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很多喜欢积极向上的人不喜欢这部又长又无聊的电影,2011年的法国爱情电影,竟然几乎整部电影就是讲述一个女人在失恋之后如何颓废的,就只是到了最后几分钟,仍然只是讲述那个失恋之后的女人如何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对于希望获得积极能量的我,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个女人,这部漫长的比白开水还没有益处的冗长电影。
然而,现在的我竟然在这里写影评,抒发内心的欣赏。
我以前的生活也很平淡,在心里面暗恋几个根本就是自己幻想出来的男生,天天苦思,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一个苦瓜和不会与人相处的呆子。
我以前去过的地方不多,听别人说的去过的地方也不多,于是我一般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里。
我不知道自己想象的世界之外的世界,以致于现在我仍然是像个孩子一眼重新认识这个人与人交往的世界。
但是,这是在我20岁接近21岁时发生的改变。
你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可怜又可爱的事情。
可怜到现在仍然是没头脑,可爱的是自己整天开心地发现这个世界。
这是我发自内心欣赏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
它好像告诉我,这个世界本来就有人生活得像女主,也有人生活得像男主,也就是说有人生活比白开水还寡味,有人生活如同刺激的可乐,喝下去给人一阵阵快感,百喝不腻。
生活的内容本来就注定了这两个人的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个藏匿于自己的世界,自己幻想的世界,不肯自拔,幸好她后来终于是学习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重新发现了生活的意义;一个拥有自己的理想,他志于走遍这个世界,看尽山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和他敢于争取自己想要的。
说实话,我现在挺羡慕有理想的人。
我也在努力地接触不同的事物,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和我一起玩耍的好基友,在我看来,是一个十分会与人打交道的人,他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他自信,他有能力。
和这样的人玩耍,我渐渐地开始解决我和他之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鸿沟,他一个人,在他19岁的时候用一个周五和一个周末飞到重庆,和一个高中同学会面,而我,差距太大了,坚强地支撑着,然后才下定了 决心要在三月份去武汉。
然而,他还有更多的地方要去。
他就是这样的人,我也在慢慢接近他这种人。
然而,问题仍然有,他与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呢,固步自封,这就是正在纠结的问题。
而,有关电影的是,我终于愿意承认过去的比白开水还要没有营养的生活,终究要成为我缩小和身边的人的差距。
即使我的起点很低,我仍然有潜力。
就像里面的女主,即使她纠结了很多年,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纠结下去,但是,我相信,她终于会知道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而她的过去,也可以平淡地回忆起。
当然,最后是因为我的态度上的转变才觉得这部电影不错的。
这是一部关于初恋的电影,片头一开始就是15岁的卡米尔美得像油画里的女神一样的裸体,19岁的苏利文衣着朴素骑着自行车兜兜转转在寒冷的冬日巴黎街头,买一盒避孕套,也买一只玫瑰花。
他爱她不化妆的样子,他爱她,但他也爱遥远的南美旅行,爱寻找梦想中的乌托邦。
他一边爱她,一边从大学退学,卖画筹钱为旅行做准备,他要她等半年。
她只爱他,她不明白,如果爱情不是生活的唯一,那爱情还是什么。
她的生活除了他再没有其他。
他的一句忙碌的敷衍都能让她流泪,直到后来他说,他厌倦了她的眼泪。
后来,他去南美,她根据他的每一封信,在南美地图上用图钉标记他所在的位置。
直到半年不到,她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来信。
四年后,她成为了一名建筑设计师,她爱上了她的导师,他们打算组建一个家庭。
然后,苏利文出现了,他还是那个衣着朴素的骑着自行车兜兜转转在巴黎街头的大男孩,只是卡米尔已经是个成熟干练的知名设计师,她可以镇定自如指挥建筑工人,但她无法镇定自如面对昔日的他。
卡米尔对导师撒谎,她要和苏利文去马赛重新开始,但是那天,工人罢工,飞机停运。
他发短信说,改天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过了很久,她在家里收到苏利文的信,他要离开她,理由烂的要命:因为,这不是对的时间。
但足以让卡米尔再次泪流满面,正如那时候他去南美时,她泪流满面,自杀未遂。
片头的最后,卡米尔和导师去度假,一个15岁那年夏天和苏利文度假相似的地方,卡米尔戴了当年苏利文买给她的草帽,她将草帽放在河边去游泳。
最后一幕:风吹起了草帽,随河流走;卡米尔在碎银般夕阳河水下游泳,浑然不觉。
这首歌响起···········································豆瓣上这部电影评价不高,过于拖沓的剧情,过于文艺的格调,女导演过于感性而不现实的结构,甚至,姑娘你为什么从头到尾不穿bra然后我想,电影,有时候还是给有深有同感故事的人的吧。
