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动画+2D歌剧“啪嗒啪嗒”,对人来说,是欢快愉悦的拟声词。
对鱼来说,是地狱的前兆。
“还真是啪嗒啪嗒地找死啊?”于是燕鱼被叫做“啪嗒啪嗒”了。
然后,黄鱼死去,燕鱼游历鱼缸,比目鱼经历生死。
三次动荡让比目鱼思考起黄鱼的话:“活下来,然后呢?”于是比目鱼在一天早上蹦了出来,口里含着剑,它冲入大海……是那种虽然是特定视角下的完全假想演绎,却让人觉得背后有大量隐喻的动画。
诚然,编剧不会去寻找一个人类场景,再去找鱼作为完全复刻。
而是反过来,决定拍鱼,再加入一些模棱两可的情节(比如没有正确答案的谜语),提升作品的迷离感。
但是,我却在思考中找到了一个完全契合该动画环境的人类场景,不是小范围团体,甚至不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而是更大的世界格局。
人类=强权米国,鳗鱼=具象化的强者规则,比目鱼=内强权、外隐忍的领导者,燕鱼=内民主、外独立的领导者,黄鱼、鲷鱼、蝶鱼、鲈鱼=我们。
《啪嗒啪嗒》,看过的第一部韩国动画片。
韩国的很多电影以对社会现象的白描为主题,这部也有类似的元素。
动画形式非常新颖,最喜欢的是其中好几段歌舞音乐,让我联想到印度片里面突然大家一起跳起舞来的画面。
但是相比后者的无厘头和热烈感,《啪嗒啪嗒》是以人物之口,独白他们的内心世界,以表达复杂的情绪。
如果是采用真人的形式去表演的话,没有办法做到这样有趣。
自由、友情、竞争、统治、驯服、掠夺、生命、希望。
我见过那片海,没办法骗自己说,当下所处的牢笼是更好的。
我不甘心啊。
无论怎么样,就算头破血流,我都想回去,回去那片海。
曾经我也像你一样,后来我受伤了,我屈服了。
我假装自己和别人一样,每一天,活着就好了。
有一天,你来了,我记起来了,那个不肯屈服的自己。
我会帮助你,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那片海。
是她用生命教会我,怎样活下去。
我能做的不多,唯有保你们性命无忧。
到底是什么,让你们连命都不要,一定要回到海里。
怎么就那么笃定,海是更好的选择。
你们死了,我被震撼了,我真的想知道,那片海的样子。
我也想,不顾一切逃脱枷锁。
没关系,我会代替你,在海里活下去。
海不海的,太危险了。
每天装死,努力活下来,不好么?
干那么可怕的事情,你们不怕死么?
这无形的墙,太难越过了,咱们都出不去的。
我劝你们趁早死了这条心。
他…竟然回到海里了…你的出现,对他们来说,究竟是可悲,还是幸运?
啪哒,啪哒,鱼儿跳动着是想回到海里;扑通,扑通,心脏跳动着是为了苟且偷生还是奔赴自由?
说实话,看得还挺压抑的。
一开始一片阴霾的色调,包括水箱里阴暗的死水,泵出一片片气泡的氧气,整个氛围都不明亮,我可能记不太仔细了,感觉明亮的地方就两三块,啪嗒啪嗒的梦、老比目鱼的回忆、鱼生店(灯光造成的)、最后老比目鱼回到海里的一片明艳,那是最有色彩的地方。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受,一个是阶级之间的对立,一个是对生和死的探讨,还有一个就是里面人性的表现。
阶级在韩国影视作品里很常见,包括几乎每部韩剧都会出现的前辈文化,水箱里的鱼在老比目鱼提问时都排的很整齐,老比目鱼眼睛一斜他们就变瘪三了,一开始是都不敢反抗的,老比目鱼是意见领袖,是精神中心,鳗鱼在旁边装腔作势,他是胖虎身边的技安(技安没这么坏),但就是成年向的,自私势利,一开始抬老比目鱼,后面啪嗒啪嗒来了又给老比目鱼架空,最后无视老比目鱼,但我感觉他是不会把面上的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小人作态就是躲在靶子后面为非作歹。
