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什么颜色?
黑白?
赤橙黄绿青蓝紫?
都不是。
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是介于各种颜色之间的各种说不清名称的混合色。
警察的世界是什么颜色?
有罪或无罪,天壤之别,应该是非黑即白吧?
更不是。
是一种明知道是黑色却不能说是黑色、有时又会因蛛丝马迹而瞬间黑白倒转的颜色。
本片中的男主乔,警局多年破案率第一名,视工作如生命,看似完美的警察形象,但是办案中失手枪杀幸存受害人,终日自责致妻离子散。
吉姆年轻有为充满理想,家庭美满前途光明,也是完美男人形象,但是最终情绪失控杀死嫌疑人。
嫌疑人史帕玛,形象猥琐思维缜密,常常目露凶光,标准的变态连环杀手形象,但警方没有哪怕一条明确的证据指向他。
片中主要的几个“正面”形象都做过错事,连女验尸官都曾包庇过乔,但几个“负面”形象没做任何错事,连令人厌恶的指纹比对小伙也是照章办事,无可指摘。
黑白对错,慧眼莫辩。
关于嫌疑人是不是真凶,片中呈现出很多相互矛盾的指向,如下:真凶的指向:影片开头凶手的黑鞋、似乎有些跛脚的步态、包里有刀和白色塑料袋、警局里开车女第一眼就认出嫌疑人、嫌疑人对案情的了解程度、公寓女案凶手喝牛奶和啤酒,嫌疑人家里也有、受害者中有失足女,嫌疑人也有此好、嫌疑人从心理承受力到智商全面压制两个大神级别的警察,这远远超出一个侦探迷的范围,只有变态连环杀手能做到,一个具有如此能力的人不会满足于利用别人的事戏弄警察,一定会亲自出手的......无辜的指向:开头的凶手开一辆蓝色四门轿车,夜跑女案的凶手开一辆棕色两门轿车,嫌疑人平时开一辆绿色跑车,丢的车是黄色SUV,都对不上、嫌疑人的步态是很夸张的跛脚加外八字,开头的凶手似乎只是轻微跛脚、嫌疑人留着稀疏的络腮胡和长发,开头的凶手没有胡子、嫌疑人家里除了侦探片和剪报之外,没有任何跟案件有关的东西、嫌疑人有警用电台以了解案件信息......这些指向在片中基本上都是一带而过,很模糊,真可谓蛛丝马迹。
电影中的任何元素都是有意而为的,无论在拍摄时还是在剪辑时都经过认真讨论、精心设计和反复调整。
这些相互矛盾含混不清的指向揉在片中的唯一目的就是,没有人能确定嫌疑人是不是真凶,真凶甚至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这部影片并不想要观众搞清楚嫌疑人到底是不是真凶,相反,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是生活本来就是一片混沌一团乱麻,任何人都不是100%的好人或坏人,任何决定都不是100%的正确或错误。
做了决定就要承担后果,承担了后果就要放下。
乔放不下,结果事业尽毁,妻离子散。
吉姆也放不下,眼看着吉姆也要步自己后尘,乔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拯救了吉姆,让吉姆放下心中的罪恶感,谁也不是天使,No Angels。
影片最后一段很有意思,一边是吉姆收到红发卡后的娇妻爱女,一边是乔烧掉所以东西只剩瘦狗黄沙,看看,这就是放下和放不下的区别。
那么最终乔放下了吗?
当他敢于直视被他误杀的女子的目光时,他似乎是放下了,但在女子幽怨的目光注视下,他又低下了头,似乎还是放不下。
因为自己的失误,一条美丽的年轻生命消失了,谁又能真正放得下呢?
