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战争,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不过,看完《红男爵》之后,我对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人墓前那神情一跪有了新的理解。
战争是政治的武力延续。
军队是国家机器,为了国家的使命,那些士兵们义无反顾的冲上前线。
看过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要试图叙述这样一代人,尽管他们躲过了战争,但是他们还是被战争毁了。
”片中的德军即是如此。
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从军生涯战功赫赫,击落敌军飞机80架,但是对于战争,他显然不持赞成态度。
他曾经这样说道,“我们要击落的是敌人的飞机,而不是飞行员。
”当战争把一个个士兵物化成一台台机器的时候,德军的悲剧就开始了。
德国人还是清醒的,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也是明智的。
但是,悲剧性的结局是,他死在了当年那个差点被他击落的人的手上。
英雄垂暮,亦可怜兮。
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很有先见之明,德军固然无法击败协约国,面对德意志皇帝,他也敢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令人佩服。
真实,坦承。
德国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战后重建的速度,这样的民族,让人尊敬,让人敬畏。
柏林——巴黎Gentlemen,we are sportsmen.Not butchers.I don't want them to be surprised.I want them to be scared.Stop dreaming!This is not a polo game.We are not children anymore,we are grown men. Fighting a bloody war!Damn those English.They won't be happy until all of Europe as horrible as death.It's a thin line between cowardice and cleverness.38:47 人人翻译有点渣59:00元首?!
弟弟好烦啊好吧弟弟还是蛮萌的 哥哥的贤内助
他驾者艳红的战机腾空而起,嘴边划过一丝微笑,这是自信的笑,在天空,红男爵便是主宰。
对于那些脚踩污秽的泥土,带着防毒面具,脚踩尸体碎骨与敌人肉搏,不管是生还是死都如蝼蚁一般的陆军士兵而言,头顶千尺之上的空战宛如众天使之战,拥有战神天使的一方是幸运的,他无疑是这场战争的希望。
天空的搏斗往往充斥着追逐,腾挪,捕杀,但并非致命,如骑士间不间断地冲刺,人与神之间的高度决定了,天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对手是值得珍惜的。
这可能是战争历史上最后浪漫和优雅,无论你是翱翔,抑或是滑落…然而一战的结果终究不是欧洲皇室和空中武士们能决定的,是钱,是科技。
红男爵参透早已胜利的诀窍,伺机而动,只打有把握的对手,否则就逃跑,这不是因为怯弱,而是精密的计算和权衡。
他算到了这场战争会失败,将军们也算到了,只是没有他上天入地般的洒脱,毕竟战败的代价过于沉重,红男爵只是筹码,将军贵族们才是赌徒。
一个猎手的嗅觉警醒他:战争应当结束了核心引擎的落后,亲密战友的陆续死亡,加重了他的不安,然而战争的机器却无法轻易停止运转。
他自己甚至被过度宣扬成不败战神:只要不出击,当然也就不败。
红男爵小时候骑马,在光芒和发动机的轰鸣中追逐飞机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将崛起于天,注定陨落于天。
这一战他必败,因为他代表的东西太多,他能承受与平衡的却又太少,既然他只想简单地飞翔,那便永远在天空飞翔吧,他要告诉士兵的是神也会死,德意志也会崩塌,这场战争毫无荣耀可言。
12.06.12周六看了德片红男爵。
当时有话想说,但却一直拖到今天,而今天甚至已忘光了当时想说的一切。
这就是我,在文字方面能拖就拖的我。
不久前还以为观影后评几句是轻松而愉快的作业,现在看也并非如此。
所有的文字都是我拒绝的,概莫能外。
无意中用了作业二字,或许是潜意识。
一旦成了作业,那还剩多少乐趣?
我个人还是喜欢红男爵这部电影的,它让我改变了对德片的印象,原来德国人也有如此抒情、浪漫的一面,将一部战争片诗意得一塌糊涂。
一群帅哥驾着非常拉风的敞篷飞机放飞在蓝天的情景,让你久久不能忘记。
那画面,酷毙了,酷得让你联想不起那是战场,仅以为帅哥们在赛车,不,是赛飞机然而战争就是战争。
战争片就是战争片。
为了不跑偏主题,导演请来女主角负责说教,减弱他骨子里想强调的诗意、浪漫,硬给片子增添了些厌战、反战。
男主角的年轻帅气将女主角逼成了小妈,所以从她嘴里说出那么有深度的台词也算合适,但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做作、矫情,怎么看都觉得这娘们觉悟太高其实导演在这部片里想着力表现的是一战及一战前战场上尚有的骑士精神、绅士风度,故有了浪漫情怀。
这就是为什么他费力地往反战主旋律上倒腾,而观众们也一直绷着反战的弦,却最后对男主角“战争也可以带着礼节进行”的台词印象深刻的原因。
这片子让我们领略到了不一样的战争,带着礼节战斗的战争一战之后,所有的战场只有杀戮,再无战争。
奇袭成了技巧,奇袭成功的战例可以上军事教科书,红男爵则是故意涂红飞机,让他的飞机在蓝天上非常显眼,藏无可藏,因为他认为:“我不需要奇袭,只需要敌人怕我”,驾着他的大红飞机,凭着过人的战斗技巧,他共打下80架敌机,是一战中最成功的飞行员男主角的魅力让观众眼中的战争变得温情、有礼,不费力地唤起了你对骑士精神的怀念,对绅士风度的向往,在那样的战场上才是英雄最好的诞生地。
甚至让你淡化了战争的残酷,即便有女主角时不时的唠唠叨叨。
她不能不唠叨啊,不唠叨这片怎么出街啊?!
