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播出,缔造了台剧新高峰,还登上Google搜索台湾排行第1名。
以2010年代台湾的多起社会事件为题材,是台湾第一部以随机犯法为主题的电视剧,还涉及新闻媒体困境及精神分裂症等议题。
在第54届金钟奖上,获得12提6中的成绩,贾静雯也夺得“视后”。
豆瓣25万人打出9.5分的超高分,堪称年度最佳台剧。
2020年,制作公司大幕影艺再出手,一部更加生猛的电视剧诞生,它就是:《做工的人》
该剧同样由《与恶》的制作公司大幕影艺制作,林昱伶再当制作人,2020年5月10日在HBO首播。
在影视化之前,这部剧的改编原剧本也大有来头,是台湾的工地工程师林立青撰写的散文集。
什么样的作品有说服力?
当然是亲身参与者!
林立青在十多年的监工生涯中,一边工作一边记录在工地的所见所闻,被同事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然而没想到,该书一经发布便引起巨大关注,2017年出版,2018年达到了40刷,销量超过5万本。
被诚品书店选为“台湾年度最期待作家”以及“书店职人最想卖”两项大奖。
时不时被邀请参加演讲和座谈的林立青,在接受采访时更开玩笑道,这些版税可以多到让自己一整年都不用工作。
这本真实记录工人生活的书,引起了大幕影艺的关注,公司着手将它改编成电视剧。
经过两年时间的改编、筹备与拍摄后,这部剧终于在5月10日与观众见面。
《做工的人》一经播出就登上谷歌台湾热门搜寻排行榜前三,更获得台湾视频网站My Video18万人的喜欢。
看过剧的网友纷纷感叹到:“前所未见的电视剧题材,突破就是肯定。
”“虽然是喜剧,但看着看着就想哭。
”那么,这部剧究竟有什么魅力,怎么会这么好看?
咱们来看以下三点。
首先,它有着金牌主创团队,主演全员演技派。
该剧的导演兼编剧郑芬芬,作为台湾新生代女编剧和导演,她执导的作品屡获国内外影视奖项。
电视剧《手机有鬼》 《拍卖世界的角落》 《长假》在“电视金钟奖”上拿下多项大奖。
电影《沉睡的青春》不仅入选金鸡百花电影节台湾新人导演奖,还入围韩国、新加坡、法国等各大影节。
最让大家熟悉的,莫过于2009年由她自编自导的电影,由彭于晏、陈意涵、陈妍希主演的电影的《听说》。
豆瓣近34万人打出了8.1分,还入围了金-马奖,获得第五届日本大阪亚洲电影节唯一大奖“最受欢迎电影人气大奖”。
她近几年同样由她自编自导的作品,像TFBOYS主演的《超少年密码》,张子枫和彭昱畅主演的《快把我哥带走》也获得不错反响。
可以说,有郑芬芬在,让人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编剧洪兹盈,也曾是2018年高口碑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编剧之一。
主创团队实力过硬,那么主演阵容也是全员实力派。
“视帝”李铭顺,曾是新加坡版《神雕侠侣》的杨过,他和小龙女范文芳在戏外也喜结连理,成为佳话。
同时他还是2014年陈妍希版的《神雕侠侣》中的黄老邪,而他在《陆小凤之凤舞九天》里塑造的西门吹雪也堪称经典。
对于许多年轻的观众来说,更为熟悉的是2019年大陆版的《一吻定情》中直树的爸爸,电影《热带雨》中阿玲的丈夫等角色。
此次为了演好《做工的人》中的铁工阿祈这个角色,他故意吃肥10公斤,养出大肚腩,苦学台语,从形象上更接地气。
而剧中饰演李铭顺的弟弟是民视当家小生柯叔元,曾主演民视八点档的《父与子》,被网友誉为“八点档的李大仁”。
还有四度入围金钟奖的游安顺饰演昌哥,“视后”苗可丽饰演昌嫂,嘻哈团体大嘴巴成员之一的薛仕凌饰演阿全。
值得一提的是,曾主演《千金百分百》 《第8号当铺》 《海豚湾恋人》中的“童年女神”林韦君,在剧中也有客串。
其次,它的剧情直击底层人物痛点,真实到可怕。
作为台湾首部以工人为主题的电视剧,实打实地展现了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
主角围绕着铁工兄弟阿祈、阿钦,板模包商昌哥、昌嫂,挖掘机司机阿全而展开。
先来说说“工地三憨憨”阿祈、昌哥、阿全吧。
这哥仨天天琢磨着一件事——怎么样才能发财?
阿祈天天在工地上忙,连手臂都晒出了黑白分明的两截,看着老父亲卧病在床,妻子持家辛苦,儿子还在上学。
搞中药药丸生意,亏了,家里还有一堆药卖不出去。
加盟夹娃娃机生意,行不通,成为念想。
甚至还想过要养鸽子、卖荧幕保护程式等生财之道。
这一次,他又找儿子借零用钱,想法设法又想继续折腾赚大钱。
小包工头昌哥,每个月发工资时会愁着开发商拖欠的尾款何时到账,家里的钱由妻子执掌。
而最年轻的阿全没有家,只能与一辆货车相依为命,开车技术太烂,一点工资全被罚单开没了。
他的女神是“槟榔西施”,想着有钱了要给女神买她5万块(文中皆台币)的梦幻包包。
三个憨憨凑在一起,这一次想出赚钱的主意是——买四面佛,开一间庙,赚香火钱!
