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五步

點五步,Weeds on Fire

主演:林耀声,胡子彤,廖启智,谈善言,岑珈其,潘灿良,王思敏,税瀞熙,林海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6

《点五步》剧照

点五步 剧照 NO.1点五步 剧照 NO.2点五步 剧照 NO.3点五步 剧照 NO.4点五步 剧照 NO.5点五步 剧照 NO.6点五步 剧照 NO.13点五步 剧照 NO.14点五步 剧照 NO.15点五步 剧照 NO.16点五步 剧照 NO.17点五步 剧照 NO.18点五步 剧照 NO.19点五步 剧照 NO.20

《点五步》剧情介绍

点五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龙(林耀声 饰)和细威(胡子彤 饰)是一对在香港屋邨长大的难兄难弟,终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卢校长(廖启智 饰)力排众议组建香港第一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招揽包括二人在内的十名“问题学生”入队。青春郁结的沙燕队众人,被一场又一场的大败羞辱后,在放弃与坚持之间徘徊,一念之间、挣扎之中,他们修炼勇气、突破自己,战胜郁结,打出自己的光辉岁月。终于,沙燕队迎来了与强敌日本水牛队的终极一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叔新人冒险者被最强小队拼死锻炼后无敌了人类清除计划凯特的外遇日记宝贵的秘密缘来幸福春假萤火虫超能追缉极速杀机回到过去未成年僵尸营地世界末日最近有点烦我的妹妹我是山姆绝命逃亡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初恋诡室想看你微笑你好,之华雀起乡到烛镇第二季左右为难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神鬼猎人:在结冰的路上无双王道境界之轮回保姆俱乐部第一季厕所英雄我的丫鬟是总监马克·马龙:末日好好玩

《点五步》长篇影评

 1 ) 青春片最不会出错的套路就是"运动+励志”

这部《点五步》让我想起去年迪士尼的一部《麦克法兰》,运动教会少年的事情,也许比读书来的更重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究其根本是知识改变世界,可世界上偏偏有一种青春期少年,无法安静的从书本中学会成长必须知道的那些事,那么,运动完全可以替代。

团结,勇气,坚持,一个个简单的字眼,或许只有从运动的亲身体验里才能谆谆教诲给那些迷茫的“沙燕”们。

所以啊,抛去隐晦表达的政治,一个好看的青春片还是可以熟练而又套路的运用运动和励志这两大法宝的。

元田屋村,香港的底层森林里,有些人为了住的上公屋而热泪盈眶,也有些人住在了屋村却被束缚成不知所措的鹌鹑。

两个同住屋村的少年,阿龙,细威,不想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拼命想从屋村闯出去。

深受古惑仔荼毒的大陆少年都以为80年代的香港屋村是快意江湖的,其实真真的屋村却是那样的平凡普通,有怯懦少年和说不出口的爱情,也有平实生活和劳燕分飞。

再见不到光明的地方,都阻挡不了“少年”这个物种蓬勃的希望之光。

人生有惆怅,但少年永不会辜负成长。

不过,导演想装的东西太多,从棒球英豪到岔路抉择到人生成长,想励志却终了来个时代叹息,到底是政治不够正确啊,你可以无限去怀念香港黄金的80年代,却不代表现在这个时刻才是最好的时代。

 2 ) 《点五步》中的符号化元素

感谢厦门市第一家艺术院线影院——中影数字梦工坊影城提供观看《点五步》的机会。

影片非常精彩,以至于我们几个小伙伴观看之余兴趣不减地侃聊了很长时间。

电影采用一种断裂叙事的方式切入80年代的香港,以此还原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政治等历史的横截面。

个人成长与时代进步相映成趣。

影片中设置了许多有意味形式:帽子上的“HK”、居住板房的栏杆、漂泊的衣襟、“点五步”的几个解释……在众多符号化元素的设置下,影片隐喻了香港回归前的夹缝境况(最开始与少年队和欧洲队的惨败)、阿龙与小威的身份置换(球队位置的互调)、老一辈香港人彷徨无依的宿命感(阿龙父亲的生活)、年轻一代港人的身份迷失(摘下“HK”帽子的小威)、内地与香港文化的交融(牛屎申请单廉租房)等等。

大象无形,隐晦的笔触摹制深刻的社会问题是需要功力的,导演处理的也相当不错。

观看这样的艺术电影确实比奇观化的视觉大片更有嚼劲。

最后来个彩蛋,中影数字梦工坊加州店(艺术院线影院)的3号厅是情侣厅,内置两个座位连在一起的“情侣座”!

