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单纯不顾一切的爱 把最美的青春陪伴那个青涩的你 当你成熟却忘记了那骨子里的感情 你寻找那些过去的影子来欺骗自己 她爱了你的全部 而当你拥有一切的时候你却忘了她就是你的全部 最后失去的时候你也将失去全世界 人很难做到不迷失 但并不是你找到回来的路以后还会有人在原地等你爱情的样子真的很美,肖然和韩灵都让人心疼,结局太过虐心但比起小说却更有人情味。
我们都渴望白头偕老的爱情,但有时白头偕老却无关爱情…
很久很久,没有用这样长的时间这样用心的看一部剧了。
一开始,我和小伙伴一直在吐槽,几乎每一集每一个细节都在挑刺,比如邓超第一次去韩灵家找她她就陪他去了宾馆,那还是在大年三十啊有木有,韩灵就不顾单亲妈妈了?
再比如那个年代(92年)一个小破旅店竟然要100元一夜。。。
但是慢慢看下来才发现可以吐槽的情节在逐渐变少,所以开始怀疑这是否是导演为了吸引观众故意使用的伎俩,当然,看到后来,穿帮与吐槽、故意与无意都已变得不再重要。
因为在故事的最后几集,我基本上是连着哭下来的,投入的不行。
好吧,导演你成功的让我调入了你的陷阱。
故事有几条线,比如一年又一年的春晚,象征着匆匆流逝的时光;比如一直在马路边上讲演深圳是遍地黄金的激情男人,不知道是一种预言还是讽刺;比如那首一遍又一遍的《爱的箴言》,我觉得这首歌就是写给他们的,歌词一点点都没差。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将悲伤留给我自己,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爱是永恒的旋律。
”音乐一响,我眼泪就哗哗的开始掉,完全失控。
我也说不清我为什么喜欢这部剧,也许是因为作为东北人的我也曾在南方呆过几年吧,对那种异乡生存的压力、无奈与彷徨的感同身受;也许是我也曾拥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从学生时代到毕业到异地恋,对那种心动、那种深刻、那种失望、那种甜蜜的熟悉。
对,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与爱都不同,若彼此懂得,心灵相通,爱便深刻而美好。
不可避免的,这部剧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哥哥和嫂子,在广州的这几年,和他们接触很多,也受到了他们很多的照顾。
1997年两个人一起大学毕业,先是我哥孤身一人到广州打拼,无亲无故,大概半年之后把已在东北找好一份稳定工作的嫂子接过去一起生活,我一直无法想象他们究竟在当年吃了多少苦,才一点点积累起家业在广州买了车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公司,但看到邓超、高虎和韩灵的时候我大概明白了一些,虽然戏不一定演的全面,因为生活一定比戏还要苦,且戏演完了就谢幕了,而生活是要一点点过的,苦难是要一点点熬下去的。
后来,我哥也有了一点资本,开始和一些上流的人士交往,后来,他开始回家很晚,陪家人很少,开始,嫂子还会和哥有争吵,后来,嫂子也开始沉默,她将更多的爱给了孩子。
我问嫂子,当初你为什么要嫁给我哥?
她说:那时候他对我特别好,特别会照顾我的感受,不然,我也不会嫁给她。
可是我看得出,她也希望能和我哥回到从前,就像韩灵说的:我不要你的钱,我只希望你能多陪陪我,虽然她自己都知道很难很难。
我问她:为什么你不选择离开?
她说:因为爱。
有些感情,我们外人不方便去干涉,当然,也干涉不了,因为爱,是两个人的事情,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很多演员的演技不错,比如王大治演小坏蛋的时候真的让人觉得恨铁不成钢;高虎那种傻傻愣愣的感觉也让人感觉有时心疼有时可爱;贱贱的邓超这次依然酷酷的,赚足了女粉丝的眼球;我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董洁,其实她跟很多大牌的明星导演都有合作过,但始终不温不火,有传言说她是因为不接受圈中的潜规则,当然这无从考证,在这里就说韩灵这个人物吧,我在脑中迅速的搜索了一圈,还真只能让董洁来演,为什么?
有谁能既演出青春时的青春懵懂又演出成年时的沉静与淡然?
