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法律电影里感受美国的法律文化,对从小接受中国法律文化的我来说,带来了不小的反差和震动。
这部电影首先让我触动的是,它选择了美国根深蒂固种族歧视背景下的司法失公这样一个题材。
种族歧视加严重的法律问题,让整部电影显得十分沉重。
年轻的律师帮助一个蒙受冤屈的死刑犯上诉、辩护,在那个年代的美国确实是不可多得的。
影片中获得无罪释放的最终结果是几经波折的,那种给了希望又跌回绝望的感受,牵动着戏里戏外的人们。
影片很真实,跌宕起伏的上诉过程和几连交锋法庭现场,让我真实感受到美国司法体制改善和改观的苦难。
社会的现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一己之力就得到显著的进步,但若没有这样的一己之力,就永远也不可能改变。
影片中律师用了六年时间助黑人青年Walter McMillian 无罪释放,可是黑人青年的狱友却遭受电刑死去。
那个死囚可能的确有罪,但是不是真的该判死刑呢?
使用残忍的电刑又是否合理呢?除了得到帮助的黑人青年之外,还有一大批同样境遇的人得不到帮助。
在电影最后无罪释放的时候,我并没有和其他人一般松一口气,为此激动和兴奋。
相反,我心情更加沉重,我看到的是更多的受到歧视、偏见,没有得到应有法律援助的犯人们,他们的出处又何在呢?
影名“正义的慈悲”含义颇深。
影片表达的不只是美国司法体制的弊端,它还抛出了一个问题:正义,是否应该脱离慈悲?
法律之下,应不应该有人情?
在今天这个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相对自由、民主的时代,警示着我们:司法,尚不完善;填补,任重道远。
这部电影一直在致敬《杀死一只知更鸟》,告诉大家在lee harper的全球经典名著写成后一百年,同样的悲剧还在发生。
在曾经的蓄奴州,当地白人依然占据着绝对强势地位,几乎形成一种上下一气的黑恶势力。
联想到我国某些落后闭塞的地区,也具有高度相似性。
剧中这位维权律师的做法,首先是致敬《知更鸟》里的正义律师爸爸Fintch,与此同时也让我想起《辩护人》的人物原型卢武铉,《我们与恶的距离》的人物原型黄致豪,以及2020年我们刚刚经历过的,含冤入狱20多年才沉冤昭雪的张玉环案重要的维权律师王飞。
黄致豪和王飞都有网络公开演讲,十分推荐大家收观看。
总之,弱势群体不论在哪里都有,当我们没有面临灾难时,我们是幸运的。
但当灾难降临时,唯一能帮助我们的,就是那些看似痴傻的理想主义者。
影评第546话《正义的慈悲》——公平的代价影片《正义的慈悲》于1月10日在美首映。
本片由人气明星迈克尔·乔丹领衔主演。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拍摄,讲述了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黑人律师布莱恩·史蒂文森(乔丹扮)免费为无辜的黑人死刑犯辩护的故事。
美国真的是完全的公平、公正和民主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就大错特错了。
影片告诉大家,在美国每九个死刑犯就有一个是无辜的。
九分之一的死刑犯被无辜错杀,成了替死鬼;而真正的罪犯或杀人凶手还在逍遥法外。
美国黑人通常被警察们戴有色眼镜看待。
无能的警长随便抓了一个无辜的黑人(本片中为华特·麦米兰),并威逼利诱其他死刑犯做假证,将无辜的麦米兰迅速定罪,准备将麦米兰送上死刑台。
在美国,只有有钱人才能请得起有名的辩护律师。
名律师常因为自己能把看上去明明有罪的被告辩护得无罪释放而自豪。
被抓的无辜黑人被告常常因无钱请到精通业务的辩护律师,被无辜的送上了死刑台。
男主是哈佛法学院的毕业生,本可以找到一份高薪无忧的职位,但男主却执意免费帮助无辜的死刑犯辩护。
正义的慈悲,在男主的心中是无价的。
但可悲的是,黑人死刑犯的冤狱是无偿的。
米兰的六年冤狱没能得到任何的赔偿。
如果相同的事件发生在一位白人身上,这位白人冤狱者后半生可以衣食无忧。
相比之下,麦米兰的六年冤狱可以说是幸运的。
影片的结尾告诉大家,男主的另一位被告在三十年冤狱之后重获新生。
正义的慈悲远远不能被金钱所衡量。
男主的人生境界令每一位观众所钦佩。
类似的佳片还有“黑豹”主演的《Marshall》(影评第141话)。
向大家推荐“金豹”迈克尔·乔丹所主演的本片。
祝大家周中愉快。
又是一部热泪盈眶的电影 我们到底有多少固有的偏见?
