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這部電影都會顯得笨拙與生硬.只有親身去看一次,才能夠感受到音樂和愛情的美好與喜悅.在電視上看到trailer的時候就已經愛上這部電影,而當自己真正坐下來安靜地看的時候,心裡那種潛伏已久,一直默默騷動的莫名激動更是噴湧而出.Across the universe,璀璨年華在無際的繁星中燃燒.一輩子珍惜的友情.以及不可能忘記與放手的愛情.還有心底深深呼喚的世界和平與自由.在越南戰爭這個宏大的背景舞台上,溫情與冷暴力交織縱錯.觀看這部電影彷彿是在讓耳多進行一次奇異而華麗的旅行,Beatles的經典歌曲被主角們獨特的嗓音以另一種方式演繹,儘管有時候歌曲的選擇顯得有點怪異,但卻恰到好處地使電影在殘酷冷峻的時候顯得輕鬆與有趣.像Max被選去當兵時所有士兵一本正經的唱I Want You, I Want You So Bad,把那個時期所有嚴肅沉重的氣氛顯得不再那麼恐怖,幽默的諷刺讓人會心.故事很簡單,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那些平凡的事.儘管會看到繁亂的戰爭,暴力,等等等等,使這個小小的愛情故事變得複雜.但相遇,相愛,分離,掙扎,想念,再重逢.團聚,相擁.每一段美好的愛情都簡單卻閃耀著暖色的光芒.最後一幕Jude唱著All You Need Is Love,然後看到Lucy的笑容.畫面乾淨純粹而溫暖.其實有時候我想,我真的願意交換所有一切.來換取單純的為愛而愛
有的电影像小说、有的像绘画、有的像音乐,大部分的是几种类型相互融合。
这部电影的故事性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在情节展开中融入披头士的歌曲,可以看成粉丝纪念偶像之作。
电影不可或缺的是其中的主题,追寻、反叛、爱情、反战、自由,这些电影里都有体现。
我来说一个主题存在的意义 人到底要干些什么呢?
裘德为什么来美国找父亲?
马克思为何退学?
露西参加反战是为了什么?
普鲁登斯经历了什么?
桑迪和乔乔又怎么爱怨交加?
相信吗?
这些在披头士的音乐中,有同样的发问。
可是,一些问题是没有人人信服的答案的,在疑问中,在十字路口中,你不知道朝哪走。
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怎么做电影中裘德说的。
细究下来这话是有不少槽点,但在某种特定情境中,无法选择太多时,可以考虑下。
影片名为穿越苍穹或纵横宇宙,似乎和电影内容无关,电影中的什么东西能跨越时空、亘古不变呢?
如果有,那肯定很宝贵,市侩的你还不赶紧把它找出来卖钱。
这完全是一部纪念Beatles和60年代的电影 一部长达2个小时的MTV那些电影里随时流淌出的都是各种改编版本的Beatles的名曲现在依然停留在它的音乐后遗症中男主角利物浦小伙Jude在电影的开头 颓废的坐在海边 孤独的唱起All my loving 眼睛里满是忧伤时 我们就知道了 这其实是个音乐爱情故事 发生在那个颓废嬉皮摇滚反战的年代 人们迷茫 愤怒 为音乐疯狂但不知道生活的方向印象深刻的画面:Prudence唱着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缓慢的走过练习中的橄榄球运动员们一个黑人小男孩在暴乱中的汽车旁唱着Let it beJoJo来到纽约在come together中路过各类人群诡异马戏团的一段showMax被征兵时的一段群舞Jude的灵感激发出了爆裂的草莓的图像Jude在地铁里想念Lucy唱着Across the universe所有人在Jude的带领下 在屋顶上唱起All you need is love还有预告片以及海报里的那段水中的影像收藏了它的soundtrack 电影里面每次出现歌曲的片断都可以截出来成为独立的MTV1. All My Loving - Jim Sturgess2.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 T.V. Carpio3. It Won't Be Long - Evan Rachel Wood 4. I've Just Seen a Face - Jim Sturgess5. Let It Be - Carol Woods 6. Come Together - Joe Cocker 7. I Am the Walrus - Bono And the Secret Machines 8. Something - Jim Sturgess 9. Oh! Darling - Dana Fuchs 10.