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地震会离我很远,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我在小学时和我的母亲一起看过,当时不懂事感触不大,我的母亲在一盘流泪,我还幼稚的问她为什么会哭,知道后来,我来到了四川,感受到了微震的感觉,看到新闻的报道,我才明白,地震原来离我这么近,原来如此可怕,那是我才明白母亲的感受,那座城这家人带我重回地震现在,让我看到了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人性的温暖,很感动,好剧
王大鸣是个细心而又大胆的人,但他并不盲目的去尝试,就像小诚子叫他去报书法班练习书法一样,希望他在一两周内速成书法,让他能快速写字,而他在细细思量后还是拒绝了,通过各方面的考虑觉得速成的书法不太好,还是慢慢来。
他就像生活里的一杆秤,仔细的衡量着利与弊,他将自己融入生活,感受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表现的十分到位,仿佛他就是王大鸣,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体现了王大鸣这个人所能做的,简直超赞。
虽然电视剧还没追完,但着实佩服女主杨艾,并对她的种种经历深有感触。
在天灾中,杨艾和王大鸣都失去了彼此的至亲与至爱,在悲痛中,杨艾错把王大鸣看成了海子哥,也许是渴望家庭的温暖,也许是贪恋似曾相识的感觉,杨艾铁了心的要嫁给大鸣。
自打嫁给大鸣之后,感觉杨艾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除了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个不因血缘而变化的大家庭之外,在夫妻关系和感情这方面,属于一直付出却没有回报的状态,恐怕现实中,不论男人女人这种情况是很多的。
杨艾怀孕的喜悦和流产的悲痛,都在王大鸣对往事的执着中消散,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容不得你有过多的悲伤,过多的犹豫,你若止步不前,必定把你甩得老远,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同情,又或者是善良,杨艾接受了小霜,接受了一切,照顾老的,伺候小的,用心扮演着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杨艾与王大鸣的日子,虽说有磕磕绊绊,但也不缺乏其乐融融,就在王大鸣决心彻底放下过去,好好与杨艾过日子的时候,他未曾谋面的另一个女儿大双竟然带着智商只有四五岁的燕回来了,王大鸣内心的天平瞬间倾斜了,其实看到这里我也很矛盾,燕很无辜,杨艾更无辜,只是我特别为杨艾难过,二十多年的感情与无私付出有种付诸东流的感觉,王大鸣觉得亏欠了燕,觉得燕属于弱者,更需要被照顾,可是燕的一切并不是杨艾造成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这么选,归根到底只是没有那么喜欢没有那么爱罢了,又或者是各种利弊权衡之下做出的选择,只能应了杨丹那句话“姐,你运气怎么那么差呢?
” 很多的时候,很多事实无法改变,着实地钦佩杨艾的大气,与脱离婚姻关系的速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一样快刀斩乱麻,糊里糊涂的日子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留恋,杨艾的付出早已足够对得起每一个人,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杨艾都不需要委屈自己继续留在王大鸣身边,大可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不知道电视剧的结局会是什么走向,只是希望杨艾能斩断自己的不舍,迎接自己新的生活,一些自己的小看法,有点絮叨了。
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朴素,温情一类的剧情感处理很重要。
这部剧,情感线来回交织,处理得当,也没有一直那种翻来覆去说的。
大地震其实已经做了情感铺垫和后续情节的一些透露。
男主角从和林智燕新婚,妻子失踪,男主二婚和杨艾,又到后面知道林智燕还活着,知道自己还有女儿……然后知道这些的杨艾又开始伤神,各种类型的情感戏,感觉很丰富哈哈。
最后简直不说了,杨艾同意让林智燕,这个女人,是自己现在丈夫的前妻,别说了,瞬间基地爆炸。
其实看这部剧吧,我总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我不理解王大鸣是什么心态,心理既然爱着燕儿,却在一年之后就与别的女人组成了家庭,牵手,拥抱,亲吻,甚至更亲密的事,真是应了陈奕迅那句歌词吗——“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浮现的却是她的面容”??
还有一个就是,杨艾终于和王大鸣离婚了,王大鸣和燕儿复婚了。
可是却还在一个屋檐下,可能是在贪恋家庭的温暖吧。
可我还是不能理解,杨艾在知道自己已经爱上王大鸣之后,理智离婚,但是就不能彻底一点吗?
