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看《奇异的恩典》居然到最后会有想哭的冲动。
不是关于willian willberforce 最后的梦想的完成,不是关于什么人性的伟大,正义的不容置疑之类的冠冕堂皇,我向来没有那么崇高,而是对于我所向往的那片自由的土地,以及被那片土地的孕育的人么们的精神那里有纷争,有阴谋,有反动,有淫乱,没有邪恶推动不会创造出那么美丽的享乐主义文明。
但是那里同样有精神,有自由,有平等。
足够伟大到让那么多白人穷尽一生为了黑人的自由,为了另一群和他们无关甚至在为大不列颠本国创造财富的人们可以自由的生活。
与此同时在另一片我知道的土地上人们忙于给自己和下一代一同带上脚镣手铐,人们忘记自由的意义而甘于活在沉重的束缚下,媒体被管制,网络被禁止,自由主义被当作脱缰的野马一样被谴责。
人们总在反抗,但是却永远看不到改变的希望。
可是几个世纪前的英国,保守党的老人站在了那个他反对了近二十年的年轻人身边,尽管被骂作叛徒也在废除奴隶制度的请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明知自己被对方轻视的亲王在最终也为他的胜利鼓掌,柔弱的女孩子们站在一向强势的父亲面前夺下他茶壶中的方糖。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高贵民族所拥有的气势,深埋在骨髓中。
因为这种令人敬佩的精神力量,即使他们滥交,他们吸毒,他们旷课,却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世界上强盛一时的霸主。
喜欢影片中成为首相的willianm pitt的那句话“AS your prime minister,i urge your caution,and as your friend,to hell the caution”
"Just make sure you're in the world, not of the world"…So he did.他的钟情与政治毫无关系,而他的使命却要他在政治的漩涡中为弱者挣得一线生机,哪怕遍体凌伤噩梦缠身…那是他的一根刺,是一旦触及就会痛彻心扉的一个需要践行的约。
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但他知道他必须进入这个世界,带着从上帝领受的恩典。
一首从小耳熟能详的圣诗,从未教我感动。
直至看过这套电影,对「奇异恩典」有了新的看法。
过去对于奴隶制度没有太深刻的感觉,只偶然看见朋友待家中的菲佣印佣刻薄有如奴隶,有点看不过眼。
看不过眼的事情多着,然而生活仍是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中度过。
看见电影中的William Wilberforce为自己看不过眼的奴隶制度,滴水穿石般一年又一年地提出法案,穷一生精力追求自己的信念,非常震撼。
最重要的是,他成功了。
教会常强调拯救人的灵魂比肉体重要,William Wilberforce亦曾为投身教会或从政而挣扎。
最后,他选择了从政改变世界。
对于肉体受尽煎熬的黑奴,救赎灵魂实在太虚无缥缈。
忽然想起肥医生对香港教会的批评。
到底教会拯救人灵魂的信息,对生活在水深火热又或经济困难的人,有甚么帮助?
以排他性闻名的基督徒,又是否愿意走进人群,尝试明白所谓「属世」的人的切身需要?
奇异恩典之所以奇异,在于William Wilberforce的身体力行,而非教堂里风琴奏出的旋律罢?
