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头最爱,第8集更是看得我又哭又笑。
安比写的悼词,真的是会触动所有人的心。
那些在你身边,你觉得理所应当享受的好意,当你失去他的时候才会发现他的珍贵。
然后是我从17年开播就喜欢的人物,兰尼。
这一集终于圆了我的一个梦想,我自己暗暗嗑的cp终于在一起了(不,是睡😂)
兰尼和苏茜一样,他们都发现了米琪的天赋,他虽然不像苏茜一样一直陪在她身边,但是他每次出现,都能让米琪醍醐灌顶,他是益友也是良师。
在我们不知道的故事里,他看这个女孩子,一步一步在喜剧道路上越走越远,熠熠生辉。
他愿意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拉她一把,即使他自己也是摇摇欲坠,甚至身心早就崩溃了。
兰尼越破碎越迷人,米琪越坚韧越闪耀,他们就像是正反面,彼此灵魂深深契合着,即使不是俗世定义上的伴侣,也是灵魂伴侣。
第四季最后几幕,米琪穿过暴风雪,看见那个往前走的牌子,为这一季遍是泥泞的事业与生活划下句号。
不仅仅是米琪的生活,你的我的都是一样,往前走,暴风雪总会过去的,只要往前走。
今年等s4周更的时候把s2和s3重刷了一次,才知道两年前看剧的时候有多漫不经心。
只知道要求米琪变得完全独立完全强大,只想把般配的伴侣按头给她,完全没有理解编剧的意图。
这篇评论重点不是写s4,而是想回顾往季那些伏笔和对照,写米琪长达三季的成长过程。
s3的米琪初觉醒回看下来,s2s3处处是伏笔,当我用上帝视角批评前面的米琪不够独立不够清醒时,我忘了她也在成长,她也在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她也没有那么坚定。
s2的对比和s4更强烈,s2的米琪遇到突发状况还需要找前夫帮忙,认为有时就需要一个男人。
还差点在家人和世俗价值观的规劝下和合适的人准备二婚(虽然我以前很站本杰明现在也依旧认为他是对的人,但正是对的人,才造成更不可能二婚的矛盾张力)。
知道它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剧作,却从未真正深刻地领会其中的意旨。
两年前看只会觉得女主会不会太偏激,为何不可以兼顾家庭和事业。
但今年才看懂,这是一个象征。
婚/姻是世俗价值观套在女人身上的枷/锁,女性的陷阱如此之多,稍想放弃,就会被拖回家庭的深渊;稍想放弃,就会回到受人摆布,被父亲或是丈夫操控的命运中去。
s2逃离纽约的妈妈,只是想暂时从妻子、母亲的身份中离开就像妈妈这条线,从试图继续操控女儿命运(s2不停地给她找相亲对象)到爸爸放弃教职后,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将被丈夫颠覆,终于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事业。
s3受米琪影响放弃家族信托基金一无所有的妈妈一开始是不能接受甚至怪罪米琪的,就像很多独立路上的女性,其实真的很容易动摇。
因为被操控思想是可以过得非常轻松的,她们也会获得稳定的既得利益。
s3结尾的妈妈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女性走向独立到底是一条多漫长的道路,先要自己觉醒,然后要面对一路的敌人,在丈夫、父母的不理解不赞成下重重突围。
好不容易走出家庭,要面对的是同行的攻击诋毁、到后来甚至是其他行业的同性的阻挠。
很孤独,也很极端。
我的理解是这里米琪或许有退缩的念头,但毕竟是种下了一颗all alone的种子。
女人诋毁女人然后上位,女人阻挠女人因为怕自己饭碗被抢。
男人对你百般阻挠,同性之间也暗箭难防。
女记者写稿诋毁米琪,从而获得名声
s4妈妈被媒婆团威胁要求她退出竞争但米琪已经不是s2那个得不到支持就想放弃就想回归家庭的米琪了,她会反过来鼓励妈妈不要放弃。
她回到了自己房子,更勇敢,更有掌控自己生活的力量了。
她优化了俱乐部的生存环境,她的表演还吸引了大量的女性观众。
s4的米琪和找到评论工作的爸爸终于握手言和
对快/感的掌控
这次愤怒我也将它视作一次自身力量的释放,在犹太团体面前“不体面”,释放自己的愤怒。
苏西是那种真正好的伯乐,看得到艺人的闪光点并根据不同性格push艺人的好经纪人,她值得这一切。
当初接到夏尔巡演邀请,看着新西装出神的苏西和如今有办公室和秘书,有三个艺人在手的真·经纪人苏西。
s4也将镜头更多地给到了众多领域中的不同女性。
有靠诋毁人上位的女人,当然也有鼓励女人的女人。
脱/衣/舞俱乐部的舞娘
认真工作,随时鼓励人的秘书戴娜s2的末尾,是兰尼“all alone”的演说打动了她。
同样是s4的末尾,又是兰尼把她从舒适圈里拖出来,去面对大众,面对更大的世界。
s2经典all alone
我想兰尼的意思是,作为女脱口秀演员,你要先被大家看见,才有选择成为自己的权利。
舞台是演员的生命。
s4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些镜头。
不要放弃,不要停下,不要认为自己不可能,不重要。
继续向前,继续突破。
因为成就事业很难,因为坚持做一名真正的独立女性很难。
但我们未来,一定会有无限可能。
s2的米琪是动摇过的。
s2米琪说过的话,希望s5的米琪能走向事业巅峰!
