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看汉姆雷特,大概会看到一千个汉姆雷特。
看完整部电影,顺带去豆瓣上看了下,影评6.8分,大概是很低的分数了吧。
或者是说大多数人都还没看到上去时候的那朵花吧。
当事业、感情、健康在同一时间给你挫败的时候,大抵就会明白主角眼中的泪水吧。
证券公司业绩冠军,分店店长,开保时捷,想着澳洲可能更好,把老婆孩子都送去了澳洲。
这也算是标榜的成功了吧,按说应当是开心的。
可是整部电影主角前面90分钟都没会心笑过。
工作太忙,只能通过儿子传送的视频分享他的喜悦,自己生日儿子也只能快递一份贺卡表达思念。
终于事业坍塌,犹豫再三去了妻子所在的城市,下飞机,坐公交,一步步走过当初唯独缺他,而她们所走过的路。
敲门,没人。
绕到后院,自己一个人为了全家努力奋斗,可是妻子却在跟其他男人谈笑风生。
白天偷偷去了妻子家里,门上的暗锁,重见天日的小提琴,一切的一切都是回忆,,可是恐怕也只是回忆了,妻儿跟陌不相识的男人似乎更像一家人,那个剥虾的人已经不是他了。
委屈,愤恨或者都有吧。
以为是怎样优秀过自己的人,竟能抢走自己的妻儿,学校门口,大巴车,地下通道,一路尾随,陌生男人居然是一名焊接的乔梁工人,主角轻蔑地冷笑了。
可是就是这名在他眼里低贱的桥梁工人,在他甚至都不知道儿子去哪儿的时候,不顾一跑步抱起急症突起的儿子去了医院甚至不顾双脚血迹斑驳,也是他安慰不知所措的妻子,而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或者甚至什么都不知道。
愤恨,强烈的愤恨,妻子居然跟这样人在一起,男主角瞬间甚至想杀死自己的妻子,但是这能怪她吗?
他不在,儿子旅行的快乐不能与父亲分享,他不在,妻子一个人在世道如此混乱的地方才会要想到安装暗锁,他不在妻子一个人如何能照顾急症突起的儿子?他不在,她怎么会理解一个英语不顺畅的女人是如何在异国他乡生活。
这不能怪她啊!
这一切都只能怪自己啊,自己就以为澳洲一切都好,自己赚够钱再来团聚,很快很快。
躺在儿子身边,看着熟睡的儿子。
这种简单的幸福之前为何没有体悟到呢?
在家里,在去面试的公交车上,妻子一直拨打自己的手机,在卧室的书桌上原来之前妻子想晚回来一周是想帮全家包括他争取永久居住资格是想帮他分担他的压力,而自己却以为她只是其他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接口,在儿子的家庭作业上以k开头的字母,儿子最后列的是自己的名字。
他是如何忍心抛开他们妻儿的?
甚至还有误解。
以前自己只顾工作没有照顾远在彼岸的妻儿,通过儿子忽然生病这件事情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什么也能为他们做。
他终于想通了,那就祝他们永远幸福吧。
一路走来,告别真雅,告别琪琪,人终归是孤独的,在严禁通行的道路镜头,主角终于看到了上山时候没有看到的那朵花。
他笑了。
愿我们都能在上山的时候就看到那朵花
说实话我本人不喜欢如此慢的节奏,结尾是不是转折也无所谓。
但是同为一个一岁半男孩的爸爸的36岁的我真的是感同身受。
似乎李秉宪的每一个内心戏都能get 到我的点。
我觉得,我理解他。
理解社会的压力,理解对家人的亏欠,理解对老王的愤怒,理解看到老王只是工人那种轻蔑,又看到老王体贴得到妻子心时候的自卑,也理解看到妻子心中仍有他和家庭事事后的内疚,更激理解对没陪伴孩子的自责,再也不能去补偿的痛苦。
这个故事人物是有成长的。
当一切化为虚无,我终于知道原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身边有很多人忙于生计容易对周边的一切选择性忽视,他们总觉得赚够了钱其他是可以用钱来补偿的,很多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时间是时间最公平的存在了,就像孩子成长期没时间参与等到他成年了用钱能买回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吗?