抓紧带着另一半来看艺术电影吧!

 3 ) #电光幻影# 《点五步》,高飞的燕展翅,为人生背水一战。

#电光幻影# 《点五步》,高飞的燕展翅,为人生背水一战。

可能因为看电影之前的预期太高,于是影片看过,整体感觉虽好,故事细腻的步骤绕于心头,但起伏得非常稚嫩感,仿佛一点花样都不带的老式校园励志片,在展示手段上觉得颇有些失望。

少年阿龙与细威是一对在香港屋邨长大的难兄难弟,终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

学校的卢校长力排众议组建香港第一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招揽包括二人在内的十名“问题学生”入队。

青春郁结的沙燕队众人,被一场又一场的大败羞辱后,在放弃与坚持之间徘徊。

就是这样简单的情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发挥了许多背景下的选择与努力。

人生的路,七七八八的走出许多条。

每个人在走自己步骤的时候可以预期的,和实际得到的,都不一定会完全相同,甚至连大方向都如此。

常听老人讲三岁看老,可是变数诸多的人世间,谁也不知晓哪一次相遇,就改变了人的一生。

两个同样环境下催生的少年,强弱也有分晓,以为固守着自己的本性的路上,偏偏是被人掉了包的选择。

也许卢校长不会这么认同,因为他一早用慧眼已经看出选择的意义,但是对于原本按部就班的世界来讲,两个少年的天地,从此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原本实力担当的细威在拼搏中告别集体,带着不服与不爽,回到自己一如既往的世界里,甚至顺着原来不堪的路,朝深渊走得更为临近,并且让我们明白了,这一世,他怕是只能在其中起起伏伏了,很难再冲破固有的环境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过更好的人生,某种意义上,他固守在自己的环境下,不会再有选择了。

而阿龙,作为影片的真正男主角,从一开始细威身边的跟班小弟,隐忍、克制,带着小小展翅的梦想追求,终于在选择的道路上,挣扎着迈出了他自己的一步。

这一步,首先是卢校长的选择。

这个社会的人,手上握着一点点的能力,也会尽其所能的去施展,这不是贬义的,而是必然的。

所以卢校长完全的发挥了他手中的权力。

这种感觉就如同大社会浪淘沙的第一步,这位校长以主宰者的身份,帮他们进行了第一次分类与分配,当然,我想当事人是不会承认的,他们都只会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路是每个人自己选择的,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拥有胜利,但其实我们知道,人为因素是永恒的。

其次,阿龙确实有他自己的特点和坚持。

在相同环境的孩子里,每一个看待命运都有自己的视角。

有时候不一定要放飞追求,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可以握在手中的颜色,可以说阿龙在青春岁月里,把最美好的颜色牢牢的抓住了。

他并不是只获得了普通的选择机会,他是被认可的人生,被卢校长一手捧向了前方,给他的光彩,是他以往人生所没能享受过的,而这一幕的胜利,会永远驻足他的观念。

阿龙是个更为细腻,更为坚定,更有愿望去改变的角色。

当一成不变的家发生了变化,原本剧中让人百般同情,仿佛一生都被耽误糟蹋了的母亲,由一个弱者变成成功者,优雅的变换装束离开固有的一切时,那个让人莫名厌倦不堪的父亲一下子从家庭胜利者的位置变得委曲求全而又小心翼翼,其实回过头来看,他什么都没有做错,可是莫名的被厌恶嫌弃,到莫名的可怜。