···········································有句影评,很残忍:【这就是现实,有永远的男孩,却没有永远的少女,哪怕后者美好得多】如果说我对爱情曾有最大的误解,那就是曾经我们都以为爱情是唯一,男朋友是超人,是救世主,他应该出现在任何我需要他的时候然而,姑娘,不是的爱情对于他,和南美旅行一样。
我们像解密一样剖析他的每一句话,我们不接受开玩笑这种后续解释我们猜测他每一丝表情背后想说的话,即使他什么都不说我们为他笨拙地化妆,即便你说我素颜很好看,我也想为你而更好看我们可以在这一秒为他漫不经心的一句冷漠而泪流满面我们也可以在下一秒为他的一句甜甜的话而破涕而笑我们只能用眼泪表达自己对于不想不想失去的焦虑,直到你曾经说我哭起来很让人心疼,到 噢我厌倦了你的眼泪,我真想离开你我们所有的初次慌张,都扭曲为无以名状的无理取闹,直到忘记了最初的自己我们都以为只要还能听到你的声音,看到关于我的文字,就一定还能够走到最后这就是某些姑娘 最纯真也最致命拙劣的 un amour de jeunesses以真挚的心,用错误的方法,去探索希冀第一次的爱情后来,我们才发现,因为我,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在最不想失去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自己,继而失去了你后来,朋友们都会说那时候的你做错了什么,你也觉得自己那时候要是不怎样,结果会不会不怎样只是,谁能明白第一次撕心裂肺的不想失去,但你每天醒来,发现,真的失去,那种夏日里的冰凉感关于爱情的盲目与无助,是只能自己舔舐的夜晚动物的心情后来的后来,你纠正了那时候的错误盲目,正确了恋爱的定位与价值你说,恋爱多多少少有点像拉小提琴,小提琴师视小提琴如命,而有些人的生活里从来不需要小提琴也生活很好小提琴可以带给你愉悦和满足,但你不会时时刻刻都需要小提琴,除了小提琴,你还要吃饭学习睡觉,要有事业正如最后,当初你给我的草帽已随风而逝而我依旧在美丽的夕阳河流里,碎银波光轻轻晃动,鱼儿般遨游新的生活而逝去的草帽,逝去的过往,随风而起,随河流走,但生活仍旧在继续着··············································苏利文也有他的难处,他追求着看不到的未来,他冒险堵上了大学生涯来寻找梦想他的生活里有另一盏令他痴迷的明灯,他想去寻找答案他也有他的无助,在决定去马赛前,他看电视,冬天巴黎街道跑出了一匹马儿,在格格不入的繁荣街道上踉踉跄跄,跌跌撞撞那就是他的写照,他的缩影,一只在巴黎找不到位置的焦虑的马儿他看了很久,回到房间,看着从南美回来尚未整理的衣服,抱头痛苦沉思他还是没能与她关于法国电影达成共识,他还是没法欣赏她的画他还是,没法回应,她的期待,这还不是,对的时间只是,对的时间在哪里?
那时候,对的人,还在不在谁的青春里,总有一个固执的傻姑娘,总有一个力不从心的好男孩在那个时候,对的人,错误的时间,彼此相爱,彼此伤害,最后,没有告别的分开this is our way to say goodbye最后,不相见也好,相见也罢谁企图在谁的身上,仅仅只为寻找回青春的续集,都是徒劳的············································最近有个朋友跟我说起永远这回事,她的微博里,有一些在我现在看来已经矫情的傻故事永远是有的,但并不代表不离开,也并不就是,永远是那个人爱人去了又来了,但爱情永存永远的已经不是那个人那份情,而是,那一个,不会再重来的我,不会再重来的他草帽随风飘走,生活仍旧在我释怀的微笑嘴角,继续,继续
Had to found out a movie in order to write my French Composition. I was so depressed while I was watching this movie, it expressed everything so well! So here is a quote I would love to share with everyone :"La vie ne peut être comprise qu'en revenant en arrière, mais doit être vécue en allant de l'avant." GROW UP and MOVE ON, that's all I want to say for the first love. Goodbye my first love ❤
我看到了一個多麼孤獨的靈魂 就像看見自己孤獨的靈魂 每一個人在世上生活,尋找自己活著的意義 偏偏有一類人,似是爲愛而生 遇到那個人愛的艱辛癡狂 卻知道這不是青春年幼自然會有的無知而是無法消解的宿命相遇 是冥冥之中 無關少年青年中年 剪不斷的最初愛戀失卻時,仿佛抽幹了生命的希望 混混沌沌,認真而又麻木的淌過時間的進程 為愛他而迷惘,為愛而不得,想愛不敢愛而踟躕為不愛而惶惶,仿若這一生中只能愛對那麼一個人
进入自己的世界容易,从别人的世界走出难。
导演和编剧(当然了,同一个人)当真说出了无数人的故事,初恋的反反复复曲曲折折:好像每对恋人永远有一个陷入另一个世界无法自拔的,当然通常就是哭哭啼啼,害的另一个远走高飞。
还好天降男神解救了这位女子:你这年纪做任何事都不会白费,人生永远不会如你所愿,你对世界的幻想注定失败,你该创造更深沉,真实的世界,如此你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
听到这段我深深的脑海里瞬间开始跑马灯。
顺便一说,男神的建筑教程绝对非主流似的深入人心,就那一堂课就能让人服服帖帖的败在牛仔裤角下。
少年也并不是不负责,反而就是因为不是玩票的恋爱而是当真的活才一次次从女子的身下逃脱,保持清醒的说要去南美洲,这对法国男人来说得是多大的勇气啊!