那种味道拿捏的恰当好处,多一份不多,少一分不少,正正好好。
这份爱在她和邓超的演绎下,不浓不烈却深入人心,仿佛就是铭记在心上,刻在骨头里,真真是触动我心底的那根弦了。
此生有这样一场爱,死而无憾,虽然邓超最后的结局有些遗憾,但只有悲剧才能让人铭记,也最发人深省。
希望每个人的一生,都能拥有这样一份只有彼此才能读懂的爱。
是刘元在深圳第一天上班挤在电梯里的信心满满。
是启明在粮食局第一次写工作报告时的我一定要好好写,开个好头。
是肖然坦诚离职原因应聘新公司并且答应试用期2500的工作。
是刘元当了后勤主管实行了严苛的考勤制度在厕所里被公司同事黑揍了一顿回头给部长淡淡地说这是我的小事以公司大局为重。
是启明为什么急着入赘,是急着让自己的大学同学看得起自己,是早点让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
是启明婚礼上喝醉了酒眼里湿润地说那句“人一定什么事往钱看”是刘元对那个小偷的同情想把他的鞋还给他但听到他去了收容所又叹息地把鞋扔了。
是他和启明喝酒的时候哭诉想忘掉这种感觉,刚来深圳时候那种无助和绝望。
是肖然在外地推销每天晚上给灵报备的温馨,是做成第一单被灌醉后还想要赶紧让你知道。
是刘元在生日没等到灵在夜总会搂着陪酒女说自己只是不甘心不服输而已不是真的爱她。
是新年了陈启明在大别墅里一个人喝闷酒感慨自己的无能失意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成。
是灵第二次失去孩子还要给肖然说对不起觉得是自己的错。
是灵告诉肖然你不能再当爸爸后肖然脸上闪过一丝迟疑和错愕。
是灵给陆锡明付最后一笔支票肖然在老周和陆可儿面前对她的大发雷霆爆粗口。
是肖然找强仔把陆锡明的儿子劫走试图威胁陆他脸上的那种满足感。
是肖然忙完了生意上的脏事回家看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婆一身的疲惫感空虚感夫妻俩已经不说话了除了你吃了么,吃了。
是灵每天一个人独自逛超市购物偷东西让肖然来交罚款刷存在感两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是陈启明总是被人骗因为他总想着不劳而获实在不想看他的戏份一点都可怜不起来。
是新领导上任刘元被陷害进劳改所回来女朋友也走了还要搬出公司的公寓一个人的无助。
是韩灵晚上肚子疼给肖然打电话说在夜总会有客户在应酬一个人去药店买了止痛片和安眠药。
是刘元知道启明勾搭上孙玉梅第一反应不是劝他回头而是说你走运了。
是陈启明半夜回去和老婆说离婚然后回来找孙玉梅可不知道她房里有别的男人。
是韩灵生日刚好卫媛请肖然吃饭天哪看不下去真的要这么虐么。
是启明做了这一切恶心的事还回来舔着脸道歉想要一辈子做人家的赘婿。
是韩灵来夜总会找肖然他躺在沙发上悠哉悠哉抽雪茄让刘元说他不在。
是启明开始劝肖然和韩灵的关系肖然离场刘元说启明把他卖了说他说的太直接。
是韩灵每天在别墅一个人孤独看海等待一个心已经不在她这里的男人。
是韩灵要离婚肖然要用钱来补偿问她要多少钱灵说“我要钱干什么,人都没了”。
男女差异是亘古话题,我就不说生理差异之云云总而言之,因为差异,才会有为什么 他/她 不懂 我,这种持续性的问题存在回到相爱十年这电视剧上来,简短说拙见。
韩灵不明白肖然为何如此拼命的想要挣很多很多的钱。
因为肖然是孤儿,他穷过。
因为韩灵因为爱情,他有了期待,他不希望再穷,也不希望韩灵跟着他受苦。
肖然强烈的希望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一生。
好在肖然很聪明,也很善于把握机会。
在十年的时光里,他的事业越来越好,对女主的感情可能一直没变,但是相处时间却越来越少。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肖然是打着希望让韩灵过上好日子的旗号去实现自我价值的。
现实中很多男人都是这样。
最近几年反复看到的那种鸡汤文,那个和你一起吃路边摊的姑娘,为什么没有陪你走到最后;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之类的种种文章还会少吗?!
同样,本看官来八八女主。
肖然不明白韩灵为何那么不喜欢他整天忙应酬忙挣钱。
因为韩灵是女人,她的生活里没有父亲,可以说她极度缺安全感。
她对男主说 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陪着我(原话不详,大意如此)。
像韩灵这样无欲无求的女人,陪着男人从一无所有的时候开始,不离不弃为的是什么,如果我说爱情你们会不会拍我(请轻拍!