阿龙身处的环境,太多想法都集中在他尚且年幼的思想里,暂时没有办法去选择或者去改变,他唯一可以握在手中做的这一次机会,是他的反转,也是他的爆发,于是他,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家庭的这个设置点,我觉得还是蛮棒的,至于少年人的爱情,则让人有些默默无语,少年人的世界,当下的选择里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可是代价,总有一天会看得见的。

卢校长的扮演是廖启智先生,最初也是为了看他的表演才吸引到这样一部影片中的,还有潘灿良的出镜,不过讲实话,虽然感动,大约也尽心尽力了,但是感觉两位戏骨可以发挥的内容真心不多,谈不上精彩,特别是潘灿良,大概是友情出演吧,什么戏份也没有。

少年阿龙的扮演者,仿佛一个小号的陈展鹏,各种正脸侧脸的像,让人容易误认,但是如果陈展鹏年轻的样子如此,那还真是挺可爱的。

点五步,其实在剧中就是一句掩盖骂人脏话的解释,然而查过资料,据说导演自身也给予了不同含义的解释,这样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导演说:“在棒球世界,赢或输在于半步之间,即使处于劣势,只要不断坚持,鼓起勇气踏出半步,仍有机会扭转局势。

”感觉有些成功学的味道,而结局亦是如此。

虽然是一部热血青春沸腾片,但是妥妥的感动更重于不安的燃烧,整部影片还是很温柔的励志的,让人默默感慨。

作者:小佛搞特

 4 ) 《點五步》─ 粗口下的焦慮香港

「我和這裡的所有人一樣都不想輸,但我差點忘記了,那種不想輸的感覺。

」 對我來說,《點五步》是好看,好看在於它融合了所有香港文化的精華,八零年代中英簽署的香港焦慮、屋村少年們的突圍、香港被遺忘的棒球,這一點能從上一部《無野之城》所講述所消逝緬懷的03-04年做上對比,而周德邦也貴為本片的棒球顧問,他仍是現今香港的棒球教練,都無非是另一種傳承。

周德邦當初出演《無野之城》是素人演員也是棒球隊一員,之於胡子彤在《點五步》中。

有趣的是,棒球野球存在於香港電影,不純然是一種運動,甚至醉翁之意不再棒球,而是緬懷已沒落文化/教育和曾被遺忘的奮勇史。

 更有趣的是,識得香港的觀眾也心有戚戚,不論是獅子山的普選布條,到金鐘的帳篷區,或回溯到1984年到沙燕隊、沙田沙燕橋的命名、被獅子山圍繞的棒球比賽勝利,甚至到當年最火紅的《新紮師兄》(我特喜愛劉青雲)。

最終將細威視為離開香港的英國政府,大樹倒下後,成長(香港)的地方也變得陌生,就算贏了比賽,也輸了最寶貴的東西(香港回歸中國)。

 「面對改變」有人學會適應與勇敢面對,表面上看似勇氣,實質卻是嘆息,《點五步》很像是一本香港歷史文本正被翻閱。

 不知道為什麼陳志發的風格讓我稍微連繫起黃修平?

想起他的《狂舞派》的狂熱,《哪一天我們會飛》的青春,也結合到黃浩然《點對點》的過去歷史回顧。

不過對於陳志發,敘事上反而還是躁動跳躍的,甚之乎意圖塑造成《瑪嘉烈與大衛》的林海峰旁白,說實處理不佳,一度也讓人以為林耀聲只剩「臉」技(帥度)(最後確實是這樣)。

 但影像上的構圖卻特別有心,如從圍樓底部彷若井底之蛙仰視藍天,抑或從天空(上帝視角)俯視棒球場的全貌,視覺感都挺不錯的,尤其GoPro用很兇。

 此外胡子彤的潛力在此片還是有點表面,但是他的型竟然讓我想起陳國坤,真是一個驚人的對比。

至於廖啟智是否能入圍金像,我倒是打上問號,可能角色所限,他持續停留在《選戰》、《律政強人》那種劇集式的緊繃感。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輸贏其實不重要,這0.5步在於勇氣,棒球最終滾到了雨傘運動,也象徵這場「運動」,中國與香港的比賽仍在進行,而你們(香港人)敢不敢踏出決定輸贏的「半步」,而踏出後,也「怎會」(「點」的廣東話)只有五步呢?

