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易赶着五月份的尾巴,电影《迷妹罗曼史》上映了,而因为这部诚意之作,也让五月份院线片单颇显龙头凤尾之势,让人一感满满惊喜之余,又让人体味到人生中最美的爱情、友情与情亲。
诚心向大家推荐《迷妹罗曼史》,影片中他们的情感或许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他们勇敢认真,甚至会不惜为对方牺牲掉未来人生,刻骨又铭心。
《迷妹罗曼史》是由秦鹏执导,闫妮、盛一伦、周冬雨、魏晨等人主演的作品,讲述了90后高歌(盛一伦饰)为阻止母亲(闫妮饰)将父亲是著名歌手罗大佑的谎言告诉全世界,随即带母亲前往罗大佑演唱会现场当面对质,但母亲突然走丢,跟随高歌寻访母亲青年好友的脚步,一点点揭开母亲曾经疯狂青春与传奇爱情的“罗大佑父亲”真相,并做到真正意义上找到母亲的故事。
看完电影,我相信你一定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那就是非常最喜欢影片中高蓓这一角色的设定,无论是90年代高蓓(周冬雨饰),还是现代高蓓(闫妮饰),她们身上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傻“劲儿,但这”傻“确是最吸引人的,因为换一种方式表达就叫:用一辈子坚信守候自己的爱情。
首先说90年代的高蓓,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因为工友借给她一张罗大佑歌曲专辑,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疯狂迷恋罗大佑。
一次偶然间小酒馆的相遇,让高蓓错误的认为叶伟军(魏晨饰)便是罗大佑,然而谁的青春不中二,也正是因为这份错乱中的情缘,才让高蓓跟叶伟军走到了一起。
果然周冬雨依旧非常合适这种青涩年纪的角色,初面偶像时那颗小鹿乱撞的感觉,简直若找到初恋一般美好的场景,如此可爱纯美,不禁让人想到时隔11年之前在《山楂树之恋》中静秋的影子,善良上进,天真又烂漫,周冬雨在完成90年代高蓓角色之余,无疑也是给到观众一剂回忆杀,精彩。
然后就是现代的高蓓,岁月不饶人,如今她已经变成了一位20多岁孩子的母亲,并开始有老年痴呆症前期症状。
早年间叶伟军因假“罗大佑“事件入狱,高蓓只得一人拉扯孩子长大成人,虽然影片中并没有表述这个段落,但在闫妮脸上就是演出了被岁月磨砺过的痕迹,为了爱情,她不顾一切选择生下孩子,为了孩子,她更加努力做最勇敢的单亲妈妈,20多年的相别也没有淡化她对”罗大佑“的情感,久思成疾,久劳变病,还好电影给了她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人十分欣慰。
不得不感叹时间流逝,闫妮自《武林外传》之后,已然从佟掌柜蜕变为了母亲角色,但演技一如既往精湛出彩,喜剧部分叫人乐开花,爱情部分又极为触动人心,真实又真诚,精彩精彩。
当然看《迷妹罗曼史》还有最要的一大看点,那就是结尾处罗大佑的惊喜出场,演唱会上他放声高歌,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感慨一个时代的过去,也慨叹新一代人的到来,特别提醒,尤其罗大佑的粉丝朋友们,千万控制好自己,那场面简直不要太燃。
总而言之,推荐大家去看这部情感真挚的电影《迷妹罗曼史》,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找到属于初恋的那份纯真美好,更能学到珍惜眼前人的重要道理。
高歌(盛一伦饰)是一个从小没有见过爸爸的男孩,像很多缺少爸爸的孩子一样,最不喜欢写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的爸爸,当小小孩子怀着期望问妈妈我的爸爸是谁,得到的答案是“罗大佑”,于是诚实的孩子把这些都写到作文里,可是却遭到所有人的嘲笑,甚至转学都不能摆脱,所以“爸爸是罗大佑”对于高歌来说就像恶梦,是他被人嘲笑的根源,是他变得性格怪且不合群的原因,也是他跟妈妈高蓓(闫妮饰)感情不融洽的原因。
所以他觉得妈妈说过的当年马拉松的故事,健美裤的故事,麦当劳的故事,一切的一切就像是肥皂泡里的故事,是不真实的,一碰即碎。
所以当妈妈在节目中再次说出他的爸爸是罗大佑而且被媒体推波助澜时他很生气,觉得很丢脸,甚至跟朋友们翻脸,为了彻底摆脱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困扰,他选择带着妈妈去深圳找出真相。
但是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他慢慢理解了妈妈,原来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是真的,妈妈也曾有过灿烂的青春,有非凡的勇气,不仅敢于为生活而拼搏,也敢于追求爱情。
只不过妈妈的爱情虽然看起来很美好,却是建立在谎言之上,最终导致了不幸的后果。