是不是听起来很不靠谱?
没错,哥仨被一个自称是泰国人的印尼人给骗了。
买佛像东凑西凑给了15万,结果对方称佛像被海关扣了,还要20万保出来。
阿祈又偷偷把地契当了,在汇钱的时候幸亏被警察发现,不然连房子都要被骗得血本无归。
骗子一张从网上找来的佛像图就把哥仨给骗到了,想要挣钱?
现实是没有文化、不会上网,做生意没有规划的工人,不说亏本,别被人骗都算不错了!
看着各种成功人士,自己却一次次失败,还觉得是:没有赶上好时候。
在阿祈妻子得知钱被骗了之后,抓狂想打人,嘴里总是念叨着要离婚:当初我瞎了才会嫁给你!
而昌哥在被老婆骂得狗血淋头之后,会穿着“老婆永远是对的”的T恤认错。
阿全没有家,只是愁着下一顿饭,可能又吃不到肉。
如果说三兄弟的故事让人笑中有悲的话,那么弟弟阿钦的就更加苦逼。
看着不能有小孩的皮条客,说着要拜观音洗罪孽,送了自制的小玩具给她。
偶然间碰见应该是前女友的林韦君,远远相视看着她进了豪车,阿钦骑着摩托追在她的车后面,仅仅是默默地看着。
面对憨憨三兄弟一个又一个的白日梦,知道他们不过是瞎折腾,阿钦清醒又悲观,有些事不敢想,也不能想。
正如四个主角在路边摊吃着夜宵喝酒时,在想有了钱以后干什么,阿祈说要买飞机带老婆去玩,昌哥说要送女儿出国念书。
而阿全则总结到:就是不要让他们当工人,尊严是给那些领固定薪水的人,像我们这种靠天吃饭,是老天决定我们要不要尊严。
一句话,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心。
工地事故频出,去医院医生要先收费再救人,出了事主任推卸责任,该死的还是干活的工人。
看起来好像特别惨?
可是这哥仨贫穷的日子中还有一点甜。
阿祈儿子偷偷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妻子细心地给卧床的老父亲按摩。
昌哥的妻子刀子嘴豆腐心,关键时刻会掏腰包救人。
在第二集中,工地挖出了一只小鳄鱼,三人又合计买了它,把它养大了,去卖鳄鱼包。
这只鳄鱼和我们很像,不论是被困在水池还是桶子里,一直很努力要离开这个环境,不管人家怎么欺负,怎么逼迫,它就是要出头天啦!
养着养着就养出感情了,在末尾鳄鱼又偷偷跑了出来,想必又将引起一番“腥风血雨”。
最后,它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台湾味道,拍摄画面有质感。
《做工的人》全剧85%是闽南语发音,偶尔有几句普通话,台词也极具台湾特色。
而它不仅在台湾首创工人为主的电视剧,还是首部大型工地实景拍摄的剧集。
虽然只有6集,但成本比10集的《与恶》还高,80%都是外景拍摄。
导演坚持要在SRC钢筋结构的大型建筑工地拍摄,在工地取景整整20天。
由于工地不能停工,剧组拍摄时那边真正的工人在干活,这边演员们在演,从早到晚。
薛仕凌饰演挖掘机司机的阿全,戏中操控吊车、挖土机得心应手的他,戏外毫无经验的他其实胆战心惊。
为了贴合剧中爱吃槟榔的角色形象,时常嚼槟榔嚼到口腔黏膜干掉。
尤其是在拍摄小鳄鱼戏份时,不仅有真鳄鱼登场,还砸下22万台币,1:1制作鳄鱼替身。
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一场戏,阿钦干完一天的活,回到合租的小屋,抽一根烟,看着窗外。
伴着慵懒的音乐,微光闪烁,有了一种别样的质感。
人生虽惨,但四兄弟却依旧选择乐天拼命,正如导演郑芬芬所说:所谓发财梦,只是这些小人物很努力活着的一个象征。
整部剧对工人生活的观察直接而体贴,很多看了剧的剧组成员跑过去对导演说——这就是真真正正的工人生活啊。
为什么他们这么了解呢?
原来,他们的爸爸、叔叔、舅舅……很多人身边的人都是工人,只不过大家都刻意无视着身边的这一群人。
有一幕我觉得眼角湿湿的,有种笑着道出悲哀的感觉,大概是因为我家也有做工的人。
而这,也是《做工的人》的意义所在,没有那么多愤世嫉俗,讽刺批判,它却让你笑中有泪,留有余味。
如果说上一部是“我们与恶的距离的话”,那么这一部可以说是“我们与善的距离”。
我希望先让大家去关心这群人,关心这群台湾平凡的小人物。
其实,做工的人,不仅是工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总的来说,目前这部剧播出了两集,每一集都围绕一个故事展开,剧情节奏明快,2个小时毫无冷场。
满屏霸道总裁剧、高级古风剧?
