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部《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外片奖,大陆一下子炸开了锅。
各大导演们前赴后继,纷纷踏上“申奥”康庄大道。
老谋子拿出了《英雄》、《十面埋伏》。
陈凯歌交出《无极》,冯小刚拍《夜宴》。
等等。
大片体制风头无两,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大卡司。
目标很一致,要拿小金人。
结果也很一致,影展铩羽而归,口碑一塌糊涂,票房盆干钵罄,被骂得体无完肤。
隔了几年回过神来,人家是要颁给李安,颁给ww,跟武侠片有半毛钱关系。
想多了吧?
这一众大片中包括何平导演的《天地英雄》。
话说回来,《天地英雄》与《英雄》之类还是很不同的,虽然看上去一母所生。
几乎同时开机同时关机。
但他是地道纯正的武侠片,其他几部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
主干、细节都是标准的武侠风格,只不过背景换作了西域,算武侠与西部片嫁接杂交的产物。
何平的风格一贯如此,《双旗镇刀客》也是此类。
本片整体制作再上层楼,境界也更高。
据说构思了二十年,真正的厚积薄发。
八九十年代,已经在关注西域题材,关注舍利子,关注大唐遣唐使,题材十分超前。
只一些细节没做好,导致功亏一篑,可惜了。
一、选角李校尉的人设本应出彩,可惜受选角限制,起码减色三成。
李的行为与士大夫伦理暗合。
他不肯杀妇孺,不作为遭到通缉,这是仁。
他为报恩揽下这档子事,甚至不惜肝脑涂地,这是义。
他与来栖难分高下,相约到长安一决胜负,这是信。
这些都是上流侠士的人设,剧情中又是个指挥若定的帅才,却套了一个颇为市侩、鲁莽的皮囊。
拉低人气。
更严重的后果是,他与赵薇毫无cp感。
来栖的形象更加俊帅,这对三角关系中,李校尉根本不具备一战之力。
剧情安排文珠与李互生情愫,睁眼说瞎话。
观众都不免叫屈。
再加上这身不中不日的铠甲让人太出戏,服装设计要打屁股。
文珠毫无剧情功能,除了给主角们提供情绪价值,除了片尾在城门放了一把火,其他什么也没做,从头到尾沦为看客。
中井贵一的遣唐使剑客让人激赏,设定极具国际视野。
(至于说遣唐使都是文官,不符史实,那就有点太较真了)遭到安大人手下伏击,镜头极具压迫感,杀气腾腾。
虽然过程很短,却极精彩的动作戏。
后出场挑战李校尉,拨开面前的风铃,有形有款有声有色。
多年以后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渴死那狗日的。
”这是何平的小心眼吗?
二、煞尾收官战久为人诟病,过于天马行空,近乎超现实。
舍利子的设定很拉风,出场效果极震撼,构图能让人看出“最后的晚餐”。
对比后来的剑雨,一堆人争抢的“摩罗遗体”,设定上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只是效果过于突兀,以致于友邦惊诧,观者一哄而散。
分析得失,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基调前后不一致。
片子很写实,从详尽的环境描写,立足于史实的人设,甚至通过盾牌上震动的沙子,预见到敌军来犯,这样传神、极富生活经验的细节,无一不在昭示:本片只讲现实主义。
突然话风一转,佛光普照,屠刀熔水,一下子跳脱入浪漫主义。
不禁让人大呼,扯吧。
更别说小和尚死而复生,“手刃”大BOSS,近乎荒诞了。
这个反转可能受到《香水》的启发,也可能借鉴了《杂譬喻经》。
二是铺垫做得不够明显。
何导对收尾的突然性有预判,故在后半段特意安排了另一个“奇迹”来铺路:老不死的(王德顺老爷子原来出道这么早)临死时捅出了水源,用生命证实了暗河的存在。
这个细节同样极具戏剧性,也更巧妙。
“神迹”一举吓跑了安大人,救了所有人一命。
这是对“神迹救人”的一个前置,可惜提示得过于隐蔽,效果不明显。
另外,这个收尾另有一个坏处,那就是机械降神,主角的所有努力都虚无了,一切归结为神的意志。
李校尉与来栖的约定也不了了之,主线一笔勾销。
导演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观众有被忽悠感觉 。
时隔多年,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好作品,评分应在7分以上。
