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

茶馆

主演:陈宝国,梁天,谢钢,周里京,石小满,张惠中,崔杰,马恩然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茶馆》剧照

茶馆 剧照 NO.1茶馆 剧照 NO.2茶馆 剧照 NO.3茶馆 剧照 NO.4茶馆 剧照 NO.5茶馆 剧照 NO.6茶馆 剧照 NO.13茶馆 剧照 NO.14茶馆 剧照 NO.15茶馆 剧照 NO.16茶馆 剧照 NO.17茶馆 剧照 NO.18茶馆 剧照 NO.19茶馆 剧照 NO.20

《茶馆》剧情介绍

茶馆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世纪之交的老北京城,巍巍大清气数将尽,苟延残喘。各方势力相继抬头,救国救亡的队伍中各类投机分子时隐时没。老北京城的一个角落里,王利发(陈宝国 饰)经营的裕泰茶馆见证着时代每一个席位的变化,更收纳了汹涌大潮之下多姿百样的平凡众生相。没落势力的庞太监(张惠中 饰)、松二爷( 石小满 饰),紧抱时代大腿的宋恩子(梁天 饰)、吴翔子(刘惠 饰),以民族救亡为己任的秦二爷(谢刚 饰),生活在底层的社会渣滓刘麻子(崔杰 饰)。三教九流,世间百态,汹涌的历史洪流之中,一出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喜剧…… 本片根据老舍的经典话剧名作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华灯初上第二季牛奶树下连环杀手之家雨夜奇案胡老四守灵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八季暗流少年法庭门主公园疯人圣所抓住外国佬踮起脚尖说爱你人口交易亲爱的锦鲤女孩罪案终结第三季多莉·帕顿:广场上的圣诞节你给的仇恨潘多拉老去科学怪鱼维兰德第一季灼眼的夏娜2理发师陶德:血宴共戮斗牛心机夏令营第二季大话武林神秘野人之上古宝藏门前宝地守望尘世第二季

《茶馆》长篇影评

 1 ) 咱能不拍这么长吗——一评电视剧《茶馆》

  1940年代,老舍说:“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说过这话之后,怹写了《四世同堂》,大赤包、冠晓荷、蓝东阳、李空山……一个比一个无耻,群魔乱舞,但是小说本身悲情洋溢。

  《四世同堂》之后,新中国了,老舍就没什么写“最悲的悲剧”的机会了,直到1956年“百花年代”。

这一年,怹写了《茶馆》。

庞太监、马五爷、大小唐铁嘴、大小刘麻子、大小二德子、大小吴祥子、大小宋恩子……再一次群魔乱舞,比《四世同堂》闹得欢势。

人艺排演的时候,焦菊隐导演砍掉了尾巴上的沈处长,把戏结在王掌柜自杀上,让《茶馆》显得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王掌柜最后走出观众视线时候,有个大大的静场,压抑之至,然后,缓缓地,从茶馆大门透出越来越强的光亮,伴随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

  其实,老舍想写的是那个“充满了无耻的笑声”的悲剧,是形喜实悲,而不是形悲实喜。

焦菊隐导演虽然厉害,但是把老舍的本意搞拧了。

当然,这是时代原因,不可强求,焦先生也不是圣人。

  现在离老舍写《茶馆》、焦先生排《茶馆》,五十多年过去了,整整一部《茶馆》的时间跨度。

所以有好事者整了这三十九集的新《茶馆》。

  《茶馆》不好拍。

《茶馆》是世纪初话剧引入中国以来本土化做得最好的一部话剧,糅合了相当强大的戏曲和曲艺的元素,却浑然天成。

因此,甚至出现了很多《茶馆》控,他们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茶馆》台词,这里积淀了诸多非时间能够冲刷的对已经风流云散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但是,恭喜叶广芩编剧,不愧江湖高手,至少到目前为止的二十多集,编得丝丝入扣,对原著保持了充分的尊敬,加上豪华的演员阵容的支持,新《茶馆》在北京化、时代感方面,成为同类剧集(尤其是近年来老舍作品改编剧集)中的佼佼者。

  但是,我们还是要用更严苛的标准衡量一下,问一问,“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做到了吗?

