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Fran Lebowitz: Si c'était une ville...

主演:弗兰·勒博维茨,马丁·斯科塞斯,Michael Alexis Palmer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剧照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2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4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5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6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4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5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6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7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8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9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20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剧情介绍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Netflix纪录剧集《假装这是座城市》(Pretend It' s a City)聚焦作家、评论家弗兰·勒博维茨,看她游走纽约,发表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我充满了各种看法”),和她心中的纽约生活是怎样的(“纽约的千万人中,唯一一个看着自己在往哪走的人就是我。我要起草一份宣言,标题是‘假装这是座城市’”),有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一周的朋友失忆投捕法医密码走私者在这世界的角落前往火星狙击速递渔蚌记坏老头天音琴魔陪你到世界的尽头毁灭战士恋之酒滴茜茜皇后第二季战斧行动2喋血平凡的足球博物馆奇妙夜3四分钟记录MH370:消失的航班格伦住在家里的杰夫谎言与错觉像小强一样活着海豹突击队第二季饮料超人惊天情杀案待会儿见不离婚的男人―绿帽夫与恶毒妻的欺骗之爱―黑色电话楚汉风云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长篇影评

 1 ) Pretend it’s a city

1. Do I tend to look down at people? You mean, am I a snob? There are certain kinds of snobberies that I think are bad. Of course, those are not the kind of snobberies that I have. The kind of snobberies I have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you know, “Who is your father?”, “Where’d you go to school”, “Where’d you grow up”. It has to do with “Do you agree with me about this?”. That’s what it has to do with. Or “You think that? No.” Even though I know that people very frequently are very not irritated, it’s a too mild word, infuriated by me, it does somewhat suprise me. Because so what? Who am I? Am I making decisions for you? I’m not in charge of anything. I can understand being angry at me when I say things like, “People should do this”, or “it should happen”, if people thought I could change it. But if I could change it, I wouldn’t be so angry. The anger is I have no power, but I’m filled with opinions.

 2 ) 搞笑犀利的评论家–弗兰·利波维兹

安利一部搞笑轻松的纪录片《假装我们在城市》。

一共七集,每集半小时左右。

《假装我们在城市》主要记录马丁·史柯西斯和弗兰·利波维兹之间的访谈对话。

该纪录片乱中有序,很多过去及现在采访相关的片段拼接在一起,就像看几场精彩的脱口秀。

而且弗兰真的好酷啊!当她穿着一件大衣,戴着墨镜出场时我就被征服了。

她年轻时就是这类似的发型打扮,跟她的性格一样,这么多年也没怎么变。

弗兰已年过七十,但她给人的感觉却很年轻。

她带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生活作风和脾气,按着自己性子去生活,固执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但就是这种不和谐让人拍手称赞。

弗兰吐槽现在的人是为艺术所售卖的价格欢呼,而不是为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去鼓掌;她吐槽纽约的高物价和高房价,现在的养生,现代人对大麻的接受度;她不理解现在年轻人将以前战俘才做的苦力活发展成健身运动,或是玩巴丹死亡行军式的游戏;她看不惯现在家长溺爱的教育方式;她批评纽约花费纳税人的辛苦钱去造一些浮夸又不实用的椅子;她还分享了小时候以及去阿拉斯加旅行的有趣经历……她三观正,分析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语言,怪不得这么吸粉。

而且她对工作的厌恶真是又让我的好感度倍增,我也曾想过有没有读书就能赚钱的活

确实读书很重要,我太喜欢读书了。

即使没有工资,也要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啊!

最后,将弗兰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送给大家。

Think before you speak, read before you think.

 3 ) 假装我们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1. Do I tend to look down at people, you mean, am I a snob? There are certain kinds of snobberies that I think are bad. Of course those are not the kind of snobberies that I have. The kind of snobbery that I have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you know “who is your father”,” Where did you go to school?”, you know ”where did you grow up”. it has to do with “do you agree with me about this?” That’s what it has to do with it or “you think that? no.” Even though I know that people are very frequently very, not irritated it’s a to mild word, infuriated by me. It does somewhat surprise me because so what. Like who am I, am I making decisions for you? i’m not in charge of anything. I understand people being angry at me when I say things like “You should do this”, “This should happen” if people thought I could change it. But If I could change it I wouldn’t be so angry. The anger is I have no power but I’m filled with opinions.

