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列车上的故事,一个旅途中的故事。
某次列车同一节车厢上,聚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8个人,他们因各自原因奔赴省城。
夜里,暴雨引发泥石流,列车停在半路,车厢上8个人同时陷入昏迷,列车乘务员展开营救、调查,发现其中一人已经身体冰凉……乘警展开严密的侦查,然而在调查过程中警长揭开了一个更大的谜局。
因为莫名的缘分在车厢里偶遇的8人,相互倾谈、敬烟,吃着小食,看似融洽的气氛下,8人却同时昏迷。
昏迷的原因是有人下毒,被下毒的究竟是香烟?
是零食?
还是酒?
看似毫无关联的乘客们,其实都与一段尘封的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个人都是被“邀请”上了同一趟列车,空荡的车厢,8人的偶遇其实都是事先计划好的。
十年前,女生徐囡囡被同学暴力欺凌,导致脾脏破裂,在手术台上因为药物过敏而离世。
当年参与暴力欺凌的学生、看见欺凌视而不闻的小卖店主、为了学校声誉尽力掩盖真相的主任、被收买篡改尸检的法医、避谈真相囡囡的闺蜜、胡乱报道的记者,正是被聚集在车厢上的8名乘客。
徐囡囡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校方要掩盖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凶手设计将他们相聚,是为了将所有涉案者一网打尽,或是为了寻求十年前案件的真相?
列车上的死者是特意选中的目标,还是凶手随机杀人?
《罪途》的主题是隐藏在列车谋杀案背后更深的社会现实,家庭暴力、校园霸凌和儿童性侵。
同类型的题材,家庭暴力有《天水围的夜与雾》、校园暴力有《总有一天》、儿童性侵有《素媛》。
影视剧的目的是冀望借作品令观众以正确的视角对待受害者遭遇,鼓励大众更多地施以援手和关怀。
《罪途》也正是直击社会中最可怕的杀人武器——冷漠。
各位乘客,没有一个人是绝对正义的。
因为各人不同的目的,一个无辜少女生命逝去,甚至在死后被抹黑。
现实中,太多的事不关己,太多的敲诈讹人,让人们越来越不敢“关心”他人。
正是出于自保的冷漠,出于私欲的冷漠,导致了十年前少女徐囡囡的厄运。
电影是三集式的短剧,乍一看有点BBC的感觉。
本以为是一部中国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背景类似,说的却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电影的缺点仍然不少。
虽然群像呈现出来,但是各个人物的形象却不够立体,角色的性格不够饱满。
电影开头的一列火车在黑夜中穿行,特效做得真是不忍直视,令人误以为是一部动画片。
法医检查尸体的时候披头散发真的好吗?
结尾部分为了升华主题,每个人自我忏悔的口述,真的有必要吗?
