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看过1,但开场时有前戏介绍,剧情紧跟着1走。
在我来看,2明显比1强很多。
大概1跟致命弯道诸类重口味影片的设定差不多,2就远不同于其他僵尸片。
1、主角拥有了跟僵尸一样的能力。
2、不再是人类大战僵尸,而是僵尸对僵尸。
片子有着各种重口味的场景和搞笑的桥段,算是我看的僵尸片的最好的了。
好好地再写影评居然是这么一部逗的片子,也可能是现在放假了没事做的关系吧。
好了入正题,看了标题,要问为什么要叫它“点尸手”呢?
可能叫法是因为打过dota,里面有个叫点金手的东西,这些当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丧尸的“生产”方式,居然是尸体被为首的纳粹僵尸头目用手一点头,就一具新鲜热辣的行尸走肉就这样诞生了。
这与我们传统丧尸片的病毒,或是一些海地的巫术……那些方式大不一样,而且全文的线索都是围绕男主被误接上的那只丧尸的手臂。
当然,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创意,因为在看死亡之雪1的时候我就怀疑不是病毒感染,而那时的马丁(这部的主角)锯手一直被我认为是秀逗了。
说到死亡之雪1,也就是这部的前作,那部片子是让我眼前一亮的,不是它的情节有多出彩,也不是气氛有多恐怖,更不是特效做得多好,而是在于它的理念。
因为在那部片子里,所有人都死了,除了这部的主角。
在前作中,这部的主角马丁戏份说是男二不为过,真正长得帅的那个男一没有完成拯救队友逃出升天的任务,此片主演最后的结局应该也是死的,只不过稍稍留了点悬念,没想到这部做了个很好的无缝衔接,这是后话我们等会儿说。
那部电影里所有人,包括主角都能死,他们依旧是没有能力战胜强大的纳粹僵尸,最后被团灭。
但到了这部,风格偏向了美国式的电影,可能是加了三位美国演员吧,这支由三个技术宅组成的丧尸小队说的不好听充其量也就是打酱油的,不是很关键,但是都没有死,最后是荣归故里。
看过前作的朋友们试想下这三人放在那部里,真的会死好几次的呢,还有那些警察没死也很不爽呢。
话题回到这部电影上,与小成本的上一部相比(这部成本肯定高一点,还有坦克出没了哦),这部由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快节奏的纳粹战略推进,小规模的二战重现,都是很有乐趣的。
开头与前作的衔接片段,也是很不错的,随后剧情的延展性,将二战时的恩怨情仇作为这部僵尸进攻的主基调,还是思考得很不错的。
尽管在许多细节上处理得还是很不到位,许多的情景是经不起观众们思考的。
但是作为一部可以从头笑到尾的喜剧片,还有什么可以多思考的呢。
正如我一直说的,电影要不就写实,要不就让观众愉悦,做到其中一者就很不错了。
最后要吐槽下结尾,那个复活女友的剧情我也就忍了,在车里呵呵呵,我就看不下去了。
这部片子的流程可以说开头是速度与“基”情,然后是好“手”作怪,然后就是僵尸二次大战,最后再给了我个人尸情未了,拜托口味略重啊朋友。
本片最大的亮点,也可以说是“腐”点哦,就是主角依靠怪手复活的第一个僵尸小弟,作为主角的跟班,死了一次又一次,被虐了一次又一次,但就是不死,最后拄着拐杖,跟随主角,看着主角车子在那里震动的那个镜头看得很心酸呢。
主角虐他千百遍,依旧待他如初恋呐,啧啧啧。
相比前作作为小成本电影类似小盘股的巨大冲击力,这部拍得可能更像是一部电影。
因为导演没换,槽点和笑点继承了上一部,但是由于理念的变化,整部剧变得截然不同。
但是作为一部丧尸题材喜剧片,他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他的使命。
这篇评论主要也就是看完之后吐吐槽,结果知道了也没关系,笑点主要在过程中,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试试,绝对值得一看。
