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重案2,感觉在剧本上贴近刑警和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节奏上更加明快,整部剧集的氛围更加紧凑和刺激。
每个人的性格都很鲜明。
杨震,有经验有魄力,敢想敢干、知识丰富、机智灵活,永远冲在危险的第一线。
季洁,工作认真严谨,智勇双全重情重义的漂亮警花,和杨震在共同面对危险局面中油然而生的相知相惜,发展出一段感情。
郑一民,为人谨慎,不温不火,处理事务后发制人,以柔克刚,处处爱护、维护下属。
丁箭,看似严肃冰冷的他,实际是一个颇负同情心的人。
田蕊,活泼可爱、聪明漂亮,在领导面前她像个孩子,在同龄的队友面前她又爱摆出一副大姐的姿态,虽然办案经验不足,但在六组老刑警的带领下最终一步步走向成熟。
这一部为了突显杨震的聪明干练,强行让季洁降智,当然也不能说季姐是弱智,就是没有第一部表现的那么严谨冷静果敢睿智。
我在西瓜视频上看的,评论和弹幕大部分都在讨论杨和季的感情,我却认为,假如说真的给季姐安排感情戏份,也得是第一部大曾那样的才配,不论外貌,大曾工作时把季洁当战友而不是女人,不会在执行任务时所谓的保护她命令让她待在车里,生活中又很尊重季洁以及白羚的女性身份,我自认为职场戏中,势均力“敌”的爱情才更有看头。
当然我不否认杨震这个角色的塑造,我只是觉得为了塑造一个偶像角色让女主去妥协很不公平。
另外,丁健这个角色对标的应该是第一部中的江汉,丁健这个角色弱了很多,不是指武力值。
第一部中,重案六组的五个人都有特别鲜明的特点,江汉是武力担当,但是不代表他仅仅有武力,组内经常开案件分析会,也能看出来,每个人都有清晰的逻辑去推理分析案件,都能准确表达自己对案件的看法,江汉是那种各方面能力都不错,武力最出挑的,丁健是各方面能力都一般,只有武力还可以。
常宝乐和田蕊也是,反正目前没看到他俩有什么专长,像是实习生,经常在现场听杨震或者季洁说了什么就恍然大悟的样子。
我觉得重案六组的编剧大大不太擅长写感情戏,还是说有的演员不太会自由发挥呢?
第二部可以看出丁健是喜欢田蕊的,怎么看出来的呢,就是田蕊以为自己得艾滋病的那一集,丁健很突然地表现出对田蕊的担心,就很突然,因为他之前并没有只言片语哪怕一个眼神都没表现过对田蕊的关注,所以当田蕊得知自己没有得艾滋病,高兴的去抱常宝乐时,丁健凑上去说“让哥也抱抱”就显得很流氓……第一部中江汉暗戳戳地喜欢白羚,是可以从两人的斗嘴日常和看白羚的眼神中感受到爱意的,有这些铺垫,再去看那些轻微的身体接触就觉得比较恰当,由此我感觉如果白羚去世的时候多给江汉两个镜头多表现一点超乎战友的悲伤就更好了,这可能是导演的个人对镜头的把握吧。
第二部分剧情也有点烧脑,不知道是不是删减了,每个案子都好像没交代是怎么发生的,片头一开始就在现场计划抓人了。
不像第一部,从案件发生,到调查取证的过程再到结案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不过我看评论也有人喜欢这样的叙事,所以只以自己的口味来讲喜好,并不敢讲哪一部好与不好。
就这样,我还没看完,还是很好看的,让人有追的动力。
喜欢重案六组系列,演员们演的很好,那么好的演员们,现在却没有好的机会。
李成儒老师简直把大曾这个既圆滑又正直的职场人演活了,仿佛不是演,感觉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查了一下豆瓣,最近两年李成儒老师最出圈的就是那两个综艺了,真的可惜,还可以再演好剧的。
听说有了第一部的口碑,现实中市局的工作人员都为剧组大开绿灯。
剧组主要成员深入宣武分局,不仅头次经历了杀人现场,还直接参与了逮捕贩毒犯罪嫌疑人的行动。
突出一种纪实性,把真实事件类型化操作,只要故事的核心部分,把花边的修饰去掉。
类型化、模式化的操作方式省时省钱,与其他电视剧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快餐,但艺术就少了一些,动作可能都是一个套路,剧本的创作是群体劳动,个人色彩减弱了,场面上的安排也不需要什么。
