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元素外衣下的暖暖亲情——《遗落家庭》
今天聊聊电影《遗落家庭》。
片名Relic (2020),别名家灵(台)。
这部来自澳大利亚的恐怖电影,在今年1月独立电影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映时,引爆口碑,以黑马姿态获得烂番茄100%好评。
半年过去了,烂番茄还维持了91%的新鲜度。
可见在恐怖题材中,《遗落家庭》还是有很多新鲜的元素。
喜欢恐怖电影的观众不放尝试一下这部新鲜水嫩的澳大利亚恐怖电影。
《遗落家庭》主要关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出场人物也就是祖孙三代三人而已。
首先登场的老人艾德娜是姥姥,随后出现的是她的女儿凯伊和孙女山姆。
艾德娜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表现出阿尔兹海默症的常见症状,经常离家出走,也经常忘记事情。
某天警察找到凯伊,说老人家失踪好几天了,让凯伊回家看看,于是凯这才和山姆一起回家看望老母亲。
凯伊和山姆回到老宅子里,死活找不到老母亲,没想到老母亲带着一身淤青突然出现了。
祖孙三人生活在老宅子里,诺大的房间却显得空荡冰冷,仿佛总有一些超自然的事物伴随着她们。
《遗落家庭》最大的优点就是惊吓观众手法。
既不是采用一惊一乍的音效画面硬吓唬人,也不是刻意营造心理恐惧氛围,就是通过昏暗推动画面,让未知慢慢蔓延。
所以观看这部恐怖电影时,观众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放松心情,不需要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会蹦出来的鬼怪。
这不是一部使用低级惊吓手段的可怕片,也不是一个深入骨髓的心理恐怖片,就是一部披着恐怖外衣的关爱老人宣传片。
从这祖孙三代人的境遇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善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
就像片中别人问起凯伊多久没回家看望老母亲了一样,凯伊给出的答案和绝大部分人一样:“太忙了”。
其实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也是一个很好用的借口。
如果真的想见一个人,不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去见,比如谈恋爱的时候,总会抽出时间去见心上人。
但换成看家人,咋就变得忙起来了呢。
有时间要多陪陪老人,没有时间也要找出时间去陪伴一下。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家谁都不认识了再去。
到时候就已经晚了。
就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仿佛恶鬼缠身,陌生感、恐惧感随之蔓延。
原来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转眼间就会变成面目可憎的厉鬼。
与其事情发展都不可收拾再去收场,倒不如在大家心智健全的时候多待在一起。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孤独恐惧也就会随之传递继承。
艾德娜身上出现的淤青,随着时间推移,转移到女儿凯伊身上,如果不及时改变,可以预见孙女山姆身上迟早也会出现同样的淤青。
这种恐惧源自衰老本身,岁月不饶人,上了年纪后,很多问题随之而来。
衰老、死亡不可避免,在走向不可避免结局的路上,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有人陪伴和陪伴别人。
《遗落家庭》用一种恐怖的方式提醒人们,老吾老及人之老,孝敬老人,给晚辈做好榜样。
恐怖元素外衣下的暖暖亲情,孝道传承老去路上彼此陪伴。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这部片子拍的很文艺,拍摄角度来看,更像是温情片,对于定位于恐怖电影的人而言,未免有些失望,现在的人看片子,其实没啥耐心,注意力集中个半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半小时内没什么感兴趣的,就快进看完,或随性就换片子,现在的生活选择多了,自然觉得时间更为珍贵,像小时候也就几部片子,没太多选择,也谈不上浪费不浪费时间这片子前期节奏慢也是一个问题,主要是说衰老,遗忘,亲情,可能认为这是无趣的话题,但是当让经历过被老年痴呆折磨的亲人好友,就会深有体会,人生老病死,死亡和衰老无法避免,而老年痴呆的残忍在于,生活不仅拿走了你的健康,并且让你的记忆消失,磨平了你存在的痕迹。