生和死,自古就很深奥的两个选题,往里说就很哲学,啪嗒啪嗒,一条海里捞来的鱼,一来就撞箱壁要出去,甚至直接从水里跳出去要往海里去,她向往自由,向往生,水箱里的其他鱼呢,他们也向往生,不过是自由的生和憋屈的生的区别罢了,他们装死,老比目鱼躲在水箱下面,就是在逃避作为食用鱼类来说必死于餐桌的宿命。
可以看到的是每次来人其他鱼装死的时候啪嗒啪嗒从不翻肚皮,一开始可能是不知道这个技巧,后面就算小黄鱼叫她她也没装死,这是一种拒绝妥协的生命观,她不要委曲求全地活,这个精神在最后老比目鱼跟啪嗒啪嗒达成共识成为朋友后也传达了过去,可以说老比目鱼最后继承了啪嗒啪嗒的灵魂和生命观,在别的鱼都装死的时候老比目鱼在激烈地游动,想拯救被抓走成为盘中餐的啪嗒啪嗒,想反抗这种无能为力的被掠夺被随意生杀予夺的命运,这是一种宁愿站着死的态度,非常令人敬佩。
影片对于气氛的烘托也是挺到位的,老比目鱼即将被杀死,从他的鱼眼里看到的画面,人是潦草的扭曲的,他看到已经被人端上桌的比目鱼刺身,鱼头是动的,这里说一下,电影里每一盘刺身的鱼头都是会动的,是活的,是新鲜,也是一种残酷,人类看到这样腮还在翕动的鱼头,还能品尝鱼生,这里应该是有些夸张了,但也确实把鱼的处境在电影里表现的更艰难了,在老比目鱼跳向大海时背景音乐的运用也让气氛更加紧张,包括三段歌曲自白,啪嗒啪嗒的梦、鳗鱼的蛊惑、啪嗒啪嗒清唱想唤起大家对大海和自由的向往。
再说说小黄鱼,她像是对自由的渴望稍被现实抹灭的啪嗒啪嗒,所以她更能理解啪嗒啪嗒的坚持,并且愿意追随她,跟她一起跳出水盆,啪嗒啪嗒也因为回头看她而失去进入大海的机会,回到水箱之后小黄有内疚,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啪嗒啪嗒,老比目鱼把咬死的比目鱼扔出来的时候,啪嗒啪嗒说自己不吃老比目鱼给的食物,小黄纠结了一会还是抵不住自己的食欲冲向血肉模糊的比目鱼,等于又冲向了老比目鱼的阵营。
啪嗒啪嗒进帝王蟹池后被捞进观赏鱼池,其他鱼都以为她被杀了,小黄这时候觉得自己要继承啪嗒啪嗒的愿望,她对自由的渴望上蒙得起一层灰被啪嗒啪嗒擦掉了,她跳去了帝王蟹池想寻求帮助,但她没有啪嗒啪嗒幸运,就这么在求生的过程中死了。
啪嗒啪嗒对生命的价值观传达给了小黄和老比目鱼,让老比目鱼想起了当年那个黄昏听到的海的声音,最后一次又一次拼了命往海里跳去,在别的鱼看来真的太傻了,传染了啪嗒啪嗒的傻气,这不是寻死吗,反正也不可能回到海里去的,可是最后老比目鱼嘴里藏着扎在啪嗒啪嗒身上的玩具剑,靠着这把剑跳回了海里,那就是啪嗒啪嗒在和老比目鱼最后眼神交汇心灵互通时的寄托,啪嗒啪嗒帮他回到了海里,帮一个本来对自由毫无渴望只求苟活的鱼感受到了他从来没去过的大海,所以大海那边的色彩是明快的,水箱那边的色彩是沉闷的,每一条在水箱里装死的鱼,其实他们已经死了。
这部从鱼的视角来拍的片子,基调压抑沉重,人类形象丑陋不堪。
最有冲击力的一段戏,是老比目鱼被选中后在砧板上望向四周一一刚才还谈笑着的同伴们,有的躺在油锅里痛苦煎熬着,有的被活活砍下头切成一片片端上了桌,有的正在被挖出内脏。
配合着烧火声、磨刀声、咀嚼声⋯⋯成为了最真实恐怖的一个地狱。
这部奇特的片子,一改以往励志美好的动画片样式。
折射出人世间残酷的真相。
当女主燕鱼在梦中用凄美动人的嗓音哼唱着“幸好一切只是一场梦”时,当老比目鱼愤怒地咒骂“两条腿的禽兽”时,当我打开度娘查询“燕鱼”出现的是“燕鱼如何烧才更好吃”时,我只能说“生而为人,真的很抱歉”。
cr:桃子蛋糕
这画风这歌曲真的有被吓到。
治愈极了。
马鲛鱼:也算是燃烧自己照亮身后了。
最后也没有逃出,但是留下了刀片。
这是一条看见过大海的、能力出众的、会独立思考的鱼。
老比目鱼:目睹好友的离世之后决定明哲保身,害怕所有逾矩的事情,所以在马鲛鱼出现之后才会有些敌视。
