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日快乐影评里跳转过来的,但是差太多了。
无限循环+校园青春片,忌日快乐+土拔鼠之日,说是美版小时代毫不过分,but,总体下来觉得乏味。
太青春伤痛类了。
连重生和反省都带着无病呻吟。
同属校园类远远比不上忌日快乐,各方面。
首先是校园霸凌这个主题,感觉体现的很生硬。
- -。
片子里体现出来的只有敌意,上升到需要无限循环来赎罪的,最起码也得是少年的你周冬雨遭遇的那种级别的赎罪的好吧,而且为什么不是Lindsay赎罪?
然后是亲情这个点,也很大差别,sam最起码还住在家里,泰莉连爸爸电话都不接。。。
sam最多算一点点叛逆,我觉得远远不到需要超级反省的程度。
再是移情别恋,也很无语。
Kent和卡特根本没有可比性好嘛。
Kent只是十年如一日的暗恋,还有默默守护,这样就能获得一个女生的爱吗?
卡特对泰莉不光是倾心已久,还有暗暗捡尸体回寝室,好吧,以上两个男主打平手。
但是卡特无条件相信泰莉,帮助泰莉出谋划策,危急之时而且下意识地为泰莉挡枪。
第二部里即使没有记忆也无条件帮助泰莉,这是卡特能够转正的条件,Kent转正,过于生硬。
也许sam对校草没有爱,难道对kent就有爱了吗?
有点莫名其妙。
sam可以对kent道歉,恢复小时候青梅竹马的友情,但是突然就变成真爱了?
拜托,我不理解好吧。
最后是友情叛逆上,演绎的也不够好,我甚至都觉得sam过分了,从电影上看起来,完全不觉得是塑料姐妹花呀。
四人组的感情是真的好,那些暗戳戳的矛盾,伏笔太少,sam这样突然爆发,我也觉得她不讲道理。
一起分享校园生活,恋情,派对,anything,我看到的是她们那么久那么好的感情,为什么sam可以全部否定呢,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了反省而反省。
相比之下,忌日快乐里的冲突和循环开始后的反省和改变表现得很优秀,可以完全理解下来。
同属无忧无虑类,又比不上土拔鼠之日。
这两个都是自然睡眠循环的,没有太重的压力,但是土拔鼠之日比忽然七日欢乐的多,在喜剧层面上演绎的话。
Disappointed 三星。
这部片的主题已经不再是新的了,同一个梗能玩出不一样的感觉,这才是好的。
首先我非常喜欢这部片的色调,不是很晴朗也不是很阴郁的天空。
一种暧昧的色调,时而暗一些,时而明亮。
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
时而温暖阳光明媚,时而阴郁雷雨阵阵。
友谊爱情家庭,各种生活琐事的拼接。
女主的设定并不是在 重复 的生活中开着外挂行走。
而是真实的困惑不解,失望愤怒宣泄,直到逐渐找到了那个正确的路。
这个设定显得更符合现实…没有过度的渲染,一切就是按照应该有的样子去发生。
相对比大团圆结局,这部片的结尾不算好。
最后女主说出,我终于出来了。
真的释然离开,片子戛然而止… 也许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很多事开始的时候就在结束了… 这是一部值得静下来喝一杯咖啡静静观赏的影片。
没有太多的惊艳,但是却像一条小溪静静流淌… 当然对于影片的喜好是非常私人化的,希望大家能带着更包容的心态去看。
当最后看着Sam推开Juliet,车灯的光亮照亮Sam的脸,而这时电影的进度条已经到最后,我才意识到这居然是最后的结局。
不断的重复着的一天并没有改变最后的死亡,本来想着和《罗拉快跑》一样的越来越好的HE没有出现,让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总觉得这样的结局有一些故作高深,无病呻吟,本来可以美好的结局非要以悲剧结尾,这可能也是现在一些艺术片的通病吧。
难道是觉得这样的结局更能引人深思?