为了照顾老年痴呆症,你必须非常耐心,不厌其烦的重复一个问题,直到发现自己的大脑也开始迟钝氧化,这就像一把刀,重复的机械性的使用,当发现已经钝了,想磨刀时却发现为时已晚,但是很多人,包括哪怕自己亲朋好友却并不理解这点,觉得这不会是问题,她们忽略了人的机能到了一定岁数就开始退化,无法像刀子钝了,磨磨就能锋利如初,只有经历过,自然会明白照顾老年痴呆的人需要付出多少心力和精力我的理解是老年痴呆患者其实是困在一个她们熟悉的地方,偶尔会清醒,但是大多数就是机械性的反复的做一件事,或问一个问题,像这片子所谓的失踪不过是老年痴呆患者的常态,而后的没有尽头的密室,其实是为了表现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子女的生活,周而复始的回答同一个问题,做同一件事,永无休止,没有尽头,仿佛被困在了某个时间节点,不断一切归零,重新来过。
而当厌恶一切想转身离开,却无法割舍。
只有亲情的拉扯才能让子女无法撒手不管,岁月磨平的了记忆却无法磨平亲情,纵然心力交瘁,却始终不离不弃,这是亲情的真正意义,而拨开人皮,直面衰老的恐惧,这是人的必修课这片子比遗传厄运更让我有感觉,可能是因为片子表现的问题更为普遍,更有共鸣
之前短评觉得还想多说一些这部电影还是很有才的很惊艳... 导演和编剧吃的很透..拍摄的思路,剧情的推进.各种隐喻.结合非常精妙...我想就拿林中那间小房子来说就足以了..老中青三代人..导演告诉观众没有人逃得掉这种轮回但是在我们最后的时间里多给一些关爱.老太的丈夫在小屋里面死了..老太是下一个她害怕孤独..又开始失去记忆...她的女儿漠不关心所以每次出现小屋恐怖画面时都是以她做梦来投射这个画面这是一种警示.所以最后老太的女儿决定留下来陪着老妈走到最后...孙女在暗间看似有神秘力量阻碍困住她,其实意思是让她经历磨难别以为你年轻人你也被困住了你也开始怀疑你的记忆你开始害怕..这就是她奶奶的阿尔兹海默症的痛苦..通过反应给孙女也就是年轻人.告诉观众去思考去认识.... 当然我本人还是喜欢看纯粹的恐怖片但是这部导演的手法实在细腻..整部电影有条不紊.节奏张弛有度.手法高明,,有才!
大致总结下剧情,外婆不见了,女儿凯和外孙女山姆来到外婆家找人。
报警后外婆自己回来了,但啥都不说,看起来古古怪怪。
凯和老婆婆母女关系不好,山姆和凯也一样,但隔代亲,外孙女还挺亲近老人。
用老屋子的门做的新屋子里有鬼怪,我之前以为这个鬼怪可能是老婆婆的老公,当年他和老婆婆玩捉迷藏,老婆婆痴呆,把老公锁柜子/房间里挂了。
不过看影评,了解到有个前传,原来是鬼怪是外来的,当年搞死了婆婆她爹,现在来搞她。
鬼怪侵扰,老婆婆的身子慢慢腐烂,神志不清,最后结局,女儿凯于心不忍,为了老婆婆留下了来了,也开始被腐烂侵扰。
留下来等凯的山姆看到了母亲背后的黑色烂痕。
影片中充斥着所谓怪异细节,隐秘的呼吸,暗处的黑影,半夜震动的洗衣机,插自己刀的婆婆,内藏玄机的暗隔,然而它没高潮,没反转,也不恐怖。。。
山姆从暗隔中来到没有出口破败小屋,眼看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她一脚踢翻天花板,竟然回来了。
和朋友3人约好一起看,剧情节奏缓慢,没啥反转,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我一个,最大的亮点是结局,凯一层层剥开婆婆的皮,一家三代躺床上接力,那个画面异常仪式感和宿命感,然而这也挽救不了它的评分。
至于说探讨了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如同隔靴止痒,尽是尿点。
这是本年度最触动我的电影,在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种感觉就像我当时第一次接触到《卡拉马佐夫兄弟》时一样。
这部电影与其称之为恐怖片,不如叫亲情片,电影的剧情极其简单,Grandma(我记不得她的名字因此以她在电影中的身份“祖母”一词称呼她)的父亲在年老时无人照顾,死在自己的林中小屋里,临死之前非常痛苦,他从床边一头栽向床和墙壁之间的空隙,并在其中腐烂,无人关注,尸体如同焦炭。
他死后小屋被拆毁,只有一扇琉璃镜作为装饰品放在了Grandma的新家门上。