 4 ) 美词佳句摘抄

会一边看一边更新这一篇的。

Ep11、被问及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提问原话是 "Do you tend to look down on people?" 毫无意外的,Fran把它改写成了更直白的自问——"You mean, am I a snob?")"There are certain kinds of snobberies that I think are bad - of course those are not the kind of snobberies I have." 她的snoberry和对方家境/学校/背景无关,但和对方的意见是否与她一致有关——It has to do with "do you agree with me on this?""People frequently irritated... not irritated. it's too mild of a word...infuriated by me. It does somewhat surprise me, because so what? Like who am I? Am I making decisions for you? I'm not in charge of anything.""I can understand people being angry at me when I say things like 'ppl should do this' if people thought that I could change it: But if I could change it, I wouldn't be so angry.""The anger is, I have no power, but I'm filled with opinions."感觉Fran说出了评论家/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我每天对公共事务表示意见:“我认为如何如何”。

但作为一个普通公众,你不应该对我生气,因为,我其实没有权力要求你如何,我不是在位的人,我不是那个能改变现状的人。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在位者、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应该承担你的怒火。

我的愤怒恰恰在于,我无权改变现状,但我却意见超多。

(我的理解,评论者和公共空间的讨论的意义在于提出异见。

有权力的人的意见应该被审慎对待,while没有权力的人的意见应该得到更多的渠道去发布传播。

)2、说纽约市长是份很难的工作:"So it should be split in two, and I would be the night mayor."(谐音梗大户:night mayor = nightmare)3、说纽约是个很难afford的地方,yet so many ppl come live here:"You realized it's so hard to live in New York, that when people say:' Why do you live in New York?' you really can't answer them, except you know you have contempt for people who don't have guts to do it.'You live in a place where things are just easily done, where ppl are nice to you, where no one's trying to cheat you every five seconds. You call that grown-up life?'"纽约生活不易,但正因此,住在纽约的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了很多——我在纽约都待下来了,谁要去你们那些破乡下地方过舒服日子?

(所谓new york tough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没有来由又很有来由的自信和不屑)Ep21、说到为什么自己决定不当艺术家:“You decided not to be an artist. Too pleasurable, Fran.”“It’s like when people say, ‘Why are Jews not allowed to eat bacon?’ And I always saying, ‘Too delicious.’”因为干一个事的感觉太好了,所以我不能干这件事。

就好像pleasure是恒定的,不能太放肆。

或者在一件事上享受到太多,就会太快被花完(莫名感觉犹太人和某类传统中国人又多了点相似…)2、被问到纽约有什么在吸引年轻人一茬茬来:“New York. That’s what here. I mean, what’s not here? That’s the way to look at it. Wherever you are from, that’s not here.”然后说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纽约,是因为是gay(只有纽约最包容那时候),于是导致了gay的聚集:“...creates the density of angry homosexuals, which is always good for a city. There’s nothing better for a city than a dense population of angry homosexuals.and at a certain point, they became very happy homosexuals when they found out, ‘it’s so fun here!’”3、说到电视上播音乐会演唱会时,她总是很在意观众——观众听到一首歌,尤其如果是年轻时流行的歌,会那么快乐,回忆起以前的点滴:“No one is loved like musicians. Musicians are loved by people, really loved, because they give them the ability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a and their memories. There’s no other form that does that.I mean, I really think musicians, probably musicians and cook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st pleasure in human life.”拿自己举例,年轻时爱听Moton:“Do I think Moton is the greatest music that ever made? I don’t. But if you ask me ‘The second you hear this, do you feel happier?’, I do.I mean, music makes people happier, and it doesn’t harm them. Most things that make you feel better are harmful. You know, so it’s very unusual. It’s like a drug that doesn’t kill you.”(这段话真是直戳我心:怎么会有人不爱音乐呢?

It’s like 灵丹妙药!

Ep31、说到早上6点准备出门赶飞机,遇到住同一栋楼的邻居健身回来:"I was in the lobby with luggage at 6 in the morning to catch a plane, and someone in my building, at 6 am, they come back from gym. Well that's why they have money. On the other hand, you call that a life?"(这种想法简直世另我。

每次看到老板/有钱人认真工作疯狂加班,我就不禁开始思考,是不是他们因为这么刻苦才成为了老板/有钱人...但同时又觉得 何必呢...)紧接着邻居问她是不是要去度假,Fran心想are yyou insane?,因为乘坐交通去别的地方对她来说不是愉快体验,她出行是为了赚钱。