 說了這麼多,誰又會想到《點五步》其實是句粗口?

 5 ) 失敗得一敗塗地,不如爬起來重新振作

棒球隊的靈魂人物 ── 投手掌控球隊生死大權,踏上投手板的一瞬必須開始投球,分析攻手的風格、準備動作,與隊員足夠溝通固然是成功必備的條件,保持堅韌的心態而蓋過積分大幅度落後的壓力與恐懼,儘管對手的實力遠超自己球隊,球場上瞬息萬變的競技狀態能製造翻盤的契機。

作為命運共同體的隊員們除了眼前的擊球與投球,亦須學習坦然失敗激發隊員鬥志,避免呈現潰散心態,一球未能定出勝負,建立心理優勢才能劣勢中負隅頑抗。

片名寓意棒球場上每個人的零點五步足以影響整隊球隊,我們無法全權控制人生的賽場,踏出這點五步的控制權全權掌握在我們手上,誰也不想一嘗失敗的滋味,更加不想因膽怯導致失敗。

命運弄人,許多時候我們還是倒在了起跑線上,儘管如此,其後還是會犯下一樣的毛病。

還記得小時候橫衝直撞、稚氣的自己嗎?

那時候的我們猶如脫韁的野馬,毫不猶疑地向著目標加速狂奔,毋須經過內心角力,學會拾起青蔥歲月的回憶,鼓起勇氣邁出這點五步。

青春總有遺憾,嘗試過後直視失敗的遺憾,與內心角力而停留舒適區的遺憾,最少我們該懂得如何抉擇。

《點五步》根據香港真人真事改編,1984年生於基層的阿龍(林耀聲飾)和細威(胡子彤飾)是一對成長在公共屋邨的頑童,就讀沙田區Band 5中學,盧校長(廖啟智飾)成功力排眾議爭取資金,於校內成立一支名為「沙燕隊」的棒球隊,以團隊運動教化校內頑劣男生,他邀請阿龍、細威等人加入。

義氣、汗水;針鋒相對、大動干戈;處事的凌角、性事的好奇,無不少年事。

波瀾壯闊的香港前途問題,似乎不是年少無知的主菜。

一場場棒球比賽是有形的爭鬥,無形的風波卻圍繞著阿龍與細威間展開……球場如人生,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被重新刻上一個分數,片中Band5中學的學生被標籤成頑皮、火爆、討厭學習的「有問題」學生,盧校長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成功化腐朽為神奇,讓這群學生學會團結精神,重新拾回人生意義與建立未來目標,而這個分數隨著踏入人生新階段而被更改。

球場如人生,目標近在咫尺卻遺憾錯過,在球場上被失落、不甘的情緒圍繞,縱觀球賽,一次的失利只屬球賽的一小部分,勝敗並非單由自己的一次擊球、一次接球控制,把握第二次、第三次機會,吞下失敗的鬱悶聚精會神迎接下球的挑戰,即使出局後亦有兄弟頂上。

人生的種種難關無法輕易逾越,接納失敗尋求進步法門,我們不能單憑一己之力咬緊牙關,回望背後尚有家人與朋友的支撐。

每個選手有屬於自己的角色與定位,他們只須恪守本分,妥善完成任務,加以十二分的熱忱,團結合作自然能開花結果,故事中球隊成員克服主力投手離隊困擾,披荊斬棘順利殺入決賽,有賴不同崗位的配合,盡量減少自身失誤,這支球隊才能走得更遠。

阿龍認定只要不點破母親出軌,父母就能長相廝守,而自己也能繼續住在安逸的舒適區內,然而永遠很遠,當時信誓旦旦簽下的一紙契約如今變成一張廢紙,親手將這段關係揉碎,拋進焚化爐冒著高溫燃燒,熊熊烈火燃燒了夢想,化成灰燼自如在空氣漂浮,不情願的阿龍被迫面對事物的急速變遷,卻發現已失去主動改變的能力,作繭自縛。