很正能量,更贴近现实。
假期闲来无事跟家里人一起看狂飙,觉得那里面的警察特别没有刑警队的样子,然后猛然想起小时候最喜欢的电视剧,决定重温。
其实四部我都看过,但是一直觉得杨是最有魅力的队长,当然不得不说暧昧的感情戏也给人物增添了很多光彩,更鲜活了,也更立体了。
杨季的感情线真的精彩,没有占据主线,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任何修饰,但是你一眼就能看得懂。
两位演员居然说原剧本里没有感情戏哈哈,挺不可思议的。
其实有一点很打动我,每次一起出任务,如果有危险,杨一直都用身体挡在她前面。
这也能解释815之后她的选择。
有人说以她的性格不太会逃避以及找一个不爱的人结婚,但我反倒觉得这没什么不可能的。
毕竟他们做搭档的时候他也没少受伤,但是从来没有到影响生活的地步,他们都习惯了频繁地对对方说“注意安全”,也习惯了担忧和牵挂对方,而且季洁应该能感觉到,每次他都用身体挡在她前面。
偏巧经历了这么多以后,改变他命运的一枪是从她的枪里打出来的,尽管不是她做的。
我还是可以理解她当时破碎的心境的,难以置信、悔恨、愧疚、自责、担忧都糅杂在一起,或许离开他再找个人嫁了就是她想到的对自己最深刻的惩罚,虽然她没什么错。
在很多补白文章里,我都看到作者问杨后不后悔,我反而不太能理解。
在我看来他完全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后悔是对自己做过的事产生的情绪,但现实都没给他做选择的机会,更多的还是无奈和等待吧。
时间线看起来就是他受伤之后一直都在医院,抢救、手术、康复训练、接受调查,可能刚好一点或者还没好起来的时候就知道她要结婚了,那除了接受还能做什么呢?
结婚也不是儿戏,不是说狠话不是拒绝不是其他的任何,而是已经决定要成为别人的妻子了,说不定在这些时光里她也爱上她的丈夫了,那还能做什么呢?
可能他当时都没有期盼或者等待她离婚的意思,只是觉得真的没有更多的可以做了,那就希望你过得好。
我觉得不管怎么宽慰自己,他都不会喜欢之后的生活,不管是演员自己容貌上的变化还是刻意设计的,那种改变是肉然可见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知道他们最后会在一起会结婚会过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我很难觉得欣慰。
我还是很怀念那些并肩作战的时光,怀念那个正义凛然、意气风发、桀骜不驯、一身骄傲的杨震。
怀念酒红色的T恤、枪套和浅蓝色衬衫,怀念举枪时的动作,怀念办公室靠窗角落里的那个人...所以我一直把重3当做对人物另一面的刻画,他不仅是个好警察,也是最好的爱人,最强悍也最温柔,可以熬过漫长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熬过漫长的不知结果的等待,也能顶住压力和担惊受怕的折磨,只为和从前一样一直在你身后,实在是不可多得。
这几天看了很多剪辑和同人,听了很多次《让酒》这个bgm,我发现剪群像的人都喜欢把“我本桀骜少年臣”这句词给他,我也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一整段词都很合适。
“我本桀骜少年臣,不信鬼神不信人,占尽人间怙恩后,全数归还流落身,此处别,彼处见,嘶吼驳回这口甜,其实还想,再见一面;少年心性岁岁长,何必虚掷惊和慌,皆是我曾途径路,不过两鬓雪与霜,此十年,彼十年,搏过命数已力竭,其实只想,再见一面。
”就像田蕊说“牺牲不该是这样的”,我也想说我曾想过的结束一线生活也不是这样的,但是成也命运败也命运吧,还好最后爱人在身旁,我只能祝你过得好。
lof里凉风之秋的《红雾》是我目前看过的最不ooc,也最贴合我心中所想的文章,留个纪念吧。
《重案六组2》像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刑侦剧的浪漫表皮,露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血淋淋的社会肌理。