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 Jim Sturgess 11. Across the Universe - Jim Sturgess 12. Helter Skelter - Dana Fuchs 13. Happiness Is a Warm Gun - Salma Hayek 14. Blackbird - Evan Rachel Wood15. Hey Jude - Joe Anderson16.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 Bono 此外电影的导演是以善于表现画面张力出名的Julie Taymor主要作品:Across the Universe (2007) Frida (2002) Titus (1999)
本来又是抱着一颗花痴的心态来看男主角的,没想到看了这部电影后却觉得异常的沉重。
恰好用今天Mr.Chen 说的:where there is conflict,there is American.美国真的是很自私的,自以为足够强大的永远以维护和平的使者自居,殊不察觉每一场争斗,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跨越海外的爱情音乐故事,却未料它掺杂了那么多的历史与挣扎,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主角,每个人都赋予了他独特的灵魂,在这个复杂的2小时中演绎自己的悲欢喜乐。
最爱jude那清澈的眼神,每次眼睛的特写时总能看清他微微颤动的睫毛,他的眼睛会说话,他的身世,他的迷茫,他的梦想,他的归属,他以画画的那笔才华赢得了lucy的心,却也以对画画的执着使两人分离。
其实并不喜欢lucy,在jude突然说‘你的牙齿很美’的时候才料到她才是jude的归属。
我佩服她的勇敢与坚持,我也理解她那么急切想要呼吁停止战争的心,只是我觉得她太过于偏执,失去第一个爱人,哥哥远离自己生死难测让她的心难以宁静,她只有疯狂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求得自己片刻的心安。
只是她未曾想到,每个人都有梦想,别人的梦想是不能以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来衡量评估的,梦想之所以成为梦想,是愿意倾尽心力而不断追逐的,没有人能亵渎。
我突然想到了jude在英国的那个柔弱的小女朋友,敏感,不安,小鹿般的眼神那么凄楚地盯着他送他远航,她知道她不是他的那根线,所以她只能放他飞翔。
我很欣慰最后的她那么坚定的回答他“在你不再给我写信的两星期后”。
max是我觉得最可怜的一个人,我喜欢那种潇洒不羁不喜欢被任何人束缚的自己,因为很难拥有,所以当看到他不顾一切和家里闹翻来到了心牵梦萦的纽约,想要开展自己自由的天地时却突然被征兆入伍,那种难以言说的酸楚,每个人只能叹息,却无能为力。
越南已经成为了噩梦的源泉,战争,让人变的麻木。
sadie那头狂野的卷发和略带嘶哑的腔调不知道给她增添了多少味道,黑人紧抱吉他的热忱,prudence的简单,美好。
这个故事里,让我们相信爱可以穿越一切,让我们相信音乐不死,让我们相信眼神,是可以透射灵魂深处的。
是的,it's gonna be okay,everything is gonna be okay !!!
看了從舞台劇改編的披頭四音樂電影《Across the Universe》,我相信舞台劇絕對是比電影來得有魅力的。
不過總地來說,我還是不喜歡這部片。
尤其是影射Janis Joplin和Jimi Hendrix的Sadie與Jojo,這兩個人的關係居然被建立在團員和情侶上,著實是浪漫主義對搖滾本質的一種傷害。
另,本片中所有角色的名字都是以披頭四的歌曲命名,總讓人感覺太過矯揉造作,甚至牽強。
以《Hey!Jude》為例,這首歌原是在John Lennon與妻子離婚時Paul McCartney寫給Julian Lennon的歌。
Jude是Julian的暱稱,而歌詞當中的Her指的是這件事情可能帶給他的影響和壓力;但是當這首歌被套用在《Across the Universe》這部電影裡面時,卻是主角Jude決心挽回與Lucy之間的愛情而唱的歌曲。
這部片子的男女情愛太過浮濫,難免流於俗氣。
況且以《Across the Universe》的劇本來說,本來就不適合改編成電影:因為太粗淺、單純。
太表面地演繹了青春、愛情、戰爭以及美國人。
只不過當我看到Bono的時候,忍不住會心一笑了。
關於Lucy,是Julian Lennon的兒時同伴。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md》便是John Lennon看了Julian為Lucy創作的畫像之後所寫下的歌;在看《Across the Universe》時,當Jude與女主角碰面的那一瞬間,我便猜測她的名字八成就叫作Lucy(笑)。