秉承近年熱血勵志電影的風格,電影金句連連,盧校長拋出連串鼓勵學生振作的金句,而阿龍在片末的反思則契合香港人久未平復的心境。

縱使包裝成熱血棒球故事,當年更有觀眾與《KANO》比較,導致觀影後產生巨大落差,實質整套電影散發強烈的本土情懷,兩個成長在公共屋邨的基層兒童,加入黑幫、不學無術、成為壞學生,命運似乎被生長環境牽著走,他們被人生的無力感包裹,間接散發對政局的無力感,電影有意透過基層的成長故事折射香港的處境,野心勃勃的連帶關係引致電影留下強烈的時代痕跡。

從狹窄的井字公屋眺望天空,公屋框住了夢想,握緊了咽喉,框住了對未來的憧憬,獅子山下的投手猶如滄海一栗,無人知曉未來我們該何去何從,當刻我們只能努力過活,奮鬥加油。

 6 ) 港风十足,热情不足

如果说这是以棒球为主的励志片,这明显火候不够。

如果说是以友情爱情为主的校园系,这也是有点不咸不淡。

球赛,训练,热血,友情,都只有一半。

如果不看这部戏,我不知道原来香港还有玩棒球的,也不知道沙燕桥的由来。

男主与男二的戏份来的激烈,来的比赛场还热血。

——我走你也应该走,这才TM是兄弟!

这要换一个场景和设定说这句话其实也是合理的。

只因你自己管不住脾气然后让自己的朋友给顶了你的位置,所以绝交?

青春两个字不是这么用的。

体育也不是这样设定的。

幸亏你不玩篮球足球,要不然几分钟就被替下来要哭着找谁啊。

如果这是日剧,男主会把男二劝回来。

如果这是韩剧,女二的肚子应该会没了。

这满满是狗血这满满是套路。

屋村,被香港电影提及最多的地方。

而这部电影也是展示最多镜头的地方。

他仿佛承载着最陈旧的香港,却是香港人最喜欢的香港(最后旁白他自己的说的)。

然而这部戏展示的却是淡而无味,却用之过力。

 7 ) 一念无明和点五步

我一直认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多少都要反应一点时代的特征。

一念无明是这样的,点五步也是这样的。

都是香港的电影,也都体现着如今香港的人文风貌。

在经济萧条,人心惶惶之下的何去何从。

李大眼说他是通过写足球来写人生,我看点五步就是通过演棒球来描述那些生活在香港最底层老百姓的现状。

棒球少年阿龙和细威都是生活在屋邨的贫苦人家的孩子。

狭小的单位,没有温暖的家庭,无能的父亲,不满足于现状的母亲,青涩的成长,懦弱的性格,永远不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开口的爱情,太多太多的压抑和憋屈,是棒球给了少年一个发泄的出口和证明自己的方式。

高高的屋邨啊,四面高耸入云,只留一个狭小的天空的空间供人仰视,那就像一个生命的出口,但是遥不可及,阿龙和细威都曾经憧憬着能够冲破这命运的枷锁,不同的是一个用棒球一个用刀,相同的是都执拗得告诫自己决不能输,这不能输的心态的背后却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情绪笼罩着,因为输了就意味着要在哪里过一辈子没有希望的人生,正如当下港人的现状,面对窘境如困兽之斗,悲怆而又无奈。

一念无明在这一点上其实和点五步是一脉相承的。

父子困于逼仄的出租房内,儿子疯了,好友跳楼啦,女友杯葛啦,邻居排斥啦,父亲在舍弃还是承担之间痛苦的徘徊,内忧外患之中折射的都是现代都市人的迷茫和无奈。

在这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才会产生人性的扭曲亲情的畸变和世道的凉薄。

其实不止是香港,在后工业时代的都市之中,有太多的人这么孤独地穿行于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挣扎于情绪几近奔溃的边缘,受困于生存家庭婚姻爱情住房疾病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战战兢兢如临大敌,一有变故便如临深渊无法自拔。

其实也不止阿龙,细威,不止阿东父子,不止港人,很多很多的现代人,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新时代十字路口,都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

