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是灾难片,哦NO又是美式个人主义温情片。
男主因为有利基建而且身体健康被选中,但是一家三口脑子不行。
救命药难道不绑在身上?
孩子乱翻家长下车怎么不清点确认?
不过选中健康人一是为了人类再生二是为了基因再选。
在生死存亡时刻还不知道“财不外漏”交浅不言深的道理导致孩子被抢、车厢打斗真的是太傻 活该。
导演可能没经历过春运吧,那也见过超级演唱会啊,生死时刻那么多人根本挤不进去,而且设置长长长弯弯弯的通道不给你闯入的机会,怎么可能还能进入!
女主爹给了一把枪才是做的正确的事!
人性很美好也很可怕!
末日逃生 (2020)5.42020 / 美国 英国 / 剧情 科幻 灾难 / 里克·罗曼·沃夫 / 杰拉德·巴特勒 莫蕾娜·巴卡琳
先是把药给弄丢了 然后又是在陌生人车里透露他们是被选中的 导致整部片子一半时间一个小时都在填这儿子的坑。
最后明明死亡闪回了 又搞个9个月就出地堡了,这么大陨石,9个月就恢复生态了,恐龙估计灭绝不了。
槽点确实比较多,要是我,我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抛下我爸妈走,要走就一个不落。
而且截停飞机我也做不出来,再强的求生欲,也不能建立在牺牲别人的基础上,万一飞机和你撞上了,两败俱伤。
政府通知去避难所,居然还有电视投屏,并且还冷静的和邻居一起看完,真的是邻里关系和谐,但凡有个心胸狭隘的邻居,估计当场让你见识人心价值观导向和中国人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中国人主张的是灾难面前大家要团结一致,共同度过难关,每条命都不能放弃……半路打劫人家小孩,抢人家手牌,关键时刻抛下自己老爹等等,这些事讲真的,有点损人不利己的意味…..美国人主张的是先满足自己需求,再考虑别人的感受,政府也是选择帮助对自己有用的人,路上的路人坏人比好人多,但凡大家团结一点,这个片子都演不了两个小时…..
今天聊聊电影《末日逃生》。
片名Greenland (2020),别名末世绿洲(港) / 天劫倒数(台) / 格陵兰陷落 / 格陵兰。
本片由走到哪里哪里遭殃的杰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主演。
杰拉德·巴特勒这次倒是没有去什么著名地标,只是扮演一名建筑工人杰夫(Jeff),日常出出轨上上班,回家撕撕逼。
就因为他在地球上待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彗星直奔地球,即将造成毁灭性撞击。
为了延续人类文明,美国政府选取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前往地下掩体,未被选中的人就留在地面自生自灭。
杰夫很幸运的被选中,在他举家前往机场避难时,一家人遇到了各种突发状况。
《末日逃生》中撞向地球的巨大彗星名叫“克拉克”,这是为了纪念已故作家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他1993年写了一部小说《上帝之锤》( Hammer of God),小说描述了一颗毁灭地球生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时间。
可能鉴于现实中漂亮国的新冠疫情控制成效,漂亮国拍摄了一部有关世界末日题材的电影,展现一下该国在世界末日级灾难前的强大抵御能力。
在影片《末日逃生》中,漂亮国不仅积极应对了这场生物灭绝级的灾难,还延续了人类文明火种,为今后重建地球做出了不可磨灭功绩。
简言之,漂亮国依旧是蓝星领袖,不管彗星撞击地球还是其他什么灾难,他们总感觉自己一直能够领导地球。
而现实却无情打脸。
《末日逃生》原计划2020年8月14日上映,结果影院不开门,片方就放弃了在美国影院发行,直接通过付费电视和流媒体上线。