首先我个人觉得恐怖片基本上不看导演如何拍摄、运用什么镜头、什么音乐。
我只看剧情的逻辑线是否通顺是否合理,能不能让我看懂。
《死亡之雪2》是1的续拍,但是主线剧情有九成合理,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
有一成不合理的地方在于:“用手复活尸体”这个动作有点像科幻片。
简单从几个动作上说说影片哪里好看:纳粹僵尸残忍拉出肠子:我觉得是对事实的一种真实构建。
让观众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恶心,觉得这不可能是人做的事。
但是二战的德军是否进行过这么恶心的做法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教堂的耶稣、圣母玛利亚画像眼鼻流血:二者是“生”的符号,僵尸进入教堂是对“生”的亵渎,所以画像会流血。
沃尔佐格(纳粹头领)在教堂的屠杀让人血溅到耶稣雕塑上是德国纳粹的一种讽刺。
黄头发僵尸的反复去世、警察队长的笨拙有很多笑点。
甚至我会觉得《死亡之雪2》超过了1,这是我看过的影片中少见的。
拿《生化危机》举例,我觉得生化危机是一部拍的不如一部,1最经典,反而6的剧情开始与5的结尾都连不上。
很多导演总是想在第一部上进行创新,可创新过后反而不是观众们所期待的“经典”了。
电影是,电视剧也是。
最后的结尾也并没有很疯狂,我想我是马丁我也会这么做,我也会复活我的女朋友。
结尾的音乐反而却没有很违和,音乐的疯狂感和马丁的疯狂相吻合。
只留下黄头发僵尸在车外看着马丁啪啪啪。
就像里面僵尸小队队长说的:我看过一千多部僵尸电影,但这跟电影里一点都不一样其他僵尸片,再怎么换套路,也是换汤不换药但此片拍出了僵尸片的新意
第二部加入了很多黑色幽默元素,很有意思,虽然此片不能算是大片,但是确实值得一看
德国和苏联的两个帮派的火拼作为苏联帮的老大居然是个挪威屌丝,手下头号打手和德国帮老大互殴占了上风不愧是战斗民族,可是最后被德国小弟背后捅了一刀。
好吧苏联老大被捅到大腰子也要倒,屌丝男一怒和德国帮老大单挑!
细节不说了,结果就是屌丝男从美国请来的杀手小队队长背后给了德国老大一炮爆了头。。。
战斗结束。
事后屌丝男复活了上集死掉的女友,深情一吻。。。
本年度最佳亲吻镜头诞生,各位看官可以仔细欣赏一下这个后现代浪漫主义表现的爱情镜头。。。
男主女主最后再来个激情车震。。。
好吧我承认导演赢了,这么重的口味不是我等凡人可以理解的。。。
伴随着歌曲结尾了。
《死亡之雪2》(台湾译名为《冰血奇缘》)前作的台湾译名更为感性:《下雪总比流血好》,是一部“死亡喜乐汇”式的纳粹僵尸电影,在极度血腥暴力的场面里萃取出搞笑元素,让人同时品尝“恶心与欢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是此类电影最大的贡献,作为其中翘楚的《群尸玩过界》与《僵尸肖恩》至今都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高峰。
由于台湾片名没有标注“2”的字样,所以直到坐进影厅我才发觉本片原来已是系列第二部,一向对某系列的“第二部”没有好感,恐怖片尤为如此。
背景故事、反派真容、杀人手法和动机已经在第一部介绍完毕,到了第二部只能是简单粗暴的升级,杀更多的人、爆更多的血浆、撞更多的车、给更多的笑料等,仅此而已,而且因为少了第一部的“主角误入、逐个被杀、找出真相、最终决战”的节奏,第二部往往场面不错、口碑不佳。
这点在游戏界更甚:第二部往往决定着系列的命运——保守的话会被骂,创新的话如果操作感、平衡性和传统继承方面没有做好更会被骂。
从成功的几款游戏比如《生化危机2》和《寂静岭2》的经验中可以看出,跳脱出第一部的故事,保留基础元素进行变革,加入新主角和新反派,并且在反派身上注入更多情感纠结才是成功的关键,其中最为重要的仍是新角色的加入,因为观众始终关心的还是角色的情感变化。
