默,以及,海风的触感、衣着的红黄蓝……可以将许多遗憾掩盖。长片处女作,很有感觉,瑕不掩瑜
厦门双栖展
开始以为是福建,原来是温州,果然是女导演拍的,
好垃圾………………………………受不了了,非常尴尬的演技、走位、台词;讲不清楚的人物关系;莫名其妙的剧情…………………………………看了开头就已经在影院里龇牙咧嘴脚趾抠地了………………………………………为了票价要坚持看下去…………………………………………只能说应该是很粗糙很粗糙很粗糙的学生作品……………………………………
文青非要把自己活的这么拧巴。
完全没看懂,想过来看看到底是讲的什么,住在倒闭的游戏厅,女青年打游戏机,蚊帐里面抠脚。
和温州和法国都没什么关系
村头闲汉、小镇懒汉的赛道终于挤进了女人,她们在马路上吟诗,对陌生人拍照,工作日去爬山,没事还撩个旧情,反正除了劳动致富她们什么都肯做。
拿腔拿调不落地以及外来视角反倒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几个人物压根就没有很好地拧在一起,像是一盘散沙成为了大的地域背景板的点缀,整个故事也没有太看到什么深入的剖析。相比影片品质,更疑惑的地方在于,平遥WIP的最佳就只能选出这种水准的作品吗?
2025年的第一场电影和路演。喜欢小虎这个角色的存在和表达。她像是万叶的过去,或是将来,又像是仍然留存在万叶体内的一部分。而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女性,是千千万万的人,是我,是你,是我们。以及,感谢导演和破圈带来的很好的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