和上映过程一样,《末日逃生》的拍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光是主要演职人员换了好几个。
最初计划中,影片会由《第九区》《极乐空间》的尼尔·布洛姆坎普(Neill Blomkamp)担任导演,由美国美臀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担任男主角。
后来两人都因为档期冲突而退出本片拍摄。
老爷子山姆·艾里奥特(Sam Elliott)原本要出演岳父角色,即将出演时谈判谈崩了,最后由斯科特·格伦 (Scott Glenn)取而代之。
《末日逃生》是杰拉德·巴特勒主演的第二部灾难电影,另一部是《全球风暴》(Geostorm ,2017)。
其他那些到处沦陷的电影都是动作片,并不是灾难片。
《末日逃生》不论影片题材还是内容,都可以说是灾难。
灾难片中常见的磅礴大气特效在这里少得可怜,整部电影大部分时间都是普通人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嗡嗡乱撞。
如果对比现实中某些国家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末日逃生》更像是一部写实题材电影,而非虚构的灾难片。
在影片中,每一块彗星碎片进入大气层后,都使用了相同的双音速爆炸音效。
听多了难免会有些疲劳。
如果想看一部视觉特效爽片,那么看《末日逃生》时大概率会感到失望。
因为整部影片全程拍摄的内容真的就是“逃生”,仅此而已。
你会深刻的体会到,组织的强大作用。
力量来自于组织是一个千锤百炼的真理,在无组织的情况下,“零元购”到处发生,而在有组织的情况下,人们可以瞬间进入一种新平衡状态。
影片最后一句话带过,幸存者们在地下掩体足足生活了9个月,地表的灰尘才尘埃落定,人们能够重返地面。
其实影片中有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一颗硕大足以毁灭地球生物的彗星要撞向地球,全世界的观测人员居然都发生误判,这显然不可能。
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信息通讯又那么发达,这种消息根本封锁不了。
影片刻意为了营造一种紧急逃命的极端情况,硬生生的把撞击逃生时间压缩到了不到一天。
从根本上影片就将观众置于一个鬼扯看客地位,期望观众们都无脑看一部电影。
这就造成一种矛盾,影片从设定上就想观众们无脑观影,影片实际内容又达不到无脑爽片的程度,结果只能成为一部烂片。
硬要说《末日逃生》的优点,那就是用写实手法,表现了某些国家在灾难前面的不堪一击。
天选之子末日生存,大末日的来都来了。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如果你像John是个稍微有一点地位的普通人,在末日来临之际被政府赋予了免死金牌,而这个金牌还带有排外性,你是否还愿意带上别人一起逃亡。
在电影中,我们遇到了好的坏人(放过孩子妈妈和孩子的商店抢劫犯),也遇到了坏的好人(愿意让母子搭顺风车却在中途抢走孩子夺人生机的夫妻),遇到了更坏的坏人(夺腕带的逃亡者),遇到了更好的好人(所有协助John一家人逃亡的好心人)其实这里不能单纯用好坏去衡量,在灾难面前,在那种非正常的环境下,追逐生的渴望,对未知的恐惧,让任何人所做的一切都应被理解为是正常的,可能不合情但是十分合理。
正如这种环境特定性,人性的转变是必然的。
如果说John之前拒绝带上邻居一起逃亡,这是一种非善意不合情的表现,再到后来面对着火的车主动去救里面的司机,飞机失事第一个想到去看飞行员的情况,这便体现了善的转变,从利己到利他。
但也可能是向恶的转变,尤其是“不幸”活的够久而资源却极其有限。
这种转变,亦是不合情却合理的。
每次看完末日电影,我都很想问身边亲近的人,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灾难,是打算带上我一起逃亡,还是说就留在家里一起度过最后的日子。
