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
Norte,罪与罚末世篇(港),历史的局限,Norte, The End of History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Archie Alemania,安吉莉·芭雅妮,索利曼·克鲁兹,Miles Canapi,锡德·卢塞罗,Hazel Orencio,Kristine Kintana,Mae Paner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13
简介:菲律宾电影大师拉夫·迪亚兹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中获得灵感,讲述一个理想幻灭的法律系学生法比安犯下谋杀罪却逍遥法外,被误当成凶手的杰奎恩含冤入狱后,其家庭也随之破碎的故事。与迪亚兹的一系列“慢电影”一样,长达4个多小时的影片由多个长镜头组成,通过冷静客观、不介入主人公情感的平视角度,探讨菲律宾当代知识分..详细 >
导演太爱长镜头了,大量固定不动的镜头,时间长得要睡着了。
9.0 其实片子是不错的,但是导演你真是硬拖啊,如果这电影能缩成两个小时评分起码能高0.5。片尾让我看了3分钟的船和3分钟的鸡叫。有些空镜属实理解不了。顺便感叹一下菲律宾监狱条件挺不错的,堪比某些大学宿舍了。
真是服了。开篇无论是剧本还是影像就展现了极强的控制力,五星。看着看着就变四星,因为缺乏那些所谓cinema的点。然后就觉得这故事未免太缺乏纵深,变三星。到结尾开了眼了什么玩意儿机械降神降灾神啊,服了(降格的、低品质的绝望)。以及,neglect导致的扭曲就要强奸姐姐屠杀狗狗啊?看得大翻白眼。另一边,长得像rapper黄旭的坐牢男主搁那儿当圣人,最后搞个超现实飘起来了,杀了我吧。siff第三部
马克思主义引发的血案。本来以为时间长得刻意,一小时之后发觉那长度是理所当然。
#2023SIFF# 手表站立提醒了四次电影才结束,接近《罪与罚》的气质,属于有很强纪录性质的故事片。乱伦。
只能说是独立吧,如果用正经的电影教学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哪里电影始终是得拍出来让人看得懂的,现在会出现很多类似的实验性或者是独立电影,所以可能跟真正原始意义上的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独立精神和对社会,政治探讨还有点,一直觉得这种人干嘛非要拍电影,写书也不错啊。
2015023 牛逼的四个小时。人物关系线对比交叉,因果关系在两个阶层间循环。固定的长镜头慢慢地切换,冷静地剖析着菲律宾社会的涌动。“历史其实不是人民创造的,都是决定他的人创造的”——结尾劳动人民载着知识分子渡河,旧历史的终结,新的篇章等待开启。2023069 上影节第四场,朵云轩。大银幕重温。历史真得会终结吗?对福山的论断持怀疑态度的导演化身片中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对宗教与资本主义体制深入呈现并大力挞伐,运用杀戮与强奸等极端手段彻底与之决裂,结尾的渡河是其真正融入无产阶级,而非出于同情或愧疚的站队。当然这种政治层面的自省并非他的重点,他的波澜壮阔的影像是属于善良勇敢的不谙政治的底层人民的,经历了命运的无情摆弄,收尾镜头中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
关于小资虚伪的部分太多铺垫反而让爆发成了儿戏……那一瞬间就brUH....
没看完,不喜欢
四小时的长度倒是能看进去,元凶那条线远不如苦主一家的有力度,两边都在漫长的罪与罚之中煎熬痛苦,直到终结之日一方身陨一方魂灭
4个小时,没看完
看完人都傻了,像是回归到最初看电影的状态,放弃了言说,怎样的视角来展现“人”的,摄影机仿佛历史的幽魂“在场”。
全片长镜头,节奏极其缓慢。从世界的冰山一角深入底层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腐败及批判,主题格外的严肃和黑暗,两位主角的不同经历更是感叹世间的造化弄人。可惜实在冗长,若能缩短保留精华的话相信会有更多人接受。不过执导长篇幅电影倒是拉夫达兹的习惯,比如长达9小时的Heremias。
电影节唯一一部把我看伤的电影,又长又臭!
看的累
Jeanne Dielman式反快感现实主义美学。固定镜头配搭宽银幕造成棺材板构图,不少镜头大棺材中还套着小棺材。角色在四小时多的漫长时光中深陷棺材空间中无法自拔(时空的深陷),唯有梦中镜头才得自由移动。是为现实映照。
主持人說,這部電影可能很艱深,但它只有四小時(以前他的電影是七個多小時的),而且是彩色的(以前他的電影是黑白的),所以,enjoy the movie。題材很宏大,涵蓋政治社會宗教人心,在越來越多人把長鏡頭用來炫技的年代,拉夫達玆簡樸至簡的長鏡頭依舊單純地為電影服務。
历史的终结,这个片名太合适了
所谓“思想极端”的归宿。#siff39 百丽宫ifc
前边镜头的运动和框的设计还挺有意思的,后边就有点乏力了,而且本地属性也没看出来多少,拿镜头扫地、最后的下雨烧车都能看出来一直努力地在往历史的终结这么大个主题上靠,感觉还是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