这次旅程使他终于和妈妈消除了隔阂,打开了心扉,况且他原本也是一个聪明,正直的孩子。
所以整部片子最后时候很感人,可以带着家人去看,问问爸爸妈妈们年轻时的故事,像主角一样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爱。
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买票去看了,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人是我没想到的。
后来也有看到说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太尽人意。
其实,看电影之前并没有了解太多相关的信息,也是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是一部帮妈妈追忆的电影。
它想要说:妈妈也曾经是女孩,也有关于她的少女的梦。
即使是看完电影之后,它所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并没有引起我很大的共鸣,我想可能是母子间的关系、情感铺垫太少,又要在这基础上加上科技化、智能化的天马行空,而削弱了感情上的沉淀。
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我看电影时的投入,因为吸引我的不是帮妈妈追忆的原因,不是追忆的过程,当然也不是结果,而是所追的那个“忆”本身。
让我动容的不是 经过种种,儿子终于发觉妈妈不是铜墙铁壁,也不是满口胡言,也和他一样也为爱执着,为梦狂奔;让我动容的是 妈妈一直以来追的那个“梦”。
我不知道,当儿子了解妈妈的那段记忆后是不是会觉得妈妈当年就是个傻傻的追星女孩;又或者会佩服妈妈当年的勇敢与激情。
我只知道,无论别人怎么觉得,无论别人怎么说,那都是妈妈最舍不得的青春,最珍惜的爱。
那是说出来很轻,但是一字一句,一呼一吸都重重的只有我知道的爱。
每天下班后,都会路途迢迢,准时出现在酒吧,听他唱歌,给他捧场,那时的心情一定和我在电影首映前一周就不停的刷新票务,前一天就抢好票的心情一样吧,怕赶不上公交车,怕抢不到第一场最中间的位置,即使明明你都看不见我,也不想错过看着你的机会的心情是一样的。
打扮的漂漂亮亮,在去见他的路上心情雀雀起舞时,那时嘴里哼的曲调一定和我在出发前几天就开始搭配衣服时哼的歌曲很像吧,因为激动的心情,喜欢的感觉和被幸福充盈的音符是一样的。
独自坐在麦当劳里,面前虽然是全中国第一份巨无霸,但仍旧直直的望着窗外的眼睛,和我在人群中默默地注视着他离开时的背影的眼睛应该也是一样的吧,明明感觉眼泪就要控制不住的涌上来了,也硬生生的把它压下去,怕泪水让眼睛蒙上雾气,看不清那个快要出现或者将要消失的你,装着害怕和倔强的眼睛一定是一样的。
可能时间不一样,地点不一样,情形也不一样,但爱一个人的心 一定是一样的。
电影里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
第一个是高蓓第一次去叶伟军家时,捧着一本泰戈尔的诗集本,一字一句念了起来。
叶伟军不想让她念,便去抢她手里的诗集本,他追,她逃。
她在停留的每一处,都会点亮一盏灯,每打开一盏灯都会念一节诗句,那一刻,她不是逃跑者,也不是引导者,她想要做一个同行者,想陪他一起追梦,在陪伴的路上,她努力的想要快一步,快一步去打开那盏灯,好让那盏灯照亮他的路,让他不要害怕,也不要退缩。
看着他们在屋里周旋,原本昏暗的房间,亮起一盏盏灯,点亮的不仅仅是她手里的诗,还是他晦暗的心情和暗淡无光的梦。
点亮的最后一盏灯在他们慌乱的追逐中被撞倒在地,灯光一闪一闪,明暗交替,像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梦想的犹豫,但更像是悸动的心跳,有不知所措,更有期许与憧憬。
第二个场景是高蓓骑着自行车去追乐谱那段。
导演说那种飞跃山海的能量,是女孩恋爱时发出来的光芒。
不过触动我的反而是高蓓抓住乐谱从天上坠落的那一刻,那一瞬间她稳稳地落在了叶伟军摩托的后座。
那一刻,他就像是骑士伸臂在面她前,把她的莽撞,无措和歌曲变成云彩,带回放在他的足边。
让我觉得,你看,我的飞跃山海不是自以为是,是何时你都会出现的自负;我的满腔热情也不是一厢情愿,是何地都有你陪伴的自信。
你的梦,不只是你的,也是我的;我的爱,不只是我的,也是我们的。
或许我GET到的点,并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但我这个人总是这样,喜欢去西餐厅点一碗炸酱面,去川菜馆点一盘饺子,你要是问我他家的主打菜好不好吃我不知道,不过我喜欢去,就像是你问我这部电影拍的好不好,我无法评价,只是我爱看。
爱看的原因也很简单,和电影里的女主一样,因为里面的那个人,也是我曾经和永远的梦。
他在我的整个青春里闪闪发光,那个人是我随时随地都愿意去奔赴的人,也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愿忘记的人,是我遇见过的 最美的人。