电影的整体风格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不管是灰蓝的色调,还是中间穿插的音乐,米国的美景亦或是女主的颜值。
导演对于电影整体节奏的把握也非常合理,镜头的衔接没有一丝拖沓。
整个影片都是讲述同一天的故事,虽然有很多重复的镜头。
但导演对这些镜头的处理很巧妙。
而画面中不断被使用的纸鹤,玫瑰,汽车等电影符号的使用也都恰到好处,如果不是最后的结局,这或许是一部好电影。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评论说这是一部讲校园欺凌的电影,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不仅仅是在讲校园暴力。
最初看电影觉得它是想要传达“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所以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珍惜自己拥有的。
因为不管是在电影中Sam逐渐意识到家人的重要性,慢慢的改变自己,学会去倾听去交流。
还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朋友,看到她们的弱点但是依然爱着她们。
亦或是了解到真正爱自己的男孩。
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不断的重复的一天中Sam在完成着自我的成长。
这是一个疼痛的青春故事,一个看起来荒唐幼稚的谎言毁了Juliet和linds的友谊,也导致了最后的悲剧,或许和大多数人理解的一样,这是一个告诫大家不要在青春期伤害别人的故事,或者是就算被别人伤害也要珍惜生命,忍受这段痛苦后,就会雨过天晴。
但是抱歉,如果这真的是电影想要表现的,或者说是表现的其中一个主题,原谅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何最后为悲剧买单的是Sam。
“become who you are”的中文翻译是“成为你自己”,这句出现好几次的话和Sam妈妈说的“你有颗善良的心,Sam,这是不会变的”。
似乎想要表达主人公随着年龄的增长,遗失了真正的自己,为了融入集体,失去了本来的自我?
或者是为了最后拯救Juliet埋下伏笔?
这些都可以解读,但是让人觉得这部电影难以理解的是,这如果是一部自我救赎的电影,那么最后的结局应该是在救赎了自己之后也拯救了他人才显得合情合理,但是结局的设计让Sam变成了圣人,为他人的青春错误买单的结局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我觉得救赎这个词似乎都用的深了一些,成长更为贴切,不过电影最后让主人公在渡过“青春期”,开始变得更好的时候失去了生命的设计总让人感觉是为了悲剧而悲剧。
非要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点,或许是死亡不可逆转,每一个瞬间你的决定和态度都很重要,不要让自己后悔吧。
被困在时空里的女主,一次次在同样的时间同一张床上醒来,经历着注定发生的事,只是每天心情不同,第二天是困惑的的,第三天是恐惧的,第四天是愤怒的,然后她在每天的重复中学会看到家人、朋友、爱人,最后当她看到自己的时候才解脱,这是一次自我和解的过程。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在生活的日夜中每天过着像同一天的重复日子,被时光裹挟着往前走,随波逐流如同行尸走肉,辜负了时光、辜负了身边人,更加辜负了自己。
即使知道无法操纵时光,那不如就珍惜眼下的一切,好的、坏的、美的、丑的,不都是生命中最华彩的燃料吗?