何导已物故一年多了,武侠片使他名声大噪,最后竟也成了他最大的心结。
正应了那句谶语,使剑者死于剑下。
悼念。
这几年的大片从年初闹到年尾,正应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这句老话了。
诸多国内国际大导演往往把观众当弱智加白痴,不讲情节,连演员都让人喷饭。
还记得好多年前去看“天地英雄”,看完后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独自一人去看了四遍。
同事都笑我毛病,当第五次在电影院门口抓住我后。
就传我神经了,因为没有一部电影可以看这么多遍的。
因为大部份人认为一遍即可。
我不然,我对喜爱的往往钟情加执着。
如好书,每看一遍自有新感觉。
来栖大人不用讲了。
设计的酷字一个,中井贵一当年演的武田信玄也算是不错的版本。
英雄尤其是酷英雄,总希望他有个灿烂的结局,所以很多人对他的死很不喜欢,不够灿烂。
姜文本不喜欢,但他们几兄弟一起策马沙漠时还有很激动的。
只是当年他因救弟兄门而犯罪,如今弟兄们也都将命还了给他。
赵薇很出彩,虽然旁白让很多人不喜欢,但这是导演的手法。
在这沙漠中,在这帮男人中,无疑她就是那抹清风细水。
她与来栖大人有一定的默契,但却没有发展。
在第一次与驼队相遇时,来栖大人让她在山上等,她见战事发展,果断地冲下来与驼队一起进了山谷,来栖大人看到,开心一笑。
也许导演心中最心仪的女子就是这样的懂事聪明的女子啊。
但她看上了校慰,来栖大人心有点痛。
最后小孤城一战,二个男人都不停的让她干这干那,她也充分体现出她是将军的女儿,决不拖累别人,而且能帮很多的忙。
只剩下四个人了,都死了。
二个男人也受了重伤。
赵薇扶着来栖大人,安大人的杀手去开佛盖,二个有伤累累的男人配合无缝出手迅猛,杀手瞬间死去,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安大人大怒,他最恨来栖大人。
因为他不给自己面子,但他还很强,自已有点怕他。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不行了,自己就能亲自解决他,雪尽前耻。
来栖大人已是强弩之末,赵薇也拼命尽力反抗着。
大人的剑穿下时,赵薇大叫“不”,泪水夺目而出,虽然一个个人都不停的死去,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命运,但关爱的人离开自己时,却不免痛上加痛。
所以怎么能讲赵薇这个角色无关紧要呐。
她是理想女子与坚强女性的象征。
她与来栖,她与校尉,都是影片不可缺少的光茫。
好喜欢西噶海子,如果他们能在那里一直相伴是很美的事。
二个男人中总要死掉一个。
因为大家的原则都很强。
到时三个人都不得安宁。
个人很喜欢来栖大人。
而且我觉得赵薇开始也是喜欢他的,但他太酷,文珠觉得不被宠爱与重视。
他要去抓校尉时,把文珠一人留在镇上,她就很生气与无奈,坐在桌边显得寂寞与无聊,又不知道他怎么才能不去抓人。
来栖不会表达自己,而且总是文珠父亲的好友,所以角色变换有点乱。
《天地英雄》上映于2003年,时值张艺谋《英雄》出世,整个环境对国产大片颇有微词和失望。
因此《天地英雄》受累没有获得与其本身品质相等的赞誉和票房。
作为一部03年的电影,特效方面自然没法与今时今日相比,但就其剧情和表现力,应该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
电影概要:时值盛唐,大唐与突厥交战,一只驼队从天竺往中土返回,这只驼队运送着十万册经书,在途期间遇上了大风暴,护送队全军覆灭,只剩下一个军官和一个和尚,就在迷惘之际,救下了姜文饰演李校尉。
校尉为了报答军官的救命之恩,决定肩负起护送驼队的重任。
校尉深知一路危险重生,需要另请帮手一同护送。
正当他找到他曾经参军时的手下时,一个神秘人物出现。
此人名叫来栖,是一位东瀛武士,身份是遣唐使,兼任大唐皇帝的钦命,前往西域诸国抓捕朝廷要犯,由日本著名演员中井贵一饰演。
原来校尉曾经应不愿执行杀俘的命令,而反抗朝廷,正是东瀛武士要追捕的对象。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后,双方约定等将驼队护送到长安再决生死。
驼队继续往东,却被一群马贼盯上,为首的头目叫做安大人。
