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并没有抱很大的希望 况且还有一个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的蔡思贝女士 而前十集也确实是乱七八糟 差点让我错过了这一步这么刺激的心理分析型的犯罪电视剧✘划重点:没有时间的同学看完第一集直接进入12集左右蔡思贝真的还是进步了许多 而且她的黑框眼镜也成功地遮住了她令人难受的长相 这么一看还挺舒服的 Moon应该是在这部电视剧里不怎么会被骂的一个角色 从小失去父亲 被母亲抛弃 但是依然坚强得长大 把哥哥照顾得很好 而且有原则 对于母亲的过错她没有夸大亦没有缩小 并且勇敢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而且乐于助人 温柔善良 真是现在女性之典范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编剧帮她洗白第二个没有引起争议的角色是Alan Alan敢爱敢恨 知道自己喜欢上朋友的女友是不对的 一直隐忍 陪在自己喜欢的人的身边 痴情汉子 同时作为一个心理学出身的大学生 精神独立 不会被TY坚持的善恶论影响 也不会在心理治疗中失去个人的独立性(一直很喜欢胡诺言 长得又好看 又有观众缘 各种角色拿捏比较好 适合那种很执着的人 不过配角相有点重 不过这次的角色为本身的人格魅力加分不少)✘其实每部电视剧里让人生气的都是那些墙头草类型的选手 这种人说坏也不够 说好吧脑子又太笨 所谓智商撑不起情商Day同学是最浅层次的 鉴于他本身有病 我们也不多去指责(杨明岁数也不小了 但是还是未能成功突围 很可惜 但是越看越帅 角色还有些小可爱)Win sir 作为一部以心理医生为主的电视剧 警察和法证作用被大大削弱 如果让Tim sir《法证先锋》来调查 真的省了不少事 以警察的角度来看 win sir情商太差 我说的是太差 完全不懂的圆滑做人 能够这么年轻升到总督察也是有点难以置信还有一个难以置信的是杨医生 再次演绎了什么叫花瓶 没看出来她是什么心理医生 自己被骗得团团转 还有两句话真的叫人震惊 知道真相之后还要嫁给王仲轩也算还好 毕竟我们是上帝视角来看 王仲轩都被揭穿了 还要怪TY把真相给她看 她和孩子怎么活下去? WTF请问你是生活在上个世纪吗 你是怎么毕业的(我对演员没有任何意见)确实TY有些地方不对 让别人去冒险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这最多叫自私 和反社会人格有什么关系 完全不想再翻更多白眼 而且作为他的好朋友我希望他可以开心就好 所以即使他要为icy保持我也会支持他 但同时作为一个理性的人 我不会帮助他 也会告诉他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 至于他怎么选 我控制不了 而一般多管闲事的人下场都不好 参见Alan其实汪海澄这种人确实在现实社会还有很多人 像王仲轩所说的 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度 可以投机倒把 但是不能杀人放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道德 去约束自己 因为TY的行为的确间接害死了几个人 但如果不是这样的 他们两兄妹又会害多少人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正常的观众看到最后都会交口称赞✘PS:26集最后王仲轩和TY的对话确实精彩 所以这部剧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情不能被人操控 就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正确的判断标准 经济独立是第一部 思想独立才是最终目的