带着这份偏见我们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你怎么就知道你所持有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更何况这些都不是基于事实,这让我想起了加缪的《异乡人》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并非基于事实,而是不正确的道德观,作为一个从底层出身的黑人律师布莱恩,念的是白人的好学校哈佛,就连被他辩护的人都说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这个从北方来的小伙子可以帮助我们,布莱恩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也明白光凭着信念是不够的,更要怀着希望,因为正义的反义词就是绝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心怀信念与希望,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可总有人要去做正确的事,捍卫正义,捍卫他们所相信的法律,的确正义有时候不是不到,只是他迟到了,我觉得片名翻译的真好,正义的慈悲,正如片中所说:我们要反省,我们要心怀慈悲,我们要抱有希望,这也是积极的虚无主义,勇攀高峰的精神就足以充实一个人的内心,否则比绝望更为绝望的就是绝望本身了,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平凡的西西佛神话最大的勇气,是啊,面对一次次挫败的勇气,总是要走向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心怀慈悲 心怀信念 心怀希望
在蒙罗维尔,《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乡。
这个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黑人青年,发现在美国的监狱里,每九个人中至少有一人是被错判的。
在被误判的死刑囚犯中,很大比例都是黑人。
所以他一心想要改变种族歧视和司法不公,于是就创办了一家非营利性的法律服务机构,专门为被判死刑的囚犯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他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错案都是警方和检方为了省去麻烦而选择了掩埋真相。
他们忽视目击者的证词,把不利于定罪的证据压下来,甚至与假证人进行交易来伪造定罪的证据,那些让想说出真相的人被威胁得气都不敢出。
如果这个社会是依靠恐惧和愤怒来支撑,那这样的社会是平等与法治的吗?
这样的审判,对被告公正吗?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不是富贵,而是正义。
而一个国家的良心,就在于如何对待穷人,和那些被漠视的、被唾弃的弱势群体。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宽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心怀慈悲。
但我们反省自己,在灵魂中是不是曾经缺少过那么一点正义?
社会是个大染缸,要想改变社会谈何容易。
反抗压迫的尝试太绝望了。
他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发现,要想为这些清白的人洗清罪名,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心存希望,需要有执着的信念。
希望,是奋起的理由。
他们想叫我们闭嘴,希望会给我们发声的力量。
希望,是前进下去的动力。
哪怕有权势的人想扭曲真相,我们也绝不会停止脚步。
正义最大的敌人是绝望。
三十年来,他成功帮助了140多名死刑囚犯,并且设计出一整套的针对死刑囚犯的法律服务。
他相信:“你做过一件坏事,但不代表你一生都是恶人。
”他的理想主义精神被很多人不理解,不仅受到了种种刁难,而且在家里还受到了死亡威胁的电话。
但是他的妻子支持他。
“我不需要人们喜欢我,只要我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得知,他的妈妈因为害怕疯狂分子就不去做正确的事情了。
”
如果光从情节和逻辑上来盘这个片子,我认为有几处处理的不好的地方。
比如证人为什么在开庭的时候看到沃尔特就良心未泯翻供了?
如果是个纯虚构的片子,我觉得这块可以设置一个更激烈的冲突和处理手段。
同样的,公诉人放弃了就是因为布兰恩说的那句“我觉得你是个能够明辨是非的人”吗?
可能因为本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还是尽可能还原事实,在情节设置上不够精彩。
本片主线故事是围绕为沃尔特伸张正义展开的,他被判死刑,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是二审、再审都无果,即使关键证人翻供也没有被法官采信,直到打到州法院。
看片的过程中无数次感慨:太黑暗了!
特别像我们中国的一些电影,贫苦百姓被有权有势的人污蔑、拿捏,各种无力。
人真的,很难从别人身上感受到那种痛苦,直到自己成为那个受苦的人。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为罪犯辩护。
是啊,我小的时候也不理解。
可是现在我想对他们说:让有罪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是法律维护的正义。
那些所谓的“被告人”当中,有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有被冤枉的好人,还有一些改过自新的人。
如果我们在制度上不能保证这项权利,那么弱者将更不能够得到帮助。
看完电影之后又去查了一下,原来是根据书籍改编的,有同名的书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原著。
另外TED演讲哦!