这群马贼背后的主谋是突厥,目的是劫掠驼队中一件无价之宝,佛门至尊圣物——释迦摩尼舍利。
西域大多是佛教国都,若舍利被突厥抢去,就可以以此来挟制西域各国,一同与大唐为敌。
马贼人多势众,在峡谷处拦截驼队。
李校尉一行势单力薄,此时东瀛武士与一位女子加入他们一同护送驼队。
女子由赵薇饰演,名文珠,是将军之女。
李校尉等虽然人少,但手下全是精英,尤其是东瀛武士的强力加盟,带领驼队成功突出重围。
为了摆脱马贼的追杀,绕过突厥的关卡,李校尉决定带领队伍走一片号称“死亡之海”的沙漠。
进入沙漠后,整个队伍严重缺水,祸不单行,马贼也跟随而来。
在惨烈的血战中,一条神奇的暗河喷涌而出,帮助李校尉解决了燃眉之急,也吓退了马贼。
精疲力竭的驼队终于抵达了大唐的边塞,但边塞中没有唐军驻守,只有几个看守军火库的唐兵。
李校尉顾不上休整,组织手下在边塞上设置各种防守,准备迎击突厥大军的追袭。
翌日,数以万骑的突厥大军抵达,随即开始攻城。
李校尉等利用防御工事,顽强的抵抗骑兵的冲击。
但是毕竟兵力悬殊,李校尉、东瀛武士等皆负伤,退守内城,突厥前锋部队伤亡惨重,也停止了攻击。
第二日,突厥大军再次攻击,城池被攻破了。
安大人等马贼入城,李校尉、东瀛武士与其短兵相接。
东瀛武士阵亡,李校尉也被打倒在地。
安大人一刀杀了守护舍利的和尚,并举刀劈开了盛放舍利的金塔。
神器的一幕出现,释迦摩尼舍利绽放出万丈光芒,照亮整个苍穹.......安大人死了,突厥将军也死了......李校尉、文珠出现在长安皇宫大殿之外,文珠手捧东瀛武士的佩剑和令牌缓缓走上大殿.....整部电影张力充足,叙事饱满,高潮迭起,为我们呈现出黄沙漫天、金戈铁马的大漠之旅。
姜维饰演的李校尉中规中矩,气概不凡,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身兼英姿和颜值。
值得称道的是,中井贵一饰演的东瀛武士,充满了神秘的魅力,让人倾倒,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阴险与狠辣演绎的入木三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后结局三分钟,导演设计的过于玄幻,本是一部上乘的史诗电影,非加上一个魔幻的结局,把电影的整体档次拉下一大截。
我认为结局稍作调整:李校尉在防守边塞的同时,派一人求援,等突厥大军破城后,大唐援军赶到,击退突厥,最后舍利闪耀在长安佛寺。
这样结局才是合情合理,功德圆满。
但米已成饭、木已成舟,也就我随便一想罢了。
不管怎么样,《天地英雄》作为一部优秀华语的电影,还是非常值得一观。
❶ 喜欢冰水混合悟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❷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秒懂王
惊异于片子娴熟的技巧和节奏,矛盾的设置相当有设计感,各人物也相当富有层次感。
从这里就能隐约看出姜文以后片子的风格了,或者说姜文的风格。
一部相当优秀的西部片和史诗片(前),将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人物身上,集中在男人身上,大漠色彩相当强烈。
不喜欢旁白,和一众大老爷们的对手戏比起来显得格外稚嫩,这个女性角色我感觉有些多余,这是一部完全不需要女人的电影,但是也许就像一盘菜一样,盐放多了需要其他调味品作平衡。
就像女人一样,它不需要怪力乱神,不需要舍利的神奇力量,应该在最后高潮处将男性的魅力进一步发挥出来。
我接受戏剧的发展需要有死亡,需要有遗憾,只是他的死亡,本来是最为遗憾和悲壮的,却一笔带过。
想了一会,我自己改写一下结局,寡不敌众,来棲还是死在了大漠西域,他的遗物被李校尉送回家里,在镜头中,一双年迈的手轻轻抚摸着遗物包,门外是雪景。
船只渡东海向东去,李校尉乘马回到西域,在马背上转身望了东方的那片土地。
然后镜头拉高,突出西东的巨大距离。
屠城校尉李和来棲,两个有厚度的角色。
我是喜欢文栖的,虽然他很少说话,其前半部分交代人物出场有些缓慢,耐着性子,为了看懂这个故事,镜头没毛病,设定放在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剧中三个人物的死,安排的很让人感动。
结局也很算完美。
就是文栖的死让我有些难过。
他想回故乡,不可以让他回故乡吗?