虽然电影还有不少令人诟病的地方,但整体作品还是看得出制作方诚意,不会为了时长使劲注水;虽然逻辑上起承转合部分有些突兀,但是整体还是叙述得当。
但愿今后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多一些诚意,少一些嬉戏。
来往省会的列车,由于山体滑坡,列车停在路上。
一觉醒来,便利店老板老赵死于非命。
列车长何赫调查发现,这起谋杀案与十年前一桩校园惨剧有关。
这列前往省会的列车上的人,都和十年前的事情有关。
十年前惨剧,小女孩徐囡囡被便利店老板老赵猥亵,她的同学周新雪也被老赵猥亵过,徐囡囡不堪流言蜚语,自杀身亡了。
不过周新雪默默忍受了。
而徐囡囡正是周新雪带她过去老赵那里的。
车上的护士长正是徐囡囡的母亲。
梁夏是当年报道这起案件的记者。
吴建是当年学校的教务处主任,负责处理这件事。
而韩家斌和另一名男子则是当年欺负徐囡囡的男孩子。
刘惜之是当年给徐囡囡验尸的法医。
回到这起老赵谋杀案,老赵是死于一种致命的化学物质。
经过列车长调查发现,老赵的死和一瓶水有关,这瓶水被人下了药,刚好和老赵的糖尿病相排斥,导致老赵死亡。
众人都昏迷了过去,这和车上的人当时买的食物有关。
列车长挨个审讯,一切线索指向了当年的护士长,因为她是徐囡囡的母亲。
而护士长自己也认罪了。
迷影君曾经吐槽过不少国产悬疑片,只配叫做悬虚片。
毕竟,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泛滥着太多粗制滥造、细节经不起推敲的片子,观众也逐渐渐对国产悬疑电影失去了信心。
但在最近却有一部“三无电影”刷爆了迷影君的朋友圈:无明星、无名导、无大投资,而且还是一部连院线都没有进入的网络大电可看完这部悬疑题材网络电影之后,迷影君才意识到:国产网大,居然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罪途The Guilt
《罪途》是一部“三集片”。
前后三部,每一部分钟,相当于一部比较长的电影的长度。
作为一部社会派推理题材,该剧借鉴了推理小说中常见的封闭空间叙事诡计。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辆因为泥石流而被困的绿皮火车上,一桩神秘的谋杀案打破了这趟列车的宁静。
从剧情设定来看,编剧明显借鉴了阿婆的经典名著《东方快车谋杀案》,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展开,迷影君才意识到——影片的内核更贴近于“那部改变国家的电影”《熔炉》。
儿童性侵、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社会现象,都在这部"悬疑片"中表现了出来。
所以不难理解这样的影片为什么没有选择院线公映——毕竟单凭这个题材,能播出就是奇迹!
先说故事。
影片一开头,一个诡异的小女孩站在车厢之间哼着歌谣,眼神中似乎带着一种幽怨而悲伤
突然,女孩转身,车窗上开始流下大量的鲜血。
仅仅一个开场,就迅速调动观众兴趣,让人不由得以为这是一部恐怖片。
随即故事转到了雨夜中行驶在山间的一辆绿皮火车上。
此时已经是深夜,雨越来越大。
由于某地方学校包车临时取消,因此,偌大的火车上显得空空荡荡。
就在这个夜晚,突然遭遇山体滑坡,道路无法通行。
乘务员通知说,修路恢复通行需要几小时,请求车上的乘警老何维持火车秩序。
火车被困在一座大桥上,一同被困在这里的还有卧铺车厢中的8名乘客。
老何来到卧铺车厢,却发现了诡异的一幕——那8名乘客,全部都都陷入不明原因的昏迷中。
老何和乘务员逐一把人叫醒,唯独一名乘客,无论怎么叫都毫无反应。
把身子翻过来一看才发现——这个男人已经气绝身亡。
这究竟是意外还是他杀?
如果是他杀,车厢里一共只有八名乘客,那么其他七名乘客之中可能就存在凶手的嫌疑。
乘警老何不敢轻易下定夺,本来打算山道疏通之后,将案件移交给当地警方做决断。
可这案件,却远比想象中的诡异离奇。
醒过来的七个乘客,都说自己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了一个浑身是血身着校服的少女。
乘客中,还有一位记者,唯恐天下不乱,告诉乘警老何说:这起命案,就是一场有人故意设计的“诡局”。
他还大胆预言,肯定还要死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车厢里的8名乘客看似不认识,但其实私底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跟十年前的一起校园霸凌造成少女惨死的案件有关。
死去的少女名叫徐囡囡,当年只有13岁。
十年前,少女徐囡囡由于被校园里的男孩霸凌,殴打致伤,送往了医院。
其实,徐囡囡的伤势并不严重,只需一个小手术就能治好。
可命运捉弄,她对麻醉药过敏,当场死在手术台上。
这起事件看似是一起意外事故。
但偏偏巧合的是,列车上8名乘客,全部都是当年续囡囡事件的目击者或亲历者。
这8人分别是:经常欺负徐囡囡的校园恶霸王超和韩家斌;
当年的学校里小卖部的老板老赵;
已经退休了的无良教导主任吴健;
曾经的校医务室助手秋红;
给徐囡囡验尸的女法医刘惜之;
作为徐囡囡的好朋友的周新雪;
以及当年负责报道这起校园案件的记者梁夏。
而在影片开头死去的人,正是当年曾经目睹过徐囡囡被霸凌,却视若无睹小卖部老板老赵。
随着乘警老何的分别问询,渐渐发现这七名乘客似乎都在有意遵守着某种默契——他们都因为某种巧合登上了这列火车,却又在火车上各自装作不认识。
很显然,七个人的内心,似乎都在掩饰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车上的凶手,同样是为了十年前的那场惨剧,而精心设计了这趟死亡之旅的诡局。
徐囡囡生前都经历了什么?