 8 ) 开始不一定赢,但放弃一定会输

很少看到国产的励志电影,这部电影倘若不是音乐,自己怕是很难入戏。

但正如片名一般,0.5步,向前走不一定会赢,但不走一定会输,哪怕半步。

拍这部片本身便是跨出那半步了,为此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谈谈电影,和许多励志故事一样,几乎每部励志片都会贯穿的话题,永不放弃。

对于这点自己完全能认识到社会有多么需要这样永不放弃的信念被流传出来。

剧情描写的十分普通,几乎没有多少场景可以抓住自己,但信念足矣,有这样的东西在里面,只要不是过分的糟糕,都是好电影了。

作为以运动表达励志的电影,比赛画面差强人意,似乎想把每一个小故事都表达出来,最后看完唯一可以有点印象的只有最后一投,从球的视角看人的时候。

很想说说这样的电影和现在的社会之间的关联,自己许久以前,认为勤于行动,便谈不上懒惰一说,看完电影却想表达一下。

电影男主的兄弟大概便是勤于行动的那一种,永不放弃这样的信念是很难出现在他身上的,因为缺少了很关键的,勤于思考,勤于总结。

因为社会否定不勤奋的人,所以大多懒惰的人们选择逃避思考,用行动来掩盖一切,最终失去了自己叫情有可原。

 9 ) 这就能代表去年“纯港片”最高水准?

在第3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中,《七月与安生》、《美人鱼》、《寒战2》、《树大招风》四部电影无论市场表现还是观众评价上,都是当时最受关注的影片。

与这四部一起提名的,还有一部从名字上完全看不出题材的《点五步》。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在提名的五部电影中,也是唯一一部没有“内地背景”的影片。

所以这届金像奖中上,《点五步》应该代表了“纯港味”电影的最高荣誉。

但看完影片后有点失望的是,这部电影充其量只能算是“不失不过”。

从题材看,这部电影讲述两个从小一起成长的好朋友,从不良少年转型做棒球运动员的故事,也取材自曾经在香港发生的真人真事。

在华语电影中,运动题材的励志电影并不多见,不过此前台湾的《KANO》在这一类型题材算是完成的不错。

所以,只要中规中矩讲个好故事,这部《点五步》的质量自然也不会太差。

综合以上前提,这部电影极有佳作的潜质,但新导演还是犯了通病,这部电影目前看揉杂进太多跟电影主题无关的元素。

从两位主人公设定来说,从性格设置上并没有太过独特。

有能力、性格张扬的大哥范进威,从小照看着胆小、内敛的小弟谢志龙。

在机缘巧合下两人开始一起打棒球,并逐渐热爱上了这项运动。

按照常态理解,故事的发展模式就是,两人在训练中遇到各种挫折,不断想放弃,然后两人间也会因为各种事出现各种冲突,但最后齐心协力取得好成绩,这也是体育题材比较合理的剧情走向。

毕竟运动励志电影,故事核心主题一定是男生如何通过一颗不屈服的心,去战胜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但这部电影的导演显然不满足于循规蹈矩,在两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上不断加码,但效果又莫名其妙。

比如谢志龙的家庭环境,母亲被父亲骗到香港,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最终于警察搞外遇后决然离家。