反正文珠和校尉已经在一起了。
最近我很喜欢这样单纯讲一个故事的电影,电影作为载体,有时候为了渲染一种影响,为了寄托而寄托改变了太多。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讲一个人,为了仁慈善良,而要被除去,只因他是对敌人的弱小而善良。
而文栖的矛盾在于那句台词,“有时候杀人是没罪的,不杀人是有罪的。
”中井贵一长得有点像陈道明。
2023年1月10日,著名导演何平因病去世,年仅65岁。
作为国内著名导演,但何平独立执导的影片数量不到10部,他生前最后独立执导的影片《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在2015年上映,不过票房很惨,仅有不足200万,这部电影也成为何平心中的一个遗憾。
其实何平也是有过壮志雄心的,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武侠大片《英雄》上映,全球狂揽1.75亿美元票房,开启了内地电影的大片时代。
在次年何平也推出了他的历史题材大片《天地英雄》。
该片由何平自编自导,姜文、赵薇、中井贵一和王学圻主演,王中军和陈国富担任制片人,董玮担任动作指导,在当时来看这般阵容很明显是冲着要挑战《英雄》去的。
影片故事背景为盛唐时期,姜文出演的戍守边境的校尉李因为不忍心屠杀被俘虏的突厥家眷而被朝廷通缉,中井贵一出演的日本遣唐使来栖因屡次提出要回国的请求而被朝廷贬到边疆负责追杀校尉李,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大战在即。
这部影片的风格很有西部片的感觉,那种大漠风沙的宏大场景确实很有画面感,董玮设计的动作戏也是可圈可点,刀剑之间的你来我往,真实感很强烈。
不过该片也有备受吐槽的地方,那就是片尾突然出现的玄幻段落,突兀感非常强烈,以至于形成与影片之前的部分不搭调的败笔之举。
极有可能是鉴于《英雄》的巨大成功,所以哥伦比亚也投资了这部影片,并且拿下该片的海外发行权,而国内的发行权则被华谊兄弟拿下。
《天地英雄》在当年制作成本高达900万美元,按照当年的汇率换算已经是超过7000万人民币,对于当时的内地电影来说绝对是大手笔。
就只这样一部巨制市场表现如何呢?
该片在当年国内票房4100万,据说发行方华谊兄弟赚了。
不过该片在海外的成绩很一般,北美票房不足10万美元,全球累计票房也仅过600万美元,这般成绩让哥伦比亚大为光火,对导演何平极为不满。
其实之前的《英雄》能够风靡全球,当时在好莱坞正红的李连杰功不可没,反观这部《天地英雄》全片未有国际影响力的演员,这也是该片海外不吃香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天地英雄》的主题曲很意外的邀请当时红得发紫的蔡依林来演唱,这般操作估计也是奔着之前《英雄》邀请王菲演唱主题曲来的。
蔡依林为该片演唱的主题曲叫作《海市蜃楼》,这首歌曲一反蔡依林的演唱风格,李焯雄填的词气势磅礴,再加上蔡依林深情的演唱,使得这首歌曲非常契合影片风格,不失为一首佳作。
如今21年过去了,早已经是物是人非,而这首《海市蜃楼》却一直在传唱。
【END】
这部剧总时长是120分钟 ,除了开头亮了一下英文字母让我有些吃惊,在看到结尾的前112分钟里,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这部剧大气磅礴,人物的穿着,相貌,拍摄的地点、场景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举止谈吐也让我有一种置身古代的感觉,不杀突厥妇孺、为了保护部下敢于反叛的校尉李,念及昨日恩情、肯放下家室、拼上性命的一帮兄弟门,在汉学习多年,为报皇恩踏上这西域荒土的日本武士,老不死的以及地虎,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实配的上天地英雄这四个字,在其中的文殊,一身白衣,配上那犹如山间清泉奔流而下的眼睛,披散而不凌乱的秀发,让这荒凉的大漠多了几分柔情。
然而故事的结局似乎让这些人的一切都荒废了,舍利子既然融化了兵器,却让一个已死去的女子暂时复活用手杀了安大人,又用弩箭射死了想碰到他的突厥人,这是何等的扯蛋,最令我痛心是来栖大人的死,思念母亲,在唐十三年,为了大唐、情谊进了这个局,却落得这副下场,让人不甘。
整部剧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校尉李一行人与安大人的几次交手,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故意让安大人放他们走的,情节不够真实和细腻,让整部剧失色不少。
1.写意绝非写实。
很多人把这部片子与指环王作比较,我认为这没有任何可比性,一个主写意一个主写实,这其实也是东西方几千年对于艺术的不同感悟。
这部影片实际上是通过描写校尉李等人的遭遇,体现一种小人物的历史观,现实主义色彩浓重,而指环王则是一种西方古典式的浪漫主义色彩(正义最终打败邪恶,信念可以决定一切,从托尔金的其他评论和作品均可看出这一点)。
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就是,无论是校尉李、武士来栖或是大反派安,他们最基础的目的都不是什么野心勃勃的大目标,校尉想要安稳的日子,武士想要回家,安只是想娶大汗的女儿,都是些小人物的小愿望。
但是在大环境下,一种普通人在困境之下的责任感或者是欲望,驱使他们走出了不属于小人物的一步:只想混饭吃的老不死为队伍送掉了命,安大人什么都没有得到却也送了命,来栖只能魂归故里。