s4最后一集,米琪加油💪
这个标题,有点对不起女主,所以开头还是要说,那个带给人欢笑的女人回来了。
整个第四季剧情上没有太多大起大落,女主角米琪·麦瑟尔依然沿着她的规划向伟大的喜剧人迈进。
要说亮点,大概就是把脱衣舞俱乐部变成了脱口秀俱乐部。
但这一点又很奇怪,脱衣女郎们的戏份太多了点,米琪能让人记得的表演就是那场“女人比上帝还重要”的演说了吧。
米琪(瑞秋·布罗斯纳安)的表演没有太多变化,相比起来,配角们太让人惊喜了。
米琪妈妈Rose的媒婆事业越做越大,甚至更期待她让那些大龄女孩枯木逢春的片段再多一些。
爸爸Abe去了报社,因为不会说谎,写了好多尖锐的评论文章,不过第一次发工资的时候,老教授还是emo了。
前夫的新女友May也很可爱,害怕跟乔见家长,闹出了诸多笑话。
当然还有女主的闺蜜Imogene,妥妥的搞笑担当,女主爸妈永远叫不对她的名字(这一点好真实,像极了我爸妈,好朋友的名字永远对不上号)。
闺蜜大概是个家庭主妇,给米琪爸爸当兼职助理,因为她打字神速。
其余还有前夫Joel的爸妈,也始终搞笑。
米琪的经纪人苏西,以及她开公司新招揽的魔术师(这个奇奇怪怪野路子演艺公司完全可以出个衍生剧)。
苏西也很强,虽然看起来落破,但从她每次推销自己的艺人还是能看出其实力不凡。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在做的事。
语言像机关枪一样密集地输出,每个人都话痨,不给你留一点思考的时间,或是让人低落一会儿,不允许。
好了,如果《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可以出衍生剧,我首推烂泥布鲁斯,开个玩笑,兰尼布鲁斯。
啊,这个该死的如此有魅力的男人啊,他怎么能这么迷人呢?
兰尼布鲁斯是那种人,幽默、机智、帅气、有趣,在这一季他和米琪的短暂交手中,还能看出他的认真以及深情。
我就说吧,兰尼和米琪一定有戏。
但是,米琪从第一段婚姻中走出,就注定未来是为事业而生。
这可真是个矛盾点,最终季怎么收场,可别把兰尼给写死了。
最后,给大家看看这两个喜剧人的表演吧,要开怀大笑啊!
https://mp.weixin.qq.com/s/hd6YdxRCbO08T5MDDZaapg
据说这季睡到了兰尼才坚持看下来。
前两集的笑点和虐点有点强行了,包括被警察带走和公寓,感觉全世界的人忽然都变得无理取闹无脑虐女主针对女主。
转身去脱衣舞剧院一点是高光,真的很有勇气也很坚强,可女主后续的表现又让人找不到她一定要在脱衣舞俱乐部坚持所谓的事业,甚至不惜败坏自己的名声的理由,她的脱口秀水平毫无进步,也看不出“说她想说的”到底是她想说什么,感觉她只是在喜欢调侃男人的老二。
而苏西,能力卓绝开挂的金牌经纪人,号称和女主关系最好,一整季里面让苏菲重回巅峰,甚至让酒吧遇到的小混混找到了工作,只有在脱衣舞俱乐部的女主没管过一次。
给人感触最深的是杰基的葬礼。
不喜欢女主父亲的线也不喜欢角色本人。
对于他的年龄来讲感觉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无比的幼稚,不顾后果,在妻女无法自立的男权年代,他做出的决定可以说及其的不负责任。
偏偏还花了大篇幅去描写,简直又臭又长。
第7集那场魔术秀,更是完全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几乎是用玄学来毁了女主和女主一家了,而这个工作居然是苏西帮这个街头捡来的神经病魔术师找的?