第1集:泰然為童日开始心理治疗第2集:泰然助志峰寻子第3集:美欣向泰然献吻第4集:童日冲入火场救志峰第5集:童日回想与天扬的恩怨第6集:泰然逐步向海澄施压第7集:童月助Hana重返正途第8集:海澄接受泰然治疗第9集:童日失恋找天扬倾诉第10集:泰然、天扬合力连破二案第11集:海澄捲入网台风波第12集:海澄遭神秘人恐吓第13集:海澄发现家朗出轨第14集:泰然利用童日做饵第15集:泰然分析狂迷案疑点第16集:泰然发现海澄离奇经歷第17集:童日与海澄起争执第18集:童日重遇母亲咏嫦第19集:咏嫦当面拒认童日、童月第20集:泰然试解童月母女心结第21集:童日為咏嫦以身试法第22集:童日為咏嫦以身试法第23集:天扬出手追求童月第24集:仲轩教海澄对付泰然第25集:健强突然自杀第26集:国豪调查仲轩后遇害第27集:泰然催眠童月缉兇虽然现在的TVB已经不是以前那个TVB的了,但是对于破案类的剧,TVB还是有着独特的吸引人的地方。
虽然每次都能大致猜到凶手是谁,少了很多乐趣,但是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特别的地方可以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本剧最大的特色当然就是所有的案子的凶手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主线是因为多年钱卢建强的校园杀人案引发了当年是卢建强心理医师马明的女友意外死亡的事情,引起了马明的诸多猜测,他不相信卢建强是真凶,于是想找出当年的真相,当然从这点上可以知道,最后的那个大案子一定就是这件案子的重见光明。
在这期间,马明认识了有轻微自闭症的童日,和他的妹妹,当然还有胡SIR这个警察,也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案子都直接或者间接与这些人物有关,这也是TVB一贯的作风,以至于每次只要新出现一个熟面孔,就知道这个人八九不离十就是凶手,起码也是跟案情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人物。
当然,得上心理疾病的人也是很可怜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悲剧的发生,例如印象很深刻的两兄妹杀母事件,就是心理疾病导致的最悲痛的结果,令人十分惋惜,当然这个案子从一开始就能知道凶手是谁,只是越看下去,越能体会凶手的感觉和那种长期被压抑的感情的释放,然后就是王君馨饰演的汪海橙案子,知道她是当年校园凶杀案的唯一一个幸存者之后,我就认定大案子马上就要来了,而从目前的形势上,也已经可以看出,汪海橙是个不简单的人,她极有可能是大BOSS,当年的凶手!
她表面上是个和平易近人甚至很讨人喜欢的女孩子,其实她有心理疾病,她会利用身边所有对她好的人,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让人心甘情愿的为她付出,狂迷就是其中一个被她利用的受害者吧,当然我觉得也包括卢建强,我甚至有个大胆的猜想就是:当年的校园凶杀案,她喜欢了好朋友的男朋友,被朋友们知道后都说她,她犯病,然后把这些朋友都杀了,然后利用卢建强替她顶罪,而这个好朋友的男朋友如今也成了她的老公,她所要的一切她都可以得到!
我不知道我可以猜中多少,只有往下看剧情了。
汪海橙在这集里终于暴露了,虽然之前就已经猜到了,但是这集突然暴露,感觉还是很突然,本来以为还会隐藏两三集,没想到转变的那么快,那个水电工狂迷果然也是被她利用的杀人工具,靠他上位,还走红了,这就是汪海橙一直以来的目的,马明也已经看出端倪,怀疑她了,并且可以得出结论,汪海橙得了心里病——反社会人格障碍!
恐怖女人的真面目即将浮出水面。
汪海橙果然是个不简单的人,从小就如此,马明也越来越对她起疑。
然后,想说下,马明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每次都出现与死去的女朋友交谈的画面,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不免让人觉得是不是他自己也有妄想症?
怪不得很多人都说,心理医生某种程度上自己也是个心理疾病的患者。
看完最后,真的发现,里面没有一个正常的,全都或多或少心理有些不正常,哈哈!
整体来说,是部不错的好剧!
