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时刻

Слава,荣耀蚀刻,遗失的陀飞轮(港),Glory,Slava

主演:斯特凡·德诺利博夫,玛吉塔·戈施瓦,安娜·布拉托娃,米尔科·拉扎罗夫,伊凡·萨沃夫,塔尼娅·莎禾娃,迪米塔尔·萨尔哲

类型:电影地区:保加利亚,希腊语言:保加利亚语年份:2016

《荣耀时刻》剧照

荣耀时刻 剧照 NO.1荣耀时刻 剧照 NO.2荣耀时刻 剧照 NO.3荣耀时刻 剧照 NO.4荣耀时刻 剧照 NO.5荣耀时刻 剧照 NO.6荣耀时刻 剧照 NO.13荣耀时刻 剧照 NO.14荣耀时刻 剧照 NO.15荣耀时刻 剧照 NO.16荣耀时刻 剧照 NO.17荣耀时刻 剧照 NO.18荣耀时刻 剧照 NO.19荣耀时刻 剧照 NO.20

《荣耀时刻》剧情介绍

荣耀时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铁道工人灿科(斯特凡·德诺利博夫 Stefan Denolyubov 饰)在执勤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洒落遍地的钞票。忠厚老实的他,没想太多便决定报警处理。适逢弊案频传,首席公关尤莉娅(玛吉塔·戈施瓦 Margita Gosheva 饰)决定炒作他的义举,力图扭转政府形象。然而,精明干练的她,竟在表扬典礼上意外弄丢了灿科心爱的旧表,事后还不断敷衍搪塞,意图使人知难而退。归还了巨款却赔上父亲唯一遗物的灿科,决定不惜一切卯上国家,要回他仅有的珍宝与尊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冻肉囧炮之假面诡局爱与和平我的同居小仙黑道警察铳墓天眼风云圣诞节的专属屠杀纳米比亚的沙漠伊犁河谷钢管侠星际迷航:奇异新世界第二季皇室造型今夕何夕爱上费加罗利益区域死神少爷与黑女仆第二季鸡龙仙女传李碧华鬼魅系列:迷离夜协议历史的总和史酷比:加勒比海盗天盛长歌向前一步苍天之拳REGENESIS今天世界交给我大明监察御史双姝疑云芝加哥烈焰第五季谁是真凶

《荣耀时刻》长篇影评

 1 ) 荣耀时刻 不是很明白的

片子很多地方晃的镜头 看的晕晕的 除此之外整部片子人物塑造的很真实很饱满 包括前台小职员等等 都很形象接地气儿 平心而论 如果是我在现实中面对口吃的男主可能也是这样 有点儿急有点儿不耐烦 但还是会帮助他 女主在她的职位上很成功 但是在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也会有她的无奈吧 对于男主的愧疚可能是没想到这个表会对他这么重要 而且悲剧明明是可以在她这儿避免的 男主底层人民 为了自己重要东西(兔子 表)那股韧劲儿 不能说他是失败的 其他的他可以不在乎 最后的反抗可能是兔子也没了吧 没了在乎的东西 什么也就无所谓了 整部电影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乎的东西都在为了自己在乎的东西努力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很难说他们有错 站在不同的角度 每个人好像又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片子很好 但不是我喜欢的 最后的结局 也是个很突然的地方 (就像我的评论一样)

 2 ) 21.12..朝阳.耀莱.慈云寺.杜比影院.普通格式.观影.含沙射影,引人深思

观影.今年电影院看的第63场电影,慈云寺耀莱杜比影院看的第三场电影,荣耀时刻是一部值得反思的剧情电影,通过小人物遭遇来影射出当今社会上的人与事,含沙射影,这个故事可以通用于任何国家,我们何不身在其中,导演耿军和片方也在现场和大家讨论了删减问题和开放式的结尾,杜比影院双机放映画质很清晰,亮度很亮,非常值得推荐.

 3 ) 因为一块手表引发的蝴蝶效应

这是一部颇有讽刺意味的小国冷门佳片。

电影整体有些偏沉闷压抑,没有大起大落但节奏流畅,剧情也很好理解易懂,结局是戛然而止,却引人发思,别有一番深意。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轨道工意外捡到一笔横财并选择报警拾金不昧,却因此成为了政客的形象宣传工具,而在这过程中由于女主对自己珍贵手表的不重视,由此轨道工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耀与自尊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观看这样一部影片,其剧情所呈现的现实社会价值是有很大的批判意义的。

演员的表演真实又很精彩,男主小人物的清贫孤独且赋有正义的弱者形象,女主雷厉风行有手段且赋有一丝良知的女强人形象。

两者强烈的反差和对立视角让整个影片有了些许看点。

同时还有一些满心只有金钱和利益的小市民,满眼只有新闻热点而不关注人文情怀的媒体人,喜欢利用一些事件包装和伪造形象遮盖丑陋的政客,通过这些讽刺意味浓郁的小视角呈现更为整个电影增加了许多批判性和带给观众非常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荣耀时刻》是一部对现实社会环境的一种真实描绘和细腻诠释,是对官僚游戏规则的不满和呐喊。

很值得一看!

