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最后投降为结尾的战争电影,让看惯了打到最后一人、最后一颗子弹也绝不投降的我还是多少有点不适应!
电影来源于真实事件,美苏争霸年代为了争夺核武器的原材料,在刚果展开了一场政治大战!
其中政客的丑恶嘴脸,刚果独裁将军的凶狠,以及在前线将当做弃子,在本部电影中任主角的爱尔兰维和部队战士们的有勇有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斗本身很小,并没有太多的激烈场面!
在面对雇佣军10倍于自己兵力的情况下,维和部队没有一人牺牲也算是一个奇迹!
究其原因:1、同是欧洲的法国雇佣军头领给爱尔兰维和部队留足了体面,不止两次三番劝降,最后也没赶尽杀绝,并且在判了死刑的情况下仍然一月未执行,明显是在等待政治博弈!
2、刚果的武装部队战力也确实怂,在十倍于对方的情况下,对方还没有什么地理优势,这都打不下来!
实力确实堪忧!
看过的战争片里,这支部队是最有创造力的:躺地用马克沁打喷气战机、子弹壳收集起来增加炸药杀伤、轻机枪只装一颗子弹当狙击步枪使······爱尔兰人的确够狠 喜欢正面刚 打不过也要打 而且还有智慧。
大移民时期 直至今日 到美国的爱尔兰人都混得不错 黑道白道 商界政界 比如克林顿、里根、布什、肯尼迪,还有连意大利黑手党都敬畏三分的爱尔兰黑帮。
爱尔兰本土只有350万爱尔兰人,而美国却有4千万爱尔兰人。
结尾虽然没有太大的高潮 和大BOSS战 但有着狼牙山五壮士觉悟的爱尔兰维和士兵 用自己的倔强和尽职赢得了敌人的尊敬,最终全身而退。
这种结局比全死光那种悲壮式战争片常用模式更让我接受,而且这还是真实历史事件。
推荐豆友都看看 难得的战争片 特效也不错。
4星
真实情况是爱尔兰的维和部队在几乎未做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被击败并投降。
冲伯军派遣比利时雇佣军飞行员约瑟夫•杜兰驾驶加丹加唯一一架能作战的 “教师” 教练/攻击机,随心所欲地轰炸了联合国爱尔兰部队的阵地,却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杜兰摧毁了一些联合国飞机。
雅多维尔的爱尔兰军伤亡数字快速上升,爱尔兰指挥官迅速选择了投降,全军在几乎一枪未放的情况下成为敌人俘虏,可以说是世界军史中少有的耻辱案例。
联合国也因爱尔兰维和部队的这种行为而颜面扫地。
多年后,爱尔兰官方因为觉得这段历史过于屈辱,刻意颁发给当年投降的这些爱尔兰军人英雄称号,以扭转国际上对其军队的负面印象。
这个电影也是基于政府的此论调而拍摄的。
当年冲伯的军队是被印度军队击败的,而差不多同一时间中印爆发过边境冲突,中国军队完胜,可以简单据此进行一下军队战斗力对比。
爱尔兰军被冲伯军队完败,而且并不存在电影里所谓数量上的压倒优势,因为冲伯所有的雇佣兵一共只有1000人左右,而参加了那次袭击行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以看作双方是1:1的军力配比。
联合国印度维和部队也是在几乎1:1的配比情况下击败了冲伯的宪兵部队,而冲伯的宪兵部队战斗力远强于雇佣兵。
联合国印度维和部队的战斗力可以看作是等价于中印边界印度部队的战斗力。
而中印战争中中国军队以三个师的兵力击败了数倍于自己的印度军队,军队甚至逼近了印度首都。
根据印度国防部的资料显示,中国军队俘获印度军人近4000人。
战斗中中国军队阵亡722人,负伤697人 ;印度军队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
由此可以简单推出1962年的战斗力对比:中国军队》》印度军队》冲伯军》冲伯雇佣军》爱尔兰维和部队。
所以可以看出爱尔兰军队战斗力之低下是如何令人咂舌,所以当年的联合国也视其投降行为是一种耻辱,当时爱尔兰的官方并不敢做出任何回应。
只是在多年以后,爱尔兰军方为了自己的颜面问题才搞了前文提到的那么一出丑剧,还拍了电影来鼓吹,但结果不过是贻笑大方而已。
当年的爱尔兰指挥官一直活在世上,回国后退伍了,并育有一对子女。
历史真的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以上这些材料来自互联网,我不敢说事实就是如此,但是电影里的战争我敢说绝对是瞎扯!