TVB的侦探悬疑剧的水准又回来了,俗套的剧情在心理学的衬托下显得逼格高,演员选得好也是关键。
反社会人格障碍:坚信自己优越性,利用和牺牲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严重自我中心的人,没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这也能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做出难以理解的行为。
汪海澄:颜值与演技在线的反派,一位令人着迷的变态,成功利用迷恋她的倾慕者达到目的。
她利用狂迷的过程尤为精彩,当自己发现谁是狂迷的时候,那个转身回头对狂迷表示赞赏肯定的眼神和微笑,是全剧除了结局外最具高潮的一幕。
王仲轩说汪海澄肯定不忍心杀亲哥哥,但当一个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变态发挥到极致,一幕反杀精彩上演。
汪海澄发现哥哥要杀她的时候,愤怒地回到办公室兴师问罪,她跪在哥哥面前,一边哭一边抱着哥哥,平时看惯了汪海澄的心狠手辣和冷血不仁,突然对哥哥展现的无助和依赖,真实得像一个软弱的小孩子。
骗倒了观众,也骗倒了哥哥,让哥哥放下戒心地走向终结。
汪海澄赢了,她狠心无情杀了哥哥,证明自己是最高级最优秀的反社会人格障碍。
王仲轩:全剧压轴出现的幕后黑手,汪海澄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
他比汪海澄更高级,更冷静,更缜密,而且更具迷惑性和隐蔽性,普通人很难发现他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可以说他是一位衣冠楚楚的伪装大师。
他的理论可谓相当高逼格,与钟泰然的对话尤为精彩,和《七宗罪》的无名氏John Doe一样,以为上帝赋予自己权力去掌控一切,自己精心布置的都是艺术作品,这和王仲轩的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其他人类的心态有过之而无不及。
钟泰然:我认为他没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他是偏执狂的典型例子。
他最过分的是利用童月引汪海澄暴露现身,但这不能证明他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因为他不是要致童月于死地,而是因为他身边没人相信他,警察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在几乎众叛亲离的境况下,他唯有采取自己的办法,利用童月是逼不得已的,不过那时的他的确已经处于过度偏执的状态。
在他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最终后果,知道了真相又如何,一切依然回不到过去,对前女友的过份偏执令他沉迷于过去,沉迷过去的人最终被过去背叛。
卢健强:他是最可怜的,自卑没存在感,被汪海澄利用让单纯的他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和“美好”,不论对错地帮助汪海澄,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以为自己对爱人的付出是值得的,永远被蒙在鼓里的可怜虫。
方家朗:就像男神一样,高大帅气顾家学历高,汪海澄到最后嫌弃他的懦弱,但我觉得他只是一个有良知的正常人,犯错会内疚自责。
他不像卢健强被蒙在鼓里,他发现了事实,但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被汪海澄利用所犯下的错误,宁愿了结生命去逃避,但生命最后一刻他还是爱海澄的。
如果他选择自首揭发,蓄意杀人罪也会使他被吊销医生资格和判刑,作为医生,社会地位高而向来受人崇敬的他,懦弱的他受不了这种人生起伏。
狂迷:我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疯狂的粉丝,他的结局是自找的,为得到汪海澄的赞赏和肯定而去做没有底线的事情,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在讨好偶像的身上,表明这个人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和价值观扭曲。
他最终也发现了事实,可惜一切太迟。
这部剧的Bug太多,但胜在演员出色。
1、童日童月兄妹,对于剧情来说几乎是另一条线,没了他们,剧情依然可以继续。
尤其童月,作为女主角,实际对剧情的发展没太大帮助,处境尴尬,就是TVB为捧人而捧人。
2、像Mandy这种奇葩,作为心理医生看不出汪海澄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就算了,还不理解好友钟泰然,把王仲轩的死怪责在钟泰然身上,难道王仲轩害死那么多人不该死吗?
3、警察朋友Win Sir在王仲轩的心理辅导下,进入王仲轩设下的陷阱,意识到恐惧须要被消灭才能克服恐惧,最后在钟泰然的及时帮助下才避免被黑化。
4.、汪海澄一案几乎贯穿全剧,把其他案子衬托得很普通,在现在看来可以说很一般,案情没有太多的意料之外。
5、只有第二个案子杀母案,肥腻又怕事的呆胖子、控制欲强的凶母亲、反叛狂野的女儿,三位出色的演员构成一个精彩的章节。
一个全世界都知道他很懦弱的人,所有情绪憋得很深,忍耐力很强,一旦爆发,就像一把正在发射的机关枪,一发不可收拾。
看完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擅长pua别人的人都很适合去当心理医生。
突然感觉真正的罪犯不是自己动手的那种,而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逼人自杀的那种。
特别是看到Dr王ji把妹夫医生用言语逼死的那一段,让我想到了以前北大女生被北大男友pua到自杀的故事。
那个男生就是一个很善于攻人心计的人,他对别人的心理研究把控得非常到位,可能也是因为家庭原因成长在一个行长家庭,从小耳濡目染。
他知道怎么样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会去怂恿女友在别人面前无意中透露他对别人的赞美,好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
他也会把同样的手法变本加厉的用在女友身上,刚开始女友还会有心理上的反抗,但时间一长,真的慢慢就被pua到觉得自己就是他的一条狗了,甚至最后走上了绝路,令人叹息。
而这部电视剧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探讨学习心理学的人,一开始的动机是否就是想自救这个问题。
里面的心理医生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原生家庭的不幸福,童年的创伤导致他们想学心理学,进而去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和身边人的心理问题。
曾经在播客听过一个男朋友叙述自己女友患上抑郁症最后自杀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尾这个男生在陪伴女友治病的过程中,自己也慢慢的陷入了抑郁,甚至当女友死去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
其中主持人有一段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应该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很多文章的开头都会先告诉你,“你最应该做的是不要因为这位患者而影响了自己。
”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家人朋友在每天的朝夕相处中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那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每天有不计其数的病人去找他们,他们是不是要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才能更胜任这份工作呢?