小人物一般的出身,小人物一样的结局,却在小人物的人生里推动了历史的车轮,这是我从何平的写意叙事里得到的东西,绝对不是指环王里那种浪漫的、英雄主义的风格。
2.悲壮却不悲伤。
正如上面所说,小人物的结局都有点惨,但这部片子绝对是哀而不伤。
同时写意风格的电影,与同期的张艺谋的英雄相比,这部片子绝对让人少了很多哀伤的感觉。
两部片子都是写意风格,但又大相径庭。
英雄总体上就注定是一种埃斯库德罗式的悲剧,英雄本事英雄,却因为命运而失败。
尽管张艺谋通过不一样的结局冲淡了悲剧色彩,但是英雄之死带来的悲伤感依旧强烈,而且由于受电影篇幅限制,一些人设或是导演所希望的背景并没有暗示或传达给观众。
而本片由于其以小人物为代入,使观众有着很强的代入感和理解感,死亡所带来的悲壮感依旧强烈,却没有了英雄之死的失落之感。
3.镜头语言值得欣赏。
作为动作电影,天地英雄绝对值得一看(虽然我认为作为动作片绝对是浪费了)从影片的整体风格上来看,其中强烈的节奏感和打击感,非常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如校尉李和来栖初战是木屋互刺,来栖出场时殴打小混混,缺水时被响马追击的遭遇战,都体现出了一种粗犷、磐拙的美感,与影片的主题和背景浑然一体,可以说是一种结构精巧的中式西部片的风格。
导演何平早年作品双旗镇刀客就显现出这一特点,绝不拖泥带水或是过分注意局部美感,这种动作片带来的打击快感要绝对大于那些“大战三百回合”的动作片。
而镜头语言的巧妙应用,是气氛得到很好地铺垫,使得武打戏成分虽然不多,但依然扣人心弦,节奏精悍。
4.结尾的特殊处理。
这部影片的结尾方式可能是争议最多的,而我认为这是导演的无奈之举,却又是传神的一笔。
正如之前所说,当一路的人死过来,造就了一种小人物也可以改变历史的感觉和悲壮的观感时,你要如何结尾?
大决战时绝杀一切反派(没有舍利的情况下)?
只会造就另一个版本的指环王,而且由于没有精美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作为支撑,只会造成一种逻辑的不合理性和一种情感的极度空缺。
被反派全部歼灭?
会使之前苦心营造的小人物影响历史的思路尽数破坏。
更何况作为商业电影,像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结局,却又没有对方的浪漫主义色彩、历史依据和出名度,这样做无意是在票房上自寻死路。
无疑,导演需要在两者做出平衡,就出现了影片中的结尾。
这种结尾会使用心体会之前导演想要传达的情感的观众感受到一种升华式的死亡。
毫无疑问,这种“死亡"或是结尾方式,可以得到继承之前理念的好处,同时也避免一种快餐片的结局,是那两种结局之下一种无奈的妥协。
但毫无疑问,这却又可以升华影片的内涵。
6.突破点在2003年的电影市场,天地英雄绝对是异类。
受李安得了奥斯卡的影响,国内动作片都开始搞”飘飘然“、”慢悠悠“、衣袂飘飘和”合着音乐起舞“,同时又受雷德利斯科特的角斗士的影响,大家又开始搞人海战术(比如英雄),这种古朴而硬朗的动作片自然独树一帜。
如果这篇评论写在2003年,我绝对会不吝惜赞美之词(虽然何平的本意是模仿角斗士)。
5.瑕疵。
正如之前所说,这部影片的瑕疵也在于结尾,舍利子莫名其妙的功效使电影由写实的动作片变成了魔幻片(虽然这是何平的本意),之前的古朴的,写实的动作镜头与之冲突巨大,使很多注意动作片成分的观众收到了莫大的打击。
同时,影片的叙事结构有点杂乱,多线叙事的焦点不易找到(国内这方面的高手应该是宁浩),使人对情节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困难。
但毫无疑问,这部影片值得你看它第二遍。
2003 年,中国大片时代刚刚开启,获得最多国际奖项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一个个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纷纷按捺不住拍摄了首批中国大片。
作为《双旗镇刀客》的导演,何平虽然不大出名,可《天地英雄》作为他交上的大片作业,在我看来,却十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即使比起张艺谋备受赞誉的《英雄》,也不遑多让甚至远远超出,是一部远远被低估的好片。
也似乎,成就了中国武侠最后的余韵。
江南烟雨,白衣轻剑,一片雾蒙蒙里的花雨中,一个单薄的身影,一匹瘦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是侠客。
高山险水,青衣斗笠,长剑出鞘,血不留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是游侠。
无论是侠客还是游侠,在中国的武侠小说和电影中,给人的感觉都那么的潇洒不羁,纵情肆意。
包含了很难活得轻松的中国人对于生命的另一种向往——温情的,任性的,自由的,豁达的……仿佛一副写意水墨画,仿佛一首飘忽古琴曲。
而边塞大漠,风卷残云,落日如血,北风卷地百草折,黄金百战穿金甲……一片浓墨重彩之中,身负家国之责,个人之命,则是武士。
唐代,就是一个盛产武士的时代。
或者,也是唯一一个盛产武士的时代。
《天地英雄》,正如它的英文名“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一样,“武士”这个词,袭面而来,已然充满了大唐那天高地阔,苍茫辽远的边塞气氛,也背负着自春秋战国以来,武侠的沉重道德感,从而赋予了这部电影独树一帜的深远格局。
什么是武士?