但仔细想想,这种测试题其实毫无意义,因为人在那时会变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甚至可能和当时遇到的灾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地震,洪水,彗星撞地球,还是僵尸袭城。
而我们为什么会被电影里面帮助他人的人,恪尽职守的人所感动,因为这种在平时里都被人称赞的行为,在灾难面前仍可以做到,可见是多么难得。
对于这份善意,只能在我们随着剧情,和John一家人一起逃亡的过程中,心怀感恩地去面对了。
1.可能妻子的人设就是不是很机敏吧,逃亡之际,还眼见着凶杀案发生在眼前,还是不对那个只有少数人拥有的手环加以掩藏,坏人动心思,抢走了孩子,知道她是妈妈所以在刚离开家时想要带上邻居的孩子,可是总统警报明确说了不能带其他人,她还要问为啥不能带。
2.孩子虽然气人,没办法,七岁。
3.男主看到了妻子留的纸条说了去自己爸爸家,男主到处找信号打电话,问她们在哪,我虽然觉得奇怪,但想着可能是想问现在具体位置吧,但后面男主收到女主之前发的消息说去爸爸家,他说了现在才收到,然后开往爸爸家,我就很疑惑。
不过影片特效啊,整体那个逃亡紧张的氛围营造地还是超级好的,尤其最后往地堡跑的那段,讲真的,我都心有余悸地想哭
来仔细分析一下这部中二电影的优质末日观:1。
世界末日倒计时了,您还在大包小包收拾呢,女猪还在还要跟面包刷果酱呢,建议导演看一下10年前的中国春运,末日逃生应该要挑个扁担挂两只土鸡腌鱼一边篓子一边桶。
再看看阿汤哥《世界之战》的末日逃生指南,1.一分钟内拿空冰箱的食物 2找电池 3 拿枪。
拿枪是对末日的最切实人性理解。
因为末日一定是人性恶的大爆发。
不用责怪小孩弄丢了胰岛素,毕竟人家是小孩,要怪就怪这对末日当头还在收拾尿不湿的婆妈夫妇,以至于东西太多让生命必备品遗漏了。
2.政府的末日指令安排居然是直接机器语言call电话。
在社会混了这么多年,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机器语言电话说你中大奖了你会信的话,建议你去医院看一下脑子!
3. 除了机器语言和短信外,居然直接电视广播通告逃生优选者名单,导演的幼稚无可救药了。
上面说过,世界末日一定是人性恶的大爆发,连公平的制度都无法维持,不公平的制度更不用想了。
如果电视广播:世界要灭亡了,我们挑选了一批人可以活,名单如下,其他人不好意思等死吧!
我相信获得逃生票的人在家看完报导就可以倒计时了,5分钟内绝对一群暴民冲进你家抢你的身份证和带二维码的手机,就算他们用不了也不能让你用。
“人不患穷患不均”,在世界末日之时居然公开搞特权优先!
这种事肯定是高度机密下运行,最好派个直升机去指定隐秘地点接人,如果发现你泄密立即取消你名额,参考指南皮特哥的《僵尸世界大战》。
4..还是关于行李问题,政府给选定逃生票的人的指南是可以带一个行李箱。
您当这是度假呢,这是末日逃生啊,少三个行李箱的重量就可以多载一个人。
至于食物被单等物品必须政府另外配置这样好控制,人应该只能带生命必备品,比如糖尿病的胰岛素。
都世界末日了还在带换洗衣物,美国的中产阶级和ZF连中国大妈都不如!
5. 末日的集中撤离最重要的是什么,秩序!
绝对的秩序,所以所有的末日电影维护秩序的一定是军队。
可是电影中根本不理解军队的意义,就正常情况民用航班一旦关闭舱门等待起飞,您提出要下飞机劝说一次不听,闹第二次就可以直接空警刑拘了。
电影的这种情况,作为军人应该可以将要求下飞机的男猪直接击毙。
6. 撤离的军用机场居然是完暴露在开大庭广众的,以至于没有机票人山人海堵住了通道,让有机票的人都很难进去。
美国那么多地下机场,隐蔽军用机场这个时候不用?
真实情况要是世界末日你公开搞特权逃生,没有机票的屁民会瞬间像丧尸一样顶着枪林弹雨挤爆你的机场。
应了陈胜那句鼓动的话:失期是死,造反也是死,那还是造反吧,毕竟造反还有点生机。
7.如果天上下起陨石雨,千万不要到桥下躲避,陨石的密度一般不大,直接砸死的概率低,但力度砸塌一座桥是绝对没问题的。
8.不让我们上飞机,谁都别想走!