《做工的人》,是时候拥有姓名!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做工的人》第一集阿钦有点意思。
阿钦和女人在床上交谈的时候,阿钦把醉酒的兄弟一个一个送回家的时候,阿钦说,我这样的人没有未来的时候。
听到片尾曲里面有一句,生活,生了,不快活。
应该是主旨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工的人 第二集片尾那句词是,生活,只生,不快活。
还是看到阿钦就觉得好心动。
我想了一下为什么我会这样,大概是因为沉郁且世俗,有这样的特质的人,我都会莫名地就心生好感,就像第一次在圆桌派看到张亚东看到他说话的姿态和腔调,就有好感。
阿钦为三人收拾烂摊子的时候,感觉就是照顾孩子一样。
他知道这个佛像很大可能不靠谱,但还是出了大头给他们去造。
三人醉酒时就结账,一个一个送回家。
知道他们养鳄鱼这么不靠谱的事情,还是惦记着鳄鱼吃什么,张罗着去买。
阿钦打开那个包,看到鳄鱼被吓到,然后又被电视里面贞子吓到,那一段太可乐了!
极其可爱的反差萌。
昌哥在家穿着“老婆说什么都是对的”的t恤的那一段也很温馨,昌嫂一边笑一边埋怨,家庭氛围好到不行,可爱。
再就是三个人在车里面唱歌那一段,好生活好真实的图景。
对于工人来说,什么音乐的档次界限都不再重要,只要让他们在工作完成之后调度起对生活的热情,就是有生命力的好音乐。
那首歌有一种工地朋克的感觉,潮土潮土的。
阿钦这个角色应该要开故事线了,也是我最期待的部分,他和那个女人是什么关系,他和出租屋里那个女人会怎么发展……说回来,阿钦追车追到红灯,镜头里面看到阿钦在望着车内两个人言笑晏晏,而后一转,阿钦的视角却因为车窗是单向的,所以他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这个转换也是绝了。
有一种他知道自己不能得到,但好像不能放弃追逐的感觉。
三人团的鳄鱼计划又有新乌龙了。
我感觉他们三个的故事线和人物塑造现在来看还没什么意思。
一个爱做梦,两个跟着做梦。
暂时没有更多深刻的刻画。
还想提一嘴的就是这个里面的女性角色,一个昌嫂一个祁嫂,都是依靠丈夫完成刻画,是掌家,不断骂男人乱花钱不出息的角色,都很工具人。
当然,现在才两集,可能言之过早,后面再看吧。
最后一次,阿钦好帅啊啊啊啊啊啊做工的人 第三集惯例先聊阿钦,从阿祁的口中说出来了他的经历,二十三岁恋爱,女朋友家里因为工人身份不让在一起,阿钦家当时开工厂有钱,拿出两百万,结果女孩家拿着这笔钱出国留学了。
(这里只能理解成,女孩家就是看不起工人身份,即使是工厂老板的儿子也是工人,这样吗?
)然后阿钦开始自卑,堕落,开始混帮派,让爸爸去局子里捞他。
二十九岁,出了次大事故,之后估计家里爸爸也出了事,就开始做工人的生活。
现在应该差不多三十五六的样子?
阿钦在海产店点餐的时候,那个菜单念的我觉得里面藏了好多东西,(也许是我太善于脑补吗),好像在说,你怎么走了,你怎么怀孕了,他对你好吗,你还记得我吗,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载着秀玲被警察拦下来的时候,说,下辈子投胎做警察做餐厅老板做立法委员就是不做工人,知道他很委屈,可是这么委屈,也不是向她直接爆发情绪,这种感受应该很多人都有吧,有些话就是对着她说不出口。
然后四个人挤着坐着车回程,昏暖的路灯灯光打在他的脸上,表情淡漠,眼睛里面太多东西。
三人剧情线,鳄鱼死掉了,上砸宝节目鉴定挖出来的一个瓮,先是六十万,然后是赝品,大起大落。
阿全陷入危机,开始收废品,阿祈和昌哥加入。
这一集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那个女人要阿钦把汤带给便利店的女儿,他拿进去自称舅舅,然后阿杰进来叫舅舅,然后阿祈让他叫表妹,他傻傻的叫表妹。
我在寝室笑了大概三分钟吧,真的太可爱了。
顺嘴一提阿杰,真的长得好好看啊,形容一下就是生活里面正常的小帅的有点点皮但是总体很懂事的那种男孩子。
女儿笑一下的时候,阿杰被秒到,害羞的反应太可爱了!
