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吉波普不笑》(日语:ブギーポップは笑わない,英文:Boogiepop Doesn't Laugh)是由上远野浩平创作的轻小说系列,后来被改编成漫画、动画等多种形式。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世界观、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其中超人文主义(Transhumanism)的元素贯穿于整个故事,成为理解其深层主题的关键。
详细分析《不吉波普不笑》中超人文主义的体现,并结合具体情节和角色加以说明。
1. 超人文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理念超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和文化运动,主张通过科学技术超越人类当前的生物局限,比如延长寿命、增强智力、改造身体,甚至实现意识的数字化或与机器融合。
它探讨人类如何通过技术进化成为“后人类”(Posthuman),超越自然进化所能达到的界限。
在《不吉波普不笑》中,超人文主义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技术设定上,还通过角色和情节映射出对人性、自我意识及社会结构的反思。
2. 超人文主义元素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1) MPLS与人类进化的可能性在《不吉波普不笑》的世界中,MPLS(Mind Potential Latent System,意为“潜在心智系统”)是一个核心概念。
MPLS指的是某些人类在特定条件下觉醒的超常能力,这些能力超越了普通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范围。
例如,主角之一的宫下藤花在成为“不吉波普”时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战斗能力,而其他角色如雾间凪则拥有异常的身体素质和感知力。
超人文主义解读:MPLS可以看作是对人类潜能技术性解放的隐喻。
它暗示人类并非固定于当前的生物状态,而是可以通过某种“进化”或“觉醒”达到更高的存在层次。
这与超人文主义追求通过技术突破人类极限的理念不谋而合。
哲学反思:作品并未将MPLS浪漫化,而是通过不吉波普冷漠的视角,质疑这种进化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
MPLS持有者往往伴随着孤独、异化甚至自我毁灭(如雾间凪的自我封闭),这反映了超人文主义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
(2) 合成人类与人工生命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超人文主义元素是“合成人类”(Synthetic Humans),如第一卷中的反派角色“拟态者”(Manticore)和“回声”(Echoes)。
拟态者是由神秘组织“统合机构”(Towa Organization)制造的人造生命,具备模仿人类外貌和行为的能力;而回声则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而被创造的存在,其本质接近于超越人类的存在形式。
超人文主义解读:合成人类的设定直接呼应了超人文主义中关于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的设想。
通过技术创造出超越自然人类的存在,作品探讨了“何为人类”的根本问题。
回声作为一个“完美”的生命体,却选择自我牺牲,这暗示技术进步未必能解决人性中的矛盾。
社会隐喻:统合机构作为一个操控技术进化的组织,象征着超人文主义在现实中可能被权力结构滥用的风险。
它试图通过控制MPLS和合成人类来维持世界秩序,却也在无意中制造了混乱。
(3) 不吉波普作为“后人类”的象征不吉波普本身可以被视为超人文主义的具象化。
它是一个超越个体意识的存在,既是宫下藤花的一部分,又独立于她,以“世界之敌”的身份自动消灭威胁世界的异常现象。
不吉波普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人类情感,冷酷而理性,其存在方式更接近于一种抽象的“系统”或“程序”。
超人文主义解读:不吉波普的非人特质让人联想到超人文主义中关于意识上传或人工智能的设想。
它超越了肉体的限制,成为一种近乎永恒的守护者。
这种存在方式挑战了传统的人类定义,同时也引发了对“失去人性”的担忧。
叙事作用:不吉波普的超然视角为故事注入了哲学深度。
它不仅是对抗异常的工具,也是对人类社会和个体命运的观察者,体现了超人文主义对技术与人性关系的双重思考。
(4) 技术与社会的对立统合机构试图通过技术控制人类的进化,而不吉波普则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对抗这种控制。
这种对立反映了超人文主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作品中多次提到,技术的滥用会导致“世界的扭曲”,如“拟态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或“药物”(如让人变成怪物的化学物质)的副作用。
超人文主义解读:这与超人文主义讨论中的伦理问题高度相关——技术是否应该被无限制地发展?
人类是否准备好迎接由此带来的后果?