我觉得这部剧的拍摄手法可能让有些人觉得不舒服,导致这部评论很两极分化,但是三位主演的演技是真的让我爽了,Deke内心的纠结,眼神真的很棒,警探与嫌疑人之间不断猜疑,周旋。
故事情节我觉得表达的也都表达出来了也有深度,也会造成两种对故事的看法,至于没看懂的可能是个人感觉不一样吧,总之肯定是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本来是要给两星的,冲着惊悚的感觉以及三个不错的演员给了三星。
说说那些看不明白的吧。
首先为什么要用这个片名,看名字以为是讲寻找着蛛丝马迹破了案,但最后也没破案啊,那些蛛丝马迹反而成了误导。
可是被误导做出错误判断不是大家常见的错误吗,既然做的不对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其次,为什么要让Jimmy被Joe拖下水呢,陷入自己搅起漩涡不能自拔,这是帮人还是害人。
第三,Jimmy跟Joe到底是什么人设,按电影思路来是一青一老两个有责任心的警探,是正面的,但结果又为何如此。
当然,也可以设定为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但是又缺乏个性的内在冲突。
第四,一开始情节推进就是显示Joe不显山露水的高手,只是因为个人身体精神原因出了问题,而最后Joe所做的只是让Jimmy心里好多一点。
第五,警长的人设就是个看不起人的人,而最后都被他一一应验。
总而言之,不知道导演想说啥。
我还是设个分割线****************************************1、片头的公路杀手:画面亮度开大的话,可以看到他的下半张脸,脸型和须型都和Leto极为相似。
Leto的须型在剧里没有重复样本,算一个不常见特征(绝大部分路人也没有,但我也没有挨个留意)。
二者的体型,腿型相近,但衣着都是不修身的夹克衫、工装,无法精确判断。
不过,即便他戴着帽子,眼镜做了遮掩,蒂娜还是指认了他。
此外,公路杀手和Leto也有很大不同,就是步态。
公路杀手的走路姿势和常人无异。
Leto自从被警探们(观众们)发现后,就一直用松松垮垮,非常夸张的外八字大步行走。
公路杀手每次作案都用不同的车,作案工具也是专用的一提包,风格谨慎,不想被发现。
2、Leto:Leto和杀害妓女的凶手有比较多的重合之处。
似乎可以用“偷听警用电台”来解释,但是我觉得警探们再粗心,也不会把法医报告、调查报告放在电台里朗诵,报纸新闻也一样,所以会有大量的办案细节他无法获知。
凶手喝牛奶,喝雪山啤酒,Leto也喝。
都嫖。
获取的部分指纹很相近,但不够采信。
Leto家里有断了尖的刀(捅过或者撬过东西),前臼齿假牙(这个咱不太懂,一般咬痕用不到这几颗)。
法医说吃披萨的方式是东岸人,说明Leto不是土著(Leto是哪里人我没注意)。
都吃烤牛肉。
工作的电器店里有和绑被害人相同的棕色缠轴缆线。
合乎“罪案迷”身份的录像带放在明处,但凶案剪报和一些女性特征的小物谨慎藏起,不想被发现。
被蒂娜从照片中挑选指证(前面说过)。
三尸案之后到现在,约5年洛城没有类似凶案,符合Leto去了底特律的事实。
Leto的两辆车里程数都很高,但他要是作案应该也只会偷车。
报不报失并不重要,报完失再开出去作案算谁的,报失没有任何证明效用。
Leto被发现后的状态不稳定,上一刻挑衅,下一刻撇清。
我觉得他带着马雷克去荒郊野岭挖坑,是存了点觉悟的。
其实俩警探也不用那么着急,好破的案子多是那种一时性起,事后慌张的类型,精心准备蓄谋已久并且以陌生人为对象的,本来就难破。
最揪心的一刻是片子中间,丹泽尔开车回家,遇到一群出来兜风的少女。
风华正茂的姑娘们坐在车里对他打招呼,良心于是再一次被逼宫。
画面一转他又在洛城的法医室里了,这剪辑可有啥不妥?