或者说是不是反社会人格的人的确是更适合心理医生呢?
如果你是一个很富有同理心的人的话,每天和抑郁症患者相处很难不被带偏吧。
很容易随着患者也一起陷入痛苦的情绪中。
反而是那些本身有性格缺陷的人更理性更专业,不被任何情绪所带偏,更容易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就像剧里的Dr王?
心理医生,是不是更多时候救人之前更想做的是自救呢。
2017年,我第一次看这个剧,当时震惊!
2020,我再次看这个剧,依然被这个剧所折服。
TY是个心理学家,自从女票领盒饭之后,他就整个人神神经经,儒雅的外表下有一颗病态的心。
他知道女票是死于意外,女票的死没办法去纠结,因此他开始调查那件让他和女票吵架的案件—女生更衣室杀人案。
(其实后面可以看得出,女票和TY不是第一次吵架,正因如此,内心有所愧疚,总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女票的TY才会如此执着)他不会知道,这一切将毁灭他。
不过有得重来,或者他还会这么做。
TY已经查了这个案子5年了,那年,他身边有暗恋他的同事Mandy,有好基友Alan,有警察朋友win sir ,有病人转朋友的阿day以及病人的姐姐阿moon。
终于Mandy帮他约到杀人犯卢的主诊医生dr王安排一次和卢的见面(5年才和犯人见面会不会这战线拉得太长)。
TY第一次见到卢觉得他没有暴力倾向,于是他开始挖当年卢的社会关系,发现当年的幸存者汪海澄。
汪已经过了新生活,而且好像过得不错。
TY尝试从她身上挖到更多料,却啥也挖不出。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或者TY会维持着现状。
可是当年案子的5个女生,3死一昏迷,唯有汪可以全身而退,而且还把闺蜜的男票搞成自己的老公,真是最大受益人。
TY总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
特别到后面,汪为了出名,自己做节目,再次用了当年的手段利用喜欢她的人,更是让TY断定这个女人就是当年教唆卢杀人的幕后大boss。
这个时候,TY病态越来越严重。
无论是阿day,阿moon,win sir 还是Mandy,都开始不理解他,甚至和他产生很大的分歧。
只有Alan,理解他。
TY想让当年昏迷的女生苏醒,汪利用老公把女生送去领盒饭。
TY利用汪的老公让卢说出真相,然而真正的大boss,汪的哥哥,也就是Dr 王把两个人都分别搞杀青。
这时,与其说TY是执着于什么真相或者给女票报仇(说白了哪里是报仇,就是借口),不如说他的良心要他把这两个操控别人的恶魔受到应有的惩罚。
可是,这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了Alan。
他在这不知不觉中,上了赌桌,而且还是生死局。
Dr王要把TY变成反社会人格,也就是变成和他一样操控他人达成目的的人。
TY则是利用这个机会接近恶魔,让他们受到惩罚。
首先,Dr王接近win sir和Alan,趁机找TY空位,同时很暗示性地离间他们。
嗅到不对劲的TY及时帮win sir 转回状态。
接着,Dr王让自己的爱慕者zoe出手杀了Alan。
Alan一杀青,TY整个人就开始变得不同了。
只有他,才理解自己,只有他,愿意和自己并肩作战,可是他走了。
Alan在那段时间对于TY来说是最大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因为Alan,原本出手还算温和的TY开始变得可怕。
汪害怕zoe是个手尾,所以汪把zoe推下楼(应该是dr王指示)。
而zoe就在阿moon隔壁领盒饭。
此时TY利用阿day的传话将汪引出来杀阿moon。
汪出来了,他做到了。
dr王和TY的讲话更像是王对TY的洗脑。
让TY自己都要相信自己是反社会人格了。
王以为赌局最后,赢的是自己。
TY则录下对话给汪听到,汪认清了自己只是一只棋子,看到杀手船家,她开始更进一步黑化。
这个时候对于汪而言,逃亡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谁才是最厉害的那个,才是最重要。
所以她回去一波楚楚可怜装给王看,最后把当年她老爸的死法历史重演了一波在王身上,成功把王搞杀青。
这一段有一种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味道。
对于TY而言,他成功反杀王。
可是这场战役有赢家吗?