从这方面说,《死亡之雪2》做的并不够,但它加入了新的配角和有趣的设定:反派的手臂嫁接到主角身上,并不受起控制,随时可以杀死阻碍主角的人,让主角从误杀无辜角色的自责,到为了复仇利用手臂创作属于自己的僵尸大军,复活心爱的人,在其心理上进行了从“厌恶手臂到喜欢手臂”的简单变化,并出乎意料的利用了观众对恐怖片和其自身类型的俗套认识,反其道而行之,在意外感上交出了不错的答卷,反派控制的纳粹僵尸与主角控制的苏联僵尸的对战更会让二战迷们喜出望外,大笑不止,但纵观整部影片,最有趣的贡献,要数僵尸角色“血宝”,这个满脸溃烂呕吐不止的角色,在观众对僵尸恶心恐惧的固有认识上又挖掘出“卖萌”的一面,实在是一大创新,而此类型角色一贯的“无条件的对主角好、卖萌天然呆、随时准备牺牲”的设置,在真的牺牲时还是会让观众为之动容,片尾“人尸做爱”还不忘致敬《泰坦尼克号》也真是玩到醉了,最后要说的是,恐怖片虽然并不是人人爱看,但其实制作起来相当麻烦,打光、化妆、特技、剪辑,到了《死亡之雪2》中甚至加入了更多的“战争”和动作戏,使得每个镜头都要进行复杂的设计,个别打斗戏的剪辑和镜头绝对不输给好莱坞大片,为此也要向《死亡之雪2》的创作者致敬一下。
我先是看了解说再来看这部电影的,电影里不同元素的结合很吸引我,感受着电影里的暴力与荒唐,从中寻求快感,那种只有在电影中才能体会,不存在现实中的。
{剧情} 电影把纳粹、僵尸与僵尸互相PK、消灭僵尸小队、同性恋,等等题材组合在一起。
开篇就把第一部的故事大概的说明了,交代了结果和后续。
男主不想杀人却“错手”的杀了两个无辜的人,一个熊孩子一个警察。
很暴力但不失搞笑,一边感叹“哎呀,居然把人杀了”,一边又觉得居然就这么死了这么搞笑……尽管有些剧情很恶趣味但认真想想又觉得现实好像就是如此,把呕吐物从窗擦去、复活了自己的女朋友然后……。
在意料之外发生的事情才会给人惊喜,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其中一点,大概这就是喜剧的魅力吧{人物} 男主从一个学医但怕血的人突然转变的成为一个和大BOSS对抗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接纳着别人的建议,事实上男主更像一个励志片里的人物,一个普通人。
不轻易放弃生命,有些小聪明,接纳别人等等,最后消灭大BOSS,救了村子的人。
片子里其他的人物也很可爱,同性恋的博物馆馆员,在重要关头没有退缩;逗比僵尸小队三人组,以为会领饭盒却意外的消灭了BOSS;可爱的小僵尸,这部剧我最喜欢他,不离不弃的,杀了一只僵尸之后还会邀功好可爱。
这些莫非是想说人不可貌相??
{拍摄} 僵尸BOSS进入博物馆的那一段很赞,很有气势,但好像不是一条过的,有几个镜头切换,如果是很想知道机子是怎么藏起的{美术} 唯一让我觉得漂亮的就是医院到小村庄的转景了,宁静而美丽,一对年迈的夫妇住在那里,但被杀了…………
和小姐妹一起看的,边看边吐嘈,人都笑没了。
1.僵尸老毛子打不过僵尸纳粹?
且对老毛子的形象有一定程度的丑化,夹带私货了吧;2.一个bug:挪威人用纳粹僵尸的手复活了苏联人,苏联人认挪威人做大哥去打纳粹人,就离谱;3.由美国人决定最终结局,一炮定输赢,合着就你老美能赢呗;4.这些电影里欧美国家的警察、特警、军队啥的都是摆设,群众战线薄弱,且发现啥情况都不找政府,自己瞎整半天。
放咱中国,人民群众早就发现不对劲了,赶紧上报村委会、通知政府、打市长热线电话、打110、120……党委政府迅速部署,无人机、北斗啥的蹭蹭蹭用上,特警出动(甚至用不上军队)分分钟解决,何须人民群众亲自动手打?
個人評分:★★★☆剛出爐新鮮滾熱辣的一部Cult片。
有2固然說明有1,不過你壓根就不需要去看1因為片頭已經把1的劇情給你回顧了一遍劇情方面沒啥可說,這電影看海報劇照你就大概知道是啥類型的電影了「血腥-暴力-惡搞-逗逼」無限單曲循環,就是部挪威語版的《僵尸肖恩》,甚至說更重口更逗逼。
啊對了,這種片我推薦大家可以選擇去B站(Bilibili彈幕網)看,看網友的彈幕有時比電影本身更逗逼.