这场灾难秀结束之后,女主的表现是真的有点不要脸了。
我一直就不明白为什么她在脱衣舞俱乐部工作这件事每次她提起来都理直气壮、满腔愤怒,且完全无视这件事对她家里人带来的影响和伤害。
经历了整整四季,她突然天真的像活在真空里。
以及整个第三季和第四季,麦瑟尔夫人到底是为什么能精确的搞砸每一件事呢我不懂。
最后兰尼看着她,比她本人还要崩溃,我特别的理解。
麦瑟尔夫人在干什么呢?
这一整季都在做什么呢?
从脱衣舞俱乐部开始带领着女人闹革命吧?
她的坚持如此可笑天真,她的人设崩得稀碎,看着最后一集她从人群中钻出来那副偷感很重的样子,我竟然开始觉得厌烦,这个第一季我还如此欣赏的女人让人如此生厌。
就这样吧,都看到这里了,为了情怀把最终季看完得了。
无缝衔接上一季的时间和空间,用整整一季讲述“一夜回到解放前”后身、心以及周遭所有的人与物受到的影响、冲击以及做出的或正确或错误或无所谓正确错误的反应和应对。
从第1集“Be me”的踌躇满志到第2集“To art!
”的心酸自嘲,再到最后一集的“Ninety percent of this game is how they see you.”的醍醐灌顶,第4季用整季的篇幅极其详尽又极其真实地描绘出当之前的所有努力被一夕归零时,一个人该用怎样的心态和面貌收拾残局并继续人生,这里讲的心态和面貌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一蹶不振破罐破摔或慷慨激昂打满狗血,而是不以简单的摈弃主流认可认为是作自己为名逃避接下来会遇到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不以粗暴的放弃自我迎合主流来祈求获得普世意义上的成功的垂青。
极其现实的理想主义和极其理想的现实主义用夸张的舞台剧呈现方式、快速的台词对白和美仑美奂的锦衣华服包裹,表面上就是一个小女生的成长小故事,内里却早已超越了女性剧的范畴,折射出一个行业的生存面貌。
虽然在视野、高度、广度、深度、力度上与《广告狂人》这种用几个人物得以一窥整个行业乃至整个时代的佳作有不小的差距,但女性的视角、轻喜的风格、脱口秀本身的幽默和喜乐都让这部剧更喜闻乐见,也让追剧的我们更轻松自在些(想我当年还是个美剧小白时居然用《狂人》来入门,真是胆儿肥得很)。
但,乐着乐着,我们也看懂了在脱衣舞剧场里说男人女人世界的悖论的无奈、在陌生人的追悼会上送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最亲近朋友的最后一程的遗憾、在社区集会上为了捍卫说真话的权利抖一下不存在的披风不惜与整个族人为敌的孤独、在金碧辉煌的卡耐基音乐厅里道行业乃至人生的真相的执着与哀伤。
这些充满戏谑甚至是看似非常滑稽、荒谬的场景,是独属于这部剧、这一季的高光。
这一季的麦夫人,拖了很久才看完。
原因有二,一是亚马逊这一季是周更,全部看完需要一定时间,二是2022年太难了,坏消息也太多了。
无论是八孩妈,还是疫情反复之下普通人的生活境遇,都和五年之前这剧刚播出时太不一样了,所以看着米琪糖果色之下的生活,她即使遭遇各种困难,也仍有前公公、前夫默默助她一臂之力,一时之间,米琪的境遇和普通人的生活困苦,我更能共情后者。
在烦闷之下,我还是渐渐看完了最新的一季。
很明显,第四季是承上启下的一季,这一季在群像刻画上相当出色且深刻,在前面六集看似平淡的剧情中其实都对应着第一季的人物弧光和命运,而最后两集则余韵悠长,让人感触极深。
尤其是第一集中的米琪,她说她要复仇,而且是美狄亚那种级别血淋淋的复仇,而实际上她能举出的例子就是给人家女儿介绍一个诗人成婚,看到这里我也跟着笑了,米琪真是一个甜美的女孩,一位上西区富裕阶层培养出来的淑女。
这种经历也造就了她和兰尼气质上的截然不同,兰尼身上有一种忧郁和破碎感,当然这种气质非常迷人;而米琪的气质则是明媚的,带着清晨阳光的甜美。
兰尼作为米琪脱口秀之路的精神导师,对米琪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她职业生涯再度受挫之后,摆在她面前的生存之路并不多,她意识到,那些给她惹出巨大麻烦的即兴演出,其实都是她发挥最好的表演。
这一点,其实我也认同,夏尔的性取向在她那里,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她喜欢夏尔,夏尔也喜欢她的性格,她从脑海中根本没有觉得这会有什么问题,同理苏菲是在假扮另一个人,实则过的是另一种生活,她就只是觉得这种反差萌好大啊。
