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t, but not less. I don’t understand why ppl are cruel for no reasons. Nature is cruel but we don’t have to be. We raise them for us. We owe them some respect. I don’t want my thoughts to die with me. I want to have done something. I could see all the details that other ppl were blind to. I have troubles with automatic doors. Im autistic. Just think it as a door. A door opened and I went through it. Yes u did. And I held it.
——I am different, but not less.非常,非常值得推荐的电影。
她无法忍受拥抱,甚至无法忍受与他人触碰,但她内心渴望认可渴望拥抱,于是她设计了畜牧行业才使用的、通常用来限制牲畜行动的夹板,用来让自己体验拥抱、获得平静。
电影中的Temple Grandin,自闭症患者,拥有博士学位和自己的公司,是最著名的畜牧管理系统设计师之一,她的演讲也激励了无数自闭症孩子和他们的家长。
自闭症患者的另一种称呼是怎么说的来着?
“星星上的孩子”?
电影让我想起一些往事。
我见过一个星娃,是个大概四、五岁的男孩,我在和他父母吃饭时,他安静地坐在座位上。
他的父亲,是我在徒步中认识的朋友,我们曾一起坐在海拔4500米的垭口吸过烟,他也是我认识的最温柔和与世无争的男人。
儿子的自闭症,曾经让他心碎不已,到我们聚会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完全平和地接受他的不同了。
之所以对那个男孩印象深刻,是因为他长得实在太漂亮了。
虽然不说一句话,他的灵动目光却随时都被他感兴趣的事物吸引。
那双有着漂亮睫毛的大眼睛,真的就像落入深渊的灿烂星辰。
尊重有缺陷的自我为何如此感动?
因为我们都有和她相似的一面,只是,我们的面目、举止和行动,早已套上了正常模式的面具,我们的内心,何尝没有波澜起伏,可以轻易的皱眉狂怒,但瞬间后又突然满足或欢喜?
内心的小人何尝不像她一样,会在失控的时候急促狂奔,急欲发泄?
我们内心深藏着一个这样的她,无论拥有众多自认或者公认的缺点,都需要我们去尊重,好好爱护,聆听她的声音,做出她想要的行动。
热爱自己的一切,包括荒谬如果身边的人们都告诉你,你的某种行为荒谬可笑,你还会继续吗?
你还会以此为荣吗?
她可以失去人们的认可,逃避人际交往,甚至从小到大被人歧视、嘲笑、恶作剧,但她一辈子享受了图像思考的乐趣,还有想象的乐趣,当然,也有痛苦。
例如那个“砍头”的自动门,例如没有自己名字标签就变成恐怖空间的房间。
当人们问起她的成就,她会兴奋骄傲的,用飞快的语速告诉他们所有细节,直接而自豪的笑着,全然不理会人们到底是象征性的问一下,还是真正想了解。
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她可以不停的重复着自己的成果——“榨汁机”的重要性,放声歌唱,声调怪异,引人发笑,而我却感动得哭了。
在自闭大会上,她可以大声述说自己虽然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但却可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当她站到讲台上时,她的一句话是,I am Temple Grandin!
多么骄傲的一个自己!!
我有吗?
我能像她一样自信骄傲的说出吗?
有多少次我羞于说出自己的名字,因为权威人士说我的名字不好,又有多少次我想改掉自己的名字,当我了解到自己的本性,有多少次我想抛弃它?
这时候的我已泪流满面,我深深的知道,我要如她一样的爱全部的自己!
而且不仅仅是爱,是热爱!
真正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看看她睁得大大的双眼,每当有新事物进入她的生活,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心。
她喜欢融入,代入,她封锁外界的自闭缺点,成功的让她甚至变成一头牛,于是她变成了这个世界本身。
她的游戏规则很微妙,她尊重牛,尊重生命,自己可以只吃果冻和雪糕,但她却不会激烈的愤世嫉俗,不会反杀牛,而且选择屠宰场作为学术工作基地,以让牛在被杀之前最舒服为目标!