真是一種典型狗血的設定方式。
不過《I am Sam》裡的女主角也叫Lucy,那樣的意義卻又大大地不相同了。
儘管如此,也是因為這些吹捧歌頌或蹧蹋才得以見得披頭四的偉大。
前陣子終於看完了《A Hard Day's Night》,George Harrison幫披頭們的髮型取了個名字叫Auther,成了那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片段。
深刻地記得,2001年George過世的時候,媒體採訪了一個香港的唱片行老闆。
老闆老淚縱橫,哽咽地說著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
George在離開前不久,還出現在David Bowie那老妖怪的演唱會上當特別嘉賓。
突然想起了《The Magnificent Seven》裡飾演神槍手的James Coburn。
老爸始終最欣賞的披頭是Paul McCartney,他總說他最有才華、最有巨星風範。
而他的風範甚至強大到可以涵蓋一切的披頭四,這樣山姆大叔式的概念真是令人作嘔。
於是其實我也深受浪漫主義所苦,John和George都走了,我卻偏偏着迷那些只能停留在過去的東西。
孤獨卻美好。
如果没有beatles的音乐,我爱不起来这个片子,最多到喜欢。
有了beatles,一切便不一样了。
只看了预告片的时候,就对另外的朋友说,这个片子听说不错啊,可能跟阿甘正传有点像,有很多歌,横跨美国历史多少多少年的。
看完了以后,不禁问身边人:你说,美国人能从这片子里学到历史么?
我并不觉得能,就像某些反战歌曲一样,只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些气氛,并不能清楚知道事实。
历史,在片中只是个噱头。
这个片子就是一个气氛烘托的片子,许多片断都是华丽丽的MTV,浓重的色彩,俊俏的脸孔,美丽的声线,作为音乐爱好者,mtv爱好者,beatles追捧者,觉得不可忽视。
作为电影来说,想可惜的说一句,beatles并不来自于美国。
这只是个延续。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的延续查询之后 果然lucy就是当年这支同样讲述着年轻恋人因战争分开的MV的女主角。
所以当maxi在战场上,lucy在纽约参与革命,我差点以为又在看MV了...感觉是一样的,这个女子现实中莫不是真的反战分子?
推荐去看看Green Day
我对beatles的歌并不熟,边看边听,发现每一首我都喜欢。
两个小时看下来,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无从说起的触动,但却真真切切地感受着。
很喜欢一群人坐上公交巴士外出郊游那一段,迷幻的风景和真实的画质完美结合,演员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自然而有魅力。
即使被感动,我还是会很现实地思考,草莓汁真的是红色的么?
呵呵,无聊的问题,与电影早已无关。
刚看完电影《Across the universe》,对于非常抠剧情承接起伏的我来说,这个电影实在够烂。
线索凌乱、主题模糊、主要人物之间关系连接松散牵强。
提取该片主要内容,堪比从祥林嫂的唠叨中找出核心信息那样困难。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英国男孩和一个美国女孩在上世纪60年代这一混乱激荡的时代中的爱情故事。
反越战、民权运动、垮掉的一代、毒品、性泛滥...种种关于那个年代的标签像旧衣物塞进洗衣机般般被一股脑的挤进剧情中,最后的效果,如同乞丐身上花花绿绿的破布拼凑在一起,没有形成整体上的关联与呼应,毫无美感。
剧情烂!
确实烂!
然而对于喜爱The Beatles音乐的歌迷来说,这部电影无疑会轻轻拨动你内心那份怀旧的琴弦,唤起你对当年风靡不衰的甲壳虫音乐的深深迷恋,以及你对列侬、麦卡特尼、哈里森、林戈的无限怀念(四个哥们如今都挂了俩了)。
这份怀旧与伤感首先是来自影片对那个早已逝去的六十年代各种意象的营造。
不羁的少年、反叛的革命者、迷惘的民众......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旧时工厂小巷(应该是来自
这是个混乱迷惘、暴力血腥、彷徨不安的年代,这绝对不是一个黄金时代。
但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体系让那个时候看上去很美,疯狂看上去那么浪漫、困顿看上去那么深邃、放荡看上去那么自由。
这一切梦幻般的感受只是由于我们确实离那个时代太远了,能够借以了解当时的不都只能是这些意象吗?
