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的女人
La mujer sin cabeza,无头女(港),失忆薇若妮卡(台),无头的妇女,无头的女性,The Headless Woman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玛莉亚·奥内托,Claudia Cantero,伊娜丝·艾芙隆,凯撒·博尔东,Daniel Genoud,Guillermo Arengo,María Vaner,Alicia Muxo,Pía Uribelarrea,Sebastián Montagna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8
简介:人过中年的牙科医生维洛妮卡(María Onetto 玛丽娅·奥内托 饰)事业有成,衣食无忧,过着轻松自在的中产阶级生活。某天,她在驱车返家途中撞到不明物体。汽车没有停下,而是径直开走。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维洛妮卡不断遭受良心的谴责,她试图让别人和自己相信那天桌在汽车上的是一只狗。随着时间推移,维洛妮卡再也无法承..详细 >
依旧穿插有阶层、种族,应该是借中年女性的焦虑来隐喻吧。用镜和音效细致,神秘和悬疑的氛围一直保持,然而是真的没再看懂更多什么...
稀里糊涂的事件。
2022/2/22 | 2021/12/18 CC写的推荐:”…drives alone, becomes distracted, becomes disoriented, like a sleepwalker who’s actually awake” 我立刻入股 已经获得一些diss keyword扫描能力
张力的失衡
无头女人,女主的头被摄影机销掉了?
#焦慮
今天恰好看了《灵魂狂欢节》,本片像它的升级版本,当然不仅是恐怖片那么简单。开头的车祸戏和《枪疯》著名的银行抢劫戏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省钱而且效果远胜于所谓的大场面。
8.7;Lucrecia Martel如此鍾情於元素呀...它們不起眼但始終綿密地蔓延開
马特尔有一套模拟感知而非模拟运动的构筑方式,想看她可以继续走到多远。
75
9.5/10。①中产阶级女主意外撞死小孩后逃走,但接下来的日子她不断遭受良心的谴责,她想骗自己当时撞死的是小狗但良心却让她越来越煎熬,不过在丈夫和家人的安慰下她最终还是放下良心重新快乐了起来。②从族裔上来说,女主是殖民者后代,被撞死的小孩是原住民,所以这也是一段历史隐喻。③无头的女人,既指画框限制导致女主头顶常常不在画内,也指女主刻意逃避的心态。④一种迷茫而压抑的氛围(文本上对应了女主的心态)的营造:极少的定场镜头(模糊空间位置,增强迷茫感)与配乐;大量的内景、低照度、前景遮挡、虚焦镜头、画幅限制(《扎马》中解释过)。⑤以各种模糊的身体语言来叙事导致情节比较晦涩,虽然这种晦涩很贴合④的气质,但也影响了观众对影像的感知,故扣0.5。
你很有想法,但我跟你八字不合
涉及女性議題,也影射阿根廷1974-1983 Dirty War的強迫失蹤制度,在影片中卻一字不提。巧妙,但節奏有點亂。
马特尔总能从极其日常的人物关系和场景中抽离出暧昧又深刻的情感,看似是一个女人被负罪感侵袭丧失记忆的故事,实则暗指阿根廷社会在极端贫富差距和不公平下的生存荒诞,所有情节细碎,但剪辑却充满力量,画面时常被分割,人物头部被割裂,记忆如雨水冲刷着,渐渐模糊掉真实,直到我们都回到虚幻之中
仍然赞赏她的摄影和逻辑,despite我睡得七七八八,给本就很非类型化的探案片蒙上了一层新的探案阴影。由于她镜头缓慢且信息含蓄,我一个镜头睡一半,总共得到四分之一的信息。没头的女人染头发之前仿佛行尸走肉(让尤其最近两个月的我很能identify),把头发染回来以后突然变得有生机了。
端着架子的人老珠黄,因为马特尔坚持看完,游泳池永远都在
B+/ 类似的中产故事已经看不少了,依然能够全神贯注足以证明马特尔的能力与作者性。这种重构并非寄托于文本上的道德辨析与概念翻转,而是落实于空间与身体的切割以及阶级生活场景中的精妙调度,从而营造出微妙的眩晕感。这种眩晕感从《沼泽》中粘稠的空气凝固而来,并演变为《扎马》中“被殖民的殖民者”的惶然。
还是马特尔那味。视觉思路极其清晰:浅焦和车窗作为割裂了女主与外界的手段,也同时隐喻为白人与当地人,年轻与老年之间的割裂。一系列事件与隐喻通过女主绑在一起,失焦叙事但仍有凝聚力。最后女主真正消失了。殖民者才是池子中的海龟,即使看得晕晕的也仍然迷人。(马特尔全部补完,感觉最迷人的还是圣女)
(19~21重看,4—5)
真的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