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韩剧《Dear My Friends》拿下2016豆瓣最高韩剧的名头,兴冲冲地追下了这部剧,当时整体感官差强人意,我给了三颗星,但当我看了国产版的《亲爱的她们》后,给韩剧的那三星让我有点后悔,分分钟被吊打的国产翻版让我在打分上纠结不已,最后也要支持国剧,索性给三分,但两部剧差得真不是一星半点,详述如下。
1. 国产版《亲爱的她们》基本保留了原版的人物框架,一位大龄女青年和五位中年阿姨的故事。
但就具体细节而言,浮夸、不接地气是我对编剧最直观的看法。
就家庭背景而言,国产版的阿姨们定位应该都是中产以上,住大房子开着小车子,开得小餐馆也是高大上、充满小资情调,这样小康的背景+鸡飞狗跳的家长里短(癌症+车祸+离婚+老年痴呆),又如何打动大众?
剧组可能就是有钱,但有钱就一定能产出打动人心的好剧吗?
从豆瓣给这部剧打出的分数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并不是。
女主白莲花的人设路线、二男无条件追一女的套路对于人物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浮漂,顾嘉一集美貌多才、善良单纯、闪闪惹人爱于一身,加上姜妍的“锥子脸”,成功演出了一位大龄女青年的完美人设,假得离谱。
2. 舜华想要自杀,去顶楼上、去马路上、去海边;佳雯遭到家暴;慧贞忍受老公暴脾气;男主向女主求婚,被车压断双腿等等,就这么平铺直叙地拿着原版照抄?
细节呢?
本土化呢?
一堆人选择在深圳拍戏,除了车牌号,我没有看到这些人在深圳生活过的痕迹,做饭一溜北方菜我能说分分钟跳戏吗?
宋丹丹还是老样子,“嘿、讨厌、白眼”三段式一成不变,拍摄组把大部分心思放在硬广上了,三九感冒药、那个抽纸盒、还有一箱箱的莫斯利安...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比较良心的一点是剧组舍得在手机通话上下功夫,每个电话都是实实在在让你看出来真是来电话了,通讯录也与剧情保持同步。
但是,这并不是重点啊。
3. 实在打不出来字了,懒得吐槽了,当编剧一厢情愿地不走心就想不劳而获、或者是想省时省力时,这部剧的质量就注定漂浮在云端。
国产剧近段时间来一直播放的剧,充斥着浮躁与浅显的青春。
这部剧出来时,我眼前一亮。
这部剧讲的不再是年轻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反而是步入中年的男女生活中的琐事。
当然,这部剧也是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宋丹丹所演角色的一些剧情,还有张若昀扮演的角色突然的短腿……短腿这个真的很突兀啊,我到现在整部剧别的不说,短腿那一节记忆深刻。
但是平心而论,整部戏的演技还是不错的,服化道也不错。
但总的来说,这部剧我很满意,最起码彰显了国剧新的类型。
希望国剧可以越来越来越好。
亲爱的她们 (2017)6.32017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崔亮 / 宋丹丹 张若昀
《亲爱的她们》真的是一部温暖的高品质良心剧,像是一群老人演绎的欢乐颂,老戏骨的汇聚就是看剧的动力。
有友情、有亲情、有爱情,每一面都能照射出生活本身的样子,他们都在极力挣扎,逃不过生老病死,却想活得更加自如一点、更加开心一点。
我看到了十一集,基本上每一次放插片曲当你老了,都会使我泪目,可能这就是情感的共鸣,真爱的共振吧。
前天下午在外婆家看了几集,我觉得这部剧挺好的,至少挺符合我身边阿姨们的生活状态。
谁说妈妈辈们就不能组姐妹团赶时髦?
我觉得宋丹丹的角色性格跟我妈好像,说话语气,搞笑风格就连姐妹团都贼像。
作为90后,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在为我们担心房车婚嫁的同时也开始更加开放了,他们也懂得享受生活了。
他们玩微信,参加户外群出去玩,会组自己的姐妹团定期聚一聚,看电影或者唱K。
很多时候和她们聊天你会觉得很有趣,她们有她们那一代固有的看法,又绝对不让自己表现出老古董的样子,但是有时候说了些“劲爆”的话又会觉得在孩子面前不好意思。
我觉得剧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逐渐发达逐渐开放的时代,我们的“老一辈”妈妈开始做新一代活力妈妈,老一辈和年轻一代更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影响,乐观有爱地面对生活。
我觉得从剧照就看得出差别,原版的干净,简洁,温馨,虽然一个个暮年老人,但都如手中的鲜花般美丽,尽管花期短且将至,仍然鲜活绽放,底色明亮温暖,一看就觉得舒服。
改编后的剧照,看着背景的高楼大厦,奢华的椅子,一个个穿的跟走红毯似的,一水的黑白配,冷淡又疏离。
妆容,发型浓浓的暴发户土豪风。
主演们穿着打扮的精致又时尚,住的房子又大又宽敞,看着都是有钱人,一说话:嗬!
矫情带冒烟。
能不能真诚点。
主创是对原版有误解,还是对群众的欣赏水平有误解,改成这样,良心不会痛吗?