没有。
王表面赢了TY,成功把TY变成一个反社会人格,但临门一脚被TY利用妹妹反杀。
汪表面赢了哥哥,却用了一生的自由作为代价。
TY赢了赌局,却失去了Alan,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他众叛亲离,最后自杀。
起码他们还赢过,Mandy 在这场战役里,输得彻彻底底。
她爱TY,却走不进TY的心。
她不明白,从女票gg了之后,他需要的是有人理解他,陪伴他(这也可以看出她业务能力不强)。
Mandy 只会默默等待,做个好人在TY身边。
可她根本就不懂TY,注定只能被TY发好人卡。
TY或者不接受她,就是不想两个人难受。
所以,Mandy选择了Dr 王。
本以为这是个优质股,谁知道他只是个空壳公司,公司内部的东西一塌糊涂,可是那时她已经有了王的孩子,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她最后骂的TY,是导致TY自杀的直接原因。
爱她的人,只是把她当实验品,她爱的人,因为她而死。
两个人都离开了她。
Mandy 不能怪任何人,怪就怪她看不穿,不懂TY要什么。
如果这部剧里,Alan是个妹子,或者一切,都会不一样。
至于阿day他们,就是为这剧加点搞笑料的,不然这剧看着也太绝望了。
最后,我想聊一下马明。
我回去百度了一下2017年tvb所播的电视剧,最让我内心有强烈感受的,就是《心理追凶》和《迷》。
《心理追凶》里马明贡献了超值的视帝演技,可惜那年,他连视帝提名前五都没进。
而且这剧当时的热度也没有其他剧高。
可时间却告诉我,只有这部剧值得再刷。
现在回想起来,马明实惨。
2017年,有欧阳震华的《夸世代》,有罗嘉良重回tvb的《与谍同谋》,有上年视帝视后陈展鹏胡定欣加盟的《同盟》,有2016年一人独撑整部剧没拿到视帝意难平的王浩信的《踩过界》,有超级大ip的续集《溏心风暴3》《使徒行者2》,有同样被看低的《迷》,有创造最佳荧幕cp的《不懂撒娇的女人》。
马明只有《心理追凶》和《降魔的》。
《降魔的》还是连tvb宣传海报都没有资格上。
如果不是《降魔的》出乎意料地火爆,可能2017年,大家已经忘记了马明,忘记了这个值得视帝的男人。
3年过去了,想让我有二刷的,只有《心理追凶》《迷》和《降魔的》。
马明是因为挑了这两个剧本才这样还是其实开始他拿的就是烂牌,后来被他打成王炸?
更多人因为《降魔的》所以觉得马明陪跑太惨,可我觉得,《心理追凶》就已经足以让他称视帝。
呼唤了2年,马明终于凭借《白色强人》拿了视帝,幸好,还没晚。
期待马明,期待更好的自己。
作为港剧迷,近年的一些剧除了卖情怀之外很少有特别创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当然了卖情怀也是对情怀的一种消耗。
本来这个剧背景设定非常带感(感觉港剧有一些借助了日本动漫的设定,比如《EU超时任务》有《命运石之门》的影子,还有这部《心理追凶》有那么一点像《psycholpass》,都是很不错的番哦!