世界末日电影中的一向反派嘴脸居然出现在了本片的主角。
最终映证本片主题:不让我们一家好,你们谁都别想跑。
看完本片后我有个想法,觉得如果要组织一场末日逃生,首先要把本片夫妇挑出来,公开处死祭旗,然后宣誓群人:要让更多人的逃生,这种害群之马必须铲除!
本想打四分,但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评分这么低。
所以给了五分想拉扯一下。
真的觉得很经典!
这么低的评分,我就从缺点说起吧:明显的宣扬所谓的“正能量”的电影,有些情节稍微狗血的渲染。
其次,片子里存在些许bug(比如不摘手环,还有人在现场打喊我是被选中人等,“财不外漏”的桥段)。
还有…貌似没什么叫我不可忍受的了…再帮助影片开脱下上边的两个问题。
首先,宣扬正能量是每个影视人基本的义务,稍微过分我能接受,甚至觉得是应该的!
并且影片内把很多善恶的对立及并存的纠结进行了很成功的表述。
比如主人公杀人,阻拦飞机起飞的恶,但却不顾自己受伤的救人,杀人后洗手的忏悔及借车留便条的善进行了很多细腻的表现,还有男主出轨的恶,和为家庭拼死保护的善;再比如抢孩子夫妇的恶,即便最后事发,女的还是善意希望孩子得救的善;政府放弃大多数人的恶,到最后看到飞机下来的一队人不论是否符合条件都营救的善,等等,非常的多!
我不认为这是影片的败笔,反而觉得恰到好处的“正能量”了一把。
哦,还有药店拿枪抢劫的黑人反而放过了女主和孩子~真的太多善恶对比及并存纠结的展示,细节满满。
其实,人性本不就如此,哪怕面对死亡的时候。
善恶还是并存的。
反而这样看,我觉得这是这部影片很成功的亮点。
我不否认在死亡面前大多数人都是自私丑恶的,但我也相信,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其次那个傻乎乎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有手环的bug…这个确实有点大毛病~但在影片开场的快节奏下,我还能够忍受…哦~还看到很多短评说什么建筑物都没塌,太假之类的…我觉得这真的跟影片细腻的地方相比,太微不足道了。
最后再说几个映像深刻的小细节吧~末日的酒会男主争斗时众人的冷漠军队的死板与善解人意(我的家人没被选中,帮助找孩子的军人,医生,还有救下孩子的那个军人)末日前几个老友的牌局去否救助邻居,及邻居的表现还有很多…不一一写下了。
总的来说,细节满满,前半部情节够紧张,大多数情节经得住推敲,真的觉得这部影片值得7分以上!
(直言不讳,个人认为,巨石强森的末日坍塌,凭什么比这部影片分高…)
如果选年度最惊喜电影,绝对是这部了!
海报做的很简陋,加上杰拉德·巴特勒的脸和灾难片题材,你一定觉得“Oh No,一定是烂片”但居然不是!
这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灾难片!
