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小孩
Barn,Beware of Children
导演:达格·约翰·豪格鲁德
主演:亨利特·斯蒂恩斯特鲁普,简·冈纳·勒伊斯,托尔比约恩·哈尔,布林贾·阿贝·本德里恩,安妮·玛丽特·雅各布森,艾拉·奥弗比,安德莉亚·巴伦·郝威格,汉斯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语言:挪威语年份:2019
简介:莱克(13岁)是工党一位著名政客的女儿,她意外地殴打了她的同学杰米,杰米是当地一位右翼政客的儿子。莱克声称杰米的死是一场意外,但没人相信她。学校校长丽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违背自己的政治信仰,一直与杰米的父亲卡尔·埃里克保持着秘密关系。当他们不能再为他们的关系保密时,周围的环境会做出难以置信的反应。丽芙的哥哥安德..详细 >
最近看过的长片里最喜欢的一部 小孩的死亡之后的所有故事 周围人情感的逐渐淡漠 政治相悖的结合 反社会意识的相恋 一切都在挑战认知但其实无人会介意 社会宣传的所有都逐渐式微 足球场的固镜变迁即人心的拆迁重建(这一点很喜欢 构图中的人永远居于下方指向非主体中心的视角形态 喜欢喜欢
切入点很新颖,小孩子之间的微妙情感往往是成年导演会忽略的一个点,但是真的请不要小看了小孩子,他们的idea往往出乎你的想象。刚开始以为会是一个典型的北欧式推理,因为成年人的过错导致的这场悲剧,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其实本片的主角就是孩子本身。充斥着让人很舒服的北欧色调以及恰到好处的BGM\\主角Lykke是个很美的小姑娘\\片子中还涉及了一些LGBT和挪威政治的隐喻\\片头和片尾的学校操场慢镜头是片最佳。
居然有人拍电影想让政治意识形态和解,瞧瞧那些右翼多么自大迷人甚至自负到可怜吧,最终竟然为了爱情淡化掉意识形态。把政治融进肉身的人更渴望一个纯粹的肉身,丧子之痛就是用来唤醒的。我也不知道明天醒来我还能不能看懂自己写了些啥
#76th Venice#威尼斯日 借儿童校园事件展示成人社会缩影 着重心理描绘 构图对白考究
如果能耐着性子看进去的话,片子还挺不错的,它把挪威社会的缩影放到一起校园霸凌死亡事件中。当一个右派政客的孩子死亡之后,随着多方开始寻找原因,社会的群像开始越来越清晰。片中这样的死亡事件,拿到国内也同样可以超级有共鸣,只可惜我们的电影拍不了这样的题材。这位挪威导演的兴趣点更多的在当事人各方事后的心理上,道德上不停地审视自己,冲突是向内的,最后在未成年保护法面前,国外和国内的受害者心理本质上都一样。
这是一部很难打分的片子。剧本打磨其实挺精细,对白看似不经意但实际很考究。从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同伴无意识造成了意外死亡,这样一个事件,作为一个引子,透析的是成人的世界和多元的社会。导演心很大,命题很广,通过纪录片体般大段大段的对白推进,往里装了很多东西。这是优点,也恰恰是缺点。开篇的三小段长镜头很抓眼球,无论室内室外的镜头调度非常考究,完全融入一个技术流范儿,足以可以视为一部影视教科书。
喜欢和嫉妒面前大家都喜欢炫耀和刻意讽刺。沉重的少年校园社会议题里面也有很多北欧冷幽默,比如,女儿和右翼人士谈恋爱、全家大为震惊,和同性伴侣吐槽同事、伴侣关心的只是你的同事帅不帅,笑死。
画面不错,就是这个故事实在太长了,如果做得再精简凝练一点,那会更好。
儿童节快乐【挪威语男教师很雷人
6.7 表面的悬疑事件充满了成人世界的问题,但内核更像是爱情电影……同时也抛出一个问题,出柜的同性恋究竟可以外放出多少自己的气质?
Barn
片长有压力,台词很频密,情节挺简单,反思成核心。
这算是北欧社会横切面的写照吧,我在想一个问题是否能和一个政治倾向不同的人在一起呢~~~
很漂亮
太干太柴了
文本密集精巧,几乎面面俱到。
看完只觉得奥斯特伦德的走红不无道理。可以说物以稀为贵,也可以说都是卷出来的。
缜密的对话宛如探索人类的论文,一件孩子之间的失误至死事件能够把每一个相关的人面面俱到都讲清,虽然没那么认可但也不失为电影的一种可能性。好几处镜头非常喜欢(开头、11分、30分、1小时21分),配乐轻巧出色。
很暖的色调 讲一个很冷的故事 人间冷冷
在各种政治或者意识形态与取向标签之外,似乎孩子是未受污染的璞玉,但也只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