相反,她赚来的钱是为了花在这里,花在这个公寓楼,花在她所再这里拥有的的生活上:"If you see me with luggage at the lobby, I'm going to make money, okay? I'm not going to spend it. I spend it here. Here's where I spend it. I get on the plane. I go to places. I make money. The money comes back. I give it to the building. I stay in the building.It's like I earn the money so I have this home.""I have to keep going out so I can stay here. But as far as wanting to go places, I can't believe people do it for fun. When I at the airport, I see ppl going on vacation. I think, 'How horrible could your life be?' Like, how bad is your regular life, that you think 'you know what'd be fun? Let's get the kids, go to the airport, with thousands pieces of luggage, stand in the lines, be yelled by a bunch of morons, leave late, be squished all together, and This is better than our actual life.'"(另一种看待旅行狂热的方式:现实生活太没有意义,以至于你愿意忍受舟车劳顿去逃离)

 5 ) 喜欢弗兰的公寓

《假装我们在城市》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纪录剧集,讲的是他的朋友弗兰•勒博维茨对纽约城市以及生活中一些话题的看法。

她有像图书馆一样的公寓,她曾经想买很大的公寓就是为了装下自己的万册图书。

听弗兰聊天真的非常有趣,她说自己从来不用社交软件,所以也没有电脑,苹果手机。

之前有人自以为是的给她介绍什么是照片墙,什么是推特。

她表示非常生气,“我没有这些东西不是因为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刚好相反,我正因为知道它们是什么,所以才不用它们。

” “我只有一个地址,一个普通手机,这两样就足够了”。

她承认自己是对文字有天赋的人。

小时候的她喜欢大提琴,父母打算凑钱给她买大提琴让她练习。

然而她说,大提琴我很喜欢,但没必要在这上面花钱,勤加练习只能让我变得进步,却无法让我优秀。

“作家,画家或其他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天赋,天赋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具有唯一一个绝对分散在世界各处的特性。

它和任何事情都毫无关联,它无法买到,无法习得,无法继承,也无法遗传。

” 她一直以来的观点是“读书是一扇门,而不是一面镜子”,因为很多人读书是为了寻找自我认同感,而不是拓宽自我。

对于城市,四千万美元就为了增加时代广场的装置,五个月的地铁关闭就为了墙上能贴一些艺术装饰。

她认为这一切都很荒唐,为什么他们要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添置一些无用的事物,却选择忽略掉坑洼的水泥地以及掉落的瓷砖。

而让人更震惊的是,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以上的公交车等待时间,对于乘客想问“XX大道离XX站最近”的时候,司机的回答竟然是理直气壮的"I don’t know "。

理由是这么多站台,他怎么可能记得住。

但弗兰认为记住每一个站台,这是基本的职业操守。

这甚至想让那些能记住四千道菜品的服务员来当司机了。

在当代城市,似乎人人都在提醒你要有健康的生活状态。

弗兰说“以前没有养生,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讲养生”,这是一种贪婪,不生病对于大家来说还不够,还得要更健康。

这其实是一种额外的健康,这是需要用金钱去买的。

为了健康,大家还会选择爬山,大概人们是想挑战自己吧。

但这些挑战都是假的,其实不用去爬山。

有很多事情是人们必须,应该做的,但是他们不去做。

那些让他害怕,或者他们认为自己很难做成,不擅长做的事情才是真的挑战。

“赚大钱的前提条件是喜欢钱,非常爱钱,非常在乎钱才行。

我一直认为,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认为钱够用就行,另一种人就是有钱人。

”我喜欢弗兰对于金钱的看法。

她说她非常讨厌钱,但是她喜欢各种东西,比如家具,车,衣服等等。

她希望她的钱能支付她所拥有的东西就足够了。

整部剧集,弗兰可以跟你吐槽纽约的物价,诉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各路名人的趣事。

她与安迪·沃霍尔吵过架,还被大胖子查尔斯·明格斯追过十几条马路,只为了跟她说句想一起去吃个饭。

或者在CBGB、Studio 54夜夜笙歌不闭眼的奇幻旅程。

弗兰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在纽约这座城市,她有自己独特的姿态。

 6 )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没有权力却意见多多

弗兰·勒博维茨就是那种认识五分钟你就会爱上的人,但需要足够的勇气才敢接近。

弗兰·勒博维茨是谁?

马丁·斯科塞斯拍了一个纪录片系列剧集来介绍。

弗兰谈论一切,我们通过这个“一切”了解弗兰。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合作,很多人好奇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弗兰在台上扭头问马丁,马丁重复了一遍像在思考,“我们怎么认识的?

”,弗兰接过话头,“我们自己知道吗?