以至于我立刻想看第二遍。
而且这的确是一部有很强代入感且相对来说写实感强的末日危机电影。
经过了2020年,我觉得片中发生的一切还真说不定会发生。
故事最优秀的地方是,虽然设定很俗套,又是彗星砸地球,面临恐龙一样的迷茫结局,部分人被选择到提前秘密建造的庇护所,但其讲故事的方式与《2012》类大格局灾难片却很不同。
《2012》等传统灾难片总是希望照顾到全球视野,有很多主人公,展示不同阶层,不同境遇的人,并以巨大的破坏性作为噱头,很多地方过于戏剧化。
但本片只让观众跟着普通的一家三口,就展示他们逃亡的过程。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通过这三个人,即使有涉及到全球危机也是通过他们看的电视画面或听到的广播,这点上比较类似当年阿汤哥#Tom Cruise#主演的《War of the Worlds》,会更有神秘感同时又很容易让观众建立起对主人公的依赖性和共鸣性。
而本片的格局比《War of the Worlds》还要小,根本不希望树立什么英雄形象或通过外星人去吸引观众,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你禁不住联想:如果你是男主角一家,要怎么才能逃生。
而这个过程真的比想象中曲折很多。
男主一家的经历简单说就是,明明眼看到希望的港湾,但就是怎么也到不了那里,中间出现了太多曲折。
从忘记给孩子拿药,到孩子患病不让上飞机,然后孩子又被绑架了,全家好不容易团聚逃生路上再度遇到各种险境。
基本上到最后,我都有点不能相信他们还能活下来,感觉这家人就是注定没好运而且影片对灾难临头,各处陷入恐慌、骚乱这方面展示得非常真实,不需要看其他国家或名胜古迹怎么遭到破坏,主角一家一路上看到的一切就已经足以展示出世界失去秩序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混乱。
故事在制造转折、紧张、恐惧和焦急感上确实做得很出色,大部分时候观众的情绪会一直被主角牵引着,不知道下一秒又有什么倒霉的事发生。
基本上看完会让人觉得,与其冒险求生,各种着急上火,真不如和家人一起在家里安安静静等待世界末日的到来。
片中也有少数的几场大规模的灾难场面展示,但多是通过小小的手机银幕或电视银幕,不需要太多特效,反而觉得很有真实感。
《死侍》里出演女友的莫蕾娜·巴卡琳 (Morena Baccarin)在片中饰演男主的妻子。
这位母亲确实经历了很多操碎心的挫折,几乎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那种束手无策的焦急心情,相信会比男主角更容易获得共鸣。
如果今年没有让你感到危机感,那么看看本片,也许可以再次感受到末日危机带来的刺激。
强推!
寻找一部末日电影,电影最后结局大反转主角被机器人爆头是什么电影?
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背景是末日主角一行好像在寻找一个目的地。
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死了很多同伴最后终于到达后,主角探头发现目的地是一个巨型机器人基地,里面有几个巨型机器人在巡逻,其中一个机器人转头扫描到了主角,然后主角被一枪爆头,电影结束。
记得这部电影是一部少有的剧情结局非常反转的末日电影,因为整个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主角一行在逃亡、在寻找最终目的地,并且影片从头到尾只字未提任何与外星人、机器人有关的因素,直到最后主角到达目的地后爬上了山丘顶部探头观察整部影片才第一次出现巨型机器人!
至此想必所有观众看到这里已经极度错愕和赞叹,本以为主角终于达成了目的却没想到随即剧情大反转,主角被瞬间一枪爆头。
电影结束。
不是末日之书,市面上知名的几部末日片都找过了都不是,至少是十年前的电影。
我找了很多年了,百度谷歌都搜索不到,如过哪位看过的话麻烦提供一下片名,不胜感激!