原文: http://voyage.typepad.com/saturdaynight/2008/02/post.html
威廉威伯福斯是一个善良的有开放思想的年轻人,在读书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首相的威廉皮特,受皮特的鼓动,加入了皇家国会成为了一名与会议员。
威伯经皮特的介绍,认识了一群反对黑奴制度的人,并与他们并肩作战,致力于使议会通过废除黑奴制度的议案。
但是历经8年奋战,每次都只能离成功更近一点,却终不能达到成功,支持黑奴制度的力量太强大了。
威伯在忘我的斗争中患上了大肠炎,离开政治舞台到好友亨利家中养病。
在这个宁静安好的地方,威伯只想关心植物。
在这里,他结识了个性独立美丽聪慧的女性芭芭拉,并与之交谈甚欢,他甚至同芭芭拉讲诉了自己为废除黑奴制度的奋斗史,而在这之前,他是不愿提及一切与政治有关的事宜的。
他们相爱了,威伯受到了爱情的甘霖的滋润。
在妻子的鼓舞下,威伯重新振作了起来,开始积极地准备作战。
这次,他们采取了兵不厌诈声东击西的策略,他们没有直接提出废除黑奴制度的议案,而是暗中请了一个不知名的小议员,借他的口,提出禁止英国船只挂美国的国旗航行的议案,迂回地禁止了黑奴贸易。
这样放松了针锋相对的敌人的警惕,但是在最后关头,反方的核心人物还是发现了威伯的诡计,他急忙去把自己的人找回来以使会议结束,但是天知道,威伯早已派人将那些人全部贿赂了,请他们那些过惯了奢靡生活的人去打牌喝酒了。
又到了投票的时候了,这次,是为反对黑奴贸易的议案。
16张反对票,283赞成票,威伯大获全胜,喜极而泣。
我基本上以一种很平静的心看完了这一部政治片。
影片拍的一点都不沉闷,故事情节很完整,脉络清晰。
男主角年轻气盛热情如火,内心富于同情心,为了自己的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健康,在影片中都很好地诠释了出来。
虽然没有直接用画面呈现出黑奴的凄惨境遇,但是用威伯的梦境表现出来,而且那些铛铛直响的铁链和语言的血淋淋的描述,都不由得让观众内心一紧。
最后的喜悦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更加来之不易的,是美洲的黑人们,终于看见了未来幸福生活的曙光。
个人觉得这部影片不是很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有点皮痒肉不痒的感觉,可能是本人被所处的和平安逸的生活给腐化了,未能对此有深切的体会。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演绎了英国殖民时期一个议员反对奴隶买卖,解放黑奴的过程。
这部电影很好的演绎了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信仰,他的立场。
主人公一次次在议会中的失败,一次次的被身体拖垮,这过程牵动着观众的心。
特别是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主人公的工作源自他的立场,他的立场源自他的生活,他的生活源自他的信仰。
主人公也在一次的失败后,想直接归回他信仰的本质,直接做教会工作而不是政治工作。
演绎了英国殖民时期一个议员反对奴隶买卖,解放黑奴的过程。
这部电影很好的演绎了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信仰,他的立场。
主人公一次次在议会中的失败,一次次的被身体拖垮,这过程牵动着观众的心。
特别是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主人公的工作源自他的立场,他的立场源自他的生活,他的生活源自他的信仰。
主人公也在一次的失败后,想直接归回他信仰的本质,直接做教会工作而不是政治工作。
“长大了你想做什么”科学家、医生、教师。
职业化的灌输从小抹掉很多人的独立思考。
很多回答我们甚至不知道它对自己意味什么。
事实,个人职业化和意识里的理想真不是一回事。
谈理想,应该先谈自我。
一个独立思考,完整定位的自己。
由于某种特殊的利益关系,从出生起,很多人被处心积累地蒙蔽,有的至死也不明真相,有的以悟性为动力探索新的道路。
威伯福斯是幸运的,他能清晰地意识到对错,他有成熟的对待世界的方式。
但他也是痛苦的,心中有2个声音,他在煎熬中反复敲问自己。
并且这是政治,比纯粹关系个人的理想需要负责更多更多。
无庸置疑,找到真正内心需要做的可望做的并去完成它,这时比普通情况更困难。
你们看到了,他们再次返回议会的时候两鬓花白,皱纹深刻。
没有丢掉小命已经万幸。
“天下无难事,铁柱磨成针”我们可是听到耳朵都起茧了,可是这个实用主义的人类社会会容许这缓慢的事件进度吗?
我甚至不愿意去想象这些年这群废奴者是怎么个忍辱负重,表面还得打发得一派和平的样子。
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周旋、策略……….最后他们做到了。
闪闪光辉。
急于求成让一个人更容易失去信仰,更容易放弃宝贵的理想,更易于成为机器中不具个性的部件,更易于成为别人操纵的工具。
那迷雾中的通向最远方的小径,从来不是一条捷径。
找到自己你才能找到它。
剧末,充满力量的一句话出现在屏幕:“政治从来不是他的目的地,而是他的修道院。
”
I was once blind, but now I see.不得不说我被这样深深的执着和追求所打动了从最初他孤身一人在议院舌战群雄,他的声音渐渐抬高但还是被众多的职责和唾骂所淹没可是最后所有人都望着他为他鼓掌热泪盈眶。
他是幸运的他身边有皮特,有信仰他信仰的妻子,和伙伴们。
尽管也曾经想过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获得胜利但他还是没有选择这一条路他是对的在这个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争取这样的自由和平等可是我相信他的精神依然可以激励每一代人努力去拼搏 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所奋斗当你慢慢走时 你就会感到荆棘带给你双脚的痛苦可当你奔跑起来的时候 你的眼里就只有前方了所以想说的只有这一句话曾经盲目,而今得见。
“这个世界总是会改变的。
”“除非我们去改变它(它不会自己改变)。
……你不相信你和我可以改变它吗?