”,然后我们就听到马丁在这部片子里,作为本尊出现的无数次哈哈哈哈之一。

他们没有广而告之的深谈应该已经有过很多次,因为弗兰是一个随时都在高谈阔论的人,对生活的城市、对年轻人的思潮、对社会的看法,她有太多看法。

不夸张地说,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非常需要,事实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了。

我们中国影迷更熟悉的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马丁为什么要拍她,这是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我个人的疑问,我相信持这样疑问的不止我一个,而答案就在这个片子的每一集里,把弗兰是·勒博维茨这样一个学识渊博,且能把所有的看法清晰幽默表达的知识分子引为好友,并拍摄这样一个纪录片,简直天经地义。

他们在银幕上的合作,第一次是同样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纪录片《公众演讲》,弗兰·勒博维茨是一号嘉宾。

第二次是弗兰出演马丁的电影《华尔街之狼》,在里面客串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

然后就是这次的纪录片剧集《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个人纪录片剧集不多见况且还是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但是只要你打开看一集,你就没法不被这个侃侃而谈的女人吸引。

“天赋”伟大的地方在于,买不到,无法习得,也不能继承的东西。

无关身份、地位、种族、肤色,上帝手里握着一把沙子,散落在世界人口的各个角落。

弗兰很小就发现自己没有大提琴天赋,而且大提琴是她到目前为止唯一喜欢但没有天赋的事情。

当时她所在的学校,到一定年纪后,学校会收回学生手中的大提琴,弗兰喜欢便希望父母买给她一把,但是就在爸妈商议怎么为她筹钱买下一把大提琴的时候,弗兰说我不要了,其实我弹的并不好。

妈妈说,那是因为你练习得少,如果你多加练习。

弗兰说,不,练习会让我进步,但并不会让我变得优秀。

她12岁的时候拿到过班里的风趣幽默奖,对,她来自一个有风趣幽默奖评选的学校,尽管竞争并不激烈,尽管她从小就被告知搞笑的女孩不受欢迎,事实证明,妈妈错了。

但是幽默这件事,有人在很多年后在她的讲座上问,如何得到,弗兰犀利但真诚地回答,想变得幽默跟想长个一样。

纪录片主要的篇幅都是弗兰的讲座,对谈,或者跟几个同道聊天,串联这些场次的主要是皇后区艺术博物馆的纽约市全景微缩模型展区,以及弗兰穿梭在纽约街头的画面。

她庄严肃穆又气势汹汹,她只是行走在这个城市,你都感到她跟这个城市之间的张力,她对一切发表看法,街景布置、市政部门、年轻人、运动员、干洗店、纽约时代广场,纽约的一切都是她谈论的对象。

她总是有很多意见,自称愤怒的原因是,意见多多而又无能为力。

她想当市长,但她知道市长这份工作非常难,所以她自请上夜班,别人上白班,她上夜班,上任第一件事情想改善地铁交通。

她谈论很多公共话题,围绕本人的首先是爱读书,她租很大的房子,为此飞到各地去工作,为的就是放下她的一万册书,她跟已故诺贝尔作家托妮·莫里森交谈,谈到写作,托妮·莫里森 劝她把你改成“我们”,这样会让读者有代入感。

弗兰说NO,随后解释,你是你作品的主持人,敞开怀抱欢迎大家来,我不是,我是我作品的检察官。

作为评论家,弗兰非常严格,对别人很严格,对自己更严格。

她认为,喜欢没有问题,但一个面向大众的作品,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这也是为什么她讨厌写作的原因,她小时候非常喜欢写作,但自从写作成了工作,她就不爱了。

太爱写作是成不了好作家的。

大部分号称喜欢写作的作家写得都很烂。

托妮·莫里森是她认识的唯一喜欢写作还写得好的作家。

事实上,她认为现在的人太爱展示自己了,一点点小事都要发到社交平台上。

正在的表达却在被不断地压缩,并且大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融入到这个世情社会,渐渐失去表达的欲望,但弗兰不是,看到她总是想到被引用了无数次的杰克·凯鲁亚克的金句,叫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当然,也永远愤怒。