《不吉波普不笑》通过这些冲突,表达了对技术进步的双刃剑性质的深刻担忧。
3. 超人文主义与作品主题的融合超人文主义在《不吉波普不笑》中不仅仅是科幻设定,更与作品的核心主题紧密相连:孤独、命运和自我认同。
孤独与异化:MPLS持有者和合成人类往往因为自己的“超人性”而与普通人疏远,这种异化感是超人文主义中常被讨论的副产品。
技术让人类超越自身,却也可能剥夺其归属感。
命运的抗争:不吉波普的存在象征着一种超越个体意志的必然性,而角色们(如雾间凪、宫下藤花)却不断试图在这种必然性中寻找自我。
这种挣扎反映了超人文主义对自由意志与技术决定论的辩证思考。
自我认同的模糊性:不吉波普与藤花的共存、合成人类的身份危机,都在探讨一个问题——当人类通过技术改变自身时,“我”还是原来的“我”吗?
4. 总结《不吉波普不笑》中的超人文主义元素通过MPLS、合成人类、不吉波普的设定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冲突得以体现。
它不仅展示了人类通过技术超越自身的可能性,还深刻反思了这种超越可能带来的代价——异化、伦理困境以及对人性本质的挑战。
上远野浩平通过这部作品,将超人文主义的理念融入一个充满神秘与哲学思辨的故事框架中,使得《不吉波普不笑》成为一部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经典之作。
因为采用的是插叙倒序等手法,刚出就一次性放出2集,刚开始看第一集时是因为无聊,看了之后想睡觉,然后去b站搜了一下,好评蛮多,然后我就又去看了一会,到第4集时居然上瘾了,就一口气看完了,整体总结,前期很赶,后期很好,吹爆。。。
要说缺点,就是只看一两集完全不记得它在讲什么,看懂了就觉得好看了。
很难想象这部2019年的动漫是根据20年前的轻小说改编的。
作为一部早熟的动漫剧本,在20年前超前创作的人物设定、故事情节都成为许多后来者借鉴的对象,所以你会在这部如今才现世的动漫身上看到许多其他动漫的影子,会误会他是“拼凑”出来的,不,那些影子才不是共鸣者,是曼提柯尔。
动漫很散,许多人说看不懂,想睡觉,可能我对这种类型平时接触较多,看起来还行,于是献丑解析下剧情:前三集为第一单元第一集其实就是一个“外壳” ,三次阳台会面是三条时间线,后面两集逐步填充内容 。
笔记
个人见解:在幻想者的事件中,老师和正树形成了对比。
老师通过拔掉人们心中的“刺”来治愈人们,这些“刺”可能是人们好斗的欲望,可能是肮脏的过去,也可能是人们现在当前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正树则是在对待织机的过程中,接受她的过去,不断的用行动去感化她治愈她。
在事件的最后,身处高塔的老师无法看见即将落地的幻想者。
“身处高塔”暗示了老师过于崇高的理想,但是高处不胜寒;“看不见幻想者”暗示脱离了实际的理想注定因为看不清脚下而失败。
而身处地面,脚踏实地的正树却看见了幻想者,所以,他才能看见幻想者称赞他“了不起”。
第一次知道这部番,还是在b站上无意间看到它的宣传pv,当时看见它的精致的打戏与音乐吸引了我。
《不吉波普不笑》是轻小说家上远野浩平著作,插画家绪方刚志负责插画,电击文库所属的轻小说。
作品为1997年第4回电击小说大奖“大赏”得奖作。
要知道电击文库大奖的含金量是极高的,和现在买插画送厕纸的轻小说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说回来,这部动漫最惊艳到我的除了优秀的音乐就是它的多角度不同或同时间叙事方法。
这种剪辑方法让我看到了诺兰的《敦刻尔克》的影子。
但和《敦刻尔克》不同的是《不吉波普不笑》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剧情其实不算复杂,但是打乱了时间线,还采用了多视角的叙述方式。
不习惯的人确实是无法短时间接受这部番。
第三集的内容大概也是补完第一集的内容。
现在需要串起来思考的番剧真的不多,像《无头骑士异闻录》、《空之境界》、《物语系列》我看过的番剧中只有这四部通篇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神作级别的,或许只有神作级别才能看到?毕竟这类作品不成神的话,肯定会烂在某个角落里。
但是在这种作品中还是有一点点作画崩,但并不严重毕竟监督可是夏目真悟。
作画监督筱雅律,土屋圭也也不是盖的。
本片开头直接放结尾,实际是制造悬念,使观众能紧跟影片节奏。
(在日本好多动漫是在凌晨播放,为了能使观众看下如此意识流的作品且不犯困,只能如此,这也是监督的厉害之处)
本作经典在《vs幻想者》部分,这也是一个小高潮。
该作品影响了很多当时的轻小说作者,比如西尾维新等。
在西尾的戏言系列中你就能看见不吉波普的影子。
(在处女作《斩首循环:蓝色学者与戏言跟班中》比较明显,喜欢的可以去b站看看)
动画导演为八赖祐树小说不错,但动漫的节奏出现问题・_・动画,3集结束结束了食人那段。