推荐推荐~

 4 ) 哪里的故事,也不会在乎是锤子还是扳手

灿科不是卧轨的铁路工人,是全片唯一不至于那么残酷的事情,现实是有多么暗才会稍显明亮……失语者,面对社会的利用和挤压,全然是被摆布的棋子,怎会有人在乎灿科的手表是爸爸还是妈妈送给他的。

当然,也不会有人在乎拿走自己裤子后,这位英雄还是否赤裸身体。

当他戴着两块手表的时候,被要求“时间紧急做要紧的事”,天气炎热他的兔子喝水不要紧,取到没有垃圾桶的背景似乎还重要一些,可就生活在垃圾桶内又会看不到垃圾吗?

焦躁 焦躁 焦躁,女公关的工作电话不停地烦扰,至最后胚胎成功的那场戏才终于电话声落下,仿佛医院中的每一刻,气氛都焦躁到不让人喘气。

良心未泯这个词好像并不适用在这位女公关身上,她也只是选择做一颗有工资的棋子罢了。

我不禁会想,下一代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面对的会是什么呢?

至于荣耀手表,是草草应付的房子中也不可能会有认真对待的一处家具。

我想称赞这部绝佳的电影(似乎最喜欢的影片都是我自己选择、自己看的那部分)。

等来等去,居然在公映十天后,某家影院上午早些时候有一场放映…电影通过现实的镜头以及合适的剪辑,讲述了这个蛮简单又冰冷的故事。

但好讽刺的是我竟然能在每一处都看到,就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诶。

 5 ) 简洁有力,值得回味

每次电影节都是井底之蛙有了梯子,蹦到井口望向大千世界的好机会。

因此每次都会选择一些口碑尚好,题材有趣的“电影小国”的作品来看。

这部小成本制作让人很是惊喜。

手表没有预想中的复杂背景,就是父亲传给儿子的纪念,故事没有夸张和煽情,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好故事。

然而结尾真是很惊艳,过程中也有很多精彩之处。

————————————————剧透分界线——————————————————————多半因为是女性导演兼编剧的原因,用生育和政治并行的两条线来讲故事,从题材上讲就很新颖。

而生育让女主尤利娅终于多了一份人性的温暖。

或许这才是她最终诚恳道歉的原因,她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那块手表对于善科是那么重要。

苍蝇的嗡嗡声在善科给交通部打电话的时候作为背景出现真的很妙。

那恼人的,不断的,消除不了的声音,有点像GUOJIA机器的冷血麻木给老百姓带来的感觉。

无关文化,无关体制。

很喜欢镜头忽然慢下来时对演员脸部的特写。

善科捡两张纸币时候的表情。

捡到第一张以后吹口哨的轻松愉快,捡了第二张之后口哨消失的略带凝重,接着看到成堆钞票时候的紧张,过渡非常自然流畅。

一个月税前350元,酒馆消费好像是5元多。

其他工人对善科的奚落讽刺。

让善科生活得那么孤独的,不仅仅是他结巴,也不仅仅是贫穷,更是他固执纯洁的道德感。

电影的每个情节都这么犀利尖锐。

尤利娅第一次在妇产科医生面前目中无人地打电话,作为ZF形象代言的公关,真是讽刺到了顶点又毫不刻意。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文化,看不见“人”的存在,终不能算是进入了现代文明。

报纸上的噩耗和结尾处尤利娅惊愕的脸真是两个妙笔,让故事一下子变得紧张好看。

而对反对派的刻画,也是一样入木三分。

搞政治,没有人真正关心一个#人#的痛苦。

 6 ) 现代社会是如何吃人的

这些年来,教育不断改革,花样翻新,不仅“五胡乱华”变成了“少数民族南迁”,语文课本更是网友讨论的热点——毕竟离开了学校之后,大多数人有能力指手画脚的也只有语文这门课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朝的语文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关于语文课改的谈论中,有两个“大户”一直在被吵着“踢出”语文课本,一家是文言文,被诟病生僻并无实用,无需过多接触,而另一家,则是鲁迅,被认为过于深刻严肃而不适合青少年研读。

对此我一直是持反对观点的,鲁迅的文字,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学和文化来说绝对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即使是在中学时代在课本上读到“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样振聋发聩的句子,也能让我有种如芒刺在背的感受。

