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长的一天

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The Emperor in August,Japan's Longest Day

主演:役所广司,本木雅弘,松坂桃李,堤真一,山崎努,宫本裕子,神野三铃,木场胜己,木村绿子,小松和重,松山研一,户田惠梨香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日本最长的一天》剧照

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2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3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4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5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6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3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4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5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6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7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8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9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20

《日本最长的一天》剧情介绍

日本最长的一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方面,业已77岁高龄的铃木贯太郎(山崎努 饰)经天皇裕仁(本木雅弘 饰)的劝说,同意出任新一届的首相。在随后的组阁中,陆军大将阿南惟几(役所广司 饰)确认为陆军大臣的人选。在此期间,希特勒饮弹自尽,欧洲战场尘埃落定,日本站在了 历史的十字路口。以畑中健二(松坂桃李 饰)等少壮派军人为代表的主战派摩拳擦掌,等待和同盟国进行本土决战。政府高层方面则出于各种考虑,就是否终止战争进行激烈讨论。东京大空袭、《波茨坦公告》、长崎-广岛原爆。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各方势力的碰撞也到了关键时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十季护心幻影少年菲丽希缇啊,父老乡亲诚实房地产特别篇落头氏之吻2廉政行动2009傻白甜的霸总老公旺达幻视木偶奇遇记你要幸福我是乔治娜第一季花田喜事2010吉屋缉毒先锋拯救计划枕边有张脸2赵氏孤儿(京剧)并肩作战乔赛亚见闻融之堂太阳五湖四海威尼斯的阿历克斯大海寺铳墓富豪刑事隨懿深度行六年之痒

《日本最长的一天》长篇影评

 1 ) 觉悟决定态度,简单说几句观后感

关于这部电影,个人觉得有点难评价,起初是把它看作“日本815投降纪实”的严肃题材,并带着审视态度去观看;当然也晓得但凡涉及政治、立场、价值观之类的话,都很受争议。

2015年8月日本终战70周年公映了这部新版的《日本最长的一天》;这是翻拍自1967年冈本喜八的同名影片,黑白原版片源各大在线视频网不难找到,只是片长有点吃不消。

本片以2小时10分钟的篇幅讲述二战史上:日本政府在1945年8月15日向盟军投降前一天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与其视为“历史”,更确切应该叫做“秘史”。

又从拍摄阵容、格局来说,或许能喻作日本的《建国大业》制作,除了不爽好几个非常跳跃的剪辑段落,整体品质算不上差。

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感觉偏沉闷,毕竟它的意图是力求还原一段鲜为人知的真相。

可惜看完之后,会不自觉地把《日本最长的一天》与德国的《帝国的毁灭》对比,相同点显然都描写两个法西斯帝国的最后时刻,不过制片的态度截然相反。

所以我认为:这部《日本最长的一天》拍得既圆滑尤其缺乏诚意。

德国的《帝国的毁灭》可以把最后十二夜的希特勒刻意丑化未必完全真实,但是《日本最长的一天》却几乎只把日本昭和天皇的形象格外美化。

无论日本民族对天皇持有敬畏也罢,既身为侵略战争发动国一方,又摆出一副善行品格,这点我比较难理解。

又及,其他军官角色一身“热血”、“忠心”的光环加护,显示日本军国主义的盲目性,同时也麻痹到无法自省的地步。

从影片中看到,日本内阁商议决定投降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立场”出发,包括受到两枚原子弹和各处大空袭的促使;然而最重要戏幕集中在年轻军官畑中带领的“反投降”政变“宫城事件”上,继后是军人权力最高代表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的切腹自尽。