不管是哪个时代偶像,都是最不缺粉丝的人,以前他们叫追星族,时下最流行的叫法叫“饭圈儿”。
相比之前追星族那个时代,现在的粉丝似乎更注重自我感受,饭圈儿这个词也涵盖了更多的主动权在里面,化被动变主动,所以也就出现了“氪金”、“打榜”这样的词,还引发了类似“肖战227”这样轰动一时的饭圈儿大事件,以至于最后事态严重到失控,IDOL要出来背锅道歉的结局。
都说娱乐圈好不热闹,其实饭圈儿才是真惹不起。
要说粉丝追星有多疯狂,早期可以追溯到天王刘德华时期的杨丽娟事件,近两年有女粉丝为罗志祥割腕,疯狂的行为毁了一切偶像与粉丝之间该有的良性互动和美好,这不该是饭圈儿的样子和追星落得的下场。
当然,这些都是反面教材,也是小概率事件,盲目无底线不可取,理性健康才是正途。
年轻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并朝着偶像的目标积极向上的发展其实是充满正能量的行为,大部分饭圈儿还是理智成熟的。
追星文化一直都有,只是模式和以前不一样,就看如何正确引导。
这部《迷妹罗曼史》看电影名字就很直接,内容也映射了不同时代的追星文化。
影片通过男主高歌不理解老妈一系列的迷惑行为,开始了寻父之旅,在过程中重温了自己老妈当年那段年少轻狂的黄金时代,原来电影里闫妮扮演的老妈高蓓年轻时也是小迷妹一个,她与“偶像”的那场轰轰烈烈爱情虽然短暂,但却是自己半辈子的精神支柱,适当放手,保留念想,敢于追求,这才是对自己对别人最负责的交代,而不是像上述举例中的那些过激行为。
90年代的深圳,充满活力,在工厂做工的青年老妈高蓓当时也是站在桥头的弄潮儿,发明健美裤,成为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人,勇敢与偶像亲密接触,她的一系列横冲直撞的行为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同理心,父母辈看到也会忆当年,谁没年轻过,谁没冲动过,谁还没个自己的偶像,影片中老妈高蓓与“罗大佑”邂逅爱情更多的也是在圆上一代的梦。
一起去听演唱会,一起骑车去海边吹风,就像张学友的那首《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在最花季的年龄,跟自己的偶像谈一场恋爱,这样的情节或许只能出现在电影情节中,但不妨碍我们随着电影一起脑补。
看自己老妈的年轻时代,像极了现在的自己。
那些属于父辈们的青春飞扬,也许我们真正去了解过,才能回过头来正确理智的看待自己。
影片的代入感很强,画面年代感也很强,高腰裙、健美裤,彩色墨镜、收音机,伴着罗大佑的《恋曲1990》,满满的欢迎来到90年代的复古元素。
电影就像是写给粉丝们的一封信,讲了一个上个年代的故事,大家追逐偶像虽然是一件年轻冲动形式感强的事,但终究都是源于美好,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等自己老了那天,留下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对广大粉丝朋友来说,看到自己父母那一辈的追星故事,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启迪。
2021到现在为止所有上映的电影中最烂的,目前还没有之一。
如此看来,如果以下几个元素占全了,基本上可以判定为烂片,有五毛特效,有大量歌舞兑水,非动作片有动作戏,有航拍+动画的转场过渡,结尾有花絮甚至有彩蛋...有了这些勉强够90分钟,烂片!
不信你品品。
三个“超级”——硬伤超级多、片子超级烂、主角表演超级差(周冬雨、魏晨、闫妮、秦海璐、黄觉都带不动...)除非你要陪着妈妈去看电影,如此之外,谨慎再谨慎!
以下设计重度剧透!
高歌是一个喜欢搞发明的极度中二且智商偏低的北京烤串青年,他的好朋友豆豆和他有着差不多的智商和差不多的中二性格,俩人上了一档创业电视节目,结果高歌他妈在节目里说高歌他爸是罗大佑,高歌成了网红,下一步就是面临罗大佑的起诉了....而为了证明罗大佑不是自己的爹,高歌带着他妈和他哥们以及电视台的编导一起去深圳,因为罗大佑要去深圳开演唱会...在深圳,高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当年在打工方面有多么优秀,以及在追星方面有多么痴呆,还知道了母亲当年遭遇的是“追星诈骗”,追到的是山寨明星,现在是老年痴呆,还不愿意吃药那种精神病加老年痴呆...高歌决定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寻找当年的山寨罗大佑——自己的亲爹,第一是要滴血认亲,第二估计是让这个骗子对自己以及妈妈负责...电影的结尾,所有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必要要给秦海璐鸣不平,凭什么闫妮的年轻版就是周冬雨演,凭什么自己的年轻版就是自己演?