“吃人”二字是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精准描绘,然而他可能想不到的是,人类社会那沉重的两颚似乎从未合拢起来,它一直剧烈地吞吐着燃烧的生命和冻死的灵魂,不曾停息。

所以我们看到魏则西被莆田系医疗机构的惊天骗局折磨致死;所以我们看到罗一笑被亲生父亲拿来做集资的人血馒头,最终没有“站住”;所以我们看到榆林产妇在婆家人和医院体系扑朔迷离的罗生门之下坠楼殒命……现代社会一脉相承,从未停下过“吃人”的脚步,一张血盆大口随后可能在每一个平凡的人背后张开,把你嚼得像益达一样稀巴烂。

而我刚看完的这部保加利亚电影《荣耀蚀刻》,就是一个现代社会吃人的精巧寓言。

电影的主人公善科,是一位典型的老实人。

他在片中做了一件大好事,却从头到尾只是被政府官员摆布,被媒体记者利用,被黑社会嫁祸,被警察威胁,也被同事排挤和仇恨。

善科是一个非常具有层次感的小人物形象——他辛勤工作,却穷困潦倒;他陋居斗室,却生活规律;他胸无点墨,却坚持底线。

他可以说是人畜无害的典范,却一直深陷在一场漩涡的中心。

那我们看看“吃他”的人。

尤利娅,交通部公关部骨干,精明干练的女强人。

觑准了善科的善举是扭转身陷丑闻的交通部的一个契机,于是第一时间排出记者采访善科,又很快举行嘉奖善科的新闻发布会,将善科包装成一个英雄的形象。

却又在利用完善科之后,冷眼相对,敷衍了事,即使最终惹起了善科的愤怒,她也是以雷霆手段迅速地让善科屈服。

科列夫,尤利娅的对手,一位正大力报道交通部丑闻的记者。

心怀叵测,第一时间接触到善科,更是在善科被尤利娅惹恼之后,一手强势摆布善科录制了反呛交通部的电视节目,完成了自己对交通部的强力打击,也再次将善科推到了风口浪尖。

黑社会和警察,一手遮天的政府官员尤利娅竟然调动这泾渭分明却又暗藏勾结的两方势力来对付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善科。

黑社会栽赃陷害,警察拘捕威胁,这一番见不得光的套路简直把善科玩傻了,面对五年的牢狱之灾,老实人很快就屈服了。

交通部长,亦是从善科身上受益的人。

在新闻发布会上,他是一副公正认真的态度,然而在与善科的聊天中,他却连作为铁道工人的善科工作用什么工具都不知道,而在发布会观众离场后,他便马上露出傲慢无礼的姿态,甚至脱下鞋袜后接受采访。

部长前一秒还在虚伪地盛赞善科的拾金不昧,下一秒就为善科傻乎乎地说出交通部拖欠工资并包庇员工偷盗公家财产的事而变了脸。

善科的同事,同样是铁道工人。

所谓的小人物形象,在片中有两种。

一种是善科,虽然处于社会底层,但却固执地践行着自己的一套道德观和价值观,而另一种则是他们的同事。

他们唯利是图,以公谋私,不敢向权势发声,只敢向更弱者舞拳。

在善科上了电视之后,他们不感谢善科为他们拖欠的薪水发声,反而憎恨善科曝光他们偷盗公家财产变卖度日的行为。

他们不敢去向交通部示威,于是纠集人手,把善科打了个半死。

最后我们看到的善科,已经是遍体鳞伤,眼睛都睁不开了——可以想象,在这一系列风波之后,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失去了平静如水的生活。

然而,如果电影仅仅是这样一个故事,还不足以让人喝彩,《荣耀蚀刻》这部电影的有趣之处,是在于影片具有的两条故事线。

尤利娅,之前已经介绍过,其实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渐渐发现她才是电影的主角。

因为两条故事线都与她密切相关,一个是善科的新闻事件,另一个则是尤利娅的冻卵事件。

因为繁忙的工作与竞争激烈的仕途,使得尤利娅不允许自己有时间去怀孕以及生养一个孩子,于是在与希望当爸爸的丈夫的几番交涉之后,夫妇俩决定各退一步,进行冻卵。

然而尤利娅明显对冻卵这件事不那么上心,丈夫会在她的工作时间专门定时送来医用的注射剂,而尤利娅则是匆匆抢过针来注射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