在Grandma年老后,她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有一次她忽然走丢(应该是迷失在了家中的异度空间中),Kimmy和女儿Sammy随即来到她家中寻找她,随后在三人的相处中,女儿Sammy发现了家中的异度空间,而妈妈Kimmy则发现了母亲可怕的异化——皮肤脱落,如同焦炭。
Grandma非常害怕自己和她父亲一样,孤独的死去,所以即使自己已经异化和疯狂,仍旧想留下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但是失败了,只能在地板上等待死亡最后的将近,而Kimmy则最后选择送异化即将死去的妈妈一程,用手剥下她的皮肤,在床上将她抱紧,Sammy此刻也赶回来,抱着她的母亲Kimmy,全剧终。
这部电影给人非常多的思考,所谓的异化不过就是衰老的具体体现,而如焦炭一样的皮肤遍布的时候,就是死亡。
一开始Sammy和Grandma的感情非常好,她很在意她母亲和祖母关系紧张,甚至为此和她母亲发脾气,还一度宣称自己要搬过来和祖母一起住,但是当她和祖母相处几天后,她就为祖母的帕金森症和房子的诡异而感到崩溃和动摇,甚至准备逃跑,就在此时,她进入了诡异的空间,她发现了很多带着祖母和母亲回忆的东西,我个人更偏向于这个异度空间是一种隐喻,隐喻祖母的回忆和生活方式,这也是祖母一直在问“他们去哪儿了”的答案,祖母的朋友们和同龄人都已逝去,对祖母来说留下的只有回忆和生活方式,他们于是异构产生了那个空间,而在此时Jimmy和Sammy进入了这个空间,进入了祖母的回忆和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指的他们两个照顾祖母,和祖母生活在一起。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那个异度空间里,几乎每一处都放置着东西,都是Kimmy和Sammy甚至还有祖母自己小时候的东西,为什么房屋破旧,时常漏雨还有霉斑,为什么建筑式样都是几十年前,这都是现实中的映射,现实中三代人相处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的映射。
充满着痛苦、厌烦和恐惧,Kimmy大喊着那不是你的祖母,实际上只是不能接受现实中自己母亲老去,变得麻烦和让人焦虑,甚至想抛弃她。
但是最后kimmy选择回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去照顾自己母亲临终,而自己女儿,也抱住妈妈,对她做出了无声的承诺。
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抛弃她母亲,一如她母亲不会抛弃她祖母一样。
这个电影给我带来的触动是其实很多时候我就站在Sammy角度上,我和父母几乎是隔代人,差了整整四十岁,我很难认真的体会到他们有多用力才能够把爱给我,让我有选择的出来工作,从小到大他们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克服和忍受的折磨才把我养大(我周围大概1/5的同学没有读大学),而我在对他们一点给予就让我感觉到非常自满,有一种快乐的施舍,很滑稽。
我在认真的审视自己的责任,父母终将老去,终将和电影里一样变成一种“负担、恐惧、痛苦”,而我是否能和电影里的Kimmy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去爱他们,去承担那一切,做出我的承诺?
我想无论如何,我都需要这样去做,一如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那样,充满着巨大的淳朴无法言语的爱,在生活的巨轮碾压下坚韧的爱,抚摸着干枯的皮肤,流下泪水。
太触动我了,太好的一部电影了,这部电影,需要一个能够自省的心灵,才能观看。
看完了这部澳大利亚恐怖电影:《遗落家庭》,蛮烂的,剧情无聊,也不恐怖,披着恐怖外衣的亲情伦理片,只是转折实在是太生硬,也没啥新意,比起同类型的《遗传厄运》,简直弱爆了,今年出的恐怖片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能够拍手叫绝的,期待《招魂3》!
影片讲述了独居老人艾德娜失踪了,她的女儿凯伊和孙女小珊在接获警方通报后,急忙从墨尔本赶回乡间的祖厝。
警方和当地居民组织了搜索队在树林裡展开搜寻,不料,艾德娜却突然自行返家,原以为只是阿兹海默症病况加剧,艾德娜完全记不起这些天到底去了哪裡或是经历过什麽事。
平安返家的艾德娜却好像变了一个人,她的行径越来越古怪,甚至变得危险,不仅艾德娜感觉到屋裡有股神秘的力量在操控著她,就连凯伊和孙女小珊也逐渐迷失,这个「家」变得越来越暴戾……
公知说是这2020年度最佳的恐怖片,就这?