她的不世故,她想得少,给她带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次巨坑。
但她具备脱口秀的天分,脱口秀表演的门槛是很高的,需要有着对社会各种问题的观察和反思,也需要很好的提炼和表达能力,最重要还要有幽默感。
在事业再度遇挫后,她面临着经济问题,虽然买回了房子,用借贷额度先赊账维持着全家人上西区的生活,但仍会被一瓶牛奶而击溃。
从不能给孩子买到牛奶,到想到孩子会缺乏营养而身材矮小,会受嘲笑,从一件小事而联想到一长串可怕的事,这种被生活击败的感觉,我们都曾有过。
现在,摆在她面前的是:如果她想坚持她自己想要走的路,那么在煤气灯酒吧无论表演多少场都是没有收入的,而苏西给她接的那些路途遥远的活儿,她也并不想再度离开孩子们和纽约。
失去了所有的演出机会后,米琪自己找到了一个在脱衣舞俱乐部做开场主持和脱口秀的工作。
苏西一开始并不支持她,但当米琪站在后台,望向舞台时,陷入了沉思,目光开始遥远,我知道她是想起了兰尼。
她第一次见到兰尼的单口喜剧表演也是在脱衣舞俱乐部,那时她还没有结婚,是乔尔带她去看的,在那时兰尼就已经散发出了自己的光芒。
选择在脱衣舞俱乐部表演,正是受兰尼的影响,米琪想的是,既然兰尼可以从小众不入流的俱乐部开始表演,那么她也可以。
她后半夜去上班,白天在家里,还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在上一季,她就已经和乔尔争论过,想要两个孩子在上西区接受更好的教育,乔尔父母那里并没有更好的学区。
她拿回了原来的房子,一切恢复了原样,而父母也不必和乔尔的父母挤在一起。
她在俱乐部里的工作一开始并不如人意,在这个小小的混乱的舞台,从一开始男性观众的不认可,认为她就是个走过场的花瓶主持人,还有状况频出、管理混乱的后台,曾经的完美主妇米琪用她擅于持家的管理能力和对于女性尊严的抗议,成功的一点点改造了自己身处的小环境。
后台开始越来越整齐、干净有秩序,有给表演女孩们缝衣服的缝纫机,咖啡机不再出毛病,咖啡也不再是过期的了,经理进入女孩子们更衣室时要先敲门。
而米琪所说的段子也越来越多的吸引新女性们来观看。
这些年轻女性专门为她而来,她在一个本来并不属于她的舞台上却吸引了很多专属于她的女性粉丝。
这个脱衣舞俱乐部突然涌进了非常多的女性顾客 ,她们消费能力更好,更愿意买价格高的酒水,但是她们对环境和饮品的外观和口味的要求也更高,在几个投资人短暂开了会后,大老板决定,既然女性可以带来更多的消费和流水,那为什么不继续呢?
于是这家俱乐部里,在米琪的坚持下,女性卫生间更干净了,还加装了女性用品自动售卖机,并且是最好的品牌。
当外面的大环境个人无力改变时,那么就动手动脑改造自己身边的小环境。
不能因为周围满是偏见、低俗和愚蠢就悲观、失落或者沉沦。
有时候,面对大环境的无力感,会让人陷入糟糕、无望的情绪里,但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去改变,去推动,去相信,从自己身边的小环境先改变起来,很难,但一旦开始做了,就会从一件件小事的改变中重新获得力量感。
这一季苏西的高光时刻在第三集里杰基的葬礼上,那一大段一镜到底的台词,真的让人难忘又眼泪狂飙。
那些默默无闻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啊,在失去他们以后,才发现他们竟然曾经经历过那样丰富而精彩的人生。
苏西发誓说要从此后要帮助那些不起眼的人们。
苏西确实越来越会带签约的艺人了,还记得第一季时,当时米琪刚遭遇婚变,初入脱口秀这行,当一次次尬场之后,苏西一点也不客气指责她的缺点和问题。
当时米琪情绪有点崩溃哭着说,你是我的经纪人,我现在刚刚离婚,你至少应该会安慰我吧。
那是第一次,我看到苏西无比僵硬伸开双手,试着去拥抱一下米琪。
那是第一次,苏西卸掉坚硬的壳,不以防御和无所谓的姿态面对世界。
而这一季,她签下了天才的魔术师,看得出来,这位才艺绝对是行业内的翘楚,但也有着非常严重的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一次苏西处理得非常之好,要在乔尔的酒吧里表演,开场前这位天才魔术师却一再躲避,不肯上台。
苏西像个母亲对待孩子一样,既包容又严格要求,不在当时非逼着他上台,看出来他的信心和情绪曾经遭受过重创,而是既安慰他,给他买下礼物,但发狠话他必须勤于练习,下次要照常演出。
事实证明,这位的魔术师阿飞催眠技能点简直是满分,这在未来一定会是苏西的另一棵摇钱树,会大放异彩。
而苏菲的困顿与再起之路,离不开苏西的帮助,就像苏菲的前经纪人说的那样,苏西,你可以的。
你知道吗?