 7 ) 摘了几段论述

巧言妙语太多摘不过来…【On children】People are always shocked by how much I like little kids. I like them because they’re like the least annoying group of people. People think they’re the most annoying. They can be very annoying, making noise. But they’re the least annoying, because they are the least likely to tell you something you’ve heard a million times. They’re not yet filled with clichés, you know? So they’re more original than adults. It gets taken out of them pretty quickly. And so they don’t really know what things are, they make it up, or they ask questions. They’re generally not trying to convince you they know something they don’t know. And I just find them very interesting.【On guilty pleasure】No, I have no guilty pleasure. Pleasure never makes me feel guilty. I think it’s unbelievable that there’s such a phrase as guilty pleasure. In other words, unless your pleasure is killing people. But I mean, I would never feel…My pleasures are absolutely benign, by which I mean no one dies, okay? No one is molested, you know? So I think, no I don’t feel guilty for having pleasure. 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people don’t feel guilty for killing people, people don’t feel guilty for like putting babies in cages at the border. But I should feel guilty for what? For having two bowls of spaghetti? You know? For reading a mystery? Or people, their guilty pleasure always is the enjoyment of some form that is not high art, you know? Pleasure to me, especially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I think, any fun you can have, friend, go ahead. Go ahead. Have it. I’ve always been a fan of fun. If I ask “why do you do that?” if they say “ I think it’s fun” that’s to me a good answer. 【On auction】I mean, if you go to an auction, out comes the Picasso, dead silence. Once the hammer comes down on the price, applause. So 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they applaud the price but not the Picasso. I rest my case. I mean they applaud the price. They should applaud when the Picasso comes out. Isn’t he good at painting? Not. Aren’t you good at buying?【On music】You see how happy and grateful the people are for this music. You know, especially popular music of their youth.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the popular music of their youth was Frank Sinatra or Billy Joel or David Bowie or, you know, Q-Tip. This is “don’t you remember when we went on our first date? This was the music. Remember?” No one is loved like musicians, because they give them the ability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and their memories. There’s no other form that does that. I mean, I really think that musicians, probably musicians and cook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st pleasure in human life.

 8 ) 为什么犹太人不吃培根,因为太好吃了-《假装我们在城市》分集金句整理(更新中)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于今年1月在Netflix上线,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和作家弗兰·勒博维茨共同出品的纪录片,其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并夹杂着一些采访和提问来呈现弗兰·勒博维茨对纽约生活的全方位吐槽。

在近期的美国娱乐节目《周六夜现场》,一小品对《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进行了恶搞。

小品全程是Fran随便讲几句,Martin都狂笑。

当我看完全七集纪录片后,发现SNL小品的演绎太精准了。

弗兰是谁弗兰·利波维兹(Fran Lebowitz,1950年10月27日-)是一位美国作家,演讲家,业余演员(曾在《华尔街之狼》扮演法官)。

代表作有《都市生活》(Metropolitan Life,1978年)和《社会探究》(Social Studies,1981年),弗兰自称花了十年生闷气后又出了儿童书《Mr. Chas and Lisa Sue Meet the Pandas》(1994年)。

弗兰出生并长大于新泽西州,在被高中开除后,于1969年搬到了纽约。

为了维持生计,弗兰最初一开始做过清洁工,出租车司机和pornography写手。

在21岁时,她开始为一个小杂志写书评和影评,杂志的创办者就是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的第四任妻子Susan Graham Ungaro。

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 Jr., 1922 – 1979) 是一位美国爵士贝斯手、作曲家、乐队领队。

他被视为20世纪美国爵士乐的标杆人物。

随后,弗兰开始为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工作,写专栏 "I Cover the Waterfront"。

1978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书《都市生活》(Metropolitan Life)后,开始不断接受采访和上电视并成为当地的名人。

弗兰对她的犹太人身份的认同来自于其种族和文化,但与其宗教含义无关。

她自称从7岁起,她就已经是一位无神论者。

E01 Pretend it's a city 假装它是个城市弗兰被提问“你是怎么描述你的生活方式的”,弗兰回复道“我绝不会用生活方式这个词”。

弗兰被问“你会看不起人吗”,她回复道“有一些自命不凡是不好的,我的自命不凡不是针对你父亲是谁,你读的哪所学校,你在哪里长大,而是你是否同意我的意见”。

纽约地铁L线由于气味暂时关停了,弗兰说平时地铁车厢也不是紫藤味的高山村庄。

随后提到了911后的空气问题,即便在80个街区内人们都能闻到粉尘,Christine Whitman作为负责人仍表示空气没事,现在数千人得了癌症。

纽约生活物价这么贵,没有人负担的起,然而住在这里的八百万人somehow做到了。

弗兰说自己从未想生活在过去的纽约,这直接总结了一个半小时的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

E02 Cultural affairs 文化事务“为什么犹太人不吃培根?

因为太好吃了!

