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定不要错过

您一定不要错过,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Do Not Miss It

主演:崔永元,王心刚,王晓棠,恩和森,斯琴高娃,腾格尔,艾丽娅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蒙语,日语,俄语年份:2018

《您一定不要错过》剧照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2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3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4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5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6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3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4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5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6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7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8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9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20

《您一定不要错过》剧情介绍

您一定不要错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型文献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跟随真诚实在的崔永元领略黑白电影老胶片,看于洋、王晓棠、王心刚、恩和森、朱兰琪琪柯、葛根塔娜、刘世龙、谢飞导演的青春年华,穿越70年找回爷爷奶奶们被遗忘了的岁月。听经典好歌“敖包相会”“蒙古人”“嘎达梅林”“草原晨曲”看天上草原、万马奔腾、醉马豪情,断桥落马,我的黑骏马。解析成吉思汗成长,东归英雄长眠,嘎达梅林永生,额吉的3000孤儿,骆驼祥子和虎妞的爱情。看斯琴高娃、三宝、腾格尔、娜仁花、艾丽娅、涂们、宁才、巴音、巴德玛成为影帝影后,荣获集体演员“金鸡奖”的电影人生。一起告别难忘的八月,到成吉思汗水站饮一口清泉,上天边的老哨卡聆听古老的牧歌⋯⋯这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音乐、这么好的电影,您一定不要错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一百万英里之外鱿鱼游戏第一季小镇的千叶君。天亮就去见你寒枝折不断复仇者童邪游戏王ZEXAL南方女王第二季水落石出桃姐白雪丹心功夫之王生无可恋的奥托甩尾王2你有权保持沉默夏目友人帐生化危机2:启示录来福,来福唐人街之罪铁锅传奇昆仑神宫最终正义入侵第二季机智的山村生活发丘陵冢蛇草莓我不是精英寻人大师封魔传

《您一定不要错过》长篇影评

 1 ) 导演比影迷更专业

看了一些没有道理的诋毁《你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的评论,我忍不住说几句。

作为辛苦一年去制作电影的导演,以及专业主持人出身的编导,他们一定是执着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细节。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

他们也不可能满足部分人的胃口。

说实话,我几年都不想看电视剧和一些商业电影,也不追星。

许多电影电视都是浪费时间,虚构历史以及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

甚至许多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内容严重失真的东西那么多人还看的津津有味。

也就是说观众的水平其实很低的。

我之所以给这部电影4星的评价,是因为首先我不敢妄议论其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妥瑕疵之类,因为导演比我专业。

再说天下没有完美的事情。

不应该放大某些不足。

第二是情怀,拍这样一部电影费力不讨好,现在娱乐致死的年代。

连中老年都看肥皂剧玩自拍,发黄段子的时候。

多少人愿意关注这样一部有价值有情怀的电影?

所以我理解此电影海报以崔永元为主角来宣传的良苦用心,希望更多人看。

哪怕把你们骗到电影院里。

我作为75后也对影片中介绍的许多电影陌生,或者记忆模糊。

而那些电影恰恰是最不该遗忘的,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献身精神更是令人感动,以及老电影本身更贴近生活,更强调灵魂。

也就是教育人高尚的情操。

而且我和一位北京大妈交流的时候她也感概那时候的电影演员都不计较收入,为拍好电影还要去体验生活,用心体验角色。

不像现在的电影尤其是反应底层的电影电视,几乎是极度不真实。

就像《天下无哲》中的傻根,我认为那是丑化农民工,因为农民工的辛苦和受到的各种打击骗局,使他们不可能还那么天真。

崔永元编导的电影当然美中不足地方也不少,不过一部时间有限的电影,能指望它表现的多丰富都不现实。

我认为做一个记录片能传递价值意义就可以了。

又不是商业大片。

不过或许主创人员不要在舞台上,而是直接在蒙古草原上边走边讲述电影效果,更好。

最好是能找出电影中拍摄的具体地址比如断桥落马在那里拍摄的。

也不需要西装革履的主持,而是换上蒙古服装骑上黑峻马驰骋在草原上回味电影中的人物状态更好。

那样更像记录片。

不过那样成本也太高。

更加收不回成本。

在现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

估计导演也在成本控制。

 2 ) 事儿说的明白,但是确实不好看,让人失望

不掺杂任何感情和其他事件的影响,就说这个片子!