2012年3月,布莱恩·史蒂文森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发表“TED演讲”《我们需要谈谈不公》。
在演讲结束后,听众向平等司法倡议组织捐款100万美元。
故事的开始,马里奥大叔安分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没想到祸从天降,事业略有小成的马里奥锒铛入狱,别说拯救公主了,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
可是,这事儿究竟是咋回事儿呢?
真正知道“真相”的,大概是这位“警察”。
人民警察为人民,这样的信念,对于当时的老美是不存在的。
警察黑起来,连黑人都害怕。
一个白人被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尽快破案以平民愤是首要任务,拉个黑人垫背,也是“常规手段”,至于事实是不是如此,根本不重要。
不过,如果需要准备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警察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恐吓、胁迫、伪证。
这些事儿在“自由”的美利坚也照样发生过。
只不过,这些所谓的证据,毕竟拿不上台面。
当一个证人,前后的证词不一致时,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既然第一次的证词有可能是因为被恐吓、胁迫做的伪证,那么第二次的证词是不是也有可能因为被恐吓、胁迫而做的伪证呢?
当局以这个理由,堂而皇之的驳回了申诉,理由相当的冠冕堂皇。
如果牵扯上“黑人”这个背景,故事就越发显得无奈。
一个黑人律师,选择替死囚辩护,当真是犯了禁忌中的禁忌。
然而,事情总是需要有人来做。
如果所有人对所谓的“理所当然”选择理所当然,那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希望”。
这位律师能站在法庭,自身所经历的屈辱,不足为外人道。
一个被恐惧和愤怒支配的社会,谈不上真正的民主和自由,这一点,是任何一个老美都无法否认的“国之根本”。
所以,当时的证人选择了勇敢面对。
所以,当时的检察官选择了正视事实。
故事的结尾,马里奥大叔终于沉冤得雪。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其实,作为当局,面对这样的大摊子,差错在所难免。
关键是看发现差错以后。
究竟是选择遮遮掩掩,还是选择从点到面。
在这起个案中,至少映射出三个问题:证据链是否是所谓的“铁证”;黑人是不是应该“特别对待”;死刑是不是应该废除。
所幸的是,大部分问题,都在故事的结尾慢慢改善,或者我们可以通过时光见证。
或许,这才是希望。
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里,依然有这样的人存在,以一己之力去对抗体制。
Such an inspiring story!! 电影本身太中规中矩了。
没大毛病但也并不亮眼。
监狱里每9人就有一名被错判的受害者,不过他们还有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被释放,但是在其它地区就完全没有这个可能了。
最近看的律师片虽然剧情都是套路但还是一次次为律师的理想主义精神所打动,看的我都想去做律师了(哪有这么简单)。
如果说《正义之裁》只是关于一个小事件的坚持,那么这部片真的是事关生死,明知道自己清白却只是因为自己是黑人就要枉死,那心情真的是……无法想象的痛苦、愤怒和委屈。
我喜欢一切政治正确、理想主义的片,毕竟生活在这个魔幻的社会里,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相信人类之光了。
片尾一位女歌手唱的,有谁知道是什么歌吗?
听了节奏很好,但没听懂,希望有人能解答下。
整个片子很不错,有些写实纪录片的感觉,我想这也是导演的追求吧,就是完全不演绎,就是事实的目的。
有人说主演不够深入,没有死刑犯演得好,我觉得从拍写实纪录片风格来说,这也是必然。
一个刚出大学的学生仔就是这样啊,哪可能有坐了几年死牢的人内心戏多?
最近此类片源增多,波兰斯基的《我控诉》讲十九世纪末法国的著名冤案刚看过,就来了这部二十世纪美国司法界重要案例,两部都涉及种族歧视和司法公正,历史惊人的相似,在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冤案还是不少。
通过这些案例,我本人的解读分享几点:第一,不要迷信一种制度会解决所有问题,影片最后介绍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有九分之一的死刑存在错判,这是多么高的比例!