弗兰提到第一次(在某件事上)没有任何天赋是小时候学习大提琴,她随即认识到了自己可以通过练习能变得更好,而不是优秀。

大佬果真是早早就认清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了。

弗兰对于人们关于自己真正喜好但不擅长的事情的建议是,自娱自乐不要打扰他人就好,人们没有必要去展示任何事情。

她批评人们现在喜欢去晒任何小事。

“音乐家和厨师为人类大部分愉悦感负责。

在接受斯派克·李(Spike Lee)的采访时,弗兰表达了对艺术和体育的看法。

艺术是人们去观赏一个最终结果,人们会反复地去欣赏这个作品,但体育在于整个竞技比赛的过程,当比赛结束输赢已定,人们不会把这一场比赛再重新看一遍。

为艺术鼓掌,而不是价格。

弗兰提到了毕加索作品在拍卖时,当画作出来后现场是鸦雀无声,当拍卖结束后,人们为被拍出的高价鼓掌。

她对查尔斯·明格斯(20世纪美国爵士乐的标杆人物)的评价是个十足的吃货,让唐人街厨师都跑出来鼓掌那种。

一向目中无人的查尔斯·明格斯对另一位音乐家Duke Ellington却毕恭毕敬。

再自大的人都有一个其敬重的人物。

E03 Metropolitan Transit 大都会交通运输弗兰提到了纽约出租车司机开车太疯狂,她年轻的时候还谎称自己怀孕了,好让司机能够减速。

在提问环节,一个西班牙女人开始讲自己被警车撞,然后开始诉讼纽约这个城市。

弗兰和马丁忍不住打断,这不是提问,这是在讲故事。

一个地铁站为了重修关停五个月,弗兰忍不住吐槽这些狗狗的马赛克画像,在真正重要的问题解决前,艺术装置完全没有必要。

弗兰对于“度假”的态度也格外有趣,“我出门不是为了度假,而是为了赚钱,好让我能(不出门)继续住在这里”。

E04 Board of estimate 审计部门弗兰表示自己不喜欢写作,一直不满意自己的工作,随后意识到了自己就是讨厌工作。

弗兰谈到MeToo运动时,提到了反对浪潮(backlash)和撒谎的可能性。

她的态度更为细致和接地气,她的重点放在了普通女性上。

MeToo运动能够被引起重视是因为女明星们的参与。

要明确的态度是,这种演艺圈的潜规则当然是不好的。

对于女明星来说,你可以选择不去接某部戏而避免受到侵犯。

但对于在酒店整理床铺或从事类似工作的女性来说,她们很难有选择的余地。

弗兰说自己当年不去做服务员是因为要得到排班需要和领班睡觉。

E05 Department of sports & health 体育与健康部门这一集,弗兰表达了对现今的养生,体育,度假项目,和一些所谓的挑战的负面态度。

在接受Spike Lee的采访中,弗兰说自己讨厌体育。

她喜欢穆罕默德阿里不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拳击手,而是作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Spike Lee说体育的意义也很有道理,体育给予了观众一份认同感,并且对于黑人来说这也是他们最先改变自身地位的手段。

就是他不断打断弗兰说话和咄咄逼人的态度有点烦。

斯派克·李,美国导演,凭借《黑色党徒》获第9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

而极限运动只不过是人为的,没有必要的,自我编造的挑战。

“挑战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不是你编造的事情“,并且现实生活就足够挑战了,这一段和小崔脱口秀说过的一段所表达的意义类似。

E06 Hall of records 户政部门开场弗兰说道,人会持续犯错,但年龄越大,能找的借口越少。

弗兰被提问有没有“guilty pleasure”,她说既然是乐趣,就不该有负罪感。

弗兰小时候到了7:30半就被要求上床睡觉,之后她问她妈为什么,她妈说过了晚上7:30就忍受不了她继续吵闹了。

片尾,弗兰说,真正年轻的人是意识不到年华逝去的,当你意识到了,证明你的年华(开始)逝去了。

E07 Library services 图书馆服务开场,弗兰被提问“你认为存在令人窒息的political correctness吗?

”,弗兰说我的呼吸很顺畅。

太佩服弗兰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说话方式。

弗兰说,“如果你把一本书掉在地上了,你要亲吻它一下”,这是她在犹太教堂学到的对祈祷书的态度,她也将此应用到了别的书上。

弗兰在年轻时为安迪沃霍尔工作写专栏,声称二人关系不好。

在安迪沃霍尔(1928-1987年)去世两周前,她把她持有的所有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卖掉了了,为了支付公寓的维修费。

弗兰真是没财运啊。

二人的犹太人长相也太明显了!

1978年,当弗兰受邀为《新闻周刊》写专题,她的父母对此格外惊讶。

弗兰的父母不看《时代周刊》(因为当时的老板亨利鲁斯是反犹人士),但是看《新闻周刊》(Newsweek)。

其写的专题就是为青少年提供意见,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售卖的冰箱贴上就引用了其中的一句话。

弗兰从成名到现在,她的服装造型和说话态度几乎没有变化,果真大佬在年轻时就决定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9 )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OK?