),也特别喜欢看这类高智商心理犯罪,可是这部剧怎么说呢,剧情我觉得稍显拖沓了,节奏有点慢。
而且前十几年TVB建立的警察系统和法证系统在这部剧里太弱了,不是存在感弱,是实力弱啊!
还有重案组破案也有点草率了。
如果真的是跟心理有关,重案组完全可以请TY作顾问,不需要把剧情重要人物和组织跟主角只以朋友关系联系,win sir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最终应该是没能实现,警方那边好像也不承认这个顾问。
这就让TY的追查阻手阻脚,这个剧情的设定就埋下了“TY的做法根本不合规矩”的大前提,本来就使内心充满正义感的TY加上了一重心理负担,加上为了查案逼凶手现身更是破坏了他内心对于正义的坚持,还有就是支撑他无论如何都要查出真相将坏人绳之於法的初心——女友的死亡,这些都造成了他最后悲剧式自杀的结局。
不能成为稍微圆满的结局跟前面的设定都有关系。
而且mandy最后对于TY的指责其实也非常自私并且让人看到一个非常拎不清的mandy,我觉得TY确实有想让变态兄妹狗咬狗的私心,但他也预料不到王会死吧?
mandy还只是想着自己孩子没有爸爸、自己不能有幸福生活,我天呐,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恶魔做老公我觉得她可能更不幸!
不过当然了,我赞同mandy是有理由有立场去指责TY的,可是剧里这个内容不合逻辑。
Mandy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可以和TY合伙搞工作室的程度,也数年如一日的喜欢TY,去帮他走出未婚妻意外身亡的阴影,每次TY有人脉关系上的需求她也毫不吝惜的出手,但是找了男朋友打算彻底放弃的时候真的很爽快就放弃了TY,什么事儿都跟未婚夫说透了,不但没看出来未婚夫的阴暗,甚至证据摆眼前还一厢情愿,这个设定让这个人物很扁平。
反而另一位女性角色Moon就比较可爱比较立体。
总结:虽然设定挺吸引人,演员的演技也都在线,但是这个剧情的发展走向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这次只有三星。
如果是汪海橙是利用心理的恶魔,那么钟泰然就是批着圣者外衣的恶魔。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果真的那么报仇,直接去杀了汪海橙就好,何必拉那么多人下水。
剧情其实就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意淫。
利用人的心理控制,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杀了监狱那个烦人。
为什么会对ALAN出手??
没有意义的事干了不少,非要给对手送人头。
我愿称本剧为《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
剧中主线和副线中出现的每个角色,或因为家庭背景,或因为成长经历,或因为亲身遭遇,多多少少都存在心理问题。
有些人因为心理问题走上fanzui道路,有些人因为心理问题试图寻找突破口...结局确实是我没想到的,蛮少看到几乎全员BE的剧,或许是想突出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吧!
印象最深的角色还是恶毒兄妹,王君馨饰演的汪海澄,暴露本性前后的性格、眼神、笑容,包括妆容和穿搭,都非常不一样,全剧以她的故事贯穿,成功塑造了一个心思缜密又心狠手辣的恶魔形象;曹永廉跟演沈雄的时候真心没什么差别,好年轻啊看上去也就三十来岁吧!
印象中的他还是那个风风火火的沈雄,跟剧中冷酷无情、利用专业操纵他人的恶魔还是有挺大反差的。
两位演技👍👍👍马国明饰演的TY作为心理分析师,心里有一段一直解不开的心结,即主线故事,也是对抗恶魔兄妹的主要力量。
他和已故女友的故事线有点人鬼情未了那味儿,怎么说呢,出现的频次有点高,看多了有点点厌倦🙈DAY和他麻麻的角色看得我直跺脚,着急!
高智商只能是在某一方面,平时的为人处事和遇事的做法真的是让我,着急!
win sir刚开始的人设我也不太OK,暴躁老哥dei谁凶谁可还行,后来跟moon在一起之后逐渐平和了许多,他俩后期的戏份也是全剧为数不多的发糖时刻。
剧情整体节奏偏慢,但还是能看进去的,主线越往后越精彩,还有一些小反转,看到中后部分我一度以为类似《白夜行》,后期推翻了这个想法,汪海澄比雪穗的演技还要好,心还要狠!
