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冠上的平静
Poslední zhasne,Calm in the Canopy,The Last One Turns Off the Light
导演:米哈尔·霍格内尔
主演:帕维尔·盖多斯,尤迪特·佩哈切克,米哈尔·伊斯特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捷克语言:捷克语,英语年份:2023
简介:富有的中年人M结束出差准备回国,在机场,他目睹了一位年轻的阿拉伯男子在安检时引发的纷争。在一场无关紧要的争吵后,M一路跟随着这位年轻人,并在飞行过程中警觉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年轻人很快注意到M的行为,挑衅地看着他,神秘低语“你什么也没错过!” 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件接踵而至。M变得疑神疑鬼,疑心他的生活里存在着一..详细 >
还可以,如果导演不说是疫情后遗症。我还以为他有被害妄想症!确实拍出了危机感!
哥们儿有病。
父亲的电话以为是呼救,设想他本应倒在血泊里。地上的碎渣以为是威胁,妄想是谋害自己的硫酸。停车时有不请自来的擦窗者索要小费,安检时有抗议歧视的阿拉伯人虎视眈眈。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社会,外来者如病毒需要口罩来防护,心里的恐惧感需要猎枪来获得安全。以为自己备受关注,不过是每顿的即食快餐。
意思都明白,但功力不够,观感很煎熬,不如重温哈内克的《隐藏摄像机》。何况在此地放映,愈发显得小巫见大巫,非常疲软。气氛倒是营造得很好,但属实压抑,状态不佳者谨慎观看。#补标平遥
卡夫卡式后现代预言,导演用视与听构建焦虑与恐惧情绪,挺好玩的。导演可以试试讲更复杂的故事。
坐在座位上难得安静看完的一部影片,在映后默默得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这部影片一样很纯粹很惊喜。
23 PYIFF
#7th PYIFF第一次看捷克的电影。想要表达后疫情时代的焦虑状态的想法是好的,但光用口罩来反映背景还是单薄了些。喜欢这个结尾的设计和质感,这届的电影结尾都太饱满了,我一直在期待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尾,终于在平遥的最后一场看到了。
风欲静,而树不止~
“杀死那个捷克人”
#7thPYIFF# 借疫情背景讲述内心的恐惧,跟上一部一样聚焦心理惊悚,试图通过侵犯“安全界限”来呈现“在场的危机”,跟疫情当下的“保持社交距离”有异曲同工之妙。放大空间张力,推动情绪流动。气质很欧洲,但观感整体不及上一部。
#7th 平遥影展 本届电影展看到的第一部后疫情时代的欧洲电影,这也本来是我十分期待的。对比四年前看过导演的首作电影,这部电影的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十分悬疑的气氛,让人很难抽离开电影的剧情,尽管在电影中间部分已经大致感到这只是男主角内心一种无法摆脱的恐惧,但还是想一直等到电影结束把谜底最终揭开。电影中用了很多微距的距离,这是我很喜欢的部分,它用一种细微的观察去窥视一种我们很难发现的日常。尽管这看似有些偏执感的精神幽闭有些出乎意料的难以接受,但我也能感受到这种疫情之后带给人们生活的紧张压迫以及对于很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是一种短时间很难缓解的伤痛。
也是特定背景下的一次创意式的创作,借疫情背景讲内心恐惧,基本是情绪推进的节奏,用空间张力来做结构,随着时间和情绪的推进与流动,达成情理上的收紧,在此同时整体氛围张力顶格。镜头语言极简话,电影气质非常欧洲,个人很喜欢这个氛围营造,也很有艺术感。
No.10005。7th PYIFF-卧虎入围-世界首映。应该是捷克电视台和HBO共同投资的一部电视电影,这次导演很有可能想的是哈内克尤其是《隐藏摄影机》,一开始以为议题是新冠大流行的社会心态,看了看才确定是排外心态(以及移民-难民问题)导致的日常性紧张和进而引发的恐惧。可能是制作规模所限,篇幅比较短所以人物关系铺陈和情绪积累还不够特别足。相比之下前作《某种寂静》还是更好一点。
另一种美学吧
【平遥电影宫2号厅】
恐惧的代价,移民问题,及格吧。
7th PYIFF小城之春|
✌️
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