然后就是三个人上完鉴宝节目,那个瓮被砸掉之后,昌哥回到家里,以为要被骂,然后女儿说,下次有要穿西装的场合穿她买的新的西装,比较合身,然后妈妈说,虽然很傻但是昌哥是三傻里面最帅的那个。
温馨到我眼泪瞬间就流出来了。
昌哥一家的生活基调已经呈现出来了,昌哥跟着阿祈和阿全三人组不着调,但又是会顾家,很爱妻子女儿,“挣钱”的时候傻傻地开心,但是反过神来会知道自己做错了。
昌嫂了解昌哥,默默嫌弃着的时候又很包容,会给鳄鱼带生肉,会帮阿祈回怼挖苦他的工友。
一家人很有爱,不是虚空描述的那种爱,而是流动在真实生活里面的,有嫌弃有争吵,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的那种爱。
还想说的就是三个人去做足疗(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又放了那一段音乐,场景是一些是工人的休闲娱乐活动,原唱比阿全唱的要好hhhhhh,氛围好真实。
就是都没有找到这首歌的完整版,不知道叫什么…我老是提到真实,觉得这个剧相比其他文艺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更真实的生活。
我也该警醒自己不要陷入这种“只有这样才是真实”的谬论中。
--to be continued
(图片来自网络)闽南语中的“做工人”,即是普通话里的“打工人”。
做工,一方面指一切在外打拼工作的人,另一方面也特指那些靠做苦力活挣钱的人。
前段时间“打工人”的话题频繁上热搜,一度以为《做工的人》这部剧火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当代年轻人拿来吐槽、调侃自己的词汇。
台剧《做工的人》讲述了是一群在台北建筑工地做工的人的故事,用喜剧的形式表达着建筑工人生活中的艰苦。
1 爱做梦的“工地三傻”生活是颗包裹着糖衣的苦药丸,当你含着甜美的糖衣,再苦也咽的下去了。
主人公阿祈是一名铁工,他和同建筑工地做活的板模工昌仔,开挖土机的阿全,被工友们戏称为“工地三傻”。
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做着发财的梦,只要想到一点可以赚钱的方法,便不计后果地去执行。
他们曾筹钱向所谓的泰国人买四面佛,试图开寺庙赚香油钱;他们在工地养了只小鳄鱼,期待等它长大后,大鱼生小鱼,卖鳄鱼包袋;他们带着从工地挖出来的陶瓷瓶上了古董鉴定节目;他们亦尝试过靠垃圾回收赚取钱财;他们还经常拿些小钱去买刮刮乐,期待有朝一日中大奖……
奈何在学识、眼见和能力等因素的局限下,他们的发财之路并不平坦,不是被骗,就是亏本,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即便如此,他们亦从未放弃,每天都怀抱着即将发财致富,飞黄腾达的美梦入睡。
有人做梦,便有人清醒。
外人嘲笑他们三个不切实际,痴人做梦;家人一方面袒护他们,一方面又为了他们的“屡教不改”而发脾气;也有人羡慕“三傻拥有别人不敢做的梦,并为了兑现梦想不断地付诸实践,哪怕那些举动如此荒诞可笑。
生活少了梦,就像剥离了糖衣的苦药丸,让人难以往下咽。
有梦,有追求的人生才是完整的,结果如何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2. 苦药丸的本质终究还是苦的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偌大城市里,建筑工人们靠双手建造起了数不尽的高楼大厦,可那些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建筑,却没有任何一隅属于他们。
残酷的现实中,更洒了满地的鸡毛。
许多建筑工人由于日积月累的过分劳累而落下病根,而工作中亦伴随着安全隐患,随时威胁到生命安全。
第一集中工友蚬仔受伤的腿上插着的钢筋如此触目惊心;阿祈和他爸爸最后都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中风,瘫痪在床;阿钦的弟弟,那个勤奋踏实,干活从不会累的人,却依靠吸食毒品增加体力,最后由于毒品吸食过量影响到身体健康,出现幻觉、情绪失控的现象。
除了工作环境的艰苦,社会刻板印象带来的职业歧视,亦是那么的难以化解。
即便阿祈和阿钦家当年开工厂赚了不少钱也无法改变阿钦前女友家人对他的偏见,更不用说阿全那种连房子都没有的人,就更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了。
一旦剥离糖衣,生活这颗药丸便苦不堪言。
3. 再苦的药丸也是治愈系在看似残酷的现实中,那些永远保持善良的本性,彼此守候、紧紧相依的温情,亦属于生活的一部分。
所谓的“工地三傻”,在进入便利店时会脱下脚下那双脏兮兮的雨鞋;在听到有人刁难店员小妹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解围;在工友蚬仔受伤后,他们迫不及待跟着救护车到了诊所,甚至帮忙垫付了治疗费。
主人公阿祈一心想要暴富,天天梦想着发财,却也在得到二百万意外之财时,将那张可以兑换奖金的购物券送给了蚬仔的妻儿。
阿祈的儿子小杰,这部剧中我最喜欢的角色。
善良懂事的他,会瞒着家人在外面做兼职,愿意拿他的零花钱去支持爸爸的“发财梦”。
小杰和小玉之间的爱情也为这部剧增添了不少的暖色。
他会在听到别人嘲笑小玉她妈妈的职业时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替她解围;在叔叔问阿杰是否知道小玉的妈妈是妓女时,他坦然地表示一直都知道并且毫不介意;在小玉的妈妈害怕自己给女儿丢人,路上遇到也不敢打招呼时,他领着小玉跑到她面前主动打招呼,并告诉她:他会把小玉安全送回家的。
那些被世界以痛吻过的人们,依旧报之以歌。
因为遭受丈夫家暴而不得不跑出来做工的佩佩,在建筑工地唱起了动听的歌。
昌哥在惹昌嫂生气时,会穿起写着“老婆永远是对的”的T恤哄她开心。
为了纪念,已到中年的昌哥昌嫂和全体工友在工地补拍了婚礼照……
4. 苦难未有终结,梦与希望相随在《做工的人》结局中,阿祈和阿钦都离开了这个世界,可工地里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小杰高中毕业了,在彩蛋中他甚至开了一下以爸爸和叔叔名字命名的铁工厂,和小玉幸福地在一起。
昌哥的女儿考上了国外的大学。
妓女珍妮在阿钦的资助下离开了原来的行业。
阿全的女神最后也回到了他的身边。
佩佩为了躲避嗜酒与家暴的丈夫逃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谁都知道,只要生活还在继续,苦难就不会就此终结。
所有人都还在向前,人生路上还会遇到多少难题是个未知数。
唯一能够肯定的是,无论苦和甜都属于人生的一部分,而伴随着梦与希望,怀揣着爱与善良的糖衣外壳,才更能去品尝生活这颗苦药丸,更真实地感受生命的脉动与温度。
结语《做工的人》是一部极具现实的电视剧,剧中的人们习惯性用闽南语交流,衣着打扮和人物形象也十分贴切。
总觉得那便是我们身边遇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
这种真实情节与悲剧氛围一度让我的心情无法平静。
并不是特别推荐大家去看这部剧,却依旧想跟大家介绍这部剧。
因为剧中的很多地方或多或少都会让人产生共鸣。
现实中有多少人为了生计离开故土与家人在外打拼?