这个世界,大自然,不就是如此?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所以根本不需要去抗争,改变游戏规则,而是,让生命在游戏规则里面玩得更受尊重,更愉快。
储蓄起来的勇气每当看到她飞速背诵式的打招呼方式,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暗自发笑。
她和人们说话总会把头歪向一边,力求避免任何的眼神接触。
但,重点是,她还是打招呼了!
和每一个陌生或者不陌生的人,她还是说话了,在最需要鼓起勇气说话的时候,而且,她经常说出了一语中的的内容。
是的,避免了眼神接触,飞速自我介绍,她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以免受伤。
同时,她也储蓄了足够的勇气迈出每一个第一步。
我相信很多人都迈不出这一步,包括我自己,因为我们没法容许自己像她那样举止怪异。
遇到想联系的人或机构,我们会先仔细观察,然后脑海里面做出如果和ta打招呼将会出现的情景,一般经过一番思前想后,不是那人已经消失,就是自我否定了要去打招呼的决定。
机会就这样子从严密的逻辑判断间隙里溜了。
真正出现保安来赶人,或者那人步伐太快的又有多少次?
再说,失败之后,我会创造其他机会吗?
会追上那个远去的背影吗?
而且我们也知道,如果可以鼓起勇气,逻辑判断可以帮助我们用对的方法打招呼,成功率绝对比她高。
可是,为什么这偏偏成了我们的阻力?
只看到目标的行动想到就做,她的行动力简直惊人!
因为她的缺点就是基本上只能用图像思考,没有太多的逻辑思考判断是否值得做或者做了的结果。
她只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盯着一个又一个的“门”,深吸一口气,然后大步踏过。
甚至有时候不需要走过门这个恐惧过程,而只是一个让她快乐的单词,例如不想上大学时,捕抓到的一个单词“奇迹”!!
于是,她就只看到“奇迹”这一个让她惊艳的场景,其他一切灰色负面抛诸脑后,决然前行!
这和《秘密》《灵性法则之光》里面说的不是一样吗,这就是显现,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去学习的其中一个——显现法则!
天才的简单方法学校不许摆放“榨汁机”,她就立马为此写报告。
看门人说只能过男人,她就女扮男装。
保安说要证件,她就去找杂志社办证件。
需要知道牛为什么惊慌,她就像牛一样爬过每一个牛要爬过的地方。
画草图的人不帮忙赶工,她就记下来自己画设计图。
独立,简单,一步到位。
她总能在关键时刻说出人们最关心的厉害要点——你不用为你的立场改变什么,我来改变自己去符合你的要求!
你什么都不用做,我来做一切!
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当我改变后、完成后,看一下,然后打上一个“√”,或者一个“×”。
当然,如果打上“×”,我还会再来的,如果为了达到目标必须通过你。
这也吸引了很多人,为她而来,并且打上一个个赞赏、肯定的大红√!
于是,也是因为,她的周围环绕着爱很喜欢她的舍友,那个总是温柔地笑着的盲人女孩,美丽、纯净得像天使~!
这也让她从此学会了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
还有阳光牧场里的她的阿姨,温柔的包容,体会式的理解,她认可她的一切。
不是害怕,而是担忧,但总是给她带来平静,温暖的微笑着,爱着。
她的妈妈给我一个很强烈的反应,其实她也很情绪化,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些许的失控。
她是真正面对和经历这个孩子所以缺点的人。
但她内心确是心酸的骄傲的——Different, but no less.科学家老师出现的场合不多,但在她的记忆中很重要。
他就像很多很好的老师一样,给予一个天才包容和引导,告诉她,人生的难关,只是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大门。
不知道她何时学会爱别人,或许只是我感觉不到。
不过,那两个微妙的身体接触,让盲女孩挽起她的手,还有老师的葬礼上,她明白的珍惜身边的人,和妈妈的一次轻微的准拥抱……看完电影,我们紧紧拥抱,泪水轻轻的流。
记起看电影中,他看到很多场景都说,“跟猫猫很像呢~!