作为纪录片,这整个编排搞的,不是看不懂,是真的困了!

进影院之前我心里就在想不会让我失望吧,果不其然,当看到男讲解员和崔永元站在特效上,我就知道我担心的还是发生了。

这不是纪录片应该有的样子,整个片子就是:电影片段+人物采访+剪辑突然插入的崔永元放胶片的镜头和另一个围绕着特效的解说员镜头。

事情是说明白了,都能明白说的是啥,早些年代蒙古电影工作者多不容易,蒙古族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信,英雄主义是蒙古族电影一大特色等等……但是让人看起来一点的趣味没有,一点趣味都没有。

代入感极差,感觉这片子是草草的赶时间被剪出来混数来的一样。

当被拜访的老艺术家们哭泣的镜头,真的让人觉得有点强行煽情……毫无感动可言。

为什么会这样?

按理说纪录片要表达的东西比电影要明确要细致,为什么这部感觉看完了内心毫无波澜??

导演你好好想想你是怎么对待纪录片的?

介绍和宣传内蒙古电影历史的纪录片就做成这样还想宣传呢?

厉害了我的国都比这好看好吗!

不会做纪录片瞎做。

不从观众视角考虑片子,净想着把事儿讲明白,那有个啥看头???

别说纪录片本来就无聊不好看,根本不存在,好的纪录片看起来比电影和电视剧都有意思。

说实话奔着崔永元看的这部片子,本来想着崔老师推荐的应该差不了,唉,真让人失望。

 3 ) 我们都不要错过!

观影归来,先说说最近的事吧。

崔教授发的博文,被禁止转发和评论。

华谊公司被崔教授持续一个月的炮火打击,迫于压力终于发的一个算不上声明的声明却上了热搜,被疯狂转发和评论。

如此可见,某浪是如此肮脏!

跟冯裤子一样只认钱的玩意!

然后大家看着豆瓣上《您一定不要错过》的一星两星的评分和评论,就知道水军的威力有多大了!

我都严重怀疑那些给这部电影泼脏水的豆瓣影评注册用户,你们真的买完票进到电影院安心的坐那里看过这部电影了吗?!

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可耻!!我想过了,假如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崔教授没有发起这轮血洗娱乐圈的斗争,他的电影就不会被这么多没有良知的喷子喷的一无是处。

大家看看一位老者,虽然不会玩智能手机,却用心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

(图片来自微博网络)

现在说说我的感受吧。

这部电影要是让我评分,10分我给8.5分。

先说说不好处吧。

影片中间多处镜头的画面人物口型和语音对不上号,很明显,这些语音是后期配音配上去的,会让细致的观众看着很不舒服。

但是假如大家不在意这些细节,用心的去听他们所说,以及看影片的内容,这完全影响不到影片的主题和思想的。

毕竟是纪录片嘛,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

都是随演随拍。

说到纪录片,我看过《高三》,《我在故宫修文物》,《冈仁波齐》,《二十二》,《生门》,《厉害了我的国》等,不在少数。

但是所有的纪录片基本上都是幕后人员通过时间的投入,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的对影片中的人物进行跟踪拍摄。

可是,这种以访谈类型的纪录片还是首次看到。

就跟《实话实说》《艺术人生》一样大家都坐在演播室里的访谈节目,这样的访谈纪录片,邀请到的嘉宾在探讨某个话题时,肯定是随心所想,随心所说,肯定是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的。

然后导演在后期制作时想要这部电影更好的带给观众对影片中心思想的理解的体会,肯定会让嘉宾在电影的后期制作中再录一些音进去,所以就导致嘉宾的口型和语音不对。

大家不必在意,因为影片的中心思想会强大到让大家忘掉这点小瑕疵。

影片从内蒙古电影入手,从中国电影史最早的黑白胶片电影开始,给大家讲述了最初期黑白电影的美,给大家展现了演员最初期的那种真诚和勇敢,给大家展现了最初期美女帅哥人物的美。

人物的那种美,是现在化妆品满天下的时代所展现不出来的。

因为现在化妆了就是仙女,卸完妆就是魔鬼的时代早已充斥着整个影视界。

光范冰冰的私人化妆师,月薪就八万,呵呵。

演员的那种真诚和勇敢,是现在特效满天下,替身满天下的时代,逐渐将要消退的。

拍个电影,现在的演员浮躁,没有水平,走走过场,真正用心去演的有几个?1%都不到吧?!