可见战争责任几乎都卸在军人身上,所谓的战争反思态度十分模糊。

这部电影是乏味的平铺叙事方式,因此提早了解电影里出现角色职位,最简单是记服装颜色,有助于观影快速入戏。

皇室:戴眼镜的 * 天皇:昭和(本木雅弘 饰演)海军部:白色军服 *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 * 军令部:丰田副武陆军部:绿色军服 * 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役所广司 饰演) * 陆军大将:东条英机 * 陆军少佐:畑中健二:战末期“宫城事件”的主谋者之一近卫师:负责天皇宫城护卫东部军官区:东日本地区防卫部队内阁:黑色西服 * 总理大臣:铃木贯太郎(山崎努 饰演) * 内阁书籍官长:迫水久常(堤真一 饰演) 温馨提醒,戸田恵梨香和莲佛美沙子仅酱油几个镜头(不到5分钟),所以不要抱看偶像的期望了。

 2 ) 右翼电影,全无对战争的反思

这是一部右翼电影,毫无对战争的反思……为什么我昨晚要看这种片,头痛。

我不了解日本近代史,但是因为个人比较喜欢日剧、动漫、所以也算是对日本文化小有涉猎。

但是这个片的观点,反应的现象,真是……令人作呕。。。。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会思考,为什么他们会遭遇这一切,为什么会有敌机轰炸,完全没有这样的思考。

如果说,硫磺岛家书里面那个宪兵,在处死平民的狗没有下手(宵禁不可以有声响),尚有一丝体现战争对平民生活的摧残;那么这个片是什么都没有。

都是反映了各个大臣之间的争执,以及亢奋的陆军最后发生的叛变。

充斥的耻辱感,根本不是发动侵略战争,破坏和平的耻辱;也不是身为决策者,为人民带来不幸的后悔,而是没有打赢。

是为没有打赢战争感到耻辱,所谓的投降,也是因为一些时局所逼迫。

高官再为玉音放送的遣词造句,做最后无谓的挣扎,想保留最后的所谓皇室尊严,那么请问,当你们发起这样的侵略战争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今天的下场呢?

电影中穿插了陆军想要拼死抵抗,展开一亿玉碎本土作战,阻止玉音放送,完整的展现了“宫城事件”。

虽然这几个少壮派陆军激进分子,愚不可及,还妄图用苏联抵抗德国的本土作战来和日本战败相比(人家置之死地而后生,同理可得,我们本土作战一定会赢)……拜托那是一回事吗?

人家苏联是强盗打到家门口自卫反击,你们自己是强盗,四处抢劫最后大后方不保,还搞出受害者气质了呢……但是这几个发动“宫城事件”的激进分子,才真的算得上是忠勇,至少真正的用生命和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价值观。

那些个所谓“和平派”真是虚伪的想吐,包括天皇,最后为了抵抗叛军,保护玉音放送准时播放,还洗白出天使气质了来。。

决策者至始至终是你们,买单的是四周受害的国家和平民,包括本国人民,最后打算终战,没有发动战争的负疚,而是“我终止了战争,我保护了国民不受害所以我是天使。

”这什么逻辑啊???

还有那个阿南惟几,最后切腹切出圣人气质,要吐了。。

当然日本也有很多优秀的战争电影,对于过去的历史做出一定的反思……虽然一时间想也想不起来。

《硫磺岛家书》就不错,虽然是西洋人拍的…………也许我的国籍和文化背景,注定不能理解这部电影,不过那又如何呢,根本不需要理解。

 3 ) 这一日还远没有结束

先说优点,细节刻画的不错,不管是当时的器物,随处可见的标语,来自于一些场景,已经带有话剧似的过场,都符合日本电影的特点。

人物也有出彩的地方,比如有厌恶战争,虽然不敢和士兵正面冲突,但是默默抵抗的广播剧职员和首相官邸的警卫,有已经陷入疯狂,最后走向末路的叛乱军官,有大智若愚,甚至有些狡黠的铃木首相,比如还能享受到婚礼,没有感受到战争残酷的,阿南的女儿,作为书记长官的迫水面对一群士兵只能落荒而逃的窘迫,还有虽然出场只有几次,为了多出来的一幅字大发雷霆的东条英机。