多少人为了挣钱在公司熬夜加班加点?
又有多少人为了实现梦想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又站起来?
回不去的故乡与尚未站住脚的城市,赫然处在无法统一的对立面,让人进退两难。
“打工人”的确不容易,生活也从来就不是只有甜,它还有很多无法避免的苦。
学会在冰冷的生活里感知温暖,学会为苦涩的生活添加些甜蜜的糖,你会发现生命中还有很多别样的色彩。
第一集就炸裂,农民工受伤来医院,大夫见惯没钱的人治疗后跑路的情况,所以要求先付钱再治疗。
四个人在外面对着神明许愿,对着佛祖这个打工人诉说着各自的美好期盼。
台剧真的是懂讽刺的,西装革履的白领在对便利店新人寻衅滋事,却被四个民工装扮的大叔们仗义帮忙!
马华这个时候就这么帅了!
李铭顺老师老戏骨很敬业啊,饰演工人,胳膊晒得跟肩膀色差很大,很真实!
虽然生活很苦,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放弃善良,家人三观也都很正,弟弟的初恋人也好nice啊!
让前男友当孩子的干爸,弥补了以前的遗憾,放下了当年的隔阂!
看到结局真的是惊呆了,脑出血落下残疾,为了不连累家人,希望弟弟送自己一程,这剧情放在内陆肯定是各种励志,各种对抗病魔最后坚强的活下去了!
但是这个剧给了故事人物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哥哥去了,弟弟了无牵挂随哥哥去了,剩下的人都安稳的活在世上,虽然全程乐观,最后一幕变为悲观,但是这个结局又是多少人心中所愿呢!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奮,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他們值得擁有尊敬,我們又怎麼能夠允許這個社會將他們分別列上不同的標籤呢?
——林立青,《做工的人》
--《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翻拍作家林立青作品《做工的人》,擔任建築監工十餘年的他,以文字紀錄工地現場「有如被遺棄的世界邊緣」,描寫社會底層勞動者的生命紀實。
而出版該書的寶瓶文化總編朱亞君曾分享,這本書是令她燃燒編輯魂的作品之一,「當時林立青還不擅用標點符號,甚至有不少錯字,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重點是他的視角獨一無二。
儘管2017 年相關議題在市場反應十分還是太冷,但他的觀點和書寫十分吸引人,所以說什麼也要好好出版這本書!
」而書中的照片也充滿故事,期望作品讓更多人理解「每個滴下汗水的職業都值得被尊重。
」 為了在書中收錄工人們的真實照片,她也特地請攝影師到工地捕捉師傅們的日常影像,其中一張照片讓她看了差點淚崩。
朱亞君指出,這張照片本身就會說故事,透露了許多訊息:一、工人的手上捆著橡皮筋,代表他們放飯時間是就地而坐,沒有所謂的餐桌。
二、工人的手上有未乾的水泥,還有臉上、耳朵有曬傷、灼傷的痕跡,證明了工作的辛苦。
三、當事人很可能只有40歲左右,但外表看起來顯得較為蒼老,是因為每天在戶外勞動。
為了推動這本書,書版社當時也卯足全力,很幸運發行後造成話題,卻也引來人們爭論且質疑「是否在消費工人?
」朱亞君卻說,當人們在探究或討論是否消費工人時,這些發言其實也是一種「上對下的憐憫」。
實際上工人們看到書籍出版後的反應,反而是討論著「為什麼我的照片只放一張、他有兩張?
」「啊為什麼只寫到他、沒寫到我?
我的工作也很重要呀!