马丁·斯科塞斯的纪录片剧集《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当电影看,跟随弗兰·勒博维茨的脚步,看看她眼中的纽约。

可能有小伙伴不知道她,我也了解不深,她的头衔有作家、评论家、演讲家和业余演员,代表作有《都市生活》(Metropolitan Life,1978年)和《社会探究》(Social Studies,1981年),下一部作品是一本儿童书,弗兰自称花了十年生闷气后才写了《Mr. Chas and Lisa Sue Meet the Pandas》(1994年)。

但她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那种知识分子,不圆滑,有明确清晰的观点且不吝表达,她坚持自己的一家之言,但对自己的观点负责。

第二遍看的时候,我是当作语言文化类节目来看,弗兰谈到的那些问题、观点、看法,很多都是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的,但常常被忽略,或者说我们常常无意中已经被裹挟,主动地被动接受,明明我们是被灌输了某个知识或信息,但因为太常见太主流,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但其实不是。

抛开弗兰·勒博维茨这个风趣幽默极具魅力的人,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已经写过这个,“意见多多但没有权力的人”。

这次我们谈谈,弗兰·勒博维茨为什么要说“假装我们在城市。

”纪录片的名字,来源于弗兰第一集的吐槽,整个片子有大量镜头都是有大量的镜头都是弗兰穿梭于纽约的街头,她专注走路气势汹汹,而很多人,弗兰夸张地形容仿佛全纽约八百万人,只有我一个人在看路,她还举了个例子,一个小孩子用手肘控制车把,左手拿着三明治右手拿着iPad,居然没有出现事故,然后痛心疾首,能不能假装我们在城市。

她十八岁辍学到纽约,在纽约生活了五十年。

从文化事务到交通状况,她关心着这座城市的一切。

她不喜欢体育,明确说是讨厌体育,但她去看了阿里跟弗雷泽的世纪之战,她说自己是当成时髦的文化活动去看的。

采访她的斯派克·李大惊,你不喜欢体育却去看了最伟大的体育比赛之一。

弗兰说,她喜欢阿里,当作政治人物喜欢,斯派克·李是体育迷,据理力争地说体育的伟大,比如黑人最开始争取权益就是从体育开始的,包括女性,很多女性积极投身体育事业。

弗兰的回答是,我女性争取权益,更应该去国会。

不喜欢体育是她个人的喜好,但是她还谈到一个观点, 就是很多地方,比如芭蕾剧院,比如博物馆等等,很多人觉得一件事物使用它才要支持它,弗兰认为这是不对的,比如她自己,除非有人拿枪指着她把她绑到橄榄球场,否则她绝不会踏足,但是她支持橄榄球场的存在。

很多人觉得体育比赛是挑战自我,但她觉得体育比赛是游戏,是虚假的挑战自我,包括很多时候人们假期旅游的活动,选择爬山,爬到最高处跳下去,这在过去是战俘干的活,似乎大家做这些都是为了挑战自己,可是生活本身来说已经很难了,她不需要这些挑战。

养生、瑜伽,这些年的热门,她觉得养生对于她来说是一种额外的健康,是贪婪,而且经验告诉她,坏习惯会害死人,但好习惯救不了你。

她知道上瘾是什么,她开玩笑说自己的人生有两项活动,抽烟和策划复仇,她当然知道抽烟有害,但似乎她那个年代长起来的人没有特别在意这个,不像现在,小孩子吃块糖果妈妈都要大呼小叫,人只能理解自己同时代的人,她指的同时代是指上下十年。

她的脾气算不上温和,可以说非常易怒,这种易怒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那些生活问题,地铁交通,市政部门,建筑外貌,她都有很多看法,所以常常愤怒,就像她说的,愤怒的原因是意见多多但没有权力。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这么爱看一个知识分子全篇在那里叨叨叨,首先当然是她的表达很有趣,她关注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很接地气的事情,最重要的就还是态度,一个知识分子最该有的态度,关注,表达,并且有理有据。

 10 ) 假装我们在城市

真的很有意思,不得不惊叹弗兰的反向思维能力,给我惊得一愣一愣的。

在被现代化碾着走的当今,越发有怀旧情绪。

去了一座城市后,又开始怀念另一座城市。

城市裹挟着人们的全部回忆。

虽然里面有许多观念和我不尽相同,但是弗兰有趣的表达方式让我的反驳欲直线降低。

也在她的反讽里,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纽约。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短评