一个镜头拍了一条,再来一条,再拍一条?

再来一条吧?

甚至有部电影一个镜头拍了半个月。

因为现在都是数码电子摄像机嘛,这条不行,动动手指,删了就行了呗,而那个年代,都是胶片啊,一张胶片,多贵啊!

因为经费问题,从导演到演员,每个人无时不在要求着自己:不能浪费剧组东西,浪费就是可耻,争取一个镜头演好,用心去演!

现在的演员哪里还对观众有真诚之心,都只顾着圈钱了。

说到勇敢,先说成龙大哥吧。

为什么被国人公认为大哥,被国人公认为走出世界的国人形象。

因为成龙大哥做到了勇敢二字!

《我是谁》中从鹿特丹大厦45度角的玻璃面,一跃而下,亲自完成。

《A计划》中从四层钟楼上二三十米的高度摔下来,亲自完成,而且这个镜头拍了三次,也就是说大哥摔了三次!

三次!

亲自完成!

更多的就不举例了,大家看看现在的演员,我真不想骂人,拍个格格的骑马戏,麻痹的找个男替身穿着格格的衣服去拍,然后抠图,扣脸。

拍骑在马上的戏(马不跑),卧槽,竟然弄个95%相似度的道具马让主演骑着,而且这道具马还能甩尾,还能张嘴,还能扭脖子抬头,我见过这种马,当时瞬间就感觉这道具组也是够牛逼了!

在这个替身满天下,特效满天下,道具牛逼轰轰的时代,作为演员的勇敢之心,还在吗?也不是说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影视圈也有好的榜样啊,于承惠,成龙,吴京,余男,斯琴高娃,娜仁花等,这些充满真诚之心和勇敢之心的演员也都存在啊,而且一部《战狼2》电影打破了国产电影票房的记录,一部《红海行动》打破了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口碑纪录。

中国观众现在也不傻的,在众多欧美大片看多了之后,也都是识货的,谁真诚,就为谁叫好啊!

《您一定不要错过》中,给我们讲了《东归英雄转》中的那段断桥人马落河戏的拍摄过程和幕后工作人员的感想,零人员伤亡,零马匹伤亡,而那段戏那段画面迄今为止也是所有的电影中的人马戏精彩绝伦的佳作。

而那个镜头,是一条就完成了!

牛吧!

我也是准备回头去仔细欣赏一下这部电影,我一定不会错过!

《您一定不要错过》中,给我们讲了《悲情布鲁克》中的那段骑马跃下悬崖的那段戏,着重给我们讲了演员巴音的勇气,导演怕他跳下去真的就再也回不来了。

而他对死亡丝毫不惧,他说:如果要有人跳下去,那肯定是我跳。

如果说他是对死亡丝毫不恐惧,倒不如说是演员对电影事业的真诚和勇敢的奉献!

刚刚在观影中,我用手机录下了他们剧组对于那段戏的那段感受,回头详情看我相册视频。

这部电影,我回头也要好好欣赏一下,我也不会错过!

《您一定不要错过》中,给我们讲了《额吉》中娜仁花的精彩演绎,娜仁花说,以前她不是母亲的时候演母亲跟现在是母亲以后演母亲,完全是两个感觉。

后者更能把握好母亲这个角色,因为她不用演,因为她就是个母亲。

所以在对儿子一顿恨铁不成钢的恶骂之后,那种伤心那种痛心疾首的悲痛,只用了一滴眼泪就足以撑起整部电影。

我记得好几年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娜仁花好像还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我只是听过没看过,回头我也要细细看看这部电影,我更不会错过!

《您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纪录片电影算不上完美,但它中心思想给我们传授的是中国民族电影的魅力,让观众更清晰的去认识民族文化,而且还意旨在点醒正在为钱堕落的影视圈的演员职员们。

现在我依然记得《高三》中,福建省武平一中2005届高三二班班主任王锦春说的话:我不去想我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现在我依然记得《我在故宫修文物》中,那个钟表馆的师傅修复的那个大型的纯金流水那个宝物。

(记不起名字了)。

现在我依然记得《冈仁波齐》中,他们一步一五体投地的膜拜姿势,和他们夜半围坐一起的祷告歌声。

现在我依然记得《二十二》中,那位朝鲜民族的老奶奶开心的在导演提出后哼唱着“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现在我依然记得《生门》中,主任医师在产妇提出想保住子宫的想法后,犹豫半天然后依然做出为昏迷的产妇着想的动作,以及那个三胞胎的父亲的哥哥在导演的陪同下一起去村里借钱的画面。

需要五万,能借来一千是一千,而且有一户人家把半个月后准备儿子结婚的钱都借给了这位哥哥,先让救人。

现在我依然记得《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家各项项目发展的领先水平,以及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

现在及以后我依然会记得《您一定不要错过》中,最后一位老者说:电影人一定要拿出真诚去拍电影,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去感动别人?