凭什么???
观影《迷妹罗曼史》之后,不由自主地哼出了“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虽然在影片中并没有这首歌。
当然,影片中也没有CD,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一盘磁带,一盘作为片中的老妈高蓓,在年轻的时候追星佐证的磁带。
《迷妹罗曼史》真心是“迷妹”的疯狂追星时光:一个普通工厂少女,爱上了风靡几代人的罗大佑,并且还在街头与偶像遇见,从相识到相聚、相恋,从此发展起一场亲密的爱情关系……简直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那个由周冬雨饰演的年轻时候的少女高蓓,果然是这个世界最顶级的迷妹,追星追到了人生的巅峰,怎能不让人大喊“哇塞”?
所以,不要觉得所谓“迷妹”是现代年轻人的专利,我们的父母辈们,同样有自己的爱豆,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逐。
电影《迷妹罗曼史》中的迷妹,所讲述的,便是那一带人在追星之路的喜怒哀乐。
周冬雨和闫妮,两个同样优秀的演员,此次在《迷妹罗曼史》中有了穿越时空的因缘际会,她们饰演了同一个人,一个是年轻时的妈妈高蓓,一个是不再年轻的妈妈高蓓,曾经的青春可人、活力四射,与到如今被健忘症所困扰的迷惘与执着,这强烈的反差,恰恰正是岁月变迁所留下的痕迹。
《迷妹罗曼史》所呈现的两代人的不同爱情观,恰恰可以达成两代人的和解。
有时候,当我们在爱情的世界中迷惘,不妨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感受一下父母辈的爱情,陪爸妈再寻找一次他们的青春,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之前刚刚被《你好!
李焕英》的妈妈爱情给虐哭,这一次,又被《迷妹罗曼史》的妈妈爱情给暖哭。
同《你好!
李焕英》一样,电影《迷妹罗曼史》同样是用爸妈的爱情,来治愈自己,只不过,一个是折叠时空般的穿越,一个是往日重现般的回溯,但都足够鲜活和生动。
当我们全身心沉浸于《迷妹罗曼史》的时候,也确实发现了一个看似奇怪,实则也正常的问题:
父母辈们面对爱情时候的直给,和我们在爱情世界的纠结,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因为我们经历的太少?
还是因为我们顾忌了更多?
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都来考虑的问题。
虽然全片都在寻找那个万民偶像罗大佑,但罗大佑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不朽的高光符号,在这道光芒的照耀之下的芸芸众生,才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真相。
究竟,是不是如母亲所说,自己父亲真的就是那个罗大佑呢?
终极真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带着母亲踏上了寻父之路的青年高歌,也终于从这一程的寻找之中,渐渐拼凑出母亲的少女时代的爱情故事之后,才发现,原来,人会老,爱情,却能做到二十年如一日的守护,一句“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便足以让人倾尽所有。
也正是这段爱情故事,让片中的母子二人,从开篇的互不理解,到后来的彼此打开心门。
但这样的事情,说说容易,做起来却难,若走进影院,带父母去看这部电影,观影时刻,也许能让爸妈重忆曾经的青春记忆,散场之后,也可以“挖掘”出父母辈们的岁月闪光时刻,《迷妹罗曼史》不仅仅是一段高蓓、高歌母子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个介质,达成身为观众的我们,与父母一代人的深度共鸣。
50岁的闫妮与29岁的周冬雨“同框”,特别适合“母女档”,两人的成熟演技和呈现角色的细腻感绝对值得期待。
但在“母女档”之前,闫妮和周冬雨却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让人意外,也让人惊喜……
在电影《迷妹罗曼史》中,闫妮和周冬雨出演了同一个人,一个是当下的单亲妈妈“高蓓”,一个是1990年代的厂妹“高蓓”。
两人虽不在一个次元,却呈现出了一个令人怀念、感动的迷妹故事:从青春到中年,她们一直喜欢“罗大佑”。
演技这一块,闫妮诠释的“高蓓”搞笑又生动,周冬雨的年轻版“高蓓”则是可爱又真挚。
出演同一个人不仅没有丝毫违和感,还让人看到了近几年最好的闫妮和周冬雨。
话说闫妮自从凭“佟掌柜”火了之后,搞笑和不是美女的标签算是摘不下来了。
可这本身就是她的“优势”,也是网友喜欢闫妮的主要原因。
这一次在《迷妹罗曼史》里出演中年“高蓓”,闫妮自然而然地发挥了常规的搞笑能力。
同时,她还用一个“特别的母亲”的执拗式的魅力,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感动的故事中。
这一次演母亲的闫妮,与此前其他作品中演母亲的闫妮,有些不一样。
她不再是絮絮叨叨的鸡娃式妈妈,而是一个勇于追求心有所念的妈妈。
尽管追求过程有点儿疯狂,但看到那么感动的结局,你又会觉得这疯狂太值得了。
而且。