老马负责导演、制片和提供罐头笑声,太可爱了,我宣布他的形象必须立刻代替所有圣诞老人和肯德基上校。勒博维茨的姿态太纽约犹太人了,就连她在句子之间张开嘴、舌头搅动的方式都让我想到另外几个纽约犹太人;还让我想到Jesse在和Ezra Klein那期播客里谈到的犹太幽默(不只是幽默,而是聪明——除了“wit”似乎没有更好的词),一种历史性的自贬和傲慢并存,这同时也是一种“纽约性”,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永远保持着“民族志式的凝视”,观察、提炼、解释、讽刺、评判并引以为傲。她还让我看到了宽肩外套和宽松牛仔裤脚垂在西部靴外面的魅力,而且年轻时也太帅了,看得我腿软。

6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说实话对一个自以为是自说自话的人没什么好感。智力略高于一般人就开始得瑟。摆傲慢抖机灵装刻薄谁不会啊?实际拿不出点有说服力的东西。

8分钟前
  • 🌊
  • 较差

意义何在?我又不是看不进书,至于听一个高晓松式的评论家大倒苦水?

10分钟前
  • 斗柄南指
  • 还行

没有很喜欢,也没有得知很多关于城市的故事,也不觉得很好笑。可能我对这个剧的期望不对?

11分钟前
  • 地球明明
  • 还行

not so funny... 有一种圈内人说的笑话只有懂的人才懂,你不懂是你不够in的感觉... 弃

12分钟前
  • Lei
  • 较差

谁会不喜欢纽约,谁不曾缅怀黄金时代呢。犹太知识分子式毒舌太对胃口了,拳拳到肉,固执得可爱。感谢Netflix让马丁老爷子拍讲究的纪录片继续焕发青春(bushi

15分钟前
  • 吴慢慢
  • 力荐

美国愤青语录纪录片,个人不喜欢,第一集9分钟,弃剧。

17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Think before you speak, read before you think.... Fran妙趣横生的谈吐。关于纽约,年代,生活的见解。还有第二季么。

21分钟前
  • k-pax
  • 力荐

每个人都需要这种balabalabala,舒缓解压还能预防更年期这女的肯定是摩羯或者天蝎座

22分钟前
  • 纸月亮🌙
  • 还行

me in 40 years (好的,我高抬自己了 (想去纽约旅游了

23分钟前
  • Akaashi
  • 推荐

有点受不了她的叨叨

27分钟前
  • 乔伊桶
  • 还行

看马丁的捧腹大笑太好笑!原本Fran 的机智,被高冷的老马魔性的笑声,放大了一百倍的幽默,笑到摔桌,让人着迷

28分钟前
  • 薾苨
  • 力荐

会想到《十三邀》的那句slogan:带着偏见看世界,但不同于许知远的故作深沉,弗兰用幽默来当自己的保护壳,她的妙语连珠让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派变得自洽。关于纽约的观点对我太有启发,让我得以带上战斗的心情投入毕业以后的生活。马丁的笑着实有些夸张,有时难免会像对朋友的逢迎。

32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偏见,牢骚,做作,肤浅,自大,得意,自恋。

36分钟前
  • 日照西桥
  • 较差

抖机灵抖的腰酸背疼腿抽筋!

37分钟前
  • 3A0J
  • 很差

Fran criticizes the politics, the vanity and ignorance of people in New York City. People see her as ‘female Woody Allen’. But as she said in this series, she does lack of talent. If you felt tired of watching Woody Allen’s film (I doubt that), Larry David’s shows are way more entertaining than hers. Scorsese is a good interviewer by the way.

39分钟前
  • Dexter.
  • 较差

The 70s bites back!!! 最喜歡的那種毒舌憤怒敏銳的猶太知識份子😂但同時也很獨特,擁有很多現在能夠藉紐約被人接受的政治不正確。(也是我的夢想語速

40分钟前
  • gingababa.saru
  • 力荐

Fran说话的节奏有一种脱口秀的自觉。Pretend it's a city where there are other people. And pretend it's a city where there are people who are not here just sightseeing. 年轻时候的照片好帅,70年代的女性主义者都太有腔调了。Sports are so central because men are in charge. Lifestyle,登山禅修班,guity pleasure,卷个瑜伽垫在路上走来走去,纽约人是真看不上加州吧哈哈哈。A book isn't supposed to be a mirror but a door!

42分钟前
  • 辟邪镇灾石敢当
  • 还行

不温柔 不可爱

45分钟前
  • Parthenope
  • 较差

The fact that Martin Scorsese's only role in this series is laughing is fascinating

50分钟前
  • 蓬茅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