他有着有清晰的圈地意识,实际上是保护这群鱼的老大哥,当然也为了他们的生存杀死别的弱者。
心中有爱有恐惧,形成了自己的处世理念,最后因为马鲛鱼之死而愿意奋力一搏。
鳗鱼:黑到底的鱼。
自始至终还想看窝里斗,非常悲观,不仅觉得自己出去没戏,也想把所有人都拖下水。
狡诈冷漠的鱼。
条纹鱼:呆呆的没什么自主意识,最需要的就是每天吃饱有定期有激励,只要还有有奖竞猜和鱼尾巴就能满足。
不能想着能不能逃出去,活着一天是一天。
小黄鱼:可爱的,贪吃的,单纯的小黄。
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希冀,但却没有能力、智慧与忍耐力,只能遍体鳞伤令人唏嘘。
观赏鱼:在上一层的阶级被保护的很好还洋洋得意。
于是被马鲛鱼来了一次清洗。
可悲的是,观赏鱼也只不过是玩物而已。
对于真正的敌人人类,没有鱼可以伤害到。
只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罢了。
最多也只是,拼得了逃离鱼缸被杀死吃掉的结局。
P.S.桌子上摆放的生鱼片,那不停呼救着一张一口的鱼嘴巴真的要让人做噩梦了。
生鲜餐馆的水缸是安全的,死期到来之前少有意外发生。
遇到人类,露出肚皮;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这就是对于比目鱼而言的“活着”。
在死之前,都是活着。
结尾改成比目鱼一下水就被吃掉,才是无可救药。
真让人怀疑有没有用心看过这部片子,太让人遗憾了。
做出这种感想的人,和开头的比目鱼没什么两样。
比目鱼在结局开化,人看完电影却还稀里糊涂,真是够傲慢。
讽刺。
生鲜餐馆的水缸是安全的,透明墙壁的保护下,你能活到被安排上砧板为止。
“自由”的反义词从来不是“死”。
无法掌控的命运不是悲剧,为人掌控的命运才是。
看完这部片子,对这一点还毫无反应的话,那根本与被圈养的猪猡毫无区别,滚得满身泥巴享受圈里的幸福,活到被宰杀为止还比较合适吧。
生而为鱼,我很抱歉,或为人刀俎,或大海蔚蓝。
反正都是死,或许在死去的动作上可以略有不同。
大家都知道,韩剧非常喜欢谈论死亡,碰触死亡,尤其是主角的绝症、车祸、失忆等等,几乎“无病不成剧”,韩国影视的另外一面是残酷的暴力美学,施暴者与受难者在暴力的表达上五花八门,无所不极,甚至聊天中一言不合就要扇对方几下,辅以夸张的语气和表情。
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韩国电影但凡探讨生死,都会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质感来。
不曾想,动画也是如此,《啪嗒啪嗒》,一部现实主义脑洞大作。
黑暗又残酷的成人动画,绝对少儿不宜,并非情色,而是残酷,因为,情节跟“电影里”演的不一样啊,哭!
跟“美国鱼”尼莫不一样,一条名为啪嗒啪嗒的马鲛鱼,运气可谓糟透了,所有励志电影中的梦想、愿望、逆袭全部在努力中坍塌,没有正向的教化意义,价值的如此不正确,却又是残酷现实的真实映照,在大快朵颐的食客的餐盘中,所有的挣扎、努力最终化为乌有,至此,它走向生命的终点。
而那只老比目鱼竟然逃出生天,试问天理何在?
如同现实中绝大部分人,虽然全力拼命去改变自己,去努力,最终依然庸庸碌碌,在为人鱼肉中走向死亡。
而天使折翼,坏人逍遥。
生活中,往往充满了毒鸡汤,这些,不正是我们常见的情节吗?
在碰触生命绝境的题材中,这样一部扎心的电影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不塑造华丽可人的形象,不去描述虚幻的情节来麻痹自我,直面现实,呈现比现实更残酷的事实,反而凸显了一种真诚,它告诉我们,现实就是这样,尽管如此,但他死去的过程却有所不同,他失败了,但是是否毫无意义?