和偏执的日本武士道不一样,中国的武士,从先天便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伦理意识。
仁义廉耻,忠勇信诚——这些,是中国武士天然必须具备的品格,而到了唐这样一个空前开阔多元的时代,才绽放出最灿烂的武士灵魂与人格。
所以,我们终于能在屏幕上看到了李校尉、独眼鹰、麻棍、巫老二、秃子、燥子模,甚至那位来自日本的遣唐使来栖这样的唐代武士群像。
这群连完整名字都没有的铮铮男儿,演出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少有的热血忠魂。
何谓仁?
“武士不滥杀。
”“武士更不能被滥杀。
”因为不愿屠戮突厥人的妇孺婴儿,李校尉走上反叛之路,一个“仁”字,胜过性命,胜过名誉,胜过官位,甚至胜过自己深深眷念的祖国。
由一介武官沦为朝不保夕的钦犯,也绝不背弃自己的信念。
何谓忠?
即使被朝廷抛弃亏欠甚至被朝廷背叛。
在西域这样一个多股势力争夺的无国界之地逃亡,却因深知驼队运送的事物事关国家命运前途,毅然担负起了护队重任,九死一生,付出所有。
何谓义?
一句话便能让诸位兄弟舍弃多年经营,舍弃妻子、儿子乃至安逸的小家庭,不顾一切跟随李校尉,赌上性命,至死不悔。
何谓勇?
以一挡万,哪怕身后是响马子和突厥人的双重堵截,哪怕自己已经弹尽粮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有去无回,依然决然向前。
何谓信?
一诺千金,重诺轻生。
因为被人所救,便答应对方将驼队护送回长安,为了这个诺言,百折千回从未退缩半步。
而来栖,既然有“长安城下见”的君子一言,便一路保护自己的敌人,直到牺牲生命。
……这一切,构筑了一个武士的信仰世界。
也唯有信仰,能够让一个人,哪怕是最普通最渺小的人,焕发出生命最辉煌的光芒。
黄沙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这是真正的边塞,真正的西域。
肃杀的背景下,只适合出演悲壮的正剧,只适合七尺男儿洒热血,和儿女情长,你侬我怨毫不搭边。
所以整部《天地英雄》,对白少得可怜,言简意赅的每一句台词,都凸显了真实的男儿品格。
“武士不滥杀。
”“武士更不能被滥杀。
”来栖和李校尉的第一次见面,在对方一连串“你知罪?
”的质疑中,李校尉冷静甚至面带微笑回答道,这两句话,毫无疑问是他的底线,是他内心最深处的支撑点,他从未认为自己做错。
他一直在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找活的?
”点头。
“可是趟玩命的活。
”不由自主的笑,仿佛是一个最好笑的笑话般:“玩得就是个命啊……”老不死的出场,一个落魄的年迈刀手就这么随随便便把他一生刀口舔血的经历交代了。
乃至后来知道这真是趟要丢命的活时,老不死的也只是摇头笑:“他娘的,没运气。
”一生卖命,却罕见能活到老年的刀手,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终究与众不同。
“我要是回不来了,你嫂子她们就交给你了……兄弟,替我把两个娃带大……”“又满嘴跑舌头,我们是生死的弟兄,对吧?
要去就一块去,谁也别想把我甩了。
”“弟妹不是要生了吗?
我是想……”然后就是那句“我老婆的事你想啥?
”兄弟之情,一生之义,尽在不言之中,不需要费力去演,只要轻轻一点,自然石土成金。
当年轻纯真的文珠问李校尉:“你是犯人吗?
”李校尉回答道:“你看呢?