最后说点关于骑马的事,因为我也很喜欢骑马,看到影片中蒙古汉子在马背上醉酒的姿势,真的好美,我以后也一定学会双手不拉缰绳骑马。

 4 ) 不容错过

说实话,对于这部排期少得可怜的文献纪录片,完全是因为老崔才走进影院的。

客观的说,这部片子单从架构、剪辑、特效等因素来说是略显稚嫩和尴尬的。

但当你打开老崔的内蒙古电影的时间长卷时,你便会被它深深地吸引着。

它为我们展现了内蒙古电影人的坚守与执着,展现了内蒙古人民的勇敢、豪迈、豁达、坚毅与纯良。

老崔为这部纪录片赋予了浓浓的情怀,它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民族团结的来之不易,理解了天上草原于这个马背民族的深沉与厚重,理解了时代变迁下这个民族对人与自然的彷徨与思考。

它试图在探索着那个永恒题--“我”来自哪里,又将去往何处。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纪录片,黑白光影中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您一定不要错过》。

 5 ) 《您一定不会错过》

与以往的纪录片不同,在崔老师和梁植的讲述中,一帧帧动人心魄的电影画面扑面而来,悠扬动听的蒙古族音乐,辽阔无垠的草原山峦,万马奔腾的壮观场景,真情流露的细腻表演,马背民族誓死也要守护那纯净草原的刚烈,串插老艺术家们的亲身经历和回忆,那些为电影而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和情怀,让人肃然起敬!

 6 ) 您一定不要错过

很简单的道理啊,要想谋取非法利益就不做科学家了做华姨一样的上市影视公司老板,做明星。

要想谋取不义之财就不拍文献纪录片。

像华姨一样拍色情暴力片,拍太监穿越片,僵尸还魂片,拍美国,日本,韩国故事片,最不能容忍的是渣人拍了这些渣片导致很多人看渣片学会了做渣人,学会了说渣话。

诋毁崔永元老师的文献纪录片先摸摸良心问问自己配不配。

 7 ) 在生命和艺术中的抉择

我母亲很期待的一部片子,所以上映不久便抽空陪她去看了。

因为堵车,到达影院的时候已经开始播放了,跑到取票机取票,票面上印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我还挺懵的,跑去问检票员是不是搞错了。

走进影厅的时候正在播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感觉很无厘头,又打开豆瓣看了一眼只有5.5分,当即有点后悔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但是看妈妈看的津津有味,便静下心陪她看。

更准确的来说更像一部访谈片,编年的顺序请来了导演和演员,讲述那些心路历程。

应该说是写到塞夫和麦丽丝那段我开始真正进入这部电影,那个部分经典电影的剪辑也开始步入正轨,看着那些画面、那些故事,同样作为一名蒙古族人的我可以感同身受,尽管我没有出生和成长在牧区,但是耳濡目染也能体味其中一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电影的评分不高,可以理解很多人体会不到这样的民族情怀和英雄主义。

我流泪的第一个点应该是《悲情布鲁克》那段吧,看着每个人为巴音勇于为艺术献身而感慨落泪,唯有巴音自己低着头沉默不语,不得不赞叹内蒙古民族电影能够佳作频出正是因为有巴音这样的演员、这样的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内蒙古的电影也唯有蒙古人能拍出如此豪迈。

麦丽丝这样评价丈夫塞夫“他一直活在梦中”,想着他们携手拍出的《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等佳作,不得不感慨他们之间的爱情与亲情。

电影结束时,一批新生代的蒙古族导演展现着蓬勃生机,为民族电影注入新鲜活力、绽放新的光彩,内心依旧波涛汹涌,这是传承,是蒙古族基因在电影史上的传承,希望能够不忘初心,打造经典!