在一个无险可守的空旷地,面对20倍的敌军,武器还落后对方(重机枪,迫击炮,飞机),还能打的对方尸横遍野,关键是己方居然能一人不死!
简直比我们的抗日神剧还要神!
战争片就应该还原战争的残酷,弘扬英雄主义我不反对,但也要有个度,也要讲事实,不能瞎扯胡吹。
我们国内一些描写战争的影片和电视剧也常常如此,脱离现实,如同儿戏。
看的一帮愤青们热血澎湃,天天叫嚣着打这个打那个。
看看我们周边那些依然战火纷飞的国家和地区吧,看看那里人民的生活,好好想想,你真的想要战争吗?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会懂得和平的珍贵。
希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美化战争的影片!
联合国秘书长都让人干死了,还在那怕全面战争的,不救150人中队。
妈的,气死我了。
这个博士坑了无数人。
联合国秘书长都让人干死了,还在那怕全面战争的,不救150人中队。
妈的,气死我了。
这个博士坑了无数人。
联合国秘书长都让人干死了,还在那怕全面战争的,不救150人中队。
妈的,气死我了。
这个博士坑了无数人。
传记电影风格,因而在故事节奏方面很有阶段性,说不上紧凑或者不紧凑,毕竟事情就是这样子发展的。
无关对错,无关好坏,这是历史本身。
看完之后的个人感觉的话,温吞水。
可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因而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吧,不是每部电影都叫《甘地传》的。
还是稍微说一下吧,电影看完之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因为在这部电影里面,刚果黑叔叔人头送得太溜了。
话说开战之前用迫击炮犁地不是基本法么机枪不是设置为固定火力点么,你们是高贵的重机枪啊,射程比步枪远那么多站远一点固定输出不就是了么法国的外籍兵团的话这战术素养真从二战走过?
当年法国被德国人用两个星期攻占这种黑点果然是毫无意外啊就这群外籍兵团的素养,能扛一个半小时真心不错了黑叔叔你们这样子无脑送死了队友之后就撤真的好么感觉起来真相是魔兽争霸3里面自定义的防守地图在这里我觉得我有必要为看过这部电影的诸君普及一下战争之中的战术、策略和套路这样诸君万一穿越过去成为法国外籍兵团老大的雷内的话,能打得漂亮一些打仗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战士扛住法师使劲抽牧师奶好好了诸位,去拯救世界吧老规矩,稍微说一下电影中我抉择比较有意思的部分吧。
机枪狙杀者随身机枪携带者成就达成
百度了一下发现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波战斗爆发得比较突然,进攻方急匆匆的就跑去揍爱尔兰人,可能也有轻敌的因素,而守方也是莫名其妙,愤怒的质问上级这特么咋回事,回答说之前打赢了一仗,伦家这是来报仇呢,打退第一波进攻后吵着闹着要增援,也没见到指挥官对于营地的布防做出什么安排和调整,对敌人的进攻做预案。
第二波进攻打死首领后很快就结束了。
第三波是偷袭,终于用上了迫击炮,第四波进攻连无人机都来投炸弹。
最后子弹打光后投降。
总评三星6分,打了半天,防守方无一阵亡,简直了,要是换成李云龙的部队带着这种武器,哪怕没有无人机支援,这群菜鸟也活不过一波进攻。
雅多维尔围城战
1961年的战争,到2005年才授勋,当初甚至还要因为投降而上军事法庭,其他地方的维和部队都没有受到进攻,而且Tshombe那么明显地说出来没有忘记雅多维尔的士兵,那个博士是怎么想的,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自以为是,可偏偏这样的人,往往混得风生水起,还有那个将军,难道没有做过一线士兵么,还是因为当了将军,就变成了一个政客,博士不懂战争的残酷,难道他也不懂?