  回答是,悲则悲矣,无耻的笑声,大打折扣了。

相比人艺舞台剧《茶馆》的各种夸张造型,相比老舍原著的各种夸张台词,电视剧《茶馆》大大地收敛了,它温情而又缠绵。

首先,人物的形象,温润有余了——王利发没有了商人的市侩气和小心眼儿,常四爷一股知识分子派头,刘麻子不再大鸣大放地冒坏水儿了,连庞太监为找丢了的“小少爷”也“父爱”满满了。

其次,因为故事被人为地抻长,很多在舞台剧里有强烈表现力的片断如七宝楼台被拆得七零八落,没有什么冲击力了。

比如《茶馆》第二幕,老裕泰老店新开,倒霉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王掌柜一个人疲于应付,这些事情必须搁一块堆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能让人笑到欲罢不能、惊到欲哭无泪。

像现在这样,打散了揉进电视剧的十好几集戏中,气就完全泄了,一个个琐碎的过场而已。

  其实呢,两个小时的话剧,兑成三十多小时的电视剧,像现在这样,故事合情合理,演技入木三分,确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只是,这么好的编剧和演员,如果能再多照顾一下原著的精神内核该多好,咱能不拍这么长吗?

 2 ) 电视剧《茶馆》观后感(非常有底蕴,演员个个有特色)

很棒。

老舍的茶馆,书未读完,里边的各色人物太多,当时可能没有完全读进去。

电视剧茶馆,非常好,不仅有老舍茶馆的魂,兼具各处的细节丰富。

突出的地方如下:1、贯穿整剧的“京片子”,地道、好听,又了解了很多老北京口语。

确实是发生在北京的老故事。

编剧很棒。

服装、扮相,都是精挑细选。

服装及化妆师应该记功;2、演员阵容强大,不仅是陈宝国,其配角几乎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包括每一个普通的角色,且个个个性鲜明、无不体现着那个年代、那个环境老北京的味道。

演的特别好的配角是“老唐铁嘴(扮相、举手投足间、走相、出茶馆时,还又回头张望的恐慌,太绝了)、庞太监(好出色、太有特点了)、老刘麻子、松二爷、小丁宝、宋恩子和警察搭档、常四爷、秦二爷、傻大杨、二丫头父母(尤其是其母)、伙计老三顺、两个逃兵、二德子、松二爷媳妇、拿鹰的爷们、马五爷等”演的不错的:小刘麻子、喜贵、秀岑、秦利民、二栓、大栓、利发舅妈、二秀、二丫头、康婆婆、寡妇、庞太监的四个侄子及老丫头的媳妇、利发媳妇、奎子。

王利发,演的很不错。

虽然没有我想象中人物的寒酸,但更演出一份地道的老北京的贫来,扮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穿着棉裤,揣手靠着柱子。

3、导演应该是最有底蕴的一位,功首在演员的选择上、调教上、剧本细化和丰富上。

集集是精彩,很紧凑。

让我们陶醉在各色人物中,意犹未尽。

我给9.8分。

 3 ) 背景音乐巨吵啊!

最最大的败笔 就是那一堆堆巨吵的背景配音…谁弄的啊 真是受够了。。

头一回这么反感背景配音 好好认真的剧情发展 就因为那些巨吵的背景配音 吵得歇停了好几回了。。

谁那么没脑 整出的背景配音 搞得比噪音还噪音??

Ta自己没试看?

没试听吗???

多此一举 败笔败笔。。。。。。。。。。。。。。。。。。

喜欢孙家的二妹 秦家公子

 4 ) 陈宝国演的‘王利发’

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具有雄才大略,主宰天下的“霸气” ;在《北平无战事》中的饰演擅于玩弄权术,城府极深的‘徐铁英’,有一股子“阴气” ;在《大宅门》中,陈宝国饰演个性张扬,具有反叛精神的‘白景琦’ ,具有极其强烈的“豪气” ;《钢铁年代》---在剧中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义耿直的钢铁工人形象,透彻出一身“正气” 。