”“你犯了什么罪?
”“因为杀人吗?
”“有时候杀人是没罪的,不杀人倒是有罪。
”一段话,便把一个发生在无情戈壁身份悬殊一见记心再见钟情三见托付一生天涯海角至死相随的的爱情故事说完了,毫不腻歪,毫不拖泥带水。
“我想我的母亲,我一定要回家。
”“那你是得回去,该回家了。
”“杀了你,我就可以回家了。
”负责追捕李校尉的来栖和李校尉唯一一次气氛轻松的对话,轻描淡写的笑意间,两人从敌对到惺惺相惜再到推心置腹的生死之交,已经完满了。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这部电影中的演员们。
姜文的李校尉自然不必说,中井贵一的来栖也不必说,这两位的演出都无愧于影帝地位。
特别是中井,一个日本人,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拿出了一套虽然拿腔拿调但却情感到位的对白出来。
这是要致今天那些念数字的演员于何处?
或许,今天对于大多数人,不管是不是演员来说,获得他们想要的,都太容易(上一代人已经创造好了)。
而更好的东西,又已经由于阶层、识见、能力等原因不在他们的视野内。
于是今天的人,把一切,都看的太过容易(同时把另一些东西看做太艰难够不着的),自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努力,什么叫做珍惜,什么叫做对得起自己(这大概是另一个话题了)。
看完《天地英雄》的2003年,我整天都对着中井贵一发花痴。
男人最重要的,就是气势啊,气势啊…… 很兴庆和中井演对手戏的是姜文。
姜文毕竟是中国最好的演员,如果差一点点,可能最后的结果都会尴尬——一个日本人怎么能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更有唐韵了?
好在姜文HOLD住了这个角色,让双男主的线还是势均力敌了。
还有一个史诗级别的存在便是王学圻扮演的反派,混血儿,响马子的头目安。
这是一个坏的极有风度气量的人物,他的野心他的算计全部写在明面上。
哪怕没有其他为了增加反面角色的光彩常采用的“加戏”“补过去”之类的套路,他依然光彩夺目,让人恨不起来。
甚至让人觉得他拉琴,扣指甲,吐口水的动作都那么帅。
老戏骨啊老戏骨!
真是台词只有一分,剩下的,全在神态动作一个眼神一根头发丝的位置啊!!!
其他人物,演得也都不错,任何一句台词都是到位的,虽然几乎没给这群武士群像太多特写,但各人在各人的位置上绝不跳脱也绝不被掩盖,哪怕是个七八岁的孩子都能像模像样,不得不说,一部影视作品只要演员到位,基本就能拿个及格分了。
唯一的BUG就是赵薇演的将军之女文珠,有人说这部戏没给赵薇多大空间——这是费多大劲替她洗了?
赵薇的角色无论从色彩配置还是发挥空间还是性格搭配上来看都是全片唯一和双男主齐头并进的线。
年轻的武家女儿,在西域长大,不怕打仗,不怕吃苦,见惯生死,能判断形势,能挥剑杀敌。
这已经是一个女武士的设定了。
而由于她年轻,出身好,却对复杂世事仍少了许多的洞察,也就少了那份沧桑和沉重,几乎是全片唯一的亮色(一如她那一身白衣。
)男性世界的阳刚锐利,更能衬托出她的纯净出尘。
就像她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杀人也有罪,不理解为什么好人也会是犯人。
但她遵从自己的本心,被李校尉这个年纪足以做自己父亲,一无所有的罪犯吸引。
这本该是有着浓浓悲剧色彩的片最大的亮点,也能升华这部片的深度和温度。
但,赵薇决然的演砸了。
“你是个好人。
”“我们会活着离开这,对吗?
”“我跟你去”一类至关重要的台词,在赵薇的嘴里,全都轻飘飘的——这明明是全片中最重如泰山的词啊。
虽说演技跟不上,但始终觉得这部电影中的赵薇真是她颜值的巅峰期。
从镜头的表现力度来说,导演给赵薇的空间还要如何大?
整部剧一半用的都是她的视野,奈何赵薇真的不太给力。
应当说文珠这个角色确实不太好演,对手全是老戏骨,台词又不多,节奏全得踩点。
但绝对属于只要演得好就能大放光彩够一个人吃半辈子的角色。
说实话对赵薇真的很失望!
在这个场景中,对比一下两人的状态,眼神,大约高下立判吧。
或者我不该苛责?