”“怪不得猫猫这么喜欢拥抱”,内心颤抖着,好温暖。
紧紧紧紧的拥抱之中,我知道我正在走去 打开 一个又一个的大门。
自闭往往不是问题,问题是人们如何去看待它,理解它,关于自闭的经典电影有很多,从不久前的《玛丽与马克思》、荷兰电影《本x》,到较为久远的《雨人》都是较为称赞的关于自闭症患者的电影,上帝在为他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往往不会忘记给他们开启另一扇门,他们既值得我们同情,更值得我们理解和尊敬,就像本片中的葛兰汀,一方面有严重的与人沟通障碍,一方面也给我们展示了自闭症患者独特的视角。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本片中的葛兰汀,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自幼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却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在一九八八年取得伊利诺大学的畜牧科学博士学位,成为当今世界少数的牲畜处理设备设计与建筑专家之一,本片就是葛兰丁的自传性质电影,在IMDB获得8.6的高分,电影本身极其精彩,感人至深,可以算的上今年最出色的几部电影之一了。
自闭症患者一般都喜爱离群独居,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语言上也有较大的障碍,本片的主角到了四岁是还不会说话,兴趣较为狭隘,认识事物较为刻板和一成不变,但在另一方面,一些自闭症患者拥有惊人的天赋,在数学、美术等方面拥有常人没有的能力,本片的主角就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在一些科学领域有惊人的造诣,《雨人》中的霍夫曼与《玛丽与马克思》中的马克思就在数学上有超常的天赋,感谢上帝,在给他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没有忘了给他们打开另一扇门。
电影围绕葛兰丁的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展开,自闭症患者的成长历程是比常人更艰辛的,不仅是对于自己,也是对于家人,葛兰丁恐惧于肢体的接触,以至于四岁以后,其母亲就无法再拥抱自己的女儿,而自闭症患者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言行举止也使得葛兰丁从小便受到同龄人的嘲笑,而自闭症患者往往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害怕人群,害怕与人沟通,这点对于他们的自闭来说是更加不利的,但葛兰丁又是幸运的,她生命中遇到了好几位改变了她一生的人,其高中老师卡洛克博发现这个有令人惊叹视觉思维的学生之后,不断耐心的引导其人生的步伐,“人生是一扇门,一扇打开之后呈现给你崭新世界的大门,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决心去打开它”,就是这句话,不断的引导葛兰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走向自己的成功;当她站在毕业演讲台上难听的唱着You’ll never walk alone时,讲台下没有人嘲笑她,只有尊敬,只有感动的泪水,没有人不为这位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女孩所感动,其中艰辛也只有她与她不离不弃的母亲知道。
葛 兰丁的世界里环绕着爱,虽然遇到诸多的不顺,但是总有人去包容她,指导她,让她热爱这个世界,正确的面对死亡,她的自闭也给她带来很多的好处,她懂得去尊重生命,懂得单纯而好奇的面对这个世界,没有世俗的沾染,没有刻板圆滑的思维模式,一尘不染,就像《玛丽与马克思》中的马克思,《雨人》中的Raymond,单纯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上帝给他们关是一扇门的时候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门,另一扇我们常人无法得以窥视的门,葛兰丁选择了去打开它。
本片除了传记与剧情的成分外,也算是一部励志电影,前半部分主要展现葛兰丁的自闭视角,后半部分算是葛兰丁的励志奋斗史,整片可以以两次的上台演讲而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以葛兰丁极其感染人的毕业演讲为点,后半部分直到在全美自闭症大会上的演讲为句号,这两次面对人群的自我表达是葛兰丁人生的两次重大突破,因为作为自闭症患者,本身是极其惧怕人群的,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诸多目光时也会紧张,更不用说自闭症患者,这点于常人无关紧要的小突破对于葛兰丁来说却是伟大的,她用自己的勇气打开了难以逾越的那扇门,走向崭新的世界,但她用她难听的歌喉唱出You’ll never walk alone,全世界都在倾听她,为她而阳光明媚!