话剧《茶馆》主人翁‘王利发’是一个小人物,表现出一腔“和气” 。

但是陈宝国的确不适合。

因为王利发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在那个 动乱的时代里,竭力地维护着祖宗留下来的老字号茶馆,竭力维护着自己的饭碗,只想能把茶馆开下去。

他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勤劳本分,对权贵也要卑躬屈膝,对自己的主顾不会得罪,他懂得陪笑脸,懂得和稀泥。

处世圆滑,心思缜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对社会上每一种人的心理都揣测拿捏得相当准确。

同时他还有一颗 向善的心,他虽然不能帮助 穷苦人,但却对难民有着 同情,他是千万可怜的遭难的平民百姓中的普通一位。

王利发’这样一个市井小人物,满腔的“和气”.陈宝国演的并不到位。

 5 ) 随便写写

自闭了,之前发的影评是被毙了还是咋回事啊?

没了呢?

白打那么多字了。

后五集好几天才看完,前面看的时候还能吃下饭,因为知道茶馆还会好起来,要不就结局了。

越到后面心里也越沉重,吃饭也不看这个了,后几集也比较拖沓了,从唐铁嘴刘麻子没了之后,小字辈出场就没啥意思了,就是重复他们爹的行当,还是那些东西,但是不如他们爹的精彩。

有点水剧情了。

坏人太坏太多,显得庞太监都没那么可恶了,不过买女人还是挺恶心,想想他怎么折腾康顺子就恶心。

我没看过原著,有秀岑和常富贵这个角色吗?

如果是的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就是从这来的灵感吧?

我看他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部电影。

松二爷演得好啊,这里的演员都不错,松二爷是出彩,人又好又蠢又窝囊气人的劲儿演的太到位了,玩物丧志四个字的完美体现。

最完美的角色常四爷,从最开始的看清,反抗到看透,但依旧相信,依旧反抗,精神不灭啊,他悲呼我爱国但谁爱我啊!

让人心碎啊,四爷是悲痛的但精神不灭,也许是他参加过义和团,知道这样的局面终被打破。

吴祥子宋恩子唐铁嘴刘麻子都是那个时代必然要有的,一个好的时代不会让他们消失,一个糟糕的时代则会让他们明目张胆的活蹦乱跳。

我看见弹幕都在说坏人过得好啊,都想做坏人,所以我们总是有什么反真善美的想法,真善美也许让好人痛苦,也许让坏人得到利益,但是这样的品德却不能不歌颂不传播,因为人需要被这样的思想束缚,社会才安全,如果杀人的人变成大多数,那么茶馆就是我们的生活,就算我们不做好人,还有弱肉强食等着呢,能保证不被更恶的人了欺压,杀死吗?

这是我给自己的反思,真善美到底该不该存在?

茶馆让我们认识到那个时代的残酷,同时我们该想的不只是这个时代有什么相似之处,努力去看见事物的多面性才能做一个明白通透的人。

 6 ) 惨淡的人生

央视八套的茶馆首播,一直看了很多天,看到快结束了,却似乎有点疲了。

王利发经营裕泰之艰辛,从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最后,实在让人于心不忍。

我在想假如现实真的如此,恐怕掌柜早已改作他业,当然号称要实业救国的秦二爷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只能说万恶的旧社会,让人想做点事也未必得,反倒地痞流氓以及官府走狗们倒活得滋润异常。

要说咱们长在红旗下活在新社会自然没这些烦恼了,可是生活之烦忧似乎不完全由社会状况而决定。

人始终有大限,生老病死,要说茶馆尚有欠缺,就是似乎王利发整日忙碌,却没有多少生活乐趣可言。

在改编之后,对一些人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像作威作福的庞太监,坑蒙拐骗的唐铁嘴刘麻子,结局都非常的悲惨落魄,要说恶有恶报吧,好人也未必有了好报。

借用某个纪录片里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话,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悲剧。