2025年4月5日和6日,六公主佳片有约播放这个电影。
看到最后也没有明确长发男是不是凶手。
我觉得我是不是憨掉了。
看了豆瓣厉害影友的影评我就放心了,他们逐帧分析,仔细截屏,最后也没有明确长发男是不是凶手。
看来,不是大家都憨掉了,这是编导的设计。
豆瓣上还另有个《蛛丝马迹》,另一个黑哥哥摩根·弗里曼演的,6.8分,跟这个评分接近,正好这几天为《我的后半生》充了腾讯视频的会员,我再去看看那个《蛛丝马迹》。
摩根·弗里曼的《蛛丝马迹》的英文片名是:Along Came a Spider——突然出现了一只蜘蛛。
丹泽尔·华盛顿的《蛛丝马迹》的英文片名是:The Little Things——小事。
影片当中最值得让人回味的镜头就是丹瑟尔华盛顿两次开车在路过上,山顶出现客纯白色的巨型十字架。
然后男主抬头仰望十字架,若有所思。
然后一次回头,一次继续向前。
我们都知道。
十字架对于美国人的重要性。
或者说基督教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重要性。
但好像从整片来看,并非一味强调宗教的重要性,到底导演向表达什么意思。
我大胆的猜测一下。
在美国,让人们忠于家庭的并不是耶稣,而是艾滋病。
在中国,阻止人们吃果子狸的方法并不是法律,而是非典。
现实生活中,道德、法律、信仰、宗教就像影片中那高耸的纯白色的十字架一样站在山巅之上俯视着山下路过的每一个人。
但它们的约束力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其实往往非常有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不需要法律,不需要信仰。
只需要道德范围内就可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为剩下的那一部分人,即使是法律,即使是宗教信仰也无法保证他们去做“正确”的事。
对待这类人,你会发现。
往往只有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过程究竟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其实已经无关紧要。
就像影片当中丹瑟尔华盛顿的一句台词一样:“我做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我自己”。
宗教、法律、信仰、道德都很强大。
但你会发现,现实中处于生活最底层的那些人,或者社会等级最顶层的那些人都不受它们的控制。
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是源于自我最原始的那种欲望。
在这些人的眼中。
道德范围内的是与非。
法律范畴内的对与错。
宗教信仰中的真与假都不重要。
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欲望能不能得到满足。
自己想做的事情能不能达成。
就像影片中无论是杰瑞德·莱托看放映机中的照片,还是丹瑟尔华盛顿看停尸房的死尸,都是横着的,歪的。
可能这也在表达一种有些人天生和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角度是不同的。
但我始终对于导演这种没有明确表明是非观的表达态度疑惑不解。
节奏比较缓慢,但能忍住不跳,中规中矩,没有落入正义战胜邪恶英雄得到救赎的“俗套”。
老丹真老头发花白,老态毕现,但眼里和肚腩都是戏。
小伙和老丹是一类人,职业热爱责任感强,最后傻逼逼的乖乖挖坑太蠢,当时就怕7宗罪的皮特控制不住自己,还真是,小皮特开枪你一铁锹也太准太狠了。
老丹还是狠人,难怪第三个受害者如何找到一直遮遮掩掩而且幻觉中跟前两个出场差那么多,对小伙真是爱,出力又用心还解了小伙的心结,可是自己呢?
看多了警匪片对于破案的执念和失败的耿耿于怀,让人觉得毕竟生死攸关最后成功是常态,但是再一想,警察也就是个职业,普通人职业中失误缺漏遗憾恐怕更多,真的也别把职业神圣化了,就是一份工,谁也不是天使。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没有剧本何来舞台。
”我觉得这句话在如今仍然适用。
一切都是从内容开始的,不是从平台或者观众们将通过何种途径来看开始的。
——丹泽尔·华盛顿《蛛丝马迹》(The Little Things,2021)作为2021年好莱坞第一部上映的大片,除了集结了三位奥斯卡得主这一亮点外,其更重要的一重身份是作为华纳兄弟“2021院线计划”的第一部电影。
当华纳兄弟在早先宣布“将2021年度所有上映电影同一时刻上线HBO Max”时,不仅在好莱坞,甚至在中国也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有些人悲叹大银幕的时代迈向终结,有的人却认为这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进化至了一个新纪元。
图 | 华纳兄弟宣布其2021年上映的所有电影均将同步与HBO Max上线,其中包括了《沙丘》、《自杀小队》、《哥斯拉大战金刚》等大片其实在影片29日上映之前,多家外媒早已将对影片的评价公开,烂番茄50%的指数与imdb7.6的评分似乎又一次说明了专业影评人与观众之间存在的种种分歧。
不过想来,对于所有的影迷来说,能够看到丹泽尔·华盛顿、拉米·马雷克、杰瑞德·莱托这三位实力派演员同台献艺已经是莫大的享受。
图 | 两位奥斯卡影帝,一位奥斯卡最佳男配“同台竞技”,怎能不叫人期待。
这三位实力派在今年也分别有着各自的重量级新作,这些作品或在制作中,或在等待上映,《洛杉矶时报》(LA Times)也在电影上映前对两位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和拉米·马雷克进行了专访,请他们来聊聊是如何看待彼此,以及对电影行业的出路的探索。
图 | 丹泽尔与马雷克二人又是如何看待如今的电影行业的呢?