再说不足,老版没看过,但跟原著相比,很多冲突淡化了,有些人物也边缘化。

比如花了大量功夫在描写内阁争论、广播稿出炉上,导致最后玉音盘的争夺过于平淡。

比如侍从长临机不乱的镇静没有体现,几个侍从没了主意的在台阶上讨论,集体讨论时反倒是女官更加勇敢。

最后说说整体感受,无疑这部电影试图将人物都刻画的有血有肉,包括神一样的天皇,但是浅尝辄止,最后只让人感觉虚伪,阿南切腹前会整理天皇送给他的衣服和小儿子的遗像,叛乱军官自杀前还想着给儿子写遗书,天皇不仅体恤下属,还一直忧国忧民的样子,三句不离为了人民……可就是这群明君贤臣,慈父孝子给中国带来深重苦难。

都说在洗白侵略者,可我觉得这部电影恰恰揭示了一些东西,有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下属向阿南汇报陆军省分成两派,阿南说是“和平派和抗战派?

”,下属答到:“是希望你成为首领的政变派和连你一起打倒的激进派”,阿南听到默默无语。

事实上,无论是鸽派还是鹰派,到了最后心心念的也压根不是民众亦或者普通士兵的生死,(只有天皇反复提及),想到的只是国体,皇室的存续,对于侵略战争却只记得的是“冲冲冲”和钓鱼喝酒之类的美好回忆。

东条英机一段所谓狭义和广义忠诚论,则阐明了这帮满嘴忠君的人的真实想法,上级(包括天皇)和我想的一样固然没问题,要是不一样,就通过各种极端手段来使得按我所想的去行事就好了。

这是日本上下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不归路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这一日根本没有结束,而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4 ) 这不是一部反战电影

首先,这不是一部反战电影。

其着眼点,根本不在表现战争伤害,谴责战争上。

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正剧比较合适,表现的是日本如何停下自己的战争机器。

以及在这个停住过程中,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过程。

其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从14号到15号的这一天。

所以叫日本最长的一天。

里面各派的立场,大概有天皇:觉得实在打不下去了。

对于国民的牺牲已经觉得难以承受。

铃木首相为代表的停战派: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最好能有接受国体的保证。

但是后来面临苏联进入日本本土,日本面临分割占领的情况,连这个也不顾了。

阿南陆相为代表的继续战派:主张继续打,哪怕是在本土作战。

希望通过这个打出来一个他们觉得满意的协定。

但是天皇既然已经下令,出于忠君的思想,也只能接受。

陆军一批激进参谋:主张无论如何打下去。

即使政变也要打下去。

这部电影就大概反映了这三派政治势力以及其上倾向停战的天皇之间的政治斗争的过程。

其中最着力刻画的是陆相阿南这样一个夹在停战和激进中下级军官的人物。

在影片里面,阿南刚刚升任陆相的时候,被那些下级军官们认为会是个强硬人物。

也确实他在影片里面一直主张现在日本还可以打下去,即使接受停战,也要在保证日本国体的情况下。

所以他对于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不满的。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忠君爱国之辈,绝对忠于天皇,对于天皇对其的几次关心,比如出战中国之前的送行,对其子女婚事的关心都念念不忘。

所以虽然他从心里面不愿接受无条件投降的决定,但是也只能服从,并且他不光自己要服从,还要尽力的让底下的那些激进的中下层军官接受这个事实。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即有言辞呵斥,说除非杀了我,否则不能让你们行动。

又有假传信息,以安抚那些强硬的下级军官。

可谓软硬皆施。

最后觉得自己该负责所以自杀。

当然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过分处罚这些激进的中下级军官,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人也是为国尽忠。

所以他的行动在电影里构成了内在的冲突与矛盾。

也成为了电影的一个重大看点。

实际上,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日本旧保守派的一个最后挽歌。

以阿南为代表的这一批人就是这一派的最后代表。

他们忠君爱国,尽忠于天皇。

对于天皇的尊崇有一种带有神话色彩的崇拜。

而这种崇拜在传统时代并不鲜见。

虽然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天皇并不是那种全权的君主。

(铃木首相的一个大胆的决断就是让天皇在最高层议事不绝的时候,请求天皇裁处,而显然在此以前天皇并不起最后的决断作用)朝中的重臣都努力的希望能维护未来天皇的位置,保证所谓的国体。