 8 ) 我想支持小崔,真的,但是如果讲内蒙古电影,确实确实没有共鸣

一部描写内蒙古民族电影七十年的影片,我作为一个八零后,看着贺岁片和好莱坞大片长大的八零后,不敢说文艺片全懂,但是至少不看流量明星和垃圾商业片,对于选片还是有自己的底线的。

我喜欢崔永元,也愿意支持敢于讲真话的崔永元,但是!

内蒙古民族电影背后的故事,真的不太感兴趣,因为内蒙古民族电影我估计都没看过.....我也根本不好奇背后有什么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教育意义。

谢谢小崔,但是恐怕不能去影院了。

如果有真的去看了的,欢迎回来痛骂我的狭隘。

 9 ) 《手机2》票房再差,也会比崔永元的《您一定不要错过》好看吧

不好意思,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是因为是在电影院里看的,所以想用对电影的标准来评价《您一定不要错过》

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or《您一定不要错过》?

昨天纪录片正式上映,虽然周边有十几个影院,但真正排片的影院少之又少。

且时间都不是黄金档。

拿到票的时候才发现票面上写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一直误以为买错了电影或者走错了影厅。

跑去问门口的工作人员,工作人说:没错!

崔永元拍的纪录片就是《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

果然,影片的开头就出现了“您一定不要错过”的字样,而在整个影片的过程中,坐访者背后的字幕都是《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

容我猜想一下,影片的原名应该就是《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后来才改名为《您一定不要错过的》。

《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显然适合坐在家里通过电视机看,而《您一定不要错过》就值得去电影院试试了,看看到底错过了什么了!

这名字改得当是“一字值千金”来论!

二、访谈节目or 纪录片?

《您一定不要错过》全程都是采用摄影棚内的访谈形式进行。

由主持人与坐谈嘉宾通过访谈的形式将一个一个的影片带出来。

整个影片随着崔永元的讲述拉开了内蒙古民族电影的主题序曲。

确实也像影片介绍的那样,这部片子讲述了内蒙古民族电影中许多精彩镜头背后的故事,比如“悬崖坠马”、“断桥落水”等珍贵镜头 。

看着花六百块请来的临时演员骑着马从断桥上直接掉入水中的真实镜头,不仅替当下的“扣图党”们汗颜。

看着在马背上潇洒驰骋的演员,不仅替因贴了创口贴而感伤的演员脸红。

这部片子整体看下来,感觉像是由央视出品的访谈节目。

崔永元是访谈节目的高手,不过在整个片子中,崔永元并不是主持人,只是前小半段的讲述人。

到最后崔永元以放映员的方式出镜,又感觉像是一个纪录片。

反正看完一天,也没想明白,这究竟更像是个访谈节目还是一个纪录片。

三、激情满满or看着混乱透过片子能感受到制作团队的对内蒙古民族电影的激情满满。

崔永元对电影有些痴迷,早前就在央视做过一个《电影传奇》的节目。

据说,《您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片子就是崔永元找来的内蒙古的老牌导演麦丽丝执导。

虽然整部片子没有吸引人的高潮,但整部纪录片主题还是非常明确,透过片子可以看到其脚本的主题线。

一条时间线,从解放之前讲到二十一世纪的当下。

一条影片线,将七十年来的优秀内蒙古影片都进行了一一讲述。

一条民族文化线,通过内蒙古民族电影人的谈谈,对蒙古族的文化宝藏的发展与传承进行了探索。

片中,常常有说者潸然泪下、听者动情不已的画面。

以我个人的感觉来看,感觉整个片子的感情有点断!

往往是一个电影刚刚讲完,观众的感觉刚刚准备入坑,却又跳到了另一个剧情上去了。

崔永元的出现无疑是这部纪录片最大的噱头,可在片子中,崔永元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最后出现了几个放映电影的镜头显有点唐突。

作为线索人物的主持人(非崔永元)一会儿魔幻,一会儿写实,完美地将观众对整个片子的观感打得七零八落,看完感觉就是乱乱的。

这种观感,就是总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感觉。

不解渴,不过瘾!