仅仅60多分钟,穿插了明线,回忆,暗线,主线。
明线:早乙女与雾间飒的对决回忆:纸木城直子与外星人的日常暗线:外星人实验体的分裂,并且出现两个人格潜伏在地球上。
主线:宫下藤花与不吉波普。
剧情十分之密集,十分之丰富。
而且有非常庞大的信息量。
这种叙事方法在1997绝对是非常先进的,已经打破了很多悬疑小说的叙事常规。
在现在来看都不是很普遍。
但这并不讨喜欢直来直去的中国观众的喜爱。
相对于这种,更多的中国观众喜爱直来直去不用多加思考的动漫,这也是近年来龙傲天类型,兴起的原因。
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初高中学生竞争压力大,使得工作学习压力加大,本来青年人在学校或公司就够累了,想看动漫放松一下,结果在一看不吉波普这种难懂,自然就本能的引起了反感。
在加上某站一些小学生的疯狂带节奏,使得不吉波普和戏言的评分并不是很理想。
不过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该轻易否定这部跨世纪的作品。
整部动漫现在,完结了。
要我说,这部动漫真正厉害的地方就是将小说中,意识流的部分展现的很好
整部动漫现在,完结了。
要我说,这部动漫真正厉害的地方就是将小说中,意识流的部分展现的很好例如:歪曲王,最后三个人站在天上那段的小说原文如下: “在我看来,你的周围有种满是歪曲的感觉,而我就好像深处那歪曲的凹陷处,顺着斜面不断滑落。
” “呐,志郎——你肯定是从下方看待世界的吧。
即使我摆出如此谦卑的姿态,你也绝不会让自己不立于上方,没错吧?
” “你看似在肯定他人,实际上在质疑所有人。
你锐利的眼神,一直在牢牢注视着所有人,质疑着他们是否有某处歪曲着。
”——纸木城直子“我虽然没有这个打算,但却成为了纸木城的国王,那么其他人也会因为各种事情,互相成为某个人的国王吧——他们自己对这种状态到底有几分自觉呢,以及,是否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这一地位的失去呢——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田中志郎很复杂的意识流内容,变的好令人理解,能让人看懂,交叉的独特叙事风格,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
最后说一下,动漫最后那个解除大楼封闭的密码和最后的音乐《stairway toheaven》。
当我们在歪曲的道路上前行我们的影子高过自己的灵魂这来了一位女士我们都认识她闪耀着白光 想要展示一切事物从来都是如何变为黄金的 ——齐柏林飞艇《Stairway To Heaven》也许是版权问题,原作里描写的歪曲王及寺月自带的BGM和动画里实际放出来的BGM并不相同,以至于丢失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
感觉有点可惜,所以我来简单补充一下。
①原著里登场的主要曲目有两首,分别是《custard pie》和《kashmir》,均出自齐柏林飞艇的专辑《Physical Graffiti》。
②《custard pie》即为歪曲王登场时自带的BGM(原作内),动画里这段BGM有音波震荡的特效,辨识度很高。
③《kashmir》只在整本原作内登场过一次,就是在这集动画内竹田被歪曲王版宫下撩,寺月发表威胁讲话时的那一段的BGM(动画里并不是原曲)。
④《kashmir》曾被Puff Daddy改编为一首名叫《come with me》的歌曲,被用作1998年好莱坞版《哥斯拉》电影的片尾曲。
而竹田在原著内对这首曲子的感想是“很适合怪兽大闹一通后的收尾”。
⑤曲子的登场顺序也很值得玩味。
《custard pie》是《physical graffiti》这张专辑内的第一首歌,而《kashmir》位于这张专辑的正中间,最有意思的是这张专辑后半段有首歌,叫《boogie stu》。
⑥寺月恭一郎的密码是“STAIRWAY TO HEAVEN”,这是齐柏林飞艇第四张专辑里的一首著名歌曲。
这首歌可以说是歪曲王卷的主旨,具体歌词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
Stairway To Heaven9.8Led Zeppelin / 1971
不吉波普不笑 (2019)8.12019 / 日本 / 剧情 动画 悬疑 奇幻 / 夏目真悟 八田洋介 又野弘道 野上和男 中园真登 重原克也 斋藤圭一郎 / 悠木碧 大西沙织
斩首循环 蓝色学者与戏言跟班 (2016)8.02016 / 日本 / 动画 悬疑 惊悚 / 新房昭之 八濑祐树 / 梶裕贵 悠木碧
不吉波普不笑篇:新刻敬 敬姐、纸木城、雾间简直是拯救世界英雄,不吉波普可太帅了,第3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都是铺垫好的,这种感觉不要太棒!