作者 | 乔什·罗特博格译者 | 菜菜本文原载于Los Angeles Times。
丹泽尔·华盛顿和拉米·马雷克挑战疫情期间的美国院线当编剧、导演约翰·李·汉考克(John Lee Hancock)在为他的新作《蛛丝马迹》,一部讲述一个侦破一桩连环杀手案件的故事的电影寻找演员时,丹泽尔·华盛顿和拉米·马雷克其实看起来并不是最直观的最佳拍档,但这却恰恰是吸引汉考克的一点。
图 | 尽管很多人都不觉得他们二人能够成为搭档,不过从目前的剧照来看,二人之间也有种奇异的和谐。
“这并不是一个最具逻辑的选择,他们不是那种’完美契合’的拍档”,这位凭借着《弱点》(The Blind Side,2009),《大创业家》(The Founder,2016),《劫匪》(The Highwaymen,2019)等作品立足好莱坞的导演说道,“但这是我喜欢这个组合的原因,我一直在想,这两个人要是坐在一辆车里,共同监视同一幢公寓——他们的表情最好让观众觉得有意思,不然这片子就完了。
”汉考克的这部颇具真实感的心理惊悚片,即将于本周五同时再电影院线以及HBO Max 上映(线)。
影片中资深警探乔·德克(丹泽尔·华盛顿饰演),在面对来自过去的噩梦的同时,不得不与严肃的警探吉姆·巴克斯特(拉米·马雷克饰演)共同侦办一起在洛杉矶发生的,针对女性的连环杀人案件。
而在这两位奥斯卡得主之外,更有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得主杰瑞德·莱托加盟,饰演令人毛骨悚然的头号疑犯阿尔伯特·斯巴玛。
图 | 杰瑞德·莱托饰演本作中的大反派,而他本人主演的令人期待的《暗夜博士:莫比亚斯》的上映日期也已经推迟至2022年1月。
“他们两人是逐渐开始互相分享彼此的困扰的,”关于这两位警探,汉考克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有点像是一种传染,从乔·德克到吉姆·巴克斯特,然后巴克斯特就会开始做出一些他曾经绝不会做的一些事情。
”
图 | 好莱坞著名编剧、导演,约翰·离·汉考克《蛛丝马迹》的制作与发行可谓颇为曲折。
这部影片最初是汉考克在1990年代早期执笔完成的,整个故事也发生在那个时代。
这个项目有好几次差点获得正式开拍的机会,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沃伦·比蒂和丹尼·德维托都曾被传要执导本片。
可最终,在漫长的30年后,还是由汉考克亲自执导。
由于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原本的院线发行商退出,也使得本片成为了华纳兄弟旗下“影院和HBO Max上同时推出2021年影片计划”的第一部试水之作。
图 | 丹泽尔·华盛顿与拉米·马雷克在拍摄现场随着今年不断受到疫情冲击的颁奖季渐渐到来,丹泽尔·华盛顿开始忙于网飞的新片的制作,这部作品改编自奥古斯特·威尔逊(August Wilson)的话剧《马雷尼的黑屁股》(Ma Rainey's Black Bottom)。
而现年39岁的马雷克正在拍摄另一部新片,这是继马雷克凭借《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惊艳表现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后的首次出演。
《LA时报》本次对二人做了专访,来听听他们两人是如何商业互吹的,再来看看他们对于这个看似陷入黑暗的电影产业的种种看法。
图 | 《蛛丝马迹》剧照,两人似乎针锋相对Q:丹泽尔,这些年你也扮演了不少警察的形象,尤其是在《训练日》(Trainning Day,2001)中,你凭借饰演的腐败警探的形象赢得了奥斯卡小金人。
那么,这个剧本是从什么方面吸引了你?
让你觉得你可以在一个你如此熟悉的类型中有新的突破?
华盛顿:我在读剧本的时候就已经很享受,你知道吗?
就是这么简单。
有些剧本,读到第二页的时候我可能已经读不下去了,但是这个剧本让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了第三页。
在读的时候我就已经一直在想这个故事会怎么发展?
怎么结局?