看到最后在电影院里放声大哭,朋友差点被我吓死…估计也整个影院没谁会看这部电影看哭了orz就不谈这部影片的剧情流程设置拍摄手法了,我对这部电影从专业角度完全没有判断能力,因为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感触太深了,完全是基于自身的一些经历导致我对这部电影有这么深刻的印象。
我接下来说的基本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了,估计也不会有人想看…我也是个从小经历霸凌的人,看到电影里的角色被不平等对待,被欺凌,无法避免的想到了自己。
想到了之前的种种经历,想到了曾经因为不平等对待也想过往生的自己。
但真正让我忍不住大哭的情节并不是这些,而是当女主幡然醒悟站出来为被霸凌的人打抱不平,第一次有人为他们站出来说话,拼命阻止疯妹妹冲向公路的时候。
我当时心里满满都是感激,自动带入了疯妹妹的角色,入戏很深…想到了当时的自己如果也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告诉我错的不是你,你不应该被这么对待,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承认你的价值的,我真的会想开很多,会对自己更有自信,也不会再自责。
在很多不懂事的孩子眼中,“正确”这个词的概念就是跟其他孩子达成一致。
当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孩子开始欺负一个“不一致”的人,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之后就是除被欺凌者之外的所有孩子都开始欺负这个人。
这种行为为他们带来了幼稚的优越感,而且并不会有什么后果。
可少不更事之人怎会知道他们当下的所作所为对一个他们的同龄人来讲却是一生的影响。
这真的十分可怕,因为没有谁是选择被霸凌的。
大多时候生来或是后天无法避免的一些缺陷或是不同才是造成霸凌的根本原因,但带来的影响却是一生的。
这真的很不公平不是吗。
我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就是放屁,we don't deserve this. 我们的缺陷或不同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错的是那些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
对于我来说,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到现在都在对我造成影响。
先不提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惊恐发作这一系列的心理疾病有多折磨人,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虽然不会再有一群人明目张胆的欺负我了,每次步入一段关系总会率先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
这真的很折磨人,生活从没有轻松过,因为潜意识害怕再被不平等对待,总会想去讨好取悦别人,异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别人觉得自己跟他们不同,并且会把人际交往放在生活的重心。
更令人难过的是,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是你自己太脆弱。
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反抗?
试想你孤身一人面对整个学校十几甚至几十个不讲道理的小孩,反抗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什么作用也没有。
大多数情况下甚至还会被别人当成新的笑柄。
当我的父母得知我正在经历霸凌的时候,他们的做法是告诉我我有多废物,多丢脸。
这导致我到现在都无法跟他们建立紧密的亲情。
我很爱他们,很感激他们,但不会选择依靠他们。
一次又一次,好像错的人都是我们。
这对吗?
这应该吗?
这对于我们来讲公平吗?
绝不。
如果你得知你的孩子正在经历霸凌,请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
请保护他,告诉他你爱他,让他知道你是他坚实的后盾。
如果你的同学正在经历霸凌,请不要加入实施者的行列。
这样一点都不酷。
请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让他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对待他。
如果你得知你的学生正在经历霸凌,请教育好你的学生,告诉他们这样的做法有多么恶毒。
请告诉被霸凌的学生这不是他的错,你会为他撑腰。
如果你正在对别人实施霸凌或类似行为,求你停下,不要再继续了。
请你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要做一个毁掉别人一生的凶手。