”我突然之间好像又受到了某种启发。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理想主义者。
他们追求正义,他们同情弱者,他们想要消灭不平等,他们想要每一个人都活得自由,他们想要每一个生命都受到尊重。
他们要对抗的是世俗的力量。
当他们慷慨陈词,人们只当他是涉世未深的满嘴胡言。
现实冷冷地告诉他,如果我们废除奴隶制,种植园就会失去产出,国家就会失去战斗力,法国人就会踏上我们的国土——你就是要如此践踏这生养你的土地吗?
那些微薄的支持不足以让他们抗衡历史的局限,追随者的热情不足以支撑他们面对无望的抗争——于是终于宁愿犬儒,当我无能为力,请就此住嘴,不要再谈及。
这个国家——我是说天朝——从来并不缺乏“理想”。
从古至今,正是一次次的“理想”促成了历史不断的轮回——是的,“轮回”。
为什么不是“进步”?
因为那些“理想家”缺乏“设身处地”,缺乏“言行一致”,缺乏“程序正义”。
于是他们不是“理想家”,他们只是“野心家”,主导了改朝换代,牺牲了黎民百姓。
当你畅谈理想,是不是真的明白理想的代价?
没有了奴隶种植园会没落,黑人获得了解放也并不意味着获得了自由和尊重,这些你是不是真的接受?
就算你接受,而历史的局限让其他大多数的人都不接受,你又是不是足够有耐心?
你是不是真的相信你的力量是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即使并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你又会不会相信,如果你想要暴风骤雨般的剧变,其实并不是真正对社会有益的?
那超过了普罗大众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剧变,超过了社会消化能力的剧变,其实不过是对文明的摧残——就像在天朝不断轮回的所有风暴,一次次席卷这片隐忍的土地,一次次刷新百姓历史的记忆,做到的只是将野心家推上权位,重新开始下一个悲剧的轮回。
于是我总是想赞颂理想家,却更想堤防革命家。
区别在于前者不会强迫所有人跟他具备同样的理想不会想要按照一己的构想去塑造整个社会。
而后者会。
后者要打破社会现状,现有的秩序与法律,无论它是不是程序正义,而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塑造一个结果正义的新社会——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是不是呢,对理想家的欣赏,和对自由主义向往。
或许,我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不是因为乌托邦的熏陶所造成的适得其反。
当我想去改变这样一个人与社会脱节的国家,我也不过是一个dreamer. 一个需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有意义的dreamer,一个相信这个社会终归会变好的dreamer。
去年年底梁晓燕来演讲,地点特意选在中大学生会,房间不大,挤满了人。
主办方说是因为22年前的那场事件,当时学生会就在这个地点讨论决定行动支持。
那是一场感人泪下的演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交流。
梁女士分享了自己推动公民社会的种种努力,事件后的思索,行动,自然之友走过的道路。
一个同学提问,如果我说我要去建设公民社会,我老爸肯定觉得我莫名其妙。
梁女士说,每个人做好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合在一起,就是社会的结果;没有哪一条特定的路是这个社会一定要去走的,每个人的行为合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其实是偶然的,是天定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自由主义吧,就像哈耶克的自组织理论。
这又有什么矛盾呢。
“当你停止奔跑的时候,为什么只感觉到脚底的荆棘?
”虽然我正儿八经地阐述了这么一大堆没有逻辑的发散思维……其实我本意只是来看BC的不是吗。
要爱一个有正能量的人。
对我来说BC就是了吧。
于是我简直觉得我会爱他一辈子,这样会很简单。
在这些低落的日子里我塞着耳机跑步,BC在我耳边欢笑或是呢喃,陪着我一口气跑完一万米。
停下来之后才知道膝盖痛,关节从来都不好。
而这种“自虐”,可以让我感到对生活的控制。
你可以控制到的是什么呢?