这个剧本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兴趣。
图 | 凭借《训练日》捧起第74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小金人的丹泽尔·华盛顿。
Q:拉米,你小时候有没有被丹泽尔的演出深深吸引过?
我没有别的意思啊,丹泽尔。
华盛顿:(假装正经地)哈,你没别的意思然后你说这话,“拉米,还记得你三岁的时候吗?
”马雷克:我记得我和我爸在看《黑潮》(Malcolm X,1992,由华盛顿主演)的时候,当时我们坐在我家的客厅里,我们被这部电影完全的吸引了,震惊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次观影体验实在是无与伦比:影片中的主人公的故事当然很棒,但是那个用独一无二的方式来诠释这位主人公的演员也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最近我恰好有机会在伦敦的BFI放映厅(英国电影协会放映厅)再看了一次这部影片,我真的很高兴有机会可以重温这部作品,还有你的表演。
能和你合作真的太棒了,兄弟。
图 | 丹泽尔·华盛顿在《黑潮》中饰演传奇人物马尔科姆·艾克斯,并以此获得了43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华盛顿:谢谢你,兄弟。
你让我觉得变老也没啥不好。
《蛛丝马迹》这部电影里,有一部分是发生在警局的审讯室中。
我坐在玻璃后面,看着拉米对杰瑞德的审问。
这让我觉得我好像可以直接买点爆米花和可乐带进来,因为他们两个人直接的互动让我觉得像是在看两个年轻的斗士互相角力。
他们的表演让我跃跃欲试,我整个人都希望我可以快点走进去,加入他们。
这些年轻演员们,比如拉米、杰瑞德,甚至还有我的儿子约翰·大卫·华盛顿(John David Washington)——这代才华横溢的年轻演员们正在一个个地出现,看着他们工作真的很享受,同时对我来说也很有启发。
马雷克:听着,老哥,我们都觉得我们是在朝你曾经所实现的那个方向去努力。
当你在谈论我们的时候,可别忘了这一切都源自于你所做的一切。
图 | 2002年,华盛顿捧起了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
图 | 2019年,马雷克捧起了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对于马雷克来说,《蛛丝马迹》或许也帮他实现了“追星梦”。
Q:你们两人的角色,最后都一心一意要抓住那个凶手,你们甚至最后也因此失去了自我。
在为这部影片筹备的时候,有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地去进入那种状态?
马雷克:我们两个都开始深入地去研究这两个警探的心理,他们两个人都执着于抓住凶手,渐渐地就使得这种看似无私的行为变成了一种自我满足。
我发现对于这两个人物来说,这一切就像一段钢绳的两端,一端是为了自己,一端是为了大众,他们必须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有的时候自私的念头取代了服务大众的责任,然后这两个人物又必须与钢绳的两边对抗。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你可以选择逃避,选择视而不见,但是这两个人,他们逼迫自己每一天都要去面对那些事情。
图 | 拉米·马雷克在影片中个人一种冷硬、干练的感觉。
华盛顿:有一次,几年前了吧,我在拍摄另一部电影的时候,我约了一个警探出来见面,就是想要知道作为警探是种什么感觉。
我们那时候听到一个男的在他家门口的门廊上喊他,手里还拿着一把枪,我们立刻站起来,然后那个警探跟我说,“坐好了”——不用说,我当然要坐好了。
然后他出去处理这事儿了。
当他出去的时候,另一辆车冲过来急刹车,然后另外两个人下了车,大喊大叫,我发现这个事态有点严重了。
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人是那个拿着枪的人的孙子。
但是那个警探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潜在的威胁,但是他还是平息了整个事件。
他甚至都没掏出自己的手枪,他本来可以的,他甚至都可以开枪。
因为那个老头子随时有可能会冲他开枪。
如果这事儿处理不妥当的话真的有可能要血溅当场。
当时我就在想,“天啊,这真的是生死一瞬,这是真正的勇士。
”
图 | 预告片中,面对头号嫌疑犯的步步紧逼,华盛顿饰演的警探德克握紧了手中的枪。
我都震惊了,但是其实这就是他们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
或许你会问这个事情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让我来告诉你:这让我发自内心的尊敬他们做的事情,我想要赞扬他们。
正因为他们,我们才能拥有如今我们拥有的自由。
图 | 德克与阿尔伯特·斯巴玛在街头相遇。
Q:丹泽尔,其实这个类型的电影,对你之前的演绎生涯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但是近几年你好像不是经常接触这个类型。
而且这种题材的电影很多已经被搬去了电视剧,或者流媒体,这会对你找到类似吸引你的项目造成困难吗?