纵观闫妮作品表,这一次她在《迷妹罗曼史》中的母亲角色,也就是“50岁的迷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她诠释角色的一次蜕变……呈现角色的维度更加宽广了,演技方面更是闲庭信步了许多。
借用闫妮此前的一句话:中国妈妈千姿万态,值得去演绎。
而周冬雨饰演的“青春版高蓓”,在《迷妹罗曼史》呈现出的懵懂、青春、可爱、真挚,又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她,就像有些远去、《山楂树之恋》中清纯可爱的静秋。
虽说这一次是清苦的“厂妹”,但周冬雨不可抵挡的“青春女生”人设,真心太有感染力了,那追星“罗大佑”、打拼新生活的一幕幕,看似疯狂,实则打动人心,让观影者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青葱年代。
不夸张地说,呈现出清纯、可爱、真挚的周冬雨才最有魅力。
而且,“青春版高蓓”一角无比适合周冬雨,简直就是无缝连接了她之前一贯的风格。
比如《动物世界》里可爱又感人的“女友”刘青,《后来的我们》中充满青春执拗劲头的方小晓,以及《喜欢你》里天真可爱、情比金坚的顾胜男,都与《迷妹罗曼史》中的“青春版高蓓”有相似之处。
但仅仅是相似,“青春版高蓓”更让人服气。
因为这个角色在事业打拼上敢作敢为,在追星方面执着且小心翼翼,同时还在追求爱情上展现了青春该有的本色,这简直就是为周冬雨量身打造的角色。
卖个关子,《迷妹罗曼史》全程很难剧透,最燃的就是结局。
因为只有到了结局,你才会发现闫妮和周冬雨为什么会那么用心地饰演女一号“高蓓”的50岁与20岁……因为值得。
看《迷妹罗曼史》有种奇妙的感觉,其中既有对妈妈高蓓青春的共鸣,也有对儿子高歌执着帮母亲找回初恋“罗大佑”的感怀。
对于像我这样七零后的人来说,高蓓与“罗大佑”的感情不仅仅是青春那么简单,也是我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一片天空,一段历史,虽然如今它早已随风远去,但是记忆却永远留存于心,哪怕已经老去,那段记忆和记忆中的我们却依然年轻,永葆青春。
而能够和下一代一同找回曾经属于自己的青春,这是现代社会更加包容、开放的象征,也是能够消除两代人隔阂的最好沟通方式,毕竟人类的悲喜无法相通,除非能够让他们也亲自经历一遍。
在这里,或许不用剧透,大家也都能明白,电影《迷妹罗曼史》中高歌的父亲,高蓓的初恋男友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罗大佑,无论是从时间线还是活动轨迹来看,九零年代深圳的厂妹高蓓都不可能遇见真正的罗大佑本人,但这恰恰是这个故事最有时代性和画面感的关键。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九零年代的深圳除了拼搏精神之外,也是流行文化最先进入和萌芽的地方。
如影片中的罗大佑正是那个年代通过磁带开始席卷全国,至今我还能记得那个年代在音像店里,花上一个月的零花钱买一盒自己喜欢歌手的磁带,然后用父母买给我们学英语的双卡录音机,一直听到磁带掉粉,声音模糊时的狂热劲儿。
这种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当下年轻人追星的体验其实并无二致。
高蓓因为一首歌和一张模糊的封面海报,错认了深圳“罗大佑”,虽然有些离奇,但在那个年代却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并且,这其实也把追星的体验从云端拉到了更贴近我们的地面。
毕竟青春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哪怕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是至少能让我们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影片另一点打动我的地方,则是儿子高歌因为陪伴母亲找回失去记忆的过程,逐渐理解母亲,进而产生青春的共鸣,最终完成母子间和解的过程。
时代在进步,中国的青年有了更多展现自己青春力量的方式,正如影片中的高歌已经不再追星,而是去开发飞行滑板,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
两代人对青春的理解不同,展现自我的方式不同,但是追本溯源,无论年纪大小,时代变迁,无悔于自己的青春,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能够理解并且陪伴父母回溯青春,也是年轻人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通过对高蓓和她身边朋友们在九零年代深圳的故事,展现出那个时代最具有火力,最青春的深圳风采。
从厂妹到下海摆摊,用文艺汇演、健美操的方式开创席卷全国的健美操风潮;哪怕厂子倒闭了,露露也硬是踩着自行车在深圳跑业务跑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青春就是在不断地闯荡中,共同汇聚成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最美好的青春!
而这种开拓和闯荡的青春,也与当代的高歌们达成一致,代表了当下中国的青春活力!
一部好片,不管什么时候翻看你都能产生情感。
一部烂片,不管什么时候上映。
都得吐的它狗血淋头。
周冬雨+魏晨+闫妮,这片看起来不会太差?