连长说了敌人有重火力,派去一个排的士兵居然还都拿着轻武器,敷衍也敷衍的认真一点好吗。
平常而有伟大的一个局部战争,但就是因为投降而变得让他们接受不了,更加突出了他们为了那种精神而感动自己,新兵的历练还有他们对自己的肯定那是最重要,估计在我国早都被送到某个地方一直待在那里不会让你觉得那是非常光荣的事情,跟日本人一样的道理,其实想想跟我国也有点像为何不把生命作为第一要素呢。
都在说人,但真正到战争中去看到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就知道有多么的严肃,多么的复杂以及每时每刻都有士兵在死亡,炮弹声枪声胆战心惊的每天坚守着的地方,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某种不断前行中明白了自我的价值。
故事围绕上世纪60年代初的刚果,爱尔兰司令帕特·昆兰领导的驻守部队,将面临法、比派遣的雇佣兵侵袭展开围攻Jadotville被描述为一个地缘政治的动作惊悚片,围绕联合国150个爱尔兰军队围困在刚果Commandant Pat Quinlan为首的1961后,亲西方的领导人Moise Tshombe在加丹加地区控制了刚果领袖Patrice Lumumba。
Quinlan和他的部队坚持抵抗力3000地方部队由法国和比利时的雇佣军的采矿公司工作。
Dornan将扮演Pat Quinlan船长,爱尔兰人谁领导的联合国部队。
南非涉及这个题材必然是品质保证,至少在武器细节方面,无论是爱尔兰维和部队还是私人雇佣军,双方的装备都是可圈可点的,很有时代的特色,完全没有“跨时代”的“黑科技”出现。
1.法国雇佣军也太面了,果然是拿破仑之后就没打过胜仗,传说中的法国雇佣兵团到底几多厉害?
2.平原阵地战,都能空袭了,都能用炮轰了,都能用肩抗式火箭炮了,还乌拉乌拉上这么多炮灰,是有多便宜!?
3.主要是不够惨吖,减员如此少,给你投毒,还就毒死一只小野兽,给你空袭,只是皮外伤,用迫击炮轰你,你还绝地反击把敌人迫击炮群给连锅端了?
投降后进监狱,也木有监狱风云,回国后也没有到底谁是爱国者式的审判,所以这是新兵连的狗屎运麽?
歪曲历史的极品电影
是不是改编的有点多 没有令人窒息惊心动魄的节奏感
故事一般,战斗场面更是一般,勉强三颗星!既有飞机轰炸,还有炮轰,怎么就不能来辆坦克呢?能坚持那么久吗?那个水冷重机枪,搬来搬去也没见什么用。投降也在所难免,但称不上英雄吧!男主角总是让我想到徐锦江
军人永远是政治家的棋子,还好历史最终还了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尊严
好惊人的战役!军人们为了服从命令和维护尊严,成了政治家们的牺牲品。
局部维和战争亦有精彩之处,只是这电影拍的并没有太出彩。
100人毫无地利、重武器,对抗2000敌人甚至还有飞机空袭,坚守5日弹尽粮绝但无人阵亡,神剧也不敢这么拍,历史中的真相肯定不是影片中的那样...
一塌糊涂,剧情不紧凑,镜头切换突兀,最大的问题是拖沓,不如完全拍成战争动作
有点乏力
没觉得是什么英雄,不过是政治的棋子,没有选择壮烈牺牲是明智之举,为这样的上级丧命才是不值。
被困五天,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死亡人数为零就已经很厉害了好吗!联合国的(黑)历史?真是坑死这群爱尔兰士兵了,过了半世纪才把人家称为英雄呵(五十度系列男主这样看起来顺眼多了。。。
演的各种太假了。直升飞机贴伤员的脸。。弹药库刚搬出来弹药就爆照。
1,爱尔兰人不止会喝酒。这些鲜活的青春的爱尔兰士兵,被推出去等待杀戮,只能每发子弹用两次,捍卫尊严和荣誉。2,从扎伊尔到刚果,这片土地也真是受了太多罪。
三星半
螃蟹不能乱吃,可能爱尔兰人看着深有感触,但是从小看了无数战争剧的我看来实在乏味,无论是政治还是战斗场景看来都略显幼稚;而且只有黑白电视能让人想到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另外1000雇佣兵打不过一个新兵连?excuse me?
联合国也干缺德事
以剧情为主,小打小闹的战争片
好像是军武推荐的。基于真实事件改编。1961年了爱尔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装备真心差。150位兄弟被无耻政客弃子……最后弹尽粮绝投降,关押一个月后回国,被掩盖……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 在飞往刚果的飞机上失事(影片中可能是军阀和矿业巨头干的)。话说 爱尔兰军队没那么能打 可以理解为法国雇佣兵和黑叔叔们太水?
小分队式动作片的典范,几场智勇与意志的交锋非常好看,20比1的悬殊兵力,把每颗子弹用两遍的绝境战术,视死如归的勇气,都令人赞赏,军人永远是政治家的棋子,还好历史最终还了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尊严
本片可以和《哈马舍尔德悬案》结合看。矿业买家不变的情况下,供货商之间打起来了:金发碧眼的私营公司派法国雇佣兵试图赶走联合国维和部队,然后是成群结队本地黑肤军人要独立要收矿权……爱尔兰士兵被围攻后喋血……去调停的联合国秘书长飞机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