如果你正在经历霸凌,我想要帮助你。
希望你能了解你所经历的一切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应该受到惩罚的是对你做出这样的事的那些人而不是你。
真的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帮助你度过这一切,你不是一个人。
希望所有人都能轻松愉悦的生活,希望这世界上没有霸凌。
如果有人能看到这里,祝你每天开心快乐 :)
我是先知道的小说再看的电影,相比较小说我对电影有些失望。。。。。
我记得小说里最后女主与男主(暗恋女主的那个男孩)在车里有对话来着,女主要走的时候还让男主吻了她一下,之后她就去救“疯子”然后死了…我看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感动,他们在车上说了好些话,但是在电影里这部分完全减弱了…我真的没有感受到小说里的那种感觉…特别难过…
看到一个美国高中生的随意成长,最后剧情的翻转也让我感到一丝意外。
有时候我们听得的未必是真实的,而沉默的未必是逃避的、默认的。
知道客观、事实、真理,而往往便是所听即“真理”,不知道是人性中的哪一点让人疯狂轻信,有时甚至失去了独立思考、辨别的能力。
人言可畏怕就是最好的例子吧。
接受生而为人的不完美,有力量有胆量去承担生命所应承受的。
这种死亡后又不断循环在同一时间点的影片还有好几部。
豆瓣上的短评实在过低了。
像这样类型的片子,既求同也存异。
前番正常的一天开始到死亡的来临,像是一场噩梦,但又残酷告诉你,这都是事实。
也许可以改变这一切,是否大家都不用死去,又过上以前的日子。
对家人凶厉,想和男友共处一夜的女主,一直说谎诬陷同班女孩的琳子,一个一直被女主冷漠对待的被暗恋的男生。
那个被流言蜚语备受打击的女生,像一个幽灵一样,穿着大套的白色裙子,头发蓬松,乱糟糟的,画着奇怪的画,总是一言不发。
整个人被包裹起来,每天接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小心翼翼活着。
一个女同,被人歧视,在厕所墙上刻着难听的话。
她做了那么多努力,可每天还是一样重来。
她打算做些疯狂的事,穿着成熟,和朋友闹翻,在课堂顶撞老师。
第一次她敢于撕去平常附和别人的友好假面。
她看到被欺负的女孩在画室孤单画着抽象的画,她心里感到了难过,之前在聚会上那么多人对她恶言相向,对她丢掷驱赶,完全的恶意,实在令人寒心。
第一次她走近女同,向她致歉,并且互换鞋子。
有些路。
若不曾走过,真是无法感同身受啊!
第一次她了解他,真正的爱意不是他人趋附,攀比,甚至只是想占有你的身体的人。
而是他愿意做你的英雄,永远保护你。
永远诚意倾听,永远带着阳光。
有些永恒的,是在重复继续的时候,记住的时光。
那既然怎么都是一天,为什么不对周围的人施以友善。
对家人更多的关怀,对曾经当过“坏人”的自己进行反思考量。
“专注做一件好事,看它能带来什么”,这是母亲对她说的话。
再次她来到聚会,看到房间里的那句话“做真实的自己”,现在看来比第一次更加有感触吧!
以前的男友,是不是因为很多人喜欢他,所以她觉得喜欢他也是自然的,朋友说一些观点,是不是只要赞同就是一起的好伙伴了。
自以为是的顺理成章却变成一把利刃,毫不见血却可以击毙一个人,然而当事人并不愧疚悔改,反而觉得这是应当的,所以这种无形杀人最为残酷。
第一次她劝说朱丽叶失败,她背后痛苦里背负了多年的谎言,太多的群众被造谣联合起来把她像疯狗一样摒弃。
她也许打算痛快把这些人骂一顿,然后选择死亡,逃离痛苦。
第二次,她再次醒来,不再慌张,不再恐惧。
对家人表达爱意。
对早晨新鲜的空气和树上悬挂的露珠保有感恩。
对朋友倾诉她们的优点。
在玫瑰修剪处,对送予的人表达善意。
对渣男友说分手,对朋友的起哄嘲弄进行阻止。
她尽管说了解朱丽叶的痛苦,但也无法阻止她那颗绝望的心。
在朱丽叶自杀的时候,她推开了她。
朱丽叶和她才得到真正的拯救。
一直觉得朱丽叶,就是女主的替身。
只不过朱丽叶早些认识琳子,帮她背负了痛苦。
女主在活着的时候,与好友混在一起,主导的琳子虽然也是个可怜人,但是她坏在把这份对自己的可怜转架在别人身上,即使那个人是好朋友,但是只要保护了自己,自己仍光鲜靓丽,高人一等。
这部电影还算温情,可能是在后面部分,萨米对母亲说我爱你,和父亲妹妹拥抱。
明白世上存在该如何做好自己。
有些表面的华丽,只是浮云而已,自我认识和肯定才是最后救赎的意义。
好片子,本来青春四溢也没什么错,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错就错在,如果你的意识范围弱小了,你的眼里就只有你自己和方寸之地,你就看不见,默默爱你的人,和共情别人的痛苦,荷尔蒙驱使的爱,和真爱,就差一个,become who you are,运用智力,不善用智力就愧为一个人类,既然一天永恒,各种尝试片中也都有隐喻,不过如此,有攻击性就把它释放出来,你还是你,就是你不用智力思考,就像蒙上了一层纱,总被生活中的各种力量推着走,生活就和你想象的越来越远,做好人,做正确的事,不做旁观者,become who you are不知道结局怎么样了,如果女主没死,今后她就会成为一个,一直在点亮别人的人,一直这样下去,幸福只是副产品,人生无憾了!