然而全看完,算是明白了。
有演技的演员都拯救不了,这破片。
最近的院线毒瘤有些许,多。
那就出一个,派爷拔一个。
《迷妹罗曼史》(2021)
这海报人物设计的,怎么说呢?
周冬雨和魏晨,在这片儿里特意被标注成特别出演。
结果,一堆主演中只把闫妮提了上来。
剩下的两位主演,可能一个不够火,一个拿不出手。
不把这两位拎出来,都没人知道这部片子了吧。
再瞅一眼这海报的画风。
有点当年那个《重返十八岁》的味道了。
剧情呢?
主打着回忆青春,陪老妈再疯一次。
影片的故事内容,采用双线并行的叙述方式。
一条线是:高歌(盛一伦饰)陪着中年高蓓(闫妮饰)完成梦想,并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
另一条:青年高蓓(周冬雨饰)和高歌的父亲(魏晨饰)展开青涩的爱恋。
这么概括,这片看不出啥大毛病对吧?
别急,杀猪盘等着你。
影片为了能引起妈妈们的回忆,让妈妈们重新回到自己的青葱岁月。
青年高蓓的背景时间刻意定格在:1990年,深圳。
导演在设置回忆杀这里,蛮有心机(可能知道自己内容不好,只能用这招 )。
比如,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就是1990年开在深圳。
青年高蓓是全中国第一个吃上麦当劳的人。
女孩们穿着当下最流行的健美裤。
跳着风靡全国的健美操。
甚至,大街小巷放着港台的流行音乐。
比如罗大佑的《恋曲1990》。
导演的BGM也全是《亚洲雄风》《光阴的故事》来蹭蹭音乐,挑起这波回忆杀。
再比如,90年代的深圳务工人员一批又一批。
青年高蓓刚好就是其中之一,来到深圳这座大城市打拼,在一个纺织厂当纺织女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室友放着罗大佑的歌曲,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这谁的歌罗大佑啊
可以这样概括。
《迷妹罗曼史》的核心人物其实是:罗大佑!
中年高蓓寻找罗大佑。
青年高蓓跟罗大佑谈恋爱?
罗大佑os:请不要碰瓷我。
高歌从小就没有父亲,被同学欺负,所以他不断问中年高蓓:我爸到底是谁?
他妈妈的回答每次都如出一辙:罗大佑
哟,我爸是当红明星?
高歌始终觉得高蓓在骗他,不敢相信。
与此同时,刚好罗大佑在深圳开始举行全国巡回演唱会。
高歌就带着他妈妈来到了深圳,想要跟罗大佑当面对质。
阴差阳错,罗大佑没见到。
却遇到了青年高蓓的好友:露露(秦海璐饰)。
于是随风的往事被揭开来。
别的先不说,在秦海璐这个人物塑造上就离谱。
咋离谱了?
你青年高蓓和中年高蓓都用的是两个演员,为啥到这个人物身上,中年和青年用的是同一个人?
你中年露露是这样。
青年露露是这样。
(影片还在上映,配图凑合着看)瞧不起人,还是咋地?
扎个斜马尾,我们就不认识你了?
况且更搞笑的,90年代的露露跟高蓓是好朋友,可周冬雨和秦海璐再怎么看也不像一起玩耍的同龄人啊。
再隔一辈都不为过吧?
就这样,在露露的安利下,青年高蓓沉迷罗大佑。
开始了她的迷妹追星路。
那你要问了,罗大佑那个时候已经出名了,他俩是怎么谈恋爱呢?
甚至还有了儿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青年高蓓在酒吧见到了“罗大佑”,当面听到他唱歌一下就爱上了他。
又是在酒吧后门堵“罗大佑”。
又是每天等“罗大佑”一起回家。
甚至看烟花的时候,还悄悄对他说:是你吗 罗大佑
这好,一来二去你来我往,两人就好上了。
这一段美好又浪漫的感情,正是让中年高蓓一直难以忘怀,怀揣至今的原因。
有多美好呢?
同撑一件衣服雨中奔跑。
一起逛市集。
练习室里陪他练习歌曲。
再者,两人一同去旅行。
的确是挺美好的恋爱。
可仔细注意的小伙伴应该发现了,上面派爷打的是“罗大佑”,带双引号的。
此罗大佑非彼罗大佑!
什么意思?
青年高蓓爱上的压根不是罗大佑!
她爱上的只是一个在酒吧驻场并翻唱罗大佑歌曲的普通人,叫叶伟军。
怎么样?
是不是被成功骗到了?
看过预告片的派爷,在影院看前面的剧情的时候一直想:这是怎么跟罗大佑挂上关系的?
难道高歌的父亲真的是罗大佑。
看到后面发现,一切都是导演的障眼法。
目的就是讲爱情!