四、回忆追思or 为崔永元买单进入影厅,影厅不过五十人的座位,空了不少位置,不多的观众中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

讲到动情处,隔壁坐着的老人,连连感叹,不时小声地与老伴回忆属于他们的青春。

这些老人在这里找到了他们的青春,我则不然,完全是冲着“崔永无”三个字去看的。

如此仗义敢言的崔永元,值得支持一下。

网上还有大把我这样的人在呼吁,片子的排片太少。

对于我这样年纪的人看完对片子难有共鸣。

讲的电影不熟悉,邀请来的演员大多都不认识。

相信80后、90后看着就更隔了。

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讲,多少觉得这三十块钱的票价有点点不值当了。

单纯从片子的可看性来说,就算冯小刚的《手机2》票房再不好,我都相信比《您一定不能错过》要好看一些些。

(原创作者:大娱乐影评,喜欢就关注一下)

 10 ) 您一定不要错过!

非常感动😹!

几度泪目!

曾经那是一个崇尚信仰的时代!

每一位演员的眼睛里都是那样的质朴纯粹!

那个没有特技的年代电影人对每一帧追求的是极致呈现,那震撼的视觉效果震人心魄!

那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历经岁月却依然余音绕梁!

那是真正的艺术,那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情怀!

您一定不要错过!

您值得拥有!

《您一定不要错过》短评

民族魂

10分钟前
  • tabaoman
  • 推荐

果然记录。

12分钟前
  • az
  • 还行

其实是很值得拍的题材,但很多可选择的角度方式里选择了最不好的。放在电视栏目里做一期还勉强说的过去。

16分钟前
  • 奥特曼和小怪兽
  • 还行

崔化钠

21分钟前
  • 边界1990
  • 很差

不适合进入电影院的纪录片,说教但不反感,只是相比如今快节奏高质量的视听内容显得拙拙晦涩,蒙古电影确实少有关注而变得珍贵,也许这就是这部片子命名的由头吧。

25分钟前
  • 大龙
  • 还行

作为一位内蒙古人,即便不是蒙古族,但观看全程都眼含泪水!

26分钟前
  • 崇为名
  • 力荐

今天到四平影院打卡支持了一下。排片量真的少的可怜。影院观影的可贵在于实时感受现场观众的反应变化,不要再说这种片子电脑看看就行。影片中后部确实吸引人,信息量丰富立体迷人。是非功过历史可以验证一切,记录历史不负使命。20180708

31分钟前
  • rovin
  • 推荐

优秀的影片,震撼心灵。喜欢

33分钟前
  • 电影魅力
  • 力荐

老爹五十年代人,一听有王心刚(当年的帅哥偶像)马上拉着我就要去看。这部纪录片展现了蒙古民族的文化风情,人文品质,还有内蒙古电影人的技艺和精神,内容还是非常丰满精彩的,很多画面令人感动。不过纪录片整体剪辑逻辑不太条理,更像访谈节目,制作略为粗糙,更适合在电视上看。

38分钟前
  • Chaya
  • 还行

适合我的父辈观看。

39分钟前
  • 笨欢喜
  • 还行

纪录片的选题很好,看到蒙古族演员用实力证明了什么是艺术家!另外导演能不能考虑换一下字幕颜色,出人物名字的时候很像春晚,觉得字幕很整个影片风格不搭。

41分钟前
  • 边小樱桃子
  • 推荐

接下来是不是还有《求您一定要看看》《您不看不行》《不看后悔一辈子》《不看不是中国人》?

42分钟前
  • 九夏
  • 很差

3纪录片涨姿势,看到了很多不错的电影片段,了解了那些电影幕后故事,希望以后能有中国电影发展的纪录片。

45分钟前
  • 不羁的風
  • 还行

我们一定不能错过的是种子

46分钟前
  • 很差

作为一部文献片,开头第一分钟就有历史硬伤,后面也差的不行。

50分钟前
  • 渔非鱼
  • 很差

这个真可以错过

52分钟前
  • 5克
  • 还行

当我们对其他文化感到迷茫时,多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了解。

55分钟前
  • rcbbt
  • 力荐

做个内蒙古电影混剪估计都好看过这样的纪录片。

56分钟前
  • 捕快
  • 很差

我来验证下打五星是否可以,一个不是每项事都能做好,马都有失蹄,更不用说非专业的人,烂,还不

60分钟前
  • 似我何方
  • 力荐

一部向经典致敬的纪录片。讲述老一辈艺术家对电影艺术的探索、民族的激昂和狂野,也讲述了时代变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黑骏马》、《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等经典片段让我有了把内蒙古七十年电影全部拿来看的冲动。作为纪录片不算高水准,但是能开阔视野、盘点经典、展现情怀已经足够了。

1小时前
  • 老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