在本片中就看到从这些罪犯最初没有负责的律师维权,到有了律师但几次上诉还是失败,制度设计应该是到位的,但种族歧视和违法操作是普遍存在的;第二,公开的媒体舆论确实对揭示真相起到了正向的作用,当看到洲法院败诉时,我就想到了公开舆论,果然报刊电视争相报道、公开证据,律师利用巡回法庭,破除了地方保护主义和极端种族主义对案件的限制,这里的关键是那个做伪证的囚犯,就是我的第三点,人性的良知,那家伙是个悲剧人物,白种的垃圾人,因为恐惧死刑而做伪证,但意识到他将致一个无辜的父亲于死地时,良心发现了,还有那个地方检察官,开始为了自己保护地方安全的利益而将错就错,直到律师指出他的地方既有白人也有黑人时才做出了尊重证据的选择,所以真相需要良知,凭着良知做出诚实的选择,就是正义。
故事很感人,不是电影。
並非每個死囚都是被誤判或誣陷,不知這部電影真正的目的是要訴求什麼?是要伸冤?還是要廢死?盲目的仁義實不足取。劇中嘮嘮叨叨講述一堆公平正義,說穿了都是將死囚以死馬當做活馬醫,盡是沒什麼深切的法律攻防内容。對於這種強調黑白種族平等的電影,如果編導只會濫用人類那最廉價的同情心,而不多用點製作的誠意,就落得只是為了博取關注和賺得票房的企圖。這是一部既空洞又乏味的所謂真實法庭辯證故事。
美国一直宣传人人生而平等,就是屁话。美国白人骨子里歧视黑人。在美国,同样的刑事犯罪,黑人受到的惩罚和量刑都是从重。
讲了一个律师帮助一名黑人沉冤昭雪的故事。涉及美国死刑制度和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
这部和《Queen & Slim》在电影院同一个档期,为自己和他人的权益而奋斗的人们,永远都值得尊敬和学习。
“当我刚从法学院走出来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何为坚持与信念,是麦克迈伦先生教会了我如何面对这份工作。” 确实不需要很drama的转折与反水,在真实的死亡威胁面前,每个人的反应都会是类似的,也许从编剧的角度看,这样的转这是突兀的,生硬的,但是这更接近于血淋淋的现实。我们都需要这样反对歧视与偏见的助力
强烈的压迫感让人无法呼吸,一切都无力。真实事件改编,算是这个糟糕世界的一点微光时刻吧。
前面的节奏,情绪的变化铺垫的都挺好,为啥后面的转折如此生硬,给人一种导演不想拍了的感觉
看这种题材就是憋着一口气,就是气啊,哎呦。活活憋死的困境。注定的好电影。
一般般吧,不是很喜欢看的剧情
多次点到杀死一只知更鸟,意图很明显,无辜的黑人为什么会成为死囚,这么多年了,黑人依然是偏见歧视的受害者。
被抓的无辜黑人被告常常因无钱请到精通业务的辩护律师,被无辜的送上了死刑台。
最后的字幕看呆了,想起日剧99.9:刑事专业律师,日本的刑事案件中,被判处有罪的几率高达99.9% 在绝对不可能翻案的案情中,追查那仅剩的0.1%的可能性。美国真是神奇的国度。
乔丹应该可以成为新一代黑人演员的偶像了,不但帅气而且有才华,片中的黑人律师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亮点。电影比较程式化,剧情走向和戏剧冲突都在意料之中,种族、平权的话题已经让观众充满了观看的疲惫感,虽然有真实事件的背书,但也避免不了电影成为又一部表现“美国精神”的平庸之作!
坚决反对死刑不动摇
虽然四平八稳,规矩地几乎没有亮眼之处,但故事本身还是很有力量的。
监狱里每9人就有一名被错判的受害者,不过他们还有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被释放,但是在其它地区就完全没有这个可能了。最近看的律师片虽然剧情都是套路但还是一次次为律师的理想主义精神所打动,看的我都想去做律师了(哪有这么简单)。如果说《正义之裁》只是关于一个小事件的坚持,那么这部片真的是事关生死,明知道自己清白却只是因为自己是黑人就要枉死,那心情真的是……无法想象的痛苦、愤怒和委屈。我喜欢一切政治正确、理想主义的片,毕竟生活在这个魔幻的社会里,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相信人类之光了。
讽刺
我们的形象,不在于如何对待那些富人,而在于如何对待穷人,被漠视的人,被唾弃的人。
辣鸡尊尼迪,这种不自救的人还帮他个jr。看这电影去同情这辣鸡死囚的都是什么样的黄皮白左圣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