本片足以成为今年最为出色的电影之一。
附本片女主角所唱歌曲 you ll never walk alone When you walk through a storm,当你在风暴中前行,Hold your head up high,请高昂起你的头,And don’t be afraid of the dark.不要畏惧黑暗,At the end of a storm,因为在风暴过后,There’s a golden sky,你会看到金色的天穹,And the sweet silver song of a lark.听到云雀甜美的歌声;Walk on through the wind,在风中走下去,Walk on through the rain,在雨里走下去,Though your dreams be tossed and blown..尽管你的梦想会经历风雨的摧残;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走下去,继续走下去,希望在你的心中,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并且,你永远不会独行;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走下去,继续走下去,希望在你的心中,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并且,你永远不会独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你永远不会独行……
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光。
——题记 一部 电影,结束了半个学期的语文课。
一部干干净净的电影,唯美,深刻。
一个四岁才会说话,需要爱,害怕未知,害怕拥抱,却正视生命,不断打开新的大门,接受挑战的主人公——坦普。
坦普,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步步迈向成功······而可贵的是,他懂得改变自己。
开始的她被人排挤,甚至不了解表情所代表的含义。
她学习。
奋起,执着,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自己,将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而母亲的关怀与呵护,陪伴在坦普左右,给了她教育,给了她融入社会的机会,给了她坚强······在博士的葬礼上,坦普克服着自己的不适,给了妈妈一个浅浅的拥抱,让妈妈喜极而泣。
一个拥抱,对于她自己,是一个新的大门。
一个渴望推开却又因为怯懦而紧闭着的大门。
推开它,推开了阻挡自己幸福的它,接纳自己,接纳社会,接纳爱。
博士,塔普的良师,用爱感化,启迪着坦普的智慧。
并在自己生命垂危时,还在鼓励,帮助她,他的死亡,无疑给了坦普重大的打击。
将自己视为生命,承载自己心血的“标徽”珍重地放在了博士的遗体上。
想到了“栗子”,博士曾告诉她:“它去了另一个地方,要记住它鲜活跳跃时的样子。
”博士的音容笑貌,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宽容,都印在了坦普的脑海中,影响她一辈子。
一个善良的知己——盲人同室。
她不做作,她懂得真实地生活,没有心机,只是真诚的面对世界,面对人生。
与坦普拥有同样的希冀,同样纯粹的心灵。
只有她,才能真正懂得坦普。
坦普的成功,满载着善良人们的伟大与宽容,承载着亲人们的爱护与珍藏。
是爱,是努力,是执着,是对人生的渴望与礼赞,是对自己的最终与接纳。
这部电影,感动,发人深思。
大爱坦普。
啵儿
nature is cruel, but we don't have to be.we owe them some respect.I touched the first cow as it was being stunned.In a few seconds, it was gonna be just another piece of beef,but in that moment, it was still an individual.It was calm.And then it was gone.I became aware of how precious life was.And I thought about death and I felt close to God.I don't want my thoughts to die with me.I want to have done something.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很少听说阅读障碍和失语症?
下面高票回答言简意赅:在中国我们把各种障碍症统一称作笨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很少听说阅读障碍和失语症?
下面高票回答言简意赅:在中国我们把各种障碍症统一称作笨我们很少在生活中看到这些所谓各种“症”的人,他们并不是消失了,也不是见光死了,更非个个都是死宅。
他们只是变成了“隐形人”,他们隐身在父母的庇护下,父母羞于将他们带入公共场合,更要冒着极大的风险送他们上学,完成普通人能触及的学业,更怕因为他们怪异的举止让别人难受,让自己难堪;反过来,社会也只留给了这群人极小的生存空间,留下了鄙夷,嘲笑,猎奇,轻蔑,避之不及,独独缺少了尊重和保护。
有太多类似的各种“症”的故事,不管是长跑运动员阿甘,还是赌场“老千”雨人,机械修理师可汗,博弈论泡妞法发明人纳什,以及本片的宰牛博士天宝。。。
他们都有一段神气的经历,并且往往都有美好的结局,那是因为,故事里的他们从小就有异于常人的天赋,而这些天赋又被小心得呵护着,他们也毅然抱残守缺,得到了命运的垂青。
但是,更普通的情况是,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惊人的天赋,而是被早早地扼杀,或被遗弃在泥淖中,那么,他们是否就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呢,是否应该放弃努力的必要呢?