哪怕感化了一些庸常之辈,他的死也有所不同,大多数鱼,浑浑噩噩,临危装死,蚕食同类,苟且偷生,而没有真正为自己的理想挣扎过,哪怕有一丝丝的希望。
呈现现实,而不是编造现实。
low B国产剧的套路就是:放着浩如烟海、璨若星河的华夏历史不去找题材,只拍宫廷剧,教人勾心斗角,这是中国古装剧;明摆着大部分年轻人要住城中村、吃盒饭、挤公交的事实,拍出来的青春剧全他妈衣着光鲜、住别墅、开豪车,动不动公司上市,这是中国都市剧;颠覆基本历史事实,尽拍一些意淫强国的抗日片,这是国产战争剧。
急近功利、投机取巧、缺乏操守,毫无诚意,这就是我鄙视大部分国产片的原因。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就是直面残酷的现实,坦诚一切不堪,美好才可能由此创建;若活在编造的情境中而不自知,现实可能更悲惨,也就谈不上现实,反而离理想更远。
我已经忍你们很久了!
你们总是说动物是有意识的,人食用动物是残忍和不人道的。
但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关注的是人的幸福。
对于我们这些无肉不欢的吃货们,不能食用肉会使我们的幸福感呈指数下降。
对你们来说是我们这些人的幸福感更重要,还是动物的重要?
君子爱肉,食之有道。
我们通过自己努力工作赚取的钱来购买超市/菜场里来自养殖场等正规途径的动物肉来给自己和家人做上一顿热腾腾的“硬菜”,让家人们在繁忙的学习工作后得到味蕾上的满足。
这样增加我们爱的人的幸福感才是真正人道主义的体现吧。
现在市场上是有人造肉,但是价格比普通动物肉贵得多。
奈雪的茶在深圳梦工厂店推出的人造肉汉堡单个售价48元, 是店里最贵的汉堡包。
金字火腿天猫旗舰店的牛肉味人造肉汉堡肉饼两盒440克就要卖到118元。
普通家庭要花钱的地方已经很多了,不应该被你们用道德作绑架去花血本购买这些味道平平的人造肉。
在自然界中,生物们本来就遵循着弱肉强食的原则。
比如,《啪嗒啪嗒》里餐馆玻璃缸中等待被食用的鱼也会毫不犹豫吃掉受伤或比自己弱的同类,这没有什么残忍和不公。
我们人类费了多少功夫才爬到食物链的顶端,食用自己养殖的动物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不是所有素食主义者都那么讨人厌。
我反感的是你们那些总把素食主义挂在嘴边的人。
你们总觉得自已因为没有食用动物肉就占领了道德高点,比其他人更优越。
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里的蓓蓓不是素食主义者,但她对一起吃饭的人说“兔兔那么可爱,吃兔肉很残忍,你也不能吃兔兔”时的嘴脸像极了你们这些素食主义者。
蓓蓓说吃兔肉残忍,那她为什么吃别的动物肉就很心安理得?
测谎专家巴克斯特的龙舌兰实验证明过植物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有意识的,那你们这些素食主义者为什么从来没觉得自己食用植物是残忍的?
你们这种对身边的动植物双标,用素食主义的“爱心”标签来展示自己优越感的行为实质和“名媛群”团购奢侈品再发到朋友圈炫耀差不多,真的是不能再虚伪了!
*能理解由于宗教/身体原因的素食主义者,也能理解那些自己想体验当素食主义者的同学们。
文中DISS的是总是强制给身边人灌输“吃肉残忍”这个概念/谴责身边人吃肉的某些素食主义者。
他们应该学会尊重其他人的选择。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https://weibo.com/u/3179898575 参考资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5261656http://www.stu.ntou.edu.tw/sl/Page_Show.asp?Page_ID=3230https://kknews.cc/news/nmegln5.html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9-11-26/doc-iihnzahi3355672.shtml
鱼是这个世界上拥有超强肌肉的生物。
怪不得是鲤鱼跃龙门。
而当眼前没有龙门,没有大海,只有水箱,人们只会觉得鱼在扑腾。
(以下是不准确的凭记忆剧透)啪嗒是一条海鱼,被抓到海鲜饭店的水箱里,作为刺身后备役养着。
而她要回去大海,就要跳出水箱,离开赖以生存的水。
而海与海鲜店的中间,是完全干燥且难以被跨越的水泥道。
(大众观念里所认为的)理智的人是不理解不接受这种决策的——跳出水箱就会死。
不仅得不到自由,且大概率面临死亡,甚至是在太阳灼烧下干渴而痛苦的那种死亡。