这年头写信传情的还有几个,就算是分手信也是情真意切的看的女子眼泪哗哗,连一旁的妈都无奈了:你什么时候能走出情伤?
后头憋着一句:我跟你爸都离婚了,你咋整的?
顺便再一说:女主是越看越美型的,虽然这样你也不能老不穿内衣啊?!
没几场戏穿了的==
那封信让她又哭了,男主角离开后她全程都在忧郁空虚的度过自己的青春。
直到她变得成熟了一些,开始有成熟的男人对她的孤独状态产生怜爱直到她又遇见初恋。
要是一个女人为了男人的离开而哭那是她太脆弱太脆弱了,而且她真的太离不开这个人离开了她就会得忧郁症。
男主角全程在对女主角说爱她,但全程都是他在主动离开。
电影结尾处男二让女主独自去游泳但是提醒她戴帽子拿棍子防蛇。
男二的年龄让他没有多少精力同女主做那些年轻人做的事情去卢浮宫一次就够了,但是女主喜欢他还是会愿意再陪她去一次,从他和女主一起去卢浮宫之后女主想再去时他的反应可以看出来他是个好人和女主的父亲一样对伴侣很好,没有太多脾气。
毕竟不是年轻气盛的年纪。
而且男二的戏份实在太少,感觉他应该得到更多的戏份。
女主背叛的太明显了,男二一点恨意也没有。
故意揣测一下,是他太爱女主吧。
毕竟女主一直以来都很脆弱即使有了他。
看完这个电影才知道导演就是《将来的事》的导演løve,我太爱她了,太爱了。
这部电影其实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们所以为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
或者说,并没有真正的爱,只有attachement。
也许可译为“依恋”。
这是一部很干净的电影,在一个爱情故事中,导演保留了性的成分,却只展现了attachement的部分,而没有展现性之本身。
在电影的前半段,两个十五岁的少年说着“爱”与“不爱”,单纯得让人怀念。
有些句子看起来非常言重,比如“离开你我就活不下去了”,可那确实是依恋在15岁时所占的比重。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用到主观镜头来表现爱人在自己眼中的样子,一切都如流水一般在屏幕上流过,不动声响。
我们看到苏利文毅然离开,看到Camille的痛苦随时间渐隐,看到她开始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看到她为了苏利文平静地背叛这段感情。
可我们始终看不到“爱情”。
只有那一个瞬间,当苏利文回来后,他们晚上出去幽会,回来时在Camille的男朋友家楼下分别时,她明明想吻眼前的这个男孩子。
像极了《矜持》中这句歌词:“我的情意就这么轻易流露在眼底。
”可他说,去吧,回到你的建筑师身边。
她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止过对苏利文的爱。
一种莫名的依恋,一辈子都不会消失。
像是小孩子看到烟火后留在眼中的幻影,以后每次再看到都会心里一沉,一瞬间涌现出“美好”、“永恒”、“得不到”、“消逝”这些词。
可这不是爱吧,是一种想按进心里却永远都抓不住的念想。
电影越看到后来越难过。
看到Camille剪了短发又留长,然后不动声色地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被日子推着前进。
可一闭上眼睛苏利文一定会出现在眼前。
直到最后,她也要涉水去追回那顶他送给她的草帽。
那眼前的这个男人对她又意味着什么的?