所以还是不看了,只因我承受不了这生活之重。

虽然诚如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心脆弱,大概尚需修炼。

演员的演技都颇了得,只是还是有浓重的脸谱化倾向,可能也是因为话剧拖长导致的。

话剧这种形式,追求短时间内矛盾的冲突和升级,因此无法全面展现人物多方面的性格和社会环境。

在改编中,增加了王利发的家庭生活描写,增加了茶馆外街道上很多的社会形态,但还是略显单薄。

 7 ) 《茶馆》的一点思考

老舍的京味文学从清政府的没落,到中华民国,军阀混战,裕泰茶馆见证了时代变迁,人生百态,一个小小的茶馆,汇聚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见证了底层小人物的辛酸、无奈、挣扎和绝望,无论时代怎么变,百姓的穷苦生活始终没变。

王利发:茶馆掌柜,八面玲珑,油腔滑调,平衡着与各方势力的关系,尽量讨好每一个人,该低头时低头,该“行贿”时行贿,掌柜的身份迫使他不得不做一个圆滑的人,但骨子里却也是个善良正直的人,没做过坏事,头脑活泛,适应时代新变化不断改良茶馆,只是生不逢时,一生的心血都给了茶馆,最后叶落归根,吊s在茶馆,上天辜负了一个努力了一辈子的穷苦人,落得这样悲凉的下场。

常四爷:正直、仗义的北京爷们儿,是不同于松二爷的旗人,自力更生,有着一腔热血和爱国之心,但也只能眼看着民族危亡国家衰败,“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常四爷的这句巅峰台词,讽刺效果拉满,道出了底层百姓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绝望。

秦二爷:主张实业救国,以民族危亡为己任,但与常四爷的爱国相比,或许是站位不同,面对吃不上饭穷的要卖孩子的妇女,常四爷给他们买了两碗面填饱肚子,而秦二爷却不屑于此,认为开顶大的工厂才能从根上救得了穷人,并不能说谁才是对的,常四爷站在底层百姓的立场,深知一碗饱饭对他们而言或许比天还大,国家大事对于他们太遥远,今天吃饱明天就能不s,而秦二爷也并不是置身事外高谈阔论,社会分工本就不同,就好比底层螺丝工固然重要,少一个螺丝机器都无法运转,但平台和大方向也同样重要,从无到有、搭建框架、战略布局终归是需要有人来做。

松二爷:跟常四爷一样都是老北京旗人,但他软弱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逗鸟,宁愿饿s也不会动手打拼,s了的棺材还是常四爷买的。

庞太监: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一种特殊产物,从他的呼风唤雨到没落,告诉我们靠平台和靠山作威作福的人,当他失势的那天没有了平台和靠山,必定会s的很难看刘麻子 唐铁嘴:社会的蛀虫,刘麻子买卖妇女儿童,毫无底线,唐铁嘴靠算卦混饭吃,钻空子干投机倒把的生意。

宋恩子 吴祥子: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以权谋私的官府走狗,压榨百姓,欺软怕硬,典型贪污腐败社会的产物。

大傻杨:走街串巷的乞丐,其实一点也不傻,反而活的很明白,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困苦都能在他数来宝的台词里听到,也是一名正义人士,关键时刻帮了不少忙,像是游离于当下社会之外的一个人物,平平安安活到了最后。

看电视剧的时候整体觉得很压抑,有一种被黑暗吞噬却无力挣扎的感觉。

把自己代入到王利发的角色,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茶馆生意惨淡,无论怎么改良,越改越凉,全家加上店里伙计,十几口人的支出、电费水费、改良的成本、房东的收租涨租、社会的动乱、烧杀抢夺、政府官员的压榨、给宋恩子吴祥子上供,这样看不到头的日子,在想如果是我,任意拿出一两条,我都觉得是迈不过去的坎,或许这茶馆我早就不开了,转念一想,逃避并没有用,茶馆倒闭这些事就不存在了吗,平民百姓就能安安稳稳过一生了吗,什么都不会变,穷苦的被剥削压榨的生活不会变,变的只是没有了营生,全家人等着饿s,那个年代是没有选择的,忍气吞声的把茶馆开下去,是为了生活,为了父亲留下的基业不至于毁在自己的手上,咬着牙也必须坚持,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个屈辱的社会,最底层小人物声嘶力竭深入骨髓的绝望和彷徨,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如果动物光吃不胖,那他肚子里一定有寄生虫,如果百姓勤劳却不能致富,那社会一定有吸血鬼。