电话似乎从来不会停歇的尤利娅,即使在进行冻卵手术的当天,也能够忽然离开医院的候诊室去处理紧急事件,等返回到医院的时候,差点超出了受精卵的存活时间。

电影的两个对照进行的主题颇有意思,一个是关于社会的黑暗面,如何吞噬摆布一个老实人,而另一个竟然是有关女性和生育。

前者的基调黑暗而棱角尖利,后者则是紧张却温暖动人。

也许是因为电影的两位导演正好是一男一女的关系,他们的合作恰好将这两种全然不同的主题揉合到了一起。

事实上二人在2014年第一次合作执导的电影《教训》就曾经在各大电影节上崭露头角,口碑相当不错,这一次则更是轻车路熟 。

一边是“吃人”,一边是“生人”,两个截然相反的基调使得最终极端戏谑的结局也来得自然而合理。

当冻卵成功的尤利娅忽然感到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正是心情大好的时候,当她再度找到被自己坑害得凄惨万分的善科意图示好的时候,老实人善科没有说话,只有一动不动的冰冷愤恨的眼神——他忽然弯腰拿起了铁扳手,向尤利娅走去。

而就在善科家的门外,还在等待尤利娅的丈夫,却开大了车载音响的音乐,跟随着律动舞动了起来。

耐人寻味的精彩结局。

 7 ) 跌宕起伏的“拾金不昧+物归原主”

2016保加利亚剧情片《荣耀时刻》,又名《荣耀蚀刻》,豆瓣评分7.8,时光网评分7.8,IMDb评分7.6,于2021年12月9日引进国内上映。

跌宕起伏的“拾金不昧+物归原主”。

又是一部小国别冷门佳片,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保加利亚电影。

这些年总是有小国家电影引进,肯定是文化政治交流的产物。

2016年的电影时隔五年在2021年末上映,显然是在清库存。

本片的味道有些像塞尔维亚剧情片《漫漫寻子路》,同样是2021年引进国内,同样是小国家电影,同样是聚焦下层老百姓,同样反映政府作秀和政治腐败,同样的影片风格质朴,同样的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看之前,以为是一部表现男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电影,看进去才发现是一部深刻讽刺政治作秀的电影,朴实的老百姓只是政客手中用完就扔的玩具,这些人从股子里就没有服务于民的心思,老百姓只是他们谋得政治筹码的工具罢了。

本片中的男主有严重的口吃,不过由于好久没看口吃电影了,所以我多次笑场,倒不是嘲笑男主的缺陷,而是严重口吃有时确实引人发笑。

我认为导演如果将男主设定为沉默寡言会更理想,像我一样的笑场会破坏影片的氛围和观感。

女主角色刻画得很成功,女强人一枚,工作繁忙,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强势地位,操纵舆论,控制媒体,高高在上不把老百姓的事当回事,结局虽然她将手表物归原主,那只是她一丁点的良心发现,代表不了她的改邪归正。

她利用政治强权,权色交易,诬陷好人,颠倒是非,其卑劣的行径令人发指。

影片的风格很写实,多采用手持跟拍晃动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

影片从始至终充满着讽刺,充满着政客们的强势与虚伪,充满着为官不仁的冷漠,充满着老百姓的弱势和任人宰割。

虚伪的政客和朴实的百姓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

影片的结局是开放式结局——女主专程送表、物归原主,伤残男主愤而反击,女主丈夫在车中听音乐,女主是死是活是伤,命运如何,留给观众以遐想的空间。

 8 ) 一个国家闯过去,就是历史;闯不过去,就是真实。

《荣耀时刻》。

2016,保加利亚。

东欧和俄国,包括中国,有着现实主义讽刺佳作诞生的历时土壤。

土壤的名称,叫体制。

一个国家闯过去,就是历史;闯不过去,就是真实。

优秀的结尾。

东欧和俄国,包括中国,有着现实主义讽刺佳作诞生的历时土壤。

土壤的名称,叫体制。

一个国家闯过去,就是历史;闯不过去,就是真实。

优秀的结尾。

 9 ) 一种道德困境

诚然,这部电影中保国交通部官员和警方一波接一波的骚操作给人一种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既视感,但倘若因此就把它看作一部简单的社会现实主义批判题材,恐怕会显得有些浅薄与失之偏颇。

对于没有什么宗教方面背景知识的我看来,它和许多欧洲电影所乐于呈现和探讨的相类似,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事件,在故事中引出一场思想观念上的交锋与辩论,最终指向一个近乎无解的道德困境。

这个困境,在这部影片里,可以被解读为如何对待诚实与虚伪,这场交锋的双方,自然是口吃的底层护路工Tzanko,以及长袖善舞的交通部女公关Julia。

Tzanko所信封和秉持的价值观正如父亲传给他的那块手表:像指针一般精确,来不得半点虚伪与矫饰,以一种一以贯之的诚实对待身边的一切人一切事,黑即黑,白即白。

体现这种价值观最具代表性的一处细节是:尽管他被包装成了拾金不昧的英雄,但他从未否定过自己内心中的贪念(罪恶),在拾到第一张钞票时,他有过片刻的犹豫,而在面对警方的质问时,他也不讳言自己在现场拿走了150列弗据为己有。