华盛顿:我其实并不觉得少——他们其实只是转移了阵地。
其实如今,随着流媒体还有其他媒介的发展,我们缺少的是好的内容,要知道,内容为王。
所以如果你手上有很好的内容,相比较起以前的旧体系,那个哪怕是大型制片厂一年也就计划拍摄8到10部电影的体系,在如今的情形下反而更容易被挖掘。
有了流媒体,我觉得这种类型的电影反而更容易被搬上大银幕了。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没有剧本何来舞台。
”我觉得这句话在如今仍然适用。
一切都是从内容开始的,不是从平台或者观众们将通过何种途径来看开始的。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接到一个《奥赛罗》的角色邀约,无论是什么平台的我都会考虑去接受,因为那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啊。
图 | 华盛顿与导演约翰·李·汉考克在拍摄现场Q:你要是真的演《奥赛罗》了,那简直太棒了。
华盛顿:(笑),现在我们要有《麦克白》了,一个个来吧。
(作者注:华盛顿在乔尔·科恩执导的《麦克白的悲剧》中饰演主人公麦克白,共同加入的还有奥斯卡影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影片预计2021年上映。
)
图 | 华盛顿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联袂出演《麦克白的悲剧》Q:当华纳兄弟宣布他们在2021年上映的所有的电影都会同步上线至HBO Max,这项计划要从《蛛丝马迹》开始的时候,这对电影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你们两位当时看到新闻的时候是作何反应呢?
华盛顿:嗯,我们先拭目以待吧。
这应该是一个一次性的计划,现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之前从没有过这样疫情爆发所导致的状况。
所以我们应该对接下来两年发生的事情拭目以待。
今年真的太特殊了,所有人都必须要匆匆忙忙地做出一些决定。
马雷克:当然,我很希望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电影。
但是不幸的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事情让我们不能这么做,我们不能置公众的健康于险地。
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接受现实。
图 | 相比起两位演员的平和接受,《沙丘》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则极力反对华纳的计划,甚至在Variety上亲自发表一篇文章,并坚信,疫情结束后,人们终将返回电影院。
Q:拉米,你是接下去那部007电影《无暇赴死》的大反派,这部电影将在10月上映,而且这部电影已经因为疫情延期上映快一年的时间了。
丹泽尔,你目前在执导你的下一部电影《乔丹日志》(Journal for Jordan,2022)。
你们两个人都有信心认为电影行业会回到原来的样子吗?
还是说你们觉得这场疫情会让观众们从此远离电影院?
马雷克:我确实非常希望终有一日我们都可以重回电影院, 因为这是我们很多人迫切需要和打心底怀念的东西,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图 | 拉米·马雷克在最新的007电影《无暇赴死》中饰演面部有伤痕的大反派。
华盛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是会有反对者和忧虑者,担心这担心那。
我不是那样的人。
我不会生活在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恐惧中,我对未来的一切都抱有信念。
事实上,我觉得事情会和他们预计的恰恰相反。
我觉得人们渴望重聚,渴望重新获得群聚的生活。
他们渴望等到安全了的时候和其他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欢呼,我不觉得这种生活状态会因为疫情彻底远去。
现在大多数人都还是渴望走出家门,问题是当他们真正能安全地走出去,他们会想要做什么?
而作为演员,作为电影人,拍出最棒的电影以及为公众们呈现诸多优秀的选择就是我们的职责。
作者注: 本次专访经过了浓缩和编辑。
图 | 电影万岁!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黑暗中的亮光一定是希望吗?