这种设定,从全片感觉下来,除了为抒发创作者一句“我以为不出声,一切就不会改变,但其实不会” 外,对于主线剧情,或是这个题材的推进、补充、升华没有任何帮助。

另一位主人公范进威的安排就更加诡异,这个人物性格要放在其他电影,更像是传统反派的设定。

但因为这部电影是和主人公一起长大,所以一直是一个可靠仗义的大哥设定。

对于范进威来说,在练球过程中,一开始一直具备优良投手天赋,结果因自视甚高,再加上忽无视队友遭到嫌弃,一气之下放弃了所有。

这本来明明最后是“浪子回头”的路线,结果这位仁兄却果断转型古惑仔,砍人时脑袋被开最后进了医院。

当然,也没有谁规定运动题材的电影,主人公不可以这么设定,只是这么设定的最大问题,就是太过复杂的支线,严重影响观众真正去感受比赛带来的情感。

对于棒球运动来说,对团队强调很是重要,影片在配角上也是如此,把沙燕队的“牛屎”、“班长”塑造的较有特色。

但回归到赛场表现上,这部电影就没有做到让观众能过于投入感情。

除了“沙燕队”外,更是没有一个对手角色能被人记住。

对于棒球比赛的表现,能展现出的热血感,几乎都是游击手或外野手不停在地上慢镜头的翻滚。

其实棒球比赛最大的魅力,至少从比较成功的棒球作品看,就是投手或是击球手对决时的那几秒钟,或是一些如神般存在的外野手队友。

但这部电影确实没有捕捉到任何棒球比赛抓人的细节描写,最后决赛中,对强手的神反转更是缺乏代入感。

当谢志龙鼻子被打出血后,整个状态迅速狂飙好几级,然后球队梦幻逆转,为何这个时候又恰恰回归到最俗的表现手法?

导演的思路确实难以捉摸。

这样一来,整部电影唯一明星“廖启智”的表演,也就停留在为剧情穿线的状态,那段挑拨两兄弟之间的“宫斗戏”,更在电影中太过违和。

以至于当校长说出传统热血台词,类似“要认输一切就输”时,感人程度都大打折扣。

当然这部电影的问题,就像电影名字一样。

看完电影才发现,“点五步”只是在班长情急之下随口编纂的一个词,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个作为片名,有机会还是等导演自己阐述吧。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部电影无论是不停出现“坐井观天”的镜头,还是各种明示、暗喻的台词,甚至是游行场景直接纪录,已经基本宣布这就是一部披着“运动题材”的伪政治片。

开篇“占中”的画面,一下就让人兴趣大打折扣,如果香港电影所谓优秀的长剧情电影,已经真的离不开这些,香港本地电影人还不断认为这才是代表香港精神的佳作,那么接下来一批创作的视野也势必会越来越窄。

那么“纯港味”电影的日渐没落,也将开始从内外加速。

所以,与其不停抒发自己解不开的胸襟,不如视野放开一些,去真正感受时代当下的好与坏。

 10 ) 青春的赞歌

只要不断坚持,勇于踏出半步都有可能扭转胜局。

最近由于这部电影,突然想起了以前占中事件发生的时候,朋友怒气冲冲地和我说堵成什么什么样子,情势多么严峻。

我当时并没有同她一样的心情,但也默默关注了新闻。

这部电影大概激发了我心里的一些莫名情绪。

阿龙和进威从小一起长大,一个带领球队走向冠军之路,一个杀人未遂反被殴入院。

你要么成功,摆脱贫穷的生活;要么失败,恶性循环到底;即使残酷却是现实。

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是热血青春时代的证明。

在这样的青春里,在一次次失败后的尝试,有人败给了自身的弱点,有人战胜了对自我的恐惧。

《点五步》短评

不沾政治是拿不动摄影机还是拿不到奖?在青春运动片中夹带私货、政治投机,这是电影人的态度?片中江河日下的香港,正如你们手中江河日下的港片,都是自作自受!影片的最后阿龙说,80年代是香港最辉煌的年代,也是他最想要回到的日子。很抱歉,80年代的港片,也是最辉煌的,远胜如今你们拍出来的港片!

4分钟前
  • 电影那件小事
  • 较差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少年舞狮的错误印象 棒球也还是挺好看的 片头还简单介绍了一下规则><

5分钟前
  • 醋海带
  • 还行

不得不说同是棒球题材,对比台湾的KANO,本片的精彩程度要逊色许多,尤其是比赛的呈现并没有做到一波三折,看到最后观众甚至都不太关心输赢问题了。而与体育元素的心不在焉相比,导演想要表达的对旧时香港的沉湎反倒更突出些。

10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色彩片?呵呵。

11分钟前
  • 子衣
  • 很差

故事平庸乏力,没有任何亮点,只是有点忧心香港年轻一代创作者,在什么都要跟意识形态扯上关系的港片没落的当下,这些本土创作者如何走向世界呢?

12分钟前
  • 搬砖侠
  • 较差

这才是一个新导演该有的模样

15分钟前
  • Stokerliu
  • 推荐

学校看的,还不错啊,分这么低?