第三集看完才明白过来第一集不吉波普提到的“全人类的危机”和曼提柯尔基本没什么关系啊,共鸣者得出的人类是善是恶的结论才是关键。
所以明明是不吉波普解决了曼提柯尔,他却说解决危机的另有其人。
这么一想不吉波普一直在划水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因为就算不吉波普直接出手解决了曼提柯尔,也没办法让共鸣者得出人类是善的结论。
所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解决了这个事件的是三位女性:纸木城、雾间与新刻,她们为共鸣者所出的考卷做出了正确的回答。
而不吉波普更像是这个事件的落幕者,为这场已经结束了的“危机”画下句点的人。
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一集结尾事件结束后不吉波普在屋顶上那一大段难懂的话的意味就很清晰明了了。
我现在还是再去看一遍第一集吧。
(by铁骑浮屠)VS幻想者:不吉波普言下之意就是飞鸟井过度依赖“幻想者”创造完美的未来,但却忽略了在到达“未来”这一个过程却有许许多多的变数,像是未来的希望与梦想之类。
飞鸟井之所以夺不走织机的花,那是因为他与织机之间并没有足够的交流。
也就是说,飞鸟井之前之所以能够“改变学生们的未来”,是因为“抱怨、诉苦与倾听”这一过程。
织机就算被夺走也没关系,因为只要正树在她身边,花朵就能不断的长出。
织机说她并不是人类,这点在她遇见正树之后我不能认同。
因为她也有着一朵美丽的花。
至于不吉波普心中没有花朵,这点是因为她是不属于范畴的虚幻人物吗?
(by为何每季老婆都金发)黎明的不吉波普:雾间诚一:无处不在的作者,真正万恶之源,头号世界之敌!
他的书影响了很多能力者(如水乃星透子、帮人提高成绩的少年),同时也诞生出了能力者。
最后被暗杀者杀害。
黑田慎平:职业侦探,带黑帽子的大叔,代号稻草人,是统合机构合成人,在医院与还未进化完全的雾间凪相遇,最后为救雾间凪去偷药被判定为背叛者,在死前还遇到了还没有名字前的不吉波普。
(顺便一提他偷药的地方就是关着共鸣者的研究所。
)来生真希子:女医生,负责的病人有雾间凪、宫下藤花,因得到稻草人偷来的药而成功进化,身体素质*******想改变这个世界的恐惧而成本篇世界之敌。
雾间凪:因为身体不明疼痛而入院,其实真正原因是。。
本来无药可救只能等死,但多亏稻草人的药才活了下来,和暗杀者一块调查最近的多人死亡案件。
不吉波普:身体主人为宫下藤花,一开始没有名字,但遇到临死前的稻草人后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衣服和帽子上的装饰都和稻草人类似。
佐佐木:眼睛大叔,真实身份暗杀者,听从组织吩咐杀掉对其不利的人类和合成人(如雾间诚一、稻草人),本是莫感情的杀手,直到遇到了雾间凪,最后在鸽子的复仇中下被女医生捅死。
鸽子:染发少女,稻草人的同伴,想为死去的稻草人报复而接近佐佐木,最后为了复仇成功自愿死亡。
(by落夏酱)歪曲王:让我们看看歪曲王最终做到了什么吧。
我们看到新刻敬面对了自己的喜爱。
我们看到了咲子沉浸于往日的悔恨,却忘记了眼前,身边就有在意自己的人。
我们看到了田中志郎意识到了自己的“歪曲”。
整个歪曲王篇有着一个不复杂,但却非常温暖的内核。
正如不吉波普的行动一样,歪曲王未必是世界之“敌”,但做法却未必正确。
理论上讲,我们也许都有成为世界之敌的可能性(笑)。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经历某种痛苦的事情后,在看其他人(网友、朋友之类的)经历同样痛苦的时候,你想伸出援手,你想尽力帮助,因为你经历过,了解过,你觉得自己能做到。
那么,尽力温柔地你,是否又通过这种方式拯救了自己?