如果让你说出那个年代标志性的人物,很多人都会叫出一个名字The Beatles!
确实,60年代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辉煌的音乐而被世人津津乐道,也被他们的音乐影响至深,刻下了深刻的烙印。
因此,谈及60年代,The beatles实在是绕不开的名词。
就连村上春树在他的感怀伤事回顾青春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中,The Beatles的音乐成为描述那个关于渡边与直子青葱岁月里使用最多的桥段。
片中对The Beatles的作品的影射无处不在。
就比如各个人物的名字:男主角叫Jude,源出当然是大家耳熟能详并被唱烂了的《hey Jude》,这首歌在最后还成为男主角好友对他的劝慰之曲;女主角名为Lucy,来自《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某龙套叫Prudence,我实在不愿将那缠绵温情的《Dear Prudence》与这个并不美丽的龙套联系上;还有Dr.Robert(
我实在不得不夸赞导演无处不在的象征与提示。
导演也无时不运用电影桥段想甲壳虫致敬。
男主人公的身世就是几乎复刻列侬!
来自利物浦、工薪阶层、被父亲抛弃......众所周知,在The Beatles的后期,他们开始尝试变换风格,奇幻的、虚拟的甚至是梦境般音乐曲风进入创作尝试,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佩玻军士孤独的心俱乐部乐队》这张专辑,电影里许多魔幻怪诞的镜头语言灵感无疑是从甲壳虫的音乐中来的。
影片的结束颇为用心,片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在大楼天台准备了一个小型舞台,高唱着《Don't let me down》。
这种结局会让歌迷会心一笑吧,因为The Beatles在1970年的著名的天台演唱会被认为是他们之间合作结束的标志(虽然乐队正式解散还在半年后),这种结局设置致敬意味很明显。
无怪乎电影上映当年,美国某报的评价是:也许你可以将影片称为是属于朱丽·太莫(导演)的披头士狂想曲!!!
总之,如果你是The beatles的忠实粉丝,那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看看片儿、怀怀旧、装装13,挺好的;否则,就别看了,没听过他们的歌,唤不起你的任何共鸣,而且实在没深度,没内容,没情节!!!
珍惜时间吧
##我错了我原来给1分因为我没有认真看也不喜欢音乐剧##5分!
精彩。
60'S的人与事。
鲜艳嬉皮的画面。
不靠谱青年的故事是我的菜。
##几段舞蹈编排精彩。
音乐还可以##草莓的比喻很精彩##总的来说蛮艺术有情调 适合小资多于文青##好电影 尤其推荐给尤其喜欢音乐、60‘S、喜爱垮掉派得人
《我是歌手之披头士专场》,喜欢披头士的沉默了,干嘛不去看《黄色潜水艇》,而是看这些群魔乱舞呢?
歌唱显得很突兀
三星就当给美颜吧。
已经被女声的autotune逼疯了
不如光听歌
所以是把The Beatles拿来做噱头而已嘛,就连男主角都选了神似年轻时的Paul McCartney的人…… Jude和Lucy, 一看名字就知道是Hey Jude和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咯。。
披头士忠实歌迷必看电影。能感觉出这个导演对这部电影的用心。借用外国人的视角,借用The Beatles独立、叛逆的精神来表达反越战时期美国青年的心理状态。色彩,场景穿插,音乐剧形式,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剧情弱了很多。Across the universe也是我最爱的披头士的歌曲。
hey jude内会我激动了
沖著beatles看的!還是歌好聽!
这是神马东西!
什么鬼东西 看见内些人嘴还在跟着唱 我就删了 牵强、别扭、有些让人恶
还是不能接受这种歌舞剧电影
一部漂亮的加长MTV
Lucy and Jude .perfect couple.
受不了受不了!!!!!
人物突然对着镜头张嘴唱起来了 这不是电影这是MV
我居然舍不得它结束。。。
囧。。彻底没明白美国人喜欢这片子啥= =
好听不好看。可能我真不会欣赏歌舞片。
歌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