),但是没错,是爱情,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因为爱情,韩灵连深爱的舞蹈也不跳了.......现实中很多妹子也是这样。
各种贴各种吐槽各种奇葩男各种有心无力,总是我是听过太多之类的桥段了只能说这样原始的差异,加上人类自私的属性,构成了男男女女们相处之后的种种问题。
韩灵不要钱,就算后来离婚了也不要钱。
肖然不肯离到无奈默认,韩灵淌着泪说你是不是想要给我钱,你觉得我值多少钱。
但是肖然没明白,我不知道肖然当时回答的你要多少钱,你要多少我都可以给你,这句话的动机是什么,赌气还是第一反应?
肖然要的是成功,有了钱有了地位有了价值有了爱情(这样的顺序),才是人生。
尽管到最后意识到失去自我失去爱情,再有钱也毫无意义。
韩灵要是爱情是厮守,也是唯一的。
可以一起成长一起奋斗的爱人,哪怕没有钱,只要人在心就在。
归根结底,欲望无法并存,终有牺牲。
每个人都要作真实的自己,尽量在成长中不迷失方向。
准备,我要剧透了。
Part.1董洁和邓超好上了,高虎备胎了。
高虎愤怒了,邓超记过了。
大治灵魂附体了,挽回邓超尊严了。
Part.2邓超打工了,董洁煞笔了。
高虎也来了,一起叼丝了。
大治不服气,一起也来了。
董洁想不过,接着跟来了。
董洁滚床单,高虎要哭了。
董洁怀上了,接着又打了。
RAP:董洁怀上了,接着又打了。
董洁怀上了,接着又打了。
Part.3邓超上班了,邓超结婚了。
大治输钱了,大治结婚了。
高虎升职了,高虎还是备胎着。
Part.4邓超赚钱了,邓超发达了。
大治输钱了,大治又输钱了。
高虎升职了,还是没钱着。
Part.5邓超创业了,邓超有钱了。
大治创业了,大治又亏钱了。
高虎升职了,没钱备胎万年了。
等等!!!!
还有个主角在干什么?
董洁面瘫啦;董洁面瘫啦;董洁面瘫啦;... ...Part.6邓超变坏了,邓超变好了,邓超变取款机了,然后便当了;高虎变好了,还是没钱着,没有然后了;大治打酱油,没有然后了;老周、小强··· ···全部酱油了,没有然后了。
接着就完了。
等等,导演你TM在逗我啊!
网络小说看就看暴力黄,意银挥金如土的快感;没钱,你们还是省省吧。
“韩灵,我们在一起十年了,爱过恨过,直到你走了我才明白,你已经成了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肖然和韩灵义无反顾的爱了。
如果故事尽是这些美好那该多好,可惜故事还要继续,在现实里很快只剩下现实、猜忌和遗憾。
没有一成不变的感情,我们只是跷跷板中的一端,你想要平衡,先看看自己的位置,再看看对方在哪里,要经常问问对方,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不停的去修正,去寻找,去相互理解包容。
个人觉得是当下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真实的反应了那个年代为爱情为生活而奋斗的人们,校园的自习的小树林和石凳,老旧的电影院,拥挤、陈旧的寝室,为了见一面n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还有为了奖学金和毕业分配的明争暗斗、告密,那些单纯、纠结的友情、爱情。
把记忆翻开来,不忍心看,但又忍不住不看。
还有刚到深圳时,天桥上卖打口碟那段,都能回想很多东西。
导演的手法貌似比较保守,没有特出彩的地方,有点文艺,但也夹杂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拍的有点土土的感觉,但很实在,不做作,不装逼,有情怀;有过类似经历的话,很容产生代入感。
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部分,感触颇深。
这片子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一丁点儿美好的东西(莫较真,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尤其是女主的遭遇,选择了一个爱自己的男人(当然,那时那景也许是爱的),可是当时移世易之后,一切都变了。
有人说选择男二就好了,我只想说,得不到的才知道珍惜,谁知道她和男二在一起之后他会变成什么样儿呢?
邓超演的那种男人爱的时候热的像一团火,冷的时候却又变成一块冰。
也许有人喜欢流星的璀璨,但是我还是喜欢静水深流的平淡。
要奋斗就要付出,男人付出了青春换来了事业,女人付出了青春又得到了什么呢?