1)开头未遂的凶杀 2)接近结尾乔来到吉米身边 3)乔在追查修理工时,向维修工照去的手电筒 ,发出亮光处的人同样深陷于黑暗 ;2.1汽车后窗:频繁出现的由后窗视角的画面,有限的视野、被框住的逻辑 2.2隔着玻璃观看和被观看的主角:无法接近的真相 ;3. 十 1)吉米第一次顶撞上司时,他的右上角处,背景的灯管是一个十字架造型 (仰角)2)乔开车路过看见的十字架 3)吉米在凌晨4点多在家中庭院呆坐,妻子在室内透过门玻璃看见的吉米,此时他正好在门上十字中心,“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 (略俯角);4.两个警探的镜像 过去与现在:1)类似的家人配置 2)正脸不同框的两人,唯一的同框是两人在车内监视疑犯,画面内坐在前排的两人却相隔远且一闪而过,同框时很明显的正侧脸 ;5.工整三幕式 1)第一幕:乔再次涉入案件 2)第二幕:主角追查疑犯,剧中点,两位主角与疑犯正式照面 3)第三幕:乔拯救自我与吉米;6.通过致敬《七宗罪》制造悬念,片中年轻的吉米是否与《七宗罪》里年轻警探的结局一样?
不停发生的悲剧命案来证明当上帝已死,就由丹泽尔华盛顿的角色来扮演查拉图斯特拉,不仅重构了主体的世界,并且最后给与自己和青年警探的灵魂做了看护。
反倒是疯子专业户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解构主义者试图在帮助青年警探走出"正义警察"的意识形态,但是真实太过于荒漠,在这种毫无秩序的前提下青年警探不能承担这种失去看护秩序者的现实,于是也就欣然接受了灵魂看看护者的安排。
电影的配置美剧的质感,硬拖成两小时甚至不如一集高质量美剧。演技平平昏昏欲睡,莱托少爷没有发挥空间,拉米自<波西米亚>之后独啃<黑客军团>再无突破。浪费时间。
No Angles.
无聊冗长 估计钱全花在请演员身上 没剩多少能给编剧和剪辑了
剧情清奇就是太慢了些,看睡着。。
故事风格明显在追随黑色电影传统,视觉上却太明亮,分镜剪辑也很随意,看起来一点设计都没有。Denzel常规的好发挥;Jared Leto演的不错不过其实疯子的角色是最好演的;Rami Malek演到位了,但面相还是有些憨,会出戏。
差劲,没控制住,灾难片
咱家Leto长那么帅却一天到晚演变态
糟蹋影帝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参考影片《冰封之地》
一开始觉得挺无聊 到后半段慢慢就有趣了 挖坑那段还以为会是另一个七宗罪 没想到剧情一下就转了
这个故事的走向真的是太不按套路出牌了。人家一个好端端的高智商嫌犯,愣是被低情商给治服帖了。前面整整100分钟的戏,本来以为是在破案,结果是给你挖坑。最后就真的挖坑给你看了。也不难看,多少还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情绪比较复杂倒是真的……
最后那一铁铲......打出了大结局
29.01.2021 | @ HBOMax | 没有Mindhunter的第98天,想小乔。
没有华盛顿是不会看得
我不理解为啥这片子分数这么低,在我看来就是8分上的好片。前半段看的有点喘不过气,一直在跟着主角视角寻找真凶,后半段,开始逐渐觉得无力,明明发现凶手确无法将之绳之以法;最后大反转,究竟他是不是凶手,还是就是一直在陪着一个犯罪爱好者游戏,最终,情绪爆发到极点,错了吗?错了,但是也许要为这个错自我批判一辈子,真的能解脱吗?自我安慰的解脱?丹泽尔的战友守护了他,接下来换他守护下一任。
好沉闷无聊,看睡着了。
3.5星吧,有一点点七宗罪的相似感,反派和丹泽尔华盛顿的演技我可以,看过丹泽尔好多电影,他是少有的演什么像什么,好多演员虽然很有魅力但其实演什么都像自己
就真糟蹋这阵容…什么破剧本…
So underrated. 一点都不差,四星,加一星给三位影帝,尤其Jared Leto演技真的很好。情节从头到尾都引人入胜,两个不太喜欢的地方是惊悚镜头过多搞得跟鬼片似的,以及最后Rami Malek处理事情的能力极不合理。内容有点点True Detective S1和Mindhunter的味道,推荐。
华纳新厂牌一言难尽。其实是在好好讲故事,一个心魔循环的沉重故事,但太容易给人大忽悠的感觉,明明大家想要A,结果甩个D过来,哪怕是BC都好,约李汉的能力是没什么问题的,主要还是前中期的文本误导性太强了,最大问题是拉米马雷克的表演怎么这么次?影帝就这?撅着个嘴瞪着个眼简直被莱托秒得渣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