徐囡囡之死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罪恶与真相?
这些疑问追随着这一趟深夜列车,驶向了一群人内心的不堪往事 ……不客气地说,在看《罪途》之前,迷影君对于网大几乎毫无好感。
在过去,网大常常意味与廉价地制作,低劣的剧情划上等号,更有甚者是靠着打擦边球做噱头、恶意蹭IP热度的无良作品。
而这部《罪途》却用精良的制作和创作者的诚意,让观众看到国产网大,确实在进步。
《罪途》讲述的是一个列车杀人事件,影片结构和叙事手法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悬疑推理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十分相近。
通过不断的对话展开逻辑推理,并发现新线索,接着不断反转,直到最后一刻真相大白。
编剧把整个故事的发生环境限制在了一列狭窄的火车车厢里,阴沉逼仄的环境加上迫人思考的氛围,加上摄影和后期调色的加持,让影片的质感几乎不逊于院线电影。
但真正让迷影君所折服的是创作者的野心——导演在这个悬疑推理故事中加入了大量的社会话题的思考和隐喻。
电影中的案件围绕着一起校园霸凌事件展开,但随着真相的逐渐揭露,家庭暴力、儿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元素接踵而至。
编剧借由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所探讨的却是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少女徐囡囡之死的背后,编剧拷问了从家庭,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每一个环节的失职。
更厉害的是,电影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这些人,只是展示着众生相给观众看,并拷问着观众的内心。
记者梁夏为了个人利益而歪曲事实,教导主任为了学校名誉而掩盖真相,就连同班同学也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可以说,在《罪途》中,可以说没有完完全全不道德的人,也没有完完全全清白的人。
每个人都有罪,即使在当时没有面临法律的惩戒,也会一辈子承受着道德对自己心灵的拷问。
就像电影结尾的那句台词一样:在这列火车上,我没有权利对冷漠进行审判,我只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徐囡囡。
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是冷漠的人们,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罪恶。
如果我们一直选择在别人的悲剧里当看客,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在自己的悲剧里当主演。
本文发表于公众号【迷影映画】(ID:miying1994)
算不上完美制作的一部剧。
老套的开场设定,最多五毛的特效,演员勉强及格的表现,所以当一开头我心里无法避免的产生了“啊,又是一部国产恐怖片”的想法。
当然我被打了脸,但是却很高兴。
我很坦白的说,虽然爱好悬疑,但是很遗憾没有足以撑死推理的智商,有的只是直觉,在完全搞不清楚线索的情况下,开场十五分钟我就猜到了凶手,神经质的周新雪和看似最和善的护工(小小骄傲一下)。
话题扯回来。
十年前徐囡囡的悲剧,死因是不幸的麻醉药过敏,事实上却是无数施暴者,旁观者放下的闸刀,深入社会骨髓的是名为冷漠的毒。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总能看到这句话“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寻找借口,我是一个十分善于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人,也同时善于为自己寻找借口。
站在剧中每个人的角度我也许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徐囡囡的母亲知道身无分文的自己只会让女儿受苦,抱着侥幸心理,囡囡的父亲会对女儿好,去了别的城市;老师觉得比起个别的学生集体利益更重要,更何况丑事说出去谁面子上都不好看,更不用说活人要比死人强;法医觉得那些细节说出去,会让死者死后都被人嘲笑;恶霸从来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道德感,再加上流言给的正当理由更加肆无忌惮;懦弱而胆怯的跟班,即使知道一切的真相依旧选择沉默;而周新雪她错吗?