17分钟前
  • 大勇
  • 力荐

金像八项提名片,看的粤语点映版,果然拍体育片还是得学里斯芬塔尔那套语言啊, 摄影满满力量和速度的崇高感 。音乐突出一度抢戏,体育竞技本身倒缺乏起伏和看点,高潮戏更是完全依赖慢镜和平行蒙太奇。至于步伐倒退回签署某条约之前的1984所暗含的意识形态就不多说了。男主角神似大神木村拓哉。

21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点五步即是屌你老母,即是半步之差,阿龙和细威就是半步之差,一个进了黑社会,一个做了主角

22分钟前
  • 科学发展观
  • 推荐

比起捉襟见肘的导演技术来,编剧是硬伤,不过导演无法辨别一个剧本的好坏是要负最终责任的。运动题材上,它除去狭隘的地域情绪上,并没有运动所强调的任何精神,在青春题材上又试图用不说明白的低水平来表达青春的混乱和模糊,两个少年男主都有点勉强,队伍成员的互动和情感几乎没有,廖启智也很套路。

26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由1980年代第一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真实故事改编,导演陈志发想拍一部“遗憾青春”题材的电影,但在做资料收集时,无意中了解到沙田区沙燕桥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当地一所中学的棒球队沙燕队。“当你稳到一样野证明你自己的时候,呢样野系会跟你一世既”

30分钟前
  • Song³
  • 还行

也许是真的老 了吧,以前觉得这样的片子挺好看的,也许是看的太多了,现在再看这样的片子,感觉好无聊!这和昨天盾的哪个《老师好》比起来,真的挺一般的!

31分钟前
  • blhying
  • 较差

不停想起北野武那部棒球戏虽然完全没有联系 加半星给男一灿烂的笑和男二的演技

34分钟前
  • 古手栗子
  • 推荐

運動番看到膩的所有套路都有⋯⋯🥲男二女朋友大著肚子去聯考這是什麼直男編劇思維😂首部劇情片計畫為啥只給土著(哭⋯但我最後我還是哭了(bgm很煽也是緣故(😂所以也不全是因為提到某運動。(⋯⋯另外雖然說本土情懷我共情度一般⋯⋯但它最後將光環從所謂民族團體性移回給了個體,這是國內熱愛一切昇華成民族榮耀的思維相反的方向,這我還是挺喜歡的⋯⋯⋯⋯⋯⋯⋯⋯⋯⋯⋯⋯再加上我依家抱噉監製大腿拍戲🥲🥲碟都是人借我的🥲雖然他也不知道我豆瓣號。但還是為柯sir的攝影加一星(X

39分钟前
  • NANA (:3_ヽ)_
  • 推荐

“你话这是幼稚 请幼稚试一试”

4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片中江河日下的香港,正如你们手中江河日下的港片,都是自作自受!影片的最后阿龙说,80年代是香港最辉煌的年代,也是他最想要回到的日子。很抱歉,80年代的港片,也是最辉煌的,远胜如今你们拍出来的港片!

42分钟前
  • 考不上不换昵称
  • 较差

以青春做主打的电影 仍是第一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得奖作品 故事改编自80年代首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 成立一年即击败棒球强国日本队 故事励志兼热血 戏中饰演校长的廖启智 希望电影带出的讯息能鼓励年轻人 就算读书不成也有其他途径可发挥专长 本片令人怀缅年轻时的感觉 有励志 热血和屋邨情怀

45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看完会有些失望,对棒球部分讲的不多,该有的细节没有展示。沙燕队走到决赛的过程有些太简单。在沙田城门河见过沙燕桥和纪念沙燕队的牌子

49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较差

一部好好的励志体育片非要加占中 加隐喻 加家庭矛盾等各种矛盾,步子这么大 心这么大 不怕扯到蛋?

54分钟前
  • 忧郁小猫猫
  • 较差

我以为可以一直任性下去,但就像一场球赛一转眼就打到了最后一局。人最难的就是突破自己的懦弱和恐惧吧。会是今年金像奖的大黑马吧?

55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