就像歌词里唱的:我将真心付给了你将悲伤留给我自己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将岁月留给我自己我将生命付给了你将孤独留给我自己我将春天付给了你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刚开始看电视剧的时候就赶紧把原著看了一遍,因为知道是董洁和邓超主演,看书的时候从一开始脑中就自动进行人物带入,所以也不会产生演员和想象中不符的想法。
前面的校园部分场景还原很真实,董洁一直以来的高冷清纯女神形象也很接地气,却更将她清纯地像白莲花一样的气质凸显了出来。
另,董洁的声音也很美好纯净,为她和邓超后期悲情的感情戏增添了不少旧事怀恋的伤痛情怀。
脆弱空灵,纯净感伤,很难让人不去保护和妥协,何况是爱的妥协。
演员的个人絮叨阐述完了,开始进入大剧透正题。
最开始韩灵被默认为和刘元是一对,却突然和肖然一见钟情,然后死心塌地地爱了肖然一辈子,也被伤了一辈子,却至始至终只有肖然一个男人。
这一点我觉得不太符合正常人的行为状态,既然和刘元处于暧昧阶段也不表明心迹,说明韩灵本身并不是一个恪守循规,看重爱情的唯一性不可侵犯性的这么一个角色。
然而突然遇见了另一个就那么干脆地一爱到底,总是有点不符合人之常情。
不过人性总是难以捉摸,那时候韩灵才刚进大学,那个年纪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情观也不够成熟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紧接着过年了,韩灵和肖然第一次在宾馆过夜,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
和前面与刘元暧昧这样的行为揉在一起,我就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后面的韩灵如此忠臣,受尽委屈也不离不弃,直到最后突破了能承受的底线,她才提出离婚。
要对肖然多爱,要对爱情的期待多美,才能在韩灵被肖然从老家接回来之后,说了‘我是不会那么轻易让你丢下我的’这样柔肠千转的话。
尝到了无数黑夜漫漫的苦楚,还有勇气和你在一起。
内心经历了多少次挣扎还是被‘还爱你’所屈服。
有人说,这部电视剧说明女人结婚前要擦亮眼睛选择对象,选了肖然还不如当初跟刘元;也有人说,女人应该多学学怎么当有钱人的老婆,既然选择了有钱的丈夫,就不能同时又要陪伴;有人说,女人该学会自己独立,特别是经济独立……当然,劈头盖脸骂肖然的也有很多,这里没有必要详细说明原因大家都能明白,肖然触了女人最大的底线,就是出轨,并且还有孩子(虽然后来证实是假的,但韩灵不知道),再圣母心的女人也无法强忍着给自己安慰。
玩火自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段感情最大的问题虽然在于肖然的出轨,但是悲剧的酿成却从一开始就出现。
从开始校园里,面对肖然的择业问题,韩灵说要不我们一起回旅顺,让我亲戚给你找份工作。
韩灵从一开始就不在乎肖然能不能赚大钱。
还有韩灵、肖然、刘元、陈什么一起在校外餐馆吃饭,韩灵替肖然没钱的困窘解围,还有韩灵、肖然第一次在旅馆过夜,韩灵主动掏钱出来,并且在肖然觉得太贵的时候还给旅馆老板说只要有房贵点也可以。
再就是后来他们俩在深圳破旧的楼道里住了四年。
韩灵对肖然的爱,是真的可以不计较金钱的。
也许有的人不信,说要是后来肖然没有成亿万富翁,一事无成了一辈子呢,韩灵还爱他吗。
我想说,是的。
世上就是存在这种爱情,其实就像我们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普普通通一生,也会为钱争吵,随着岁月前行,彼此已经成为互相的依赖。
而肖然当然也是爱韩灵的,只不过对金钱欲望的控制和追求比爱更能满足他的内心。
当他因自己的财富而迅速自我膨胀之时,他的内心已被这种膨胀填满,而金钱的膨胀始终不是能够持久的,物质和欲望的填充怎么可能让一个人内心丰富,短暂的迷失让肖然做了很多对不起韩灵的事。
当这种膨胀哪一天泄完气,他才明白韩灵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能够丰富持久充实自己的心灵财富。
而韩灵,她的内心从一开始就不是需要物质金钱来填充的,而是爱,只要有一点爱,就可以。
所以当她从肖然那里得不到足够的爱时,她选择去助养贫困小学的孩子。
我想那个时候,她为那些小孩子准备学习用品和衣物的时候,内心应该是很丰富的。
这个时候肖然对于韩灵,在她心中的能量至少还是正值,到最后卫媛来找她说自己怀孕了,她的内心已完全崩塌。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说要嫁得好,要现实,可是这个时代的韩灵也很多,相信就算最后韩灵也不会后悔选择了肖然。
一生有爱的内心比其他别的什么都要舒服得多。
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有的人就是需要爱才能快乐,那何不去随心追寻?