当然,她将处于悬崖边上的徐囡囡拉入深渊。
可又真的能完全怪她吗?
她同样是受害者,就像落入深水的溺水者,只会抓住能抓住的一切沉入水底。
至于最恶者已经死去。
在未受到应有的惩罚的情况下简单死去。
至恶者成了受害者,受害者又成了施暴者。
兜兜转转下,沉默的车厢里,所有雪花都成了冰,刺穿每个人的心。
ps.没有爱情,没有明星,没有大投资,这部迷你剧却做到我一直期待的事情,认真去讲一个故事,认真去解剖这个社会。
pps.写到最后突然想到给我同样感觉的电影《我是植物人》卖一波安利(ღ˘⌣˘ღ)提了不相干的东西,别打我。
【顶锅盖跑】
讲述的是一个列车杀人事件,影片结构和叙事手法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悬疑推理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十分相近。
通过不断的对话展开逻辑推理,并发现新线索,接着不断反转,直到最后一刻真相大白。
编剧把整个故事的发生环境限制在了一列狭窄的火车车厢里,阴沉逼仄的环境加上迫人思考的氛围,加上摄影和后期调色的加持,让影片的质感几乎不逊于院线电影。
但真正让迷影君所折服的是创作者的野心——导演在这个悬疑推理故事中加入了大量的社会话题的思考和隐喻。
电影中的案件围绕着一起校园霸凌事件展开,但随着真相的逐渐揭露,家庭暴力、儿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元素接踵而至。
可能因为自己性格本来就很难伺候,所以从前我一直认为好的影视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批判欲,比如去年刚看完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之后,我絮絮叨叨地跟一同观影的朋友们讨论了好一会儿,从影片留白的设置到影片的立意跟象征意味,好的坏的赞同的不屑的统统一吐为快之后,觉得倾诉欲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有种嗯完全看懂了电影,也充分交流了想法,好片子无疑,然后继续开心地吃吃喝,期待下一部佳作,下一部朋友圈里的谈资。
可是《罪途》无疑不是这样一部可以让我肆意讨论、跟损友嬉笑怒骂的作品。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首映之后,雷动一般的掌声中,我的记忆点却依然停留在影片放映时的一帧一帧影像:幽闭的空间里,在座无虚席却又掉针可闻的影院中,400位观众的呼吸心跳与自己产生了强大的共情感,在这种情境下,全场寂静,就有了格外苦涩而又残酷的意味。
单亲家庭背景的初中女生徐囡囡,由于遭受同校不良学生王超的长期殴打,导致脾脏破裂,在送往医院救治后,由于麻醉药剂过敏,最终永远地躺在了医院的手术台上。
在悲剧发生后,少女惨死背后的真相却似乎仍未浮出水面:徐囡囡在校时唯一的朋友周新雪目光闪躲,心事重重不敢接受采访;学校的教导主任吴阎王以学校名誉为由大肆走动希望把消息压下去;负责验尸的法医刘惜之发布验尸结果后莫名被免职,导火索是一篇来自小报记者梁夏的关于她渎职的报导…… 事关徐囡囡死亡真相的八位嫌疑人,都被一个神秘人诱骗到同一节绿皮火车上,火车行进过程中前方塌方,被迫停车检修,这时,传来了一位嫌疑人的死讯。
乍一看影片发生的地点,非常容易联想到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同样的密室杀人,同样的多人关联,甚至最开始我都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起集体谋杀案,可是越到后来,十年前的真相却越让人毛骨悚然:徐囡囡的生母自惨案发生后就下落不明,她似乎也与这节绿皮火车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小卖部的老板老赵似乎在徐囡囡死前见过死者,并未向她伸出援手却露出诡异的笑容;不良学生王超总被无比真实的梦魇缠身,梦中浑身浴血复仇而来的徐囡囡依次打断了他的双手与双脚,就跟当时她被殴打时的顺序一样……刨去本格推理的悬疑外衣,《罪途》的内核反而更加贴近网飞前段时间的校园剧《13 reasons why》,在窗明几净的校园中,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校园侵害一直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不可言说之痛。