——观影后的今天,我甚至觉得这导演有点阴险,嘿嘿
在西宁小住了一周,晚上无事,忽然想下些电影看,1军说云中强烈推荐红男爵这部片子,于是我决定下了看看。
片子下完,看第一遍的时候,看到最后一战红男爵跟女友告别,即将登机起飞的时候,我实在不忍看下去,按下了暂停键,在群里跟1军他们聊了会,情绪稳定些,又继续看。
导演处理的很讨巧,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场面始终没有出现。
不知不觉中,片子就结束了。
后来又看了几遍,是的,我很少能坚持把一部这样长的片子反复看几遍,今年另外一次大概是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确实很耐看。
当然,红男爵对后世的航空迷有多大的影响,有些人也许是很难真正了解的。
但是,即便你对航空、一战都没有兴趣,或者说缺乏认知的话,也仍然可能会喜欢上这部片子,因为这部片子拍得真的非常美。
一个连敌人都无比尊重的人,一个25年的光辉岁月。
故事的结尾我以为得再现男爵英勇作战,力竭而死的场面,可是导演没有,因为那样就俗了,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男爵死去的场面。
快到结尾处大家休息的时候一场玩笑,可是配乐却那么哀伤,透着一丝凄凉,谁都知道男爵总会死的,但我知道,他是属于天空中的雄鹰,只愿意不断地翱翔,直至不能飞翔的那一天。。。
PS:我总觉得这片子说英语怪怪的,哪国人就说哪国话嘛,真是的。
民族英雄
原剧人物照片
1918年4月21日在一次空战中桀骜不驯,倜傥不羁,令人恐惧的“红男爵”,死在了战场上,年仅25岁,他是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一生击落80架飞机,是一战中最闻名的英雄。
英国人以最高军人葬礼等级安葬了他们的敌人——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
这是一部高贵的单纯青年,抱着满腔激情,怀着爱国之心,在死亡的战斗中用骑士精神的风度撰写的荣耀之旅,夹杂着浪漫的爱情,离奇的善良,忧伤的友情,“红男爵”用舞蹈般的技巧和高不可攀的战斗记录将自己的传奇留在了历史传闻中。
战争,让文明在刀剑和炮火之中灰飞烟灭。
而英雄,在铁与血的映衬下更具光辉。
“他们(统帅部)想让我成为他们(普通士兵)心中的榜样,柏林用我的照片来欺骗他们(普通的士兵),但是我不想欺骗他们,我要与他们同生共死,不会与柏林玩什么造神游戏!
”,这是统帅部要让他成为空军总司令,他回绝后对女友说的。
一直不太喜欢现代战争,感觉缺乏了那种原始的血性和艺术。
是的,当你看到铁甲巨舰彼此轰鸣着对射的时候,当你看到骑士们呐喊着冲锋的时候,当你看到坦克如同洪流一般对撞的时候,当你看到战斗机在空中以极大的技巧缠斗的时候,你都会觉得这些画面如同难以言喻的艺术品一般,让你热血沸腾。
而那些战争指挥家们在生死一刻的勇气和智慧的迸发,也被人们视为艺术一般传颂至今。
但是,当看到美国人拿着金钱堆砌的先进武器砸向毫无还手之力的弱国以及这些弱国的某些人则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袭击着平民作为抵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战争只能反应了其最消极的一面,而且最积极的一面却荡然无存。
绅士们已经不在了,只有一群恐怖分子在对抗着世界上最大的恐怖制造者。
当你某一天用一颗精确制导导弹炸死一群几千公里外的人们的时候,当你拿着一把AK47扫射毫无反抗的民众的时候,你有的只是残忍和血腥,而荣誉和伟大则早已荡然无存...再见了,绅士的战争... 最后给导演加鸡腿,演员选角很耐看,很棒的编剧,色彩效果也不错。
这不仅是战争,有兄弟有爱情有民族也有战争反思。
特别欣赏“红男爵”只打飞机不杀机组的绅士精神,还救治英军飞行员,为敌人的葬礼送花圈。
战斗场面很精彩。
是最爱的两部国外战争片之一。
红男爵,从一开始,就以绅士的风度来面对战争:我们可以对着敌机开枪,但绝不能对着坠落的飞行员开枪,我们的目标是击落敌机,而不是杀死飞行员。
可是,战争是残酷的。
朋友一个个离去了,某一次飞行,口风琴的声音断了;某一次飞行,睡帽永远地被遗留了下来;某一次飞行,白色的围巾飘落了……战争让人类如此残忍。
战争让生命如此沉重。
