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审判
Une intime conviction,悬案判决(台),Intime conviction,Convinction
导演:Antoine Raimbault
主演:奥利维埃·古尔梅,玛琳娜·佛伊丝,洛朗·吕卡,让·本奎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8
简介:雅克·维吉尔被指控谋杀了他的妻子。作为雅克·维吉尔案件的陪审员,诺拉坚信他没有杀害他的妻子。但是,这种直觉很快就成为了一种偏执。她说服了国内最有名的律师为雅克辩护。为证明雅克的清白,他们携手展开了一场艰难的辩护斗争。为此,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部电影受到雅克·维吉尔的真实案件的启发,讲述了他的妻子离奇失踪,而..详细 >
用悬疑将观众和女主一起丢进“追求真相”的迷雾中,再用男主最后那一大段理性结词拨开浓雾,显出司法正义之光
3.5分。这电影看完之后的感受真是难以言表,你说它精彩吧,前面整个过程的确都有够吸引人,可是当你被紧紧抓住期待最后正义伸张的惊天大逆转时,却发现它其实只是想讲一个执着的女大厨如何不顾一切满腔热血转行业余侦探的故事,这就…额…疑罪从无难道不早该是常识了吗?原来法国的司法这么弱鸡的?最后其实还是啥也没证明出来,就靠律师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来唤醒人们不能随便冤枉人,如果就是想说这个的话,《制造杀人犯》可比本片说得全面深刻有力多了。
恰恰是這個虛構的女主角,讓一個客觀的真實事件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不太懂導演的這個操作.......
真实事件改编,这是近段时间所看的第二部法国庭审片。法国的法庭真像菜市,法律程序也是漏洞百出,从案件的侦破到检方控诉再到法官庭审,均是差错不断,笑话甚多。大陆法系相比英美法系,真是差了许多。
当没有足够证据证实一件事情时,是不能去认定那个人有罪的。电影中的Nora,出于她内心对于正义的信念,做着幕后收集证据的工作。她因为要找证据而没有时间做本职工作被炒鱿鱼;参与案件收集证据忽略儿子假期和学校;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厨房起火自己被车撞,她像疯了一样收集证据来证明受指控者无罪。而他的律师,在Nora疯魔般的找寻动机说是另外一个人杀的时候,律师的那句当你恶狠狠盯着你恨的人,你的嘴脸会和你恨的人一样难看。而Nora 也没有同样足够的证据证明人是另一个人杀的。多么醍醐灌顶的话。仇恨会让人失去理智,失去对于真实的判定。是否有罪是看证据,不是看情绪不是看舆论不是看那个人的身份,不是看任何其他的因素。律师最后在审判官做最后裁断前说的一段话,激动人心。非常推荐的一部电影。
值得思考的影片
这个案子是有悬疑的,只能说没证据证明嫌疑人有罪而已。
一场如此举国关注的案件的关键竟然是一个厨师,如果没有她,又会是怎样的结局。不单单是对法国法律体系的挑战,也是对整个司法体系的挑战。警察凭直觉破案,串通、胁迫证人,法官囫囵吞枣一般判案,最后竟然还是真实事件。
一部非常悬疑的法律片,灵!
不管如何角度的庭审戏(辩护者、法官、陪审团),所代表的理性客观立场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如果不具有更广义的“正义性”(参考Just Mercy, 2019),剧作出的冲突只会落在个人良心与体制对抗所之上,无法用使命感真正洗刷十年不白之冤
比较大的缺憾就是里面好多关系搞不清
对上影节的选片越来越失望了😞电影情节很无味枯燥,既没有具体的案情分析,也没有对司法程序的任何普及介绍,90%的篇幅在描写一个偏执狂女主日夜不停地为被告翻案做出各种努力,丢工作、被车撞、被儿子误解也在所不惜。这个片子还说是按真实事件改编的,编剧导演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吧?按最后辩方律师的总结陈词所说,控方控诉书完全没有一点可以证明被告杀人的实质性证据,用词都是“可能是”“我认为”,这种情况控方可以对被告提出起诉嘛?!这种电影真是浪费时间,不值一看!
法文听着不习惯,很多镜头无意义。好乱
真实的故事,但是,看到最后却....让人觉得导演的主观倾向太强烈。而且法国的律师都这么文艺吗?最后陈词太舞台化了吧???这片子传达的是每年有那么多人失踪,不可怕?重点有点不鲜明,但是讲故事的能力不错,抓住了几个点,只是,只是,都看起来都没那么重要。
开始不差,但是越来越无聊,剧情梳理和安排也不清晰
还以为最后有反转,然而没有,太平了,女主偏执的动机一点儿都没有。
整個電影的亮點集中在Olivier在法庭上的那一大段辯論 對司法產生油然而生地敬意 任何正義感和執著都不可以凌駕司法之上。但我真的無法理解女主一個生活並不寬裕的廚師 能犧牲自己的兒子和工作甚至是個人安全 這種「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 我非常期待導演到最後能給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答案 但很可惜 邏輯站不住腳啊。
案件剧情着墨很少,主要宣扬法的精神,值得一看的片子。
法国的司法片大家都好凶啊……
好看,女主听录音获得线索真的是太厉害了。无罪推定,不要让想象力给人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