但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我又无比欣赏这样生命状态。
可我也是一个生命至上的普通人,这种饱含伦理的生命议题,我的审美与我的信条发生着巨大的冲突。
所幸它是一部动画片,背景纯粹,像是高原上的平台草甸,草甸下就是悬崖。
上帝视角的观众知道,跳出去是死,在鱼缸里也不过是在等死。
至此,话题又变了。
是在焦灼中等待被死神选择的那天,还是怀抱自由的希望主动跳出被选择的境地(虽然终点仍是死,但是死不是她的目的,只是一种代价)。
或者是,假装遗忘这种被选择的命运,侥幸地在鱼群中装死,偶尔又被它人的死亡刺痛。
并暗暗祈祷——有缘的好心神明从生态缸里捞起我,再从网里放生我。
脑部丰盛而肌肉萎缩的鱼,味道也不过如此。
我们想想怎么能从这里出去上次据说我们也有灵魂,灵魂是自由的,如果我们变成了灵魂就可以去海里了吧你是要我们同归于尽吗鲷鱼大妈也说了只有死能从这里出去听者,你们已经死了,进了这里就是死了,死人就不要做梦了,不会再复活的,我们就像一直以来那样装死就行了深呼吸感受一下吧,试着打破一切的束缚吧,我们不是还这样活着吗有什么可笑的,你和我也没什么不同,没有希望我还活着,还能动,而且现在我要吃你你说你活着,活在井盖子下面,你还真自由啊,你就长命百岁吧,永远活在井盖下面你在干什么吃饭呢呗他是我们的朋友活着的时候当然是了,现在只是一块鱼而已,虽然你自己吃那营养丰富的鱼眼珠子我们没意见,但大家都饿了,它只不过是死了,您这是干什么呢,都不像是海里来的请原谅这没能理解你的我吧,你走之后我才明白,你那爱惜朋友的真心,只有在悲伤尽头才明白,你常和我说的那句话,让我们手相牵一起努力吧,…………致郁系,除了虫师就属这个了,主角是鱼,人就是丑恶的嘴脸,整个动画,全靠台词功底支撑,虽然讲述的内容不复杂,但也把无能为力任人鱼肉,及向往自由的内核讲了老板,来盆水煮鱼🐟
鱼就是用来吃的,别想太多了,这是它们的命
我喜欢这部作品除了主线之外的一切,包括画风音乐冷峻而荒诞的各种处理等等;奈何就故事本身而言,实在是十分的无力
看完好想吃顿生鱼片啊~
哪怕生命只剩三天,也会产生江湖。有的装死苟活,有的拼死一搏。可就像小鱼问的那样:活下来以后呢?也许又有一问:死了以后呢?ps:共情深的人以后都没法吃鱼……
2020.6.26 bilibili 有点儿压抑的动画。不适合儿童。自由真的很可贵,哪怕付出生命?可是,还是活着最重要吧。
我评判黑色讽刺故事的标准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否,从出人意料的视角出发,剑意奇峭、一针见血,才是我所欣赏的。很可惜,这是个庸俗的故事。讽得不错黑得可以,可是你如此常规化套路化,这份不错就大打折扣了。
把场景设置在鱼店前的鱼缸,这个真的很棒:被看不见的墙(玻璃)所阻挡着,一面是大海(自由),一面是鱼类被屠宰的厨房;鱼缸里的生活也很微妙,几条鱼拼命装死以求得苟活,来自大海的鱼就高人一等,老比目鱼的权威至上,鳗鱼喜欢见风使舵,这完全就是社会的小缩影。只是,缸里的鱼儿们再怎么苟活,死亡还是会到来,那么,与其继续装死,不如朝向往的大海奋力一搏吧!“人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吃水煮鱼了
感觉也就是啪嗒啪嗒而已了
成人暗黑动画,我喜欢~~
插曲意外好听.
有点cult的动画片,虽然知道是用鱼来隐喻人类社会,但是令人压抑的画风还是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吃鱼了 #豆瓣春日影展#
生存、自由与希望,鱼版肖申克的救赎。燕鱼理解了比目鱼的缸内生存之道,比目鱼领悟了燕鱼对大海的热忱,他们和谐共舞那段音乐和画面真的很美;最后燕鱼还是差了点运气,比目鱼传承了燕鱼的精神与刀片,成功莽了一波。联想到人类自身,不免感到悲哀,我会有这样的勇气或运气吗?
暗黑系动画,普世的社会价值挺高
做鱼还是要有梦想的,被生鱼片的新鲜吃掉,总比腌尸陈年再被吃掉的咸鱼要好,的吧。
只有面朝大海,没有春暖花开。如果不想死,就只能装死。
天啊真是神烦这种片子。一直不停渲染被抓走做成菜有多痛苦,被压迫有多难受,结果在情节上面又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中间还有三段莫名其妙的MV抒情段落。而且最后居然是比目鱼成功逃走了,那你这个故事的第一主人公到底是谁?观众移情到谁的身上?追寻自由和弱者之间的压迫到底突出了哪个主题?
如果拍成纯音乐剧可能挺好
看完不想吃鱼系列。
分这么高 可我觉得一般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