”茶馆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但无论怎么变,百姓的穷苦生活没有变,官字两个口,先喂饱上面那个口,才能喂下面那个口,穷与富极端的差距,政府官员抽洋烟住洋房,百姓连吃一碗热汤面都是奢望。

小刘麻子 小唐铁嘴 小宋恩子 小吴祥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些败类子承父业并且发扬光大,投机倒把的生意越干越大,无恶不作的坏人在社会上稳稳立足呼风唤雨,善良勤劳靠自己双手打拼的好人连温饱都成问题,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会享福的人享一辈子福,百姓没有话语权,只有被支配的命运,像秦二爷一样也曾尝试过努力过,想改变穷人的命运改变社会现状,但底层小人物终究没有扭转乾坤的力量,最后都是在现实面前妥协。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

 8 ) 坏人走了一波还会有下一波

坑蒙拐骗者有,欺善怕恶者有,买卖妇女者有,为虎作伥者有,含冤入狱者有,怀才不遇者有,小小一方茶馆,形形色色各路茶客,一张说尽好话的嘴,如此小心翼翼结局还是无尽唏嘘,常四爷说“我是爱国家,可谁来爱我,吴祥子宋恩子儿子们对着王掌柜的那一脚,也大概疼醒了他对活着和守着茶馆的最后一点感念。

 9 ) 关于大栓子其人

比较客观的说:大栓子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封建社会的男人形象,和他爸爸王利发一样,都没有反抗压迫的勇气。

当然,这并不怪他们,家国如此,小民奈何?

大栓子孝顺,懂事,体贴,节俭,持家,这都是中华男儿的优点,二姑娘这般传统小家碧玉自然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

但他唯独缺少一点,就是血性。

王利发年老后也骂他不如二栓子。

不正是这样吗?

二姑娘喜欢他,受到家里的逼婚,约他私奔,他却以孝顺来推辞。

倘个如此烈女,只得落个自尽下场,作为情人,大栓子负主要责任。

大栓子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但他不是个好情人,也不是个能够拯救家国大业的血性汉子。

王利发年轻的时候喜欢大栓子,因为他孝顺;老年后又喜欢二栓子,因为他为国民尽忠。

自古忠孝难两全,王利发算是懂了。

兄弟俩是鲜明的对照,一个孝顺持家却没有承担的哥哥,和一个冲动蛮干却有大担当的弟弟。

我们无法否定哪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做错。

家国忠孝情爱,是人一生中无法回避的抉择。

 10 ) 南辕北辙之改编的茶馆

今天晚上,老妈依旧继续欣赏着央视八套的电视连续剧《茶馆》,是大结局,看完之后的老妈,显然有些意兴阑珊。

之前几天,连续看过,但终究没有耐心再看下去了。

没有耐心的原因是,我不喜欢这个改编版。

老舍的原著,我读过,很熟悉,因此改编的版本,哪些情节是添加的,哪些情节是立体重塑的,我能很分辨清楚。

整体上来说,改编的茶馆,情节是蛮丰富,人物也还蛮鲜明的。

但其中最不能让我容忍的,便是强化了王掌柜的儿子二栓子的“革命事迹”,因为我觉得这与老舍的创作初衷是南辕北辙的。

老舍自己出身于北京市井,对于周围生活着的“小市民”是存在着很深的感情的。

但这种感情,又不同于鲁迅那种“怒其不争”,充满批判性的,而是一种“我佛慈悲”式的同情与怜悯。

鲁迅直眉冷对,希望自己用笔来“指出一条道”,然而老舍则是意在描摹,希望其他人来给他笔下活生生的人物“指出一条道”。

所以,老舍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是在活着,是作为一种生命本体本能的在活着。

昔日,看武侠小说,或者帝王小说,常常会有这样的一个词语“逐鹿”,意即竞争天下的意思,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鹿,性情温顺,善良,对于人往往没有很强的畏惧心,还一身是宝,往往被人们随意宰割,这不就是人民的象征吗,不就是天下的象征吗?