如果我是做梦的话,应该不会十几年了却对此情节依然记忆犹新吧
现实与“艺术”,你说不清是一体,还是故意区隔。
如果电影今年上映才更显得讽刺。
如果2020的抢劫暴乱和森林大火已经让电影中的灾难无数次照进现实,那么2021喀布尔机场大撤退则将电影中军事行动的各种混乱场面上升了几个数量级。
而且比电影情节更荒唐的是,现实中的美军在将滞留的美国公民拒之门外的同时开足马力将不相干的阿富汗“难民”接上军机。
于是,不论是抢劫、山火还是战争,现实中的美国人经历了一切残酷之后,若他们再从影碟中回顾这部老电影,那么其中的各种桥段显得不值一提。
电影情节中的一切都不需要讲究真实。
左逼阵营中的媒体将暴乱粉饰成和平,左逼好莱坞人在电影的灾难情节中依然谨小慎微地粉饰种族。
抢劫者的头目都是白人,抢劫者中放过女主的是黑人;绑架孩童的是白人,帮助女主的是老墨;抢劫男主的是白人,帮助男主的又是黑人;在机场中对女主不耐烦的是白人,耐心帮助的又是黑人。
一部反向版美国生存指南。
你跟着这样的指南去纽约试试,你同一个人杀了四十次,而对方被免于起诉了四十次。
如此精确的操作,让我联想到强森,这位在黑人火烧儿童医院以表达“和平”之际高调予以声援的名人,最近拍摄了一部广告中戏称“不要企图抢走户外电视墙”,广告中的打劫者又是白人。
真是可笑,在他家门口这样抢劫的话也会免于起诉吧。
同样还是今年,当美国一所高校发生自定义性别人士强暴案件时,奥巴马站出来指责受害者的家长是“虚假的愤怒”。
什么时候把这个也改编一下搬上银幕?
这是一部精准的现实讽刺剧。
它向你展示了好莱坞为代表的左逼能把无视现实无视真实的苦难,甚至如何在你的伤口上跳舞。
如果灭顶之灾真正发生,讽刺的是美国也许真的有能力救助所有人,但它只会救助黑命贵和非法移民。
而执行如此惨无人道行径的美国首脑,到底拿了谁的钱。
中段互相找人部分太拉跨,太催眠,非常劝退
好莱坞70后这批编导,是真不行。
設定很好,可惜關於道德抉擇的探討點到即止,沒有更進一步。
哪个二逼搞出《格陵兰陷落》这种译名,看了电影才知道格陵兰压根没陷落,陷落的是别的地方,猎奇目的失败。。。之后我又去下载了《冰海陷落》,这个译名一看就是二逼,不会再被骗了。。。
是不是每一个美国大汉的婚姻危机,都需要地球毁灭一次来拯救?
邻居:说好的给我打电话呢?
“男主记得了 别忘了要给邻居打电话。”哈哈哈哈哈这种片就是要开弹幕看啊。
一言难尽啊
这也太套公式了 而且硬伤太多 特效太假
世界末日来临,除了暴力,人们失去理智,也还有温情。谁不知经历一切巨变后还存有希望
20多年前的彗星撞地球主角要登上彗星引爆核弹炸碎陨石,20多年后彗星撞地球的主角就只剩下跑路了,现在的文化倾向,丧逼心态全球蔓延
不做科学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挺中规中矩的一个电影,有不少bug,想讲人性,但讲的很无聊,显得平庸了一些
低分可能是因为缺少CG特效场景,整个过程几乎就是在赶飞机的路上。男主设定职业建筑结构工程师,因此家庭被选中上飞机,但也是普通家庭。孩子需要打针这个设定真的用的电影太多了,看着太俗套了。为啥选你,不选你总统没人保护。特别像美剧套路,但个人还挺喜欢这种,各种设置问题需要解决,快节奏的。
重点在“逃”,还算紧张,可以做得更宏大些。
还可以,在2022封城期间看这部电影,增加了好感度。
大难临头,可以不顾父母,但不能不顾孩子,你说人性是美是丑?讲不清楚你就不要讲!赶紧的,毁灭吧!|电审进字2020年059号
科技能够带领一堆金属航向外太空,信仰却无法指引上亿生灵寻求避难所。家园、机场、高速,三幕速度与激情的逃亡;丈夫、父亲、罪孽,三重身份在灾难中获得救赎。白墙林立,警报只能被限制投放;死生面前,亲情也只得被审查筛选。末日烈焰不及妻子的怒火让此生难忘,狼狈的孤雄比塔尖的精英更值得敬仰。平淡时光里全世界可以与你快意乘风,末日降临时是否有人愿为你停驻脚步。
剧情推进就是靠几个主角的(低)智商撑起来的,观众真的不喜欢。
前50分钟拍得挺紧凑的,人物性格细节都还不错,后面发生肾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