片子宣传的时候,打着老妈的罗曼史。
陪老妈再疯一次。
结果就这??
青年的高蓓追星追到失去了理智。
爱上的不过是一个驻唱歌手,人家只是刚好翻唱罗大佑的歌。
你就认为是罗大佑了?
更让派爷觉得啼笑皆非的是。
叶伟军明明就不是罗大佑。
在高蓓把他错认成罗大佑的时候,他没有丝毫解释。
高蓓爱上的是罗大佑啊,然而你刚好伪装成了罗大佑。
在他俩谈恋爱期间,叶伟军也没有把真相告诉高蓓。
一句:我不是罗大佑就这么难吗?
反而接受高蓓给他的一切。
两人甚至还发生了关系!
天呐,观众可以这么理解吗?
叶伟军不但欺骗了高蓓的感情,还骗了炮?
这TM妥妥的渣男啊!
这段恋爱怎么就值得回忆了?
再说到青年高蓓这个角色。
简直可以用:脑T这个词形容。
年轻时候的她,傻里傻气,初来乍到大城市什么都不懂,可以理解。
但不是代表可以不要脑子啊。
仔细想想,那个时候的罗大佑已经风靡全国。
怎么会在一个酒吧当驻唱歌手?
再来。
叶伟军的一身伪装,您是真的看不出来吗?
当他在你面前脱掉了假发,摘掉了墨镜。
高蓓只是傻乐,嘻嘻哈哈的笑着。
还说:我说怎么还是头发有点奇怪其实我知道你们明星台上和台下是不一样的
坐在影院看这段,派爷的表情是这样的:
她真的没有什么大病吗?
她真的智力健全吗?
还特别开心的以为,大佑哥的秘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哦。
嘘。
直到叶伟军骗了炮之后离开,高蓓怀了孩子,过了这么多年。
她一直以为自己爱上的是罗大佑,高歌的父亲就是罗大佑。
这么多年,罗大佑每一场演出的新闻和画报,她都剪下来贴在本子上。
影片的结尾。
高蓓也知道了自己爱上的是假大佑。
然后为了寻找叶伟军,开始千里寻夫。
又是手机直播,又是火车站机场发动群众举着爱的号码牌等待叶伟军。
最后,在罗大佑的演唱会上叶伟军来了。
在雨中,他们互相拥抱在了一起。
就这剧情,片方还打着: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罗曼史,时光倒转,青春重回。
不好意思,我们妈妈没有这么白痴。
这哪里是带妈妈去影院回忆青春,这压根就是带妈妈去影院体验尴尬的啊。
一段青涩的罗曼史。
不代表无知的一夜情后,生下一个无名父亲的孩子。
迷妹追星也可以。
但别追着追着骗了你的感情又睡了你。
结尾导演还要来一句。
原来这就是我妈的罗曼史。
这种爱情好意思叫罗曼史?
您是不是对罗曼史有什么误解?
蛮久,没有看到如此烂的片子了。
周冬雨的灵气,魏晨的歌声都盖不住片子的烂!
就这剧本,真不是十年脑血栓写出来的吗?
如果导演,你管这种叫美好的青春。
和90年代浪漫的爱情。
那不好意思。
我不会带妈妈去影院看它的。
毕竟,我要活命。
怕走出影院。
我妈会打得我连亲爹都不认识。
青春究竟是因为短暂所以美好,还是因为太过美好才显得极为短暂?
无论如何,几乎每个人在回忆起青春岁月的时候,都会流露出无限神往的情绪,可能也会夹杂着几分遗憾或感伤。
但是,你是否好奇过父母的青春岁月呢?
可以说,最近上映的《迷妹罗曼史》类似于今年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你好,李焕英》,同样是一部具有些许“穿越”性质的电影——不是从现代穿越到古装剧,而是回到了我们所有人都无缘经历的一段奇妙时光——那是属于父母的青春时代。
在“饭圈文化”几乎席卷裹挟着每一个人的今天,我们也一定会对“从前慢”的日子心驰神往:八九十年代的青春是什么样的青春,那时候的追星也是同样的疯狂吗?