故事里,总会有人是温暖的守护者,维护天性,提供爱;也总有人是恶心的看客,无聊的评论家和尖锐的挖苦者。
电影中有这么一段,Temple发明了一个squeeze machine,放在寝室,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让我们看看每个人的反应。
舍友在刚踏进宿舍被吓走,校方和保安选择“强拆”,母亲理性地站在学校一边,只有Aunt Ann是坚定的维护者,她鼓励Temple造了一个更好的机器,并带她去学校争取留下的权利。
学校一开始并不能接受这个古怪的决定,理由是“科学,对学习没有帮助”。
有趣的是,当Temple说她可以做一个实验证明这个机器有用时,学校居然答应了。
更有趣的是,许多同学参与到这个看似愚蠢的实验中,并一本正经地说明自己真实的感受,Temple还一本正经地记录并贴在公告栏上。
这么蠢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还以这么合理的方式,以这么“科学民主”的方式发生了!
我并不想以此说明 “中国缺乏民主自治的精神”,“美国有科学实验精神”之类的话题,因为太大,而我学浅才疏,非我之能议也。
我只想从最生活化的角度提问,如果你是同学中的一员,你愿意接受这个与科学不沾边的实验并给出客观的回答吗?
换个角度,如果你是校方,你愿意允许一个“怪胎”弄一套傻B装置并普查一下以试验其效果进而公正地做出“拆”还是“留”的决定吗?
当然,最后Temple迎接了一个盲人室友,并如愿以偿地留下了这套装置。
那些看似是主角成长路上的看客,评论家和挖苦者,居然成了帮助她成功保留自己的心爱的、必备的东西的力量,他们会提出反对意见,表达负面情绪,但还是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了,这也许就是美国是一个充满weirdo,其实是GEEK的国家。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大小屋”的情景,先入为主地看到有些人大,有些人小,并下定结论,殊不知,除去视觉假象,大的不一定真大,小的不一定真小。
我们只是被成见斩首。
When you walk through a storm, Hold your head up high, And don't be afraid of the dark. At the end of a storm, There's a golden sky, And the sweet silver song of a lark. Walk on through the wind, Walk on through the rain, Though your dreams be tossed and blown.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 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 You'll never walk alone.当Temple Grandin在毕业典礼上唱起这首歌时,时间仿佛一下子静止了,台下的每一个观众都被震住了,不管她的声音有多么的难听,在那一刻,只剩下You'll never walk alone这几个字,深深地烙在每一个听者的心里。
坐在电脑前的我,情绪也被推向了最高潮。
我甚至瞬间划过一个念头,电影就此结束了?
还早着呢。
Temple Grandin在获得心理学学士之后,终于开始学习它所热爱的动物学,顺利拿下动物学硕士,她一生为人称道的致力于动物设施人性化的研究尚未起步。
可我还是固执的更喜欢电影的前一小时,喜欢她所设计的hug machine,或者叫squeeze box;喜欢她从众人眼中的怪胎变成他人可望不可即的天才,让一个个曾经讥笑过她的人目瞪口呆。
“自闭”,曾经有朋友这样形容过我(或者更多的用“孤僻”),我不知道自闭与自闭症这二者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但我却一度为此苦恼,加之资质平凡,在这社会常常有四面楚歌碰壁之感。
当你越是不想招惹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却越是要招惹你;你越是想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越是被现实步步紧逼无路可退。
背对世界,也赢不了一个自我。
Temple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 Carlock博士,他人生中最重要的metor,他告诉她你看待世界的方法与其他人不同,这是个优点,并且坚定地鼓励她上大学,“think of it as a door. A door that's going to open up onto a whole new world for you and all you need to do is decide to go through it.”于是Temple开始勇敢地走过她生命中一扇又一扇的未知之门,走过大学,走过养殖场,走向自闭症患者的演讲台;虽然每一步都跌跌撞撞:大学成绩曾被判为F,养殖场设施改造不被接受……就像歌中所唱到的,“不要害怕黑暗,风暴过后是金色的天空”。
其实 Carlock这句话,就像是说给每一个自闭者听的。
门从来就是打开的,跨过去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只是我们自己筑起了无形的高墙。
谁说外面的世界就不是我们的舞台呢?