」這些反應證明了,工人們真正渴望且在意的是「有無被平等尊重及看待」。
而出版《做工的人》這本書,真正想傳遞的也是「每個滴下汗水的職業都值得被尊重。
」後來朱亞君也邀請林立青繼續寫新作品《如此人生》,透過訪問各種「邊緣的勞動者」、可能被歧視的行業,寫台灣人「笑貧又笑娼」,包括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等。
書中提到這世界上很多職業其實是「沒有太多選擇的」,而階級乃由人造,「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自己所處的境遇背負原罪」。
《做工的人》被《與惡》製作公司大慕影藝改編翻拍,同名戲劇已在4月下旬殺青,由鄭芬芬導演、林昱伶製片,演員由苗可麗、游安順、李銘順、柯叔元、薛仕凌擔綱演出。
看前四集都还觉得是一部喜剧,觉得他们虽然好像在做工,但是也都还在努力,还有梦想,很励志。
昌哥昌嫂作为包头,真的是很好的人,家庭也很幸福,昌哥会在惹老婆生气的时候穿上老婆原谅我和爱妻守则的T恤哄老婆开心,一直念着没能给昌嫂的婚纱终于如愿以偿,爱是常觉亏欠。
阿祈虽然一直作为三傻中的领头带着大家越过越穷,最后还是把儿子中的两百万给了工友,再加上弟弟对他的描述,真的是虽然有些事不靠谱但本质还是靠谱的。
看着他的老婆对家庭的付出,仿佛看到典型的老一辈的中国女人为家庭的付出。
阿钦在我看来一开始是塑造得比较典型的朴实的工人形象,从以前的打架斗殴到安心打工再到父亲离开后的吸毒,每次都帮哥哥,甚至还能做前女友女儿干爸(人品可见一斑),最后还给了美凤一笔钱重新开始,完美却又有点小瑕疵的人物。
阿全恋爱脑(褒义)最后也如愿以偿。
小杰和小玉谈恋爱真的,纯爱战士应声到底。
后面几集真的绷不住,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在阿钦带阿祈出门的时候,我以为会是在试图带他领会世界的美好,挽留他,他们也是希望留下来的吧,可是穷才是真正的病,哥哥真的可以说是弟弟的精神支柱,所以最后才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吧。
留下来的人还在努力生活,他们那么努力做工也寄希望于下一代不要再做工了。
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好久没看台剧了 没想到这是一部充满惊喜的台剧 太好看了 前三集阿祁一集一个失败的发财梦 真的太为昌叔和阿全担心 都投资了注定会打水漂的项目 钱没赚到还越来越穷 没想到后三集一集比一集感动 平常没个正形的阿祁竟然把儿子好不容易中的二百万彩票送给逝世同事的母子俩 明明自己生活也不宽裕 还有阿祁和阿钦的兄弟情太令人感动了 弟弟整天为不靠谱的哥哥擦屁股 哥哥为不快乐的弟弟解忧排难 最后阿钦带着中风的大哥出去走走 去的都是阿祁以前爱去的地方 路边小吃店 彩票站 工地高楼 做工的人没多少享乐的去处 几个老地方就是他们半辈子的生活圈 不大却自得其乐 没想到最后兄弟两人前后脚走了 本想说生活或许有意外 但活着的人应该好好珍惜身边人 可是做工的人 他们确实太不容易了 年年月月奔赴各个工地 看着自己建的高楼拔地而起 却一辈子都不可能住进去 苦中作乐的三傻 阿祁昌叔阿全 他们的乐观精神确实值得学习 佩服他们不认命不服输的冲劲 小短剧的每一集片名都很用心在设置 闽南语听着幽默诙谐搞笑很亲切
是近期讓我落淚的一部作品,覺得最能評價整部劇的是它的章節標題。
“神明之前,人人平等”“緊咬不放的鱷魚精神”“錢就是我的醫生”“艱苦人疼惜艱苦人”“人的夢想是不會結束的”“諸神隱滅,基督未顯”阿祈説,鱷魚啊,我知道你想出頭天,但是歹路不能走。
阿祈拼了命的,想破頭腦地去賺錢,發財,也是為自己的妻子謀求一些安逸。
失敗不少,但似乎從未被打倒,也有弟弟總在支撐自己。
對待比自己處境更糟的工友選擇鼎力相助,自己挨頓駡也不願講事實。
其實有想到弟弟會跟阿祈一起suicide但是又覺得不太現實,但又想對於一個癮君子來說好像沒有更好的出路。
阿祈不可能再回來做鐵工,所以阿全也沒等到自己的女神。
看似BE,但對於大家好像又都是解脫,少了痛苦,少了掙扎。
演員選得也很好,把角色形象完完全全地表現出來,阿祈的半癱狀態簡直出神。
另外很喜歡阿全這個角色,有傾盡所有的勇氣,也有坦然面對的決心,有底線,對於自己覺得不對的事是一定不會去觸碰的。
做工的人 (2020)8.82020 / 中国台湾 / 剧情 喜剧 家庭 / 郑芬芬 / 李铭顺 柯叔元
真的有被这群做工的人的乐观态度和善良打动到。
天天梦想着发大财,做了一系列荒唐的事,买四面佛开寺庙,结果被骗;养鳄鱼做鳄鱼包包,结果鳄鱼自杀;把从工地里挖出来的陶瓷带上古董鉴定节目,结果陶瓷是假的;回收垃圾,结果连车带回收品被偷。
可笑又心酸,一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做着不切实际的发财梦,可是他们好似从不会被这些挫折打败,失败了又重来,发财的办法那么多,总会有一个砸中他们。
确确实实也砸中了,中了两百万,可是主人公阿祈却把这两百万送给了比他们生活更凄惨的工友蚬仔的妻儿。
明明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却偏偏见不得人生疾苦。
都是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人呀,怀揣着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做办公室的人哪能真正体会到底层做事人的辛苦,他们只会发号施令,连续工作四小时不准休息,轻轻松松一句话说出来就行,怎会想到会有人因为这一句话而丧命。
台剧的恋爱甜而不腻,“她妈妈是妓女她又不是妓女”,阿杰背着小玉勇敢的跑去小玉妈妈面前打招呼的时候,我被感动的稀里糊涂的,不带有任何偏见,只是单纯喜欢你。
阿祈眼中的红血丝总会让我想到我爸,长时间的劳累之后我爸的眼睛也会出现类似的红血丝。
我爸和剧中三个人物一样也有一颗发财梦,开过餐馆开过皮包店卖过各种七七八八的东西,最后也是因为学识能力不够等因素而失败,但是他也从来没有因为现实的残酷就放弃过希望呀,也始终带着善良和真诚,并把这份品质传给了我和我弟。
这部剧把小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要带有任何偏见去看待一个人,也许你会发现很多可爱之处。
关注微信公众号:雨落电影。
最近,#98岁赌王何鸿燊逝世#的消息,平地惊起一声雷。
真正了解之后,才知道富豪的世界原来都多么的夸张。
据了解,赌王何鸿燊,在2009年因为不慎跌倒之后,进入医院治疗开始。
截止到如今,常年所消耗的费用已经达到了15亿港币。
对于天价的医疗费,对于一般人来说,真的是望洋兴叹。
富豪的世界,果然不是能够想象。
背后的财富,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拥有。
最近就有一部台剧,拍出了普通人的一种生活,相比富豪的生活,却有一种不同的精彩。
《做工的人》
这是一部高口碑的华语剧,豆瓣8.9分,由《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原班制作团队打造。
整部剧的改编剧本,是一位来自工地工程师亲身经历写下的散文集。
同时也是亲身参与者,在他十年的监工生涯中,将自己在工地的所见所闻,都悉数地写了下来。
而且,这本书自出版就引起很大反响,销售量超过5万本。
它具体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简单说,就是一群做工人的各种经历。
为什么这么说?