我们这里很多人都在谈论你,你居然真的把她送上了百老汇。
苏西认为谈论她的人,一半是在骂她,一半是在笑话她。
但是这位业界大佬说,人们谈论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一直在提起你。
苏菲抓住了重新复出的机会,曾经失去的一切很快又都回来了。
她接受访谈那句:“你是否感到离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此之近,近到无法承受只能毁掉它。
”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某件事,很久以来没想明白的事突然之间一道亮光闪过,我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
在这一季中,苏西与米琪开始有了分岐,面对兰尼给争取来的机会,苏西没有多想就拒绝了。
苏西的理由很简单,她们之前商量好的,米琪再也不给名人做开场嘉宾了。
因为无论是苏菲,还是夏尔,米琪都曾是他们的开场嘉宾,开局都非常美好,结局都异常惨烈。
站在苏西的角度上,米琪过去给两位大明星担任开场嘉宾的经历,不仅给苏菲和夏尔的职业生涯都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而米琪自己在业内被封杀的结局也是注定的。
那些表演,如果不是涉及名人的个人隐私的话,单从观赏性来看,效果的确不错,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
如果米琪坚持认为说真话,并且那才是她最好的表演时刻,那么在米琪没有做出改变前,或者大环境没有更加宽容的时候,不接这类工作就不会有伤害。
所以,苏西第一反应是拒绝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但是兰尼是真正的了解米琪的能量和才华,在俱乐部小小的舞台上,兰尼故意打断她的注意力,给她的演出搞小破坏,但米琪还是通过了测试。
是坚持自己,走小众路线,还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拥抱更大的舞台?
兰尼是对的,这条路兰尼是经过了多少坎坷才换来的。
艰难的生活和自我怀疑,坚持自己的道路,为言论自由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他孤身一人,有严重药物依赖,当他醉倒在街头,被米琪收留,第二天在整洁、舒适的房子里醒来时,他是那样的惊慌失措。
他几乎是飞一般地逃离了。
他不想让米琪再经历他曾经历的一切,他认为米琪值得更大的舞台,更多的观众。
她不该止步于那个小小的俱乐部。
漫天的大风雪中,米琪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如此恶劣的天气里,却有那么多人愿意去看兰尼 布鲁斯的表演。
大风差点吹跑了她的帽子,她小巧的雨伞根本抵御不住风雪,但她仍然坚强的,衣衫凌乱,一步步奋力往前走着。
风雪撕去了所有的体面和庇护,曾经在意的一切精致细节都不堪一击,
当她真正独自穿过了暴风雪,她还是之前那个麦瑟尔夫人吗?
严格来说,女主为牛奶哭的时候穿得是睡裙。
但她后面为苏西找酒吧的时候和路人说“我穿的是迪奥”。
所以女主哭的时候那条迪奥裙子就在她的某个衣橱里。
我在这里就串起来了。
我的问题是:周转有问题与其舔着脸去赊账为什么不做计划卖一些衣服呢?
这可能是像我们这种穷人一些人看这部剧最别扭的地方。
我们实在不能和穿名牌的妇人产生什么“穷”的共鸣。
退一万步说,她的债主是他前公公,她孩子的爷爷。
甚至他们一家人没地方住了还给他们提供住的地方……她们家自己总有一条后路,一边天天说入不敷出一边天天还请着女佣伺候他们。
恕我直言,实在离真正的山穷水尽离得很远。
但这里,我并不想用“何不食肉糜”的态度来批评这部剧。
因为在女生因为牛奶和苏西哭诉时,苏西说了句:“我这有一杯放了一个礼拜的牛奶应该是能喝,你要么?
”这让我觉得编剧并不是不知道真正的穷苦是什么样。
只是那可能太苦逼了——就是道理我都懂,但人都是视觉动物,这部剧的色调就是复古明快的,注定要用这种“中产阶级穷到穿着迪奥哭诉喝不起牛奶”的情节来表现主角的崩溃😡讲真,都是苏西那种小蜗居和灰灰的衣服咱们愿意看么?