你可以控制你要去做什么,可以去改变什么吗?
于是我需要想明白这一点。
想明白我要更勇气,去坚持自己的信念;要更有信心,去认可微薄的力量;要更有耐心,去等待终将发生的质变。
要有所寄托。
例如BC。
例如我们的梦想。
应该是这样的。
有愿意为之一生奋斗的事业。
它带给你痛苦,甚至是伤害。
但是只要一日没有达成,你就会不断不断地付出努力。
那是即使因之伤至肺腑,直至绝望之际,仍摆脱不了的念想。
应该是这样的。
有着相同的信念,望着相同的方向,偶尔的disagree都因为稀有而显得那样珍贵。
世人笑其疯癫又何妨,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互寄托,说是生命食粮也不为过。
其实我是想说,有这样的男人的话,我不介意,我很乐意,做女人。
当我们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力量的渺小的时候, 才能安心而坚定地用这些渺小的力量做一些渺小的事情,帮助一些同样渺小的人。
“you only feel the thorns in your feet when you stop running.”
我的妈呀,沉睡指数巨高。后悔想看这种片子
下错资源看的
走到哪里都是gay?
利益对决信仰。We are too young to believe something can not be done.
不爱政治,但看到这些也总会想到切身的那些。在个人身上一处处实实在在的击伤,无处可逃。既然生来如此,就只能看着这个时代留在自己身上的必然。
很一般的传记类片子。还是不喜欢本尼迪克特那张超长脸。
拍摄手法太传统了
原来我以为这首词是歌颂上帝的,想不到主旋律歌颂伟大领袖的同时也是在歌颂自(私的)我,英国调调为全片挣回了分数
是什么支撑着他为了一群不相干的人而奋斗的
推动政府议题法案的角度还不错。
其实影片技法没那么吸引人甚至可以说套路,胜在传主的伟大与演员的优秀。不过格拉法德的歌声实在不敢恭维,这还是美妙嗓音伦敦皆知的下议院夜莺Wilber吗?和Pitt的片段真的感觉有点太暧昧了,他俩友情的确挺暧昧的毕竟都葬一起了,然而电影里有种刻意突出和卖弄他们友谊的感觉。俗称卖腐。Amazing Grace,这首赞美诗的名字总给我一种光是念出就能够感受到得救的ecstasy感,但影片没有表现出来。Newton的忏悔很好,但他作为Amazing Grace的作者丶“他从我身边经过,见我滚在血中,仍许我存活”这样奇异宗教情感的亲验者,没有得到足够丰满的描述。感情戏不明所以,不如多分点给Newton和Clarkson这些同样在废奴运动上意义重大的人。
我對這麼嚴肅的片開小花 太魂淡了
afterwards i heard the woman tell her daughter that someone was coming across the sea to save them, she said that was King Wilberforce.
除了编剧上有点儿问题,片子总体赞! 抛开别的先不说,废除奴隶制&解放全人类这种事儿,关键还得靠好基友啊!缺缺的角色太华丽了吧,二十几岁的首相什么的简直是神啊!
故事异常平淡,但是演绎得还不错,几个演员都很出色。
三星半,期望太高了,蛮失望的。是历史本身震撼,而不是电影。男主在一群老戏骨里显得太弱了,不晓得是编剧还是导演的问题,整部电影看完有种莫名其妙的困惑,就像男主说他唱歌好听结果开口唱了两次amazing grace都十分的一言难尽。
Remember that God made men equal.//Is that the end of your story? No. Because after night comes day.兄弟相爱憾山河。在被奴役的孩子面前,我们人人都是魔鬼。威伯福斯是谁,也是一个蒙恩的罪人。谁拯救了威伯福斯,谁将同样拯救我们的孩子。 于12:25看过。
因为纯真所以明确,因为明确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胜利。
“When speaking of great men, people always think men like Napoleon, men of violence, but rarely do people think of peaceful men”这电影什么都好,除了为了强调明暗对比画面实在暗的我眼疼。。。
原来是这么早的片了。今天才看对那段历史很空白。原来有人为了别人的自由这样奋斗过。良知是可以改变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