一群老戏骨,演的偶像剧,太违和了。
如果我没有看过原版本,如果我没有那么执着地把这部原版放入我的最佳韩剧前三位,仅次于1988和信号难分伯仲,我很多次庆幸我没有错过这部如晚霞般绚丽温暖的虽然和我的年龄不大相符的以一群老年人的生活为色调的品质佳作。
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深入人心独一无二,而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他(她)的这群可爱有时候胜似亲人的朋友们,看完此剧仅仅20集,我很羡慕这些老家伙们,他他们相互鼓励相互依偎彼此信任活得活色生香活在当下。
这部韩剧温暖厚重生活气息在点点滴滴中浸润每个人的心灵。
而我们的翻拍做一些减法就好了
看简介时以为又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家庭妇女戏~偶尔打发一下年底紧张的工作节奏也无妨~谁想这一打发便一发不可收拾~看了两集就发现应该是翻拍去年韩国大火剧my dear friends~同样是翻拍但这部剧并没有雷人的违和感反而是加入了很多本土元素让每一个观众都能重新审视自己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定义...我最窝心的是剧中几位老闺蜜彼此之间那种发自内心的关爱以及对对方家人的那种担当~包括翁虹、秦汉操着港台味的普通话都是那么自然的吸引人~更不要提宋丹丹、邬君梅、刘莉莉、朱茵、杜源、岳跃利等一众老演员的精彩表演了~当然不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配乐绝对是一大亮点~剧中巴图翻唱的“当你老了”还有新人叶永欣“无论如何”都会适时出现堪称点睛催泪之笔~有翻拍自然会有对比~有对比必然会有嫌弃~这部剧在一些情节上确实略有夸张且高于生活~尤其在中国的老年人生活中出现剧中个别情节的几率非常低~试问哪部影视作品不是高于生活呢?
不要忘了再夸张的情节也是来源于生活~能在这样一部温馨的电视剧陪伴下辞旧迎新瞬间战斗力满格~不念过往不为未来珍惜现在…
终于看到这种不是坏人为了坏而坏,好人无条件好的的剧了,这才真正反映了,现在老去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现状,不像是大部分伦理剧中老人什么都不懂,只明白柴米油盐,她们也有时尚和情趣。
而且她们对待儿女婚姻的看法都是包容和理解的,没有那么多的铜臭味和对奋斗的蔑视,这才是符合现在这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的剧,不是那种为了吸引眼球无脑表现贫富差距的剧,这也更加坚信了我以前一直相信的,大部分日子都是充满阳光的
老年人的生活穿插了年轻一辈的爱情,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生活剧!
许建设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影射了当下大多老年的现实生活,女儿遭遇的家暴也是非常现实!
年轻一辈的爱情更是接地气只谈恋爱不结婚的态度很真实的反应现代年轻人的观点!
还有空巢老人慧珍阿姨的寂寞,不想打扰孩子生活的想法都是那么的真实,还有卫华阿姨过度干涉嘉一的私生活以及催婚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例子!
让我觉得这部剧太真实太能自我带入了值得观看值得反思值得推荐!
老戏骨演技炸裂,青年演员也都演技在线。
虽然故事有不合理性,但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有一段是嘉一和她妈去旅游,然后母女俩聊天,嘉一想到以前对母亲没耐心然后跑到厕所连扇自己好几个巴掌,还有老头终于学会了浪漫和尊重,取得了老伴的原谅…哭的我稀里哗啦。
结局还是挺美好的。
经历过悲伤,迎接来了希望。
感觉就是照搬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
几个老戏骨的演技果然好,就是这个本子强弱互显,几位老人家的故事确实打动人心,年轻人的故事有点造作了,幸好没有上演结婚的戏码!
豆瓣上的事妈真多 这跟原剧有什么好比的 老戏骨的演技不能给5分吗
很温情 还蛮喜欢的 宋丹丹老师演技真的没话说👍
翻拍就是好啊,连人物塑造,人物关系,剧情设定、衔接都省得重新再创作了,可是还是不对味儿,除了缺点本土味儿(不是咱的国情啊),还缺了把原版化作本土醇香而好闻迷人到极致的味儿。
没看过韩版,但好在阵容都是老戏骨,所以整体还是看的下去的。都市老年的题材首先就够温暖,但后半段无论是剧情还是节奏都有些崩:每集充斥的无数广告植入、支线剧情发展过多顾此失彼、主题曲强行煽情导致每集都会听好几首歌。。。觉得需要看看原版韩剧,毕竟无论是剧本还是制作,国产剧还有很大差距。
可怕的电视剧
什么垃圾
连剧都要走翻拍路线,编剧们也开始偷懒了
戳心又戳泪的一部电视剧,也有很多地方看了让人反思的地方,叔叔阿姨们的演技真的特别赞
我觉得还不错啊
还是不要翻拍韩国日本拍过的电视剧了吧
差不多都是老戏骨,真的很喜欢这种贴近生活的剧了,温情温暖温馨!
假期看了2集,何安宁相当🉑!至于主角们,老实讲中老年麻麻们的生活现状确实也挺写实的,可以一观。
外婆很喜欢看……
怎么这么恶心呢。。。
我倒觉得这是翻拍里不错的剧,阿姨们很可爱~~当时看剧同样感到了温暖❤国内以阿姨年龄段为主的剧也是少的可怜了
宋丹丹每次的戏都是一样的
这部剧演技最烂,最不想看的就是翁虹,其次张若钧,最后秦汉。这几个人一出来就快进!
这个只能给两星了,因为只看了三集就弃剧了,没有让人继续看下去的冲动,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企业在翻拍这件事上还差点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