但放松下来纯欣赏服化道(以及情节啦)反而感受到女主的内在力量1.她被夏尔甩了,受到很大打击,但哪怕睡在煤气灯酒吧她也把头发盘起来,她的美衣、美妆、发型可能真的就是她的战袍。
就像《潜伏》里的情节——翠屏说:“(那些富太太)饿她们几顿,看她们还讲不讲究了…”余则成说:“但是她们不饿,所以就要讲究…”翠平又是不屑又是小心翼翼的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说:“是比粗布耐看。
”
视频链接:【【潜伏】余则成夸穿旗袍的翠平,像林黛玉,翠平:哪认识的野女人?
-哔哩哔哩】 https://b23.tv/hzOUAU0对于一些还觉得“生存最大,吃饭最大”的太过实用太过朴素的女孩男孩来说,可能可以适当的花一些精力,让自己每天过得精致。
为什么要化妆?
反正晚上都要卸。
为什么要花时间卷发?
在时不时就要加班到半夜的日子里。
为什么要打扮?
反正只是见同事。
可能因为这代表对生活的热情吧。
当早上找不到理由爬出被窝,就想着要画个美美妆吧!
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女性独立,不代表就不可以喜欢粉色,不代表不能喜欢女性特质,不代表不可以追求美。
2.女主看剧碰见熟人,熟人马上说你是不是被开除了,女主(在我看来)坦然面对。
包括爸爸妈妈说你当着那么多人面被开除了好丢人啊;前公公说你从来都不搞笑;爸爸妈妈成了她死敌苏菲列侬的忠实观众;医生本杰明不再来找她;前夫的新女友怀孕了;相亲对象爱显摆;中意男人上床后发现是个已婚骗子;主持的时候Lenny Bruse给台上的Mitch扔东西;二流俱乐部禁止她进入;———世界仿佛不再围着她转了。
但在我看来似乎每次她一换衣服,就变得微笑自信。
这可能就是富养女孩的好处吧(是真正的富养而不是物质富养),从小自信到大的女孩,没那么容易窘迫,没那么容易觉得低人一等。
3.以为女主穿的漂漂亮亮可能是个脱口秀的玛丽苏,但实际上她在餐厅说的那些话真的让我大为改观。
她说:“如果我要错过我孩子今后的生日或者学校表演,那我就不能讲那些口水段子!
我讲我要讲的东西!
”
这个问题很犀利,女主她想得很明白啊!
就像现在大火的《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有多少脱口秀演员在天天讲“口红段子”,生硬的插广告,讲一些无伤痛痒的话题,好似用一根痒痒挠直戳胳肢窝的方法拙劣的逗我们笑?
天天拿路易斯CK自比,其实自己就是个《读者》笑话栏集锦。
Mitch没有那种“天天讲笑话很开心,忽然一天幡然醒悟自己做的这些事平庸无意义的”这种剧情——她其实在镜头外想明白了这一点,并马上做出了选择——我要做兰尼布鲁斯。
对于夏尔,她是愧疚的,但她也确确实实被伤到了。
夏尔团队确实是毫不留情的甩掉了她,完全没有考虑要不要再给一次机会;忘记了女主曾经像朋友一样去关心夏尔;完全忘记女主在夏尔养伤的时候对他的秘密㊙️守口如瓶;没有考虑如果女主真的是小人,被激怒后说不定会直接找媒体曝光报复;他们甚至早早的就雇佣了别人,故意让女主开开心心驮着两大车行李来到机场后再故作悲愤状将其开除,然后飞机起飞扬长而去,仿佛一个耳光打在女主脸上。
她意识到作为朋友她不该讲那些段子欠考虑,但是作为单口喜剧演员,她就是因为想要有所表达,当初才会一再站在麦克风🎤前。
作为朋友的一部分是愧疚的;作为喜剧演员的一部分是愤怒的。
她太想讨好当时的黑人观众群体,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犯下致命错误。
如果不能说我想要说的,那我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正如西方看到金发女孩就觉得胸大无脑,我们看到一个女孩盛装打扮就觉得一定是脑袋空空的网红名媛,但这个片段让我感觉女主并不是脑袋空空仿佛开挂的玛丽苏。
她的选择:拒绝《命题作文》🙅其实Mitch的这个决定,说她是“做自己”当借口呆在舒适圈我觉得倒也不全是。
因为我眼睁睁看着《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一些还挺犀利挺有态度的喜剧人在一年又一年节目的命题作文中逐渐消磨,最后在一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派祥和中靠讲内部梗来吃老本 。
但是,如果不来这种影响力数一数二的节目,就是会没有人认识你,这就是事实。
也算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永恒的矛盾吧。
4.金手指兰尼布鲁斯是Mitch的金手指。
而且S108就已经当过一次了。
对于更加社会更加底层的苏西,出卖色相帮她拿钱的姐姐,包括那两个黑社会朋友就是金手指。
我不讨厌金手指。
因为大家可能也不是那么想看主角们奋力努力却总是交不到好运的故事吧……不会吧不会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Jackie身上就够让人难过的了……这段台词写得是真的好!