这种纯粹的爱已经不多了。
只为人生不重来,何不放开怀。
肖然的确很爱韩灵,但我觉得刘元更爱韩灵。
至少肖然在他彻底想明白之前没有一次因为韩灵推掉自己的工作。
在失去以后才觉得自己错失了最重要的东西。
有点像以前的我,因为很欠缺某种东西,所以太过执着的追求它,肖然当然欠缺的是钱,因为他穷怕了,他很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很幸运他遇到了韩灵,韩灵这个角色真的很完美,不管刘元,女老板,邻居……她都完全避嫌,一心一意的爱着肖然,不管他有钱没钱,为他远离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奋斗,爱情至上的好女孩。
肖然与她的差距越来越远的时候,她只是尽力着想为他分担事业,虽然她不是事业型的女孩,也很善良,有能力之后想着捐款给山区的孤儿,也没有挥霍肖然辛苦赚来的钱。
也是,不然为什么大学里会选择这样一个人,从一开始韩灵就是因为爱情选的他。
肖然,是真的有能力有胆识的,想做大事业的男的必须具备这样素质,他的成功是必然,因为爱钱爱到心里去了。
每天就是想着发财,用实际行动去发财,而不是陈启明那种玩股票的歪门邪道。
然后我也更进一步懂了销售这个门道,讲真,我这样不善人际的一个人真的还是别去销售圈里面混了。
刘元,真的觉得一个人到底能喜欢另一个人到什么程度呢?
就算她结婚也默默喜欢?可是刘元是个有良知的人,虽然他有时候会出阴招,但是一定过后会良心发现,只是逼急了总会想狠一把,但我觉得他的心其实比肖然好。
虽然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直喜欢着韩灵,却从来没有逼迫韩灵妥协,只是默默着对着韩灵好,遇到什么事情都拼尽全力的帮她。
后来他也彻底放弃了,自己有什么立场拆散相爱的一对,他不过是陷于单恋的泥沼里面出不来。
他对赵婕说:“我知道你们想听好听的,但是我不想骗你,人这一辈子只会对一个女人倾尽所有,虽然那个人不是你,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所以,遇上互相青睐的的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赵婕是个务实的人,她家庭还行,人也漂亮,有还不错的工作,是她自己想放弃,拿她父母当什么挡箭牌,她不过是想找个各方面都不错的人,可是刘元出事了,一出事情就能看清楚人心。
她不过是最常态的一种做法而已。
陈启明,完完全全演绎了一个渣男的所有特质,演技够好,真的是没得救了,黄家真的是摊上了一个黑洞。
这样的软饭男只会拿女人出气。
本来多么好的一个黄芸芸,多么宜家宜室的贤妻,被他整成这样,这陈启明简直到哪里,哪里就出事。
孙玉梅,我记得她拒绝陈启明的一句话是:“你觉得我们配吗”感觉是在说他丑,全世界都知道王大治长得丑。。。。
她那么挑,可是最后还是嫁的不好,还得做小三,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年纪大了资本全没了,挑人的眼光真的是决定一生。
相比于原著的黑暗和残酷 电视剧已经作了诸多光明化的处理 肖然在用旁观者的姿态 讲述着他和一群人十年间的沉浮
这滤镜看着好难受,剧情好拖,缠绵得不行
90年代的编剧套路,故事很简单,拍得更简单
2011年后难得的国产电视剧佳片,难得不脑残不做作
天堂在左,深圳在右,爱的箴言无法阻挡时代浪涛,拍的挺大气的
不是我的菜
分给邓超 但是王大治和董洁太让人出戏了。邓超早期电视剧都是成长线的,人物从青涩到成熟,少年感和成熟感兼具才能演的有说服力 这点他做的很成功。
人物饱满丰富,创业戏拍的也不错,感情是笔糊涂账,算不清。
能不要改编吗?
看了2集,感觉是个悲剧,看不下去了,听说果然是个悲剧。。
邓超很适合这类电视剧
超哥演技不错 董洁也蛮好看的
我能说邓超和董洁的couple感比和孙俪的美好多了么
看到王大治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错
邓超就勉强算过了,可高虎有哪怕一丝丝像大学生吗???有吗?!选角跟搞笑一样。
有没有人告诉你一响起来,就忍不住的心酸。傲骨心雄一生,瞬间灰飞烟灭。
结局不那么狗血,好好弄弄,起码四星
肖然死了,他给韩灵的信“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也不知道你在干些什么,我从来没问过。我经常想到你,两年之前每月想一次,一年之前每周想一次,现在每天都会想。我讨厌过你,但直到你走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讨厌的你,已经成了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这制作这剪辑也太令人捉急了 白白浪费了一个好故事。