他们总是若即若离,那个男人总是说bon,bon……他不会像苏利文一样为了一部电影与Camille争吵,Camille也不会为了他的离开而说一些孩子气的话。
这是爱情吗?
也许只是两个气味相投的人在一起过日子而已。
影片没有表现这个男人的过去,只是提了一句他正在准备离婚。
可每个人的过往都决定了他的现在,他的视网膜上也还是残留着烟火的倒影。
再纯粹地投入一段感情,实在是太难得的一件事。
于是两个各怀往事的人平静地住在一起,c'est tout simple. 电影中有很多饶有趣味的小桥段,比如建筑师在上课的过程;Camille的母亲这条线,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在家里怡然自得的样子。
还有最后看到女儿还是在为了苏利文哭泣不耐烦地说,怎么还是他呢?
还有Camille的爸爸,一个温和安静的男人,现在想来有些像Camille的建筑师男朋友。
另外还有巴黎拥挤的酒馆,夜晚的电影院,塞纳河畔……这一切都让我疯狂的思念巴黎。
这也就是我对这个城市的attachement吧。
关于影片本身,这是一部很难去分析剧作的电影,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甚至硬是去分析它反而是一种亵渎。
这才是一部法国电影该有的气质,也是我在法国学电影的原因。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再跌宕的剧情,比如初恋的离去,流产,出轨…… 当自己身在其中时,反而像是在风暴中心的低压点,所有的情绪,变化都会随着日子慢慢过去。
在一个下午的两个小时里看到一段如此漫长的爱情故事,那种感觉就仿佛自己在回望着过去。
内心有些茫然落寞,但也由这些影像油然而生出一种优美。
法国电影的魅力可见于此。
好的爱情让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美好的世界,而坏的爱情让你因为一个人而丢失整个世界。
对于爱情,用这样标准衡量是否欠妥当?
或者说爱情是否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确切的表达清楚?
感觉爱情总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就像风吹在脸上,雨淋在身上,无法表达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只能是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会。
我想这才是爱情的魅力,没有经验可谈,只能经历了才懂得。
异地恋的相思之苦,见面之后的负距离,一个吻,一个拥抱,哪怕是一个眼神,都值得深深回味,那种爱到深处无法自拔,你快乐,我亦快乐,你忧愁,我便忧愁。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却是同一种感受,想要达到融为一体的状态,无时无刻伴你左右,紧紧相连的两颗心。
爱情让人痴迷让人醉。
前半段是田园牧歌为背景细腻哀伤又不矫情的小清新,中段令人耳目一新的以女主设计风格仿照跟男主共度良宵的郊外别墅暗示女主的初恋心结。
Lola Créton的表演出彩,用自然多变的眼神细腻传神的表达了内心的敏感纠结,好似 Léa Seydoux,期待更多伯乐挖掘她的潜力。
老师对女主设计作业的评判:宿舍不只是让人闲逛或心灵觉醒的地方,我喜欢你以空间为出发点的方式,你想强调水平空间?
很好,但也别忘了功能性。
有遮篷台、种树、大池塘有,有何不可?
建筑在水中的倒影很漂亮,到图书馆的步行桥也是。
但学生宿舍呢?
房间数量显然不够,而且太小,活像壁橱。
高雅,有大窗户,但还是壁橱。
(镜头给到了设计模型一个特写,房间小的只适合滚床单)冬天谁想绕湖两公里去吃饭?
我尤其不赞同你对水的重视却牺牲了后方的公共居住区域。
你的设计较适合隐居而不是集合式住宅。
你想像出来的是一座修道院。
课堂交流的一边倒大大刺痛了女主(追求功能与实用性占绝对主导地位):“房屋必须取悦所有人”“不像艺术品,不用取悦任何人”“艺术是艺术家的私密情事”“房屋却不一样”“艺术用不着因被需要而诞生”“相反地,房屋必须满足需求”“人们希望保有安适感”“他们厌恶任何不稳定的因素”“任何烦扰他们的东西”“因此他们爱自己的房子”“并讨厌艺术”女主:这电影真难看男主:你不喜欢?
不可能,你喜欢哪里?
女主:角色、对话、故事等一切男主:我真不懂这部片好法国,角色好烦人,喋喋不休又自大,好糟糕!