表演也表演得很好👍👍👍
PS:苏菲列侬的戈登秀采访那几句话也很戳我:你有没有离你梦想的东西太近,近到你忍不住要毁了它?
”
说的太贴切了!!!
一部剧,有一两个戳人的地方,其他都在中上且赏心悦目——足矣
跟上季间隔太久以至于我都要忘记情节了。
看到第三集,从摩天轮到葬礼,刻意的语速,刻意的情绪,刻意的你一言我一语让我感到格外的聒噪。
虽然内容上继续延续着大女主对生活的不妥协,一直摸索着如何破局,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但是整体故事缺乏一条明晰的发展线路,到现在已经不知道编剧在这一季要讲什么故事了。
简单看了一遍剧,点开讨论区看到有人因为Miriam这季不专心搞事业而困惑或生气,这反倒让我觉得编剧写这一季的目的达到了。
波伏娃说过: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他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
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我们必须了解,女性无法走出家庭,追求独立的压力不仅来自社会,更来自被内化的对自我的怀疑。
独立的决定往往是难以做出的,即使有想法也容易反复无常,尤其是对 Midge 这样家庭环境良好的中产女性,因为她总觉得自己有退路。
第一季有父母,第二季有医生,第三季她终于决定走上本只属于男人的艰苦道路,但就在一切有了起色之际,她的冒险因为自己的失误失败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以为自己的力量耗尽了,而向下的妥协是那么熟悉而舒适,所以这一季她不再赶场,为更大的舞台努力,为自己作为喜剧演员的成功而雀跃。
既然家庭也还保有原来的温情模样,也能获取某种意义上的存在感和自尊,又何苦非要选择那条艰苦的道路呢。
和前夫哥藕断丝连也是这个逻辑。
Midge 把 Comic这个职业的道德高度(说自己想说的)和家长里短作为她固步自封的借口,或者下意识的逃避方式。
没有家人要求她作为喜剧演员去奋发上进,她也以为生活可以重归平静。
但Susie和Lanny非常清楚地看到她想逃回的安逸生活又是海市蜃楼,不断地提醒她要逃出这些诱惑—那个心脏病发的人只是你前夫的父亲,你的前夫马上要成立一个新的家庭,到时你又该如何自处?
这是 Midge 的幸运之处和主角光环,绝大多数人没有她的表演天分,宽容家人和忠诚又头脑清醒的朋友。
他们告诉 Midge 不要再愚弄自己,不要逃避她可以自主选择的那条艰苦的路,这是多少家庭主妇连想都想不到的机会。
最后的两场戏很有意思。
在Midge拒绝Bennet的开场表演后,Susie赌气给她的咖啡里加了一把方糖,她说 “你喜欢吃甜的,给你加点糖”,你不是沉迷于你虚假的美好生活吗,我给你看看这种美好背后的真实,Midge尝了一口咖啡又都吐回杯子里。
Lanny带她站上音乐厅的舞台让她看到一直以来她逃避的是什么,她通过 hardwork 可以得到什么,只要她放弃内心的退缩迟疑,和以为自己总有退路的侥幸心理。
于是最后一段 Midge 得以走出音乐厅的大门直面纽约的暴风雪,为她遮风挡雨的精致小红伞和与大衣搭配的浅绿色帽子被吹掉了,她没有回头捡而是不停地踩雪前进。
终于在一张巨幅海报下面她停住,把上面的 The Gordon Show 看成了 Go Forward — 继续前进,在这一刻她再次下定决心去走那条困难的道路了。
如果说前两季重点讲述了社会和家庭如何禁锢女性走出家庭,追求独立与事业,这一季则转向了更细致,更隐秘的对女性自身心理的刻画。
女性解放不仅要卸下外界枷锁,更要破除心魔。
讲述 Miriam 的心路历程是有象征意义的,因为角色原型 Joan Rivers 是喜剧舞台上的女性先行者之一,也是后来许多女性演员的榜样。
编演先行者可能经历过的难题与她们最后的坚持,既是对历史细节的填充,也是对屏幕前的观众的引导和鼓励。
女性历史总有相似的片段,电影《妇女参政论者》描写了上世纪初英国妇女争取投票权的运动。
电影最后的一段旁白出自南非女作家 Olive Schreiner,也非常符合这一季的基调,摘抄在这里勉励自己。
The woman wanderer goes forth to seek the Land of Freedom. “How am I to get there?” Reason answers: “Here is one way, and one only. Down the banks of labour, through the water of suffering. There is no other.”The woman, having discarded all to which she had formerly clung, cries out: “For what do I go to this far land which no one has ever reached? I am alone! I am utterly alone!” And reason said to her: “Silence. What do you hear?” And she said: I hear the sound of feet. A thousand times, ten thousand, and thousands of thousands and they beat this way! “They are the feet of those that shall follow you. Lead on.”