谁说我们就不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Carlock博士呢?
而自那一刻开始,我们的人生也会不断掀开新的篇章,或许比Temple还要精彩。
这世界上竟然有hug machine这种东西,而更让人惊奇的是,它能舒缓紧张与焦虑,这已被很多科学实验所证实。
你的同类让你无限抗拒,甚至你的母亲都不能给你带来温暖,冰冷的机器却能。
Temple终其一生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现年63岁的她,独自居住在科罗拉多州,时不时还会钻进她的squeeze box来获取拥抱的感觉。
而她又能无限接近牛,与牛交流对话。
真是难以置信的悖论。
你知道,总会有那么一个答案。
就像我现在一样,我看完了这本电影,很高兴,认为她是一本非常好的电影。
但是在我打这篇东西的时候,我几乎记不得这本电影里的细节,几乎全部忘光,脑子里只剩下“好电影”这三个字和一腔澎湃。
而这件事总是会发生:看完一本电影,一本书,然后除了认为它“非常好”之外说不出任何点评的话。
在旁人看来这只不过是又一个喜好从众姑娘的说辞,可是我想像坦普尔一样告诉所有人“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我们总会碰上些怪人,他们眼神飘忽,总是用一个很不舒服的方式讲话,行为异于常人,哪怕是走在路上都让人退避三舍。
于是人们就在旁指指点点,随意猜测,或是赋予厌恶的表情,或是显出同情的面容——而这些都是源自于不理解。
而这本电影用一个很委婉的方式把理解表达给观众,不是说教,不是劝诫,不是一切无意义的语言。
——你知道法语和代数都太抽象了。
(笑你知道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不管哪里,学校也好,社会也好,他人也好,大家都太忙了,大家都强调效率,你我用一个彼此约定的方式沟通,这样就能省下时间做别的事情。
这就是所谓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
于是那些不善于交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就被“剩”了下来,被淘汰了,被打上失败的标签扔到不妨碍他人的地方自生自灭。
没有人关心他的思维,没有人想去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
——你知道花时间和牛打交道实在是太傻了。
可是如果这些被淘汰的其中一个人成功了,巨大成功了,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了。
目光,闪光灯,那些人的脸,此刻都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了,哦不,他们不是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只是想了解这个运作模式,想通过你这个成功典型来创造一个新的模式,去“拯救”你那些同伴们,让他们按照你的模式走,挖掘新的社会价值。
——你知道新造一个养牛场很花本钱的。
大家都像那些牛仔们,只关心效益,效率,价值,回报。
可没人像那个教授一样真正的关心你是怎么想的。
啊,也许也会有像妈妈那样的人,选择无偿的包容你,帮你陪不是,帮你开辟一条能够走进这个制度里的路,一条你能够像回家一样自然的接受的走廊。
可是门呢,依然没有。
于是你被逼上了绝路,你小心翼翼的注意了你身边所有的光线反射所有的刺激所有的信息,但你还是忘了调整重心,直至坐着滑梯跌落,于是你在那个水塘里几近窒息。
然后所有牛仔都出来指着你的鼻子说,“你看”,“都是你的错”,“你失败了”可是没有人为他们的鲁莽道歉——你知道牛仔都很忙。
终于,慢慢你学会了他们的那一套,你学会了怎样让人们理解你:“我是一个自闭症”“我的自闭症让我看到的和你们不一样”“我的自闭症让我成功了”。
于是,所有人恍然大悟,不再执着于怪异你的怪异,开始像正常人那样倾听你所说的。
于是你就真正的成功了。
你知道所有人都需要一个理由,需要一个答案。
让别人不会在意你已经习惯了的事情是很难的。
就像现在的我一样,如果我不一点点的打下这些,我自己会不知道为什么这本电影是好看的——如果没有这些实体的字,我会整理不了我的思路,没法给你一个答案。
PS。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也是我第一次连自己打的什么都不知道就准备发出去,逻辑很混乱,不好意思。
PS2。
我不想在主人公到底是自闭还是那个以阿开头的病这个问题讨论太多,那是医生的事。
我想,这个世界,没有有“缺陷”的人,只有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少数人。