…………………………………………………………………………………………………………………………………………………………………………………………………………………………………………………………………………………………………………………………………………………………………………
最近胖了,所以打算看一部恐怖片来减肥,本来搜索了好多的,但是光看图片我就已经吓到了,后天无意中看到《遗落家庭》,据说是2020最推荐的恐怖片,所以我就去看了。
整体来说的话,我个人是觉得不吓人的,偶尔会有一个part突然的吓一跳,但是其实也是自己吓自己啦。
后来就越看越觉得不恐怖了,看到最后才明白它为什么被推荐了,其实它背后的引申意义才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
人都会面临老去,记忆也会变得模糊,身体也会出现各种故障,而也正是这个时候,他们才最需要子女的陪伴,精神陪伴才是最珍贵的,最重要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也是在呼吁我们更多地关心自己的父母,不能让工作占有你的全部,也不要以工作为借口……最后,补充,想看恐怖片但是又不想太恐怖的,可以看一下这部,我个人是觉得这个真的不吓人的!
本片作为一个恐怖片是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
优点是全片在表象上给人一种精致感,象征意义的场景、光线与视角的运用、演员们的表现都精雕细琢,连最后外婆的终极形态都和她的手工蜡烛一样堪称艺术。
缺点则是首先恐怖段落都太老旧,且呈现得非常寡淡无味,难以代入也并不吓人。
其次内核的主旨表达太过晦涩并不清晰,迷迷糊糊,那些用心刻画的象征性画面和情节因为缺乏与主题明确的联系,需要观众自己去脑内补完(而且还不知脑补得对不对),所以让人很容易懵逼且产生疏离感。
所以接下来聊到本片的主题时,我的大部分论点就免不了是脑补出来的,是否符合主创的想法我压根不知道。
不认同的朋友也就不必说“你想得不对”“你想太多”,因为这片子真的让人云里雾里。
我在看此片前就先翻了很多评论,大部分认同的是此片表达对孤寡老人的痛心,宣扬对子女对老人多关心。
这一个层面我是认同的,但我无法把这当做影片的核心主题。
原因就在于,外婆这个角色并不是一般的老人设定,而是老年痴呆症患者。
她在片中的鬼化也更接近对于老年痴呆症状逐渐恶化的艺术描写而非只是刻画普通孤独老人。
其实外婆变得诡异乃至接近结尾处化作厉鬼的种种表现,对于见识过一些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虽然老年痴呆很普遍,但它在大众认知中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大部分人是对此忽视或回避去了解的。
很多人提起老年痴呆只会想到失忆、失去自理能力等,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身体本身仍强健,而头脑的疾病让他们的性情举止非常难以应付。
我的曾祖父患老年痴呆后凶暴易怒,经常把曾祖母打得浑身青紫,这是我亲眼看见过的。
我妈一个朋友的丈母娘患了老年痴呆,被女儿女婿接到家里照顾,非说女婿是强盗,追着暴打。
我以前的邻居本是个文质彬彬的老教授,患了老年痴呆后儿子辞了职来照顾他,苦不堪言。
且不说肢体冲突,光是老教授动不动把屎尿往别人身上扔,还抹得满墙都是,就根本不可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亲人眼中的患者,又何尝不是如电影那般,原本熟悉的样子逐渐如腐烂的皮肤一般脱落,露出一个陌生而不可理解的存在。
那么回头再去看影片中的很多意象,也基本可以与这一主题对应上。
房子其实就是外婆的一个映照(正如已经被拆除的林中老屋可以对应同样患老年痴呆而已去世的外婆父亲),逐渐扩散的霉菌使房子不断腐朽对应着外婆病情的恶化,物品混乱的摆放和落满尘埃对应老人意识的崩坏。
在这个故事中,老年痴呆是家族遗传性的,从老屋拆下而又装在大房子上的彩绘玻璃窗多次有特写,上边霉菌扩散的意象也显然是编导刻意要观众注意到的,这一“传承”的含义很容易让人想到遗传。
而母亲多次在梦中看到外婆去了老屋,和其父亲一样鬼化、倒地,更进一步暗示了这点。
女儿最后在母亲身上看到的瘢痕自然就彻底表明了同样的命运也会降临到母亲头上。
而到这里我观影时一个最大的疑惑也多少得到了解释,那就是片中经常出现的黑色鬼影究竟是什么。
其实一直到将近结尾我对此都很懵逼,那些鬼影甚至都没跑出来吓唬吓唬人,只是时不时平平淡淡地出现一下,作为恐怖片固有道具也太不合格了。
但到最后,看到外婆最终的黑色形态,再联系起家族遗传的概念,我才大约明白。