女主:这片又美又深沉,你不够敏感,我甚至不想跟你讨论男主:敏感仍是专属于你的东西,而我们仍永远意见相左女主:只有这一点我们意见相同,我们的喜好不一样,但对基本事物意见一致男主:我不认为女主:但我不会因此不爱你,我会永远爱你却不懂为什么把爱的撕心裂肺的初恋内化为更深沉细水长流的积极向前独立的人生观和对艺术与世界的美的热爱,深情但不滥情,典型的法国价值观,这就是为什么法国是文华强国的原因
看这部名叫《Un amour de jeuness》的电影。
不知道睹物思人的因素占多大的比例,但我觉得着大概是我在巴黎以来看过的最美丽的法国影片。
首先全片的对话较于一般的法国电影来说数量很小,大量通过人物的细微动作来传达情感。
影片两个地方的处理几乎让我激动得想要站起来鼓掌。
一个是赌气的小两口吃饭,女生从长饭桌的那边,沿着长板凳豹步地爬过来到男生这边亲吻男生;二是那个草帽的细节处理:男生看到了这个草帽,买给了女生,两人吵架后,女生用草帽来盖蜘蛛,多年过去,草帽仿佛不见了,但其实一直在那个郊区的房子里面,女生再次戴上草帽去河边游泳。
我还窘窘地以为那只蜘蛛还在,但是导演的做法更加高明——风把草帽吹到了河里,女生游啊游,想要去追回草帽——这不就是活生生地在和男生如同当初一样在河水里嬉戏么!
还有贯穿全片的女孩的发型、服饰,看上去自然而有符合女孩的情绪曲线,非常用心!
我在电影院里面,心潮澎湃得很。
没什么人是非她不可的,爱情也就这样。
啊personally非常非常喜欢。它是那一类电影,不只在诉说自己本身,也勾起对过去电影的回忆。过程中中我多次闪回到侯麦、里维特,甚至无关于故事,只是一些细节,一些颜色,那个红色,乡村别墅里的贴画。这也是典型的“美丽海报”电影,只有看到法国电影里室内的海报和贴画,我才会觉得平面设计真好,美丽的贴画们是美丽电影不可缺少的部分。悠扬的电影,悠扬的音乐,一起旅游,去拜访包豪斯,都是我私人的爱!(如果导演是生活中的女性,我一定是她的迷妹,对她产生那种女性之间的喜欢!
我想要离开你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承受这难以掌控的爱情。但我仍可以睡在别人身边,你也可以为别人堕胎,我与你千里之遥,你如此沉默不语。我不想联系你是因为,很难恢复到波澜不惊的心湖,我也可以期望着与你的重逢,却远远看着你而离开
悲伤的故事,悲伤的人生
一个少女关于爱情的自我成长教育。
不过就这样。
时间!年月日的刻度一再出现,春夏秋冬气候不停轮转,都未曾改变心理时间流逝的速度,米娅·汉森-洛夫的初恋不是停摆在回忆中的事件,而是同时间一般美而深刻的河流。
本来以为是清水小清新 结果刚开始看就两个都裸了 吓死老娘了 女主居然还比我小QAQ 没有什么想看的欲望 直接拉完了 最后的镜头告诉我们 过去了的 就让它过去吧
纠结细腻的感情描绘,真不是我等粗线条二货能明白的。谁离了谁,会真的活不下去么?
剧情让人满头问号。但这似乎不重要,看看巴黎的街景、法国乡村的景色,就当体会一种空虚寂寞的人生好了。。女主角身材很好,并且总是不穿内衣,但毫无色情的感觉,她洋溢着青春的单纯美好,大概只有年轻女孩才有这种魅力
啊,多麼惆悵又美好...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诗意和带劲的电影了。顶一下。
认同不了两个主角的爱情观,最好的总结在电影的台词里面已经提到了:“典型的法国电影,啰嗦而且傲慢。”注意,是傲慢,不是浪漫!
简化情节而不被其所累,通过平淡的生活和细腻的动作描绘传递出人物的情绪,真是让人越看越喜欢的小清新。
米尔在苏利文身上看到的,不过是停滞的美好时光
女孩视他为一切,他却视自己为一切。
其实我觉得一般般啦,可能没有电影中的经历吧?不过倒是发现女主角从来不穿内衣的…
我比较喜欢这种法国电影··
色彩好看,画面漂亮,导演过于放大那些小情绪,确实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又有点沉闷和冗长,以至于看到后面就失去了耐心。
力道于后程逐渐加强,和初恋男友反复重现相遇-离别的循环,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而现男友是最诚实的存在,离开同样是存在。镜头持续丈量着与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将环境与人物尽数吸纳,却遗憾少见镜头内部空间反作用于人物的影像能量。于是产生一个问题:在一部试图展现个人流转际遇的电影中,人物应成为情绪的携带者,还是创造者或背弃者?我倾向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