出去单独过,让自己重新开始吧。
这只是我看剧之后的一点小想法吧,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可能我理解的有点偏颇了,但是,管他的,我开心就好
作为一名唐山人,百折不挠是这座城市的精神。
大地震题材的影视作品目前看了3部,一部是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并有幸加入了这部电影的群演行列;一部是唐山本土导演王军的作品《在天堂等我》,第三部就是新剧《那座城,这家人》。
虽然我是85后,未曾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但是我的父母都是大地震的幸存者,长辈们亲身经历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更有感触。
相比前两部电影,《那座城,这家人》还原了地震的经历,剧情更真实,更震撼了人心。
从灾难引申到感情,朴素而温暖,从亲情、爱情、友情的角度拍摄细腻。
生活的意外总是接踵而至,面对人性的光辉、残忍的抉择、命运的捉弄,努力寻找一份简单的幸福。
历经坎坷的几家人最终走到一起,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生活的脚步总会向前,一个小小的家才是永远的港湾。
今天上午十点,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习主席就40年的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讲话和总结。
看着大会的开展,习主席的讲话,想到了《那座城这家人》的影片背景就是改革开放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或许这部片阵容不强大,情节起伏不大,但是却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从最普通的市民生活中,才最能反应这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的改变。
而最真实的影片,往往会得到最真实的评价和反馈。
它能反应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是如何一点一点的渗透人民思想,改变人民生活。
那坐城和那家人,把最真实的40年告诉了观众。
它应该被认同
林爸和小城敞开心胸对话的那段。
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林爸讲到自己对于生命的敬畏,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生活中你会遇到很多选择及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和什么人结婚,甚至是早晨吃什么。
有些选择无所谓对错,但有时候决策的时间很短暂,但却影响深远,而且你还没有后悔的余地,这时就要珍惜每一次决策的机会。
也许这是生活中的黑天鹅。
要防范。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在很潦草的过着。
也许是年轻时候,生活给了太多原谅的机会,周边人的宽容,所以已经形成习惯,随意的决定,然后被生活伤得遍体鳞伤。
一场地震,家国分离,一家九口人,六个姓。
因为天灾,团结在一起。
因为想要一个家,善解人意二十几年。
那些得来不易的简单的幸福,也容易破碎。
家人,是温暖的港湾,亲情,也是永恒的话题。
养恩大于生恩,分离多年的亲姐妹与母亲。
内心的愧疚是抹不掉的,无论当初以怎样的姿态而错过,但是结果也很重要。
生活的意外总是接踵而至,笑对生活的每一次惊喜,才能勇往直前。
现实中我周围平静的生活 让我对于这部剧没有太多同感 总觉得剧情有点满 不过在现有国产剧中 这部已经算很不错的 我也是一集不差的看到了现在我的泪点比较低 让我看哭的地方还挺多的 不过看到预告里 大鸣跟杨艾离婚了 真的是心疼疼的 现实中应该没有人能做到杨艾这样的吧 但像杨艾这样付出确得不到回报的却比比皆是 而且得不到回报你也没法怨任何人 感情这种东西 太扑朔迷离了
电视上看了几集,真的好。剧情可以,戏里的人物动机很合理,演员演得好!真的推荐!
王大鸣干脆改名叫王打鸣吧,除了打鸣啥都不会。
编剧没必要把为了抚养别人孩子放弃自己生育权利 为别人活了一辈子 最后一个人孤独那么些年的女主写死吧 男主形象结局还给深刻了 女主到底算啥呢 真有够惨的 没配偶没后代 孤独了一辈子最后还让你们给写死了
部分剧集又名《人渣群像》。
中国人对孤独有一种天然的抗拒。
故事还不错,服化道和情感刻画也好,但总感觉情节发展有些刻意了,其实就是感觉太戏剧化了,演员们演技都在线,这要点赞
除了地震,其余剧情全是狗血
怒改一星 编剧有脑子吗 杨艾已经够隐忍了 还给写死了。要宣扬什么?
前俩集不错。这剧里好多演技派,三星观望。看后续
拍的其实还行 挺感人的
看哭了
就觉得不太合理
好看
听着北京腔出戏
真实而温情~
题材也许不太吸引现在的观众,其实拍的还是很感人的
一定要好好活着啊!!!
前四集绝对是佳作,很震憾,台词也很接地气儿,可是接下来越来越没有追下去的兴趣了!除了老演员一如即往,几个配角戏真的不行。
我妈说不行,王大鸣为什么这么快就又娶了,怎么也得等个两三年吧,和小艾离婚也是莫名其妙,难看,白瞎了这么多老戏骨
一直哭,一直哭,真受不了!虽然历史很悲伤,但是总感觉一直这么悲伤看着挺。。。大家不要看是地震就全部盲目的刷高分好吧。男主像王思聪。男主前妻怀孕了却在地震中。。。节奏有点慢。女主来找男主要和他做夫妻,男主前妻弟弟却在那生气?然后男主前妻没有死成了植物人,还生了一个女孩,男主现在老婆知道后流产了。。。真是的,动不动就煽情,哭,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