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小市民,很多时候是不会关心国家大事的,什么国耻什么政治他们一概都不想知道,更不愿意明白。

就像先前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说得那样,日本鬼子占领了北平,祁老太爷根本不会关心,他只关心“粮店有没有关门?

粮价有没有涨?

”所以类似于,二栓子成为革命党这种改编,实在是不太靠谱的,也实在是太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了,当然在央视八套放的电视剧,你不能指望它脱离这个时代的主流色彩。

也许有人会说,老舍在原著里面不是有隐隐约约写康顺子是革命党吗?

看看茶馆的创作时间,就知道了。

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

那一系列对于知识分子的改造什么的(其实我最讨厌这个词了,我觉得是思想统一束缚还差不多),老舍还会不明白吗?

连丝毫不懂政治的张爱玲最初写《半生缘》的时候,还要写有的角色奔延安了呢,何况老舍呢?

再说,老舍在解放后根本没有写出什么值得称赞的小说,只有一部话剧《茶馆》倒还值得研究研究,反正解放后的文艺创作,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茶馆》短评

我爱咱的国,可谁爱我呢

6分钟前
  • 二二です
  • 力荐

跟《老农民》差了一个《钢铁年代》……

10分钟前
  • 无敌汪阿伦
  • 较差

陈宝国演得真好,可惜一场话剧硬生生拖成三十多集,矛盾的伏线生硬又突兀,拿刀叉吃炒饭。

14分钟前
  • mclance
  • 还行

太垃圾了 不管原著怎么写 这剧改编成这样十个陈宝国都救不回来 好多细节都毫无逻辑 王利发一会儿小市民一会又胆大泼辣 就说那玉扳指 王利发的人物性格凭啥敢去当铺换钱 刘麻子又凭啥和唐铁嘴心平气和? 还有这大清都完了 每个人都这么淡定 合理嘛? 没点前清遗老遗少? 真垃圾 毫无逻辑 垃圾垃圾垃圾

17分钟前
  • 飞碟熊二
  • 很差

一般

19分钟前
  • 惜罇空
  • 还行

看看电影版的就挺好,拍这么长什么意义,红线加的乱七八糟

20分钟前
  • 八贝勒爷
  • 较差

电视剧里头,就算很不错的了

23分钟前
  • fang
  • 还行

原汁原味儿

28分钟前
  • Iris
  • 力荐

整天光苦着脸,丰富度不够。总是给一老伙计的僵脸特写镜头

31分钟前
  • 淡淡
  • 很差

虽然他写实,虽然他抨击了那段历史,但是剧情就是不好看,比老酒馆可观赏性差远了

36分钟前
  • 那誰
  • 还行

相比老一辈的话剧版和电影版,差太多了……开头就奔着一个“苦”去了,搞得全剧苦溜溜。我奶奶可讨厌我看这个,说我天天看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破事干嘛……

37分钟前
  • 飞纸仔
  • 较差

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的电视剧了,导演很认真,剧本演员都很棒,陈宝国在这片里反而显得有点拿

39分钟前
  • 捏墨
  • 推荐

肉尚可,骨头不成。

40分钟前
  • 北京自在人
  • 还行

虚高

41分钟前
  • 闽南腔
  • 还行

比原作好看,充实了原作的单薄,最主要的就是演员演技的绝佳。但剧本的单薄是致命的,人物塑造近乎“扁平”,好人坏人非黑即白,缺乏转折和跌宕,几乎可猜出剧情下一步的走势,待到一半简直看不下去。另外,“小刘麻子”、“小唐铁嘴”之类也在客观上证成“出身论”之合理。

43分钟前
  • 虾米
  • 推荐

还在CCAV看了话剧诶。。。

46分钟前
  • 凡塔斯蒂克
  • 还行

抻得太长了,味道还可以

49分钟前
  • 满地
  • 推荐

drop on ep10

52分钟前
  • matsu蛋
  • 还行

剧情还行😊演的很好

57分钟前
  • 芬芳馥郁
  • 还行

可能是我读过原著所以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感受吧,我觉得如果只是单独的电视剧的话,挺好看;但是原著角度去看的话,又不太好看。

1小时前
  • 小熊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