但这种素朴到近乎可以被称为原始的价值观,在电影中却遭到了Tzanko周围众人接二连三的挑战,当与现代社会并无太多交集的Tzanko因为一场意外开始与旁人产生交集,他逐渐发现自己所信仰的诚实其实是站在了大多数人(也许仅有Julia的丈夫是个例外)的反面,基于以务实为前提的虚伪处事方式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

交通部的摆拍授奖是一种欺骗(而这一欺骗恰恰来源于另一场欺骗,交通部的舞弊案),电视台的曝光也是一种欺骗(如果说交通部将Tzanko打造成一个并非见钱眼开的道德模范是一场欺骗,那么电视台为了所谓的正义和真相进行的引导式爆料,何尝不是另一种欺骗?

Tzanko的本义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看到的事实,并非要成为模范或英雄),交通部为了平息舆论,联合警方对Tzanko的陷害,还是一场欺骗。

影片中主线外的另一条情节线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女主角Julia在开展各种公关同时,也在忙于保留胚胎人工受孕。

如果说,故事的一边是Tzanko父子通过一块手表将一种人类天然的素朴价值观传承下来,另一边则是Julia夫妇以科技之名对造物主所设定的人类约定俗成繁衍规则的欺骗与背叛。

但是,Tzanko所信奉的价值观又真的是白璧无瑕,无懈可击的吗?

Tzanko在电视上被Kolev别有用心引导后的发言看似可以被定义为所谓的“不屈强权”“敢于直言”“坚守正义”,但事实又是怎样呢?

那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卧轨铁路工人是否源于真相曝光后的巨大压力?

那些在影片最后对Tzanko大打出手的工友,会不会因为他对坚持个人道德观念的偏执,无法继续揩油收入锐减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基于一种道德评判层面正义所作出的选择,所收获的又一定全都是善良的果实吗?

这个无解的难题也许正对应了影片开放式的结尾,Tzanko与Julia,两种价值观的碰撞,谁对谁错永远分不出结果,但我们知道的是,在这场交锋中,两败俱伤才是几乎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

 10 ) 《荣耀时刻》:反配结构下的身体叙事与道德焦虑

作者:王霞来源:幕味儿2000年后随着跨国合作电影在保加利亚的兴起,新的产业环境下涌现出一波新导演。

特别是加入欧盟以后,欧洲合拍片数量增加,国家电影产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复兴,保加利亚新电影作为小国电影开始得到更多的国际关注。

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与佩塔尔·瓦查诺夫这对电影人从2014年至今已创作完成《教训》(2014)、《荣耀时刻》(2016)、《父亲》(2019)三部剧情长片,部部皆为保加利亚与希腊的合拍片。

从制片人到摄影、剪辑、设计、主演、音乐等一众人均为固定班底,采取低成本、现实取材、手持摄影、低照度、封闭视角、黑色风格的悲喜剧形式。

《荣耀时刻》两位导演 既习得了最近十多年流行的东欧社会电影的写实拍法,又加之这对男女编导独有的双线戏剧结构,在一次次触抵国家无休止的社会过渡期里普遍存在的系统性腐败、无知又无能的权力胁迫与无知而莫测的个体受辱时,本片比之罗马尼亚新浪潮式的严肃批判又多了一层喜剧性的调和,从而对新兴中产阶层的道德焦虑给与了更多的理解。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自刚刚在我国发行上映的《荣耀时刻》,作为戈洛佐娃与瓦查诺夫“剪报三部曲”(newspaper clippings trilogy)的第二部,仅耗资26万欧元,赢得了32枚国际奖项,并代表保加利亚参加了2018年奥斯卡奖角逐。

这是二人电影创作中票房和声誉最高的一部,也是主题与结构相对严谨、悲喜交替最为均衡的一部作品。

双线叙事的反配结构《教训》中腐败的受害者与道德的焦虑者集一身于女教师(玛吉塔·戈施瓦饰),到了《荣耀时刻》中分化为两个人茱莉亚(玛吉塔·戈施瓦饰)与特赞科(斯特凡·德诺利博夫饰),一个系统内的两个阶层——前者是国家交通部的公关主管,后者是工薪阶层里的最底层的铁道线路工。

也因此生出一个新的主题:当意外的个体遭遇被现代传播媒介疯狂吸收后,纳入到两股政治势力的意识形态叙事争夺中,作为反差巨大的两个阶层的个体,是否还有对话与交流的可能?