阿南等坚决主战派如此,而铃木这样的主和派也是如此。

也因此,当天皇下定决心,尽快停战,以免日本遭受进一步破坏的时候。

这些文武重臣也都服从了这一决定。

其中包括像东条这样在此之前一直在中下层中煽风点火的。

这是一种旧时代臣子的本分。

或者说用中国这几十年常用的术语来说,叫封建忠君思想。

在这部电影里面,还特别的突出了阿南他们的家庭生活,在这里面,阿南和铃木都被描述成了重视家庭,家庭和谐的人士。

阿南在战争年代依然希望为女儿操办一个风光的婚礼。

教育儿子要体恤下属,忠贞勇敢。

这些情节的铺垫了许多温情。

显然,这些情节或隐或显传达出的内容是,他们跟世界上的很多保守一样,分享同样的美德观,重视家庭,责任和勇敢担当。

但这部电影没有提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看上去并不那么坏的人却将日本带入了那么一场灾难中呢。

我个人觉得这个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旧保守派对于世界大势的认识出现了问题。

换言之,他们缺少一个现代人的世界观。

没错,他们可能确实忠贞勇敢,但问题是那一套用在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时代可能完全够用,但用在20世纪的世界当中,却已经不合时宜。

在二战之前的年月里,日本流行的那些理论,都是什么英美打压我们生存空间,各种包围圈,他们不相信自由贸易。

不珍重政治基本权利。

终于把日本送入歧途。

在影片里面,阿南他们知道底下的军官们对于投降是不满的,甚至知道他们正在准备行动,但他们并没有采取强力措施来压制。

这当然有长官对于下属的爱护之情。

但我看更重要的是他们思想相通。

他们在思想是父与子的关系,没有他们这些长辈们在哪里长年灌输种种民族主义的,受迫害的,弱肉强食的世界观。

这些青年军官们根本不可能如此激进。

他们是思想上的父与子关系。

父辈培养基础,子辈就很有可能变得完全不受控制。

所以这部片子里面所有的高层们,即使是主和派们,都脱不了他们的一分历史责任,在日本最终走入战祸的悲剧中,他们都曾出力。

铃木首相这样的,也曾经是积极参与日本扩张的战争人士。

只有到战后,美国人对日本进行了彻底的民主化改造。

日本的旧保守主义才转化为一种新保守主义。

在这里,他们依然保留了那些传统的责任感和家庭感。

依然强调爱国和爱家,但是却少了一些神化,多了对于和平与自由贸易的坚持。

以及基本人权的捍卫。

去除了那些不合现代文明之处的保守主义在新时代成为日本发展的最大基石。

 5 ) 没有反思的投降对于影片对于历史都相当空白和无力

就电影来说拍得还可以,细节比较严谨。

就历史而言讲讲几点感受:1.战争,军人和军国主义得到了极大的美化,天皇投降的圣断充满了仁慈的智慧,投降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日本,保存国体,等待复兴,全片体现出日本人没有为战争的进行过一丝反思,影片中也没有将市民受到空袭的痛苦表现出来,个人认为这些情节对于影片来说,对于历史来说都很重要。

2.日本是一个崇尚优秀的民族,他们只会臣服于比他们优秀的民族,在影片中感受到军人对于空袭对于原子弹的不屑,要不是由于国民的懦弱,天皇的仁慈,沙俄的背叛,他们还会继续战斗下去 3.军人在片中形象相当唯美,他们充满了勇敢智慧仁慈尽忠,军人是为战争而生的,生命止于战争结束,这种表达手法是相当片面的,难道军人就没有一个苟且偷生的人?

个人认为苟且偷生才是投降的最大动力,蝴蝶效应你了解吗?

难道所有军人都没有家属在空袭丧生?

难道找不到为战争感受到痛苦的人?

这些才是结束战争的关键,而影片却没有表现出来。

失败!

一碗没有屎的杂碎面!