于是,在《恋曲1990》的怀旧曲调中,充满着无限蓬勃生机的八九十年代向我们走来:熟记于心的传呼机号码、蛤蟆镜加上喇叭裤的时尚组合、录音带和录音机都还是炙手可热的时髦玩意儿,更不用说全中国开的第一家麦当劳了。
周冬雨饰演的少女时期高蓓真是充满灵气,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少女水灵灵的青春感,看着她,你会深信不疑地觉得最美好的青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也许还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但一定有很多很多的爱和自由,到处是阳光,快乐在飘扬。
你以为现在的迷妹“饭圈文化”最疯狂,但九十年代的追星文化也一定不会甘拜下风。
《恋曲1990》和《驿动的心》一定是每一位父母朗朗上口的曲调,周冬雨真正演出了高蓓心执一念只为追星的那种疯狂与执着。
而最美好的事情,是高蓓真的得偿所愿了,她真的和“罗大佑”谈了石破天惊的一场恋爱。
于是,只有见证了此情此景,我们才能够将此前对于闫妮饰演的现代高蓓的所有误解转为理解:高蓓眼中那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的执念,绝不是因罹患阿兹海默症而导致的记忆混乱,而是因为她真正经历过,她没有说谎。
因此,饰演高蓓的闫妮可以说是承包了《迷妹罗曼史》全片的最大泪点:注定无缘父母青春岁月的我们,真的有机会理解父母生命中曾经历的那些冲动与狂喜、缺失与憾恨吗?
也许唯一的答案只能是:父母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都经历过青春,都一样的疯狂。
无比怀旧又无比青春的《迷妹罗曼史》,或许是一部每一位观众都值得带上父母去看一次的电影,毕竟,我们能够敞开心扉和父母分享青春的机会不是很多。
《迷妹罗曼史》最为奇妙的一点,应该就是通过迷妹看似疯狂的追星体验,勾连起了两代人共有的情感共鸣与时代记忆,让我们在电影院里,和父母一同回忆起那些过去的青春和逝去的爱情。
谁会计较记忆里的罗曼史究竟是不是真的罗大佑呢,只要迷妹追星的那份快乐是发自真心的,那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
给魏晨和周冬雨 歌也很好听。
这是一部看时绝对不会脚趾从北京尴尬到深圳的纯爱电影,看后坚决不会想销毁罗大佑所有磁带的情怀之作。她,是看到男孩戴了假发就认定是罗大佑的视力第一人;他,是睡了女孩还替她坐牢的痴情男子汉。逻辑犹如会飞的滑板,剧情堪比爆笑的直播。这绝不是一部拍完就想要连夜销毁的洗钱之作,实属业界良心。
好看!!魏晨演技越来越好!!唱歌特别好听!
可以
这个“妈”是真的惨,被骗身骗心,独立养大儿子,老了还阿兹海默。那个“爸”被美化了,实际上就是个刑事案件,他在酒吧开唱之后,面对迷妹的误会反而不解释,而是选择了默认,并且最后搞出“儿子”这个人命来,在知道厂长骗钱跑路之后,被警察抓了又不对警察说明原委,难道真的是因为不想让女主坐牢吗?很可能有其他的犯罪嫌疑,或者有其他的真实诈骗经历?真的不要把人性美化,事实就是女主是个受害者。同时又是个不切实际的初代追星少女。理性追星才能保护好自己。我不知道电影想要宣传什么样的理念,但是我觉得电影没有抓住这个点。这么好的普法机会,却用苍白的“青春”就把血淋淋的现实给轻描淡写了。编剧想象力不够丰富啊。
魏晨还是好好唱歌吧,周冬雨还是要好好挑选一下剧本。
给魏晨
90年代的好看点,现代的不太看得下去,就当变相看老魏的演唱会了。遇见最美的你真的越听越好听!!!
电影的叙事和演员演技都在线。周冬雨和闫妮分别饰演两个不同时期的妈妈角色,生动俏皮与难忘青春爱恋表现得非常棒,在青春里遇到最美的爱情,真让人羡慕。电子时代和新一代年轻人不是让社会停滞不前,而是在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参与社会,通过直播传达感人故事实现短时间新闻覆盖,使得梦想成真同时,电影也从另一个角度呼吁我们关注阿兹海默症和病人,也许我们的亲人未来会经历,与其责备,不如好好爱他们,他们说的话也许是曾经最美的回忆和最不舍的期盼
事实证明,堆了很久的电影很难看
前半段有点无聊 但后半段好好看 周冬雨和魏晨的cp感怎么这么强
好吓人啊………………跟看闫妮飞踏滑板一样吓人
周冬雨和魏晨不知怎的,很有CP感。作为一个八零后。九十年代真的真的让人怀念。
罗大佑是得罪谁了
妄想通过财富密码骗取财富的人都不值得同情。名字抄袭夏洛特烦恼,复古健美裤,二次元,麦兜,直播,摇滚乐,骗粉艹粉,周冬雨,魏晨,然后呢?垃圾。要不是看到有魏晨我也不会看,多少人和我一样上当受骗。
三颗星全给周冬雨 因为盛一伦倒扣一颗星
积压四年的片子,李少红监制,难以想象的烂。
经过罗大佑同意了么?他的野感情史烂片……
就是不太搞笑的搞笑剧,不过最后他妈妈和爸爸的故事到还蛮吸引人的,算是这剧唯一的亮点吧(另外魏晨蛮帅气的)
魏晨一个被颜值耽误的实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