这个主题在叙事策略上被设计为经典的反配式喜剧结构,像极了法斯宾德在《卡斯特婆婆升天记》(1975)中的使用。

《荣耀时刻》中的第一个段落讲述的是线路工特赞科是如何从底层空间(单调破落的郊外空间)经视觉媒介平台(摄影镜头、计算机与电视的屏幕)登堂入室,以将真人引入首都索菲亚政府大楼交通部的外事活动发布厅,与(脚下垫了凳子的)交通部部长齐头并肩地站在了台前。

这个一路高开的段落占了三分之一片长,奠定和支撑了影片的主要喜剧构成。

看上去是掌握视觉权力的茱莉亚在背后操控,借台前一个小人物的“拾金不昧”, 如《大理石人》(1977)中一般试图建构一段东欧国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叙事,转移公众注意力,以掩盖交通部卷入的一场系统性窃取国有资源的丑闻。

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朴素的底层逻辑直接切入腐败的权力阶层的一次荒诞的现场直播。

反配设计不要太工整啊。

特赞科的孤独与结巴、简单与诚实;茱莉亚的众人围着她转、总是捧着电话滔滔不绝、肆意伸展各种权力触角支配他人并且以不实的谎话为职业。

特赞科世界里有嗡嗡不断的苍蝇,茱莉亚世界里是铃声不断的电话。

特赞科的幸福时刻是按时撸兔子,茱莉亚的温馨一幕是随时虐老公。

进入茱莉亚的世界,出现了两个突出的喜剧段落:大街上接人与办公室换裤子,都是将代表人物习性和阶层的动静动作置于一个固定机位的定焦长镜头里,够成巨大反差,再配合喜剧的重复技巧,以丰富的动作层次展示出来。

特赞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定时定点,虽然贫穷乏味,但平安自足。

一旦进入茱莉亚的世界,就流露出无比的笨拙、迟钝且霉运不断,如片头采访前突然暴露的严重口吃,接人时突然洒了一裤子饮料,换裤子时莫名出现掉不完的硬币。

但同时这些笑料也揭示着权力顶层的谎言的社会常态化逻辑、不同阶层间的视而不见、以及高效率的价值逻辑背后的非人性和对尊严的无视。

身体叙事的社会隐喻权力系统对无知的个体的肆意蹂躏在电影《利维坦》(2014)中是通过海边祖屋空间的物理式摧毁完成的一段家族寓言,在戈洛佐娃与瓦查诺夫的电影中,主要以身体叙事纳入日常生活细节的各种权力隐喻完成。

《教训》里女教师被年轻继母、被黑帮势力身体羞辱,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暴力上,在《父亲》里也只是父亲单线不断遭遇骗人的预言家、腐败的医生和懒惰的警察的身体羞辱和威胁。

这一点在《荣耀时刻》中却现得非常丰富。

由于身体于日常生活的自我主体认知如此先在,往往被看作是社会交往的初始媒介。

个体的身体与外界互动中的修饰与剥夺,展示与躲闪,在场与隐匿,看与被看,都是身体的社会化过程,都能从中诊断出不同权力关系下的社会问题。

这一点也可以在特赞科与茱莉亚的反配式对比中寻迹。

特赞科的身体呈现被置于传统的空间伦理中:在家里的私人空间里可以裸露肢体、发须蓬乱、穿着破烂,工作场所收束身体毛发于色彩样式鲜明、粗笨的订制工服中,公共空间以正式的礼服、油光滑顺的头发体现自己人格上的正派、庄重与值得信任。

而茱莉亚的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是交叉的,或者说是界限模糊的。

她与特赞科的出场,同为裸露肢体、衣着不整,不同的是茱莉亚是于医院这个半公共空间中。

并且全片里茱莉亚紧绷的着装生怕不能展示被物化的身体的纤毫轮廓,也没有介意过身体隐私的公开化。

如在开会时、在乘坐出租车时,都非常坦然地展示腋下浸着汗液的白色纸巾,不仅在医院脱换衣物不在意偶然暴露,就是在会议室的工作场所里,也不过随便地扯着欧盟旗的一角象征性地遮羞。

这其中的政治隐喻,同样表现在交通部长身上。

一定要在发布会现场,在众媒体的凝视下脱掉鞋子,赤脚完成拍摄任务。

用身体隐私于公共场所的暴露,来宣示权力的在场。

这是导演们对于权力泛滥的厚颜无耻的道德观察。

发生在特赞科的身体上,从强迫在众多陌生异性的围观下换裤子,到衣衫不整地被帮派势力勾结警察机关暴力执法,以至于最终被直接暴力剃光了毛发。

系统对特赞科的权力压榨就是从对身体的观看、驱赶、没收、改写与剥夺上一点一点变本加厉实现的。

而整个过程中,身体的受辱只不过因为他道德上的朴素与单纯。

滚雪球式的道德焦虑戈洛佐娃与瓦查诺夫的电影中最迷人的部分是将道德失控的焦虑置于滚雪球式的喜剧情节中,创造了一种集合惊悚、荒诞与社会批判于一起的压迫性气氛。

有人从中看到了科恩兄弟式的怪癖风格:随着一个简单的物体或动作不断叠入更大的场景里,戏剧强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角色被卷入混乱。