突然想到前女友对我说的一句话:你想帮我改正缺点时,你自己呢?
梳理一下歪曲王篇,剧情安排大概是:正视悔恨(进入内心的歪曲幻境)→正视自己(寻找内心的黄金)→学会释然(不吉波普对咲子说的那段话)→拯救自己(田中志郎说出解开密码)。
说实话,歪曲王篇我看的很感动。
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过程。
如何寻找内心黄金之物,如何正视自己的悔恨,如何不敌视自己,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如何拯救自己?
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不要轻易释放温柔。
因为当你从别人身上看到似曾相识痛苦的影子时,你可能会“扭曲”。
不要让不吉波普找上你哟。
(by Prophetic_)
无论有多少大师或者多少书籍的教育,谁又能真切的看的清自己的生活呢?
不吉波普不笑为什么好,就在于第一集,一个只有尾的故事。
没有开头,没有过程孤零零的一个结果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事。
我们意识到有事发生,并且想抓到这件事,实际上是想掌控自己的生活。
而结果经常就是像不吉波普第一集一样,生活摆了张莫测的脸吧结果塞给你。
如果以后有一个奖项评所有动画中最好的第一集,我肯定颁给不吉波普。
但颁奖本身也是幼稚的,所以我还是写下来,而以后也不颁。
之后的剧情里还有些东西,但这里空间不够,我会另起标题再写
作画张数少、npc脸蹦,第一集就让我意识到经费是如此是贫瘠这个画面不像 2019 年的番剧,反而像是 2012 年的用单元剧的形式讲了四个故事,除了前三集的叙事有点难看懂以外,其他都还好主要是里面的脸谱化程度不够,分不清谁是谁,到底谁死了谁是奴隶谁是帮凶imaginator 篇也很莫名其妙,怎么就跳楼,怎么就赋予能力,怎么就统合机构很多概念是直接装进去的,没有解释,反正就是存在,18集看完了我都不知道MLPS是什么的缩写很难说好,很难说坏,是有趣的故事,是有趣的叙事方式看完其实没看懂 但是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顺带提一嘴,这部番最优秀的竟然是配乐,牛尾的配乐是做的真的好,跟画面是完全融在一起的,音乐一起就知道要推节奏了,如果没有这么优秀的配乐,我可能就直接打三星了
宇宙高等生物准备消灭人类这个物种,正在最后审判中,派一名工作人员来地球观察一下人类到底有没有活下去的必要→该工作人员来到地球后准备以人类的外形进行工作,结果因为失误进化过度。
一些组织希望利用他的能力,所以抓捕了他(起名为共鸣者)并制造了复制体,这些复制体性格暴虐,喜欢吃人,消灭了研究人员以后逃出来了→共鸣者因为内疚,就打算把复制体找回来,结果找啊找找不到,把自己活生生地找成了流浪汉,被不吉波普在第一集救了一次,不吉波普告诉他:你还在找什么东西吧,等找到以后再哭吧→
剧情:73分。
演员颜值和演技:76分。
画面:75分。
服装道具:70分。
音乐和音效:70分。
配音:90分。
综合评价:7.5分。
剧情方面:剧情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不落窠臼,很有特色和创意,人物塑造丰满、立体,对人物内心描写细腻。
不过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深奥、还挺抽象,不方便理解,而且人物对话内容信息量巨大,消化困难;再加上剧情不断的插述、倒述。