 6 ) 对于历史的态度往往是结果相同,但是导致结果的原因却大不一样~

这是本人第一次豆瓣写影评,以前是在BTV节目档案里看到关于1967版的视频提起兴趣,这次的2015版是很有兴致的看完了,看完之后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日本是个很矛盾的国家,历史上便是如此,他的传统文化思想深植与生活方方面面,但在现代社会中有曾经机具西化思想与开阔眼界,但又因为时间的流逝近年来越发变得死气沉沉,想想历史上的日本受过良好教育的上层武士对于天皇的忠诚是具有明显东方儒家文化烙印,可是由于社会阶层的固化,下层中的下克上思想却从来没有消止过,而这种矛盾因为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放大下变得格外显眼。

民族主义是个好思想,任何国家民族如果没有民族主义,没有对自身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里很容易在政治上被别国消解,但是民族主义也有弊端,当民族精神过于膨胀变成种族主义,甚至纳粹主义或者军国主义那就等于变成那石头砸自己的脚。

军国主义的日本如此,纳粹主义的德国如此,文革时的中国如此,今天民粹的台湾也是如此。

日本对于战争的观念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不同,一般人认为战争导致了很多本国和他国的人民失去生命,失去家园,造成巨大且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反思战争,对今天的和平生活要珍惜。

因为是我们对于战争的无知与人性的贪婪,自私导致了世界大战,但是日本人的想法是战争导致了很多国内士兵于无辜民众失去生命,失去家园,造成巨大且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反思战争,对今天的和平生活要珍惜。

因为我们“皇军”打了败仗所以被敌人打到家门口,如果我们大胜打赢了我们敌人,那么我们人民就不会受到伤害。

所以日本人不是反思战争,而是郁闷自己打了败仗。

这是东方国家对日本与西方国家对德国的最大不同。

这方面我不想评论,因为世界压根就没有普世价值,你不能拿西方人观念强加到东方社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换言之我也希望是清末中国做列强而不是被欺负,但是既然有列强就必然有被掠夺的弱国们,而弱国都是不愿意自己是若国。

说了半天的无关剧情的话,谈回到电影,电影对天皇的个人美化太过头了,天皇本人没那么帅,且日本天皇掌握实权,不是片中那般无辜,电影的色彩,画面风格,摄影角度都还是不错的,至少还挺和我胃口,但是在叙事上就真的很一般了,两小时的片长节奏上把握的不好,对于下层少装军官对上层内阁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表现不够,对于“起义军官的铺垫也略显不足”,由于人物众多,各种人物的铺垫与特点也没有足够表现,镜头剪辑上略微昏乱,一组镜头总是没头没尾的出现,然后没头没尾的消失,单看每一组镜头都是很赏心悦目,但是剪辑上情节过度的不够导致放在一起显得有些突兀。

相对于67年版差的还是不少。

做个结尾吧,日本国内对于战争的态度与我们不同导致电影必然是不和中国人胃口的,电影中演员的表演都不错,画面也很养眼,但是剪辑与叙事节奏的把握上略为不够好,但是冲着这演员整容,还是可以看看的。

 7 ) 该如何去看电影

电影的怯魅:看电影经常会有一种自我鼓吹自我激励自我洗脑的情绪,比如看那些风光纪录片,会被引导自我感动了。

至少看电影的时候有一种希望被感染被震撼被感动的倾向。

这个电影也让我下意识,或许我想着切身去体验日本人最长的一天,希望能够被那个“伟大”时刻震撼到。

然后我就悄悄被电影引导着。

突然,我想我是中国人啊,我干嘛要去理解他们日本人呢,至少不该去代入二战日本的情绪,比如电影里面笑谈长沙战役,如果我跟着电影走我应该跟他们一样哈哈哈大笑,但是长沙战役他们杀戮的可是中国人啊。

然后就端正了对这个电影的态度,减少自我感动。

突然也发现了看电影的一条新的思路,没有必要被电影带着走,我们看电影,也是为了理解世界感受世界。

前段时间看了韩国的政变电影,南山的部长们和首尔之春,拍的那个紧张刺激,让人如临其境,本来也还想自我感动的,发现竟然是一场失败的政变,龌龊的政变,也不知道如何情绪了。