在《教训》中是一张十元纸币,在《父亲》中是一通未接到的电话,在《荣耀时刻》里是特赞科的老牌机械表。

这个滚雪球的楔子,在前二者中还是局部性的,在《荣耀时刻》中则是结构性的。

在双线叙事中,它不仅是特赞科的无法取消的寻回动作线不断受阻后一次强过一次的伤害,它也提示着茱莉亚一线的不得不进行的欺瞒行为在越来越难以包裹时,越发失控的道德焦虑。

茱莉亚终于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权力系统机器里的一员,无视生命的尊严会遭到反噬——如果医生也官僚主义起来,或者对她一向无视他人尊严的品性作出对等回应,哪怕就那么一瞬间,就如她无数次对待别人那样,那么已经40岁的茱莉亚可能永远丧失了拥有孩子的机会。

这一瞬间的人格清醒,犹如《亲爱的同志》里女主在一场哭泣中得到的自我认知。

本片原名“Glory ”指的就是特赞科的苏联手表,在中国被命名为光荣牌,曾经是苏联最大的手表制造商,以价格合理的机械腕表闻名,现在业已停产。

但因为它古典怀旧的历史地位,仍有假货冒名生产。

所以影片中出现的三块手表,无不隐喻着保加利亚当下社会并存的几种社会价值观。

一块作为被人耻笑和利用的“荣誉”奖励给特赞科的廉价电子表,总是跑慢;一块作为欺瞒糊弄特赞科的造假的光荣牌手表,总是跑快;一块被主流社会随意丢弃的传承自父辈的老旧手表,仍然守时。

在肤浅和腐败横行的灾难性的社会政治全景里,一块重新寻回的手表,是否能挽回因阶级和城乡分化而走向支离破碎的人性呢?

戈洛佐娃与瓦查诺夫的电影一向重视声音设计,特别是每部影片片头与片尾的前置声与后置声的奇妙对应。

《教训》中是女教师的板书声,但经历过一场劫难,女教师课堂里的粉笔声已经不是最初的粉笔声,虽然生活仍然继续。

《荣耀时刻》的结尾,茱莉亚丈夫的车内欢快的音乐结束,黑屏画面中传来一声车门响,丈夫在画外空间里看到了什么呢?

他们的中产阶层幸福生活将因片头出现的那块手表,被底层受害者丧失天真后的暴力颠覆了呢?

还是他们终于懂得释放善意,以平等对话的生命态度,赢得了仍不失天真的老实人的原谅呢?

导演瓦尔查诺夫说,愿意邀请每一位观众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成为此片共同的作者。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结局,都发挥着影像媒介释放社会压力的功能。

《荣耀时刻》短评

过于模板化套路化,且只有很粗暴的呈现。要明白但不要仇视,更不需要用结巴去支撑在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片长。

8分钟前
  • Yxm
  • 还行

6.9 不清楚编剧的意图,但是成功塑造了两个讨人厌的角色,女主很像《另一个世界》中林顿的角色,为了工作而忽视家庭,这两部电影的角色因性别置换导致的生存环境差异几乎本片没有成功刻画,而那个铁路工人,从他接受采访那一刻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角色了

12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还行

很工整很流畅结尾的开放式想象就很棒。纪录片式的白描手法很干净。依旧是手表、时间、权利的掌控,欧洲是不是喜欢用手表做隐喻?之前看阿基也是这样…映后最喜欢一个人说的是对女主的同情,大家都一样,都是在不同的位置上为自己争取一点利益。还比较喜欢铁路工人这个设定,铁轨使空间之间连接,但阶级如同平行的铁轨和路上的汽车,是没有交集的。总的来说就很工整的欧洲政治电影。艺联场观影效果真的好。