镜头扫过的不再是精心设计的离奇罪案,而是城中村逼仄巷道里因拆迁款爆发的灭门惨剧、私立医院地下室暗藏的器官交易链条、网吧少年点燃的绝望火焰——这些脱胎于真实卷宗的案件,将世纪末转型期的阵痛凝成荧屏上的一声声闷雷。
警察们褪去英雄光环,在破案率考核和良心拷问间踉跄前行:季洁的婚姻被案件撕成碎片,杨震不得不用江湖手段周旋线人网络,丁箭面对无辜者冤屈时砸向墙壁的拳头,暴露出体制齿轮下个体的无力感。
那些在结案报告中沉默的灰色地带才是真正的主角:当讨薪民工绑架老板幼子却细心给孩子喂饭,当见义勇为者失手杀人不得不戴上手铐,非黑即白的道德框架在现实面前碎成一地玻璃碴。
审讯室的顶光灯照亮的不仅是罪犯扭曲的脸,更是整个时代的焦虑褶皱——资本狂飙中的价值失序、网络初潮下的身份迷失、传统伦理崩解后的茫然无措。
而六组办公室永远亮着的日光灯,像黑夜海面上的灯塔,微弱却固执地证明着一群凡人的坚守:他们破不了所有案子,救不了所有人,甚至保不住自己的理想主义,但仍选择在程序正义的钢丝上负重前行。
二十年后再回望,那些疲惫的警服身影早已超越类型剧的范畴,成为世纪末中国的一份精神切片,至今仍在现实深处隐隐作痛。
有一集追小偷,小偷跑到桥上说不要过来,过来我就跳下去,警察什么话也没说,小偷就翻过桥栏跳下去了,下水了就在喊救命,警察跳下去把他救上来的,这是什么迷惑操作???
还有一集强奸犯,警察问他问什么要做,他说看到胸前挂着的钥匙就控制不住自己,这又是什么迷惑言论,不应该去找配钥匙的吗?
第二部真的好欢乐,后续看到再来补
这部剧里的破案手法和凶手的作案手法以及动机都非常接近现实,很还原生活和人性,片中有很多对于人性的剖析,每次看都让我起鸡皮疙瘩,值得n刷。
《重案六组2》的价值不仅在于塑造了经典的警察群像,更在于它勇敢撕开了行业剧的伪饰面纱,让观众看见正义实现过程中的泥泞与代价。
当结尾处六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那些疲惫却坚定的身影,构成了对中国警察最深刻的致敬——他们不是超级英雄,而是用凡人之躯抵挡黑暗侵蚀的守夜人。
这种对职业本质的诚实书写,使其在二十年后依然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力量。
作为中国刑侦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重案六组2》在21世纪初的荧屏上撕开了一道锋利的现实切口。
它既非对刑侦职业的浪漫化想象,也非对犯罪世界的猎奇展览,而是以近乎冷酷的手术刀般的笔触,剖开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精神褶皱。
这部作品在类型剧框架下完成的叙事突围,至今仍在行业剧创作领域回响着余震。
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中都会涉及到爱情 爱情仿佛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不可否认 杨震和季洁是有爱情的 可是这却是我看过所有影视剧中 最最含蓄的爱情 没有山盟海誓 没有抵死缠绵 没有亲亲我我 甚至没有一句喜欢或爱 那些影视剧中的常见的爱情桥段在这里都没有 只有默契的配合 偶尔的对视 关心的话语 他们是守护百姓无所不能的警察 但也是国家普通公务员 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却冒着随时准备牺牲的危险 平凡而又伟大 所以他们的爱情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没有承诺 没有誓言 但却是真正的生死相随 这就是平淡中的生死大爱。。
因为两部连着看,自然就要对比。
和第一部相比,总感觉人设都不太成熟,细节和感情线的穿插也不自然,也不是严格的一集两个案子,看着有点难受。
前边有一集,杨震假身份和人家说自己住东方宾馆,半路还回队里开会,季洁还到宾馆送枪,就不怕人家有人监视你们吗?