看日本电影和韩国电影,让人佩服的还是日本这个民族,大和民族仿佛顶天立地,哪怕危险临头也井然有序。

哪怕在最危难亡国之际,也是团结避免分裂,筹备国家再次复兴,可遇见日本复兴在未来历史可能还会出现。

而大韩民族太那个儿戏了政变搞得跟东南亚那些国家差不多,现代社会下依然有很多丑闻,还有堕落糜烂资本盛行的韩风。

好像把韩国说的一无是处了 。

中国呢?

我们这个国家如何呢?

我们的特质是什么?

有什么特质能让我们再度复兴?

初稿,后面再整理。

 8 ) 观后感——皇帝的新衣

最后看到这个少佐的时候,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日本一直不说自己是侵略。

如果不投降,其他国家就会出动武力阻止。

而他们把这描述成对自己的宣战,还把日本描述成被迫自卫的国家。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我觉得他们正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所以不敢投降吧。

但他们好像觉得只要不承认就跟没发生过一样,这样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生活,就不会受良心的谴责了。

另外,日本自古就有一种“耻文化”,这也会让他们不像其他国家一样坦然面对,仍对未来抱有幻想。

可是如果要想师出有名,就要使用天皇的名义,但天皇已经决定接受《宣言》,所以他们想要拉拢人“起义”。

而以楠木正成自比,就是为了多骗一些人加入罢了。

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后,我觉得如果真的有个日本人明确地知道真相,那么他也不会认错表态。

因为如果这样做了,肯定会受到国内大量民众的讨伐,而为了不面对舆论的压力,所以选择和大家一样不承认历史。

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这样说,好端端自己为什么要揭这个头。

因此现在,没人愿意指出这件“皇帝的新衣”。

我看到日本古代有个叫“村八分”的处罚制度,就是大家一起选择性的忽略一个人,不再与其来往。

只不过这次变成了全国一致性的选择忽视侵华。

 9 ) 地狱在等着大罪人天皇

《日本最长的一天》:地狱在等着大罪人天皇 一家英国报纸《太阳报》曾评论发动侵略战争的裕仁天皇说,“地狱在等着大罪人天皇”。

对此,当时日本新闻界将这种评论说成是庸俗小报的卑鄙报道。

要说卑鄙,一生中除了主导侵略战争,就是逃避战争责任的裕仁天皇才适合这个评价。

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从表面上看,讲的是日本军国在1945年8月15日前夕挣扎的过程。

在一些痛恨日本侵略的人看来,这部电影像是在美化天皇在战争中的角色:它不是罪人,而是忧国忧民的慈祥领导者。

但正是这种看起来的美化,让我们清楚看到了裕仁天皇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卑鄙:面对战争的失败,它口口声声为了民族和世界,而它实质想到的主要事情就是如何维护国体,维护天皇制。

那些被军国主义长期熏陶的军官们,用他们的疯狂和无奈,演绎着各自的悲喜剧。

一些陆军参谋部的中层军官们一心想让战争继续下去,宁可“一亿玉碎”,为此他们不惜发动政变。

高层军官们则明知道战争不可能继续,也必须以维护天皇制为责任,承担起战败的罪责。

如果说确实在美化,那么与其说《日本最长的一天》在美化天皇,不如说它在美化那些与武士道精神有关的军官,尤其是临危受命的陆军大臣,阿南惟几。

本片只是略微提及阿南惟几的战争罪行,但更多情节是在讲他如何承担起作为臣子,父亲和长官的责任,他最后用传统的武士道方式自杀。

他是本片着力表现的悲剧人物,而这种悲剧的根源 ,不是他有多么高尚,而是天皇把他放置在了那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位置。