毕竟这部男人戏中,太多太多的留白,太多太多要靠演员自己去完成填补的脑洞。
它的笔墨太过洗练,太过有张力。
节奏感只有靠演员自己把握。
关于结局,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这就像当年胡金铨《侠女》一样,结局也被很多人诟病,甚至让片成了票房毒药。
可是放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也不一定。
固然它让很多人的期待落了空:来栖和李校尉的决斗没有了,安和李校尉的对决没有了,突厥和唐的最终对战也没有了。
然而它毕竟多了很多空间,很多层次。
最高的层次,便是信仰,便是智慧,便是融合—— 作为开放多元的唐,海纳百川的唐,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局更有气势的了?
何况,即使是唐,也已经是武士日薄西山的时代,一个武士,原本就无法改变结局,左右局势。
能改变结局的,也确实只有信仰和智慧。
只有文化。
所以,我对这个结局,始终持观望态度。
仔细回味,没有宗教信仰的我,还是觉得,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尾。
尽量不剧透的写完了这部电影的推荐,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看看,这部难得的武侠——或者说是武士片。
它对唐代的把握,堪称一个巅峰,远胜过近年来徐克的《狄仁杰》之类,比起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也更多了几分宏大。
以此纪念我的唐朝情结。
除了“暗河天意”让反派boos放过了鸵队,还有结局时候的“科幻舍利”。
这两部分剧情太扯,其他我觉得拍得很好啊。
服装非常赞特别是姜文那一身、还有姜文和隋唐使交手的镜头、老不死和小孩的台词、沙漠里骑兵战斗的画面我真的忘不了,这么好的电影我觉得应该不止这么低的分数。
如果让我打的话我觉得7.3分比较合适
记录姜文和遣唐使在城楼上的对话。姜文:你是该回家了。 遣唐使:杀了你,我就可以回家了。 后来终于魂归母亲。
= = 没啥印象了 就记得最后的弘波了 讲啥呢??
7。何平第三部武侠作品,陈国富+华谊兄弟监制,还拉来了哥伦比亚,可惜大手笔和国际视野并未让本片脱颖而出,何平的三部武侠片都显示出了极好的艺术审美,奈何在《双旗镇》之后剧本就越发空虚无力,本片的武打戏相比前两部是群战为主,一对比就暴露了何平对群战调度和运镜的短板,打戏不好看,故事也没张力,还难以自冾,按道理一战便可结束,硬拖成多场战斗,其中魔幻元素大概受到了2001年的《蜀山传》影响,王学圻够邪魅,王德顺老爷子拍动作戏不得劲呐,中井贵一和陈道明气质很像,谁能想到片尾曲是蔡依林唱的《海市蜃楼》。PS赵微现在果然不配有名字。一直觉得赵薇土,但不得不说她在这里的扮相打动了我
娘的!我不是加过一遍了么?怎么最近老是发现有加过却没有显示看过的片子
里面有周韵,扮演一个小尼姑,估计两人就是这里结缘的。现在就记得一个镜头了,赵薇在洗澡,姜文走进来,赵薇说,你是一个好人。我囧
我操,这结局……除了姜文耍帅还能看神马。
【武大】刚又在电影频道看了一遍,可能是第三遍看。真的是除了结尾三分钟太拉风之外,前面无论剧情还是表演都没得说啊。风格上有点《七武士》的味道,构架上有点《指环王》的模式,弱就弱在了最后三分钟。但怎么着也应该是新千年以来大片中的上乘之作了,打分这么低应该是连带受了张艺谋败坏大片的骂。
很久以前看的,不错,姜文的造型挺酷
打戲真實,舍利子魔幻,背景設定在唐朝。遣唐使帶著將軍女兒+『叛軍』+響馬子+突厥人,四方勢力展開周旋戰鬥。電影感動點不少:1.好幾處不經意淺顯地描寫爺們間深厚的兄弟情誼 2.以犧牲換來找到暗河…… 不過劇情比較割裂,真實與魔幻並不相容,收尾太突兀,快速跳轉到結局。趙薇太美麗,印度配樂師的配樂不錯。
很不喜欢这部电影,无论是服装、赵薇,还是剧情结局,都很不喜欢。
想学法柜奇兵而不得
上半段真觉得不错,但越来越不知道在讲什么,结局纯属应付,忽悠到搞笑。
不好看,结尾坑爹。
很喜欢喀纳斯的秋色,还有那个“老不死”武士。舍利普渡众生的放射效果做的很有特色
当年两个英雄,大多数人都推崇何平的这个。的确不错。两个英雄都很好。
感觉很好,姜文很古典。
多一星给姜文
场景和场面的确很精彩,有点徐克武侠片的感觉,大漠 战乱 美女 英雄,总觉得剧情还差点什么,观众感情投入不进去!
看到最后和尚放大招那段戏,才发现这是部神话剧。
不爛尾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