那些鬼影多半是之前家中得了痴呆症最后鬼化的老人,在这里作为一个仿佛诅咒的遗传疾病的意象,如神出鬼没的阴影笼罩在这个家族头上。
由此,外婆的恐惧,无论是对鬼影还是对孤身一人,都不仅仅是出于孤寡老人的心态,而是对自身越发病重的恐惧。
她意识到自己越来越不是自己,无法自控,意识消散,联想到先辈的结局,自然会害怕落到同样的下场。
而母女俩经历的恐怖情节则显然代表了照顾患者的家人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产生的心理状态。
家具器物的种种异象——怪声、自己乱动的洗衣机、莫名呼吸的衣袋等等,都是在对应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的各种异常举动。
虽然老年痴呆人人皆知,但其中这种会怪化乃至狂化的症状,不到自己亲身经历根本不会明白。
而患者不可预期不可理解的行为带给家人的感受,不正是如片中那些怪异的情形吗。
最后外婆变成厉鬼追杀母女俩的情节,对于那些被患者动不动殴打的家人,也并不陌生。
这种感受最集中的意象,就是女儿陷入的那个迷宫——到处是杂乱的东西,到处是霉菌,门不知通往哪里,怎么跑都跑不到头,慌乱不堪地左突右冲却找不到出路。
因为老年痴呆至今还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而且如果是狂化那种,对于照顾的人就是几乎看不到头的无底洞(也正因此,很多养老院听说老人是痴呆症患者都根本不愿接收,真是有时高工资都请不来乐意的保姆)。
但家人又不能把老人丢下,所以只能不断地惶恐并绝望下去。
但这一局面,影片也给不出任何解决,因为此事本就是无解的。
片中母亲和外婆显然关系并不很亲密,加之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忙乱焦虑,很久没有通话,即便回来找外婆时都不得不忙于工作。
而女儿早就辞职的事母亲也一直不知,如同上一代的翻版。
现代社会家庭成员天各一方的情形乃是常态,各自的空间少有交流,隔离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遇到老年痴呆症这种极端的情形,要照顾患者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会更大程度上被摧毁。
如果停留在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关爱孤寡老人”,则还触及不到本片中深沉的绝望感。
但片尾差点甩手离开的母亲终于还是回到外婆身边,女儿也随之躺在母亲身后,意味着在这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情形下,唯有用爱的纽带在痛苦中硬撑下去。
爱虽不是办法,也解决不了什么,但终究能让我们没有悔恨地走下去。
外婆脱落了人皮,最终变成的黑色鬼物,却并非想象中的狰狞存在,相反她衰老的面容上居然还带着幼儿般的懵懂茫然和无助,意味着她的意识彻底消散,回到原点了。
最终,只能把老人重新当做一无所知的孩子来照顾,而不是让她如先辈一样倒在地板上孤独死去。
这一幕莫名让我又想起曾祖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也回到了幼年状态,大约知道自己可能给身边人带来危险,所以每天晚上会主动伸出手让曾祖母把他捆起来。
如同一栋落满灰尘,渐渐坍塌,被哀伤的泪水淹没的房子。
一部因为评分不错 而看的电影不认为本片是一部恐怖片。
昏暗的色调和空间是导演刻意打造出的视觉风格,意在让观者体会到老者的生活状态,恐怖的不是老去,而是孤独终老。
几个让我回味的时刻:第一个场景 进入家门寻找奶奶,当走到奶奶的卧室,剧中女儿和孙女即将推门进入卧室前,女儿叫住孙女,自己选择先行进入查看,仿佛是在预示进入房门后可能会面临的死亡。
这仿佛给了这座房子内在腐败的力量,住在此必将走向死亡。
第二个场景 是走失归后的奶奶和孙女的舞蹈,精心挑选的裙摆和精致的妆容,是奶奶对生活的态度,和孙女翩翩起舞的时候,温暖,又仿佛是在告别,弥补曾经缺失的美好时光。
第三个场景 祖孙三代躺在床上互相依偎着,是在展示一代代的传承,我终将老去,你会成为我的依靠,我也将成为现在的你。
故事线在逻辑上是有待提高的,立意于亲情之上,讨论生死、空间和生活的关系,非常晦涩,整体高潮部分在结尾的20分钟左右,铺垫太久。
就这。。还在想终于开始了终于开始了然后就结束了
外婆为什么可以剥掉外皮变成黑人的故事,烂片,不看也罢。
这个家族是老了后变成碳了???😲😲😲
画面和最后的迷宫意象都挺喜欢的,说明不足
美国版画皮
其实还是一开始就想到了,是人文关怀类的片子。但是画面真的太黑了,好多细节根本看不见...