李秉宪扮演一个韩国的大雁爸爸(父亲在国内努力挣钱,母亲带着孩子在外国上学,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团聚一下),从事的是光鲜亮丽又多金的金融白领工作,整日忙碌连妻儿邀他出国团聚旅行的要求都顾不上,哪成想公司产品一夕之间将自己及周边亲朋的财产都给拖下水变泡沫了,面对闹上门的受害者只能带着员工跪地谢罪还挨了一大巴掌,这种压力下他只能靠吃药缓解,最后还是决定出国看看妻儿过得怎么样,到了国外还没正式见面就发现家里属于他的位置已经有一个男人占据着了,他隐忍不发也不现身就暗暗地躲在暗处观察着妻儿与这个男人的日常生活,原来妻子在国外一个人带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夫妻之间各有苦衷却又没人主动倾诉。
这片子就像是一本叙事本,通过丈夫的视觉平平淡淡地展开故事,大部分人都会以为情节就是一个简单俗套的妻子出轨故事,但结局却又出乎人们的意料,片子很有新意也拍得不错但情节比较叙事平缓不太符合大部分观众的观影口味,但对有心的观影人来说是真的值得收藏的佳片。
片子另一条线的女孩也是很悲催,在异国他乡为了存钱努力工作却为了省点汇率差额失去了该有的警备心,人生走向悲剧。
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为了家庭努力拼搏的男人,没有变成麻木不仁的金钱者,而是带着血肉在奋斗,最后因为欺骗了朋友亲人而自责不已,虽然他大男子主义的将妻儿送到国外是不正确的,也许也是一切不幸的开始…他从来没想过他的妻子会离开他,没想过他的儿子会不爱他,当然他的问题是他忽略了妻子和儿子需要他的陪伴,一同生长。
其实我最后认为女主并不是真的喜欢邻居外国人,只是独在异乡,一个男人的照顾冲淡了她的孤独,这并不是爱,最后女主哭着摊坐在地上,喊着“欧巴”,真的让人揪心,那一刻她最清楚她爱谁。
世间本不无永恒可言,相聚即分离,分离即相聚。
得到后失去,失去后又得到。
而人们又总是希望尽自己的全力去追求永恒,直到自己支离破碎,筋疲力竭,至死方休。
可是谁又能从一开始就懂得呢。
当你醍醐灌顶从中醒来时已是满身伤痕,心灰意冷。
所以珍惜那些在一起的日子吧,大家同路并肩一程,快快乐乐在一起的时光里别留遗憾。
看淡离别吧,我们永远都只是个过客。
当作如是观。
刚开始看男主无障碍的从家里进进出出,还吐槽说男主是鬼吗,都没人发现的,结果看到最后,男主还真是个鬼…… 铺垫真的太长了,看的时候还怀疑李秉宪说这是他的人生之剧是为了宣传用,小狗狗被车压过之后跑出来,真雅去换钱时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大概都是线索,眼拙没看出来,不过也真是没想到导演会搞这么大一个反转,看电影前拒绝一切剧透还是有好处的 在男主看到女主的移民申请上面有自己的名字是,我还想太好了,总算是知道了老婆的心意,没想到他在那个时候已经离开人世了。
男主带真雅去看自己被埋的尸体那里被导演骗了眼泪,死亡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最后男主,真雅,狗狗分道扬镳,无论来时路还是去时路,都是一个人在走啊
幸好我堅持看完了全片!
沒有那個結局的話,我最多打三星,因為精彩的結局,我打四星。
人生的內核就是悲劇。
討厭男主妻子,男主幸幸苦苦賺錢,結果搞得男主死後上天堂頭頂都是綠光,同情蘿莉,每天5點起床去農場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結果被人騙光,還搭上了夏花般的芳齡……慘啊!
最後以天津評書常用開場白來結束此篇影評: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公平正直捱餓損人利己騎馬騾修橋補路眼瞎殺人放火兒多吾往西天問胡佛佛曰:吾亦沒轍!