因为TEMPLE的思维方式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她被别人当做怪胎。
而幸运的是,她有个爱她的母亲,幸运的是,在她人生中,她遇到了她的中学老师,她的老师发现她只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她是用图像思维的,于是他用一堂课,让她明白了自己做得到,不但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比别人好。
幸运的是,她的大学老师认同了她的实验,对她说“EXCELLENT”,给了她一个好的分数,她遇到了一个和她一样与大多数人思维方式不一样的室友(她用声音思维)。
TEMPLE在美国读完了硕士,为屠宰场的牛争取人道屠宰,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动物保护工作者,然而,在中国,TEMPLE只能是一个白痴。
天生我才必有用,其实每个人的存在都他的价值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充分让他们发挥所长,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理想。
只是大多有“缺陷”的人,都选择去变得跟大多数人一样,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同,并且为了得到这些认同,去承受许多嘲笑。
只是这个社会只为大多数人去考虑,其实少数人的感受更需要人们去关注,比如一些公共社施,盲人道,你们去看看盲人道,随便找一条试试,看最后是到了哪里?
撞电线杆吗?
我最近刚去深大建筑学院听了堂周传基的课,结果我看到那个建筑几乎四周都没有边,这是一个公共设施,为什么不为少数空间恐惧的人考虑呢?
但愿我们的社会能学会越来越宽容,宽容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人,并且尊重他们。
最后,我想说,YOU ARE DIFFERENT,BUT NOT LESS。
这类型最近看多了,有点麻木
真挚 平和 娓娓道来 伟大的母亲
看到1/4就不想看了。
我们好几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看这片,都看不下去
今天看了第五遍,我要打开那一扇门
表演过于夸张,演技不行
简单直白过头就成了裸露
不是我的菜,一直在快进。。。
不喜欢这种把个例当成励志故事赞颂的……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和家庭的大部分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他们都活在水生火热中,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女主这么好的运气和条件。
他们只是一群特别的孩子
太变态了,精神就会不正常。老美一个个变态暴戾的丑态,暴露无疑
好强大的自闭症。。。
HBO 威武!!
- - A door opened and i went through it.
因为是真人自传特别给了一分。我愣是看不出有励志的成分。片段支离破碎的,女主也就仗着高智商才显得自闭好像还有那么点可爱,不然和普通人相比有什么了不得的?鬼鬼祟祟。神神叨叨又粗鲁。还不如她妈妈可敬可爱呢。不是歧视自闭症,但就是超级讨厌这片和这人
节奏不是特别好 挺漂亮一妹纸也能弄成这副扮相 JO越老越有味道
分数有点虚高了吧
CD是怎么做到13年前柔弱美到惊天地泣鬼神,13年后硬朗范到棱角可以刮死人的
“我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我思考生命,我觉得我离上帝很近”。“他们帮助我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一扇门,又一扇门。
没想到自己会如此喜欢一部讲述“非正常人”的传记片,这让不喜欢看传记片也不喜欢看非常人题材的自己感到受宠若惊。影片非常有趣并有效地呈现了坦普·葛兰汀的生平事迹,不煽情却能让人共情,不强调苦难却能让人体会自闭症患者的辛苦和不容易。在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克莱尔·丹妮丝一番普通的讲述,竟然让人潸然泪下,此刻才意识到故事里的角色已润物细无声式的进入了观众的内心。如此传记片,爱了。|||台词:“把它想象成一扇门,你需要做的就是决心打开它,一扇打开之后呈现给你崭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