大概是在影射一种人由于老去而腐朽的姿态吧…衰老腐败老年痴呆遗忘…犹如霉菌吞没老宅一样 腐朽我们的肉体…看似是恐怖片外衣实则是强调对老人的关注…
气氛营造的尚可,情节逻辑完全崩塌,这祖孙三代也是集体成为变种人了
?
真菌感染引发皮肤病,还传染给了女儿
三星,给四星只图拉个分。女性视角拍摄这类题材的优点就是“细腻”:线索细腻、表现细腻、构图细腻、光影的搭配尤其突出这种细腻。全片就像一个自身受过许多伤害的女郎,在对观影者倾吐心声的同时令观影者反思与共情。缺憾则是“保守”和“平稳”,此类题材的作品太多了,而本片的剧本不仅前期平平后期力度不足,导演在追逐疯狂直指核心与迎合观众保持稳定输出之间,选择了后者。我相信以这位导演的能力,之后还会磨出更加完美的作品,但我较为不确定的是她是否能在把握女性群体的倾诉力的同时,展现出恐怖片所应当拥有的控诉力度和失序。(但导演是个我可以的美人儿!)
音效十分突出,在迷底揭晓前的几十分钟里营造的恐怖氛围蓄势很足。可惜的是,徒留只此一种手段去打造导演脑海中“高概念”在后半部分显得过于单一。阿兹海默症以及家族遗传霉菌其实能加以利用,但诸如“埋相册”等剧情设计实则并没有很好得对家族骇人秘密加以延展。新颖之处在不为人知的家族废墟里“鬼打墙”,但导演真正想落脚的“家族不能说的秘密和亲人最终和解”的内核远不如游戏《伊迪丝·芬奇的记忆》做得好。
好难评,不算喜欢
阿尔茨海默症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的具现化
少见的几乎无配乐的恐怖片,前半段全靠剧情和音效来营造恐怖气氛,但是十分缓慢的节奏和不知所云的剧情让电影的前半部分变得十分无聊冗长,女主又是典型的恐怖片主角,明明各种迹象却还要嘴硬,后半段开始发力,但是还是差点意思,看到结局才发现这原来是一部大型关爱空巢老人宣传片。
一个月内我再也不想看森林里有个房子的恐怖片了。
个人感觉,前半段叙事很慢,惊吓点设置挺微妙的…最后半小时发力,竟然让我看到点游戏P.T的影子。最后叠叠熊式抱法差点让我看泪目了。线索挺碎,需自己串联。这年头恐怖片也不流行大直白的吓人了。导演是女性,选了三个女主,运镜细腻,音效也处理的很好。前途还是可以期待下的。
UUU
片子其实不错 真的很slow burn 就是真不应该归类为惊悚 大概是人文关怀文艺类吧 由于归类惊悚 导致观众观看过程中神经紧绷
略无聊的片子,有点恐怖的感觉,但更多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式的苍老无力,最后的高潮也并不新鲜,而且并没有讲清楚任何原理。说好听了是恐怖中带点感人,说不好听了,是拍得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