我觉得这部片子有着不少的乐趣之处。
该片讲述了一个突然间失去一切站在人生悬崖边的男人,为了和送出国进行早期留学的儿子与妻子相见,前往澳大利亚途中发生的故事。
比如在澳洲他一开始帮助珍雅,他和工人的对话,以及他和那位老妇人的对话。
既已是亡灵,怎么和现实有了交集。
我觉得影片除去在这点上没有交代清楚。
而一个剧情的bug会严重影响人们对影片的评价,我觉得这一部电影一旦有了bug,就不会再高分了。
但是除去这一点,这部片子无疑是一部良心悬疑剧。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学会两个字“珍惜)安静的90分钟,没有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却看哭了N遍,李秉宪的演技简直没有语言可以形容了,电影全程基本没什么台词,全靠表情在演戏,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关于剧情就不说了,(这个电影一说就剧透了,不能说)自己慢慢看进去就懂了,搞不懂那些一直喊没看懂的人......我是一开始就看懂了,所以我看电影都选择夜深人静一个人看,而不是打法时间随便看着好玩!
这是对一部电影起码的尊重!!!
不喜勿喷,谢谢🙏
(文/杨时旸)从故事本身来讲,《单身骑士》讲述的一切并不太新鲜,新鲜的是故事的讲述方式。
其实,对于这样的叙述方式而言,文字会比影像更适合承载这一切。
“亡灵叙事”是文学叙述法则中一种独特的形态,已经被大量有效的实践,它可以用一种超现实的视角重新抚摸一切现实的故事,有时,这种叙述方式很易于催生出悲悯的气质,《单身骑士》中那些忧郁的角色,在亡灵叙事的视角下,不可捉摸的命运和无法抵挡的孤独都被加倍地锐化了。
姜在勋所在的投资银行陷入了一桩欺诈丑闻,他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变成了参与者,让很多人的生活翻覆,他决定以死谢罪和解脱,而在临死之际仍然惦念着远在异国澳洲的妻子和儿子。
这个并不新颖的设定听起来更像是一组构架庞大的庸俗电视剧,《单身骑士》有意识地只呈现片段、一角和部分,主动舍弃了很多东西,相较于具体的故事,它更在意的是呈现情绪,全程用窥视,刺探和旁观的视角写出了普通琐碎生活之下的人生苦味和内心波澜。
姜在勋在家里吞下两瓶药片,其实就已经亮出了底牌,即便镜头特意交代他也订下了去往澳洲的机票,但疑惑终究还是种下了。
对亡灵叙事方法不陌生的人,大概都能猜到之后的走向,故事的推进也一点点验证了所有猜想。
这个男人像并不存在的透明人,穿梭于各种地方,他看见妻子独自一人时的落寞和坚韧,看见她与邻居的暧昧,看见儿子融入新生活后的快乐,他偷偷窥伺这一切,从未被察觉。
其实,故事一直在有意识地向人们交代谜底,只不过是一点点地滴漏和渗透,保持一种和观众心照不宣的节奏,姜在勋跟踪那个和自己妻子暧昧的邻居,那一群人从自己身旁走过,视他若无物,后来,他独自站在大桥上沉思,那个走过来和他开玩笑的工人,为那座战时落成的大桥而自豪,一切其实都已经被揭晓。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后的部分并算不上反转,只不过是确证。
这并非标准意义上的悬念类型片,即便知道了一切也并不会损伤什么,反而会更加激起另一种意义上的悬念,这飘浮的亡灵和魂魄以旁观的视角窥视人间,到底会走向怎样的结局?
和男人陪伴在一起梭巡人间的还有一个孤独的女孩以及一条狗,三个畸零的孤魂,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亲密关系,这些飘荡的畸零人在观看尘世中的孤独者,他们彼此映照,氤氲出疏离的哀愁。
姜在勋和那个年轻女孩都处在孤独,绝境和困厄之中,姜长期缺席于家庭,他将妻儿送往澳洲,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许也为了避险,他臆测着妻儿美好安全的生活作为慰藉,但其实对他们的境遇以及内心一无所知,后来,他的魂魄飘荡到了异国,看见自己的妻子重新捡起琴技,默默忍受寂寥,独自面对生活,他仍然鞭长莫及,无论他是生是死,他一直处于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中。
而那个女孩,终其一生拼尽全力打着黑工,只求温饱,但最终被同族的骗子掠走了钱财,杀害了性命。
他们是一类人,肉身无可依傍,困苦无处言说。
死亡成为了出口和入口,从原先的生活中逃亡,然后重新流窜进人间,得以用另外的视角观看一切,检视自我。
这故事中的所有亡灵都是困守原地的人,那个在大桥上沉浸于自豪感的工人,那个在社区里警惕地盯防陌生人的老太太,那个在病床上无法动弹的女人,他们像一株植物一样种植在原地,坚固地滞留在原来的执念里,困于桥上,困于家门,困于病床,即便肉身消失,只留魂魄,也似乎从未得到自由和解脱。
从这个意义上说,姜在勋和那个女孩算是幸运的超脱者,他们也经历了悲愤、困惑、不甘和无奈,一路上回望了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最终选择了放手。
男人说,“就像谁都不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一样,就这样悄悄消失不好吗?