一部风格有些无厘头的搞笑惊悚电影,即使是到处充斥着断肢、大肠,血肉横飞、脑浆四溅,他也总是会以一些出其不意的爆笑片段告诉观众:这是搞笑片。
虽说宣传海报很正经,甚至电影中人物也都一副苦大仇深的正经样子,但这种反差更是让一些桥段显得尤为滑稽。
这种恶搞一般的风格不禁让我想到了僵尸肖恩、惊声尖笑。
男主获得力量、协同伙伴复仇拯救世界,本是伟光正的,可此片中男主因麒麟臂所杀害的无辜民众多了去了,但都是巧妙地以滑稽形式一笔带过,不会认真描写,因此反而充满喜剧效果,心肺复苏结果一下搞爆了,扔奔驰车标的场面实在是让人严肃不起来。
剧情很简单,没什么多余的,充斥着一股不服就是干的氛围,队友的相识都极其随意,甚至是从人群中随便拉个人来的,所以死的也随意,却不会很突兀,总有种即使下一秒男主嗝屁也不会产生什么心理波动的地步了。
期间重口情节实是不少,比如把人肠子扯着玩、拿来勒人啊之类,但因其整体氛围是轻松的,所以真正淡化了这种恶心感,不然剪一剪放到其他丧尸片里,就实在不是能够随便接受的了。
嗯,男主最后获得了胜利,然后带着马仔、和复活的僵尸女友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这口味……给劲!
从二战打到当代,纳粹VS俄罗斯,当然本片也科普了一下历史,俄罗斯在挪威的历史。
从二战打到当代,纳粹VS俄罗斯,当然本片也科普了一下历史,俄罗斯在挪威的历史。
从二战打到当代,纳粹VS俄罗斯,当然本片也科普了一下历史,俄罗斯在挪威的历史。
从二战打到当代,纳粹VS俄罗斯,当然本片也科普了一下历史,俄罗斯在挪威的历史。
从二战打到当代,纳粹VS俄罗斯,当然本片也科普了一下历史,俄罗斯在挪威的历史。
emmm
确实比第一部好看不少,差点就真的变成一部逗比血腥僵尸片,只是导演总是有一颗幼稚的心,很多表现手法接受不了,神啊,让我年轻个好几岁吧--
CULT,够劲儿
要说开创僵尸片新格局勉强也算吧,反正没看过僵尸分边站对殴的。是不是欧洲人眼中苏联和纳粹一样邪恶啊。僵尸小队和警察局亮了。万万没想到,结尾有彩蛋。
脑浆迸裂,肝肠寸断,血雨腥风。我不但可耻地笑了,还可耻地饿了是什么鬼?
比不上第一部啊
跟第一部比提升的不止一个档次了都.尤其结尾 口重的都能下饭了.
已经脱离了普通血浆片的束缚,不再是一群普通人在惊声尖叫中被丧尸屠杀、然后猪脚逆袭胜出的剧情,而是渐入“组团打怪”的佳境,特别是引入苏联丧尸军团对决纳粹丧尸军团的战争、动作桥段着实令人惊喜。诚意而不乏创意的好片!
7.6分,嗨起来!只能说人的观影口味真的会变,几年前我看《死亡之雪》第一部还有点接受不了,现在我真是爱死这恶趣味了!电影缺点其实很多,但恶趣味的人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对于特定的观影群体,这部电影即使算不上神作那也是佳作!
还蛮搞笑的,也蛮重口。老毛子僵尸很帅!德国骨科杠杠的!
第二部也是越来越像模像样了→_→
比第一部好看太多了!没想到无聊的第一部能拿到很多资金的样子让这部看起来就预算上去惹!第一部纳粹僵尸的设定没很好挖掘,这次就玩到坏了,把苏军也翻出来群殴,Martin Starr的存在好像suv海外任务的赶脚2333。导演借台词自诩开辟新流派,说的没错,确实惊喜不断!烂片续集也能败部复活
僵尸喜剧片 直接接上集 巧妙的将一面倒的局面轻松改写成势均力敌
3.5,各种zz不正确的恶趣味桥段加半星。
这不是僵尸片,原来是喜剧片,来自USA的僵尸小队什么鬼
影片真的如主人公在电影里说的“开创了僵尸片的新类型”,可能受制于资金问题,场面和剧情梗比较多。
这部的预算明显好多了,都有钱开坦克了,化妆和道具也比第一部好多了
无敌逗比 无敌恶心 无敌血浆。。。。好看 好好看
可以的片
相对第一部的没法看,这部好多了,见谁爆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