本是脱口秀演员本能地拿自己开个傲娇的小玩笑,顺带揶揄一下Lenny,不曾想Lenny轻松接过包袱,并很好地回应了米琪刚刚在台上所说的女人与上帝的那段独白。
就这一句,再坚硬的心也足以被融化。
“你认真听了!
”那段近乎落泪的段子虽然获得了掌声,但台下来看脱衣舞的众人中又能有几人真的懂?
而Lenny就那样隐身在众人中,认真地听,默默地懂。
有人说,女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爱,她们只知道爱对自己好的人。
但其实,那个认真聆听了每一句话、默默懂得、默默理解的人不就是爱吗?
“You paid attention.”“To you?Always.”这应该是世间最美的情话,因为它源于懂得、源于理解、源于爱。
结尾算是兰尼一棒子把女主敲醒了吧 米琪认真搞事业!! 无所畏惧!!!
无法忍受的无聊
当麦瑟尔夫人开始面对shit life,显然好笑程度也开始降低了。不知道是不是2-4季连看的原因,主角团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坏,剧情也显得细碎,最喜欢的老爹戏份也少了,女主徘徊在像是随时崩坏的边缘。怀念麦瑟尔夫人和苏西开场前的“tits up”🥲
苏西搞钱!!!兰尼加戏!!!
过于分散的故事线以及毫无意外的剧情走向再加上卖一卖Liberal的主旋律,混成了换汤不换药的小鸡迷魂汤,弃坑了
太赞了 终于😭😭😭最后一集太epic了
看上去毫无进展的一季,甚至感觉前7集都在帮我回忆起上一季讲了些什么。对女主获得机会然后祸从口出(和说她想说的这个原则无关)的模式已经累了,对揪着心看剧也累了
It's back! 虽然Amazon也周更了,但碰巧在完结的那周开始看,于是也一周内看完了= =感觉还是很感谢这部剧让人回到了某个时空特别熟悉的纽约,整个剧的质感一直都在线。但是女主真的挺容易招人烦的,这个剧胜在短,不然这些家里人的故事翻来覆去地讲,其实也没啥新意,女主看上去很有规划很有勇气,但是说来也是成长有限,老是口无遮拦,总是让别人为她收拾烂摊子,很多时候天真得让人厌倦。
这季在干嘛??最后被兰尼臭骂一顿好像才醒了 女主爸妈的线更好看 前夫哥没必要出来的真的
笑不出来 二倍速看到第七集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我觉得编剧进行不下去了,把故事强行拉回了第一季。但已经缝合不回去了,非常糟糕。尤其是女主的父亲,成为了非常糟糕的人。要不给Lenny加戏,要么给他单独拍一个吧求求了
too white(ps这两季的开头我真的无语
classist, racist, sexist...不仅每个雷区都踩,而且每个雷区都放满了各式各样的雷。本来上一季的结尾是一个可以用来反思白人女权主义和黑人同性恋之间到底要怎么结盟的问题。结果,不但装疯卖傻混过去了,而且还变本加厉地贩卖white privilege。另,一个以“女性觉醒”为主题起家的电视剧,居然开始放十来分钟的脱衣舞表演……不管后面怎么擦这个屁股,都是不可原谅的。从这季的超高评分来看,这些恶俗的表达还真是很对男性视角的胃口。如果要赚钱,可以再新开一个剧啊,不要来一边打着女权旗号,一边干着剥削女性身体的营当。
有点疲劳了 主线推进也慢
明明拍了三季却又从零开始的脱口秀生活。。。无语
Lenny的演员太会演了吧
他脱下外套给只穿着连衣裙的她,在暴风雪里拉着她一起逃跑是四季以来最浪漫的镜头。更喜欢兰尼了!work!just keeping working!正在找工作的我有被激励到,是的,不要规划,不要沮丧,不要自厌自弃,go forward!
毫无进展的一季,不过脱衣舞表演真的好好看看🥰
太令人失望了!终于摆脱了和前夫的纠葛,以为可以好好拼事业,结果一会儿甘愿做配,一会儿拒绝暖场,前后逻辑完全不能自洽。以及女性之间的竞争就非得这么恶意,女记者得靠恶心女演员写文,媒婆市场就小得容不下一个新人,真的脑子被枪打过了。大段与情节无关的脱衣舞娘镜头,除了感叹一句她们的核心好强之外,散发着恶臭。
don't plan,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