14分钟前
  • 走近蓝色海岸
  • 推荐

失语的状态感同身受,原来长大也不会变好。

15分钟前
  • cr
  • 力荐

无论冷漠官媒亦或异见领袖,小老百姓都只是齿轮与道具,结局很反套路,不错。

18分钟前
  • liky
  • 较差

6.0。權力體制被創作者悄然替換為女發言人個人,真正的權力擁有者在面對幾處不痛不癢的諷刺後完美脫身。

21分钟前
  • Orpheus+
  • 还行

又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通过人物不同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处境的对比,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阶级差异,等级森严的社会形态下居人下者毕竟毫无尊严,虚伪世故的媒体单位对待其自身员工同样苛刻,你能说女记者是坏人吗?她也是在其长期生存的环境中所养成的惯性的推动下为人处事,这种社会环境本身就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基本的同理之心,一如台上的部长仰望着星空大言不惭的高谈阔论,却对普通劳动者询问何时颁发拖欠的工资而恼火异常,这样底层铁路员工为什么会去结伙偷油也就不难理解了

24分钟前
  • 川川长流
  • 还行

冗长乏味的叙事。

26分钟前
  • 蚂蚁行动
  • 很差

老好人被强行造神 想拿回属于自己的手表却付出太多。 再好的人也会急 最后那一击落下够解气 但是可能也毁了人生 没落下吧 好人不应该被欺负

29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故事讲得很清楚 还涉及了职业女性面对生育问题的困境 但对女主的刻画实在是那种过于典型的傲慢的精英主义者与利己主义者 无法共情 只有批判 而且非常讨厌片子里暗示的她用边缘性交易来解决问题 虽然这肯定在现实存在 但如果在片子里不能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我认为它的作用只会加深刻板印象而非引起反思 是对职业女性的贬低 虽然导演很注意平衡片子的性别比了 但是无一例外里面的女性不是边缘就是负面

30分钟前
  • 三文鱼的云
  • 还行

仁科推荐

31分钟前
  • wanderlust~清
  • 还行

脏心烂肺的贪官污吏,说不出话的底层小民。

36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磕磕绊绊得好糟心。

38分钟前
  • cHiCa。BoNiTo
  • 较差

黑色幽默

40分钟前
  • Movie
  • 还行

上层失道,中层失德,下层失语。人间失格。对于灿科来说,手表是他的父亲,兔子是他的子嗣,而他只需要一块小小的扳手来维系这样简单的家庭纽带,他靠着这块扳手足够撑起自己为人的原则与底线,这些他自己都意识不到所以没曾想利用过的品质让他成为城市英雄,又一瞬间沦为阶下囚,当他与维护体制和反体制的不同媒体对话的过程中,他的品质成为了通行证,甚至是他那让人难堪的口吃。他为了保住父亲挑战体制又为了保住子嗣向体制屈服,而部长繁衍子嗣的方式则是胚胎育种,她的丈夫利用灿科的困窘来挑战她的权力上位,因为她的上位能扒拉掉男性的裤子和衣服套在灿科身上,而灿科成为了这条权力斗争链条里极端的下位者。结局是看到完美胚胎的部长被激发出了一种品质,伴着优雅的音乐迎来底层的痛击。

42分钟前
  • 向日葵d兽
  • 推荐

这种故事,用小语种国家的拍摄手法拍出来,显得一点波澜起伏都没有

44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47分钟前
  • 卢鱼鱼er
  • 推荐

老实人灿科是政治作秀和博弈的棋子,其实不是那一袋钱所引发的血案,而是父亲留下来的“荣耀”表,上面的人才不管底下人民的诉求,燃油盗窃背后也许是上面深层的腐败,就像咱们这边的黄牛总是能第一时间获取大量的票。懒得帮灿科找回表的女主真的是一个典型的婊子,字幕结束后的结尾是丈夫熄火下车关门去找寻女主,等待他的也大概率是灿科手中已经粘上女主脑浆的扳手

48分钟前
  • 不可名状
  • 力荐

最喜欢的片段是Julia的丈夫因为拉不起醉酒倒在车里她,只好陪她睡在车里。总觉得他们会分开,看到这里觉得或许不会。

53分钟前
  • 一碗冰糖
  • 推荐

(幸亏我戴着满是划痕的老手表而不是运动手环来看这场电影,这对我和我的手表很有纪念意义)手表和兔子,在交通部丑闻和官僚主义巨轮眼里是那么微不足道,但那也许就是一个底层人民战斗和妥协的全部理由他选择了善,世界却要把他扒光,让他陷入奇怪的换裤子游戏里,凝视着嘲笑着他赤裸的口吃,他们拿走他的手表,威胁他陷害他暴揍他,最终把他撕开来,让他“脱胎换骨”,露出那凡人外壳里那六公斤的扳手,矜矜业业的25年无处躲藏几袋子钱,无论多重却都轻如鸿毛。拾金不昧的自己,灵魂却只有十二斤,六千克的重量当她好似忏悔和醒悟,迟到的荣耀终被送达当他愤怒地举起扳手,荣耀时刻也物归原主重合在欢快的歌曲里,让音乐再大点声吧。

56分钟前
  • vvizz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