现实主义的底层人士生存实录对于底层的人,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为了生活,放下了尊严。
特别是当工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烈日下,凭借自己的汗水赚取那一点微薄的收入。
在他们看来,尊严是老天决定的,真正有尊严的是人,是那些领固定薪水的人。
扎心的事实背后,每天依旧面对工地事故频发的现状。
工地负责人推卸责任,受伤的工人得不到补偿,去医院也是先收费再救人。
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唯一有安慰的是,那一点微薄的工资。
故事就是围绕工地三憨憨阿祈,昌哥,以及阿全展开。
对于这三位哥们来说,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想如何发财。
阿祈是他们中,最不幸运的那一个人。
每天上班忙的累死累活。
家里老父亲卧病在床,孩子还在上学。
搞过药丸生意,卖不出去亏了本。
加盟娃娃机,却不能真正地做起了,成为了一种怀念。
对他来说,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赚钱。
昌哥,是工地的小包工,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开发商拖欠的尾款。
除此之外,还是一位妻管严,工资都要上交给妻子。
阿全则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小伙子,每天陪伴他的就是一辆小货车,但由于自己平时开车的技术比较烂,导致剩余的工资都被开了罚单。
对于自己的女神,也是整天幻想着,能给她买一个不错的梦幻包。
三个人都是被生活逼的走投无路的人,因为缺钱。
想尽了一切办法挣钱。
为此,三个人开过一间庙,买了一桩四面佛,想挣香火钱。
结果呢?
却被一位自称泰国的印尼商人给骗了,好不容易攒下的钱,也被一块弄走了。
三人的智商,真的让人很堪忧。
一张从网上找到的图片,就把三人骗的团团转。
真正现实的是,他们不会上网,只懂得在工地靠苦力挣钱,哥三个完全没有文化。
面对各种成功人士,也只能安慰自己“没有赶上好时候”。
真的就是这样吗?
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没有成功是没有运气。
但运气之外,同样忽略的一件事是,本身并没有实力。
哥们三人喜欢研究如何发财,但却往往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表象。
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真正的习惯了工地做工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发财对于他们来说,与其是一种出路,不如说是一种安慰自己的乐趣。
一边生活在麻木的现实中,一边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
其中,有一幕很扎心。
就是当他们被骗之后,阿祈的妻子知道后,则是一脸埋怨的说“当初后悔嫁给了你”。
昌哥则是对着自己的老婆低头认错,却无动于衷。
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一切,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会十分老套,麻木的认错。
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不敢的就是,对于富人生活的向往。
尽管表面上说着,要发财要发财。
当他们真正的面对时,想都不敢想,比如阿钦,碰见自己的前女友,也只能远远的看见她进了豪车。
对于她,也只能默默的看着。
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这样的现实,早已经被打磨的特别圆滑,早已没有了跳出这一切的勇气。
背后所真正缺乏的是什么?