”他们选择了悄悄消失,遁形于这自己终究无法再度进入的生活。
这故事用亡魂注视人间,映照出许多无奈和苍白,还有许多挣扎与悲哀,它以一种盘旋的俯视视角让人们重新思索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与心态穿越人生。
李秉宪演得好
什么畸形
一切都是那么莫名其妙,剧情总体又很平淡,但是导演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让你想一直看下去。原来真相就是讲一个已经死去的男主的灵魂去澳洲看了下他的老婆和孩子过的咋样。狗啊年轻女孩啊病床上老外的老婆啊椅子上坐的老太婆都是鬼魂吧,可是他的老婆居然跟一个老外在瞎搞,他看到却无可奈何,想想还挺气的呢。小孩看到他爸爸鬼魂也不知道咋回事,这电影就是说不通,靠个人意会的那种。
冲着李秉宪看的,不过剧中造型也太随意了些,难道是秉宪哥老了吗?虽说是最佳剧本提名,但节奏把握真是不敢恭维,剧透实在是太早了,看到门反锁的一刻基本猜到了结局,导致后半程毫无惊喜,加上整片磨磨蹭蹭、四平八稳,煽情也没能煽得起来,到结束也并未获得明显的感动,并不算是什么观影的好体验。
全剧快进了,同样是剧情片,和人家差太远,两星算是给狗狗的加分。
讲二个人在悉尼相遇,最后发现自己是鬼魂的故事。
浪费演技
看完会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是过不去和大不了的,心之泰然!佳作!!
无聊
翻拍第六感
很久没有看过如此节奏的影片了,如果能重来.......
吃错药了接这种戏?不伦不类。
给晓振加颗星,以后就是电影咖了。本来感觉这片有点意思,中国可以翻拍一下,看到结尾,靠,拍不了……
猜不中结尾系列。即使为开头的线索所迷惑,也依然在中段安静的叙事中定下心来。李秉宪的表演非常沉稳,光看他一个人都够了。硬色调,小提琴配乐与澳大利亚空旷硬朗的景色相得益彰。安昭熙的角色是揭示主人公身份的存在,但如果设计得与其他人物有对应会更妙,正如那个澳洲邻居的妻子以及小狗奇奇一样。
不好看
真的,李秉宪的演技已经没档了……
9分。其实拍摄角度还挺新颖的,丈夫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乃至自己的生活,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成为这个家的外人。一开始就感觉有些诡异,因为妻子和孩子是不可能察觉不到丈夫这样围绕身边的,但拍摄方式又令观众极具真实感,不会过多怀疑。直到发现女孩的尸体,一切就昭然若揭了,可以和鬼魂沟通的只有鬼魂,还有那个严厉的澳大利亚大妈也是个地缚灵,还有奇奇(小狐狸狗)大概那次还是被车压到死去了。真是个悲伤的故事。喜欢秉宪叔和孔孝真。小狗好可爱。
A Ghost Story.穿西服游荡的鬼魂,有点过于帅了。挺悲伤的。饼演得是真好,怎么每部戏里都要掉泪啊。
真文艺,非常感性的片子。不是洪常秀那类,略有欧洲片儿的细腻与平静,尽可能用镜头来叙事。即便没有后面那鬼魂的反转,常规剧情走下来也有让人感怀深叹的思想性。讽刺人生,讽刺追求,讽刺金钱,这些调调在女性导演手下就是会温柔些。而后面意想之外的设置,打通整片的感性基调,令人无限唏嘘
我以后也要神游一下 才能放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