我读书的时候,身高发育的非常晚,瘦瘦小小的,五年级的时候也还不到一米四,所以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再加上遗传性近视,很小就带上了厚厚的瓶底眼镜,这些特质无疑是不会出现在“酷小孩”身上的。
在那时候,被作弄是没有理由的,经常会有人高马大的同学在我坐下的那一刻猛得一抽椅子,在我大力地摔坐在地下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会发出或无意或恶意的,哄堂的笑声。
而我,只能忍受着尾椎巨大的疼痛,悻悻地用力忍住眼泪,趴在桌子上,安慰自己这只是一次个体事件,后续他们会找到别的乐子。
然而可怕的是,年少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在后来的几天里,“抽椅子”似乎变成了他们的保留节目,乐此不疲,我的噩梦。
所幸的是,再后来一次的恶作剧中,很有威信的班长及时扶住了他们抽回去的椅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来抽走过我的椅子。
我也是长大以后才意识到那时的我最害怕的不是重重摔在冰冷水泥地上的剧痛,更不是被嘲笑作弄时的羞辱感,而是身体落下失重那一刻,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冰冷的绝望。
而直到现在,我都会下意识地在坐下前摸摸身下的椅子,才敢笃定地坐下去。
童年时候的我,很幸运地被救离了那个可怕的环境,并在后来的风雨中,一点一点地让自己强大了起来。
可是,可悲如《罪途》中的徐囡囡,如花一样的年纪,永远就只能停格在那个阴郁的下午,那张狭小的手术台上了。
如同《熔炉》中的妍斗,《素媛》中的素媛一样,只能在一次次从睡梦中惊醒时,一身冷汗地抱着膝盖,无声地恸哭。
在紧凑的故事节奏中,《罪途》这部网络大电影克制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越发严峻的社会问题,所有的罪恶好像都被默许了,似乎每个人都不是彻头彻尾的“恶人”,可似乎每个人也都不清白,就好像“罪途化”的七宗罪——凡人皆有罪,十载追其刑。
观影的最后好像有很多话想说,但又好像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最后只好缄默无言,所有的无声的抗争,都消融在窒息一般的寂静里。
我的签名在过去很长的日子里都是:WE ARE BORN TO BE ALONE,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的个体,在漫长的时光里踽踽独行,因此,如果偶尔能够遇到某个发光的个体,带来的些许温暖,都足够我们贪恋许久。
为什么要做扶住椅子的人呢,你一定会问,那是又累、又可能不被人理解的事情啊。
可是,当面对类似的社会事件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成为那个扶住椅子的人,那么那些还在校园霸凌阴影里痛苦不堪的我们,就只能一边绝望地哭,一边捂住自己摔落倒地后剧痛的尾椎骨了。
开往省会的K24路列车,因为山体滑坡,停止在了轨道上。
此时,卧铺车厢里有八名乘客同时昏迷,而其中一名再也没有醒来。
乘警何赫在调查中发现,这八人全部与十年前一起少女意外死亡的案件有关。
更令人不安的是,醒来的所有人,都在幻觉中,看到了少女的身影...... 十年前的案件,没 有凶手,只有罪人。
而十年之后的今日,是赎罪者的忏悔,是迟来的正义判决,还是死去少女的鬼局?横跨十年的两个真相,都将在火车上揭开。
电影讲述因十年前受害人徐囡囡而引发的一件列车凶杀案,通过乘警剥离分析,一步一步揭开了当年受害人的真相。
影片采用捎带恐惧悬疑方式表达,整体而言还不错,就是剧情上有漏洞,不够完美。
影片有起伏,扣人心弦,最重要的是所阐述的主题值得人深思,面对受害人,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每个人应当怎么做?