原来,战争不只是一场绅士的游戏和竞技,战争是血腥的,他带走了我们身边活生生的朋友,从此,那个人的音容笑貌再也无法重现了,所有留下的有关他的一切,不过反复而无情地提醒着活着的人,那个人不在了,永永远远地不在了。
那些曾经打闹嬉笑,在空中协作,在生死边缘一起奋战的人,一个个离去了,只剩下飞机的残骸,还有内心难以名状的沉重。
电影没有渲染最后的一场飞行战斗,也没有表现那颗穿通红男爵心脏的致命子弹,它只给了他起飞前无言的告别,还有那个似有似无的笑容。
就在那定格的一眼中,所有的执着,所有的迷恋,所有的沉重已经所有的悲哀,都释然了。
徒留我,对着屏幕,沉重万分。
即便是战争,我们也可以有礼节的进行。
说出这句话的人,让我很敬佩。
战争是无情的,但战争不能完全淹没人类的人性。
男主角在为战士作训练指导时讲到,我们要做的是击落敌军的飞机,而不是置飞行员以死地,不能向坠落的飞机进行扫射。
且不说他所在战争方正义与否,光这点人格魅力就值得让人佩服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细细评价这部影片,许多细节值得你去感动。
你会笑,也会掉泪。
多说不如你一看,真的值得。
什么是男人,男主角是我们要学的。
血性,担当,绅士。
血性男儿,有志有专,有志成为ACE飞行员(帕里克?
式的人物),并超越了他,成了Ace of the Aces。
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身先士卒。
清醒的政治头脑,自己的red color对敌人有威慑,自己是宣传机器的人物,国家应该休战,但战斗时还是会去出生入死……对女人,对朋友和敌人又是那么的绅士。
是男人,就要象Red Baron冯•里希特霍芬那样,to be a man of ace, a man to be respected, a gentleman.另有点感触:什么是贵族,男主角和他的家庭是中国的新老富贵阶层应该学的。
这部电影他们也应该看看。
现在中国的绝大部分新老富贵阶层,除了炫富,讲晕段子,做秀慈善,吹嘘如何摆平公安警察,真打战了他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去经历枪林弹雨的洗礼吗?
Deutshe民族有很多值得中华民族学习的,中华民族不能老在四大发明,勤劳的历史书上睡大觉,耗在内斗上,耗在为个人谋利益捞资本上。
德国造的奔驰,你能造个假货吗,德国的双立人,WMF你能造假吗?
这几张面孔看多了恶心。。。
08.09.23.Der.rote.Baron.2008.红男爵.TLF
就空战有点看头
最后的骑士道。电影比较糟糕,三星都是鼓励分。珍珠港水平的感情戏,还姐弟恋,日了狗。Melodrama有红猪了,整个屁的的感情戏啊,蛋疼。重要对决还全数掠过。开头移花接木献花圈的对象应该是兰诺·霍克。
除了女主角完全不带感之外,其他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以战争为背景而反思战争。骑士一般的飞行员们,在天空搏杀中,前往自己的归宿。是一部非常有人文气质的电影。
战争让人疯狂
活生生糟蹋了一美人
打1星纯粹是因为不能给零分,为了骂这个b片只能先给一颗星,我祝导演走夜路不要遇到弗斯也不要遇到洛塔更不要遇到曼弗雷德,举头三尺有神明,把历史人物当工具是要遭天谴的😅
后期战争场面还算真实
男主从头到尾佝偻着背,一看就是被酒色淘虚了身体的纨绔子弟,说话时手插兜,浪子步,哪有军人的气质。飞机在天的镜头,要么是近镜头特写,要么远景看不清脸,典型的替身模式。故事还好吧
3 stars+
女主是莎拉康纳阿姨?就不能找个和男主年龄相近一点的么……
三千米的高空,金发在风中飞扬……
护士就是他若隐若现的良心,若说可惜,那每一个死去的人都平等可惜。
骑士精神80架——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战绩了~~
看的英文版的,能把红男爵的辉煌展现出来,空战的场景很劲爆,战友情很感人,把德国英雄和绅士般反战完美的结合,精彩
你是我最大的胜利...致我们的朋友和敌人...
可惜了
豆瓣之前的那个美男子电影豆列不知道有没有收录这个~但是男女主视觉上的的年龄差距太大了吧,,,整个阿姨和大男孩啊,,,,
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