毕竟对方也是个团伙啊也太不小心了。
17集,一个毒品案一个炸药案,一边季洁一边杨震。
结果季洁半路就去炸药案现场了。
就不怕那边突然来消息说要交易吗?
这算怎么回事?
这集常宝乐和田蕊都没怎么出镜,镜头偏重也很严重。
18集,第一遍检查现场发现了汽油桶,简易衣柜里的衣物用品不检查了?
后来再去检查,丁箭拿起一件摸完了放床上,又拿起一件摸完了放床上。
结果等杨震来喊他又说等等,放在床上的西服又拿起来,发现了口袋里的一条领带和一个眼镜盒,这又不是羽绒服,薄薄的西服口袋里一个眼镜盒都摸不出来,这个细节真的太差劲了。
20集的一句台词,郑组长去常去的饭馆吃饭,吃完饭一边掏钱一边说“这顿我请了”。
你自己吃饭请谁呢?
除此之外,还有好几次找凶器不戴手套。
我看着看着就要怀疑一下难道是我自己想太多?
年轻警员也看不太出来成长和进步。
不过案子也都蛮有意思的。
也有很多话让人感慨。
郑组长说“从今天起又上班没下班了”,我就特想说你们经常没下班啊这么辛苦。
还有很多全民参与的场景,让人很感动。
总体只能是还行。
重案六组2:个人自用非影评杨震:冲进门被嫌犯一棍子打在持枪的胳膊上 开枪打中水管滋自己一身水 审问被强奸的嫌疑人还让她冷静就爱支使别人 跟季洁不清不楚郑一民:我是组长我说了算丁箭:勤杂工老贺脑淤血熬夜去世前帮田蕊整理应该她自己整理的材料 常宝乐说田蕊看不上基层民警工作 丁箭假公济私说她已经够难受了追出去了田蕊一看死人就吐 丁箭就过去拍拍田蕊:交通违章跟交警攀交情被拒又出言不逊 被艾滋吸毒女咬了一口 当着围观群众说嫌疑人是杀人犯 居委会来重案组道歉说工作没做好 季洁斥责田蕊二人争吵 田蕊说错的是老百姓 经常训斥基层民警 常宝乐:跟踪嫌疑人被发现打成重伤铁岭出狱爆破嫌犯面对田蕊跑了 嫌犯扔包丁箭以为是炸弹去拿包把嫌疑人丢了 动不动就说嫌疑人废话 说上级官僚其实自己更官僚丢枪案 相互埋怨 草木皆兵 每个人都死倔死拧 偷枪的是饭店服务员男朋友绑架案 杨震三人挖洞藏三天 结果绑架嫌疑人换地点了东靖川跑龙套饰演偷钱小保安
我多么多么的喜欢你...重案六组...虽然剧情有时稍微狗血...
B站 awai
那些年之后再也没有这种电视剧了
.
案子很好,但是人设比第一部差远了,警察一个个都很情绪化,挺没理由的大喊大叫,第一部也有情绪,但是第一部情绪都克制的住,第二部田蕊看了几集一直很情绪化,还乱说话,常宝乐也是,老郑也总爱大喊,只有杨震和季节带他们,其他人共享低了很多
大陆拍的刑侦剧为数不多喜欢的
李成儒没出演···真可惜。
这群警察都二把刀吧,脑瓜子让屁崩了?都什么玩意?
和第一部相比差远了。一身痞味儿的杨震,2的可以的田蕊。
杨季永远热恋,第二部百刷不厌
丁志诚版的重案六组依然非常吸引人,超级喜欢看。王茜的美是由内而外散发的,继续保持!
小时候的记忆
可不可以打十颗星。
童年经典
剧情实在牵强,逻辑硬伤太多。
杨震和季洁是有爱情的 可是这却是我看过所有影视剧中 最最含蓄的爱情 没有山盟海誓 没有抵死缠绵 没有亲亲我我 甚至没有一句喜欢或爱
春晚式破案~
田蕊比白羚差太远了~
陪家人看电视系列。。。
第二季增加了“王挺”这个角色,特种兵出身,还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