今天看完了小说,立刻就在网上找了电影来看。
或许没看过原著的人,会觉得剧情安排的太跳跃太乱,看不大懂。
但相反的,就我自己而言,被原著所触动的人,再看电影时,真的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感。
推荐看得乱的朋友看一下原著,真的有不一样的感受。。。
原本仅凭想象中Sam和她身边的每一个人,突然变得有血有肉。
包括书里面的很多细节,都没有改掉,完好的保留了进电影。
在丘比特日的早晨一次又一次醒来,Sam的心境一次又一次发生了改变。
重生的机会让她再次活了下来,她可以选择回避原本的命运,继续过着享受受人欢迎的生活,但她选择了面对。
原本重生的机会却使这七天成为她人生最后的时光。
电影结尾她解脱般望着在躺在地上的自己身旁哭泣的朱丽叶。
她说:"You saved me."
极度一般,逻辑有问题
5/10 矫情到以为在看韩剧
明日边缘的青春版嘛,走向太积极正面,反而让我看得很想吐槽。
Maybe for you there’s a tomorrow, but for some of us there’s only today, and what you do today matters, in the moment, and maybe into infinity.
美版蓝光原盘
时间循环模式随便拍都不会太差。迷幻的配乐蛮讨厌的。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会做什么?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只有死后才能明白?不,有些事死了也还是不懂。
“土拨鼠日”其实算一个很有趣的命题,每个人都在努力讲述自己的故事。这里讲的就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不是为了什么,也许这才是面对无法逆转的死亡,我们能跳的最美的舞蹈
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小妞电影
融合了多种类型片元素的女性主导的小妞校园青春片。很标准很流程化,从里面似乎能看出很多校园电影的影子。结尾的反转还是比较出乎意料的,低配版蝴蝶效应。元素如此众多的电影中规中矩地拍出来有点可惜。不得不说女主是真漂亮啊!就连圣母式的说教也可以下意识地不去反感了……
又一次被预告片骗进电影院
还能更没有新意一点吗?A bad version of Mean Girl+ Groundhog Day
5,毫无新意,把日常生活拍得这么无聊,充满陈词滥调。离“不错”差得很远,可又不能算“不堪入目”。
如果车撞的是朱丽叶,按前面的剧情推断朱丽叶肯定死了,所以女主被车撞大概率也是死的,那么女主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啊,不管怎么说,女主的朋友都会觉得是朱丽叶害死了女主,朱丽叶只会活的更惨,琳子因为别人说女主坏话,就丢了一晚上的厕纸,现在女主因为她讨厌的朱丽叶而死,之后琳子的打压霸凌不知道会加多少个层次,然后朱丽叶再一次绝望,去自杀。所以说结尾不太行。
你要是抓着她一直抱着…会不会走出这一天?
谁特么看这种片子想要看一个悲剧?!值得点赞的是剧里全体妹子都特美。但是女主从头穿到尾的那条蓝色村姑小碎花裙子和奶奶黑夹克拉低了整体颜值。
可能是某种直觉,让我近几天连续看到了类似土拨鼠之日的影片。可惜成色并不好
比原著精彩一些
女主第一次重复2月12日晚醒了20分钟,这么好的线索没利用起来,后面的剧情拍的特别烂俗,可以说是我看过《土拨鼠日》类型的电影中最差的一部了。
居然就死了。。。黑丝腿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