反正至少对我来说剧情理解起来有些吃力,东西觉得挺美味的,不过就是不太能咀嚼得动。
不过从整体看,剧情水准还是中上等的。
演员:人物设计美型,表情丰富细腻,动做比较流畅、自然,人物配音水准很高。
画面:作品画风偏冷,景物呈现得细腻、真实,几场动作戏水准挺高,很有观赏性。
服装道具:学生装少了些高调、艳丽,多了些知情、严谨,我很喜欢,其它人物的常服也比较丰富。
音乐与音效:配乐水准很高,OP一般,ED不错。
音效比较震撼。
所以,综上所述,本剧推荐指数:四星,值得一看。
97年引发轰动的原作被无数后来者借鉴模仿的不仅仅是炫(zhong)酷(er)的设定,还有在日常之下暗涌的非日常带来的剥离感。另:现在知道动画中发色多样的重要性了吧!大多数角色都黑发校服再加上多视角非线性叙事简直是不给脸盲患者留活路!市之濑加那配的织机在喊出“HERO”时瞬间莓良心附体,想到她在隔壁辉夜配的也是全作最惨的真妃(妃常惨),这算角色绑定吗?
老世界系了,不过拍的还算不错,把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拍出了新意。但是还是会想,如果今敏拍这个会什么样啊。。。
就算正常顺序叙事也会很精彩的啊……所以本片最大的障碍就是脸盲吧……
原作故事很不错,动画改编不大行,节奏刻板怪异,重点模糊,所以显得人物非常中二
一集棄
之前看了快10话,然后搁置了快一年再看就连不起来了,没那么喜欢到想重看,就弃了……
脸盲症犯了,长的都一样到底谁是谁啊
原作说是鼻祖确实相信,因为我觉得后辈作品品质更高
有点迷,看不下去
刚开始没多久,就给了警察一个降智buff。人物行走的动作感觉就像原地踏步。那么高的楼层,在上面的人物黑不溜秋的,男主你特么短短的一瞬间就可以认出那人是谁?第一集就讲了一堆的废话,是要干嘛?剧情的主线没有任何的交代,我补番不想浪费一堆的时间在对于我自身不讨喜的剧情上。
不论这部动画的质量如何,请记住,至少从第二个千禧年算起的近几十年,有无数的日本小说或者动画作品都起源于它,或者说这是一部被“抄过”无数遍的都市奇幻类作品——《不吉波普不笑》。
好想看小说,不会日语苦,😢
对凹酱这声线毫无抵抗力
故弄玄虚的感觉……看了6集还是不明白想讲什么……
夏目真悟真的好爱玩叙事
原来日本社会,也不敢扶啊
一群人格分裂患者的臆想 故弄玄虚 本来应该及格分的 但我是被神作两个字忽悠过来的 小朋友们神作两个字不要乱用好吗 多看点动漫涨涨见识
首播两集观感很好想打五星啊哈哈哈,负责起见先四星观望。非线性分视角叙事营造悬念,捋顺看懂之后特别爽。乖离张扬的幻想与沉痛阴郁的现实平衡得很好,避免了枯燥的同时保留了深刻。人设不够有辨识度,但是整体的写实作画很符合剧情,再加上迷幻的配乐,具有让人沉浸其中魅力。//第三集演的什么鬼。//人物内心转变太突然让人难以接受!//故作深沉矫揉造作装逼遭…
叙事很有意思,神秘感与结构性并存。在故事的一开始展示了大纲,再用展开后的细节去堆砌中空的发展,把故事的解释权在追番的过程中交给了观众。更别说不曾过时的时髦设定与视角,在猎奇与悬疑中时刻保持着克制。希望可以稳健地发展,那样在拼图最终完成的时候,或许会带来极通畅的观影体验。
《不吉波普狂笑》。四个故事无聊性递增,第一个故事因为叙述顺序最有意思,最后一集《纽伦堡的名歌手》古典乐一出逼格拉满。简单来说不吉波普就是一个世界自净的机制。喜欢这种阴沉赛博朋克都市的画风。还有悠木碧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