副线我最钟意汤镇业演父亲的案子,和肥肠面店弑母案,两个都是关于儿童成长环境的案子,只可惜结局截然不同。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干预,避免酿成大祸。
心理追凶这部剧我打6分,原因如下:1,滤镜看的我眼球疼2,剧情拖沓,28集略长,我以为是单元结构,但实际上并不是纯粹的单元结构,每个案件人物感情线铺的很长,破案推理几乎没有。
3,人物过于脸谱化,友情提示,若想获得最大观影乐趣,建议不要带智商观看。
我是在第十一集的时候猜到黄海橙有问题的,严重影响了我的观影乐趣!!!
4,三观不是很正——1男主的已逝女友,因为情侣吵架,跟男主的哥们在酒吧亲嘴,事后主动告诉男主,男主完全无所谓,并且还检讨自己因为对女友的不关心才这样……2牛杂店老板娘严重心里变态,不认自己的闺女,对儿子变态的爱护。
最后还让自己的儿子杀了不得不说挺讽刺的3单亲妈妈抛下一儿一女嫁入豪门,18年不曾相认,导致儿子女儿在孤儿院长大,而18年后却与儿子相认,一番哭诉,悔不当初。
看的我鸡皮疙瘩掉一地5,流水线产品并不适合艺术。
今天看完了结局 不得不说今年TVB可能真的要回春了 王君馨从花曼到汪海橙演技上有不错的进步(虽然是坏人也讨厌不起来) 最后到警署的眼神超级有feel 再说说马明 医者不自医可能说的就是他了吧 表演也算可圈可点 总的来说 心理追凶是2017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港剧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太特么难看了,除了Alan所有角色都挺讨厌的
八集弃 看巡礼的时候还是很期待这部的 结果让人失望 当年的四大小生就剩马明了 tbb能用心点给个好剧让他演演么
又一部把心理学神棍化的作品。最后曹永廉究竟是不是知道他妹要反杀他才露出欣慰的笑容。马国明在办公室里回忆起“催眠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后场景就转移到他开车去自杀,那么这场自杀究竟只是他的自我催眠还是现实行为呢?可以说是半开放性be结局。
反正港剧里所有的人物要么都死一遍,要不都是精神病
马国明真的不适合演正经人,所有人的表演都是那么尴尬。
钟泰然这种“心理医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会被打死的…刚接触别人聊两句就自视甚高说别人的人际关系有问题,还罔顾来访者意愿在公开场合暴露他人隐私,我管你什么个人感情私人问题,你能尊重一下心理从业者的专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吗?看到24集看不下去了,弃了弃了,一星不能更多。
这剧的色调好暗。
职业看起来不够职业,但操纵写得蛮好,骑手沾染了恶魔的血,也不再圣洁,没有大团圆
居然能這麼高分……震驚……
我真的好烦童日啊无敌烦他 为他扣一星
有点高开低走
回到警匪律政的港剧才是好港剧,最近出的几部感觉有回春的趋势,tvb新人总算可以独当一面了。
非常无聊 远远不如心理罪 情节老套无趣 简直就像是在看香港家庭剧
一群有各种心智不健全各种有缺陷的人聚在一起发生的故事。
TVB拍这种题材分分钟仆街,阴沉色调柔光滤镜看的不太舒服,基本的话支线多,入正戏太慢,没有特别出彩的人物,剧情有些拖沓,主线逻辑不够突出。好在人物还可以,打破了男女主必在一起的关系设定。三星半吧
6集弃, 一直快进快进到我烦. 老实说, tvb十几年前的剧, 拍摄手法和演员演技 比现在好300倍...
差不多有十年没有完整看完一部TVB电视剧了,它们已经不煮面吃了。
很久没有评过TVB的剧,这部真的越看越好看,虽然结局编得有点崩,但也算是不错的收尾。
好有病的一部剧 下半部分完全垮掉
Mandy、Day屬于痴線;Edmund、Ty、Zoe、汪海澄屬于變態;只有Win Sir和Moon算是正常且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