影片最后,阿南惟几的妻子在对着他的尸体述说家事,而裕仁天皇则躲在暗室里,听着他自己的“玉音放送”,也就是他发布的投降广播,虽然这个广播并未提到“投降”一词。

——本体论的笑

 10 ) 《日本最长的一天》:战争的艰难结束

可以当成一部拍摄精致的纪录片来看。

服化道以及各种场景都很考究,还原度很高。

如果熟悉那段历史和里面的人物,观影障碍会少一些;如果不熟悉,可能会觉得有点闷,因为出场人物众多,容易脸盲。

故事推进的节奏很快,煽情的点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效果有了,又没有太铺张。

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幕:一是阿南惟几回到陆军省,少壮军人都暴动去了,空无一人,只有收音机里反复播放着请民众第二天收听重要广播的新闻。

阿南默然关掉收音机,却不知从哪里传来了悠扬的爵士乐,叫他忍不住坐下来静静地听。

镜头拉远,昏暗的走廊仿佛深深的隧道,把人吞噬。

二是畑中少佐带人占领广播电台,在播音员故意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仍然对着话筒念出准备好的暴动宣言。

明知道那是不可能被播出、也永远不会有听众的广播,还是读了出来。

一道道汗水从畑中脸上滑过。

山崎老爷演的出色,本木雅弘也不错,堤真一发挥的空间小了点人物方面,阿南一以贯之地被塑造成悲情英雄,铃木贯太郎则被处理成老谋深算型,表面装傻,心里明白,不像他那些倒霉的前任,既没有让内阁垮台,也没有被刺杀(二二六的时候已经被刺过一次了),最终在武强文弱的时代里,推了历史一把,让战争在自己的任期里结束了。

比较有惊喜的是东条英机,一共出现四次,每次都是反面0担当。

尤其是在陆军省煽动少壮军官暴动和在阿南办公室为了一幅新增加的字画而咆哮的两场戏,很出彩。

不知道东条是不是因为已经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的缘故,所以干脆就被导演抛弃,成为彻头彻尾背锅的人。

阿南为什么非要切腹?

也是玩完了吧。

原因一:作为陆军大臣,他当然是不愿意承认已经打输了。

这事关军人的荣誉,不战到最后一兵一卒,怎能言败?

但另一方面,裕仁是皇帝,又是赐军服又是过问女儿的婚礼,皇恩浩荡;铃木是老上级,提拔自己当了陆军大臣,也有赏识之恩,他们都决定降了,自己又怎么能不服从?

所以心里肯定很矛盾。

原因二:身为陆军大臣而在投降决议上签字,哪怕最后确实这样做了,阿南内心肯定也还是纠结,不甘心固然是一个因素,另外也清楚自己将来会一直被非议,泥虹的陆军在他阿南的手里,盖上了战败的章。

光是这个责任,就足够压死他了。

如果活下去,未来日子肯定很难过。

但是为了大局,这个最难的事,阿南还是扛下来,去做了。

原因三:阿南只要活着,就会被少壮军人抬上神轿,被推到暴动的风口浪尖上,他不想给他们这个借口,而且如果陆军叛乱,他这个陆军大臣一定脱不了干系,罪责难逃。

但是如果他不答应,那少壮军人首先就会先杀掉他。

如果那样死了,实在太不值得。

反正怎么看,都是“死”路。

原因四:少壮军官要下克上,阿南内心里是理解兼同情;但是理智上,他又很清楚地知道,这种冲动的起义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不过白白送死。

他想保全这些年轻人的性命,又明白自己做不到,将来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处死或自杀,他也痛苦。

原因五:关于“本土决战”,阿南也算力争过了,无论怎样都想维护陆军的体面,可是改变不了什么,走到这一步,全面战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阿南又不是傻瓜,看到女人都拿起长矛开始操练,就明白男人打不赢的仗,要女人去打,真是一个笑话。

但是,如果降了,放下了武器,会有什么结果?