相比财富,自信更重要对于生活的各种不幸,很多时候,都是自信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
它是一种生活的勇气。
比如在剧中,哥们三人在工地挖出了一只小鳄鱼。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另一个发财的梦想。
所以,就合计着将鳄鱼养大,然后卖鳄鱼包。
鳄鱼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又充满了更多阳光。
他们是做工的人,处处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但同时,也透过他们的苦,看到了生活的乐趣。
一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个是喜欢做发财梦的呆子。
总是将希望寄托于明天,但今天依旧做着工地的活。
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人所忽视的光芒,《做工的人》就是这样一部华语剧。
它不仅能够让你哭,同样也能够让你笑。
他们的身上,有着普通人的生活与梦想,同样也充满了生活的悲与乐。
即便梦想落空,依旧还是会更加自信的对待生活。
这也许是世界上对于失意人,最珍贵的财富。
别小看它,它能够让你坦然地面对人生。
相比赌王,这才是属于我们的生活。
老不正经的中年人基本上是咎由自取,每次被骗又马上满血复活,完全是够条件折腾,毫无代入感,这么装痴卖傻的题材大陆拍了会拿到6分以上算我输🙄
1看完。2看了一部分弃。配乐好的。确实有台湾乡土那种感觉。弃剧原因,这个男主是个废物,不停被骗,偷儿子的钱,偷家里地契去典当。每回给他擦屁股的都是他弟和他妻子,儿子。惯的毛病
整篇下来,说明一个问题,阶级固化,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弟弟想补偿哥哥,但是一直塞钱只会害他,周润发不借钱给吴孟达才对。有这么孝顺通达的儿子是唯一的财富了,其实老婆也不容易。单身狗这种随性的做工性格还真是充满了00后我行我素的任性。工人阶层,真是禁不起一点风浪,不能病、不能欠债,一旦没法承担家庭开支,唯有一死。再加上不规律的作息、作死的饮食习惯,更有甚者染毒,真是“低值易耗品”,做完工就得死。兄弟羁绊很深。
套路又笨拙,但题材值得推荐
很无聊
「我们与恶的距离」制作团队的全新力作。题材很新鲜,主角们是以往绝对不可能为主角的一种工种和一群人,绝对不会被关注到或有故事可写可挖或有看点的一群人。而且应该是最底层的那类人,大字不识,智商没问题但因没文化而显得“蠢”,纯靠卖力气养活。关键是你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安分守己也可以过过普通日子,没本事非要青天白日梦不切实际。反倒被骗被坑两手空空凄凛潦倒还祸害弟弟妻子儿子。结尾很迷,剧情走向偏掉,沦为普通俗烂情节,感觉完全与最初以「工人」为切点的剧情“初衷”的切离感。本来区别与其他剧的“亮点”和“创新点”也消磨殆尽了。
主角每一个都让人恶心阿祈:妄想发大财、买佛被人骗、拿家里的地契出去抵押、不照顾自己爸爸 把所有事情甩给老婆。阿钦:吸毒、嫖娼、纠缠已婚的前女友。昌叔:老婆对他来说就是免费的妓女。阿全:嫖娼的时候车被偷。
你是被挑掉的人hhh 笑死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奮,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他們值得擁有尊敬,我們又怎麼能夠允許這個社會將他們分別列上不同的標籤呢?」闽南和潮汕的朋友一致推荐我看这部剧,确实很好看。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从小说改编、而且是《我们与恶的距离》同样制作团队,怪不得剧本扎实、笑中有泪。而且导演是执导过《听说》和《沉睡的青春》的郑芬芬,这类的社会底层角色性格的呈现,拿捏得太到位了。会被李铭顺饰演的大哥每天做发财梦、乱搞事业而发笑,但也会因为他把200万彩票赠送给拮据的工友遗孀而感动,最后李铭顺和柯叔元饰演的铁工兄弟二人组双双服毒自尽真的是赚足了泪点。剧中工地民工,是现在社会很多人的缩影,为了温饱奔波,比起物质的援助、我想他们需要的是认同和理解。
台剧是不错,前面狗血抓马后面突然提升了主题。有盘剥,有劳动保障和安全监管缺失,社会保障不到位,他们为什么不提出诉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工人也会故意做一些无心之过消极抵抗向上增加施工方成本。总觉得好像有点遗憾,似乎缺了一点什么,理解即是弥补。
对不起 看了三集被李民顺的智商弃剧了
不好看
欣赏不来,get不到笑点
粗看是个没文化想发财不踏实的工人,但他曾是铁工厂头家的儿子,照看弟弟离家出走的家里生意积劳成疾,他想着一夜暴富是担忧自己身体破败等不到拼出头的那一天。来钱的速度永远比不上世界涨价的速度,也许同样境况下你的活法并不会比他精彩或高明多少。故事给我了我们空间去想象去理解,而不是单纯论断人的好坏。最后阿钦的每一个镜头都帅在了我心里😭
太假了
工地人的故事,几个老男孩嘻嘻哈哈很不真实,结局强行沦为苦情剧。远不如内地的“生存之民工”!
题材加一星,但其中对女性角色的呈现真是落后得令人咂舌:女人就三种,等待被男人拯救的圣女,等待被男人原谅的荡妇,还有欺少年穷的势利眼。唯一表现得好一点的昌嫂,这么优秀的劳动女性,有主见明事理帮扶同类,结果在重办婚礼的时候还要被工人评论身材、言语性骚扰,真是看不下去。
【大概是社会发展进入平稳期吧】“为什么台湾能拍出对现实和人性描写这么深刻的电视剧?”----“失去的就真的会失去”感叹湾湾的电视剧制作水平迅速回升。本剧,讲述三个做工人,都是梦财男主。1、活在三吨半的;2、活在老婆影的;3、活在还债帐的;都是活着。湾湾如此,大陆又能少?生存不易,莫笑以往。让我们珍惜现在,寻回失去,不要再错过。
聚焦劳工问题,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境况,让我看到了真实,也看到了台剧的另一种风格。
“她妈妈是鸡不代表他是鸡啊”小杰真的太完美了 杨洋和赵又廷的结合体 不管爸爸有多少发财梦 被骗多少次 始终支持爸爸 喜欢的女孩的妈妈是性工作者 妈妈在路上遇到自己的女儿 不敢打招呼 擦肩而过 小杰知道了毫不犹豫跑过去打招呼 现实中有这么完美的男孩吗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