不该是一味地去包庇,冷漠的不管,这是值得人去反思的,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电影,希望国产电影多一些这些有思想意义的影片。
一辆列车,围绕十年前初中女孩徐囡囡被打死的案件,八个人又被重聚在一起。
第一集主要讲了八个人之间的关系跟十年前的身份,表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自私油腻的假清高校长、软弱的女同学、嚣张跋扈的混混、神秘的医药代表、满眼心事的学霸、超市小老板、徐囡囡可怜的妈妈。
整体来说第一集比较平,还没有太多人物冲突,还是介绍为主,慢慢揭开人物潜在关系,反转反转得接着看
要我设计凶手就设定为餐车里的那个女服务员,她也是当年被那个老板猥亵的女童之一。
因为熟知死者死亡的缘由又想报复经常坐这列车的老赵,就把当年的隐情及老赵,王超等人的行踪匿名写信寄给了死者的母亲,在母亲用药想让这些人说出实情的同时,在购买的食物及加入了老赵过敏的大豆蛋白,而且她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注意着案情的发展……
类似东方快车的密室杀人,只是bug太大,能买下整火车的票也不是一般人啊
国产推理剧不以票房为目的,以公益为主题,踏踏实实的拍还是能拍出好片的。推理五分,情节氛围六分,主题满分!预防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杜绝校园暴力,预防性侵未成年人是国产片的先河。演员全剧演技在线,青年演员和老演员对戏也不落下风很精彩!第一部扯到鬼怪很出戏而且俗套!
开局还行
不知道为什么要让嫌疑犯参加检验尸体,这样不是可以混淆证据?而且没经过毒检就推定为毒杀。
悬念设定的不错,一惊一乍的画面尽量少出现,推理就推理,别拉低品味。
成本很低 但还行
三部都看了,开篇还不错,虽然借鉴很多,但快速地抛出了悬念,并建立了一个典型的让人期待的罪案情境:后面就没什么惊喜,而且越往后越显得啰嗦和刻意,但还是一直都没有崩,大概还是因为认真吧,能感觉到编导很用心在做这个故事,在做人物,做感情。用推理小说的经典模式来包装社会案件的路子是对的。
其实可以直接看作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本土化改编,同样的模式和发展思路,甚至凶手都可类比阿婆的设计推理出来,只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而使剧中形象并不都立体形象。但其实本片只能算是这个故事中的冰山一角而已,海平面之下的才是最黑暗的。本片更像是一场道德审判,去撕开那一张张伪装的假面。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犯的罪买单,罪途中一路上有你,犯罪就应该受罪
很生硬,细节更应该在如何召集人上车方面才行
开局虎头,悬念丛生--从校园暴力,家暴,单亲题材到年代细节代入感诚意用心的超乎想象
见3。明明一部就可以放完,非要整成三部分!
还是挺好看的
和英短剧一样,三集一个故事,节奏挺快,故事明确,典型的密室杀人案,演员虽然都不知名,但是演技都还挺不错的。网大能有这个质量很不错了。7分。查了一下,原来都是经验丰富的演员啊,这网大成本不低啊。导演有钱啊。。
看了内部首映,为了结局时候电影院的一片哭声,也要给个5星。不是说它完美,是因为它够努力。
三星半,摄影真不错,火车停在隧道前的景色很惊艳,网大拍成这样,值得鼓励!
我猜最终的凶手是餐车趴着睡觉的女孩!
期待2和3,还有就是差点把导演看成冯小刚!
怎么就光死了一个人啊
可以3.5 目前看的最好的网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