自己被当成战犯事小,国体无存或者更严重的事,他也不愿意去面对。

所以,索性就不去面对了吧,一死了之,眼不见为净。

至于影片评分为什么不高,当然是在上映的这个时间点上,没有做到中国观众想要的“谢罪”或是“忏悔”,但这毕竟是拍给自己国人看的电影,本来就没想要面对国外的观众。

也不能要求每个日本导演在拍这段历史的时候,心里时时念着别的国家,从本片的立场来看,基本上就是在说:尽快结束战争是正确的,哪怕为了本国的民众,也一定要结束它,放下武器、停止顽抗,不管多么艰难,也要这样去做。

这个角度固然离我们的诉求有很大距离,但肯定有其积极一面的。

最后最后,要说的就是,无论如何,还是要记住这些为了结束战争而付出的努力。

在那么多的偶然里面,只要一个小的环节出了问题,战争就有可能再继续下去,垂死挣扎也好,负隅顽抗也罢,时间每往后拖一天,都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死难者。

至少在这个点上,影片中的很多人都做出了“对”的选择,没有让错误再延续下去。

尤其是那些写好三十份遗书来保护录音盘的侍从、御书房的女官、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几乎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做这些事,这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良心。

《日本最长的一天》短评

找本木雅弘演裕仁天皇,就跟末代皇帝找尊龙演他溥仪是一样一样滴

4分钟前
  • Lily Chou~
  • 还行

让天皇大篇幅出境,可以看做是70年前《人间宣言》在大银幕上迟到的落地,值得肯定;阿南确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叫嚣一亿玉碎的战争狂人,但完全不提他切腹前对政变成功隐隐的期待,洗白略过;原田真人的考究和细致让新版缺了冈本喜八版的肃杀,还是那句话,平成导演再无驾驭大片能力

6分钟前
  • 上林苑
  • 还行

東洋版的華爾奇麗雅…

10分钟前
  • 虛無
  • 力荐

洗呀洗,洗白白

11分钟前
  • 别盯着我看Le
  • 还行

每个国家都有一种集体的病态

14分钟前
  • ゆめごこち
  • 还行

这不比《首尔之春》好看?抛开民族情感,影片拍出了日本当年欺负大清李中堂写下的那句——「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的感觉。日本人真是头铁,内阁为天皇投降讲话措辞挣得面红耳赤,愤青军官妄想发动新的「二二六」以下克上,本土决战。

19分钟前
  • 山微漾
  • 推荐

这是陆军马鹿后代拍的片儿吧.想要表现体恤国民的胸襟,可还是暴露了草菅人命的伪善.昭和一去不复还!

21分钟前
  • 李有上道
  • 较差

你还是个男人吗?陆军之耻!

26分钟前
  • 南部式
  • 力荐

你叫我怎么办,家里就一个电视,不陪着看就生气了。我不想看剖腹的。

27分钟前
  • 喵爷。
  • 较差

一般

29分钟前
  • piu的一声
  • 还行

演员都很好,就是剧情很无聊啊,看的要睡着了,可能不能和日本人民感同身受他们的战争创伤痛吧

31分钟前
  • 枯荣大师
  • 较差

没有反省,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日本政治

32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就是天皇也太帥了吧,有這麼高帥?

34分钟前
  • 虎筋絛子
  • 力荐

充满了莫名的喜感。。。

37分钟前
  • 历史理性
  • 还行

日本就输在这「维护国体」上了,阿难也是难。

42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因为村长看的。把裕仁美化得简直了……当了**还要立牌坊的感觉。看了影响心情。

43分钟前
  • 四月一日
  • 很差

帝国主义的辣鸡。

46分钟前
  • Yuimokin
  • 还行

看到裕仁落泪动情的时候竟然也很感动,我的政治太不正确了哈。。。还是因为本木雅弘的颜?=_= 怎么讲,日本主旋律真正是找不到任何表示愧疚的意思啊~~~不过是真奇怪和佩服日本人的贞烈,以死鉴错,与国与天皇同在的刚烈性子竟然跟风雅细腻的民族性这么矛盾的融合~

51分钟前
  • 还行

非常客观地再现了那段历史

52分钟前
  • 风之龙
  • 力荐

这年这天上映这部意图东山再起的电影,还需要说什么吗

55分钟前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